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中央编译局局长副局长
1. 俞可平的个人履历
1981年,毕业于浙江省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政史系。
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哲学系讲师。
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1988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旋即调任中共中央编译局。
1988—2001年,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人员。期间,1994年担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副所长,并于同年赴美国杜克大学任访问教授、1995年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任客座教授。1997年担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所长,1998年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创办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并兼任主任。
2001年10月—2015年10月,担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期间于2002年、2010年和2013年分别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省部班进修学习。2011年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新世界高级研究员”(中组部选派)。
2015年11月至今,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2. 俞可平的简介
俞可平,195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政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着名的政治学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全球化、治理与善冶、公民社会、政府创新等。以《民主是个好东西》而广为海内外熟悉。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提出中国改革到了“突破”的关口。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俞可平认为急需突破的领域之一,就是反腐败。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着名政治学者 俞可平,男,195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政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哲学和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着名的政治学者。
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总负责人[1]。 198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现为绍兴文理学院)。 1982年考入厦门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班, 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哲学系讲师。 1985年获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政治学博士。 1987年毕业留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任教,不久即调入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 1993年-1997年担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至2003年任该研究所所长。 2003年起担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后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课题总负责人。
编辑本段任职
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教授或研究员,曾任美国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客座教授。
编辑本段研究领域
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全球化、治理与善冶、公民社会、政府创新等。 外语水平及学术活动:第一外语英语;第二外语德语、日语 1994年应邀赴美国杜克大学任访问教授,1995年4月至1996年1月应邀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任客座教授(讲授"现代化的进程"等课程)。2008年被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是德国历史上第10位获得名誉博士的中国人。
3. 柴方国的介绍
柴方国,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曾任中央编译局马列部主任,译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文本研究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译工作。
4. 《诗与歌》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诗与歌》([巴拉圭]胡安·曼努埃尔·马科斯(Juan Manuel Marco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cuxUISgzWVdYa9N3tH3RAg
书名:诗与歌
作者:[巴拉圭]胡安·曼努埃尔·马科斯(Juan Manuel Marcos)
译者:尹承东
豆瓣评分:6.5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3
内容简介:
本书为马科斯的诗歌自选集,包括情歌、赞歌、史诗等体裁,全面反映了诗人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入暮》为怀人之作,冬日的黄昏穿过女主人的眼睛,冰冷的香烟承载了她内心的悲哀;《希望之歌》歌颂原住民瓜拉尼人,“他们永远为泉水和岩石所铸造∕热爱康乃馨开遍原野的春天。”《流亡者》表现对爱国者的敬仰,从祖国遥远的河流、长久的记忆、孤独的黄昏和沼泽中看到他们的身影。《致伊莎贝尔·阿连德》追忆南方遥远的面孔、朱顶雀、干渴的村庄在他血液中种下的薄情,流放的徐缓剥离、长街的无限寂静,都在他的记忆中激起回归的渴望和呼喊。
马科斯将巴拉圭本土文明与西方现代手法相融合,创作出一个个蕴涵深湛、生机勃发的诗歌意象,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健朗,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胡安·曼努埃尔·马科斯(Juan Manuel Marcos, 1950—),巴拉圭当代重要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生于亚松森,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哲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匹兹堡大学文学博士、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巴拉圭北方大学校长、国家教育部顾问。
马科斯青年时期致力于民主斗争,饱受监禁、刑罚及流放之苦。恢复民主制度后,当选为国家众议员和参议员。《甘特的冬天》为其代表作,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印地文、葡萄牙文、俄文、日文、塞尔维亚文、阿拉伯文、朝鲜文、希伯来文、土耳其文、意大利文及其他多种文字。其重要作品还有:《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到爆炸后》(马德里,1986)、《罗亚·巴斯托斯:爆炸后的先行者》(墨西哥,1983,多元国际随笔奖)、《诗与歌》(亚松森,1987)、戏剧《涅德哈拉·莱克维》(1972)和《洛佩斯》(1974)等。
马科斯除获得多项文学奖外,还被巴拉圭国防部、文化部和众议院授予勋章。
尹承东(1939—),山东茌平人,资深翻译家,终生在中央编译局从事国家领导人着作和中央文献翻译工作。历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为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
业余从事西班牙语言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译着颇丰,代表译着有小说《三角帽》、《特里斯塔娜》、《看不见的城市》、《霍乱时期的爱情》(合译)、《坏女孩的恶作剧》(合译)、《曾是天堂的地方》;诗歌《贝克尔抒情诗选》、《熙德之歌》、《太阳石》;戏剧《羊泉村》等,并发表外国文学评论多篇,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事业特殊贡献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西班牙语文学传播者。
王小翠(1991年—),2013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化专业。现就职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西班牙语翻译。
5. 尹承东的介绍
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主审,西班牙语翻译专家,现任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翻译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服务委员会主任。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西班牙语教授。
6. 中共中央编译局的专家队伍
编译系列:柴方国、尹汾海、卿学民、李京洲、沈红文、翟民刚、蒋仁祥、边彦耀、吕华、童孝华、杨立成、赵晶旸、章林、余小虎、李铁军、鲁永学、夏静、张慕良、任建华;
研究系列:何增科、季正聚、郗卫东、李惠斌、杨雪冬、赖海榕、曹荣湘、鲁路、张文红、胡长栓、陈家刚、周红云、冯雷、戴隆斌、郭伟伟、林德山、徐向梅、高新军、周凡、朱艳圣、衣俊卿。 编译系列:杨世均、蒋明炜、唐志安、杨东辉、王丽丽、刘冰、谢海静、陈乐飞、杜雪峰、范大祺、徐燕霞、于春伟。
研究系列:丁开杰、刘仁胜、李义天、陈喜贵、李百玲、黄晓武、彭萍萍、王新颖、李姿姿、庄俊举、姚颖。
7.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的主要角色
我:真实姓名常艳,1978年5月2日生,民盟盟员,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曾供职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衣俊卿:1958年1月生,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曾任黑龙江大学校长,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长,2010年2月任现职。
杨金海:1955年生,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
曹荣湘:原为中央编译局人才处处长,后被提拔为编译局办公厅副主任。
董莹:编译局人才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张萌萌:中央编译局战略所博士后,英国海归博士,我的室友。
下面的人物在我的“故事”里出现时间较晚,但起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所以不得不列出来。
张文成:中央编译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主任。
武锡生: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
刘仁胜: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江洋的师兄,段忠桥老师的学生。
马瑞: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央编译局战略部副研究员。
张志银: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杨金海老师的博士后。
刘长军:毕业于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杨金海老师的博士后。
8. 中央编译局王学东副局长退休了吗现在的职务
2014年1月 ,据中央编译局网站显示,柴方国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王学东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9. 王学东的简介
王学东 ,研究员,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3年8月31日
出生地:北京
籍贯:山西黎城
民族:汉族
工作单位: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职务:副局长 职称:研究员
专业方向:国际共运史与世界社会主义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69—1978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18团9营87连 知青 副指导员
1978—198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 本科生 法学学士
1982—198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 研究生 法学硕士
1985— 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
培训经历:
1992.3—1992.7 中共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干部进修班 学员
1992.9—1993.1 上海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 学员
1993.4—1994.4 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系 进修生
1998.7—1999.1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社会和现代史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2002.3—2002.7 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进修二班 学员
社会兼职:
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副会长
中国科社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副会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研究员
10. 王学东的生平
王学东,1953年8月生。山西黎城人。研究员,博士后导师,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史、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研究。着作(含合着、主编):《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第二国际研究》、《〈共产党宣言〉与当代》、《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社会主义与老年人问题论文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世界研究》、《考茨基文选》、《中国共产党和欧洲左翼政党的发展》、60卷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已出版12卷)。译着(含合译):《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全球化与政治》、《全球化陷阱》。发表论文、译文多篇。
文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
列宁晚年思想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研究新探
让干部群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学科调研报告
美国共产党的现状与前瞻
发展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