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服务器 » 云原生转向无服务器

云原生转向无服务器

发布时间: 2023-05-19 02:11:52

Ⅰ 未来已来:从信通院 Serverless 标准,看无服务器发展趋势

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是一种将应用与基础设施彻底分离的架构理念,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基础设施的运维工作,只需专注于应用逻辑的开发,真正实现了弹性伸缩与按需付费。当前各大云服务商和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内部业务 Serverless 化升级改造已经开始小范围试水;中小企业基于 Serverless 的业务应用也初见端倪,已然可见初具规模的企业级应用,未来可期。Serverless 生态已初具规模,可以预见,Serverless 将成为下一代云计算服务形态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 云函数(SCF)、弹性微服务(TEM)和弹性容器服务(EKS)联合其他相关产品,在 2021 年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评估中,共同获得国内首批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最高先进级认证。

今年 7 月,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 “2021 可信云大会” 上, 腾讯云拿下了 5 项大奖和 10 项可信云认证,在云存储、Serverless 等各细分领域评测中,获得 54 项可信云认证,数量位居中国云厂商第一 。腾讯云云函数(SCF)、弹性微服务(TEM)和弹性容器服务(EKS)深度参与了此次 Serverless 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腾讯云的 Serverless 产品矩阵所提供的平台技术能力也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

通过本次 Serverless 标准,为大家带来以下几方面关于 Serverless 发展趋势的解读:

当我们把 Serverless 理念和这些产品结合时,Serverless 化的文件系统(CFS)、数据库(TDSQL-C)、网关(API Gatgeway)和中间件(TDMQ)等可大幅度降低 Serverless 应用的开发和运维成本,让开发者真正聚焦于业务的核心能力,把核心的研发力量和IT投资最大化企业的核心差异化竞争力。通过最终的需求驱动,我们可以预见到,各个云服务产品的 Serverless 化或许是未来云计算发展的必经升嫌扰之路。

过去场景化的 FaaS 是 Serverless 较为主流的应用形态,落地案例也以轻量级的站点、SSR 和云上“云上粘合剂”居多。在本次 Serverless 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如何评估企业实际的 Serverless 落地形式大家展开了丰富的讨论和交流。我们认为 Serverless 的应用形态可以是 FaaS、微服务甚至是单体应用;运行环境可以是原生的运行时,也可以是容器镜像;具体落地时,可以用来对外提供 API 接口,也可以用来运行 音视频转码、直播推流 等计算任务,还可以用来完成 站点压测、AI 推理 等任务。

但是现有存量系统的 Serverless 化无法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不断设计和矫正的过程,应用 Serverless 化也需要经历迁移、优化和云原生架构改造的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之间需要有一个较为平滑的切换过程,借助于云函数的 Web Function 的功能可以让迁移过程更加平滑,只有实际负载运行在 Serverless 上之后,才能基于生产环境的实际运行结果、采集定量的指标持续进行 Serverless 应用的优化和云原生改造,进一步发挥出 Serverless 的价值。

当构建应用所依赖的服务逐渐向云上迁移的时候,开发环境也进一步“云”化,和本地开发相比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比如代码生效时间、本地测试、远程调试和离线开发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开发者效率的关键环节。在本次的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标准中,单独把对于工具链的支持作为衡量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一个成熟的 Serverless 开发者平台需吵旦要能够提供比较友好的IDE支持,让开发者使用熟悉的开发工具进行 Serverless 应用的开发,降低开发者的切换成本;除此之外从本地或者远程测试的时候,需要有良好的工具支持,可以方便地发起调用,触发应用执行并快速返回结果,当结果不符合预期的时候也需要有一系列监控、日志等排障手段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问题。

作为 Serverless 社区最流行者前的一站式开发者工具, Serverless Framework 拥有百万级别的活跃应用程序以及 50000+ 的日下载量。Serverless Framework 早在 2019 年就已经和腾讯达成了大中华区独家的战略合作,和腾讯云的云函数等 Serverless 产品深度集成,同时社区也有大量开箱即用的插件和模板,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 Serverless 应用开发。除此之外,云开发也是国内最大的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平台, 四川天府 健康 通、深圳机场智慧航旅服务等小程序应用都是运行在腾讯云的 Serverless 平台之上。

云函数(Serverless Cloud Function,SCF)是腾讯云为企业和开发者们提供的无服务器执行环境,帮助您在无需购买和管理服务器的情况下运行代码。只需编写核心代码并设置代码运行的条件,即可在腾讯云基础设施上弹性、安全地运行代码。

只需简单修改监听端口,即可将目前流行的 Node.js 框架直接部署上云,享受 Serverless 技术带来的免运维、低成本、按需扩缩容的众多优势。

突破传统 FaaS 形态产品的执行时长的限制, 首家支持运行长达 24 小时的长时任务的 FaaS 产品 ,支持体积较大的音视频文件处理、直播推流、数据分析等多种场景。

业界首发支持分配 120GB(122,880MB) 大内存环境,可以更加轻松地处理具有更高内存或更密集计算需求的工作负载,如音视频处理、大数据分析等。

通过 Web Function、容器化镜像等方式平滑把应用迁移至云函数之上,支持托管 H5 页面、API、SSR 应用、小程序等多种形态的应用形式,缩短研发周期,快速收集市场反馈从而加速产品迭代。

无需运维虚拟机或者其他计算集群,利用云函数提供的极致弹性、按量计费等特性,高效、低成本地进行音视频的录制、转码、混流、剪辑和推流等操作,让企业聚焦于音视频处理逻辑本身,从而不断提升内容质量,优化视听体验。

可以通过触发器连接其他的云服务,如对象存储(COS)、日志服务(CLS)等其他服务,当上游的数据发送变化的时候自动触发函数执行计算逻辑,典型的使用场景包括:CDN 刷新和预热、中间件消息转存、文件备份等。

支持定时、消息队列等多种形式触发函数执行输出处理逻辑,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清洗、ETL 等数据处理操作,处理之后的数据可以直接存储至下游的数据仓库、业务数据库或者 BI 分析系统等。

腾讯云弹性微服务 (Tencent Cloud Elastic Microservice, TEM) 是面向微服务应用的 Serverless PaaS 平台,实现 Serverless 与微服务的完美结合,应用零改造上云,按量付费,免运维,提供开箱即用的微服务应用托管服务。

弹性微服务拥抱开源,支持 Spring Cloud 等微服务应用零改造上云,提供应用运行托管、服务注册发现、微服务治理、多维度监控等能力,满足 Consul、Eureka 等多种注册中心需求。弹性微服务帮助您创建和管理云资源,并提供秒级弹性伸缩,您可按需使用、按量付费,极大降低资源和运维成本,让您充分聚焦企业核心业务逻辑,助力业务成功。

弹性微服务通过应用托管、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治理、调用链与多维度监控等功能力,为客户提供开箱即用的微服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用户快速构建微服务应用,大幅提升运维效率,降低服务治理的复杂度与技术门槛,让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本身,助力客户成功。

在业务呈现潮汐特性、突发流量等场景下,容易出现访问响应超时、错误率提升等问题。腾讯云弹性微服务提供秒级弹性伸缩能力,帮助企业客户轻松应对流量高峰。

腾讯云弹性微服务帮助客户持续集成与交付,实现微服务应用快速迭代。从代码开发到应用交付,弹性微服务提供 IDE 插件、灰度发布等多发布策略的能力,助力企业客户快速验证业务价值。

弹性容器服务 EKS(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是腾讯云容器团队的推出的 Serverless 化 Kubernetes 服务 ,无须用户购买节点,直接部署工作负载。其完全兼容原生 Kubernetes,支持使用原生方式购买及管理资源,按照容器真实使用的资源量计费。

无论是自建 K8s 集群,还是腾讯云 TKE 托管集群,只要网络互通,即可通过部署 EKS 虚拟节点的方式,几乎无成本扩展集群资源池。在扩容 Pod 时可自动或手动快速将 Pod 调度到“虚拟节点”对应的腾讯云公有云资源上。

相比传统的通过扩缩服务器去调度资源(流程重,耗时久),虚拟节点提供一种直接调度 Pod 的能力,可以更快、更高效的弹性。

使用弹性容器服务 EKS 来运行微服务,免除用户对计算节点的运维工作。服务可根据负载情况自动伸缩,使用最合理的资源量来承载应用,降低资源使用成本。

使用弹性容器服务 EKS 运行离线计算任务,只需准备容器镜像,即可快速部署任务负载。另外,弹性容器服务 EKS 仅收取任务真实运行时间所使用算力的费用,任务结束 Pod 自动释放即结束计费。

弹性容器服务 EKS 支持使用 CPU、GPU 以及 vGPU 来运行在线推理服务,丰富的资源规格和弹性伸缩的负载,使运行服务更高效、更经济。

立即体验腾讯云 Serverless Demo,领取 Serverless 新用户礼包 腾讯云 Serverless 新手体验

Ⅱ 2022年软件开发的十五种趋势 - geekculture


以下是通过参加了一些关于软件开发的会议搜集到的软件开发趋势:


1. 可观察性[跟踪、监控和记录]是至关重要的!
你正在开发你的软件,并且你已经准备好部署它。所有的测试都通过了,测试覆盖率也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部署我们的代码,并继续平静地工作。尽管这不是最理想的情况(也很罕见),但我们的代码仍然可能失败。是的! 因此,开发人员需要一直观察他们的代码,并让它一直报告指标。万一有什么故障,你需要让你的系统准备好向你提供日志。
可观察性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开发者就是瞎子。它让我们有机会随时对系统中发生的每个问题做出反应。


2. 同时使用 "无服务器 "和 "有服务器 "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两种软件开发方法中获益。
无服务器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服务器参与的情况下运行应用程序(看似)的方式。当然,这是一个重大的简化--总是有服务器参与其中;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你不需要对它们做任何事情,而且它们是预先配置好的。它被吹捧为新的黑 科技 ,除了......它并不是解决所有疾病的完美疗法。首先,你不能配置底层服务器,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你也不能真正知道引擎盖下有什么。这个主要的缺点同时也是这个方法的主要优点。你不需要配置任何东西,所以与其说是部署铅闷 担心,不如说是部署 忘记。
无服务器或有服务器的解决方案都有好处。在现代系统中,通常会加入两种方法来获得大部分的解决方案。

3. 容器化一切! Kubernetes是一项热门技术!
并非所有的软件开发趋势都是好主意。你还记得CoffeeScript或Ruby吗?很遗憾,我们有。幸运的是,Kubernetes(K8S)看起来并不像要加入这两者的悲哀谷中。K8S正在使 DevOps 专家的生活变得更加、更加、更加容易。
以下是引入容器化和容器协调作为你的技术战略的核心条款所能带来的好处。

Pearson案例研究 | Kubernetes:
缩短新功能的上市时间,将配置速度从几个月提高到几分钟,并确保为一家服务于 7500 万用户的教育公司提供高 SLA。

Prowise 案例研究 | Kubernetes:
应用程序版本之间的停机时间为零,新部署几小时到几秒,在包含许多产品的复杂开发环境中,新版本的速度提高了 3 倍。

Zalando 案例研究 | Kubernetes:
欧洲 时尚 电子商务领导者使用 K8s 实现可 扩展性 ,支持多种业务用例,如当日交付、多租户,增加其产品和地理范围,并使他们能够重写和创建所有 SaaS 产品他们一直用作定制软件。

阿迪达斯案例研究 | Kubernetes:
电子商务网站的加载时间减少了一半,每天发布多次而不是每月一次,由于阿迪达斯转向 云原生 ,开发人员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4. 当涉及到软件架构时,我们应该分而治之
大规模的单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昨天的故事。它们长期困扰着开发者,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了。将巨大的单一代码库分割成较小规模的应用程序是新的做事方式。它可以使你的应用程序防火,减少错误的频率,使应用程序在发生错误时更加安全。缺点是,应用程序变得更难测试,而且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完成。对于规模较小的团队来说,槐蠢弯维持一个单体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将一个单体应用划分为独立的 微服务

5. 开源和自由软件是未来的方式。
React、Angular和Zuul,分别来自Meta(曾经是Facebook)、谷歌和Netflix,是无数开发者每天在工作中使用的工具。如果没有这些组织向所有愿意使用它们的人免费发布的工具,每个人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困难。无数的服务将不会出现在阳光下,因为编写这些应用程序太难或太耗时了。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在编写这些应用程序之前,人们必须弄清楚如何为规模而编写前端,而不分享所学到的经验将是极其低效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赞扬开源和自由软件的维护者、创造者以及所有其他为创造和维护这种软件做出贡献的人。
创造一种工具/技术并使其开源(或使其免费)档者,给组织带来永恒的荣耀。

6. 使用架构模式
在软件开发中,有一条常见的规则--不要重新发明车轮。知道我们很可能曾经面临过与别人相同的问题,这条规则就变得更有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工程师和开发人员都使用建筑模式来构造他们的项目--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思考如何找出别人已经想出的解决方案上。
许多现代的软件都使用 CQRS 和Event Sourcing等模式。不要重新发明轮子,要使用这些模式。

7. 编程语言在不断发展。
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新的编程语言这一事实并不奇怪。它们都是来来去去,离开后又被其他语言取代。没有人再用Algol或Pascal编码了。然而,有一个老前辈,C,仍然存在,尽管这是个值得单独探讨的话题。
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它们在这些年里的演变方式。起初,命令式语言是唯一存在的。然后,面向对象的语言蓬勃发展,现在,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它们正被更灵活的语言所排挤,这些语言混合了一些命令式、函数式和 面向对象 的特性。
语言的发展方式越来越独立于我们工作的系统,也越来越独立于我们的系统。现代语言是跨平台的。由于DevOps的发展,语言的选择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9. SCRUM != AGILE
采用特定的流程通常会导致学习行为,最终形成习惯。至少,这是它的理论。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流程仍然是流程,人们只是为了走过场而苦苦挣扎,但行为从未发展。这样想吧,你见过多少开发团队经历了所有的Scrum仪式,但实际上没有以敏捷的方式工作?太多了吗?我们同意。
那么你能做什么呢?首先,团队买入,这永远是需要建立的第一步。如果你的团队没有看到使用这种方法工作的价值,那么从长远来看,所有的流程和仪式都不会有什么进展。
第二步是确保你有一个优秀的Scrum主管和项目经理,以确保良好的实践被传递下去,并确保任何反对意见被采纳。
第三步是认识到:当敏捷价值和Scrum框架没有任何价值时,将其强行灌输到人们的喉咙里,会让你很快就一无所获。我们在题为 "Scrum不是每个IT项目的答案(itmagination.com)"的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了这一点以及更多的内容。
SCRUM可以是敏捷的,但它并不能保证敏捷性。敏捷性来自于行为,而不仅仅是流程。

10. 持续安全
正如我们以前多次写过的那样,安全不能是事后的想法。我们不能简单地 "留待以后"。检查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必须被整合到DevOps流程中,并且从第一天开始就整合到开发流程本身。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来使这个过程无摩擦。Snyk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全面的工具,"找出并自动修复你的代码、开源依赖、容器和基础设施作为代码的漏洞[...]"。
我们必须在开发周期中应用安全检查程序。安全是信任的基础--未来的货币。

11. 审计云供应商的服务价格
由于三个主要的云计算供应商几乎不享有竞争,而且他们提供的服务的差异是(或多或少)任意的。在现实中,我们可能看到的唯一差异是服务价格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对这个特定的供应商有偏见并不一定是坏事。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有什么区别。
选择你感到满意的、已经了解的供应商。边走边评估,不要害怕改变。
云供应商没有虚拟竞争,也没有成本套利。云基础设施的成本非常依赖于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12. 一切都可以 "作为一种服务 "来做。
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数据库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后台即服务......我们没有给你更多的例子,你应该明白我们的意思。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可以由第三方完成并出售给你。
使用这些服务是一种折衷。你放弃了一些控制权,以便变得更精简,能够更快地迭代,同时也能在前期节省一些钱。
由于云供应商和 无服务器 方法的重要性的增长,每一个软件都可以作为一个服务来完成。

13. 每个人都在使用Visual Studio Code
Visual Studio Code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风暴。有微软的支持,有开源许可证,用TypeScript编写,并允许轻松扩展功能,这些组合都是伟大的决定。到目前为止,文本编辑器是现代程序员中最受欢迎的选择。其他选择,如基于Intellij的集成开发编辑器(IDE)或Vim,都在Code的阴影下,尽管JetBrains的Fleets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
由于有多种扩展和定制工具,VS Code成为开发者中最受欢迎的IDE。

14. 如今,TensorFlow被广泛使用
TensorFlow是谷歌的机器学习框架,在程序员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选择。首先,它在GitHub的最多星级存储库中排名前20。然后,有多个端口,包括JavaScript端口,团队在他们的例如React Native应用程序,或React或任何其他JS框架的Web应用程序中使用。这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并允许团队将解决方案嵌入许多解决方案中。
由于TensorFlow,我们可以在网络应用中实现AI解决方案。用于训练的模型是由库提供的。开发人员应该专注于训练它们。

15. 一个很好的长期雇用策略是雇用后辈并培训他们
雇用后辈(后起之秀的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长期战略。虽然没有适合所有公司的 "最佳策略",但雇用后辈并培训他们绝对是成长和保留内部人才的最佳方式之一。
雇用后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扩大你的团队,并建立一个内部文化,与雇用那些可能已经定型的人相比,更容易塑造。初中生还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更多地接触到当前的趋势。
在一些情况下,这并不理想,例如,当你的公司需要迅速扩大规模和开发新功能时。如果你有一个小的内部团队,由于不现实的开发期望,他们总是试图赶上他们的积压工作,这也不是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雇用一个外部技术合作伙伴来帮助开发,同时同步扩大内部团队的规模,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中间解决方案。
雇用后辈来培训他们的策略并不是没有陷阱。加入你的团队的年轻人没有经过以前公司的审查,他们没有工作经历,而且很可能是一击即中。不幸的现实是,虽然这种策略在适当的补偿方案下可以很好,但初级雇员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位置:他们只需转移公司,而不是等待或推动晋升或加薪,就可以使自己的工资翻一番、三番,甚至四番。
这就是为什么拥有透明的工资和薪资表是如此重要,以显示人们在职业道路上可以在哪里以及如何晋升。这就是为什么拥有优秀的入职培训计划也非常重要,以确保花在培训后辈上的时间得到很好的利用,使导师和学员都受益。

原文:2022年软件开发的十五种趋势 - geekculture

Ⅲ 云原生有哪些优势

云原生的优势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1、实现应用更小体积

对于微服务化架构而言,拥有了更小的体积代表了未来将会是更少的下载带宽,而且更快地分发下载速度,在工作上会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更多的工作时间。

2、拥有更快的启动速度

相比传统的单体应用而言,启动速度与运行效率快慢并不是重要的指标,但是对于需要快速迭代、水平扩展的云原生微服务架构应用而言,更快的启动速度就意味着更高的交付效率,和更加快速的回滚,尤其是面对较多应用的时候,可能仅仅才500ms的反应时间也会让用户感觉到延迟,从而造成用户的体验感变差。

3、实际占用资源更少

在实际的运行中占用的资源更低,也就代亏哗族表了更高的部署密度和更低的计算成本,同时,在JVM启动时需要消耗大量CPU资源对字节码进行编译,降低启动时资源消耗,可以减少资源争抢,更好保障其他应用SLA。

4、数据没有固定的存储模式

也就说,在如今的实际使用中,云原生应用和服务既可销弊以用JSON来处理数据,也可以用protocol buffer 或传统的 XML 来构造数据。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的用户需求,无论是操作,还是实际都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5、弹性扩展

云原生架构的主要特点是微服务、容器化、DevOps 、持续交付四个主要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它的资源是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伸缩,这样不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

6、系统更加安全强壮

云原生架构依托于容器编排工具(K8S)与微服务的组合,应用就拥有了自动恢复能力、容错能力、故障隔离能力,让应用时刻处于可用的状态。

7、屏蔽底层差异

因为使用了容器化技术,应用运行于容器之中,应用就不需要考虑底层硬件的差异,只要是能运行容器镜像的硬件都可以运行程序,大大简化了开发工芦派作量。同时对运维人员也非常友好,不需要再为环境问题而苦恼。

Ⅳ 云原生有哪些热门发展方向

云原生热门发展方向:
1. 容器(Containers)容器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通过容器可以简化应用的部署、管理和交付。目前各大IT厂商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容器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可以预见,未来容器将会是一种主流的应用交互手段,非常有前景。
2. 微服务(Microservices)微服务倡导运用化整为零,实现各个功能的独立开发与部署、提升应用架构的灵活性,从而提升对业务的响应速度。在提倡敏捷的今天,微服务已经成为应用架构的一种默认的选择。
3. 无服务(Serverless)无服务器架构并不是说,未来不再需要服务器,而是不再着重关注底层的基础架构,更多的注意力可以放在和业务更相关的一些逻辑实现上,例如一些函数的代码片段,平台自动根据负载按需部署和启动,以及自动伸缩代码逻辑来满足业务处理的需求。
4. DevOpsDevOps这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提供了指导思想、流程和工具,为应用的迭代更新保驾护航,运维行业的未来之路。
5. Service Mesh(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是近年兴起世敏宽的一个话题,在容器微服务的基础上,通过Service Mesh可以让用户更精细、更智能的去管理服务之间的通讯。ServiceMesh社区的旗舰项目Istio,当前的热度正在迅速的飙升。
6. 云(Cloud)云是云原生的基础,没有云也就没有云原生。没有对云正确地理解,也不可能对云原生有正确的打开方式。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至少要理解云的多种不同的服务模型,比方IaaS、PaaS、SaaS以及各种服务模型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云原生热门发展方向容器(Containers)、微服务(Microservices)、无服务(Serverless)、DevOps、ServiceMesh(服务网格)、云(Cloud)这6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 系的。云是一切的基础,为上层应用的运行提供了计算、网络、存储等基础架构资源;容器在云的基础架构和应用搜亮之间,集有了应用和基础架构资源;应用层面,用户可以根据场景来选择微服务架构或者是无服务器架构;在复杂的交互场景当中,通过服务网格,可以对服务组建的通讯进行管控;通过DevOps构建一个应用架构不断迭代更新的正向循环。时速云是一家全栈云原生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云原生应用拿岩及数据平台产品,其中涵盖容器云PaaS、DevOps、微服务治理、服务网格、API网关等。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

3、云原生有哪些发展方向?
4、云原生相关知识
5、未来云原生如何发展?

云原生热门发展方向:一站式云原生研发平台我们现在讲云原生技术、云原生应用,其实最有切身感受的是开发,容器、DevOps等都是属于开发、运维层面的应用。未来企业,谁能抓住快速上新、迭代、变幻的互联网需求,谁就能抓住时代的机会。因此,研发工具的改革将会是未来非常热门的一个方向。什么是一站式的云原生研发平台?即,包含云原生应用架构设计、在线协同编码开发、基于云原生的API管理和接口测试、多云交付和应用调度、灰度发布、流水线、应用运维、服务治理、多容器集群管理、云边一体化业务交付等能力。目标是提升应用架构敏捷度,大大加快软件开发迭代速度,提高IT资源的弹性和利用率,帮助企业客户加速实现业务价值。时速云是一家全栈云原生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云原生应用及数据平台产品,其中涵盖容器云PaaS、DevOps、微服务治理、服务网格、API网关等。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

Ⅳ 现在大家都在说的云原生到底是什么

云原生是一个组合词,可以拆分为“云”和“原生”两个词,“云”我们都知道,即在线网络,传统的应用原本都跑在本地服务器上,很有可能需要停机更新,且无法动态扩展,“云”表示应用程序运行在分布式的云环境中,可以频繁变更,持续交付。
“原生”表示应用程序在设计前期就考虑到了云平台的弹性和分布式特性,也就是为云设计的。
可以简单理解为:云原生=微服务+DevOps+持续交付+容器化
| 微服务 |
即软件架构,使用微服务架构可以将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按照功能模块拆分成多个独立自治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仅仅实现一种功能,具有很明确的边界。
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1)服务的独立部署
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项目,可以独立部署,不依赖于其他服务,耦合性低。
2)服务的快速启动
拆分之后服务启动的速度要比拆分之前快很多,因为依赖的库少了,代码量也少了。
3)更加适合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服务拆分可以快速发布新版本,修改哪个服务只需要发布对应的服务即可,不用整体重新发布。
4)职责专一,由专门的团队负责专门的服务。
业务发展迅速时,研发人员也会越来越多,每个团队可以负责对应的业务线,服务的拆分有利于团队之间的分工。
5)服务可以动态按需扩容
当某个服务的访问量较大时,我们只需要将这个服务扩容即可。
6)代码的复用
每个服务都提供REST API,所有的基础服务都必须抽出来,很多的底层实现都可以以接口方式提供。
| 容器化 |
是云原生的核心技术,它是一种相对于虚拟机来说更加轻量的虚拟化技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移植、可重用的方式来打包、分发和运行程序。
容器的基本思想就是将需要执行的所有软件打包到一个可执行程序包。例如,将一个Java虚拟机、Tomcat服务器以及应用程序本身打包进一个容器镜像。用户可以在基础设施环境中使用这个容器镜像启动容器并运行应用程序。
而Docke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容器引擎,容器化为微服务提供实施保障,起到应用隔离作用,K8S是容器编排系统,用于容器管理,容器间的负载均衡,Docker和K8s都采用Go编写,(K8s全称Kubernetes,由首字母K,结尾字母s以及中间的8个字母组成,所以简称为K8s)。
| DevOps |
是软件开发人员和IT运维人员之间的合作过程,是一种工作环境、文化和实践的集合,目标是高效地自动执行软件交付和基础架构更改流程。开发和运维人员通过持续不断的沟通和协作,可以以一种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方式快速、频繁且可靠地交付应用。
| 持续交付 |
就是不误时开发,不停机更新,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利用自动化来加快新代码的发布。在持续交付流程中,开发人员对应用所做的更改可通过自动化被推送至代码存储库或容器镜像仓库。

Ⅵ 云计算未来的发展前途及方向

根据《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未来十年,云计算仍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进入普惠发展期。一是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互联网、政务、金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二是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上云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SaaS服务落地,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云计算产业发展的6大趋势如下:

趋势1: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

“云技术从粗放向精细转型,技术体系日臻成熟。”

随着云原生的容器、微服务、无服务器等技术,越来越靠近应用层,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中台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原生恰恰是数字中台的“底座”,可以说数字中台是利用云原生技术精细化落地的最佳实践。同时,随着云原生的发展越来越精细化,原生云安全需求也越来越“细”。

趋势2:云需求从IaaS向SaaS上移

“目前,国内SaaS服务较国外相比存在3-5年差距,但是正是因为有差距,同时加上疫情的‘驱动’,国内市场蓄势待发。”从这几年企业上云的情况也能够发现一些“端倪”:尽管目前国内没有SaaS独角兽企业,但是企业上云中,很多行业客户因为对于基础IT不是特别熟悉,因而更多会选择和行业相关的SaaS服务,国内细分行业SaaS市场需求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养成了使用线上应用的习惯,比如疫情防控、在线教育,视频会议等都是SaaS服务,因而在后疫情时代,SaaS将通过增加客户粘性和专业性提升用使用率。

“同时,SaaS、IaaS和ISV服务商三方将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共建繁荣、和谐的SaaS服务生态。”

“未来,企业级SaaS服务向行业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趋势3:云架构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分布式云已经成为云计算的新形态,边缘侧布局也成为重点。”

分布式云根据部署位置不同,规模大小不同,服务能力强弱等要素,可以分为中心云、区域云和边缘云,三者形成的云边协同平台可以更加开放地为各大行业赋能。目前电信运营商都在利用5G基站,布局分布式的架构。未来,增加云边协同的能力,以及边缘侧赋能的能力,将为行业发展云计算带来更多红利。

尽管电信服务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在云边协同上的布局路径有所不同,但是最终都将为行业带来算力红利。从具体的行业上看,大媒体行业首先受益于分布式云的发展,而在工业、交通、农业三大行业,云边协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云边协同将实现传统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云边协同将帮助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云边协同助力传统交通向智慧交通转型等。

“云边协同,促使云计算为各行业各的赋能更加具备普惠性,将算力延伸到边缘侧。”

趋势4:云安全从外部向原生转变

“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与以往相比,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生产向开发和测试等环节延伸,融入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向用户交付更安全的云服务,而原生云安全产品,则是由原来的外挂逐渐转为内嵌,更多地发挥云平台的数据价值,进行安全态势感知、云访问安全代理等。

趋势5: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

“数字化转型推动云应用从互联网向行业生产渗透,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为数字基础设施。”

信通院调研显示,云应用日趋广泛,并且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渗透。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传统行业,传统信息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数字化并不多。栗蔚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架构存在痛点,比如,跨平台异构环境的数据难打通,高并发、不可预测访问需求承载力有限,上层应用敏捷化的交付需求难支撑等;二个是IT管理存在痛点,比如,多场景多层次的IT服务需求难实现,IT管理和服务各要素(技术、平台、流程、管理、组织架构、运营体系)能力水平不齐等。

为了应对上述痛点,目前业界加速推进企业技术架构迭代升级,促进传统数字化转型。同时,云化管理平台的作用也日渐凸显。栗蔚介绍,在这一背景下,信通院即将推出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OMM),从服务产品化、能力平台化、管理精益化、运营体系化、数据价值化等六个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把脉”。

趋势6:云定位既是基础资源也是基建操作系统

“新基建促使云的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操作系统扩展。”

以往,业界更多认为云计算就是虚拟化资源,然而在新基建框架中,云计算越来越多扮演基建管理调度的角色,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的能力。

发改委对于新基建概念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又包括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是新技术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将信息基础设施看作是一台计算机,那么云计算就是这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云计算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一部分,不仅提供虚拟化资源,并且以云原生为技术体系,构建面向全域数据高速互联与算力的全覆盖的整体架构,全面提升网络和算力能力水平。

Ⅶ 如何来提高云原生数据的安全性

限制访问

那些需要访问有价值数据的人员需要安置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并经过适当地培训,谨防留下错误的入口给系统的入侵者。这些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一来确保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为最低,而且那些需要访问的数据要时刻进行监测。

高风险数据

如果有些数据是高利的数据,如金融或会计数据,那么就要额外注意确保它有更高级别的保护措施。提升加密的水平以及增加数据监测量可以保护数据达到期望的水平。

注意设备的安全性

限制访问数据集的某些部分不应该是大范下的,而且还要检查用于访问数据的平台。有些移动应用可以很容易管理,这意味着仍然要隐藏某些高风险的数据,从而减少相关的风险。

满足用户需求

同样地,高风险数据可能已经被保护起来了,但它也可以限制可用的人员,以及可用的地方。这说明安全位置上的保护可以相对的少些,这样安全漏洞就会少。现在随着如金融方面的事情也在去中处理,安全事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完全保护系统不受所有攻击是不可能的,采取措施降低这一风险才是最先需要做的一步。

热点内容
怎么看内存卡配置 发布:2025-07-05 12:29:19 浏览:269
访问学者英文个人简历 发布:2025-07-05 12:29:17 浏览:817
1970linux 发布:2025-07-05 12:12:43 浏览:108
解压挑刺 发布:2025-07-05 12:12:12 浏览:536
rarlinux压缩 发布:2025-07-05 12:08:52 浏览:398
手机点菜app怎么连接电脑服务器 发布:2025-07-05 11:13:05 浏览:943
配置控制台干什么用的 发布:2025-07-05 10:54:51 浏览:962
连信从哪里改登录密码 发布:2025-07-05 10:54:12 浏览:399
怎么修改查询密码 发布:2025-07-05 10:49:48 浏览:967
matlab文件存储 发布:2025-07-05 10:40:46 浏览: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