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编程电脑病毒

编程电脑病毒

发布时间: 2022-11-03 16:14:13

① 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通常是出于以下几种目的:

(1)恶作剧者或自以为有才能的制造者。

(2)心怀不满的报复者。

(3)软件开发者为了追踪非法拷贝软件的行为,故意在软件中加入病毒,只要他人非法拷贝,便会带上病毒。

(1)编程电脑病毒扩展阅读: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计算机病毒按存在的媒体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按链接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操作系统型病毒等3种;按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分为攻击DOS系统病毒,攻击Windows系统病毒,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新型病毒暂时无法按照常规的的类型进行分类,如互联网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越来越多)、电子邮件病毒等。

② 电脑病毒是怎么编写出来的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病毒是由攻击者使用计算机语言(比如C、VBS等)编制而成的。

③ 计算机病毒特点有哪些

1.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可执行性)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

因此它享有一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在病毒运行时,与合法程序争夺系统的控制权。计算机病毒只有当它在计算机

内得以运行时,才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等活性。也就是说计算机CPU的控制权是关键问题。 若计算机在正常程序控制

下运行,而不运行带病毒的程序,则这台计算机总是可靠的。在这台计算机上可以查看病毒文件的名字,查看计算机

病毒的代码,打印病毒的代码,甚至拷贝病毒程序,却都不会感染上病毒。反病毒技术人员整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工作。他们的计算机虽也存有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代码,但己置这些病毒于控制之下,计算机不会运行病毒程序,整个

系统是安全的。相反,计算机病毒一经在计算机上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内病毒程序与正常系统程序,或某种病毒与

其他病毒程序争夺系统控制权时往往会造成系统崩溃,导致计算机瘫痪。反病毒技术就是要提前取得计算机系统的控

制权,识别出计算机病毒的代码和行为,阻止其取得系统控制权。反病毒技术的优劣就是体现在这一点上。一个好的

抗病毒系统应该不仅能可靠地识别出已知计算机病毒的代码,阻止其运行或旁路掉其对系统的控制权(实现安全带毒

运行被感染程序),还应该识别出未知计算机病毒在系统内的行为,阻止其传染和破坏系统的行动。

2.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

得到大量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

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

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井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

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

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

源,再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接触,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

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到其他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却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

切符合其传染条件的未受到传染的程序之上。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

计算机。当您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

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病毒程序通过修改磁盘扇区信息或文件内容并把自身嵌入到其中的方法达到病毒的传染和扩散。被嵌入的程序叫

做宿主程序。

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

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

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

就会愈大。

潜伏性的第一种表现是指,病毒程序不用专用检测程序是检查不出来的,因此病毒可以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

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

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

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

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

4.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

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

要维持杀伤力,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

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

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

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一种可执行程序,而这一可执行程序又必然要运行,所以对系统来讲,所有的计算机病毒

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危害,即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其具体情况取决于入侵系统的病毒程序。

同时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病毒设计者的目的,如果病毒设计者的目的在于彻底破坏系统的正常

运行的话,那么这种病毒对于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造成的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它可以毁掉系统的部分数据,也可以破

坏全部数据并使之无法恢复。

但并非所有的病毒都对系统产生极其恶劣的破坏作用。有时几种本没有多大破坏作用的病毒交叉感染,也会导致系统

崩溃等重大恶果。

6.攻击的主动性

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从一定的程度上讲,计算机系统无论采取多

么严密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对系统的攻击,而保护措施充其量是一种预防的手段而已。

7.病毒的针对性

计算机病毒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和特定的操作系统的。例如,有针对1BM PC机及其兼容机的,有针对App1e公司

的Macintosh的,还有针对UNIX操作系统的。例如小球病毒是针对IBM PC机及其兼容机上的DOS操作系统的。

8.病毒的非授权性

病毒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

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

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是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9.病毒的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含

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一

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取得系统控制权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染大量程序。而且受到传染

后,计算机系统通常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户不会感到任何异常,好像不曾在计算机内发生过什么。试想,如果病毒在

传染到计算机上之后,机器马上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本身便无法继续进行传染了。正是由于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得

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扩散并游荡于世界上百万台计算机中。

大部分的病毒的代码之所以设计得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藏。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 PC机对DOS文件的

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察觉。

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传染的隐蔽性,大多数病毒在进行传染时速度是极快的,一般不具有外部表现,不易被人发现。让我们设想,

如果计算机病毒每当感染一个新的程序时都在屏幕上显示一条信息“我是病毒程序,我要干坏事了”,那么计算机病

毒早就被控制住了。确实有些病毒非常“勇于暴露自己”,时不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些图案或信息,或演奏一段乐曲。

往往此时那台计算机内已有许多病毒的拷贝了。许多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病毒没有任何概念,更不用说心理上的警惕

了。他们见到这些新奇的屏幕显示和音响效果,还以为是来自计算机系统,而没有意识到这些病毒正在损害计算机系

统,正在制造灾难。

二是病毒程序存在的隐蔽性,一般的病毒程序都夹在正常程序之中,很难被发现,而一旦病毒发作出来,往往已

经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被病毒感染的计算机在多数情况下仍能维持其部分功能,不会由于一感染上

病毒,整台计算机就不能启动了,或者某个程序一旦被病毒所感染,就被损坏得不能运行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病

毒也就不能流传于世了。计算机病毒设计的精巧之处也在这里。正常程序被计算机病毒感染后,其原有功能基本上不

④ 电脑病毒有哪些特性

电脑病毒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推荐电脑病毒的定义及其特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脑病毒的定义:

电脑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在电脑运行中对电脑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电脑病毒。

电脑病毒的基本特性:

(一)非授权可执行性

用户通常调用执行一个程序时,把系统控制交给这个程序,并分配给他相应系统资源,如内存,从而使之能够运行完成用户的需求。因此程序执行的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而电脑病毒是非法程序,正常用户是不会明知是病毒程序,而故意调用执行。但由于电脑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可存储性、可执行性。它隐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得以抢先运行,然而此时用户还认为在执行正常程序。

(二)隐蔽性

电脑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它通常粘附在正常程序之中或磁盘引导扇区中,或者磁盘上标为坏簇的扇区中,以及一些空闲概率较大的扇区中,这是它的非法可存储性。病毒想方设法隐藏自身,就是为了防止用户察觉。

(三)传染性

传染性是电脑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电脑病毒的依据。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电脑系统就开始搜索可以传染的程序或者磁介质,然后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由于目前电脑网络日益发达,电脑病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像Internet这样的网络传遍世界。

(四)潜伏性

电脑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这种媒体我们称之为电脑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传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统后,不立即发作,而是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传染。这样,病毒的潜伏性越好,它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病毒传染的范围也越广,其危害性也越大。

(五)表现性或破坏性

无论何种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都会对 操作系统 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不直接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占用系统资源(如占用内存空间,占用磁盘存储空间以及系统运行时间等)。而绝大多数病毒程序要显示一些文字或图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些病毒程序删除文件,加密磁盘中的数据,甚至摧毁整个系统和数据,使之无法恢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病毒程序的表现性或破坏性体现了病毒设计者的真正意图。

(六)可触发性

电脑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满足其触发条件或者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触发的实质是一种条件的控制,病毒程序可以依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攻击。这个条件可以是敲入特定字符,使用特定文件,某个特定日期或特定时刻,或者是病毒内置的计数器达到一定次数等。

⑤ 怎样在文本文件里编程电脑病毒

一般用TEXT文档
在txt文档里面输入:
Starts virus
virus
virus
然后选择另存为,在文件名里里面输入:
Virus.bat(一定要写.bat,否则病毒无效)
然后选择保存,当你打开那个的时候。。。建议不要打开,电脑会死机

⑥ 什么叫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电脑病毒是一段非常小的(通常只有几KB)会不断自我复制、隐藏和感染其他程序的程序码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具有以下特征: (一)非授权可执行性,计算机病毒隐藏在合法的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
机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得以抢先运行,然而此时用户还认为在执行正常程序;
(二)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它通常总是想方设法隐藏自身,防止用户察觉;
(三)传染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一个特征,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计算机系统就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
(四)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它媒体而寄生的能力,这种媒体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可以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传染。 (五)表现性或破坏性。无论何种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都会对操作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不直接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占用系统资源。而绝大多数病毒程序要显示一些文字或图象,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些病毒程序删除文件,甚至摧毁整个系统和数据,使之无法恢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六)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一旦满足触发条件或者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触发的实质是一种条件的控制,病毒程序可以依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攻击。这个条件可以是敲入特定字符,某个特定日期或特定时刻,或者是病毒内置的计数器达到一定次数等。

⑦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能够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的代码,统称为计算机病毒。它通常隐藏在一些看起来无害的程序中,能生成自身的拷贝并将其插入其他的程序中,执行恶意的行动,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

2、潜伏性。有些计算机病毒并不是一侵入机器就对机器造成破坏,它可能隐藏在合法的文件中,静静的呆几周或者几个月甚至几年,具有很强的潜伏性,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迅速繁殖、扩散。

3、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可执行程序,如不经过程序代码分析或计算机病毒代码扫描,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很难区分开来。

4、破坏性。任何计算机病毒侵入到机器中,都会对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占有系统资源,降低工作效率,重者数据丢失,机器瘫痪。

⑧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电脑中出现病毒的情况是很多的,当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就需要对电脑做出相关的处理,否则就会影响我们的电脑使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1.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可执行性)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

因此它享有一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在病毒运行时,与合法程序争夺系统的控制权。计算机病毒只有当它在计算机

内得以运行时,才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等活性。也就是说计算机CPU的控制权是关键问题。 若计算机在正常程序控制

下运行,而不运行带病毒的程序,则这台计算机总是可靠的。在这台计算机上可以查看病毒文件的名字,查看计算机

病毒的代码,打印病毒的代码,甚至拷贝病毒程序,却都不会感染上病毒。反病毒技术人员整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工作。他们的计算机虽也存有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代码,但己置这些病毒于控制之下,计算机不会运行病毒程序,整个

系统是安全的。相反,计算机病毒一经在计算机上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内病毒程序与正常系统程序,或某种病毒与

其他病毒程序争夺系统控制权时往往会造成系统崩溃,导致计算机瘫痪。反病毒技术就是要提前取得计算机系统的控

制权,识别出计算机病毒的代码和行为,阻止其取得系统控制权。反病毒技术的优劣就是体现在这一点上。一个好的

抗病毒系统应该不仅能可靠地识别出已知计算机病毒的代码,阻止其运行或旁路掉其对系统的控制权(实现安全带毒

运行被感染程序),还应该识别出未知计算机病毒在系统内的行为,阻止其传染和破坏系统的行动。

2.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

得到大量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 渠道 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

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

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井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

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

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

源,再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接触,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

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到其他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却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

切符合其传染条件的未受到传染的程序之上。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

计算机。当您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

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病毒程序通过修改磁盘扇区信息或文件内容并把自身嵌入到其中的 方法 达到病毒的传染和扩散。被嵌入的程序叫

做宿主程序。

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

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

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

就会愈大。

潜伏性的第一种表现是指,病毒程序不用专用检测程序是检查不出来的,因此病毒可以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

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

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

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

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

4.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

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

要维持杀伤力,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

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

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

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一种可执行程序,而这一可执行程序又必然要运行,所以对系统来讲,所有的计算机病毒

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危害,即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其具体情况取决于入侵系统的病毒程序。

同时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病毒设计者的目的,如果病毒设计者的目的在于彻底破坏系统的正常

运行的话,那么这种病毒对于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造成的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它可以毁掉系统的部分数据,也可以破

坏全部数据并使之无法恢复。

但并非所有的病毒都对系统产生极其恶劣的破坏作用。有时几种本没有多大破坏作用的病毒交叉感染,也会导致系统

崩溃等重大恶果。

6.攻击的主动性

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从一定的程度上讲,计算机系统无论采取多

么严密的保护 措施 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对系统的攻击,而保护措施充其量是一种预防的手段而已。

7.病毒的针对性

计算机病毒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和特定的 操作系统 的。例如,有针对1BM PC机及其兼容机的,有针对App1e公司

的Macintosh的,还有针对UNIX操作系统的。例如小球病毒是针对IBM PC机及其兼容机上的DOS操作系统的。

8.病毒的非授权性

病毒未经授权而执行。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

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

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是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9.病毒的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含

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一

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取得系统控制权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染大量程序。而且受到传染

后,计算机系统通常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户不会感到任何异常,好像不曾在计算机内发生过什么。试想,如果病毒在

传染到计算机上之后,机器马上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本身便无法继续进行传染了。正是由于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得

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扩散并游荡于世界上百万台计算机中。

大部分的病毒的代码之所以设计得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藏。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 PC机对DOS文件的

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察觉。

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传染的隐蔽性,大多数病毒在进行传染时速度是极快的,一般不具有外部表现,不易被人发现。让我们设想,

如果计算机病毒每当感染一个新的程序时都在屏幕上显示一条信息“我是病毒程序,我要干坏事了”,那么计算机病

毒早就被控制住了。确实有些病毒非常“勇于暴露自己”,时不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些图案或信息,或演奏一段乐曲。

往往此时那台计算机内已有许多病毒的拷贝了。许多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病毒没有任何概念,更不用说心理上的警惕

了。他们见到这些新奇的屏幕显示和音响效果,还以为是来自计算机系统,而没有意识到这些病毒正在损害计算机系

统,正在制造灾难。

二是病毒程序存在的隐蔽性,一般的病毒程序都夹在正常程序之中,很难被发现,而一旦病毒发作出来,往往已

经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被病毒感染的计算机在多数情况下仍能维持其部分功能,不会由于一感染上

病毒,整台计算机就 不能启动 了,或者某个程序一旦被病毒所感染,就被损坏得不能运行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病

毒也就不能流传于世了。计算机病毒设计的精巧之处也在这里。正常程序被计算机病毒感染后,其原有功能基本上不

受影响,病毒代码附于其上而得以存活,得以不断地得到运行的机会,去传染出更多的复制体,与正常程序争夺系统

的控制权和磁盘空间,不断地破坏系统,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病毒的代码设计得非常精巧而又短小。

10.病毒的衍生性

这种特性为一些好事者提供了一种创造新病毒的捷径。

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结构可知,传染的破坏部分反映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目的。但是,这可以被其他掌握原

理的人以其个人的企图进行任意改动,从而又衍生出一种不同于原版本的新的计算机病毒(又称为变种)。这就是计

算机病毒的衍生性。这种变种病毒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原版病毒严重得多。

11.病毒的寄生性(依附性)

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侵入到宿

主程序中后,一般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和繁衍。

12.病毒的不可预见性

从对病毒的检测方面来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但有些操作是共有的

(如驻内存,改中断)。有些人利用病毒的这种共性,制作了声称可查所有病毒的程序。这种程序的确可查出一些新

病毒,但由于目前的软件种类极其丰富,且某些正常程序也使用了类似病毒的操作甚至借鉴了某些病毒的技术。使用

这种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势必会造成较多的误报情况。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永远

是超前的。新一代计算机病毒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特征都隐藏了,有时可通过观察文件长度的变化来判别。然而,更新

的病毒也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蒙蔽用户,它们利用文件中的空隙来存放自身代码,使文件长度不变。许多新病毒则采用

变形来逃避检查,这也成为新一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13.计算机病毒的欺骗性

计算机病毒行动诡秘,计算机对其反应迟钝,往往把病毒造成的错误当成事实接受下来,故它很容易获得成功。

14.计算机病毒的持久性

即使在病毒程序被发现以后,数据和程序以至操作系统的恢复都非常困难。特别是在网络操作情况下,由于病毒

程序由一个受感染的拷贝通过网络系统反复传播,使得病毒程序的清除非常复杂。

⑨ 计算机病毒由来

计算机病毒是怎么样由来的呢?我带你去看看!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由来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由来介绍一:

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的原因。电脑病毒的制造却来自于一次偶然的事件,具体可以参考网络 网络 。

木马等病毒是指通过入侵计算机,能够伺机盗取帐号密码的恶意程序,它是计算机病毒中的一种特定类型。

木马通常会自动运行,在用户登录游戏帐号或 其它 (如网银、聊天)帐号的过程中记录用户输入的帐号和密码,并自动将窃取到的信息发送到黑客预先指定的信箱中。这将直接导致用户帐号被盗用,帐户中的虚拟财产被转移。

电脑管家应用了腾讯自研第二代反病毒引擎,资源占用少,基于CPU虚拟执行技术能够根除顽固病毒,大幅度提升深度查杀能力。可以很好防护电脑。

计算机病毒由来介绍二:

那么究竟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其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某些 爱好 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这些程序通过载体传播出去后,在一定条件下被触发。如显示一些动画,播放一段音乐,或提一些智力问答题目等,其目的无非是自我表现一下。这类病毒一般都是良性的,不会有破坏操作。

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每个人都处于社会环境中,但总有人对社会不满或受到不公证的待遇。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编程高手身上,那么他有可能会编制一些危险的程序。在国外有这样的事例:某公司职员在职期间编制了一段代码隐藏在其公司的系统中,一旦检测到他的名字在工资报表中删除,该程序立即发作,破坏整个系统。类似案例在国内亦出现过。

用于版权保护。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象今天这样完善。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有些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制作了一些特殊程序,附在产品中。如:巴基斯坦病毒,其制作者是为了追踪那些非法拷贝他们产品的用户。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用于特殊目的。某组织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特殊系统进行宣传或破坏。或用于军事目的。

计算机病毒由来介绍三:

游戏程序起源说:十几年前,计算机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程序员,为了娱乐,而在自己实验室的计算机上编制了吃掉对方程序的程序,看谁先把对方的程序吃光。

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但这只是一个猜想而以。 世界上第一例被证实的计算机病霉 制造计算机病毒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到目前为止,依然众说纷坛。 1983年l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弗莱德·科恩(Fred Cohen)在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会议上,演示了他研制的一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沦.艾德勒曼(Len Adlemn)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毒,并在每周召开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8小时后专家们在VAXII/750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

一周后获准进行实验演示,从而在实验上证实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例被证实的计算机病毒。 可以相信,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并广泛传染至全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对于计算机语言及 操作系统 有深入了解的一些恶作剧者。不过,正像病毒的种类多种多样一样,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原因也并非一种。

热点内容
安卓nba2k18什么时候出 发布:2025-05-15 04:38:42 浏览:392
王者安卓转苹果为什么显示失败 发布:2025-05-15 04:35:49 浏览:17
手机优酷缓存视频格式 发布:2025-05-15 04:13:45 浏览:209
公益电影分镜头脚本插画 发布:2025-05-15 04:08:37 浏览:961
数据压缩编码 发布:2025-05-15 03:58:44 浏览:725
java字符为空 发布:2025-05-15 03:57:11 浏览:547
速讯安卓哪里下载 发布:2025-05-15 03:55:02 浏览:48
缓存区数据读写原理 发布:2025-05-15 03:39:57 浏览:585
编译器生成的是二进制文件吗 发布:2025-05-15 03:38:42 浏览:956
运营为什么区分ios和安卓 发布:2025-05-15 03:30:02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