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口编程
①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首先你要清楚什么是接口。接口就是标准。生活中有很多接口。如水龙头水管接口、电源接口等。
现在有很多的水龙头生产商,在采用接口之前,厂商要同时提供水龙头和下水管,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变更。同时也只适用于他的这一种产品。而有了接口之后,厂商就就不用去管它的下水管如何设计了,只用安装接口标准来生产水龙头,完成后直接接到下水管上就可以了。这就是面向接口。
这样的话你的下水管就可以使用所有的符合下水管标准的水龙头,而不是之前的一种水龙头。而且更换水龙头更加的方便。
放在程序中说就是。如果一个类不能确定它最后的类型,就是说不知道它以后要被实现成什么样,就可以采用面向接口的编程。所有需要这个类的地方都设成一个接口,而让这个类继承这个接口。后期要更改的时候只用继承这个接口就可以了。
如 你的方法是 public void doSomething(IServer ser);参数是一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Server{
//something
}
然后你就可以写很多不同的类来实现这个接口
如public class a implements IServer{
//something
}
public class b implements IServer{
//something
}
然后你的方法就可以这样调用了。
doSomething(a);
doSomething(b);
这样都是可以的~不知道你理解没~
② 为什么要使用接口编程
正是由于这两种机制的存在,才赋予了Java强大的 面向对象能力。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之间在对于抽象类定义的支持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可以相互替换,因此很多开发者在进 行抽象类定义时对于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的选择显得比较随意。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对于它们的选择甚至反映出对 于问题领域本质的理解、对于设计意图的理解是否正确、合理。本文将对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一番剖析,试图给开发者提供一个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的依据。理解抽象类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在Java语言中都是用来进行抽象类(本文 中的抽象类并非从abstract class翻译而来,它表示的是一个抽象体,而abstract class为Java语言中用于定义抽象类的一种方法, 请读者注意区分)定义的,那么什么是抽象类,使用抽象类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在 面向对象的概念中,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象都是通过类来描绘的,但是反过来却不是这样。并不是 所有的类都是用来描绘对象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包含足够的信息来描绘一个具体的对象,这样的类就是抽象类。抽象类往往用来表征我们在对问题领域进行分析、 设计中得出的抽象概念,是对一系列看上去不同,但是本质上相同的具体概念的抽象。比如:如果我们进行一个图形编辑软件的开发,就会发现问题领域存在着圆、 三角形这样一些具体概念,它们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又都属于形状这样一个概念,形状这个概念在问题领域是不存在的,它就是一个抽象概念。正是因为抽象的概念 在问题领域没有对应的具体概念,所以用以表征抽象概念的抽象类是不能够实例化的。在面向对象领域,抽象类主要用来进行类型隐藏。我们可以构造出一个固定的一组行为的抽象描 述,但是这组行为却能够有任意个可能的具体实现方式。这个抽象描述就是抽象类,而这一组任意个可能的具体实现则表现为所有可能的派生类。模块可以操作一个 抽象体。由于模块依赖于一个固定的抽象体,因此它可以是不允许修改的;同时,通过从这个抽象体派生,也可扩展此模块的行为功能。熟悉OCP的读者一定知 道,为了能够实现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则OCP(Open-Closed Principle),抽象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从语法定义层面看abstract class 和 interface在语法层面,Java语言对于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方式,下面以定义一个名为Demo的抽象类为例来说明这种不同。使用abstract class的方式定义Demo抽象类的方式如下: abstract class Demo{ abstract void method1(); abstract void method2(); …}使用interface的方式定义Demo抽象类的方式如下: interface Demo{ void method1(); void method2(); … } 在abstract class方式中,Demo可以有自己的数据成员,也可以有非 abstract的成员方法,而在interface方式的实现中,Demo只能够有静态的不能被修改的数据成员(也就是必须是static final 的,不过在interface中一般不定义数据成员),所有的成员方法都是abstract的。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face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bstract class。从编程的角度来看,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都可以用来实现 "design by contract" 的思想。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上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首先,abstract class 在 Java 语言中表示的是一种继承关系,一个类只能使用一次继承关系(因为Java不支持多继承 -- 转注)。但是,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interface。也许,这是Java语言的设计者在考虑Java对于多重继承的支持方面的一种折中考虑吧。其次,在abstract class的定义中,我们可以赋予方法的默认行为。但是在interface的定义中,方法却不能拥有默认行为,为了绕过这个限制,必须使用委托,但是这会增加一些复杂性,有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在 抽象类中不能定义默认行为还存在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可能会造成维护上的麻烦。因 为如果后来想修改类的界面(一般通过 abstract class 或者interface来表示)以适应新的情况(比如,添加新的方法或者给已用的方法中添 加新的参数)时,就会非常的麻烦,可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对于派生类很多的情况,尤为如此)。但是如果界面是通过abstract class来实现的,那 么可能就只需要修改定义在abstract class中的默认行为就可以了。同样,如果不能在抽象类中定义默认行为,就会导致同样的方法实现出现在该抽象类的每一个派生类中,违反了 "one rule,one place" 原则,造成代码重复,同样不利于以后的维护。因此,在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间进行选择时要非常的小心。从设计理念层面看 abstract class 和 interface 上面主要从语法定义和编程的角度论述了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的区 别,这些层面的区别是比较低层次的、非本质的。本小节将从另一个层面: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所反映出的设计理念,来分析一下二者的区别。作者认为,从这个层面进行分析才能理解二者概念的本质所在。前面已经提到过,abstract class在Java语言中体现了一种继承关系,要想使得 继承关系合理,父类和派生类之间必须存在"is-a"关系,即父类和派生类在概念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对于interface来说则不然,并不要求interface的实现者和interface定义在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 仅仅是实现了interface定义的契约而已。为了使论述便于理解,下面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进行说明。考虑这样一个例子,假设在我们的问题领域中有一个关于Door的抽象概念,该Door具有执行两个动作open和close,此时我们可以通过abstract class或者interface来定义一个表示该抽象概念的类型,定义方式分别如下所示: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Door: abstract class Door{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 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Door: interface Door{ void open(); void close(); } 其他具体的Door类型可以extends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的Door或者implements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的Door。看起来好像使用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没有大的区别。如果现在要求Door还要具有报警的功能。我们该如何设计针对该例子的类结构呢(在本例中, 主要是为了展示 abstract class 和interface 反映在设计理念上的区别,其他方面无关的问题都做了简化或者忽略)?下面将罗列出可能的解 决方案,并从设计理念层面对这些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解决方案一:简单的在Door的定义中增加一个alarm方法,如下: abstract class Door{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abstract void alarm(); } 或者 interface Door{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arm(); } 那么具有报警功能的AlarmDoor的定义方式如下: class AlarmDoor extends Door{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arm(){…} } 或者 class AlarmDoor implements Door{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arm(){…}}这种方法违反了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原则 ISP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在Door的定义中把Door概念本身固有的行为方法和另外一个概念"报警器"的行为方 法混在了一起。这样引起的一个问题是那些仅仅依赖于Door这个概念的模块会因为"报警器"这个概念的改变(比如:修改alarm方法的参数)而改变,反 之依然。解决方案二:既然open、close和alarm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ISP原则应该把它们分别定 义在代表这两个概念的抽象类中。定义方式有:这两个概念都使用 abstract class 方式定义;两个概念都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一个概念 使用 abstract class 方式定义,另一个概念使用interface方式定义。显然,由于Java语言不支持多重继承,所以两个概念都使用abstract class方式定义是不可行的。后面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它们的选择却反映出对于问题领域中的概念本质的理解、对于设计意图的反映是否正确、合理。我们一一来分析、说明。如果两个概念都使用interface方式来定义,那么就反映出两个问题:1、我们可能没有 理解清楚问题领域,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到底是Door还是报警器?2、如果我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没有问题,比如:我们通过对于问题领域的分 析发现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和Door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在实现时就没有能够正确的揭示我们的设计意图,因为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上(均使用 interface方式定义)反映不出上述含义。如果我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是: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是Door,同时它有具有报 警的功能。我们该如何来设计、实现来明确的反映出我们的意思呢?前面已经说过,abstract class在Java语言中表示一种继承关系,而继承关系 在本质上是"is-a"关系。所以对于Door这个概念,我们应该使用abstarct class方式来定义。另外,AlarmDoor又具有报警功能,说 明它又能够完成报警概念中定义的行为,所以报警概念可以通过interface方式定义。如下所示: abstract class Door{ abstract void open(); abstract void close(); } interface Alarm{ void alarm(); } class Alarm Door extends Door implements Alarm{ void open(){…} void close(){…} void alarm(){…} } 这种实现方式基本上能够明确的反映出我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理解,正确的揭示我们的设计意图。其实abstract class表示的是"is-a"关系,interface表示的是"like-a"关系,大家在选择时可以作为一个依据,当然这是建立在对问题领域的理解上的,比如:如果我们认为AlarmDoor在概念本质上是报警器,同时又具有Door的功能,那么上述的定义方式就要反过来了。小结 1.abstract class 在 Java 语言中表示的是一种继承关系,一个类只能使用一次继承关系。但是,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interface。 2.在abstract class 中可以有自己的数据成员,也可以有非abstarct的成员方法,而在interface中,只能够有静态的不能被修改的数据成员(也就是必须是static final的,不过在 interface中一般不定义数据成员),所有的成员方法都是abstract的。 3.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所反映出的设计理念不同。其实abstract class表示的是"is-a"关系,interface表示的是"like-a"关系。 4.实现抽象类和接口的类必须实现其中的所有方法。抽象类中可以有非抽象方法。接口中则不能有实现方法。 5.接口中定义的变量默认是public static final 型,且必须给其初值,所以实现类中不能重新定义,也不能改变其值。 6.抽象类中的变量默认是 friendly 型,其值可以在子类中重新定义,也可以重新赋值。 7.接口中的方法默认都是 public,abstract 类型的。结论 abstract class 和 interface 是 Java语言中的两种定义抽象类的方式,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对于它们的选择却又往往反映出对于问题领域中的概 念本质的理解、对于设计意图的反映是否正确、合理,因为它们表现了概念间的不同的关系(虽然都能够实现需求的功能)。这其实也是语言的一种的惯用法,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细细体会。
③ 什么是面向接口编程,它的好处是什么
在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中,系统的各种功能是由许许多多的不同对象协作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对象内部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对系统设计人员来讲就 不那么重要了;而各个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则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小到不同类之间的通信,大到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在系统设计之初都是要着重考虑的,这也是系 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面向接口编程就是指按照这种思想来编程
补充:我们在一般实现一个系统的时候,通常是将定义与实现合为一体,不加分离的,我认为最为理想的系统设计规范应是所有的定义与实现分离,尽管这可能对系统中的某些情况有点麻烦。
④ 什么是面向接口编程
什么是接口?
-- 在表面上是由几个没有主体代码的方法定义组成的集合体,有唯一的名称,可以被类或其他接口所实现(或者也可以说继承), 由关键词 interface 修饰。
什么是面向接口编程?
-- 在系统分析或架构设计中,每个层级的程序并不是直接提供程序服务,而是定义一组接口,通过实现接口来提供功能。面向接口编程实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部分。
面向接口编程的优点?
1、接口的定义和实现分开(分开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项目一般是由团队共同开发来完成的,在其中,接口的定义一般是由架构师来设定,然后又编程人员来实现完成,架构师根据架构、设计规则来设定接口,把握项目的整体视图和编写规范,编程人员实现具体业务逻辑,分工明确,程序清晰。
其次,从实现上看,接口的定义时间很短,但接口的实现周期相对较长,若一个编程人员需要调用其他人员编写的某个方法时,可以采用多态的方式获取接口对象,来调用方法,这样保证团队共同完成开发。
2、接口可以有多个实现类,便于以后的业务扩展
什么意思呢?
-- 比如实现类的业务需要扩展功能,此时可以采用重新实现接口的方式,这样降低了程序的冗余 和 一个类写太多行代码的尴尬。
另外,接口的多实现易于通过配置文件的方式配置接口的实现类(这个是指在spring中管理对象的时候)。
⑤ 程序开发中编程接口,栈的理解
编程接口就是对于某种逻辑写的一定规范的数据格式,就是宿主程序跟 Lu通讯用的一组 C 函数。 所有的 API 函数按相关的类型以及常量都声明在头文件 lua.h 中。
虽然我们说的是“函数”, 但一部分简单的 API 是以宏的形式提供的。 除非另有说明, 所有的这些宏都只使用它们的参数一次 (除了第一个参数,那一定是 Lu状态), 因此你不需担心这些宏的展开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C 库中所有的 Lua API 函数都不去检查参数是否相容及有效。 然而,你可以在编译 Lu 时加上打开一个宏开关 LUA_USE_APICHECK 来改变这个行为。
Lu使用一个 虚拟栈 来和 C 互传值。 栈上的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 Lu 值 (nil,数字,字符串,等等)。
无论何时 Lua 调用 C,被调用的函数都得到一个新的栈, 这个栈独立于 C 函数本身的栈,也独立于之前的 Lu栈。 它里面包含了 Lu传递给 C 函数的所有参数, 而 C 函数则把要返回的结果放入这个栈以返回给调用者。
方便起见, 所有针对栈的 API 查询操作都不严格遵循栈的操作规则。 而是可以用一个 索引 来指向栈上的任何元素: 正的索引指的是栈上的绝对位置(从1开始); 负的索引则指从栈顶开始的偏移量。 展开来说,如果堆栈有 n 个元素, 那么索引 1 表示第一个元素 (也就是最先被压栈的元素) 而索引 n 则指最后一个元素; 索引 -1 也是指最后一个元素 (即栈顶的元素), 索引 -n 是指第一个元素。
4.2 – 栈大小
当你使用 Lu API 时, 就有责任保证做恰当的调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你有责任控制不要堆栈溢出。 你可以使用 lua_checkstack 这个函数来扩大可用堆栈的尺寸。
无论何时 Lu 调用 C , 它都只保证至少有 LUA_MINSTACK 这么多的堆栈空间可以使用。 LUA_MINSTACK 一般被定义为 20 , 因此,只要你不是不断的把数据压栈, 通常你不用关心堆栈大小。
当你调用一个 Lua 函数却没有指定要接收多少个返回值时 (), Lua 可以保证栈一定有足够的空间来接收所有的返回值, 但不保证此外留有额外的空间。 因此,在做了一次这样的调用后,如果你需要继续压栈, 则需要使用 lua_checkstack。
⑥ JAVA: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
//A接口interface A{
public int getA();
}
//B接口
interface B{
public int getB();
}
//实现了某个接口必须实现其全部的方法
public class ImpAB implements A,B{
public int getA() {
return 0;
}
public int getB() {
return 0;
}
}
(6)多接口编程扩展阅读:
功能
在Java语言规范中,一个方法的特征仅包括方法的名字,参数的数目和种类,而不包括方法的返回类型,参数的名字以及所抛出来的异常。
在Java编译器检查方法的重载时,会根据这些条件判断两个方法是否是重载方法。但在Java编译器检查方法的置换时,则会进一步检查两个方法(分处超类型和子类型)的返还类型和抛出的异常是否相同。
接口实现和类继承的规则不同,为了数据的安全,继承时一个类只有一个直接父类,也就是单继承,但是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接口弥补了类的不能多继承缺点,继承和接口的双重设计既保持了类的数据安全也变相实现了多继承。
Java接口本身没有任何实现,因为Java接口不涉及表象,而只描述public行为,所以Java接口比Java抽象类更抽象化。但是接口不是类,不能使用new 运算符实例化一个接口。
Java接口的方法只能是抽象的和公开的,Java接口不能有构造器,Java接口可以有public、static和final属性。即接口中的属性可以定义为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5。
接口把方法的特征和方法的实现分割开来。这种分割体现在接口常常代表一个角色,它包装与该角色相关的操作和属性,而实现这个接口的类便是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一个角色由不同的演员来演,而不同的演员之间除了扮演一个共同的角色之外,并不要求其它的共同之处。
⑦ 什么叫多媒体编程接口
多媒体编程接口,一般指的是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编程时候用的接口,RS232串口居多。
我们就是多媒体控制设备厂商,有这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交流!
⑧ 编程:接口具体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定义接口
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多层结构的程序?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做的系统有客户端和中间层,而你的客户端在调用中间层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时候不是通过接口实现的而是直接通过调用类方法实现的,那么恭喜你,以后你有得累了。
不妨做个假设,假如你的中间层业务处理方法的代码或者方法名要做修改,那么你的客户端程序就必须全部更新。而如果是通过接口实现来实现的话,无论你中间层的代码怎么修改,只要接口不变,客户端程序就不必修改。
---------------------------------------------------------------
接口类似于类,但它的成员都没有执行方式,它只是方法、属性、事件和索引符的组合而已,甚至不能实例化一个接口,接口只包含成员的签名,接口也只能包含这四种成员,它没有构造函数,也没有字段,接口不允许进行运算符重载。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接口呢?主要原因是它们是一种有效的契约,类有一些成员,不必考虑把成员组合在一起的问题,类只包含一个拥有各种方法、字段和属性等的列表,但为了能以某种方式使用类,必须知道类能执行哪些功能,具体操作是声明执行一个或多个接口的类,类执行接口的方式是从这个接口派生,再提供在这个接口中定义的所有成员的执行方式。
⑨ 什么叫面向接口编程以及面向接口编程的好处
在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中,系统的各种功能是由许许多多的不同对象协作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对象内部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对系统设计人员来讲就不那么重要了;而各个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则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小到不同类之间的通信,大到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在系统设计之初都是要着重考虑的,这也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面向接口编程就是指按照这种思想来编程。 写小的应用程序看不到接口的优势,写大点的程序马上就显示出接口的优势,越大越明显.所以还是从现在开始养成面向接口编程的习惯.写多了程序就会觉得优势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