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移码编译
⑴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用TDM-CM++测试复杂模型机,出现【请检查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三、名词解释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有多种层次结构。2.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3.主存:用于存放正在访问的信息4.辅存: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信息。5.高速缓存:用于存放正在访问信息的付本。6.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7.硬件:是指计算机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软件:指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8.系统软件:又称系统程序,主要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监视服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调度,高效运行。应用软件:又称应用程序,它是用户根据任务需要所编制的各种程序。9.源程序:通常由用户用各种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目的程序:由计算机将其翻译机器能识别的机器语言程序。10.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11.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通信总线:是指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者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如控制仪表、移动通信)之间的通信的线路。按传送方式分并行和串行。串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一位一位的按顺序分时传送。并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多条并行1位宽的传输线上,同时由源传送到目的地。12.带宽:单位时间内可以传送的最大的信息量。13.机器字长:是指CPU一次并行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14.主存容量:是指主存中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15.机器数:符号位数字化,0代表正数,1代表负数。16.定点数:小数点固定在某一位位置的数。17.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可以浮动的数。18.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再加1.19.溢出:在计算机中,超出机器字长,发生错误的结果。20.非编码键盘:采用软件判断键是否按下及设键、译键、计算键值的方法的键盘。21.A/D转换器:它能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22.I/O接口:指主机与I/O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器相应的软件控制。23.端口:指接口电路中的一些寄存器,用来存放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24.中断: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到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源程序。25.中断源:凡能向CPU提出中断请求的各种因素统称为中断源。26.中断嵌套:计算机在处理中断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新的中断请求,此时CPU暂停现行中断服务程序,转向新的中断请求,这种现象称为中断嵌套。27.优先级:为使系统能及时响应并处理发生的所有中断,系统根据引起中断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硬件将中断源分为若干个级别。28.DMA方式:用硬件在主存与外设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送,不须CPU,用软件控制。29.指令系统:将全部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机器的指令系统。30.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结构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31.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的时间,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机器周期:完成摸个独立操作,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时钟周期:最基本时间单位,由主频决定。32.微操作: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执行部件接受微指令后所进行的最基本的操作。33.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由微命令组成。34.微程序: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组成。35.控制存储器:CPU内用于存放实现指令系统全部指令的微程序的只读存储器。二、计算3.14.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8MHZ,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如果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16位数据,试问总线的带宽是多少?解:由于:f=8MHz,T=1/f=1/8M秒,因为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所以:总线带宽=16/(1/8M)=128Mbps=16MBps3.15.在一个32位的总线系统中,总线的时钟频率为66MHZ,假设总线最短传输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试计算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若想提高数据传输率,可采取什么措施?解:总线传输周期=4*1/66M秒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32/(4/66M)=528Mbps=66MBps若想提高数据传输率,可以提高总线时钟频率、增大总线宽度或者减少总线传输周期包含的时钟周期个数。3.16.在异步串行传送系统中,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2个终止位。若要求每秒传送120个字符,试求传送的波特率和比特率。解:一帧包含:1+8+1+2=12位故波特率为:(1+8+1+2)*120=1440bps比特率为:8*120=960bps4.5.什么是存储器的带宽?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存取周期为200ns,则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解:存储器的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存储器带宽=1/200ns×32位=160M位/秒=20MB/秒(注:1ns=10-9s)4.7.一个容量为16K×32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多少?当选用下列不同规格的存储芯片时,各需要多少片?1K×4位,2K×8位,4K×4位,16K×1位,4K×8位,8K×8位解: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14+32=46根;选择不同的芯片时,各需要的片数为:1K×4:(16K×32)/(1K×4)=16×8=128片2K×8:(16K×32)/(2K×8)=8×4=32片4K×4:(16K×32)/(4K×4)=4×8=32片16K×1:(16K×32)/(16K×1)=1×32=32片4K×8:(16K×32)/(4K×8)=4×4=16片8K×8:(16K×32)/(8K×8)=2×4=8片6.4.设机器数字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在内),写出对应下列各真值的原码、补码和反码。-13/64,-87解:真值与不同机器码对应关系如下:真值-13/64-87原码1.00110101,1010111补码1.11001101,0101001反码1.11001011,01010006.5.已知[x]补,求[x]原和x。[x1]补=1.1100;[x2]补=1.1001;[x4]补=1.0000;[x5]补=1,0101;[x6]补=1,1100;[x8]补=1,0000;解:[x]补与[x]原、x的对应关系如下:真值-1/4-7/16-1-11-4-16[x]补1.11001.10011.00001,01011,11001,0000[x]原1.01001.0111无1,10111,0100无x-0.0100-0.0111-1.0000-1011-0100-100006.9.当十六进制数9B和FF分别表示为原码、补码、反码、移码和无符号数时,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各为多少(设机器数采用一位符号位)?解:真值和机器数的对应关系如下:原码补码移码无符号数9BH-27-101+27155原码补码移码无符号数FFH-128-1+1282566.12.设浮点数格式为:阶码5位(含1位阶符),尾数11位(含1位数符)。写出-27/1024、-86.5所对应的机器数。要求如下:(1)阶码和尾数均为原码。(2)阶码和尾数均为补码。(3)阶码为移码,尾数为补码。解:据题意画出该浮点数的格式:阶符1位阶码4位数符1位尾数10位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x1=-27/1024=-0.0000011011B=2-5*(-0.11011B)x3=-86.5=-1010110.1B=27*(-0.10101101B)则以上各数的浮点规格化数为:(1)[x1]原=1,0101;1.1101100000[x3]原=0,0111;1.1010110100(2)[x1]补=1,1011;1.0010100000[x3]补=0,0111;1.0101001100(3)[x1]移补=0,1011;1.0010100000[x3]移补=1,0111;1.01010011006.19.设机器数字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用补码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题。(2)A=19/32,B=-17/128,求A-B。(4)A=-87,B=53,求A-B。解:(2)A=19/32=0.1001100B,B=-17/128=-0.0010001B[A]补=00.1001100,[B]补=11.1101111,[-B]补=00.0010001[A-B]补=[A]补+[-B]补=00.1001100+00.0010001=00.1011101——无溢出A-B=0.1011101B=93/128B(4)A=-87=-1010111B,B=53=110101B[A]补=11,0101001,[B]补=00,0110101,[-B]补=11,1001011[A-B]补=[A]补+[-B]补=11,0101001+11,1001011=10,1110100——溢出6.21.用原码加减交替法和补码加减交替法计算x÷y。(2)x=-0.10101,y=0.11011;(4)x=13/32,y=-27/32。(2)[x]原=1.10101x*=0.10101[X*]补=1.01011XfYf=10.10101+1.001011.1101001.10100+0.110110.0111100.11110+1.001010.000110110.00110+1.001011.0101101100.10110+0.110111.10001011001.00010+0.110111.11101011000[y]原=0.11011y*=0.11011[Y*]补=0.11011[-y*]补=1.00101[x/y]原=1.11000(4)做法相同,打表格太累,仅给出结果。[x/y]原=1.01111三、应用4.14.某8位微型机地址码为18位,若使用4K×4位的RAM芯片组成模块板结构的存储器,试问:(1)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多少?(2)若每个模块板为32K×8位,共需几个模块板?(3)每个模块板内共有几片RAM芯片?(4)共有多少片RAM?(5)CPU如何选择各模块板?解:(1)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218×8位=256K×8位=256KB(2)模块板总数=256K×8/32K×8=8块(3)板内片数=32K×8位/4K×4位=8×2=16片(4)总片数=16片×8=128片(5)CPU通过最高3位地址译码输出选择模板,次高3位地址译码输出选择芯片。地址格式分配如下:4.29.假设CPU执行某段程序时共访问Cache命中4800次,访问主存200次,已知Cache的存取周期为30ns,主存的存取周期为150ns,求Cache的命中率以及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和效率,试问该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多少倍?解:Cache被访问命中率为:4800/(4800+200)=24/25=96%则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为:ta=0.96*30ns+(1-0.96)*150ns=34.8nsCache-主存系统的访问效率为:e=tc/ta*100%=30/34.8*100%=86.2%性能为原来的150ns/34.8ns=4.31倍,即提高了3.31倍。例7.2设相对寻址的转移指令占3个字节,第一字节为操作码,第二,三字节为相对位移量(补码表示)。而且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每当CPU从存储器取出一个字节时,即自动完成(PC)+1PC。(1)若PC当前值为240(十进制),要求转移到290(十进制),则转移指令的第二、三字节的机器代码是什么?(2)若PC当前值为240(十进制),要求转移到200(十进制),则转移指令的第二、三字节的机器代码是什么?解:(1)PC当前值为240,该指令取出后PC值为243,要求转移到290,即相对位移量为290-243=47,转换成补码为2FH。由于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故该转移指令的第二字节为2FH,第三字节为00H。(2)PC当前值为240,该指令取出后PC值为243,要求转移到200,即相对位移量为200-243=-43,转换成补码为D5H。由于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故该转移指令的第二字节为D5H,第三字节为FFH。例7.3一条双字长直接寻址的子程序调用指令,其第一个字为操作码喝寻址特征,第二个字为地址码5000H。假设PC当前值为2000H,SP的内容为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存储器按字节编址,而且进栈操作时执行(SP)-△-P,后存入数据。试回答下列几种情况下,PC、SP及栈顶内容各为多少?(1)CALL指令被读取前。(2)CALL指令被执行后。(3)子程序返回后。解CALL指令被读取前,PC=2000H,SP=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1)CALL指令被执行后,犹豫存储器按字节编制,CALL指令供占4个字节,故程序断电2004H进栈,此时SP=(SP)-2=00FEH,栈顶内容为2004H,PC被更新为子程序入口地址5000H。(2)子程序返回后,程序断点出栈,PC=2004H,SP被修改为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7.6某指令系统字长为16位,地址码取4位,试提出一种方案,使该地址系统有8条三地址指令、16条二地址指令、100条一地址指令。解:OPA2A1A0三地址指令8条0000•••0111OPA1A0二地址指令16条10000000•••10001111OPA0一地址指令100条1100000000001100011000117.7设指令字长为16位,采用扩展操作码技术,每个操作码的地址为6位。如果定义了13条二地址指令,试问还可安排多少条一地址指令。解:(24-3)*26=3*64=192条7.8某机指令字长16位,每个操作数的地址码为6位,设操作码长度固定,指令分为零地址,一地址和二地址三种格式,若零地址指令有M种,以抵制指令有N种,则二地址指令最多有几种?若操作码位数可变,则二地址指令最多允许有几种?解:1)若采用定长操作码时,二地址指令格式如下:OP(4位)A1(6位)A2(6位)设二地址指令有K种,则:K=24-M-N当M=1(最小值),N=1(最小值)时,二地址指令最多有:Kmax=16-1-1=14种2)若采用变长操作码时,二地址指令格式仍如1)所示,但操作码长度可随地址码的个数而变。此时,K=24-(N/26+M/212);当(N/26+M/212)1时(N/26+M/212向上取整),K最大,则二地址指令最多有:Kmax=16-1=15种(只留一种编码作扩展标志用。)9.5设机器A的CPU主频为8MHz,机器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且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0.4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周期和机器周期,每个指令周期中含几个机器周期?如果机器B的CPU主频为12MHz,且机器周期也含有4个时钟周期,试问B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A.CLK=8MHzT=1/8MHz=0.125us机器周期=4*T=0.5us因为执行速度为0.4MIPS所以平均指令周期=1/0.4MIPS=2.5us2.5us/0.5us=5个所以每个指令含有5条机器指令B.T=1/f=1/12MHz=1/12us机器指令=4*T=1/3us指令周期=5*1/3=5/3u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5/3)=0.6MIPS9.6设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8MHz,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2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该计算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CPU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B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1.CLK=8MHz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1/8M*2*4)=1MIPS2.指令周期=4*4*1/8=2us执行速度=1/(1/8M*4*4)=0.5MIPS9.7某CPU的主频为10MHz,若已知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有4个时钟周期,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1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CUP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有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则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又是多少MIPS?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1.平均指令周期=1/1MIPS=1usT=1/f=0.1usT机=4*T=0.4us因为1us/0.4us=2.5所以每个指令包含2.5个机器周期2.T=0.4us速度=1/(0.4*2.5*4)=0.25MIPS3.因为速度=0.8MIPS所以T指=1/0.8us因为T指=4*2.5*T所以T=1/8us所以f=1/T=8MHz四、简答1.冯诺依曼机主机主要特点。○1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2.指令和数据一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3.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4.指令由操作吗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5.采用存储控制原理,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说通过运算器完成。2.计算机硬件主要技术指标,软件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硬件主要技术指标: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主频等。软件定义: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计算机组成部分与个部分作用。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存在运算器内。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处理器运算结果。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换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常见的有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可将机器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如打印机输出,显示器输出等。4.总线定义与分类方法,系统总线定义与分类方法。总线定义: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分类: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系统总线定义: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5.什么是总线标准,目前流行的总线标准有哪些。所谓总线标准可视为系统与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互连的标准界面。ISA总线、EISA总线、PCI总线、RS—232C总线、IEEE-488(并行通信总线又称GP-IP总线)USB总线。6.三级存储器系统中各级存储器特点与用途,分哪两个层次。○1主存特点:随机访问、速度快。容量大。用途:存放CPU使用的程序和数据。辅存特点: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可脱机保存信息。用途:存放大量后备数据缓存特点: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用途:用于主存与辅存之间作为缓冲,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付本。○2缓存-----主存层次和主存---辅村层次。7.半导体存储器RAM与ROM特点与用途。RAM特点:可读可写掉电后信息丢失,存临时信息。用途:主要做内存ROM特点:只读不写掉电后信息不丢失,存长期信息。用途:主要做控制存储器8.动态RAM与静态RAM特点与用途,DRAM刷新方式与主要优点。静态RAM特点:信息读出后,仍保持其原有状态,不需要再生。用途:用于Cache动态RAM特点:靠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来寄存信息。用途:组成内存/主存。DRAM刷新方式集中刷新:集中刷新是在规定的一个刷新周期内对全部存储单元集中一段时间逐行进行刷新,此刻必须停止读写操作。分散刷新:分散刷新是指对每行存储单元的刷新分散到每个存储周期内完成。异步刷新:异步刷新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它即可缩短“死时间”,又充分利用最大刷新间隔2ms的特点。优点:单个MOS管组成,集成度高,速度较SRAM慢,价格低,9.Cache工作原理特点,地址映射方式与替换算法。原理:利用程序访问的局部性,近期用到信息存于cache。地址映射方式: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替换算法:先进先出算法(FIFO)、近期最少使用算法(LRU)、随机法。10.主机与外设交换信息采用中断与DMA方式特点与应用场合。中断方式:特点:CPU与外设并行工作,效率高应用场合:管理多种外设并行工作、进行实时处理、进行故障自动处理DMA方式:特点:○1从数据传送看,程序中断方式靠程序传送,DMA方式靠硬件传送。○2从CPU响应时间看,程序中断方式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响应,而DMA方式可在指令周期内的任一存取周期结束时响应。○3程序中断方式有处理异常事件能力,DMA方式没有这种能力,主要用于大批数据的传送,如硬盘存取、图像处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可提高数据吞吐量。○4程序中断方式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故需保护现场;DMA方式不中断现行程序,无须保护现场。○5DMA的优先级比程序中断的优先级高。应用场合:高速设备如硬盘11.I/O端口与接口的区别,I/O接口分类方法。端口:接口内部寄存器有I/O地址号。一般分为数据口、命令口和状态口。接口:若干端口加上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接口分类:按数据传送方式分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按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分为可编程接口和不可编程接口按通用性分为通用接口和专用接口按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分为程序型接口和DMA接口。12.中断处理过程分成哪两个阶段各完成哪些任务响应阶段:关中断、保护断点地址、转入中断服务入口地址处理阶段:保护现场、执行用户编写的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13.与中断方式比较MDA方式主要特点是什么。○1从数据传送看,程序中断方式靠程序传送,DMA方式靠硬件传送。○2从CPU响应时间看,程序中断方式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响应,而DMA方式可在指令周期内的任一存取周期结束时响应。○3程序中断方式有处理异常事件能力,DMA方式没有这种能力,主要用于大批数据的传送,如硬盘存取、图像处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可提高数据吞吐量。○4程序中断方式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故需保护现场;DMA方式不中断现行程序,无须保护现场。○5DMA的优先级比程序中断的优先级高。14.什么是寻址方式,数据寻址方式有哪几种。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结构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数据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隐含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堆栈寻址。15.RISC主要特点与CISC相比较RISC主要优点。特点:选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一些很有用但又不复杂的指令,让复杂指令的功能由频度高的简单指令的组合来实现;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内完成;采用流水线技术,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控制器采用组合逻辑控制,不用微程序控制;采用优化的编译程序。○1充分利用VLSI芯片的面积。○2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3便于设计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4有效支持高级语言程序。16.组合逻辑与微程序设计主要特点与应用。组合逻辑:特点:速度快、复杂不灵活。应用:适用于RISC机。微程序:特点:引入程序设计与存储逻辑技术,硬件软化,把一条机器指令用一段微程序来实现,存放控制存储器CM中。应用:系列机。17.什么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三者的关系如何。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的时间,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机器周期:完成摸个独立操作,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时钟周期:最基本时间单位,由主频决定。关系:时钟周期是最基本时间单位,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机器周期,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指令周期。
⑵ 程序员主要的工作
程序员(英文Programmer)是从事程序开发、维护的专业人员。一般我们将程序员分为程序设计人员和程序编码员,但两者的界限并不非常清楚,特别是在中国。
作一个真正合格的程序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1: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是作为一个程序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软件工程已经提了将近三十年了,当今的软件开发已经不是编程了,而是工程。独行侠可以写一些程序也能赚钱发财,但是进入研发团队,从事商业化和产品化的开发任务,就必须具备这种素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种素质是一个程序员乃至一个团队的安身立命之本。
2:文档习惯
文档是一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力。一个公司的产品再好、技术含量再高,如果缺乏文档,知识就没有继承,公司还是一个来料加工的软件作坊。作为代码程序员,必须将30%的工作时间写用于技术文档。没有文档的程序员势必会被淘汰。
3:规范化的代码编写习惯
知名软件公司的代码的变量命名、注释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缩进的长度和函数间的空行数字都有明确规定,良好的编写习惯,不但有助于代码的移植和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 一些所谓的高手甚至叫嚣高手写的代码一般人看不懂,我只能说他不是一名合格的程序员。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员要能正确理解任务单中描述的需求。在这里要明确一点,程序员不仅仅要注意到软件的功能需求,还应注意软件的性能需求,要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模块对整个项目中的影响及潜在的威胁,如果有着两到三年项目经验的熟练程序员对这一点没有体会的话,只能说明他或许是认真工作过,但是没有用心工作。
5:模块化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他的思想不能在局限当前的工作任务里面,要想想看自己写的模块是否可以脱离当前系统存在,通过简单的封装在其他系统中或其他模块中直接使用。这样做可以使代码能重复利用,减少重复的劳动,也能是系统结构越趋合理。模块化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程序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的一项重要指标。
6:测试习惯
测试是软件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但是测试不仅仅是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而是每个程序员的一种基本职责。程序员要认识测试不仅是正常的程序调试,而要是要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异常调用测试,这一点要结合需求理解能力。
7: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程序员是很容易被淘汰的职业,所以要善于学习总结。许多程序员喜欢盲目追求一些编码的小技巧,这样的技术人员无论学了多少语言,代码写起来多熟练,我们只能说他是一名熟练的代码民工,他永远都不会有质的提高。一个善于学习的程序员会经常总结自己的技术水平,对自己的技术层面要有良好的定位,这样才能有目的地提高自己。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从程序员升级为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员。
作为高级程序员,乃至于设计师而言,除了应该具备上述全部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 需求分析能力
2、 整体框架能力
3、 流程处理能力
4、 模块分解能力
5、 整体项目评估能力
6、 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1,激情
我曾经遇到许多“职业程序员”,他们从事IT是因为觉得这是一种职业,他们只在工作时间编程,除非送去培训否则他们不会学习新东西,这不是好的程序员。我认为一个好的程序员总是对编程充满激情,而且好的开发者会做一些编程工作即使这没有报酬。激情是一个优秀程序员的重要指标。
2,自学好学
编程领域始终发展变化着,不出一年有些新技术就变成了老技术,这并不是说好的程序员要对所有新技术跟进,但有些却对学习任何新技术都没有兴趣。他们通常在学校学习了编程,然后工作后单位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如果在招聘中你听到“让我培训一个星期我就会胜任这个工作”那不要雇佣他。实际上,真正优秀的程序员始终谈论着你所不知道的新技术,向人们解释为什么你必须用这个技术,哪怕没有听众听得明白,哪怕他自己也不明白。
3,聪明
聪明包括很多因素,情绪和社会交际只是其中之一。好的程序员绝不木讷,他们是最聪明的人,他们中的许多善于交际,健谈、兴趣广泛。
4,隐性的经验
—好的程序员通常有自己的私人的一些研究、爱好、项目,而这些是他们不写在简历上 (通常觉得不值得写),但表现出来却可能恰恰是他的潜能、深度和后劲所在。
5,技术多样性
由于好的程序员喜欢学习和涉猎新技术,所以一般来说超过22岁的都熟知很多新技术,而且对多种技术的长短有 “强烈”的个人意见/见解,喜好尝试新鲜技术。
6,资格证书
资格证书并不是识别真正程序员的方法,MCSE、SCJP说明不了什么,它们只是让别人认识和获取的,顶多代表这个人在某个技术有一定的知识。
原文作者在文末写道:以上所说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优秀的程序员确实不符合上述,而有些bad程序员却符合了。但相信这些对大多数真正的程序员都适用。
总结而言,优秀的程序员通常有一下特点:
对技术充满激情
将编程作为一种爱好
如果你允许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谈论技术
有过个人的开发经历(与4意思相同)
坚持认为某种技术最好
如果让他用他认为不好的技术他会非常别扭
聪明、健谈、兴趣广泛
在大学和工作前就开始接触程序
[编辑本段]考试说明
1、 考试要求:
(1) 熟练掌握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用C语言编制程序;
(2) 掌握数据结构、程序变速器和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 了解软件工程、数据库、多媒体和网络的基础知识;
(4) 掌握数制、机内代码及其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基础知识。
2、 通过本级水平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按照软件设计说明书编制程序,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
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 本级水平考试范围包括两个模块:模块1——程序编制能力(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模
块2——基础知识(程序员级)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十多项选择题。
考试范围
模块1:程序编制能力
1.1按照软件设计说明书,能熟练使用下列程序语言编制程序
1.1.1C(美国标准)
1.2理解给定程序的功能,能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加以纠正
1.3具有良好的程序编制风格
1.4基本算法
1.4.1查找、更新、排序、合并及字符处理
1.4.2迭代、插值、数值积分、矩阵计算、议程求解和搜索求解
1.5程序编制方法
1.5.1分支、循环、子程序(过程和函数)、递归
1.5.2输入输出和文件的处理
模块2:基础知识(程序员级)
2.1软件基础知识
2.1.1数据结构基础
数组、记录、列表(list)、队列、栈(stack)、堆(heap)、树和二叉树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2.1.2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
·程序语言的数据类型
·程序语言的控制结构
2.1.3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和进程概念
·作业、处理机、存储、文件和设备等管理的基础知识
2.1.4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
·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基础知识
2.1.5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sql的使用初步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知识
2.1.6多媒体基础知识
·多媒体基本概念
·常用图象文件
·简单图形(线段和圆)的计算机图示
2.2硬件基础知识
2.2.1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2.2机内代码
·原码、补码、反码、移码
·定点数与浮点数的机内表示
·ASCII码及汉字编码等常用的编码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码(CRC)等常用校验方法
2.2.3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2.2.4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部件
·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总线结构、指令流和数据流
2.2.5指令系统
·常用的寻址方式
·指令的格式、分类及功能
·指令的执行过程
2.3网络基础知识
2.3.1网络的功能、分类与组成
2.3.2网络协议与标准
2.3.3网络结构与通信
2.3.4网络的安全性
2.3.5Client-Server结构
2.3.6Internet和Intranet初步
⑶ 想请教如何看懂基因检测结果。谢谢大家!
基因片段缺失了,缺失这段一般不会产生致病基因。可能是良性变异,如果是良性,就对身份没有什么影响。
⑷ 数逻中常用的可靠性代码有哪2种
1 常用算法· 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方法、字符串处理方法、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算法的复杂性2.计算机系统知识2.1 硬件知识2.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分类及特性·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I/O控制方式(中断系统、DMA、I/O处理机方式)·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2.1.2 存储系统· 主存-Cache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的性能价格· RAID类型和特性2.1.3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基础知识· 诊断与容错·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式2.2 软件知识2.2.1 操作系统知识· 操作系统的内核(中断控制)、进程、线程概念·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共享与互斥、分时轮转、抢占、死锁)·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段、分页、虚存)· 设备管理(I/O控制、假脱机)一、考试说明1.考试要求:(1) 掌握数据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2) 掌握相关的应用数学、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3)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4) 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5) 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6) 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7)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Basic、Visual C++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8) 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9) 熟悉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10) 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1) 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12) 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2) 软件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1.计算机科学基础1.1 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制数制及其相互转换1.2 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移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精度和溢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 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1.4 数学基础知识·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常用数值计算(误差、矩阵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方程、插值、数值积分)· 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 运算基本方法(预测与决策、线性规划、网络图、模拟)1.5 常用数据结构· 数组(静态数组、动态数组)、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队列、栈、树(二叉树、查找树、平衡树、线索树、线索树、堆)、图等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语言(JCL)、多道程序设计)· 汉字处理,多媒体处理,人机界面· 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知
⑸ 请问大家 高中生物里的mrna翻译的移动方向如何判断还有 mrna和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mRNA不移动,移动的是核糖体,核糖体附着在mRNA的三个位点上,每复制一个氨基酸,就进入下三个位点上。
所以,当出现多个核糖体时,肽链越长的核糖体先开始进行移动,则是从短到长的顺序开始移动。
(5)非移码编译扩展阅读
在原核细胞内,参与翻译的mRNA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多个开放阅读框(ORF),即多顺反子,意味着同一条mRNA可以编码多个蛋白。
(2)具有较为保守的核糖体结合位点(RBS)GGAGG,位置大概在起始密码子上游的3~9个碱基。
(3)自身可通过RBS招募小亚基核糖体RNA(16S·rRNA)。
(4)存在移码编译。在一些情况下,第一个ORF的终止密码子UGA和第二个ORF的AUG重叠,形成一个序列AUGA。当核糖体遇到UGA终止翻译后可以随即重启,向后移动-1位至起始密码子AUG,开始第二个ORF的翻译。
⑹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三、名词解释
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有多种层次结构。
2.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3.主存:用于存放正在访问的信息
4.辅存: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信息。
5.高速缓存:用于存放正在访问信息的付本。
6.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7.硬件:是指计算机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
软件:指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
8.系统软件:又称系统程序,主要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监视服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调度,高效运行。
应用软件:又称应用程序,它是用户根据任务需要所编制的各种程序。
9.源程序:通常由用户用各种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的程序:由计算机将其翻译机器能识别的机器语言程序。
10.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11.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通信总线:是指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者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如控制仪表、移动通信)之间的通信的线路。
按传送方式分并行和串行。串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一位一位的按顺序分时传送。并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多条并行1位宽的传输线上,同时由源传送到目的地。
12.带宽:单位时间内可以传送的最大的信息量。
13.机器字长:是指CPU一次并行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14.主存容量:是指主存中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15.机器数:符号位数字化,0代表正数,1代表负数。
16.定点数:小数点固定在某一位位置的数。
17.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可以浮动的数。
18.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再加1.
19.溢出:在计算机中,超出机器字长,发生错误的结果。
20.非编码键盘:采用软件判断键是否按下及设键、译键、计算键值的方法的键盘。
21.A/D转换器:它能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22.I/O接口:指主机与I/O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器相应的软件控制。
23.端口:指接口电路中的一些寄存器,用来存放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
24.中断: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到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源程序。
25.中断源:凡能向CPU提出中断请求的各种因素统称为中断源。
26.中断嵌套:计算机在处理中断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新的中断请求,此时CPU暂停现行中断服务程序,转向新的中断请求,这种现象称为中断嵌套。
27.优先级:为使系统能及时响应并处理发生的所有中断,系统根据引起中断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硬件将中断源分为若干个级别。
28.DMA方式:用硬件在主存与外设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送,不须CPU,用软件控制。
29.指令系统:将全部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机器的指令系统。
30.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结构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
31.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的时间,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
机器周期:完成摸个独立操作,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
时钟周期:最基本时间单位,由主频决定。
32.微操作: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执行部件接受微指令后所进行的最基本的操作。
33.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由微命令组成。
34.微程序: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组成。
35.控制存储器:CPU内用于存放实现指令系统全部指令的微程序的只读存储器。
二、计算
3.14. 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8MHZ,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如果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16位数据,试问总线的带宽是多少?
解:由于:f=8MHz,T=1/f=1/8M秒,因为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
所以:总线带宽=16/(1/8M) = 128Mbps=16MBps
3.15. 在一个32位的总线系统中,总线的时钟频率为66MHZ,假设总线最短传输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试计算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若想提高数据传输率,可采取什么措施?
解:总线传输周期=4*1/66M秒
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32/(4/66M)=528Mbps=66MBps
若想提高数据传输率,可以提高总线时钟频率、增大总线宽度或者减少总线传输周期包含的时钟周期个数。
3.16. 在异步串行传送系统中,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2个终止位。若要求每秒传送120个字符,试求传送的波特率和比特率。
解:一帧包含:1+8+1+2=12位
故波特率为:(1+8+1+2)*120=1440bps
比特率为:8*120=960bps
4.5. 什么是存储器的带宽?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存取周期为200ns,则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
解:存储器的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
存储器带宽 = 1/200ns ×32位 = 160M位/秒 = 20MB/秒(注:1ns=10-9s)
4.7. 一个容量为16K×32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多少?当选用下列不同规格的存储芯片时,各需要多少片?
1K×4位,2K×8位,4K×4位,16K×1位,4K×8位,8K×8位
解: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 = 14 + 32 = 46根;
选择不同的芯片时,各需要的片数为:
1K×4:(16K×32) / (1K×4) = 16×8 = 128片
2K×8:(16K×32) / (2K×8) = 8×4 = 32片
4K×4:(16K×32) / (4K×4) = 4×8 = 32片
16K×1:(16K×32)/ (16K×1) = 1×32 = 32片
4K×8:(16K×32)/ (4K×8) = 4×4 = 16片
8K×8:(16K×32) / (8K×8) = 2×4 = 8片
6.4. 设机器数字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在内),写出对应下列各真值的原码、补码和反码。 -13/64,-87
解:真值与不同机器码对应关系如下:
真值 -13/64 -87
原码 1.001 1010 1,101 0111
补码 1.1100110 1,0101001
反码 1.1100101 1,0101000
6.5. 已知[x]补,求[x]原和x。
[x1]补=1.1100; [x2]补=1.1001; [x4]补=1.0000;
[x5]补=1,0101; [x6]补=1,1100; [x8]补=1,0000;
解:[x]补与[x]原、x的对应关系如下:
真值 -1/4 -7/16 -1 -11 -4 -16
[x]补 1.1100 1.1001 1.0000 1,0101 1,1100 1,0000
[x]原 1.0100 1.0111 无 1,1011 1,0100 无
x -0.0100 -0.0111 -1.0000 -1011 -0100 -10000
6.9. 当十六进制数9B和FF分别表示为原码、补码、反码、移码和无符号数时,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各为多少(设机器数采用一位符号位)?
解:真值和机器数的对应关系如下:
原码 补码 移码 无符号数
9BH -27 -101 +27 155
原码 补码 移码 无符号数
FFH -128 -1 +128 256
6.12. 设浮点数格式为:阶码5位(含1位阶符),尾数11位(含1位数符)。写出-27/1024、-86.5所对应的机器数。要求如下:
(1)阶码和尾数均为原码。
(2)阶码和尾数均为补码。
(3)阶码为移码,尾数为补码。
解:据题意画出该浮点数的格式:
阶符1位 阶码4位 数符1位 尾数10位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 x1= -27/1024= -0.0000011011B = 2-5*(-0.11011B)
x3=-86.5=-1010110.1B=27*(-0.10101101B)
则以上各数的浮点规格化数为:
(1)[x1]原=1,0101;1.110 110 000 0
[x3]原=0,0111;1.101 011 010 0
(2)[x1]补=1,1011;1.001 010 000 0
[x3]补=0,0111;1.010 100 110 0
(3)[x1]移补=0,1011;1.001 010 000 0
[x3]移补=1,0111;1.010 100 110 0
6.19. 设机器数字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用补码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题。
(2)A=19/32,B=-17/128,求A-B。
(4)A=-87,B=53,求A-B。
解:(2)A=19/32= 0.100 1100B, B= -17/128= -0.001 0001B
[A]补=00.100 1100, [B]补=11.110 1111 , [-B]补=00.001 0001
[A-B]补=[A]补+[-B]补
=00.1001100 + 00.0010001
=00.1011101 ——无溢出
A-B= 0.101 1101B = 93/128B
(4)A= -87= -101 0111B, B=53=110 101B
[A]补=11, 010 1001, [B]补=00, 011 0101, [-B]补=11, 100 1011
[A-B]补=[A]补+[-B]补
= 11,0101001 + 11,1001011
= 10,1110100 —— 溢出
6.21. 用原码加减交替法和补码加减交替法计算x÷y。
(2)x=-0.10101, y=0.11011;
(4)x=13/32, y= -27/32。
(2)[x]原=1.10101 x*=0.10101 [X*]补=1.01011 XfYf=1
0.10101
+1.00101
1.11010 0
1.10100
+0.11011
0.01111 0
0.11110
+1.00101
0.00011 011
0.00110
+1.00101
1.01011 0110
0.10110
+0.11011
1.10001 01100
1.00010
+0.11011
1.11101 011000
[y]原=0.11011 y*=0.11011 [Y*]补=0.11011 [-y*]补=1.00101
[x/y]原=1.11000
(4)做法相同,打表格太累,仅给出结果。[x/y]原=1.01111
三、应用
4.14. 某8位微型机地址码为18位,若使用4K×4位的RAM芯片组成模块板结构的存储器,试问:
(1)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多少?
(2)若每个模块板为32K×8位,共需几个模块板?
(3)每个模块板内共有几片RAM芯片?
(4)共有多少片RAM?
(5)CPU如何选择各模块板?
解:(1)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218 × 8位 = 256K×8位 = 256KB
(2)模块板总数 = 256K×8 / 32K×8 = 8块
(3)板内片数 = 32K×8位 / 4K×4位 = 8×2 = 16片
(4)总片数 = 16片×8 = 128片
(5)CPU通过最高3位地址译码输出选择模板,次高3位地址译码输出选择芯片。地址格式分配如下:
4.29. 假设CPU执行某段程序时共访问Cache命中4800次,访问主存200次,已知Cache的存取周期为30ns,主存的存取周期为150ns,求Cache的命中率以及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和效率,试问该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多少倍?
解:Cache被访问命中率为:4800/(4800+200)=24/25=96%
则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为:ta=0.96*30ns+(1-0.96)*150ns=34.8ns
Cache-主存系统的访问效率为:e=tc/ta*100%=30/34.8*100%=86.2%
性能为原来的150ns/34.8ns=4.31倍,即提高了3.31倍。
例7.2设相对寻址的转移指令占3个字节,第一字节为操作码,第二,三字节为相对位移量(补码表示)。而且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每当CPU从存储器取出一个字节时,即自动完成(PC)+1 PC。
(1) 若PC当前值为240(十进制),要求转移到290(十进制),则转移指令的第二、三字节的机器代码是什么?
(2) 若PC当前值为240(十进制),要求转移到200(十进制),则转移指令的第二、三字节的机器代码是什么?
解:(1)PC当前值为240,该指令取出后PC值为243,要求转移到290,即相对位移量为290-243=47,转换成补码为2FH。由于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故该转移指令的第二字节为2FH,第三字节为00H。
(2)PC当前值为240,该指令取出后PC值为243,要求转移到200,即相对位移量为200-243=-43,转换成补码为D5H。由于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故该转移指令的第二字节为D5H,第三字节为FFH。
例7.3一条双字长直接寻址的子程序调用指令,其第一个字为操作码喝寻址特征,第二个字为地址码5000H。假设PC当前值为2000H,SP的内容为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存储器按字节编址,而且进栈操作时执行(SP)-△-P,后存入数据。试回答下列几种情况下,PC、SP及栈顶内容各为多少?
(1) CALL指令被读取前。
(2) CALL指令被执行后。
(3) 子程序返回后。
解CALL指令被读取前,PC=2000H,SP=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
(1) CALL指令被执行后,犹豫存储器按字节编制,CALL指令供占4个字节,故程序断电2004H进栈,此时SP=(SP)-2=00FEH,栈顶内容为2004H,PC被更新为子程序入口地址5000H。
(2) 子程序返回后,程序断点出栈,PC=2004H,SP被修改为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
7.6某指令系统字长为16位,地址码取4位,试提出一种方案,使该地址系统有8条三地址指令、16条二地址指令、100条一地址指令。
解:
OP A2 A1 A0 三地址指令8条
0000
•
•
•
0111
OP A1 A0 二地址指令16条
10000000
•
•
•
10001111
OP A0 一地址指令100条
110000000000
110001100011
7.7设指令字长为16位,采用扩展操作码技术,每个操作码的地址为6位。如果定义了13条二地址指令,试问还可安排多少条一地址指令。
解:(24-3)*26=3*64=192条
7.8某机指令字长16位,每个操作数的地址码为6位,设操作码长度固定,指令分为零地址,一地址和二地址三种格式,若零地址指令有M种,以抵制指令有N种,则二地址指令最多有几种?若操作码位数可变,则二地址指令最多允许有几种?
解:1)若采用定长操作码时,二地址指令格式如下:
OP(4位) A1(6位) A2(6位)
设二地址指令有K种,则:K=24-M-N
当M=1(最小值),N=1(最小值)时,二地址指令最多有:Kmax=16-1-1=14种
2)若采用变长操作码时,二地址指令格式仍如1)所示,但操作码长度可随地址码的个数而变。此时,K= 24 -(N/26 + M/212 );
当(N/26 + M/212 )1时(N/26 + M/212 向上取整),K最大,则二地址指令最多有:
Kmax=16-1=15种(只留一种编码作扩展标志用。)
9.5设机器A的CPU主频为8MHz,机器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且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0.4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周期和机器周期,每个指令周期中含几个机器周期?如果机器B的CPU主频为12MHz,且机器周期也含有4个时钟周期,试问B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
A.CLK=8MHz T=1/8MHz=0.125us
机器周期=4*T=0.5us
因为执行速度为0.4MIPS 所以平均指令周期=1/0.4MIPS=2.5us
2.5us/0.5us=5个 所以每个指令含有5条机器指令
B.T=1/f=1/12MHz=1/12us 机器指令=4*T=1/3us 指令周期=5*1/3=5/3us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 1/(5/3)=0.6MIPS
9.6设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8MHz,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2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该计算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CPU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B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
1.CLK=8MHz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1/8M*2*4)=1MIPS
2.指令周期=4*4*1/8=2us 执行速度=1/(1/8M*4*4)=0.5MIPS
9.7某CPU的主频为10MHz,若已知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有4个时钟周期,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1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CUP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有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则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又是多少MIPS?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1.平均指令周期=1/1MIPS=1us T=1/f=0.1us T机=4*T=0.4us
因为1us/0.4us=2.5 所以每个指令包含2.5个机器周期
2.T=0.4us 速度=1/(0.4*2.5*4)=0.25MIPS
3.因为速度=0.8MIPS 所以T指=1/0.8us
因为T指=4*2.5*T 所以T=1/8us 所以 f=1/T=8MHz
四、简答
1.冯诺依曼机主机主要特点。
○1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一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3.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吗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5.采用存储控制原理,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
○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说通过运算器完成。
2.计算机硬件主要技术指标,软件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硬件主要技术指标: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主频等。
软件定义: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
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计算机组成部分与个部分作用。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处理器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换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常见的有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可将机器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如打印机输出,显示器输出等。
4.总线定义与分类方法,系统总线定义与分类方法。
总线
定义: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分类:片内总线 系统总线 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
定义: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分类: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5.什么是总线标准,目前流行的总线标准有哪些。
所谓总线标准可视为系统与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互连的标准界面。
ISA总线、EISA总线、PCI总线、RS—232C总线、IEEE-488(并行通信总线又称GP-IP总线)USB总线。
6.三级存储器系统中各级存储器特点与用途,分哪两个层次。
○1主存 特点:随机访问、速度快。容量大。用途:存放CPU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辅存 特点: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可脱机保存信息。用途:存放大量后备数据
缓存 特点: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 用途:用于主存与辅存之间作为缓冲,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付本。
○2缓存-----主存层次和主存---辅村层次。
7.半导体存储器RAM与ROM特点与用途。
RAM特点:可读可写掉电后信息丢失,存临时信息。用途:主要做内存
ROM特点:只读不写掉电后信息不丢失,存长期信息。用途:主要做控制存储器
8.动态RAM与静态RAM特点与用途,DRAM刷新方式与主要优点。
静态RAM特点:信息读出后,仍保持其原有状态,不需要再生。用途:用于Cache
动态RAM特点:靠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来寄存信息。用途:组成内存/主存。
DRAM刷新方式
集中刷新:集中刷新是在规定的一个刷新周期内对全部存储单元集中一段时间逐行进行刷新,此刻必须停止读写操作。
分散刷新:分散刷新是指对每行存储单元的刷新分散到每个存储周期内完成。
异步刷新:异步刷新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它即可缩短“死时间”,又充分利用最大刷新间隔2ms的特点。
优点:单个MOS管组成,集成度高,速度较SRAM慢,价格低,
9.Cache工作原理特点,地址映射方式与替换算法。
原理:利用程序访问的局部性,近期用到信息存于cache。
地址映射方式: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
替换算法:先进先出算法(FIFO)、近期最少使用算法(LRU)、随机法。
10.主机与外设交换信息采用中断与DMA方式特点与应用场合。
中断方式:
特点:CPU与外设并行工作,效率高
应用场合:管理多种外设并行工作、进行实时处理、进行故障自动处理
DMA方式:
特点:
○1从数据传送看,程序中断方式靠程序传送,DMA方式靠硬件传送。
○2从CPU响应时间看,程序中断方式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响应,而DMA方式可在指令周期内的任一存取周期结束时响应。
○3程序中断方式有处理异常事件能力,DMA方式没有这种能力,主要用于大批数据的传送,如硬盘存取、图像处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可提高数据吞吐量。
○4程序中断方式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故需保护现场;DMA方式不中断现行程序,无须保护现场。
○5DMA的优先级比程序中断的优先级高。
应用场合:高速设备 如硬盘
11.I/O端口与接口的区别,I/O接口分类方法。
端口:接口内部寄存器有I/O地址号。一般分为数据口、命令口和状态口。
接口:若干端口加上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
接口分类:按数据传送方式分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
按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分为可编程接口和不可编程接口
按通用性分为通用接口和专用接口
按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分为程序型接口和DMA接口。
12.中断处理过程分成哪两个阶段各完成哪些任务
响应阶段:关中断、保护断点地址、转入中断服务入口地址
处理阶段:保护现场、执行用户编写的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
13.与中断方式比较MDA方式主要特点是什么。
○1从数据传送看,程序中断方式靠程序传送,DMA方式靠硬件传送。
○2从CPU响应时间看,程序中断方式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响应,而DMA方式可在指令周期内的任一存取周期结束时响应。
○3程序中断方式有处理异常事件能力,DMA方式没有这种能力,主要用于大批数据的传送,如硬盘存取、图像处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可提高数据吞吐量。
○4程序中断方式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故需保护现场;DMA方式不中断现行程序,无须保护现场。
○5DMA的优先级比程序中断的优先级高。
14.什么是寻址方式,数据寻址方式有哪几种。
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结构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
数据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隐含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堆栈寻址。
15.RISC主要特点与CISC相比较RISC主要优点。
特点:
选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一些很有用但又不复杂的指令,让复杂指令的功能由频度高的简单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内完成;
采用流水线技术,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控制器采用组合逻辑控制,不用微程序控制;
采用优化的编译程序。
○1充分利用VLSI芯片的面积。
○2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
○3便于设计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4有效支持高级语言程序。
16.组合逻辑与微程序设计主要特点与应用。
组合逻辑:特点:速度快、复杂不灵活。应用:适用于RISC机。
微程序:特点:引入程序设计与存储逻辑技术,硬件软化,把一条机器指令用一段微程序来实现,存放控制存储器CM中。应用:系列机。
17.什么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 三者的关系如何。
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的时间,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
机器周期:完成摸个独立操作,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
时钟周期:最基本时间单位,由主频决定。
关系:时钟周期是最基本时间单位,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机器周期,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指令周期。
⑺ egfr19号外显子非移码缺失性突变,丰度4.7%
这个基因突变并不是遗传问题.而是肿瘤细胞存在EGFR基因突变.有这个基因突变,说明口服EGRF靶向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可以有效.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是个福音.不幸中的大幸.
⑻ 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复试
08年起,初试计算机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
请参看:
http://..com/question/54216058.html
-------------
复试这10门都要考的,
08年复旦计算机复试笔试回忆题
1.离散。这个题目是个老题目了,考了很多年了。
已知G={<(x, y), *> | x, y 是实数,x != 0 },且(x, y)*(z, w)= (xz, xw+y) 。
求证:1。该G是个群
2。证明H={<(1, y),*>| y实数}是其正规子群。
证法很简单。首先证明G是个半群
因为G是个代数系统 而且元素abc=a(bc),所以G是个半群
再找幺元e=(1,0),再求一个(x,y)的逆 证明逆肯定存在
得出G是个群
证明正规子群的时候更简单,找个a和a的逆然后证明aha-1一定属于H 就得出结论了。这个
题目在离散里很典型,希望后来者高度注意。
2.原理。这个题目主要就是考你一个加速比的概念,知道加速比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题就
等于送分题。知道3部分的占的总时间的比例分别是:a 0.2 b 0.3c0.5 问是a的加速比到
5倍好 还是c的加速比到2倍好。事实上先设定一个大T总的时间则a加速的话
0.2/5+0.3+0.5=0.84T 另一个0.2+0.3+0.5/2=0.75T 显然后面一个好。
3.概率。概率分两题 第一个是送分题 就是求一下条件概率,太简单了在这里不解释了。
第二个是3个填空题前两个有难度,一个是求复合函数的概率一个是求联合概率密度,想搞定这两个题目概率基础要扎实才行,第三个送分题。整个概率就是这样,每年都有人把概
率当成必拿分的题,事实上还是有差别的,出到了难题你照样玩完。
4.软工。今年的软工出的依然是选择题。是模块之间的耦合度的问答题。问模块间的耦合
是高好还是弱好。(显然弱了好)问一个模块可以直接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是什么
耦合(注意是内部数据,显然是内容耦合,是最高度的耦合),问模块间通过公共数据结
构耦合是个什么耦合(显然是公共耦合),问模块间通过一个信号的控制进行耦合是个什
么耦合(个人不确定,回家后在书上没找到这种描述的耦合,不过个人觉得是控制耦合)
。最后问你那个耦合度最高,这显然是内容耦合。个人觉得,送分。
5.体系结构。今年的体系结构出的是cache上的东西,一个是直接访问cache的总的平均时
间的求法,一个是串联访问(就是说每次访问完主存还要访问一次cache,个人认为,不然
出这个题目实在没什么意思)。还有就是30%的几率访问数据,这个题目是用求CPI的方法
求平均时间,懂的人见题目就会做了,不懂的话告诉你怎么做你还是不懂。
6.数据库。今年的数据库的sql语句超级简单,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最后一问还是有点意
思的,问用什么样的方法建立一个索引最好。个人认为不能用B+树(我卷子上写的就是B+
)因为主码不需要排序,需要排序的是另外的非主码。至于用哪种方法,我就不知道了,
看高手的吧。
7.编译。据说是语义制导翻译模式还是什么鸡毛玩意的。老衲没学过,也不懂。看书复习
的时候编译和图形学一块放弃的。
8.网络。超级简单的网络题,就是考个香农公式,但是一定要记得分贝这个单位要化一下
才行,具体的大家看看书都知道了。
9.图形学。不懂就是不懂,据懂的人说超级简单,可是我就是不懂,就好像我懂网络说香
农公式超级简单一样,别的没看到的还是不懂。农公式超级简单一样,别的没看到的还是不懂。
10.算法。动态规划上的东西,老夫依然不懂。随便你怎么说去吧,反正是英文出题。注意
,可以不用英文作答。这里要提醒一下师弟师妹,P问题,NP问题,NPC(NP完全)问题,
NP难问题出了好多年了,你怎么看是你的事情,但是这几个的概念一定要掌握。
好了。总共就10个题目,我在这里就说这么多,我估计做下来应该在50分左右。如果大家
都是这个分数的话那初试不算低的话就估计没问题了。但是要提醒一下DDMM,今年的复试
有个组很变态。
大家被分到三个组里去了,按照成绩蛇形排列。(所谓蛇形排列的意思就是每个组都有高
分低分)第一组的同志们最郁闷,专业面试的时候5个老师一个老师一道题,全都是跟复试
内容相关的问题譬如 NP问题,譬如hub和路由器的区别(不在同一个层?)这个需要大家
平时掌握的知识而不是大家的口才了。另外两个组是拼口才的,看你了。
还有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英语面试会问到毕业设计(历届生),你想想怎么用英语表
达吧,如果你做的很有意思而老师很感兴趣,那恭喜你,你更需要表达好了,表达不好老
师会让你用汉语说,告诉他到底做的是个啥。(一个哥们做的教学设计的,最后用汉语说
的。不过并不能说明这个是哥们的错,毕业设计不过就是抄一抄,谁还真认真了。。结果
让你用英语表达一下,而且老师还非常感兴趣,那你表达不好也正常)这也可以看出来,
有些组的英语面试更像是专业面试,内容都是相关的。老师感兴趣的不是你英语口语有好
,而是更多的是专业方面的问题。另外有一个组一个哥们的英语面试就是纯粹是考察口试
了,就是考表达,譬如问你人生的成功的要素啊,我一个哥们被要求当场用英文唱个歌,
如果那天是4月1号,如果你唱的是生日歌。。。。。不敢想结果了。。。。。因为我第一
个反应就是应该唱个好唱的,,生日歌,,,,
总之,面试很怪异今年,牛人什么时候都不怕。普通平民还是以专业知识为出发点吧,下面给出8门课的复习思路。
1.离散。离散我的复习思路是代数系统,正规子群的证明,图论,欧拉和哈密顿图,范式
,推导。这都是大概的章节名称,要求掌握的,结果考了正规子群,命中。
2.原理。寻址,数的计算,补码,反码,移码,原码,还有就是浮点数的乘法。在这些课
的复习中肯定会有加速比的概念,看一遍就非常明白了。我没学过原理,就复习了这些,
这是在赌博,结果算是命中了。
3.概率。不解释,考研怎么复习这个就怎么复习。
4.软工。大方向着手,譬如瀑布模型,重点在测试,白盒,黑盒,还有耦合和内聚,今年
考耦合,明年考内聚。Yes!命中。
5.体系结构。我只看了cpi的计算方法,还有mips的计算方法,流水线的东西,以及流水线
的三个相关。别的东西都是操作系统上的,考好了初试这个就没问题。命中一半。不算命
中。
6.数据库。Sql语言,关系演算,模式内模式外模式,2个映像,2个独立性,还有就是无损
连接,这个最好网络一下,网上有关于怎么证明是无损连接的。命中一半。
7.网络。香农奈奎斯特公式,还有就是数通方面的计算利用率的,不只是停等,滑动窗口
的利用率也要会算,7层协议,TCP IP了解,掌握IP地址的概念,还有就是局域网的组建,
这个都是本科学过的东西,很多专业都学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总之,命中。
8.算法。NP方面的各种问题。我就看这么多。动态规划一点没看,因此未命中。
总结下来大概就50分命中的,对于我这个10门科有7门没有学过的人来说,相当相当牛了
⑼ egfr18外显子p.709_710非移码缺失突变是什么意思
基因突变可以吃靶向药物
⑽ 软考 软件设计师 过来人指路
2-软件设计师视频—ciu培训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HBgPCST07X0QMHC3znSK_Q
软件设计师是指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的实用性人才。还能够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可聘任工程师职务。2004年人社部将高级程序员更名为软件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