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s跨站脚本攻击剖析与防御下载
❶ XSS攻击的定义,类型以及防御方法
XXS攻击全称跨站脚本攻击,是一种在Web应用中的计算机安全漏洞,它允许恶意Web用户将代码植入到提供给其他使用的页面中。
XSS攻击有哪几种类型?下面就由锐速云的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经常见到XSS攻击有三种:反射XSS攻击、DOM-based型XSS攻击以及储存型XSS攻击。
[if !supportLists]1、[endif]反射型XSS攻击
反射性XSS一般是攻击者通过特定手法(如电子邮件),诱使用户去访问一个包含恶意代码的URL,当受害者点击这些专门设计链接的时候,恶意代码会直接在受害主机上的浏览器上执行,反射型XSS通常出现在网站搜索栏,用户登入口等地方,常用来窃取客户端或进行钓鱼欺骗。
[if !supportLists]2、[endif]存储型XSS攻击
存储型XSS攻击也叫持久型XSS,主要将XSS代码提交储存在服务器端(数据库,内存,文件系统等)下次请求目标页面时不用在提交XSS代码。当目标用户访问该页面获取数据时,XSS代码会从服务器解析之后加载出来,返回到浏览器做正常的HTML和JS解析执行,XSS攻击就发生了。储存型XSS一般出现在网站留言,评论,博客日志等交互处,恶意脚本储存到客户端或者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if !supportLists]3、[endif]DOM-based型XSS攻击
DOM-based型XSS攻击它是基于DOM的XSS攻击是指通过恶意脚本修改页面的DOM结构,是纯粹发生在客户端的攻击。DOM型XSS攻击中,取出和执行恶意代码由浏览器端完成,属于前端javaScript自身的安全漏洞。
如何防御XSS攻击?
[if !supportLists]1、[endif]对输入内容的特定字符进行编码,列如表示html标记<>等符号。
[if !supportLists]2、[endif]对重要的cookie设置httpOnly,防止客户端通过document。cookie读取cookie,此HTTP开头由服务端设置。
[if !supportLists]3、[endif]将不可信的输出URT参数之前,进行URLEncode操作,而对于从URL参数中获取值一定要进行格式检查
[if !supportLists]4、[endif]不要使用Eval来解析并运行不确定的数据或代码,对于JSON解析请使用JSON。Parse()方法
[if !supportLists]5、[endif]后端接口也应该要做到关键字符过滤的问题。
❷ XSS跨站脚本攻击剖析与防御的作品目录
目录第1章XSS初探11.1跨站脚本介绍11.1.1什么是XSS跨站脚本21.1.2XSS跨站脚本实例41.1.3XSS漏洞的危害61.2XSS的分类81.2.1反射型XSS81.2.2持久型XSS101.3XSS的简单发掘121.3.1搭建测试环境121.3.2发掘反射型的XSS121.3.3发掘持久型的XSS151.4XSS Cheat Sheet181.5XSS构造剖析211.5.1绕过XSS-Filter221.5.2利用字符编码331.5.3拆分跨站法371.6Shellcode的调用391.6.1动态调用远程JavaScript401.6.2使用window.location.hash411.6.3XSS Downloader411.6.4备选存储技术43第2章XSS利用方式剖析452.1Cookie窃取攻击剖析452.1.1Cookie基础介绍462.1.2Cookie会话攻击原理剖析482.1.3Cookie欺骗实例剖析492.2会话劫持剖析512.2.1了解Session机制512.2.2XSS实现权限提升522.2.3获取网站Webshell552.3网络钓鱼572.3.1XSS Phishing572.3.2XSS钓鱼的方式592.3.3高级钓鱼技术602.4XSS History Hack632.4.1链接样式和getComputedStyle()642.4.2JavaScript/CSS history hack64拆雹誉2.4.3窃取搜索查询652.5客户端信息刺探672.5.1JavaScript实现端口扫描672.5.2截获剪贴板内容682.5.3获取客户端IP地址702.6其他恶意攻击剖析71肆念2.6.1网页挂马712.6.2DOS和DDOS722.6.3XSS Virus/Worm73第3章XSS测试和工具剖析753.1Firebug753.2Tamper Data803.3Live HTTP Headers823.4Fiddler843.5XSS-Proxy863.6XSS Shell903.7AttackAPI943.8Anehta98第4章发掘XSS漏洞1044.1黑盒工具测试1044.2黑盒手动测试1074.3源代码安全审计1104.4JavaScript代码分析1184.4.1DOM简介1184.4.2第三种XSS——DOM XSS1204.4.3发掘基于DOM的XSS1234.5发掘Flash XSS1264.6巧用语言特性1294.6.1php 4 phpinfo() XSS1304.6.2$_SERVER[PHP_SELF]1314.6.3变量覆盖132第5章XSS Worm剖析1355.1Web 2.0应用安全1355.1.1改变世界的Web 2.01355.1.2浅谈旅段Web 2.0的安全性1375.2Ajax技术指南1385.2.1使用Ajax1395.2.2XMLHttpRequest对象1405.2.3HTTP请求1425.2.4HTTP响应1425.3浏览器安全1455.3.1沙箱1455.3.2同源安全策略1465.4XSS Worm介绍1475.4.1蠕虫病毒剖析1475.4.2XSS Worm攻击原理剖析1485.4.3XSS Worm剖析1495.4.4运用DOM技术1505.5新浪微博蠕虫分析153第6章Flash应用安全1566.1Flash简介1566.1.1Flash Player 与SWF1566.1.2嵌入Flash文件1586.1.3ActionScript语言1586.2Flash安全模型1606.2.1Flash安全沙箱1616.2.2Cross Domain Policy1626.2.3设置管理器1646.3Flash客户端攻击剖析1656.3.1getURL() & XSS1656.3.2Cross Site Flashing1696.3.3Flash参数型注入1716.3.4Flash钓鱼剖析1736.4利用Flash进行XSS攻击剖析1746.5利用Flash进行CSRF178第7章深入XSS原理1817.1深入浅出CSRF1827.1.1CSRF原理剖析1827.1.2CSRF实例讲解剖析1857.1.3CSRF的应用剖析1877.2Hacking JSON1877.2.1JSON概述1877.2.2跨域JSON注入剖析1907.2.3JSON Hijacking1917.3HTTP Response Splitting1937.3.1HTTP Header1937.3.2CRLF Injection原理1957.3.3校内网HRS案例1977.4MHTML协议的安全1997.5利用Data URIs进行XSS剖析2037.5.1Data URIs介绍2037.5.2Data URIs XSS2047.5.3vBulletin Data URIs XSS2067.6UTF-7 BOM XSS2067.7浏览器插件安全2117.7.1Flash后门2117.7.2来自PDF的XSS2137.7.3QuickTime XSS2177.8特殊的XSS应用场景剖析2187.8.1基于Cookie的XSS2187.8.2来自RSS的XSS2207.8.3应用软件中的XSS2227.9浏览器差异2257.9.1跨浏览器的不兼容性2267.9.2IE嗅探机制与XSS2267.9.3浏览器差异与XSS2287.10字符集编码隐患231第8章防御XSS攻击2348.1使用XSS Filter2348.1.1输入过滤2358.1.2输出编码2378.1.3黑名单和白名单2398.2定制过滤策略2408.3Web安全编码规范2448.4防御DOM-Based XSS2488.5其他防御方式2508.5.1Anti_XSS2508.5.2HttpOnly Cookie2528.5.3Noscript2538.5.4WAF2548.6防御CSRF攻击2558.6.1使用POST替代GET2568.6.2检验HTTP Referer2578.6.3验证码2588.6.4使用Token259参考文献262
❸ 求 xss跨站脚本攻击剖析与防御PDF
http://auction1.paipai.com/
xss跨站脚本攻击剖析与防御 邱永华
❹ 解析如何防止XSS跨站脚本攻击
不可信数据 不可信数据通常是来自HTTP请求的数据,以URL参数、表单字段、标头或者Cookie的形式。不过从安全角度来看,来自数据库、网络服务器和其他来源的数据往往也是不可信的,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可能没有完全通过验证。 应该始终对不可信数据保持警惕,将其视为包含攻击,这意味着在发送不可信数据之前,应该采取措施确定没有攻击再发送。由于应用程序之间的关联不断深化,下游直译程序执行的攻击可以迅速蔓延。 传统上来看,输入验证是处理不可信数据的最好办法,然而,输入验证法并不是注入式攻击的最佳解决方案。首先,输入验证通常是在获取数据时开始执行的,而此时并不知道目的地所在。这也意味着我们并不知道在目标直译程序中哪些字符是重要的。其次,可能更加重要的是,应用程序必须允许潜在危害的字符进入,例如,是不是仅仅因为SQL认为Mr. O'Malley名字包含特殊字符他就不能在数据库中注册呢? 虽然输入验证很重要,但这始终不是解决注入攻击的完整解决方案,最好将输入攻击作为纵深防御措施,而将escaping作为首要防线。 解码(又称为Output Encoding) “Escaping”解码技术主要用于确保字符作为数据处理,而不是作为与直译程序的解析器相关的字符。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解码,有时候也被成为输出“解码”。有些技术定义特殊的“escape”字符,而其他技术则包含涉及若干字符的更复杂的语法。 不要将输出解码与Unicode字符编码的概念弄混淆了,后者涉及映射Unicode字符到位序列。这种级别的编码通常是自动解码,并不能缓解攻击。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理解服务器和浏览器间的目标字符集,有可能导致与非目标字符产生通信,从而招致跨站XSS脚本攻击。这也正是为所有通信指定Unicode字符编码(字符集)(如UTF-8等)的重要所在。 Escaping是重要的工具,能够确保不可信数据不能被用来传递注入攻击。这样做并不会对解码数据造成影响,仍将正确呈现在浏览器中,解码只能阻止运行中发生的攻击。 注入攻击理论 注入攻击是这样一种攻击方式,它主要涉及破坏数据结构并通过使用特殊字符(直译程序正在使用的重要数据)转换为代码结构。XSS是一种注入攻击形式,浏览器作为直译程序,攻击被隐藏在HTML文件中。HTML一直都是代码和数据最差的mashup,因为HTML有很多可能的地方放置代码以及很多不同的有效编码。HTML是很复杂的,因为它不仅是层次结构的,而且还包含很多不同的解析器(XML、HTML、JavaScript、VBScript、CSS、URL等)。 要想真正明白注入攻击与XSS的关系,必须认真考虑HTML DOM的层次结构中的注入攻击。在HTML文件的某个位置(即开发者允许不可信数据列入DOM的位置)插入数据,主要有两种注入代码的方式: Injecting UP,上行注入 最常见的方式是关闭现有的context并开始一个新的代码context,例如,当你关闭HTML属性时使用">并开始新的 可以终止脚本块,即使该脚本块被注入脚本内方法调用内的引用字符,这是因为HTML解析器在JavaScript解析器之前运行。 Injecting DOWN,下行注入 另一种不太常见的执行XSS注入的方式就是,在不关闭当前context的情况下,引入一个subcontext。例如,将改为 ,并不需要躲开HTML属性context,相反只需要引入允许在src属性内写脚本的context即可。另一个例子就是CSS属性中的expression()功能,虽然你可能无法躲开引用CSS属性来进行上行注入,你可以采用x ss:expression(document.write(document.cookie))且无需离开现有context。 同样也有可能直接在现有context内进行注入,例如,可以采用不可信的输入并把它直接放入JavaScript context。这种方式比你想象的更加常用,但是根本不可能利用escaping(或者任何其他方式)保障安全。从本质上讲,如果这样做,你的应用程序只会成为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植入浏览器的渠道。 本文介绍的规则旨在防止上行和下行XSS注入攻击。防止上行注入攻击,你必须避免那些允许你关闭现有context开始新context的字符;而防止攻击跳跃DOM层次级别,你必须避免所有可能关闭context的字符;下行注入攻击,你必须避免任何可以用来在现有context内引入新的sub-context的字符。 积极XSS防御模式 本文把HTML页面当作一个模板,模板上有很多插槽,开发者允许在这些插槽处放置不可信数据。在其他地方放置不可信数据是不允许的,这是“白名单”模式,否认所有不允许的事情。 根据浏览器解析HTML的方式的不同,每种不同类型的插槽都有不同的安全规则。当你在这些插槽处放置不可信数据时,必须采取某些措施以确保数据不会“逃离”相应插槽并闯入允许代码执行的context。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方法将HTML文档当作参数化的数据库查询,数据被保存在具体文职并与escaping代码context相分离。 本文列出了最常见的插槽位置和安全放置数据的规则,基于各种不同的要求、已知的XSS载体和对流行浏览器的大量手动测试,我们保证本文提出的规则都是安全的。 定义好插槽位置,开发者们在放置任何数据前,都应该仔细分析以确保安全性。浏览器解析是非常棘手的,因为很多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字符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不能对所有不可信数据进行HTML实体编码? 可以对放入HTML文档正文的不可行数据进行HTML实体编码,如 标签内。也可以对进入属性的不可行数据进行实体编码,尤其是当属性中使用引用符号时。但是HTML实体编码并不总是有效,例如将不可信数据放入 directlyinascript insideanHTMLcomment inanattributename <...NEVERPUTUNTRUSTEDDATAHERE...href="/test"/> inatagname 更重要的是,不要接受来自不可信任来源的JavaScript代码然后运行,例如,名为“callback”的参数就包含JavaScript代码段,没有解码能够解决。 No.2 – 在向HTML元素内容插入不可信数据前对HTML解码 这条规则适用于当你想把不可信数据直接插入HTML正文某处时,这包括内部正常标签(div、p、b、td等)。大多数网站框架都有HTML解码的方法且能够躲开下列字符。但是,这对于其他HTML context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部署其他规则。 ...... ...... 以及其他的HTML常用元素 使用HTML实体解码躲开下列字符以避免切换到任何执行内容,如脚本、样式或者事件处理程序。在这种规格中推荐使用十六进制实体,除了XML中5个重要字符(&、<、 >、 "、 ')外,还加入了斜线符,以帮助结束HTML实体。 &-->& <-->< >-->> "-->" '-->''isnotrecommended /-->/ ESAPI参考实施 Stringsafe=ESAPI.encoder().encodeForHTML(request.getParameter("input")); No.3 – 在向HTML常见属性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属性解码 这条规则是将不可信数据转化为典型属性值(如宽度、名称、值等),这不能用于复杂属性(如href、src、style或者其他事件处理程序)。这是及其重要的规则,事件处理器属性(为HTML JavaScript Data Values)必须遵守该规则。 content insidesinglequotedattribute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HH格式(或者命名的实体)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以防止切换属性。这条规则应用广泛的原因是因为开发者常常让属性保持未引用,正确引用的属性只能使用相应的引用进行解码。未引用属性可以被很多字符破坏,包括[space] % * + , - / ; < = > ^ 和 |。 ESAPI参考实施 String safe = ESAPI.encoder().encodeForHTMLAttribute( request.getParameter( "input" ) ); No.4 – 在向HTML JavaScript Data Values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JavaScript解码 这条规则涉及在不同HTML元素上制定的JavaScript事件处理器。向这些事件处理器放置不可信数据的唯一安全位置就是“data value”。在这些小代码块放置不可信数据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很容易切换到执行环境,因此请小心使用。 insideaquotedstring onesideofanexpression insideUNquotedeventhandler insidequotedeventhandler insidequotedeventhandler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xHH格式 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以防止将数据值切换至脚本内容或者另一属性。不要使用任何解码捷径(如" )因为引用字符可能被先运行的HTML属性解析器相匹配。如果事件处理器被引用,则需要相应的引用来解码。这条规则的广泛应用是因为开发者经常让事件处理器保持未引用。正确引用属性只能使用相应的引用来解码,未引用属性可以使用任何字符(包括[space] % * + , - / ; < = > ^ 和|)解码。同时,由于HTML解析器比JavaScript解析器先运行,关闭标签能够关闭脚本块,即使脚本块位于引用字符串中。 ESAPI参考实施 Stringsafe=ESAPI.encoder().encodeForJavaScript(request.getParameter("input")); No.5 – 在向HTML 样式属性值插入不可信数居前,进行CSS解码 当你想将不可信数据放入样式表或者样式标签时,可以用此规则。CSS是很强大的,可以用于许多攻击。因此,只能在属性值中使用不可信数据而不能在其他样式数据中使用。不能将不可信数据放入复杂的属性(如url,、behavior、和custom (-moz-binding))。同样,不能将不可信数据放入允许JavaScript的IE的expression属性值。 propertyvalue textpropertyvalue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HH格式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不要使用任何解码捷径(如" )因为引用字符可能被先运行的HTML属性解析器相匹配,防止将数据值切换至脚本内容或者另一属性。同时防止切换至expression或者其他允许脚本的属性值。如果属性被引用,将需要相应的引用进行解码,所有的属性都应该被引用。未引用属性可以使用任何字符(包括[space] % * + , - / ; < = > ^ 和|)解码。同时,由于HTML解析器比JavaScript解析器先运行,标签能够关闭脚本块,即使脚本块位于引用字符串中。 ESAPI参考实施 Stringsafe=ESAPI.encoder().encodeForCSS(request.getParameter("input")); No.6- 在向HTML URL属性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URL解码 当你想将不可信数据放入链接到其他位置的link中时需要运用此规则。这包括href和src属性。还有很多其他位置属性,不过我们建议不要在这些属性中使用不可信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在javascript中使用不可信数据的问题,不过可以使用上述的HTML JavaScript Data Value规则。 linkanormallink animagesource ascriptsource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HH 解码格式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在数据中保护不可信数据:URL不能够被允许,因为没有好方法来通过解码来切换URL以避免攻击。所有的属性都应该被引用。未引用属性可以使用任何字符(包括[space] % * + , - / ; < = > ^ 和|)解码。 请注意实体编码在这方面是没用的。
❺ 跨站脚本攻击的XSS防御规则
下列规则旨在防止所有发生在应用程序的XSS攻击,虽然这些规则不允许任意向HTML文档放入不可信数据,不过基本上也涵盖了绝大多数常见的情况。你不需要采用所有规则,很多企业可能会发现第一条和第二条就已经足以满足需求了。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规则。 – 不要在允许位置插入不可信数据
第一条规则就是拒绝所有数据,不要将不可信数据放入HTML文档,除非是下列定义的插槽。这样做的理由是在理列有解码规则的HTML中有很多奇怪的context,让事情变得很复杂,因此没有理由将不可信数据放在这些context中。
<script>...NEVERPUTUNTRUSTEDDATAHERE...</script>directlyinascript<!--...NEVERPUTUNTRUSTEDDATAHERE...-->insideanHTMLcomment<div...NEVERPUTUNTRUSTEDDATAHERE...=test/>inanattributename<...NEVERPUTUNTRUSTEDDATAHERE...href=/test/>inatagname
更重要的是,不要接受来自不可信任来源的JavaScript代码然后运行,例如,名为“callback”的参数就包含JavaScript代码段,没有解码能够解决。 – 在向HTML元素内容插入不可信数据前对HTML解码
这条规则适用于当你想把不可信数据直接插入HTML正文某处时,这包括内部正常标签(div、p、b、td等)。大多数网站框架都有HTML解码的方法且能够躲开下列字符。但是,这对于其他HTML context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部署其他规则。
<body>...... </body><div>......</div>以及其他的HTML常用元素
使用HTML实体解码躲开下列字符以避免切换到任何执行内容,如脚本、样式或者事件处理程序。在这种规格中推荐使用十六进制实体,除了XML中5个重要字符(&、<、 >、 、 ')外,还加入了斜线符,以帮助结束HTML实体。
&-->&<--><>-->>-->'-- >''isnotrecommended/-- >/ – 在向HTML常见属性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属性解码
这条规则是将不可信数据转化为典型属性值(如宽度、名称、值等),这不能用于复杂属性(如href、src、style或者其他事件处理程序)。这是及其重要的规则,事件处理器属性(为HTML JavaScript Data Values)必须遵守该规则。
<divattr=......>content</div>insideUNquotedattribute<divattr='......'>content</div>insidesinglequotedattribute<divattr=......>content</div>insidedoublequotedattribute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xHH格式(或者命名的实体)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以防止切换属性。这条规则应用广泛的原因是因为开发者常常让属性保持未引用,正确引用的属性只能使用相应的引用进行解码。未引用属性可以被很多字符破坏,包括[space] % * + , - / ; < = > ^ 和 |。 – 在向HTML JavaScript Data Values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JavaScript解码
这条规则涉及在不同HTML元素上制定的JavaScript事件处理器。向这些事件处理器放置不可信数据的唯一安全位置就是“data value”。在这些小代码块放置不可信数据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很容易切换到执行环境,因此请小心使用。
<script>alert('......')</script>insideaquotedstring<script>x=......</script>onesideofanexpression<divonmouseover=......</div>insideUNquotedeventhandler<divonmouseover='......'</div>insidequotedeventhandler<divonmouseover=......</div>insidequotedeventhandler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xHH格式 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以防止将数据值切换至脚本内容或者另一属性。不要使用任何解码捷径(如 )因为引用字符可能被先运行的HTML属性解析器相匹配。如果事件处理器被引用,则需要相应的引用来解码。这条规则的广泛应用是因为开发者经常让事件处理器保持未引用。正确引用属性只能使用相应的引用来解码,未引用属性可以使用任何字符(包括[space] % * + , - / ; < = > ^ 和|)解码。同时,由于HTML解析器比JavaScript解析器先运行,关闭标签能够关闭脚本块,即使脚本块位于引用字符串中。 – 在向HTML 样式属性值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CSS解码
当你想将不可信数据放入样式表或者样式标签时,可以用此规则。CSS是很强大的,可以用于许多攻击。因此,只能在属性值中使用不可信数据而不能在其他样式数据中使用。不能将不可信数据放入复杂的属性(如url,、behavior、和custom (-moz-binding))。同样,不能将不可信数据放入允许JavaScript的IE的expression属性值。
<style>selector{property:......;}</style>propertyvalue<spanstyle=property:......;>text</style>propertyvalue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HH格式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不要使用任何解码捷径(如 )因为引用字符可能被先运行的HTML属性解析器相匹配,防止将数据值切换至脚本内容或者另一属性。同时防止切换至expression或者其他允许脚本的属性值。如果属性被引用,将需要相应的引用进行解码,所有的属性都应该被引用。未引用属性可以使用任何字符(包括[space] % * + , - / ; < = > ^ 和|)解码。同时,由于HTML解析器比JavaScript解析器先运行,</script>标签能够关闭脚本块,即使脚本块位于引用字符串中。 - 在向HTML URL属性插入不可信数据前,进行URL解码
当你想将不可信数据放入链接到其他位置的link中时需要运用此规则。这包括href和src属性。还有很多其他位置属性,不过我们建议不要在这些属性中使用不可信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在javascript中使用不可信数据的问题,不过可以使用上述的HTML JavaScript Data Value规则。
<ahref=http://......>link</a>anormallink<imgsrc='http://......'/>animagesource<scriptsrc=http://....../>ascriptsource
除了字母数字字符外,使用小于256的ASCII值%HH 解码格式对所有数据进行解码。在数据中保护不可信数据:URL不能够被允许,因为没有好方法来通过解码来切换URL以避免攻击。所有的属性都应该被引用。未引用属性可以使用任何字符(包括[space] % * + , - / ; < = > ^ 和|)解码。 请注意实体编码在这方面是没用的。
❻ 如何正确防御xss攻击
传统防御技术
2.1.1基于特征的防御
传统XSS防御多采用特征匹配方式,在所有提交的信息中都进行匹配检查。对于这种类型的XSS攻击,采用的模式匹配方法一般会需要对“javascript”这个关键字进行检索,一旦发现提交信息中包含“javascript”,就认定为XSS攻击。
2.1.2 基于代码修改的防御
和SQL注入防御一样,XSS攻击也是利用了Web页面的编写疏忽,所以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从Web应用开发的角度来避免:
1、对所有用户提交内容进行可靠的输入验证,包括对URL、查询关键字、HTTP头、POST数据等,仅接受指定长度范围内、采用适当格式、采用所预期的字符的内容提交,对其他的一律过滤。
2、实现Session标记(session tokens)、CAPTCHA系统或者HTTP引用头检查,以防功能被第三方网站所执行。
3、确认接收的的内容被妥善的规范化,仅包含最小的、安全的Tag(没有javascript),去掉任何对远程内容的引用(尤其是样式表和javascript),使用HTTP only的cookie。
当然,如上方法将会降低Web业务系统的可用性,用户仅能输入少量的制定字符,人与系统间的交互被降到极致,仅适用于信息发布型站点。
并且考虑到很少有Web编码人员受过正规的安全培训,很难做到完全避免页面中的XSS漏洞。
(6)xss跨站脚本攻击剖析与防御下载扩展阅读:
XSS攻击的危害包括
1、盗取各类用户帐号,如机器登录帐号、用户网银帐号、各类管理员帐号
2、控制企业数据,包括读取、篡改、添加、删除企业敏感数据的能力
3、盗窃企业重要的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料
4、非法转账
5、强制发送电子邮件
6、网站挂马
7、控制受害者机器向其它网站发起攻击
受攻击事件
新浪微博XSS受攻击事件
2011年6月28日晚,新浪微博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XSS攻击事件。
大量用户自动发送诸如:
“郭美美事件的一些未注意到的细节”,“建党大业中穿帮地方”,“让女人心动的100句诗歌”,“这是传说中的神仙眷侣啊”等等微博和私信,并自动关注一位名为hellosamy的用户。
事件的经过线索如下:
20:14,开始有大量带V的认证用户中招转发蠕虫
20:30,某网站中的病毒页面无法访问
20:32,新浪微博中hellosamy用户无法访问
21:02,新浪漏洞修补完毕
网络贴吧xss攻击事件
2014年3月9晚,六安吧等几十个贴吧出现点击推广贴会自动转发等。并且吧友所关注的每个关注的贴吧都会转一遍,病毒循环发帖。并且导致吧务人员,和吧友被封禁。
❼ 如何测试XSS漏洞
XSS跨站漏洞分为大致三种:储存型XSS,反射型XSS,和DOM型XSS,一般都是由于网站对用户输入的参数过滤不严格而调用浏览器的JS而产生的。XSS几乎每个网站都存在,google,网络,360等都存在,存在和危害范围广,危害安全性大。
具体利用的话:
储存型XSS,一般是构造一个比如说"<script>alert("XSS")</script>"的JS的弹窗代码进行测试,看是否提交后在页面弹窗,这种储存型XSS是被写入到页面当中的,如果管理员不处理,那么将永久存在,这种XSS攻击者可以通过留言等提交方式,把恶意代码植入到服务器网站上, 一般用于盗取COOKIE获取管理员的信息和权限。
反射型XSS,一般是在浏览器的输入栏也就是urlget请求那里输入XSS代码,例如:127.0.0.1/admin.php?key="><script>alert("xss")</script>,也是弹窗JS代码。当攻击者发送一个带有XSS代码的url参数给受害者,那么受害者可能会使自己的cookie被盗取或者“弹框“,这种XSS一次性使用,危害比储存型要小很多。
dom型:常用于挖掘,是因为api代码审计不严所产生的,这种dom的XSS弹窗可利用和危害性并不是很大,大多用于钓鱼。比起存储型和反射型,DOM型并不常用。
缺点:
1、耗时间
2、有一定几率不成功
3、没有相应的软件来完成自动化攻击
4、前期需要基本的html、js功底,后期需要扎实的html、js、actionscript2/3.0等语言的功底
5、是一种被动的攻击手法
6、对website有http-only、crossdomian.xml没有用
所以楼主如果想更加深层次的学习XSS的话,最好有扎实的前后端开发基础,还要学会代码审计等等。
推荐的话,书籍建议看看《白帽子讲web安全》,《XSS跨站脚本攻击剖析与防御》
一般配合的话,kalilinux里面的BEFF是个很着名的XSS漏洞利用工具,楼主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纯手工打字,望楼主采纳。
❽ XSS攻击如何实现以及保护Web站点免受跨站点脚本攻击
使用工具和测试防范跨站点脚本攻击. 跨站点脚本(XSS)攻击是当今主要的攻击途径之一,利用了Web站点的漏洞并使用浏览器来窃取cookie或进行金融交易。跨站点脚本漏洞比较常见,并且要求组织部署涵盖威胁建模、扫描工具和大量安全意识在内的周密的安全开发生命周期,以便达到最佳的XSS防护和预防。本文解释了跨站点脚本攻击是如何实现并且就如何保护企业Web应用免于这种攻击提供了建议。 跨站点脚本(XSS)允许攻击者通过利用因特网服务器的漏洞来发送恶意代码到其他用户。攻击者利用跨站点脚本(XSS)攻击向那些看似可信任的链接中注入恶意代码。当用户点击了链接后,内嵌的程序将被提交并且会在用户的电脑上执行,这会使黑客获取访问权限并偷走敏感数据。攻击者使用XSS来攻击受害者机器上的漏洞并且传输恶意代码而不是攻击系统本身。 通过用户输入的数据返回错误消息的Web表格,攻击者可以修改控制Web页面的HTML代码。黑客能够在垃圾信息中的链接里插入代码或者使用欺诈邮件来诱使用户对其身份产生信任。 例如攻击者可以发送带有URL的邮件给受害人,这个URL指向一个Web站点并且提供浏览器脚本作为输入;或者在博客或诸如Facebook、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上发布恶意URL链接。当用户点击这个链接时,该恶意站点以及脚本将会在其浏览器上运行。浏览器不知道脚本是恶意的并将盲目地运行这个程序,这转而允许攻击者的浏览器脚本使用站点的功能来窃取cookie或者冒充合法的用户来完成交易。 一些通常的跨站点脚本预防的最佳实践包括在部署前测试应用代码,并且以快速、简明的方式修补缺陷和漏洞。Web应用开发人员应该过滤用户的输入来移除可能的恶意字符和浏览器脚本,并且植入用户输入过滤代码来移除恶意字符。通常管理员也可以配置浏览器只接受来自信任站点的脚本或者关闭浏览器的脚本功能,尽管这样做可能导致使用Web站点的功能受限。 随着时代的进步黑客们变得更加先进,使用收集的工具集来加快漏洞攻击进程。这意味着仅仅部署这些通常的XSS预防实践是不够的,保护和预防过程必须从底层开始并持续提升。预防过程必须在开发阶段开始,建立在一个牢靠、安全的开发生命周期方法论之上的Web应用在发布版本中不太可能暴露出漏洞。这样以来,不仅提升了安全性,也改善了可用性而且缩减了维护的总体费用,因为在现场环境中修补问题比在开发阶段会花费更多。 威胁建模在XSS预防中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纳入到每个组织的安全开发生命周期当中。威胁建模评估和辨识在开发阶段中应用程序面临的所有的风险,来帮助Web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需要什么样的保护以及攻击一旦得逞将对组织产生怎样的影响。要辨识一个特定应用的威胁级别,考虑它的资产以及它访问的敏感信息量是十分重要的。这个威胁建模过程将确保在应用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战略性地融合了安全因素,并且增强了Web开发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大型项目的Web开发人员来说,源代码扫描工具和Web应用漏洞扫描器是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量的通常选择。
❾ 如何正确防御xss攻击
防御xss攻击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原则:
在将不可信数据插入到HTML标签之间时,对这些数据进行HTMLEntity编码。
在将不可信数据插入到HTML属性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HTML属性编码。
在将不可信数据插入到SCRIPT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SCRIPT编码。
在将不可信数据插入到Style属性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CSS编码。
在将不亏枣可信数据插入到HTMLURL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URL编码。
使用富文本时,使用XSS规则引擎进行编码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