加工对刀编程
Ⅰ 加工中心如何编程如何对刀
编程就是一个格式,关键就是把那些代码运用自如!主要要懂得运用刀具,切削量及转速!
Ⅱ 数控编程对刀
数控车床对刀有关的概念和对刀方法
(1)刀位点:代表刀具的基准点,也是对刀时的注视点,一般是刀具上的一点。
(2)起刀点:起刀点是刀具相对与工件运动的起点,即零件加工程序开始时刀位点的起始位置,而且往往还是程序的运行的终点。
(3)对刀点与对刀:对刀点是用来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点,是确定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关系的点。
对刀就是将刀具的刀位点置于对刀点上,以便建立工件坐标系。
(4)对刀基准(点):对刀时为确定对刀点的位置所依据的基准,该基可以是点、线、面,它可以设在工件上或夹具上或机床上。
(5)对刀参考点:是用来代表刀架、刀台或刀盘在机床坐标系内的位置的参考点,也称刀架中心或刀具参考点。
用试切法确定起刀点的位置对刀的步骤
(1)在MDI或手动方式下,用基准刀切削工件端面;
(2)用点动移动X轴使刀具试切该端面,然后刀具沿X轴方向退出,停主轴。
记录该Z轴坐标值并输入系统。
(3)用基准刀切量工件外径。
(4)用点动移动Z轴使刀具切该工件的外圆表面,然后刀具沿Z方向退出,停主轴。用游表卡尺测量工件的直径,记录该X坐标值并输入系统。
(5)对第二把刀,让刀架退离工件足够的地方,选择刀具号,重复(1)—(4)步骤。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Z轴对刀器
Z轴对刀器主要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的Z轴坐标,或者说是确定刀具在机床坐标系中的高度。Z轴对刀器有光电式()和指针式等类型,通过光电指示或指针,判断刀具与对刀器是否接触,对刀精度一般可达
100.0±0.0025(mm),对刀器标定高度的重复精度一般为0.001~0.002(mm)。对刀器带有磁性表座,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工件或夹具上。Z轴对刀器高度一般为50mm或lOOmm。
Z轴对刀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将Z轴对刀器吸附在已经装夹好的工件或夹具平面上。
(2)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刀具端面靠近Z轴对刀器上表面。
(3)改用步进或电子手轮微调操作,让刀具端面慢慢接触到Z轴对刀器上表面,直到Z轴对刀器发光或指针指示到零位。
(4)记下机械坐标系中的Z值数据。
(5)在当前刀具情况下,工件或夹具平面在机床坐标系中的Z坐标值为此数据值再减去Z轴对刀器的高度。
(6)若工件坐标系Z坐标零点设定在工件或夹具的对刀平面上,则此值即为工件坐标系Z坐标零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也就是Z坐标零点偏置值。
3.寻边器
寻边器主要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X、Y零点偏置值,也可测量工件的简单尺寸。它有偏心式()、迥转式()和光电式()等类型。
偏心式、迥转式寻边器为机械式构造。机床主轴中心距被测表面的距离为测量圆柱的半径值。
光电式寻边器的测头一般为10mm的钢球,用弹簧拉紧在光电式寻边器的测杆上,碰到工件时可以退让,并将电路导通,发出光讯号。通过光电式寻边器的指示和机床坐标位置可得到被测表面的坐标位置。利用测头的对称性,还可以测量一些简单的尺寸。
Ⅲ 数控车床加工零件如何对刀
数控车床对刀方法
对刀的原理与方法
编程原点、加工原点的概念
编程原点地根据加工图样选定的编制零件程序的原点,即编程坐标系的原点。
数控机床运行程序进行自动加工时,刀具运动的轨迹是程序给定的坐标值控制的,这种坐标值的参照系称为加工坐标系,它的坐标原点称为加工坐标原点。
零件被定位装夹于机床后,相应的编程坐标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应与工件的加工原点重合,编程人员在编制程序时,需根据零件图样选定编程原点,建立编程坐标系,并在程序中用指令指定编程原点在机床中的位置,即工件的加工原点,建立起工件的加工坐标系。
对刀的原理
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加工前首先要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它是通过对刀点来实现的。对刀点是指通过对刀确定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往往就是零件的加工原点,它可以设在被加工零件上,也可以设在夹具与零件定位基准有一定尺寸联系的某一位置上。
对刀点的选择原则:(1)使程序编制简单;(2)容易找正,便于确定零件的加工原点的位置;(3)在加工时检查方便、可靠;(4)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在使用对刀点确定加工原点时,就需要进行“对刀”。对刀是指“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的操作,“刀位点”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对于车刀来说,其刀位点是刀尖。对刀的目的是确定对刀点(或工件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绝对坐标值,测量刀具的刀位偏差值。
当加工同一工件要使用多把不同的刀具时,在换刀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刀具其刀位点到工件基准点的相对坐标值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不同的刀具在不同的起始位置开始加工时,都能保证程序正常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机床数控系统配备了刀具补正的功能,利用刀具补正功能,只要事先把每把刀相对于某一预先选定的基准刀的位置偏差测量出来,输入到数控系统的刀具参数补正栏指定组号里,在加工程序中利用T指令,即可在刀具轨迹中自动补偿刀具位置偏差。刀具位置偏差的测量同样亦需通过对刀来进行。
对刀的方法
在数控加工中,对刀的基本方法有手动对刀、对刀仪对刀、ATC对刀和自动对刀等。
手动对刀的基础是通过试切零件来对刀,采用“试切—测量—调整”的对刀模式。手动对刀要较多地占用机床时间,但由于方法简单,所需辅助设备少,因此普遍应用于经济型数控机床中。采用对刀仪对刀需对刀仪辅助设备,成本较高,但可节省机床的对刀时间,提高对刀的精度,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数控机床中。ATC对刀由于操纵对刀镜以及对刀过程还是手动操作,故仍有一定的对刀误差。自动对刀与前面的对刀方法相比,减少了对刀误差,提高了对刀精度和对刀效率,但CNC系统必须具备刀具自动检测的辅助功能,系统较复杂,一般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中。
经济型数控车床的手动对刀方法
GSK928CNC控制系统是广州数控设备厂开发的第二代数控系统,下面以GSK928系统数控车床为例,说明手动对刀的具体操作方法。
简单的对刀过程
手动(MANUAL)方式下,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对刀,得出刀具偏置量。 (1)进入主菜单,进入手动方式(MANUAL);
(2)选定对刀用的基准点(刀尖容易到达又方便观察的位置);
(3)选一把刀作为基准刀,例如1号刀,在可以换刀的位置键入T10命令(选1号刀,无刀偏);
(4)移动刀架,将基准刀的刀尖移到对刀基准点,按“命令COMM”键,显示命令菜单,执行NEWXZ命令(设置新系统坐标),将系统的坐标设置为(0,0);
(5)按“命令COMM”键,执行T.SIZE命令(用系统坐标设置刀具偏置),可将基准刀对应的刀偏值置为(0,0);
(6)移动刀架到可以换刀的位置,用T20命令换2号刀; (7)移动刀架让刀尖对准对刀基准点; (8)按“命令COMM”,执行T.SIZE命令,可将刀具对应的刀偏值置为当前系统坐标值(正好是刀偏值); (9)重复(6)至(8)步骤,可得到所有刀具的刀偏值。
若使用光学对刀仪,可将对刀仪的中心线作为对刀基本点,从而得到较为精确的刀偏值。 试切对刀过程
(1)用“命令COMM”、T.TEST功能设置刀偏
手动方式下,按以下顺序进行试切对刀可得出较为精确的刀具偏置。 ①装夹好工件和刀具;
②进入手动(MANUAL)方式;
③选择好基准刀(如1号刀),用T10命令换刀;
④移动刀架使刀靠近工件端面,开启主轴车端面,将新端面作为Z轴方向基准位置;
⑤车外圆长度为5~10mm,不退刀,主轴停,测量该位置X方向直径值和Z方向离基准点距离,如图1所示;
(4)用前述方法将系统X坐标设为“0”,然后退刀使刀具离开工件;
(5)停车并测量工件外径D1,计算100-D1值。
(6)将刀架移到坐标X=100-D1,Z=5,如图4(c),此点即为刀具起始点位置。
确定刀具起始位置后,就可调入程序进行自动加工了。当执行完G92X100Z5程序段后,数控系统便将工件端面中心确定为工件加工原点。
Ⅳ CNC加工中心分中、寻边对刀方法算法跟原理!
这种对刀方法是最常用而且最简单的方法。好处是可以用这种方法减小计算对刀时产生的误差。
原理是:对刀时输入的参数都是以机床原点为基准。根据这个特点,两次对边的坐标数值做和除以2,正好是两点之间中心点的坐标值。
工件在机床上定位装夹后,必须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 以便与机床原有的坐标系联系起来。确定工件具体位置的过程就是通过对刀来实现的,而这个过程的确定也就是在确定工件的编程坐标系( 即工件坐标系) ,编程加工都是参照这个坐标系来进行的。
在零件图纸上建立工件坐标系,使零件上的所有几何元素都有确定的位置, 而工件坐标系原点是以零件图上的某一特征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使得编程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重合。
对刀操作实质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刀具上的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 第二方面是编程原点与机床参考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第三方面是通过数控代码指令确定刀位点与工件坐标系位置。
其中刀位点是刀具上的一个基准点(车刀的刀位点为刀尖,平头立铣刀的刀位点为端面中心,球头刀的刀位点通常为球心),刀位点相对运动的轨迹就是编程轨迹,而对刀点就是加工零件时,刀具上的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起点。
一般来说,对刀点应选在工件坐标系的原点上,这样有利于保证对刀精度,也可以将对刀点或对刀基准设在夹具定位元件上,这样有利于零件的批量加工。
(4)加工对刀编程扩展阅读:
CNC加工路线的确定
数控车床进给加工路线指车刀从对刀点(或机床固定原点)开始运动起,直至返回该点并结束加工程序所经过的路径,包括切削加工的路径及刀具切入、切出等非切削空行程路径。
精加工的进给路线基本上都是沿其零件轮廓顺序进行的,因此,确定进给路线的工作重点是确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进给路线。
在数控车床加工中,加工路线的确定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①应能保证被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②使加工路线最短,减少空行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③尽量简化数值计算的工作量,简化加工程序。
④对于某些重复使用的程序,应使用子程序 。
CNC优缺点
CNC数控加工有下列优点:
①大量减少工装数量,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不需要复杂的工装。如要改变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只需要修改零件加工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研制和改型。
②加工质量稳定,加工精度高,重复精度高,适应飞行器的加工要求。
③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情况下生产效率较高,能减少生产准备、机床调整和工序检验的时间,而且由于使用最佳切削量而减少了切削时间。
④可加工常规方法难于加工的复杂型面,甚至能加工一些无法观测的加工部位。
数控加工的缺点是机床设备费用昂贵,要求维修人员具有较高水平。
Ⅳ 操作数控车床怎样对刀
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圆直径。
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记住当前X坐标,测量外圆直径后,用X坐标减外圆直径,所的值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X值里。用外圆车刀先试车一外圆端面,记住当前Z坐标,输入offset界面的几何形状Z值里。
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与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还在原来的位置。
(5)加工对刀编程扩展阅读:
操作数控车床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在对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值个加上100后写入其对应刀补,每一把刀都如此,这样每一把刀的刀补就都是相对于参考点的。
2、G92起点设为X100 Z100,试验后可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一次加工的起点都是参考点,刀具移动距离较长,但由于这是G00 快速移动,还可以接受。
3、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与参考点偏差及对刀直径都记录下来,系统一旦重启,可以手动的将刀具移动到G92 起点位置。
Ⅵ 加工中心怎么对刀
1、回零(返回机床原点)
对刀之前,一定要进行回零(返回机床原点)的操作,以便于清除掉上次操作的坐标数据。注意:X、Y、Z三轴都需要回零。
(6)加工对刀编程扩展阅读:
基本事项
1、进入车间实习时,要穿好工作服,大袖口要扎紧,衬衫要系入裤内。女同学要戴安全帽,并将发辫纳入帽内。不得穿凉鞋、拖鞋、高跟鞋、背心、裙子和戴围巾进入车间。注意: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床。
2、注意不要移动或损坏安装在机床上的警告标牌。
3、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4、某一项工作如需要俩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时,应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
5、不允许采用压缩空气清洗机床、电气柜及NC单元。
6、应在指定的机床和计算机上进行实习。未经允许,其它机床设备、工具或电器开关等均不得乱动。
准备事项
1、操作前必须熟悉数控铣床的一般性能、结构、传动原理及控制程序,掌握各操作按钮、指示灯的功能及操作程序。在弄懂整个操作过程前,不要进行机床的操作和调节。
2、开动机床前,要检查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润滑系统是否畅通、油质是否良好,并按规定要求加足润滑油,各操作手柄是否正确,工件、夹具及刀具是 否已夹持牢固,检查冷却液是否充足,然后开慢车空转3~5分钟,检查各传动部件是否正常,确认无故障后,才可正常使用。
3、程序调试完成后,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方可按步骤操作,不允许跳步骤执行。未经指导老师许可,擅自操作或违章操作,成绩作零分处理,造成事故者,按相关规定处分并赔偿相应损失。
4、加工零件前,必须严格检查机床原点、刀具数据是否正常并进行无切削轨迹仿真运行。
Ⅶ 法兰克cnc怎么对刀怎么编程
您是直接设z轴坐标对刀还是用对刀仪对刀?如果是直接用手对刀设z轴坐标,那就把刀尖移到加工的零件表面。然后把机械坐标设到g54里面即可。如果是对刀仪的话就有点复杂,可以私信我。
Ⅷ 数控车床如何对刀编程
你看看有没有帮助!!!
数控车床对刀有关的概念和对刀方法
(1)刀位点:代表刀具的基准点,也是对刀时的注视点,一般是刀具上的一点。
(2)起刀点:起刀点是刀具相对与工件运动的起点,即零件加工程序开始时刀位点的起始位置,而且往往还是程序的
运行的终点。
(3)对刀点与对刀:对刀点是用来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点,是确定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关系的点。
对刀就是将刀具的刀位点置于对刀点上,以便建立工件坐标系。
(4)对刀基准(点):对刀时为确定对刀点的位置所依据的基准,该基可以是点、线、面,它可以设在工件上或夹具上
或机床上。
(5)对刀参考点:是用来代表刀架、刀台或刀盘在机床坐标系内的位置的参考点,也称刀架中心或刀具参考点。
用试切法确定起刀点的位置对刀的步骤
(1)在MDI或手动方式下,用基准刀切削工件端面;
(2)用点动移动X轴使刀具试切该端面,然后刀具沿X轴方向退出,停主轴。
记录该Z轴坐标值并输入系统。
(3)用基准刀切量工件外径。
(4)用点动移动Z轴使刀具切该工件的外圆表面,然后刀具沿Z方向退出,停主轴。用游表卡尺测量工件的直径,记录该
X坐标值并输入系统。
(5)对第二把刀,让刀架退离工件足够的地方,选择刀具号,重复(1)—(4)步骤。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Z轴对刀器
Z轴对刀器主要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的Z轴坐标,或者说是确定刀具在机床坐标系中的高度。Z轴对刀器有光电式()和指针式等类型,通过光电指示或指针,判断刀具与对刀器是否接触,对刀精度一般可达 100.0±0.0025(mm),对刀器标定高度的重复精度一般为0.001~0.002(mm)。对刀器带有磁性表座,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工件或夹具上。Z轴对刀器高度一般为50mm或lOOmm。
Z轴对刀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将Z轴对刀器吸附在已经装夹好的工件或夹具平面上。
(2)快速移动工作台和主轴,让刀具端面靠近Z轴对刀器上表面。
(3)改用步进或电子手轮微调操作,让刀具端面慢慢接触到Z轴对刀器上表面,直到Z轴对刀器发光或指针指示到零位。
(4)记下机械坐标系中的Z值数据。
(5)在当前刀具情况下,工件或夹具平面在机床坐标系中的Z坐标值为此数据值再减去Z轴对刀器的高度。
(6)若工件坐标系Z坐标零点设定在工件或夹具的对刀平面上,则此值即为工件坐标系Z坐标零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也就是Z坐标零点偏置值。
3.寻边器
寻边器主要用于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X、Y零点偏置值,也可测量工件的简单尺寸。它有偏心式()、迥转式()和光电式()等类型。
偏心式、迥转式寻边器为机械式构造。机床主轴中心距被测表面的距离为测量圆柱的半径值。
光电式寻边器的测头一般为10mm的钢球,用弹簧拉紧在光电式寻边器的测杆上,碰到工件时可以退让,并将电路导通,发出光讯号。通过光电式寻边器的指示和机床坐标位置可得到被测表面的坐标位置。利用测头的对称性,还可以测量一些简单的尺寸。
Ⅸ 数控车床怎样对刀及编程
首先确定零件的加工原点,以建立准确的加工坐标系,同时考虑刀具的不同尺寸对加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