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话本和脚本

话本和脚本

发布时间: 2022-05-20 23:15:52

❶ 宋代有一种“话本”文学,这是一种什么文学,为何叫“话本”

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商人和手工劳动者涌入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个结构复杂的市民阶层。由于相对有闲有钱的市民阶层的崛起,城市文化需求便多起来,于是各种民间艺人纷纷向城市汇合。在北宋的东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等大城市里,产生了许多被称为“瓦舍”的娱乐场所。在“瓦舍”内,各种综合性民间娱乐节目连番上演。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说话”是其中之一。 “说话”现在一般称为“说书”,即由民间艺人口头为观众讲述一些小说、历史故事、谜语、佛经故事等,一般是有说有唱。

❷ 宋代有一种“话本”文学是什么

话本文学是宋代形成的文学形式。“话本”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用的底本,“话”就是故事的意思。“说话”是唐宋以来一种表演伎艺的名称,就是说书或讲故事。从事“说话”伎艺表演的人,称为“说话人”。作为一种表演伎艺的专业名称,“说话”始见于唐代,但是我国的说唱艺术在唐代以前早就存在了。而后随着“说话”艺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宋代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说话”而来。又因为城市经济的发达、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观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他们学有专攻,分工很细,属于“说话”范围的伎艺就分为四家:一为小说;二为讲史;三为说经;四为合生。其中以小说、讲史两家最为重要。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讲史是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话本的产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口头流传。许多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以及社会新闻等,经过说话艺人的收集、整理、加工而成;二是书会编撰。伴随着瓦舍和职业艺人的出现,书会先生应运而生,到了南宋,保护书会先生利益而成立的行会——“书会”出现了。书会先生专门替说话人和戏曲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随着书市和印刷术的发展,话本由写本变为刊本,广为流传,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有了可供阅读的通俗白话小说。大体而言,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糙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二是以说话艺人口说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三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 2. 小说话本 宋元话本数量很多,据《醉翁谈录》、《也是园书目》、《宝文堂书目》等书记载,约140多篇小说话本的题目,但由于话本小说的流传之初以单本形式出现,所以多有散佚。保存至今者也可能经过元明人的加工润色。从前人的记载和小说的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考察,基本上可判定为宋时遗留的话本小说约有40余种。 小说话本取材广泛,内容丰富,突破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以上层社会或士大夫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藩篱,广泛地反映了宋元时期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与世态人情,充分体现了市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 现存的小说话本,其题材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爱情;二是公案;三是神仙鬼怪。其中以描写爱情婚姻和诉讼案件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宋元小说话本中爱情故事,通过对妇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种种遭遇,揭示反封建的社会主题,表现她们为争取婚姻自由,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反抗和斗争,作品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都是这类题材的优秀作品。 小说话本的另一个突出内容是公案故事。以讼狱事件为题材的这类故事,直接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揭露和鞭挞了腐朽的封建吏治。《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都是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代表作。此外,《合同文字记》、《三现身龙图断案》、《简帖和尚》等篇,也从不同侧面反映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人们还可以从中见到当时的世态民情和社会风纪。 宋元小说话本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首先,追求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这是小说话本的显着特点。小说话本还注重故事情节结构的完整性,讲究开头,注重结局,严谨完整,以适应市民群众的心理要求和欣赏趣味。其次,运用生动的白话口语叙事状物。再次,小说话本也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并善于通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言行等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塑造出了许多生动鲜明具有个性的人物。总之,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字里行间留存着说书艺人的风致,表现出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和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 3.讲史话本 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标明“平话”,如《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等。“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之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虽脱胎于话本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现存宋元讲史话本中,宋人编的有《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梁公九谏》是讲史话本的早期作品。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全相平话五种》,即《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等。这些讲史话本,实际上是传统的史传文学与民间口传故事结合的产物,在体制结构方面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较长,分卷分目,因为讲史内容丰富、复杂,必须有较大的篇幅才能讲完。最长的如《五代史平话》有十余万字,一般也有四、五万字左右。由于篇幅长,为了讲说与阅读方便,大都分卷分目,通常标出故事情节内容,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二是每部讲史话本,开端都有一二首七绝或七律诗,称为“开场诗”,或概括全部历史,或交代该部讲史话本的内容,或以评论发端。在话本的末尾都有一首七绝或七律的“散场诗”,用以总结全书的内容。三是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叙述时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此外,在讲述故事本事之前、“开场诗”之后,往往先讲说一段前代的历史,以与讲史话本的本事相衔接。此外,讲史话本以讲述为主,语言多为半文半白,在叙事之间常常穿插诗词、书传、表章、信柬,以便引起兴趣,增加读者或听众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❸ 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什么

宋元话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但诸宫调﹑影戏﹑傀儡戏的脚本也可以称作话本

❹ 请问影视剧里的脚本和剧本有什么区别吗

一、性质不同

1、脚本:以该文本为拍摄依据。

2、剧本:剧本一般是编剧写的故事文本。

二、内容不同

1、脚本:使用一种特定的描述性语言,依据一定的格式编写的可执行文件,又称作宏或批处理文件;一般会列出镜头的长度、景别、构图、配乐等等很详细的信息。

2、剧本: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

三、编写不同

1、脚本:一般是导演与负责分镜的共同完成,脚本通常可以由应用程序临时调用并执行。

2、剧本: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搬上舞台表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❺ 宋代讲史话本和古白话小说的关系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话本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话本小说对后代的通俗文学和戏剧、曲艺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口头文学的说唱和演讲故事,是古已有之的。“说话”作为一种技艺,追根溯源,魏晋时曹植的“颂俳优小说数千言”,隋人侯白的“说一个好话”已经把笑话、讲故事、插科打诨以及动作表演结合起来,只不过演出地点局限于贵族邸宅或文人宴会,表演者也非职业艺人。至唐时衍为“经讲”、“俗讲”等民间艺术。
唐宋人的笔记中,通常称故事为“话”或“小话”。大约至唐代,已经有人在市集中以“说话”(即演讲故事)为职业或准职业,一般学者都认为这类演讲艺术是由佛寺中讲述佛经故事乃至世俗故事一步步演变出来的。但唐代在市集中以“说话”为业的艺人没有留下他们所讲述的故事的文字记录,后人只能在唐五代人笔记如段成式《酉阳杂俎》、赵嶙《因话录》、王定保《唐摭言》等零星记载中推想所讲述的内容,到了宋朝,大都市中游艺场所(瓦子)说话艺术十分繁荣,说话人分成各种专门的行当,各有家数,其中“小说”、“讲史”两门,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不过在宋元时代,是说话人向听众口头演唱的、作为演唱用的脚本,故叫“话本”。
因此,“话本”的原意,是包括所有说话艺术的所有底本而言,短篇小说和长篇讲史的脚本都称“话本”,不像现在这样单指短篇小说。最早的白话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的底本,即“话本”。这些话本有的是说话艺人自己创作的,有的是被称为“书会才人”的下层文人编写的。
但是,白话小说的雏形,至少在唐代已经出现。唐代的佛寺里盛行俗讲和转变(变文),俗讲是僧侣们为了宣扬佛法,用通俗的语言向善男信女宣讲经典和佛经中的故事;变文是将佛经中的故事用图画一幅幅地画出来,按图用通俗的语言和谒赞加以讲唱。在此基础上,又由佛教故事扩大到讲唱世俗的历史故事。敦煌藏经洞中,诸多文献中出现了以“话”名篇或有“画本”字样的通俗讲述体小说,如《庐山远公话》和《韩擒虎画本》,这是唐代乃至中国小说史上现存的最早一批白话小说。数量虽不过五六篇,但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却不狭窄,除《秋胡》可能为“六朝写本”,《庐山远公话》为北宋初年抄件外,其余皆成篇抄定于中晚唐。
唐代话本小说的创作,明显受到唐传奇一类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的双重影响,从作品的表达语言看,不少片断半文半白,白话语言并不十分纯净;从作品的表达形式看,有的作品在一段散文记述的后面,还会出现几句谒语,尽管它们带有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的印记,但毕竟可称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批话本小说。
唐代话本小说的创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还可以从作品的写作意图看。有人从小说情节形态的演进过程来审视作品的成熟与否,设置有单纯故事、命运故事和性格历史三种基本类型。作家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遭际,荣辱升沉,塑造了大量的外在命运型的艺术形象,借以总结某些人生的经验教训,寄寓了作者、读者和听众的理想愿望。杂取人物种种合成一个,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唐代话本小说中多有出现,如《韩擒虎话本》,箭胜番邦是贺若弼的故事。
史学重历史真实,文学尚艺术真实。话本小说属艺术范畴,依据史实又不必拘泥于史实,这些特点在现存唐代话本小说中已表现得比较明显。唐代话本小说已不再是单纯记录社会现象和佚事趣闻,这与六朝志怪佚事小说那种或意在“发明神道之不诬”或“篡辑旧文,非由自造”之类有了本质区别。即开始了由写实到写意,由记录到创作。
唐代话本虽还带有明显史传文学表达的痕迹,但受唐传奇一类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表现技巧的影响,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表达不求简单而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表达角度虽仍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为主,但限知视角和人称转换的情况也不时出现。
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说话”愈来愈兴盛。在南宋,形成“说话四家”,即说话艺人分为四派,各说其专长的题材,所谓“各有门庭”、“各守家数”。清翟灏及近人胡士莹以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中四次出现“之事”、“等事”为依据,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经”(包括“说参请”)、“讲史”四家。
“小说”包括“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搏刀”、“杆棒”、“发迹变泰”等门类。“烟粉”即烟花粉黛,大多讲人鬼幽恋的故事;“灵怪”讲神怪妖术的故事;“传奇”叙人生悲欢离合的轶闻奇事;“公案”讲摘奸发恶、审断案情的故事;“搏刀”和“杆棒”重在描述打斗的场面;而“说铁骑儿”专讲宋代的战争题材;“说经”讲有关佛经的故事;“讲史”讲历史上兴废成败、争战权谋的故事。“说话四家”的形成,是“说话”伎艺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南宋形成“说话四家”,后来有所变化。比《都城纪胜》晚出的《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胜录》都提到“小说”、“说经”、“讲史”三家。大约“说铁骑儿”的内容涉及时局,与统治阶级发生矛盾而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发展。在元代,“说话”仍然流行。
我国的文言小说到唐代的传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代的“说话人”则另辟蹊径,充分运用“说话”的形式,用道地的口语来改造传统题材或者吸取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敷衍成篇,创造了“话本”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成了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宋元时代的说话艺术,是包括讲和唱两种表演方式的。有以弹唱为主、说白为副来演述故事的艺术,如演唱“诸宫调”;有以演讲为主、同时夹有诗词、吹弹吟唱的,如“诗话”、“词话”;也有全部演说故事的,如“讲史”。后一种不夹吟唱,只是平常讲话一样,所以称作“平话”,以别于“诗话”、“词话”。这便是“讲史”称作“平话”的原因。以“诗话”和“词话”为名的通俗小说,着名的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每一章中,都有故事中人物作的诗,近于佛经中的谒赞。它其实是佛寺中的俗讲到小说之间的过渡形式,在当初演述时应该也是连讲带唱的。《金瓶梅词话》则夹有许多诗词和民间的俗曲,即使不一定如某些研究者所认为的当时也是一种对公众演唱的话本,但作者至少是有意写成可唱可讲的形式的。此外,明人诸圣邻还作有《大唐秦王词话》八卷六十四回,叙述唐太宗李世民建国故事,但其实是长篇鼓词,与通常所称的话本不是一回事。
符合现代文学概念中小说体裁的中国白话小说,产生于宋代。《清平山堂话本》保存了我国最早的一批话本,对研究我国白话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文言小说到唐代的传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代的“说话人”则另辟蹊径,充分运用“说话”的形式,用道地的口语来改造传统题材或者吸取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敷衍成篇,创造了“话本”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成了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
其次,这些宋人话本经过长期流传和洪楩等人有意无意的加工修改,难免有“走样”之处,但总的来说,还是基本上保留了质朴的原貌的。它们描写俗情世态,真切如现,文字活泼宛曲,趣味盎然,对我们研究宋代社会和宋代文学都是很可宝贵的资料。即以表达形式来说,某些作品已经初具了我国特有的章回小说的特征。
“小说”与“讲史”给文学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它们影响了戏曲创作,如宋元南戏、元杂剧及明清传奇有许多作品取材于“说话”内容。如宋元话本中《京本通俗小说》中的《错斩崔宁》后来就发展成昆剧《十五贯》;它们也影响了小说创作,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陈巡检梅岭失妻》,其中出现善于变幻的“齐天大圣”的猿猴形象,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联系;晚明时出现了许多“拟话本”,即“说话”体裁的仿作。如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古狂生的《醉醒石》等。着名的长篇巨制——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施耐庵的《水浒传》——就是在说话人创作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参考文献
[1] 石麟.话本小说研究的新收获——评《话本小说史》[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05)
[2] 张兵.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J].人文杂志 , 1990, (6)
[3] 李亚峰.话本小说中入话的发展及其原因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 2004,(11).
[4] 王庆华.论清前期话本小说文体之适俗化发展 [J].中文自学指导, 2006,(5).
[5] 王庆华. 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初步独立——《清平山堂话本》文体形态论考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6] 张惠玲. 明末清初拟话本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探析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7]王立鹏.论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地位 [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❻ 为什么说宋元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但诸宫调、影戏、傀儡戏的脚本也可以称作话本,还有人把明清人摹拟小说话本而写的短篇白话小说统称为话本。
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元人话本是中国小说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明清的白话小说主要是在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着都是宋元话本继续发展的产物。近几十年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话本的研究和整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所以说宋元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❼ 本组词有哪些两字的

本组词如下:

根本、书本、本子、本领、本人、文本、本土、本月、本意、画本、本质、一本、本能、基本、课本、本色、本身、本科、成本、脚本。

标本、本性、本票、版本、本地、副本、全本、股本、本家、样本、大本、本心、本体、蓝本、本分、拓本、开本、本草、本源、本纪、本端口、正本。

本本、范本、折本、本文、校本、木本、本原、话本、本钱、本末、保本、读本、本相、底本、本义、国本、本名、手本、治本、抄本、监本、唱本、复本、秘本、本职、模本、本字、本旨、本岛、定本。

本是根本的意思:

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

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或者,把人当做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这一物种;或是描述群体中的“人”的个体。

❽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宋元话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趣味性和虚构。

“说话”是“说话人”赖以养家活口的职业,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来吸引听众。而听众听“说话”是为了娱乐,要讲得有趣味才拉得住他们。因此,趣味性就成了“说话”的第一原则。

第二,思想感情与市井民众相通。

由于要使听众——市井民众感到兴趣,“说话人”不但不能采取说教的态度,并且不能使话本中人物的言行、感情“高雅”得让市井民众无法理解和接受。

而必须使听众对话本里的人物产生深刻共鸣,感同身受地关注其命运,从而兴味盎然地倾听“说话人”的演述。因此,话本中人物(除了大奸大恶者以外)的言行、感情也正是市井民众在类似情况下所可能产生或向往的言行、感情。

第三,描写趋于细腻。

现在所见元代刊印或编定的话本,有的叙事粗疏,只能勉强达意甚或词不达意;有的则能显示出大致的轮廓,偶尔也注意到细部;有的描写相当细腻,但可能已经过明代人的加工。

(8)话本和脚本扩展阅读

话本的定义:

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该称谓可能唐已经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套语。可见“话本”含有故事文本之义。说明“话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格式化”。

话本的分类:

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三类:

1.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艺人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

2.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祥,可能出自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

3.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

❾ 脚本与剧本的区别

一、写作上的区别:

脚本可以根据故事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而进行的修改。只有在脚本确定之后,则才进行剧本的编写工作。剧本编写完成之后,则才是分镜的确定。场景,角色确定。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搬上舞台表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

脚本:

二、用途上的区别:

脚本是指表演戏剧、拍摄电影等所依据的底本又或者书稿的底本。脚本可以说是故事的发展大纲,用以确定故事的发展方向。

剧本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三、内容性质上的区别:

脚本可以说是故事的发展大纲,用以确定故事的发展方向。之后,确定故事到底是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有哪些角色,角色的对白,动作,情绪的变化,等等,这些细化的工作都是剧本上所要清楚确定下来的。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热点内容
超凡先锋配置不行怎么办 发布:2025-05-15 23:27:54 浏览:530
win7取消加密 发布:2025-05-15 23:26:37 浏览:470
不用internet打开ftp 发布:2025-05-15 23:06:00 浏览:153
sql字符串取数字 发布:2025-05-15 22:57:45 浏览:124
推荐编程课 发布:2025-05-15 22:34:12 浏览:618
表拒绝访问 发布:2025-05-15 22:29:37 浏览:978
电脑怎样解压文件 发布:2025-05-15 22:25:32 浏览:439
dns服务器怎么看 发布:2025-05-15 22:17:27 浏览:151
3dm的压缩包 发布:2025-05-15 22:09:23 浏览:662
和存储字长 发布:2025-05-15 21:54:09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