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切面
① 面向切面编程和面向接口编程的区别
谈谈自己的理解吧:
面向切面编程:
手段:分离业务的主逻辑和次逻辑的一种思想。
目的:解决的是逻辑分离问题(主逻辑和次逻辑分开,其实主要是分离业务逻辑和非业务逻辑分开)。
案例:我们开发项目的时候基本都要去连接数据库操作数据等,但是都会涉及到事务的提交,这时我们就用到了面向切面编程,我们在业务层只写自己的业务逻辑,提交事务这一块统一的动作我们就浓缩到了一块儿统一处理,形象一点比喻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之前都以一个准备动作或结束动作的时候就把它统一起来,只关注我们要完成的事,这些准备动作统一完成!
类似的面向切面编程案例还有:系统日志的记录、请求的拦截等
面向接口编程:
手段:通过接口规约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是面向对象一部分。
目的:统一标准问题,让大家不至于各行其事而对代码的可读性造成影响(公用部分行为)。
案例:其实这个比较好解释,就是有一件事,需要大家去完成,但是给你规定了完成的方式,你只能怎么去做,这时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能去完成这件事,只不过因人而异会有效率和风格的差异,但是都是按照事先的规定来的!比如:让你去给数据库添加一行数据返回受影响的行数,这里大家都去实现接口写SQL,中间可能会有差异,但是最后都得返回一个int类型的受影响行数回来
大体意思就是说:接口给我们规定了完成一个任务的标准,但是具体过程不限制,任何人都能通过遵循的规定去完成这件事!这样扩展性就很强!
个人水平有限,如果不满意请参考:网页链接
② 什么是面向切面编程
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AOP),面向切面编程,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AOP主要实现的目的是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切面进行提取,它所面对的是处理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或阶段,以获得逻辑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低耦合性的隔离效果。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日志记录了,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提供一个服务查询学生信息的,但是我们希望记录有谁进行了这个查询。如果按照传统的OOP的实现的话,那我们实现了一个查询学生信息的服务接口(StudentInfoService)和其实现类(StudentInfoServiceImpl.java),同时为了要进行记录的话,那我们在实现类(StudentInfoServiceImpl.java)中要添加其实现记录的过程。这样的话,假如我们要实现的服务有多个呢?那就要在每个实现的类都添加这些记录过程。这样做的话就会有点繁琐,而且每个实现类都与记录服务日志的行为紧耦合,违反了面向对象的规则。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录服务的行为与业务处理过程中分离出来呢?看起来好像就是查询学生的服务自己在进行,但是背后日志记录对这些行为进行记录,但是查询学生的服务不知道存在这些记录过程,这就是我们要讨论AOP的目的所在。AOP的编程,好像就是把我们在某个方面的功能提出来与一批对象进行隔离,这样与一批对象之间降低了耦合性,可以就某个功能进行编程。
③ 面向切面编程的介绍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AOP),面向切面编程,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AOP主要实现的目的是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切面进行提取,它所面对的是处理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或阶段,以获得逻辑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低耦合性的隔离效果。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日志记录了,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提供一个查询学生信息的服务,但是我们希望记录有谁进行了这个查询。如果按照传统的OOP的实现的话,那我们实现了一个查询学生信息的服务接口(StudentInfoService)和其实现 类 (StudentInfoServiceImpl.java),同时为了要进行记录的话,那我们在实现类(StudentInfoServiceImpl.java)中要添加其实现记录的过程。这样的话,假如我们要实现的服务有多个呢?那就要在每个实现的类都添加这些记录过程。这样做的话就会有点繁琐,而且每个实现类都与记录服务日志的行为紧耦合,违反了面向对象的规则。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录服务的行为与业务处理过程中分离出来呢?看起来好像就是查询学生的服务自己在进行,但却是背后日志记录对这些行为进行记录,并且查询学生的服务不知道存在这些记录过程,这就是我们要讨论AOP的目的所在。AOP的编程,好像就是把我们在某个方面的功能提出来与一批对象进行隔离,这样与一批对象之间降低了耦合性,可以就某个功能进行编程。
④ 什么是面向切面编程AOP
面向对象的编程主要注重核心业务,而面向切面编程主要关注一些不是核心的业务,但又是必须的辅助功能,比如一个完整的系统中,记录平时系统运行时抛出的异常,需要我们去记录,以便我们对系统尽快的修复。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日志。如果对一些要求比较重要的数据操作,事务是不可少的,如金融系统,这样的数据很重要,每步操作都很重要,我们就应该用到事务处理。这就是我们常用的事务处理。可根据你的系统数据的重要性,有选择的应用。还用一个常用的就是安全验证了,它也是常用的,对于不同的页面,访问的身份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常用的身份验证。以上这些不是针对特定那个业务模块的,可能针对所有的模块。它们只是一些附加的功能,相对模块的主功能而言。如果在每个模块中都夹杂着这些不是核心业务的代码,看起来与核心业务有点关系,但这样处理,会对以后的维护比较头疼。同时也违背了面向对象的一条原则,自己对自己负责面向方面的编程主要是辅助核心业务的,它并不是核心业务,但它又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与面向对象思想的联合使用。其实面向方面编程就是把那些夹杂在核心业务方法里面的代码抽取出来并模块化,把它们单独看成一个模块功能.来与核心业务共同完成比较完善的功能.面向方面编程(Aspect-Oriented就是把那些不是核心业务应该处理的代码提取出来,进行封装成模块化.来处理那些附加的功能代码.(如日志,事务,安全验证)我们把这个模块的作用理解为一个切面,告诉我们它是一个功能模块.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切面.说白了就是我们写一个类,在这个类中写一些处理在核心业务中起到同样效果的方法.这样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专业的概念就是那么难理解.第二个:连接点(Joinpoint),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切面模块中定义的方法.就是上面定义类中的方法.第三个:切入点(Pointcut).就是连接点的集合,就是一组方法的集合了.以下几个就比较理解了,目标对象就是要处理的核心业务了.代理就更容易理解了,让一个代理去完成这个任务.
⑤ java切面编程是什么设计模式
面向切面编程(也叫面向方面):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AOP),是目前软件开发中的一个热点,也是Spring框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AOP可以对业务逻辑的各个部分进行隔离,从而使得业务逻辑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同时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AOP是OOP的延续,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的缩写,意思是面向切面(方面)编程。
可以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代理实现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给程序动态统一添加功能的一种技术。AOP实际是GoF设计模式的延续,设计模式孜孜不倦追求的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的解耦,AOP可以说也是这种目标的一种实现。
⑥ 什么是面向切面编程
“面向切面编程”。只有当你真正的理解OOP之后,才可以理解AOP(面向切面编程)的思想。
这个思想,不是一两句就能将的明白的。用个生活中的例子:
人的手可以写字,并且可以用很多中笔来写字。例如,钢笔、铅笔、毛笔等等。(这里抽象的说)如果我们要用到人的手写字的时候,就必须提供给手很多中笔,可是每种笔的类型有各自不同,我们说笔有很多不同的属性的功能。如果才能让我们的手拿到任何一种笔都可以写字呢,我们可以这样做。将钢笔、铅笔、毛笔等等笔定义一种公共的“笔”的类型,让我们的手在使用笔的时候,只需要知道要使用一个笔来写字,而不需要关心使用什么笔来写。而决定给这只手用的笔的类型,就是你的事情了。
抽象成简单的代码:
interface Pen{}
class GangBi implements Pen{}
class MaoBi implements Pen{}
class QianBi implements Pen{}
class Human{
void usePen(Pen pen){}
}
这个概念超级抽象。不过,学习Spring框架可以快速的来理解这个概念。
⑦ java怎么运用切面编程生成日志
1.首先创建一个自定义注解拦截Controller类,代码如下
/**
* 自定义注解 拦截Controller
*/
@Target({ ElementType.PARAMETER, ElementType.METHOD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Documented
public @interface ControllerLog {
String desc() default "";//标示默认打印空
}
2.创建一个打印日志的切面类,引入切面注解@Aspect,
新建方法代码如下:
// Controller层切点
@Pointcut("@annotation(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public void recordLog() {
}
@Around("recordLog()")
public Object 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pjp) throws Throwable {
// ExPatternParser.initLogger();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bject[] args = pjp.getArgs();
String remark = this.(pjp);
Object retVal = null;
try {
retVal = pjp.proceed();
} catch (Throwable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logger.error("请求失败" + e.toString(),e);
remark = remark + "。Exception Cause By " + e.toString();
throw e;
}finally{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cost = end - start;
//打印访问日志
// Controller中所有方法的参数,前两个分别为:Request,Response
if(args != null && args.length > 0){
Object o = args[0];
if(o instanceof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HttpServletRequest) args[0];
PrintLog.visit(request, cost,remark);
}
}
}
return retVal;
}
/**
* 获取注解中对方法的描述信息 用于Controller层注解
* @param joinPoint切点
* @return 方法描述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String (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targetName = joinPoint.getTarget().getClass().getName();
String methodName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Object[] arguments = joinPoint.getArgs();
Class targetClass = Class.forName(targetName);
Method[] methods = targetClass.getMethods();
String description = "";
for (Method method : methods) {
if (method.getName().equals(methodName)) {
Class[] clazzs = method.getParameterTypes();
if (clazzs.length == arguments.length) {
ControllerLog controllerLog = method.getAnnotation(ControllerLog.class);
if(controllerLog !=null){
description =
controllerLog.desc();
}
break;
}
}
}
return description;
}
3.然后在每个Controller类上加上注解:
@ControllerLog(desc = "要 打印的日志内容")
⑧ 什么是面向切面编程AOP
面向切面编程(AOP是Aspect Oriented Program的首字母缩写) ,我们知道,面向对象的特点是继承、多态和封装。而封装就要求将功能分散到不同的对象中去,这在软件设计中往往称为职责分配。实际上也就是说,让不同的类设计不同的方法。这样代码就分散到一个个的类中去了。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代码的复杂程度,使类可重用。
但是人们也发现,在分散代码的同时,也增加了代码的重复性。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在两个类中,可能都需要在每个方法中做日志。按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我们就必须在两个类的方法中都加入日志的内容。也许他们是完全相同的,但就是因为面向对象的设计让类与类之间无法联系,而不能将这些重复的代码统一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那好办啊,我们可以将这段代码写在一个独立的类独立的方法里,然后再在这两个类中调用。但是,这样一来,这两个类跟我们上面提到的独立的类就有耦合了,它的改变会影响这两个类。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随意地加入代码呢?这种在运行时,动态地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指定位置上的编程思想就是面向切面的编程。
一般而言,我们管切入到指定类指定方法的代码片段称为切面,而切入到哪些类、哪些方法则叫切入点。有了AOP,我们就可以把几个类共有的代码,抽取到一个切片中,等到需要时再切入对象中去,从而改变其原有的行为。
这样看来,AOP其实只是OOP的补充而已。OOP从横向上区分出一个个的类来,而AOP则从纵向上向对象中加入特定的代码。有了AOP,OOP变得立体了。如果加上时间维度,AOP使OOP由原来的二维变为三维了,由平面变成立体了。从技术上来说,AOP基本上是通过代理机制实现的。
AOP在编程历史上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对OOP编程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补充。
⑨ java中的静态方法能否进行切面编程
aop的事务代理机制最重要的放心是确定切入点,面,通知.具体看代码,下面是在spring中配置的我自己写的一个异常处理的aop作用类 ,该配置切入面在于在controller包下的所有类的所有注解为aspect的切面类,通知类型为表示在目标方法之前切入,切入点为controller包下的所有类所有方法.至于楼主所说的静态方法对于事务机制应该没什么区别吧,只要用within方法一样可以的
<!-- 定义共同处理组件 -->
<bean id="loggerBean"
class="org.te.cloudnote.aspect.LoggerBean">
</bean>
<!-- 将loggerBean组件切入到Controller方法上 -->
<aop:config>
<!-- 要切入哪个共同处理组件,ref指定共同组件id值 -->
<aop:aspect ref="loggerBean">
<!-- aop:before表示在目标方法之前切入,
method指定方法名;pointcut指定目标组件 -->
<aop:before method="logController"
pointcut="within(org.te.cloudnote.controller..*)"/>
</aop:aspect>
⑩ 什么是面向切面编程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AOP),面向切面编程,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AOP主要实现的目的是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切面进行提取,它所面对的是处理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或阶段,以获得逻辑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低耦合性的隔离效果。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日志记录了,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提供一个查询学生信息的服务,但是我们希望记录有谁进行了这个查询。如果按照传统的OOP的实现的话,那我们实现了一个查询学生信息的服务接口(StudentInfoService)和其实现 类 (StudentInfoServiceImpl.java),同时为了要进行记录的话,那我们在实现类(StudentInfoServiceImpl.java)中要添加其实现记录的过程。这样的话,假如我们要实现的服务有多个呢?那就要在每个实现的类都添加这些记录过程。这样做的话就会有点繁琐,而且每个实现类都与记录服务日志的行为紧耦合,违反了面向对象的规则。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录服务的行为与业务处理过程中分离出来呢?看起来好像就是查询学生的服务自己在进行,但却是背后日志记录对这些行为进行记录,并且查询学生的服务不知道存在这些记录过程,这就是我们要讨论AOP的目的所在。AOP的编程,好像就是把我们在某个方面的功能提出来与一批对象进行隔离,这样与一批对象之间降低了耦合性,可以就某个功能进行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