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❶ 王学东的简介
王学东 ,研究员,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3年8月31日
出生地:北京
籍贯:山西黎城
民族:汉族
工作单位: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职务:副局长 职称:研究员
专业方向:国际共运史与世界社会主义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69—1978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18团9营87连 知青 副指导员
1978—198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 本科生 法学学士
1982—198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 研究生 法学硕士
1985— 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
培训经历:
1992.3—1992.7 中共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干部进修班 学员
1992.9—1993.1 上海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 学员
1993.4—1994.4 德国不来梅大学历史系 进修生
1998.7—1999.1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社会和现代史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2002.3—2002.7 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进修二班 学员
社会兼职:
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副会长
中国科社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北京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 副会长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研究员
❷ 博士后工作站什么情况下会被撤销
1985年开始实行的,目的是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博士后制度是指在国内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或大型、高新技术、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里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到这里,在规定的期限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组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指经批准并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注册,在流动站或工作站里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人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博士后”表明的是一种经历。博士是最高学位,不能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不能再授予其它任何名义的学位称号,同时“博士后”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2、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而这种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3、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而不再是学生。他们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要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计算工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外,还享受同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4、对设站单位来讲,博士后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员,不列入正式编制,工作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在其获得固定工作岗位前,实际上处于流动状态。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须按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申报,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2、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3、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大型、特大型或集团,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员创业园区等单位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1、具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2、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重视人才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委托代培、定向培养博士和在职人员、现役军人,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须征得有关单位同意。在职人员不得申请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设站单位培养的博士,一般不得申请进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❸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有什么条件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1)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需具备以下条件
①申请人必须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②申请人首先向有意向的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并根据各设站单位的具体招收要求提供审核材料。
③如申请的进站单位为工作站单位,应区分其是否具有独立招收资格,如不具备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还应同时向流动站单位提出联合招收的请求。
④所申请的单位初审合格后,报省院士和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核准并注册。
⑤博士后本人流动期间,在博士后设站单位落常住户口;博士后期满分配工作后,其本人及配偶、子女在接收单位落常住户口。
除经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外,申请人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申报材料(所需材料均需一式4份,联合招收需一式5份)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进站需递交的材料:
①博士后申请表;
②专家推荐信;
③博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复印件(暂未拿到证书者可请学位授予部门出具决定授予学位的书面证明和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决议书复印件,获学位证书后须及时补交证书复印件);
④培养单位证明或有关用人单位同意做博士后的意见(属于国家统招统分的博士毕业生,须由博士培养单位的有关主管部门提供书面证明;凡属委托、在职、定向培养和现役军人及其他已有确定工作单位的申请人,须提交原工作单位或有关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本人做博士后的意见,并注明对其出站后分配去向的意见);
⑤本人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⑥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者,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意向书》(最好再附一些能反映本人目前研究工作情况的论文资料)。
⑦申请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还需递交下列材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项目指导小组考核意见表》;《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跟博士后工作站的区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组织。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❺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设立条件不同、意义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2、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二、设立条件不同
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须按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申报,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具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③、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2、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大型、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单位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
①、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②、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重视人才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三、意义不同
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为中国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2、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为我国的高技术人才与企业搭起了桥梁,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❻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的学术研究
黑龙江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培育“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等众多国家级部委级科研平台以及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黑龙江省工程(研发)中心3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建有黑龙江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此外,黑龙江大学还建有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等6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现已基本构成多学科、立体化、完整均衡的科研创新发展体系。 机 构 类 型机 构 名 称研究生院对应学科(培养层次)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 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功能无机材料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 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工作站) 中央其他部委
重点研究基地 中共中央编译局黑龙江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农业部
重点研究机构 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 植物保护
农业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开放合作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科技示范基地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催化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黑龙江大学中法燃料电池联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重点
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哲学研究基地 哲 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黑龙江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基地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高校实验室) 数据库与并行计算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寒区植物基因工程与微生物发酵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工程、植物保护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光电与能源环境材料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电子工程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生物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2001年-2015年,学校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9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17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3000余项,其中有10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1项。
该校博士生导师李锡胤教授、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国家图书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
❼ 科研单位博士后工作站每年的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具体步骤呢
正常都是在11月份左右开始申报。
具体步骤: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申请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2)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温馨提示: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
❽ 博士后工作站是啥意思啊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为高技术人才与企业搭起了桥梁,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流动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社部。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8)编译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扩展阅读
博士后工作站申报设立条件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相应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已培养出一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
2、具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
3、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博士后研究项目具有理论或技术创新性;
4、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❾ 博士后工作站是干什么的
博士后
释义
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一定时期研究工作的阶段;也指在博士后流动站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员。
博士后很容易形成误解,就是“博士后是博士以上的学位”实际上博士后站是一种工作站,具有流动性。凡符合条件的博士可在国家认证地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为博士后,期间做相应地研究项目,期满了以后可以出站。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激励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奋发努力,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更大成绩,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研究决定,给期满出站,并且工作达到一定标准的博士后(一般为两年)研究人员颁发《博士后证书》。所以说"博士后"其实是一种工作,而拥有"博士"学位是申请成为"博士后"必要条件。
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一般称这些人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
博士后实际上只是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一段经历,它不是学位也不是职称。他是又一段研究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不能马上找到工作或是教授那里特别需要才经历这段工作。当然他对适应将来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好处,这段时间并没有固定的限制,有的题目大所需时间就长。职称是我们中国的说法,国外只有职务这一说。
不是学历而是职称
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使人才特别是青年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备受各国重视,博士后制度成为许多国家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
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并继续深造的阶段.也指博士后研究人员.
187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一项研究基金,用以资助优秀的青年学者在较好的研究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由于在最初基金资助的20人中有4人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故人们称之为“博士后”。
1983年至1984年,诺贝尔获奖得者、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两次致信邓小平同志,建议中国实行博士后制度。1984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李政道,并仔细听取其关于实施博士后制度的一件和方案,当即表示:“这是一个新的方法,是培养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次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试行博士后制度的方案——博士后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自1985年在中科院和北大、清华、复旦首批设立流动站以来,目前,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流动站。如今,全国343个高等院校和科研研究所设立了13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12等国学科门类的86个1级学科;在企业中建立了101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现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逾3.2万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逾1.2万人。博士后工作已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