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集群搭建技术
⑴ 怎么做集群服务器
网站的文件集群跟备份很重要。首先推荐服务器使用lnmp环境(linux+nginx+mysql+php),然后在来做集群。集群分三步走:
第一:域名支持智能解析。
第二:组建好主服务器跟分服务器。
第三:安装好自动备份软件,推荐:rsync。使用增量备份。设置1分钟自动发送一次。
原理如下:a为主服务器,b为分服务器。在a服务器上面更新网站的新内容,生成的新文件,在1分钟内,自动检测a服务器文件是否有变动,如果有,自动更新。以此类推。组建集群。
⑵ 云服务器还需要自己搭建集群吗
需要。
需要自己搭建集群。创建一个集群,并同时创建若干个云服务器。您可以通过容器服务直接创建一个包含若干个新云服务器的集群。
云服务器租用价格低于传统的物理服务器租用,且无需支付押金。具有快速供应和部署能力。
⑶ 服务器集群怎么搭建Linux平台的
linux服务器集群平台的搭建比较简单,有专门的均衡软件,比如lvs,lvs是一个集群系统,由很多服务器组成,可以根据需要,把它门分为三层,一层是前端机,用于均衡,相当于公平为系统分配工作,二层是服务器群,比如web服务器群,DNS,mail群等,这些就是接待员,把均衡器分配的工作进行处理,第三层是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数据,相当于档案库。
知道这些后,要搭建就非常容易,有现成的软件,比如我有四台web服务器,2台数据库,1台前置机 ,安装linux系统,安装lvs软件,比如
heartbeat-2.1.4-9.el5.i386.rpm
heartbeat-ldirectord-2.1.4-9.el5.i386.rpm
libnet-1.1.4-3.el5.i386.rpm
heartbeat-devel-2.1.4-9.el5.i386.rpm
heartbeat-pils-2.1.4-10.el5.i386.rpm
perl-MailTools-1.77-1.el5.noarch.rpm
heartbeat-gui-2.1.4-9.el5.i386.rpm
heartbeat-stonith-2.1.4-10.el5.i386.rpm
当然还需要配置,你可以自己网络有关lvs集群的详细安装说明。希望能帮助你。
⑷ Linux系统 CentOS 7怎么搭建集群
CentOS 7下怎么搭建高可用集群。高可用集群是指以减少服务中断时间为目的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它通过保护用户的业务程序对外不间断提供的服务,把因软件/硬件/人为造成的故障对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那么新的centos下怎么来搭建高可用集群。环境:本文以两台机器实现双集热备高可用集群,主机名node1的IP为192.168.122.168 ,主机名node2的IP为192.168.122.169 。
一、安装集群软件必须软件pcs,pacemaker,corosync,fence-agents-all,如果需要配置相关服务,也要安装对应的软件
二、配置防火墙
1、禁止防火墙和selinux
修改/etc/sysconfig/selinux确保SELINUX=disabled,然后执行setenforce 0或者reboot服务器以生效
2、设置防火墙规则
三、各节点之间主机名互相解析分别修改2台主机名分别为node1和node2,在centos 7中直接修改/etc/hostname加入本机主机名和主机表,然后重启网络服务即可。
配置2台主机的主机表,在/etc/hosts中加入
四、各节点之间时间同步在node1和node2分别进行时间同步,可以使用ntp实现。
五、各节点之间配置ssh的无密码密钥访问。下面的操作需要在各个节点上操作。
两台主机都要互相可以通信,所以两台主机都得互相生成密钥和复制公钥,相互的节点上的hosts文件是都要解析对方的主机名, 192.168.122.168 node1 192.168.122.169 node2
六、通过pacemaker来管理高可用集群
1、创建集群用户
为了有利于各节点之间通信和配置集群,在每个节点上创建一个hacluster的用户,各个节点上的密码必须是同一个。
⑸ 如何最快搭建LINUX服务器集群
1.2.并行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使用MPICH构建一个四节点的集群系统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建造四节点的小集群系统的例子,它是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通过MPICH软件包实现的,希望这个小例子能让大家对集群系统的构建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2.1 所需设备
1).4台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每台配
置64M内存,2GB以上的硬盘,和EIDE接口的光盘驱动器。
2).5块100M快速以太网卡,如SMC 9332 EtherPower 10/100(其中四块卡用于连接集群中的结点,另外一块用于将集群中的其中的一个节点与其它网络连接。)
3).5根足够连接集群系统中每个节点的,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的RJ45缆线
4).1个快速以太网(100BASE-Tx)的集线器或交换机
5).1张Linux安装盘
2.2 构建说明
对计算机硬件不熟的人,实施以下这些构建步骤会感到吃力。如果是这样,请找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1. 准备好要使用的采用Pentium II处理器的PC机。确信所有的PC机都还没有接上电源,打开PC机的机箱,在准备与网络上的其它设备连接的PC机上安装上两块快速以太网卡,在其它的 PC机上安装上一块快速以太网卡。当然别忘了要加上附加的内存。确定完成后盖上机箱,接上电源。
2. 使用4根RJ45线缆将四台PC机连到快速以太网的集线器或交换机上。使用剩下的1根RJ45线将额外的以太网卡(用于与其它网络相连的那块,这样机构就可以用上集群)连接到机构的局域网上(假定你的机构局域网也是快速以太网),然后打开电源。
3. 使用LINUX安装盘在每一台PC机上安装。请确信在LINUX系统中安装了C编译器和C的LIB库。当你配置TCP/IP时,建议你为四台PC分别指定为192.168.1.1、192.168.1.2、192.168.1.3、192.168.1.4。第一台PC为你的服务器节点(拥有两块网卡的那台)。在这个服务器节点上的那块与机构局域网相连的网卡,你应该为其指定一个与机构局域网吻合的IP地址。
4.当所有PC都装好Linux系统后,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文件,让其包含以下几行:
192.168.1.1 node1 server
192.168.1.2 node2
192.168.1.3 node3
192.168.1.4 node4
编辑每台机器的/etc/hosts.equiv文件,使其包含以下几行:
node1
node2
node3
node4
$p#
以下的这些配置是为了让其能使用MPICH’s p4策略去执行分布式的并行处理应用。
1. 在服务器节点
,建一个/mirror目录,并将其配置成为NFS服务器,并在/etc/exports文件中增加一行:
/mirror node1(rw) node2(rw) node3(rw) node4(rw)
2. 在其他节点上,也建一个/mirror目录,关在/etc/fstab文件中增加一行:
server:/mirror /mirror nfs rw,bg,soft 0 0
3. /mirror这个目录从服务器上输出,装载在各个客户端,以便在各个节点间进行软件任务的分发。
4. 在服务器节点上,安装MPICH。MPICH的文档可在
5.任何一个集群用户(你必须在每一个节点新建一个相同的用户),必须在/mirror目录下建一个属于它的子目录,如 /mirror/username,用来存放MPI程序和共享数据文件。这种情况,用户仅仅需要在服务器节点上编译MPI程序,然后将编译后的程序拷贝到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中,然后从他在/mirror目录下属于它的的子目录下使用p4 MPI策略运行MPI程序。
2.3 MPICH安装指南
1.如果你有gunzip,就d下载mpich.tar.gz,要不然就下载mpich.tar.Z。你可以到http://www.mcs.anl.gov/mpi/mpich/downloa下载,也可以使用匿名ftp到ftp.mcs.anl.gov的pub/mpi目录拿。(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太大,你可以到pub/mpi/mpisplit中取分隔成块的几个小包,然后用cat命令将它们合并)
2.解压:gunzip ;c mpich.tar.gz tar xovf-(或zcat mpich.tar.Ztar xovf-)
3.进入mpich目录
4.执行:./configure为MPICH选择一套适合你的实际软硬件环境的参数组,如果你对这些默认选择的参数不满意,可以自己进行配置(具体参见MPICH的配置文档)。最好选择一个指定的目录来安装和配置MPICH,例如: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pich-1.2.0
5.执行:make >&make.log 这会花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同的硬件环境花的时间也就不同,可能从10分钟到1个小时,甚至更多。
6.(可选)在工作站网络,或是一台单独的工作站,编辑mpich/util/machines/machines.xxx(xxx是MPICH对你机器体系结构取的名称,你能很容易的认出来)以反映你工作站的当地主机名。你完全可以跳过这一步。在集群中,这一步不需要。
7.(可选)编译、运行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
cd examples/basic
make cpi
ln ;s ../../bin/mpirun mpirun
./mpirun ;np 4 cpi
此时,你就在你的系统上运行了一个MPI程序。
8.(可选)构建MPICH其余的环境,为ch_p4策略使
用安全的服务会使得任何启动速度加快,你可以执行以下命令构建:
make serv_p4
(serv_p4是一个较新的P4安全服务的版本,它包含在MPICH 1.2.0版中),nupshot程序是upshot程序的一个更快版本,但他需要tk 3.6版的源代码。如果你有这个包,你就用以下命令可以构建它:
make nupshot
9.(可选)如果你想将MPICH安装到一个公用的地方让其它人使用它,你可以执行:
make install 或 bin/mpiinstall
你可以使用-prefix选项指定MPICH安装目录。安装后将生成include、lib、bin、sbin、www和man目录以及一个小小的示例目录,
到此你可以通告所有的用户如何编译、执行一个MPI程序。
⑹ 如何搭建服务器集群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创建集群:1.创建一个集群,并同时创建若干个云服务器。可以通过容器服务直接创建一个包含若干个新云服务器的集群。2.创建一个零节点的集群并添加已有的云服务器。创建一个零节点的集群。如果您已经在云服务器 ECS 上购买了若干个云服务器,可以在容器服务上创建一个零节点的集群。
⑺ 如何快速构建高可用集群
我们在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中实施了虚拟化技术,任何一台物理服务器的断电都会导致多个虚拟机停止工作。一个高可用的(HA)集群系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这种情况出现,当主机故障发生后,虚拟机可以在集群系统中迅速重建。举例来说,假设虚拟化集群中的一个物理节点失效,虚拟机可以迅速迁移到其他节点继续运行。在这种集群模式下,即使在服务器宕机的情况下,核心业务系统仍然可以持续地提供服务。
在Xen虚拟机可以被集群系统管理并实现在节点间自由迁移之前,所有节点必须具备访问虚拟机的配置文件及后端存储的能力。在本文中,TechTarget中国的特约虚拟化专家Sander van Vugt将讲述如何对它们实现共享访问。
实现对虚拟机配置文件的访问
实现虚拟机配置文件在所有节点的共享访问是非常简单的。首先,把文件存放在SAN系统中的逻辑单元号LUN(logic unitnumber)上;接下来,把LUN中/etc/xen/vm目录映射给节点中所有相关主机;最后,把配置文件设置为网络共享状态,使其所在目录可以被主机动态加载。或者您也可以在配置发生变化后,手动同步文件(而且这种变化并不会经常发生)。然而,为了虚拟机后端存储的共享访问,设置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配置后端存储设备
这里提供两种不同的配置虚拟机后端存储的方法。第一种是,虚拟机默认状态下是把后端存储作为一个文件来处理的。在这种情形下,设置该文件可以被集群中的每个主机访问就可以共享了。同时,我们建议把该文件放置在安全的集群文件系统中,例如Oracle的Oracle Cluster FileSystem 2。
第二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是,设置专门的设备作为后端存储。当创建虚拟机时,在安装过程中把逻辑卷配置为虚拟机的后端存储。这样,只需确保逻辑卷是位于SAN中的LUN上,并且可以被集群中的所有主机访问到就可以了。
配置Xen主机
在准备好多个Xen主机后,就可以开始创建集群系统了。首先,从主服务器上启动hb_gui终端,并认证为hacluster用户。接下来,选择Configuration进行配置,再选择Resources。在这页中,单击Add,对Primitive相关选项进行配置。最后,为resource命名输入其ID(在测试过程中,命名为\"Xen-node\"是个不错的选择)。下一步依次选择Class OCF, ProviderHeartbeat和Type Xen进行相应配置。全部完成后,点击Forward。
在下一个窗口中,我们可以进一步配置新Xen虚拟机的相应参数。选择Instance Attributes页,在xmfile参数中指定正确的Xen虚拟机配置文件。然后,提供虚拟机配置文件的完整路径并点击Apply。现在我们已经在集群中创建了源虚拟机。
到现在,在hb_gui终端的管理窗口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源虚拟机了,但是它还处于非激活状态。右键点击虚拟机,选择Start。
恭喜,现在我们已经完成第一台集群系统中虚拟机的创建。
⑻ 服务器集群怎么实现
不难,硬件用路由器,软件嘛,操作系统用WIN2003
server
enterprise
企业版,推荐一并安装R2升级包,所有机器组局域网,用一台千兆网卡做域控,架设流媒体服务器,其他机做为域成员加入进来,内网IP各用各的,外网用端口映射到一个IP,用域控做网络流量负载平衡,域控机器配置要强,如果你网络流量大,建议用专业级服务器,至强+2Gb+SCSI硬盘之类,看你环境要求了,如果必要可以上双至强,再用一台512mb内存的p4
2.0G以上机做备份域控,这样主域控上下线或重启或出故障不影响域内成员正常工作,备份域控凑合就可以了,按我上面的要求就行,当然,有钱可以用好的
如果你安全性要求高,建议路由前端用普通P4+512Mb内存机器架ISA2004
server组防火墙,配置的好效果比一般的硬件防火墙要好,完全不影响网络环境运行,域内成员可以裸奔不怕毒和黑
至于域内成员机,如果仅全力供应片源,当前主流家用机型就够用了
服务器建议用hp
360G系列,目前价位不算高,性价比还不错,售后很好,如果你对建网不怎么了解,可以让他们帮你装,买他们的服务器就是要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源嘛
路由器可以选用飞鱼星4200以上机型,电信网通双WAN口,是可以提供150~250台机器的大型网吧专用的,内置参数非常丰富
另外再多罗嗦几句,板卡不要买七彩虹的,我上过当,七彩虹本身是咨讯公司,没有任何板卡生产能力,都是同德代工的,以为它的出货量大,就选了它,结果广告上的指标参数和实际产品根本不同,水份太多太多了,售后也很烂,特此建议……
楼下别再抄袭我了,每天都被抄走好几个200分最佳,实在是郁闷!
⑼ ES集群原理与搭建
查看集群健康状况:URL+ /GET _cat/health
Cluster
代表一个集群,集群中有多个节点,其中有一个为主节点,这个主节点是可以通过选举产生的,主从节点是对于集群内部来说的。es的一个概念就是去中心化,字面上理解就是无中心节点,这是对于集群外部来说的,因为从外部来看es集群,在逻辑上是个整体,你与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和与整个es集群通信是等价的。
Shards
代表索引分片,es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索引分成多个分片,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一个大的索引拆分成多个,分布到不同的节点上。构成分布式搜索。分片的数量只能在索引创建前指定,并且索引创建后不能更改。
replicas
代表索引副本,es可以设置多个索引的副本,副本的作用一是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当某个节点某个分片损坏或丢失时可以从副本中恢复。二是提高es的查询效率,es会自动对搜索请求进行负载均衡。
Recovery
代表数据恢复或叫数据重新分布,es在有节点加入或退出时会根据机器的负载对索引分片进行重新分配,挂掉的节点重新启动时也会进行数据恢复。
(2)、ES为什么要实现集群
在单台ES服务器节点上,随着业务量的发展索引文件慢慢增多,会影响到效率和内存存储问题等。
我们可以采用ES集群,将单个索引的分片到多个不同分布式物理机器上存储,从而可以实现高可用、容错性等。
ES集群中索引可能由多个分片构成,并且每个分片可以拥有多个副本。通过将一个单独的索引分为多个分片,我们可以处理不能在一个单一的服务器上面运行的大型索引,简单的说就是索引的大小过大,导致效率问题。不能运行的原因可能是内存也可能是存储。由于每个分片可以有多个副本,通过将副本分配到多个服务器,可以提高查询的负载能力。
(3)、ES是如何解决高并发
ES是一个分布式全文检索框架,隐藏了复杂的处理机制,内部使用 分片机制、集群发现、分片负载均衡请求路由。
Shards 分片:代表索引分片,es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索引分成多个分片,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一个大的索引拆分成多个,分布到不同的节点上。构成分布式搜索。分片的数量只能在索引创建前指定,并且索引创建后不能更改。
Replicas分片:代表索引副本,es可以设置多个索引的副本,副本的作用一是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当某个节点某个分片损坏或丢失时可以从副本中恢复。二是提高es的查询效率,es会自动对搜索请求进行负载均衡。
1、每个索引会被分成多个分片shards进行存储,默认创建索引是分配5个分片进行存储。每个分片都会分布式部署在多个不同的节点上进行部署,该分片成为primary shards。
注意:索引的主分片primary shards定义好后,后面不能做修改。
2、为了实现高可用数据的高可用,主分片可以有对应的备分片replics shards,replic shards分片承载了负责容错、以及请求的负载均衡。
注意: 每一个主分片为了实现高可用,都会有自己对应的备分片,主分片对应的备分片不能存放同一台服务器上。主分片primary shards可以和其他replics shards存放在同一个node节点上。
3、documnet routing(数据路由)
当客户端发起创建document的时候,es需要确定这个document放在该index哪个shard上。这个过程就是数据路由。
路由算法:shard = hash(routing) % number_of_primary_shards
如果number_of_primary_shards在查询的时候取余发生的变化,无法获取到该数据
注意:索引的主分片数量定义好后,不能被修改
高可用视图分析(下图所示:上面的图,如果节点1与节点2宕机了,es集群数据就不完整了。下面图,如果节点1与节点2宕机了,es集群数据还是完整的)
(1)、服务器环境
准备三台服务器集群
| 服务器名称 | IP地址 |
| node-1 | 192.168.212.182 |
| node-2 | 192.168.212.183 |
| node-3 | 192.168.212.184 |
(2)、关闭防火墙
(3)、**** http://192.168.212.185:9200/_cat/nodes?pretty
*号表示为master节点
注意:
注意克隆data文件会导致数据不同步
报该错误解决办法 :
failed to send join request to master
因为克隆导致data文件也克隆呢,直接清除每台服务器data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