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编译朱登
❶ 资本论是谁写的
人民出版社的《资本论》,共三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编着。
《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或者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全集的资本论卷,都是中央编译局的最新译本,以德文原版为基础并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进行校订,歼尺因此比较可靠。
以前的老版本基本上是从而俄文版转译过来的,苏联方面当时出于自己的考虑对《资本论》有一些修改,也就意味着有些论断不是马克思本人提出的。
核心思想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而生产关系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的总和。《资本论》正是系统地分析资本主义的全部生氏枝高产关系,而且这种分析是辩证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本质到现象。
《资本论》第一卷重点研究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一般本质。《资本论》第二卷分析作为生产和交换的统一的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在流通中的表现。
《资本论》第三卷分析了搭族作为生产、流通、分配的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进一步重点揭示了接近社会表面的分配领域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至于资本主义的消费关系,一、二、三卷都作了有关的分析。
❷ 《资本论》及系列手稿的关系
当前学界流行着对《资本论》是三大手稿还是四大手稿的争论,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定论。传统观点认为,《资本论》包括三大手稿,分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MEGA2扩展传统观点的内涵,在坚持三大手稿的前提下,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扩展为马克思在1857—1861年期坦兄拿间写作的经济学手稿,将《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扩展为《1863 —1867年经济学手稿》。[1]也有学者持《资本论》是四大手稿的观点,如恩里克•杜塞尔认为《资本论》的第四部手稿包括1865年以后的最后稿本。[2]中央编译局卫华认为1867—1882年手稿可以成为《资本论》的第四部手稿。[3]可以看出,学者们的争论集中于两点,(一)是否应将马克思在1858—1861年的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合并?(二)是否应收纳1865年以后的经济学手稿。
参考文献
[1]聂锦芳.《资本论》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J].中国高校社让搭会科学,2013(06).
[2]徐洋.《资本论》的四个手稿[J]. 国外理论动态,2002(08).
[3]卫华.马克思为《资本论》写了多少手稿?[N]光明日报,2014—04—28.
①学界主流观点认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如中央编译局张钟朴明确表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第一部手稿。[1]德国学者曼雷德•谬勒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看作《资本论》的原始文稿。[2]苏联学者维塔利•维戈茨基指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合在一起就是《资本论》的最初稿。[3]但有学者指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计划撰写整个经济学巨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而不是《资本论》的草稿。[4]
②《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原定计划中,1859年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基础上加工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第二分册)》来写作。然而,马克思在写作中开始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兴趣,由此开始了《资本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一时期的书信集中,恩尘键格斯明确表示“……洛贝尔图斯地租的理论是一种谬论;在1861—1863年《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中……”[5]
③这里认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不是《资本论》的原始文稿,而是马克思整体《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的原始文稿。采用1939年首次在莫斯科发表的“编者加”标题表达,《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的大纲,也可视为《资本论》的大纲。《资本论》是其撰写过程中的新思路转向,二者总体方向相同,但内容不同。
参考文献
[1]张钟朴.《资本论》第一部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创作史研究之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05).
[2][德]曼弗雷德•谬勒.通往《资本论》的道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3[苏]]维索•维戈茨基.《资本论》的道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4]赵学清.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第一稿吗?[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04).
[5]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①无论是“三手稿”说还是“四手稿”说,《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都是《资本论》的第二手稿。
②无论是传统“三手稿”说还是MEGE2的编译结果,《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都是一部独立形态的完整手稿。
③内容涉及《资本论》第1、2、3卷及《剩余价值理论》,制定了广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创作史的第二个里程碑。(《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制定了狭义剩余价值理论,是第一个里程碑)[1]
参考文献
[1]张钟朴.《资本论》第二部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创作史研究之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1)
①《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第三手稿,但在MEGA2的编译中将其扩展为《1863—1867年经济学手稿》。
②《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构建《资本论》三卷的结构体系,这部手稿的第一册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是《总过程的各种形态》,整体架构为后来《资本论》的三卷结构打下了基础。[1]
参考文献
[1]张钟朴.《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创作史研究之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01).
❸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什么是正确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❹ 关于《资本论》的版本问题。
你说的郭大力、王亚南翻译本我也知道,那是比较早的一个版本,建议你还是选择阅读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资本论》,或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资本论卷,都是中央编译局的最新译本,以德文原版为基础并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进行校订,因此比较可靠。旧版本(包括全集第一版)基本都是从俄文版转译过来的,苏联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有大国沙文主义做法,总把自己的东西塞进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资本论也不例外,旧版本中个别论断都是苏联修改的,不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着,而且这些被修改的论断很难被一般读者发现。
❺ 资本论 哪个版本好
1975年版的老版好,在淘宝上可以找到。另外,配碰胡合研究学习了解马克思之前的各种经济学流派和理论,最好找一套郭大力翻译的马克思《桥吵乱剩余价值学说史》,或对照的中央编译局翻译《剩敏档余价值理论》。
❻ 资本论什么翻译版本好
摘的:最权威的版本是人民出版社的《资本论》,共三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编着。三卷总定价120元左右。属于极为搏旁专业的版本,绿色硬皮封面一此盯般书店看不到的。我不知道你的年龄,不过这样的书读起来是很费劲。
还有专业的,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38年版影印本共3册。总定价398元。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是专业人员,研究经济的,一定要买人民出版社的。要收藏,买三联的。或者买最早的版本,价格不菲。
如果你是业余的,买一些通俗的。可以说,其余版本基本都是缩写或改写的。
推荐几个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森银和北京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推荐你买北京出版社的,要是买不到就买人民日报出版社的,日报社的插图多,比较通俗。
我研究马克思一段时间了。不要买近期出版的资本论,有些出版社听说资本论畅销,拼命的出资本论,质量太差,纯粹为赚钱。
另外再向你推荐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
❼ 为什么1975版资本论只有三卷
本身《资本论》一共三卷。
文革碰档返时期,中央编译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23、24、25卷,并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全笑饥集》俄文第二版第23、24、25卷,翻译了《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24、25卷,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72年9月、1972年12 月和1974 年11月出版。中央编译局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郭大力、王亚南的中译本。1975年,在上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24、25 卷的基础上蠢和,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资本论》第一、二、三卷单行本。
从1986年起,中央编译局开始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这个版本将《资本论》三卷分别编为第44、45、46 卷,由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于2001 年6 月、2003 年4月和2003 年5月。2004年1 月,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资本论》第一、二、三卷单行本。
❽ 读懂《资本论》:第一章《资本论》是怎样写成的
很多年前,我曾经读了一本人民大学出版的经济学方面的习题集。在政治经济学部分,有一道题一下子把我难住了:请问《资本论》共有几部手稿,以及写作年代?
虽然我读《资本论》好些年了,但是有多少部手稿,那时我还真是说不清楚。也知道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时间,但是从来也没深想过为什么要这么久,而且还没写完。后来仔细一琢磨,不先搞清楚《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历史,还真不能彻底弄明白《资本论》的内容,特别是对这样一部篇幅浩大,内容庞杂又有很多东西只是简单提了一下的着作。至于说我为什么这么认为,您读了我这本书,就清楚了。
所以在这本书的第一章,我一定要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段历史。有那么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听说在《大美网络全书》里也提到过,马克思没有完成《资本论》的写作,是因为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是因为接触到边际效用学说,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论了。我很钦佩散布这种看法的人,虽然这种看法没有任何证据,而且完全与事实不符,他们却说得像真的似的。
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是有着具体原因的,大体上和他的历史观的形成有关。1843年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本身并没有特殊涵义,只是历史上形成的叫法,并不是说特别关注政治或者别的什么,当然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和现在的经济学差异还是很大的),在此之前他在《莱茵报》上发表过一些与当时普鲁士的林木盗窃法有关的论战文章,首次涉及到了现实经济关系。他感觉到自己需要更多了解经济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他有了一个写作计划,并且在1845年2月和出版商签了一个出版合同。这个计划中的着作叫《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又宏橘一个早已经不再使用的历史名词:国民经济学),有两卷,稿费3000法郎。虽然书没写完,但是马克思还是拿到了一部分稿费。因为书报检查制度的原因,出版商担心这部着作不能出版,两年后把合同取消了。手稿已经散失,留下的只有所谓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只是一些片段,内容不连贯,表明虽然马克思已经非常了解政治经济学,并且有很深刻的认识,但是在经济学本身上还没有什么建树,甚至(从留下的笔记内容来看)感兴趣的观点大多是一些错误的东西。
1849年,马克思一家流亡到了伦敦,他又开始重新研究经济学,写了很多个笔记本。大家都听说过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读书和“马克思的脚印”的故事,都听说过马克思如何读蓝皮书(有意思的是,新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也是蓝皮的),一些英国议员用它来测试手枪杀伤力。这个时候,他感兴趣的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源和重要特点,土地所有制的历史和地租理论,货币流通和价格的历史与理论,经济危机,技术史和工艺史,殖民地等等。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写的很多报纸通讯,表明马克思这个时候已经清楚了经济危机产生的机制,货币流通的原理,对金融市场和政府财政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到1857年,马克思已经做好巨大的准备工作,开始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
在1857年7月到1858年6月(现在开始回答难倒人的问题了)的一年间,马克思写了约五十印张的手稿虚乎。这部手稿保存下来了,实际上是《资本论》的第一草稿。马克思留下的手稿数量远比他正式发表的着作数量要多很多。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制定了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巨着的写作计划。之所以说是巨着,是因为从这个计划中可以看出,《资本论》只是这个写作计划中非常少的一部分。这个计划是这样的。全部着作共有六册:(1)资本;(2)土地所有制;(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第一册《资本》分为四篇:a资本一般;b竞争;c信用;d股份蔽誉团资本。第一篇又分为三部分: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两者的统一。而这三部分正是《资本论》三卷的内容。
和马克思的很多计划一样,这个写作计划也没有实现。
1858年初,马克思在拉萨尔的帮助下签了一个出版合同,即后来于1959年6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马克思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书稿,在恩格斯的资助下寄给了出版商(没钱买邮票)。马克思本希望这本书能够引起关注,特别是货币理论至少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但是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内容后来被简要概括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中。
1859年起马克思又开始收集资料做笔记。1861年8月,马克思开始继续手稿的写作。这部手稿用了23个笔记本,共1472页。这应该说是《资本论》的第二个手稿。这其中有一半内容是阐述经济学说史的,后来被称为《剩余价值理论》。在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的时候,马克思已经明确说明理论史是整部《资本论》的一部分。恩格斯曾经打算把理论史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出版,但是没有来得及就去世了,后来由考茨基在1905年之后整理出版。目前书店里出售的《资本论》都是三卷,不包括《剩余价值理论》,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资本论》的第四卷。但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单行本上确实写着“《资本论》第四卷”的字样。2009年我在书市上见到一本某出版社出版的希法亭的《金融资本》,封面上印着“《资本论》第四卷”。这种噱头确实是对《资本论》的真正无知。
完成这部手稿后,马克思又开始写作新的手稿。从1863年8月到1865年底,马克思完成了一部篇幅很大的手稿,也就是三卷《资本论》理论着作的第一个详加琢磨的稿本。这是第三份手稿。手稿完成之后,马克思又开始了付印前的最后加工。1865年8月,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他要全部完成之后才会考虑出版。后来按照恩格斯的建议,马克思决定先只出版第一卷。1866年,马克思重新修订了第一卷内容,于1867年4月结束,而后他亲自带着书稿前往德国。(马克思当时心情一定非常迫切,他后来的女婿拉法格如约去给他送行,却发现他已经走了。后来拉法格在信中写道,“您大概是担心动身那天房子会倒塌在您身上吧……竟不愿意等到预定的时间……我没能找到您,然而希望至少能到船上与您握手告别……到了泰晤士河边,我们这才明白,您急不可待,不可能在岸边停留。”)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终于出版。此时距离1844年马克思有关经济学着作的第一个写作计划已经过去了23年。第一版只印了1000册,到1871年才全部销罄。这部书稿一直留在出版社作为版权证明,后在纳粹德国时期遗失。
《资本论》第一卷刚出版时的样子,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非常不同。恩格斯在出版前阅读了校样后(那个时代的校对工作常由作者自己承担),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造成了一个很大的缺陷,没有多分一些小节和多加一些小标题,使这种抽象阐述的思路明显地表现出来。”第一版只有六章、一个注释增补和一个附录。在出版第二版的时候,马克思采纳了恩格斯的建议,把全书重新划分成了七篇,共二十五章。差不多同一时间,马克思亲自参与了《资本论》法文版的出版工作。《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至今仍然有着独立的价值,因为马克思对内容做了很多改动和进一步的阐述。《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版本是1872年的俄文版。俄国的审查部门认为虽然作者是危险人物,但是《资本论》“几乎不能理解”,不会有人愿意去读它,所以准许了该书出版。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俄文版的销路却非常好,一个多月就卖掉了一千册。
部分由于马克思在第一国际中的工作,部分由于进一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由于他的健康状况的恶化,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后,他的写作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由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极端贫困,马克思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只要他从事工作,就会严重头痛和失眠。他还患有肝病等其它折磨人的毛病。在七十年代,医生要求他每天工作时间绝对不能超过4个小时。马克思还经常需要到疗养地去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试图完成《资本论》的种种努力都失败了。1865年底到1870年之间,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二册(也就是后来的第二卷)写了四个稿本,只有其中一个比较完整。1877年,随着健康状况略有好转,马克思为第二册又写了四个稿本。马克思写这么多稿本当然不是因为好玩或者无事可做,而是因为一方面他的健康状况不允许他一次性完成整部手稿,另一方面他又总是会有新的观点涌现出来,而且总是喜欢改动自己的手稿。
同时,在七十年代,马克思为第三册(也就是后来的第三卷)收集资料,其中大量内容是有关俄国农业的。马克思试图在地租部分将俄国作为典型国家分析,为此专门学习了俄文,对俄国的土地问题做了大量笔记,超过3000页纸。为了阐明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和不同规律,在七十年代马克思还写了一个笔记本,用方程式来说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马克思为第三册所做的这些研究不但使他没有时间完成第二册,也没有时间去完成第三册。
马克思研究的范围太广,他把自己形容成“吃书机器”,并且做了大量笔记。他有两部七十年代的笔记在二十世纪出版后非常着名。一部是有关人类早期历史的《社会学笔记》,一部是主要围绕欧洲历史的编年体的《历史学笔记》。目前国际上正在编纂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第四部分是笔记,一共有32卷,其中大部分是马克思做的。除了经济学、经济史、哲学、历史等等之外,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等等内容。他没有秘书,没有稳定的收入,也没有理论上的帮手,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所以马克思是注定无法完成他的鸿篇巨着的。熊彼特曾经说过,马克思“很少遗漏有意义的文献。他读什么消化什么,仔细考虑每一个事实或每一个论点,热情地深入细节……不论是批判、反对,或是接受、同意,他总要把每一个问题理解彻底。”(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了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责任。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马克思到底完成了多少工作,即使恩格斯也不例外。恩格斯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你问,怎么会连我也不知道该书完成的程度?很简单,要是我知道的话,就会使他日夜不得安生,直到此书写成并印出来为止。这一点,马克思比谁都知道得更清楚……”恩格斯花了大量时间寻找手稿和笔记,然后是困难的辨认(马克思的字体非常潦草,很多词汇是缩写,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辨认),最困难的是整理。1885年,恩格斯参照《资本论》第一卷的结构,成功地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又过了很多年,直到1894年,恩格斯才能够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由于马克思自己没有对俄国土地问题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所以恩格斯没有能够采用俄国的资料,第三卷中《地租》那一篇是按照马克思最初的手稿付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和农业这方面的经济理论工作,事实上是由列宁在其着作中完成的。此外,恩格斯还主持编译了《资本论》第一卷的英文版,并修订了《资本论》第一卷的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现在全世界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都是以恩格斯修订的德文第四版为基础的。
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资本论》引起了一些争议。早期的争议是为什么恩格斯不把《资本论》后两卷整理成更连贯和更有条理的形式,而是保留了明显的草稿的痕迹。恩格斯说如果那样做的话,《资本论》就不是马克思的作品,而是他恩格斯的作品了。不过后来随着马克思手稿的陆续出版,人们发现恩格斯所做的改动比从前想象得要多很多,新的争议就成了为什么恩格斯对手稿作了那么多的改动。这个争论进而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恩格斯出版的《资本论》是否符合马克思自己的思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说有什么人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的话,那一定是恩格斯,而不是后来的这些研究者。不论恩格斯对《资本论》作了多少改动,最关键的内容都没有受到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第二部分是《资本论》和手稿,一共15卷(23册),现已全部出版。围绕着马克思的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有很多有意思的争论,这里就不多说了。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明白以下几点就可以了,就是,《资本论》不但是一部没有完成的着作,而且内容非常丰富;正因如此,很多内容的表述并不详细。并且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手稿,很多相关内容非常分散,没有索引很难查找。这些都给阅读《资本论》造成了许多困难。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读懂《资本论》上帮助到读者,让读者能够较为容易的搞清楚《资本论》到底都讲了些什么。这样,如果你再去读《资本论》,会感到轻松一些。如果这本书确实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我就心满意足了。为了让您能够更好的理解《资本论》中的内容,我还引用了一些马克思的其它着作,以及恩格斯和列宁的着作,以便更好地补充和解释《资本论》中的一些观点。此外,马克思还有许多经济思想体现在《资本论》外的着作中,在本书中也有相应的阐述。
❾ 《资本论》看的我都蒙圈了。怎么就这么的晦涩难懂。看不进去老分神,越分神越看不进去。有什么好办法吗
1.初读《资本论》肯定会觉得整个写作语言晦涩,理论艰涩复杂。你容易分神,并且很难读进去,这是人之常情。一开始我也是这样。
因为要想第一次读《资本论》就能如同阅读通俗易通的其他教科书基本是不可能的;并且要想一遍就能大体理解《资本论》,还需要一定程度的西方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功底。
2.必备参考:所以,初读《资本论》时最好配合帮助理解的参考书目。一边先阅读原文,另一边伴随不懂阅读解读书目。
推荐三个参考书目:王珏的《<资本论>介绍》、张薰华的《<资本论>提要》《<资本论>脉络》。(书名可能有稍稍不同,不过可以通过查询作者名来查看其着述)
这三本都是老书,但是非常经典。可以通过超星下载或者孔夫子网购买。
我参考的是王珏的,就算是作为独立的一本着作来看,其语言的精炼和材料的恰当组织都非常出色。
3.阅读方法:我相信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方式。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资本论》都是比较无趣的,所以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即使有再好的方法,没有兴趣,都是难以坚持的。
(1)可以规划每天阅读《资本论》的时间或者页数,不需太长,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觉得非常厌倦还要强迫看,就太了无生趣了。我提供个人时间参考:我配合参考书目认真阅读大越1个小时20页左右。
(2)阅读时候可以尝试联系实际情况问题。你会发现有一些问题在马克思写作的那个时代并没有发生,但是他已经进行了预见。尝试联想与问问题,会使得阅读变得有趣一点。
(3)总的来说,阅读《资本论》确实有些辛苦,而且重在坚持。但是作为非党员的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我来说,阅读《资本论》发现马克思确实非常牛逼,并且我们通常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对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有所偏离。个人经验:如果抱着显摆读过一遍《资本论》的屌丝心态,多少也对克服厌倦情绪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