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算法
‘壹’ 歌曲问题
如果同一首歌曲,播放时间长短、比特率、采样率不变,那么这首歌不可能有一个是九百多kb,一个是四mb多的
歌曲的好坏应该取决于比特率和采样率吧
还取决于格式,比如MP3格式的音乐就无法和APE格式的音乐相比(当然音乐要生成APE格式必须从CD上面转换
这么比较:CD的音质比APE格式的音质好,APE格式的音质比MP3的音质好
下面的内容来自网络:
音质最好的音乐格式是cd
音乐格式一览:
经典的WAVE
WAVE文件作为最经典的Windows多媒体音频格式,应用非常广泛,它使用三个参数来表示声音:采样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数。
声道有单声道和立体声之分,采样频率一般有11025Hz(11kHz)、22050Hz(22kHz)和44100Hz(44kHz)三种。WAVE文件所占容量=(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时间/8(1字节=8bit)。
传统的MOD
MOD是一种类似波表的音乐格式,但它的结构却类似 MIDI,使用真实采样,体积很小,在以前的DOS年代,MOD经常被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现在的MOD可以包含很多音轨,而且格式众多,如S3M、NST、669、MTM、XM、IT、XT和RT等。
电脑音乐MIDI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ata Interface的简称,它采用数字方式对乐器所奏出来的声音进行记录(每个音符记录为一个数字),然后,播放时再对这些记录通过FM或波表合成:FM合成是通过多个频率的声音混合来模拟乐器的声音;波表合成是将乐器的声音样本存储在声卡波形表中,播放时从波形表中取出产生声音。
龙头老大MP3
MP3可谓是大名鼎鼎,它采用MPEG Audio Layer 3 技术,将声音用 1∶10 甚至 1∶12 的压缩率压缩,采样率为44kHz、比特率为112kbit/s。
MP3音乐是以数字方式储存的音乐,如果要播放,就必须有相应的数字解码播放系统,一般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MP3数字音乐的解码,再还原成波形声音信号播放输出,这种软件就称为MP3播放器,如Winamp等。
网上霸主RA系列
RA、RAM和RM都是Real公司成熟的网络音频格式,采用了“音频流”技术,所以非常适合网络广播。在制作时可以加入版权、演唱者、制作者、Mail 和歌曲的Title等信息。
RA可以称为互联网上多媒体传播的霸主,适合于网络上进行实时播放,是目前在线收听网络音乐最好的一种格式。
高压缩比的VQF
VQF即TwinVQ是由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同YAMAHA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
VQF的音频压缩率比标准的MPEG音频压缩率高出近一倍,可以达到1∶18左右甚至更高。而像MP3、RA这些广为流行的压缩格式一般只有1∶12左右。但仍然不会影响音质,当VQF以44kHz-80kbit/s的音频采样率压缩音乐时,它的音质会优于44kHz-128kbit/s的MP3,以44kHz-96kbit/s压缩时,音乐接近44kHz-256kbit/s的MP3。
迷你光盘MD
MD(即MiniDisc)是SONY公司于1992年推出的一种完整的便携音乐格式,它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就是ATRAC技术(压缩比是1∶5)。MD又分为可录型MD(Recordable,有磁头和激光头两个头)和单放型MD(Pre-recorded,只有激光头)。
强大的编辑功能是MD的强项,可以快速选曲、曲目移动、合并、分割、删除和曲名编辑等多项功能,比CD更具个性化,随时可以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MD专辑。MD的产品包括MD随身听、MD床头音响、MD汽车音响、MD录音卡座、MD摄像枪和MD驱动器等。
音乐CD
即CD唱片,一张CD可以播放74分钟左右的声音文件,Windows系统中自带了一个CD播放机,另外多数声卡所附带的软件都提供了CD播放功能,甚至有一些光驱脱离电脑,只要接通电源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CD播放机使用。
潜力无限的WMA
微软在开发自己的网络多媒体服务平台上主推ASF(Audio Steaming format),这是一个开放支持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和协议上的数据传输的标准。它支持音频、视频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多媒体类型。而WMA是Windows Media Audio的缩写,相当于只包含音频的ASF文件。
WMA文件在80kbps、44kHz的模式下压缩比可达1∶18,基本上和VQF相同。而且压缩速度比MP3提高一倍。所以它应该比VQF更具有竞争力。
免费音乐格式Vorbis
为了防止MP3音乐公司收取的专利费用上升,GMGI的iCast公司的程序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免费音乐格式Vorbis,其音质可以与MP3相媲美,甚至优于MP3。并且将通过网络发布,可以免费自由下载,不必担心会涉及侵权问题。但MP3在网上已经非常流行,微软的Windows Media技术也开始普及,Vorbis的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其它音频格式
AIF/AIFF: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支持MAC平台,支持16位44.1kHz立体声。
AU:SUN的AU压缩声音文件格式,只支持8位的声音,,是互连网上常用到的声音文件格式,多由SUN工作站创建。
CDA:CD音轨文件。
CMF:CREATIVE 公司开发的一种类似MIDI的声音文件。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的简称。通过提高信号处理方法,音质会极大地改善,歌曲会更悦耳动听。
S3U:MP3播放文件列表
RMI:MIDI乐器序列
有损压缩:
AAC:在高比特率下音质仅次于MPC,在高比特率和低比特率下表象都很不错。就是编码速度太慢!
MPC:低比特率下表现一般,不及Mp3Pro编码的MP3和OGG,高比特率下音质最好,编码速度快!
OGG:低比特率下音质最好,高比特率同样也不错。编码速度稍慢。
MP3(MP3Pro):在低比特率下音质次于OGG,其他方面同MP3
WMA:高低比特率下都一般,不支持VBR,最高192Kbit/s
无损压缩:
FLAC:压缩率在四个中最差,编码速度不错,平台支持很好。
PAC:稍慢的编码速度,压缩率排第三,平台支持良好。
APE:编码速度最快、最好的压缩率,平台支持一般。
WV:编码速度非常快,压缩率在四个种排第二,仅支持Windows平台
‘贰’ pac 控制器 什么好
PAC 是一种新型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PLC 相比, 与 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和优秀的互操作性、 灵活性; PC 相 与 比, 又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实时性, 因此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工业自动化的要求, 是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研究的热 点之一。
自从ARCGroup提出PAC概念以来,作为近年来自动化技 术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PAC受到了自动化业界和终端用 户的广泛关注。 的特性最佳地结合在一起, 开发出了新的控制器来解决20%的 应用, ARC的工业分析家把这种设备称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 器, 即PAC。
一、 A C 控制器的产生背景 P 自20世纪70年代PLC取代了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以来, 因其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而被广泛地使用到各种控制系统 中, 成为自动化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控制工具。 但传统PLC的体 系结构是封闭的, 各PLC厂家的硬件体系互不兼容, 编程语言及 指令系统也各异, 当用户选择了一种PLC产品后, 必须选择与其 PLC还 相应的控制规程, 并且学习特定的编程语言。尽管如此, 是在很多工业应用中被使用。据来自ARC、联合开发公司 (VDC 以及网上PLC培训资源PLC.net的专家估计, ) 77%的PLC 用于小型应用 (低于128I/O , ) 72%的PLC的I/O是数字的, 80%的 PLC应用问题可由20条梯形逻辑指令集来解决。 但是, 如果要在 工程中开发剩余的20%的应用时, 就不得不突破PLC的限制了。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与 发展, 人们开始考虑使用PC机来进行系统控制, 以求通过PC来 满足剩余的20%的应用, 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在许多工程 应用中, PC机已能实现原来PLC的控制功能,并且具有更强的 数据处理能力、 强大的网络通讯功能以及能够执行比较复杂的 控制算法和其近乎无限制的存储容量等优势。 但是基于PC控制 的主要问题是标准PC并不是为严格的工业环境而设计的, 稳定 可靠性和编程复杂是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性、 由于PC和PLC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因此, 人们把PLC和PC
二、 A C 的主要特性 P (一“多功能性, ) 在一个平台上有逻辑、 运动、 PID控制、 驱 动和处理中的至少两种以上功能” 除了为了实现特殊的协议如SERCOS要对I/O做一些改进; 运动、 处理和PID的功能。 例如, 运动控 而且软件还能提供逻辑、 制作为软件控制循环,它能从正交编码器上读取数字输入, 执 行模拟控制循环并输出控制设备的模拟信号。 (二“单一的多规程开发平台使用通用标签和单一的数据 ) 库来访问所有的参数和功能” 由于PAC是为更为高级的应用如多功能而设计的, 他们需 软件必须是单一 要更为高级的软件。为了能高效地设计系统, 的集成化软件包, 而不是多种分离的软件工具, 这些软件工具 在工程上不能无缝地协同工作。
三“通过结合IEC61131-3, ) 用户向导和数据管理, 软件工 具能设计出在跨越多个机器和处理单元的处理流程” 简化系统设计的另一方面是具有高级的图形化开发工具, 利用该工具可以使工程师很轻松地把处理的概念转变为能实 际控制机器的代码。 (四“开放的模块化构架能解决的工业应用可从控制分布 ) 于工厂机器到加工车间的操作单元” 由于所有的工业应用都需要有高度的定制特性, 所以硬件 要有:吸气、 排气压力变化剧烈, 对压缩机冲击大, 系统制冷剂回 液量大;蒸发器和冷凝器频繁转换, 破坏机组的正常运行, 因此 参考文献 每次除霜时均需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使机组恢复到正常的运 [1]孙玉清, 吴桂涛.抑制换热器湿空气侧结霜的研究[J].工 行;
四通换向阀动作频繁, 影响其寿命;由于除霜开始阶段有个 程热物理学报, 1997, (1 . 18 ) 压力衰减过程, 有的系统会因其压力衰减到低压保护值而造成 [2]董德永, 郭明涛, 陈钢, 隋继学.风机热氟除霜的探讨[J]. 停机;除霜过程中供水温度变化很大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机 肉类加工, 2003, ) (10 . 组除霜运行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除霜机理, [3]黄东, 袁秀玲, 陈蕴光, 张兴群.节流机构对风冷热泵冷 提出新的除霜方法, 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热水机组逆循环除霜时间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6. - 38 - 的CX1000的CPU为PentiumMMX266MHz处理器,操作系统为 必须是模块化的, 以便工程师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部件。 而且, 软 WindowsCE.net 或 EmbeddedWindousXP。 ICPDAS 的 Win- 件也必须能让工程师增加和拆除模块以设计出所需的系统。 (五) “采用已有的网络接口标准,语言等,如 TCPIP, con/LINcon的CPU为StrongRAM206MHz处理器, Wincon的操作 系统为WindowsCE.net, LINcon的操作系统为EmbeddedLinux。 OPC&XML和SQL查询语言” 能和企业的网络通信对于现代化控制系统是非常关键的。
五、 A C 技术的发展前景 P 尽管PAC包含有以太网接口, 但是为了要把设备和工厂其它系 随着市场的需要, PAC技术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朝着以下几 统无问题地集成在一起, 通信软件是至关重要的。 个方向进一步发展: 三、 A C 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 P (一 设备规格的多样化 ) 为了满足各种实际生产状况的需要, PAC的规格将会呈现 一方面软件是PAC和PLC主要的区别,而另一方面厂商在 选择合适的控制 提供高级软件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有两种提供PAC软件的方 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生产环境中, 系统要求的PAC, 有利于降低成本。 式: 基于PLC控制的软件和基于PC控制的软件。 (二 支持更多的控制功能 ) (一 基于PLC控制的软件方案 ) 目前, PAC已经将逻辑、 运动、 过程控制等高级功能集成到 PLC软件根据通用模型而建立: 输入扫描、 控制代码运行、 了单一的平台上。而未来, PAC将进一步融合更多的功能, 例如 输入更新、 以及常规功能执行。 由于输入循环、 输出循环和常规 对于安全性的考虑, 批处理等等。当信息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循环都是隐藏的,所以控制工程师只需要关注控制代码的设 其安全性就将成为需要考虑的第一因素。 计。由于厂商已完成了大部分工作, 这种严格的控制架构使得 时, (三 商业系统的集成 ) 建立控制系统更为容易和快速。 这些系统的严格性也能让控制 为了实现真正的实时性, 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将在PAC内部 工程师在开发可靠的程序时无需深入了解PLC的底层操作。然 而,作为PLC主要优势的这种严格的扫描式构架也导致其灵活 继续创建商业系统的连接通道而不依赖于其他的连接设备。 (MES 的一些属性, ) 例如: 标准接口的 性的欠缺。绝大多数PLC厂商通过在已有的扫描式架构中增加 PAC将内嵌制造执行系统 运动 新的功能来建立PAC软件, 这些新功能包括以太网通信、 建立,它将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控制层和管理层之间的连接问 控制和高级算法。 然而, 通常他们会保留PLC熟悉的编程方式以 题。 (四 简单的系统维护 ) 及其在逻辑和控制方面固有的特点。因此这种PAC软件通常是 为了适合特殊类型应用而设计的, 如逻辑、 运动和PID。 PAC将往更小化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但同时它将拥有更 (二 基于PC控制的软件方案 ) 出众的数据处理能力。其软件可以监控机器运转状况, 硬件可 为了提高生产率、 增加利润, 企业就必 传统PC软件厂商以非常灵活的通用编程语言为起点, 能够 以完成复杂的自检工作。 提供对硬件的深层次访问。该种软件也具有可靠性、 确定性以 须及时有效地传递数据信息。PAC的这种数据处理能力, 可以 非常适合那些需要高级 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通过任何形式对数据进行维护。 及预设的控制架构。PC软件极为灵活, ( 五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 编程技巧或者系统控制的复杂应用, 但却使本应简单 的架构、 的应用复杂化。这些厂商首先要能提供通用操作系统如Win- 通过采用新技术来获得更高生产效率固然十分重要, 但是 它们可以通过采用实时操作 新技术的使用是否会大幅增加成本和培训费也是厂家十分关 dows所不具备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系统 (RTOS 来实现。这些RTOS能控制系统的各个层面, ) 从I/O 注的问题。PAC未来平台将仍然采用标准化的设计, 其卖主可 然后为了使工程师能 读写速率到控制器上各个线程的优先级。 以继续使用原来的商业技术和以太网等标准, 从而有效地降低 更为容易地开发出可靠的控制程序, 厂商增加了抽象层和I/O读 了对成本的投入。 写架构。因而这种灵活软件非常适合于定制控制、 数据记录和 通信, 但舍弃PLC编程架构的代价是使程序的开发难度增加。
‘叁’ 路由器怎么加密
路由器怎么加密可以这样解决:
1、首先打开浏览器,在网址栏中输入192.168.1.1 ,然后在弹出的登录窗口中输入账号密码,点击确定。
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肆’ PAC可靠性怎么样
PAC一定要向算法和复杂控制方面发展,否则很难有很大的市场,理由于下:
(注:不是来找事,纯技术讨论)
缺点:
1、价格高,相对于PLC来说
2、可靠性低,这一点不要再争论,已争论很多次了,与体系架构相关系
3、体积大
4、对模拟量处理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低,与内部的结构和接口相关系
5、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因为自身内部的频率太高,体系是为商用开发的,无法经受干扰
6、温升大,如楼主所说做到55度已属不易,再向上走很难,因为CPU本身的温升就很高,加上环境温度很容易就会达到半导体的结温
7、可扩展能力弱,当然如果结构完全改成模块式的除外
8、PAC选用的CPU大多在386-P3左右,而586的CPU大多停产,大家只能用一些工业用的X86的SOC,价格高,供货难,周边的DRAM已只有旧货,接口芯片也大多停产,所以无法保证长期供应。这与电脑的更新太快有关系,买了PAC,可能两年后就没不到一样的配件了,而新的配件还不一定兼容。
9、运算的时间间隔一般都不稳定,很难用来完成一些对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地方
优点:
1、资源多,可与PC的资源共用,从而使开发变简单
2、运算能力强,但这需要与语言挂勾起来,如果使和T型图,一定要加入用户自己用C、C++、VB编自己功能块的接口,可惜开放这个接口后可靠性又会受影响
3、对网络、视频、数控可以有很好的支持,可以利用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支撑
4、可以将控制和监视合在一块,利用强大的CPU和显示库来支持
5、新产品不透明,利润率空间高,可以给厂商、代理商更好的利润
其实PAC并不是新东西,PC_BASE结构的软PLC其实就是PAC,这种东东相当多的工控厂商都有,大家都使用KW、一方梯队、ISAGRAF、3S等公司的软件,现在大家把这玩意包装了一下又重新搞了个概念,用概念来挑战传统控制器公司。我不是太赞成这种做法,因为容易让人误会,时间长了后如果大家知道了反而让行业受损。
太多朋友要V80小型PLC编程软件了
新版VLadder5.10(随心所控版)
新版软件特点:
1、随心所控:
A、在线编程,可以在运行态下可进行任意的编程和调试,真正做到随心所控。
B、强大而实时的在线监控功能,用户可通过在线监控功能对任意变量进行监视和控制,使一切在掌握
之中。(所有监控的状态与信息均取至下位PLC,而不是模拟产生,所以是实时的状态和信息)
2、所想即所得:
A、友好的编程环境,可以进行任意的拷贝和编缉,
B、支持任意步的撤消和重复,
C、支持强大的查找和替换,使您的编程工程轻松而愉快;
3、超出您预期的强大功能:
A、吻合IEC61131的强大指令系统,包含德维森自动化专家为您精心打造的140多种强大的功能块和指
令,比同类产品的功能块性能更出众,使用更简捷;
B、VLadder5.10是专为V80小型PLC量身定制的编程软件,使V80的硬PLC特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
有使用V80的系统都将获得发自内芯的可靠性保证。(V80采用最新一代硬解题芯片技术,所有逻辑运算
均无需CPU参与,从而达到最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完备的帮助系统:
一旦安装VLadder5.10版软件,所有的硬件手册、软件手册、指令手册、应用指南、应用案例就均已安
装到您的电脑,您可在开始菜单中方便的查阅这些信息。
5、贴身的服务体系:
24小时热线技术支持服务,德维森自动化专家为您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
全新版软件完全免费使用,请大家从德维森公司的网站上下载:
http://www.techwayson.com/back/upload/VLadder5.10_Setup.exe
德维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TECHWAYSON TECHNOLOGY CO.,LTD.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高新南七道德维森大厦七楼
邮政编码:518057
电话:0755-26038118
手机:13066807878
传真:0755-26038228
Email:[email protected]
总记录数 101 总页数 3 当前页 1 93 1 2 3 4: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谢聪敏 1楼 回复时间:2006-5-2 15:43:00
To 王晟磊先生,
相对于您所说PAC的缺点, 有些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
1、价格高,相对于PLC来说
Reply: 如果前提是数字量/开关量居多那我同意, 但是如果是模拟量或是加上通讯模块或是运动控制等等, PLC在价格上不见得有优势.
2、可靠性低,这一点不要再争论,已争论很多次了,与体系架构相关系
Reply: 这一点以目前来看, 相对来说, 做简单任务的PLC确实还有优势, 但请不要忘记一点, 像是GE-FANUC的PACSystems的RX3i, 是可以同时使用原有的PLC模块和新的PAC模块, 难道您认为这样的可靠度还是低的吗?
3、体积大
Reply: 这一点我认为您对PAC的定义, 尚有误解, PAC不是仅只某一类产品, 据我所知, 西门子和三菱也即将推出类似PAC的产品, 广义的来说, PLC也是属于PAC定义内的一种产品, PAC的定义强化了传统PLC的弱点.
4、对模拟量处理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低,与内部的结构和接口相关系
Reply: 每一家制造商的功力不同, 设计的总线结构也不同, 但若是以泛用型的产品而言, 要做到面面俱到确有难度, 不过若以OEM/ODM等专用的产品, 这方面不差的.
5、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因为自身内部的频率太高,体系是为商用开发的,无法经受干扰
Reply: 这方面我也不认同, 只要是想要国际化的产品, 都必须通过EMS(EMC+EMI)的检验, 就是避免对外的干扰和抗外部干扰的能力, 这是有标准的规范的, 中国也有CCC认证, 这一点我必须为所有厂家做澄清的, 一般来说, 工业产品只要求做到Class A的等级, 比商用电脑的Class B还不严格, 这一点王先生是误解了.
6、温升大,如楼主所说做到55度已属不易,再向上走很难,因为CPU本身的温升就很高,加上环境温度很容易就会达到半导体的结温
Reply: 以目前众多PAC厂家产品而言, 基本的耐温应该都可以超过55度, 因为采用的都是低功耗的CPU, 像是研华的ADAM-5000是使用90188/80186/GX CPU, GE-FANUC使用的是PentiumM CPU, 泓格WinCon-8000使用StrongARM/XScale CPU, 其他相关的元器件也都是采用真正?透邷氐?, 并非如王先生所说.
7、可扩展能力弱,当然如果结构完全改成模?槭降某�?
Reply: 这一点王先生更是误解了, PAC的特点刚好相反, PAC是强调开放式的软硬件架构, 举凡对各总总线的支持, 开放式的网络架构, 强大的软件编程工具, 几乎都是非常开放的, 至少比PLC封闭的架构强上百倍.
8、PAC选用的CPU大多在386-P3左右,而586的CPU大多停产,大家只能用一些工业用的X86的SOC,价格高,供货难,周边的DRAM已只有旧货,接口芯片也大多停产,所以无法保证长期供应。这与电脑的更新太快有关系,买了PAC,可能两年后就没不到一样的配件了,而新的配件还不一定兼容。
Reply: 这一点王先生更是言过其实, 我不知道您所指的是哪家公司的产品? 不过PAC产品是基于嵌入式系统架构所衍生的新产品线, 这也是Intel和Microsoft近年来所非常重视的市场, 所以像是最火的行业如手机, 车用电子等等所使用的相关软硬件, 几乎都和PAC相同, 那请问PAC产品元器件的供货会有问题吗?
9、运算的时间间隔一般都不稳定,很难用来完成一些对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地方
Reply: 这一点我也不认同,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DCS厂商采用PAC产品, 如果PAC的可靠性很差, 那这些公司敢用吗? 像是电厂专用的有关纪录事故的SOE(Sequence of Event)模块, 在PAC系统内也可以定制出来, 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协议转换器上, 这再再显示出PAC强大且开放式的优势.
最后, 我认为PAC将是一个革命性的新名词, 它是依托在嵌入式系统蓬勃发展的趋势下的, 绝对不是旧瓶装新酒, 我认为, 传统控制器大厂未来若不思改进, 势必会被淘汰, 就像是PC界的王安, 迪吉多, 康柏等, 被消灭或是取代, 以上, 欢迎大家继续交流, 更重要的是参加05/29在北京, 06/08在上海, 06/22在深圳的首届中国PAC论坛.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西北工控小菜鸟 2楼 回复时间:2006-5-3 15:16:00
请问王老师pac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看了最近的一些文章,我感觉基于工控机加上个LabView(或者自己利用现成的函数编个控制界面)的开发的控制系统就被说成是Pac。
如果是这样的话,Pac早就有了,我刚上本科2000年就见很多教研室的老师开发这种东西了。
还有见那篇介绍Pac的文章说,AB公司承认自己的ControLogix系列控制器其实上就是Pac系统。这个我还有点不明白。Contrologix是个运动控制器,他的编程方式还是用梯形图的啊,只不过AB公司的软件比较高级,也可以用VB来写程序,其实AB其他的控制器好像都能支持VB编程。还有就是Contrologix带以太网接口模块。是不是说支持高级语言编程+ethernet接口模块的PLC就是Pac呢?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王晟磊 3楼 回复时间:2006-5-5 15:03:00
JackyXie先生:
您好!
您回答我的很多问题,有一部分可能确有其事,但是您说的都是特例,某一种PAC有这种那种优点是有可能性的,与我的题目是不相符的,我是从一个大的角度来解释的.
1、比方说您说PAC在模拟量时的成本低,这点就是一个误区,因为您除非是用PCI或ISA板卡的模拟量并且不加隔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本比PLC低,同时,如果您这样处理,那么后面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又从何谈起.如果像AB公司承认自己的ControLogix是PAC一样,他的模拟量通道单价高达1000左右,所以我认为您的讲法不对。
我们评价一系列产品时不应该只从一个两个特例来作比较,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可以找到很多特例,比方说现在有一些国产的PLC号称32个点带3路模拟量,而只售200元,请问PAC有可以比的吗?
所以我不想一一点评您的回答的,因为很容易变成一种无谓的争论,如果您想讨论PAC的优缺点,就应该从设计、使用、生产各个方面来讨论,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某一种产品来,这样可以更方便讨论。
至于我说PAC是旧瓶装新酒,这一点基本上可以从前几年的新闻中去查出来。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一下ISAGRAF、KW、3S、一方梯队这几家公司在干什么工作,然后了解一下这些PAC自称的厂商倒底是什么一个软硬件结构。
最后我要批评一下研华,它不应该用它的186芯片来混PAC这个名称,这使本来就混乱的PAC市场定义更不清晰了。
因为这一颗186芯片本来是台湾某公司设计的,后被INTEL告了后把其中一款的版权卖给了研华,芯片内部是一颗RISC结构的芯片,但不是标准X86结构的,指令层面可以支持286以下的指令,但兼容度有问题,而我们提的PAC更多的说的是X86体系结构的软逻辑控制器,不包含这颗芯片,PAC有的优点它一样都不靠边。
同时如果按严格意义的PAC来说,基本上现在自称是PAC的只有20%的厂商是满足要求的。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celerycai 4楼 回复时间:2006-5-8 10:25:00
批评研华?据我所知,研华的PAC有四种,紧凑型PAC、开放型PAC、灵活型PAC、坚固型PAC,CPU类型也从底端到高端,OS从DOS到Wince 5.0到XP,应有尽有,不同项目不同的需求可选用不同类型、不同长像、不同功能的PAC来满足其要求。
像研华的ADAM-5550这款PAC,采用双CPU架构,AMD GX533 CPU用于支持PC功能,ARM7 CPU用于支持I/O功能。
我是从参加研华办的PAC中国行--10大城市巡回展的北京场了解到的。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王晟磊 5楼 回复时间:2006-5-8 10:56:00
应该说有一部分是符合PAC标准的,但有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模糊概念。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朽人 6楼 回复时间:2006-5-8 11:09:00
感觉PAC是新名词,但好像就是HMI加上软件,是吗?请高手指导一下!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celerycai 7楼 回复时间:2006-5-8 11:48:00
PAC是由ARC咨询集团的高级研究员Craig Resnick提出的,定义如下:
1. 具有多重领域的功能,支持在单一平台里包含逻辑、运动、驱动和过程控制等至少两种以上的功能
2. 单一开发平台上整合多规程的软件功能如HMI及软逻辑, 使用通用标签和单一的数据库来访问所有的参数和功能。
3. 软件工具所设计出的处理流程能跨越多台机器和过程控制处理单元, 实现包含运动控制及过程控制的处理程序。
4. 开放式, 模块化构架, 能涵盖工业应用中从工厂的机器设备到过程控制的操作单元的需求。
5. 采用公认的网络接口标准及语言,允许不同供应商之设备能在网络上交换资料。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谢聪敏 8楼 回复时间:2006-5-8 12:06:00
王晟磊先生您好,
您对PAC产品的定义确实有严重的偏见, 用词也非常自以为是, 包括批评一些真正用心研发产品的厂家, 如果您对PAC的定义有疑虑, 请自行与ARC咨询集团的高级研究员Craig Resnick去争论
我当然是从设计面要与您讨论有关PAC的技术问题, 我觉得既然要讨论众多厂家设计PAC产品的理念, 不应该只从硬件的角度来看, 您提及的软逻辑软件供应厂家, 绝非一无可取之处, 不能抹煞这些公司为自动化产品创新研发的贡献, 我不否认某些您提及的公司有旧酒装新瓶的嫌疑, 但是我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毕竟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就交给市场机制来决定谁的产品应该留下来.
我们先来评断GE-FANUC公司的PACSystems RX3i这个产品, 首先, 单从硬件结构来观察, 它确实很像一台IPC, CPU是采用Celeron (Pentium III) 300MHz CPU, 总线采用的确实是标准的PCI Bus, 但是特别的是在PCI总线旁边还设计了另一个原来PLC总线, 为的就是能使用GE-FANUC原有PLC的I/O模块, 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设计改变来与PLC和IPC做区隔, 那就是采用了风河(WindRiver)公司的VxWork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我认为您不了解为何要采用这种操作系统的真谛, 关键就在"实时多任务"这几个字上, 请您告诉我, 哪一家PLC厂商的产品是"多任务"的? 还有哪一家使用DOS/Windows系统的IPC产品具备有"实时"的功能? 新的PAC产品就可以达到这种要求, 举例而言, 需要高速整合IO和运动控制的中小型系统须达到10ms以内的系统Cycle time, 10ms 以内是一般的PLC架构的门槛,
也是一般PC-based做不进来的部份, 而1ms 则是机械及电机等元件的限制, 目前几种嵌入式操作系统都具备有1ms硬实时处理能力的. 当然GE-FANUC在定义PAC产品时应该已经有很好的规划了, 我相信未来他们也会继续推出包括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等配套的产品, 在软件配套部分, GE-FANUC的Proficy已经包含您所有想得到的包含软逻辑, HMI/SCADA, 运动控制等等类似西门子WinCC和Step 7的整合性软件工具包.
NI公司的PAC-Compact FieldPoint和Compact RIO和Compact Vision System, 前两者特别强调的都是搭配Labview软件基础的, 不管您喜不喜欢NI公司, 您不能否认目前NI公司在量测自动化领域执牛耳的地位, 特别是Labview软件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NI的视觉系统则是说明了PAC系统在单一平台上可以运行视觉/运动控制/人机接口等等能力, 因为我对NI的产品没有深入研究, 请NI公司的朋友出面来向王先生说明一下吧.
研华公司的PAC, 主要是ADAM-5000和UNO系列, 这里我对王先生对研华公司产品的批评非常不以为然, 谁说使用80188/80186 CPU做出来的控制器系统就不能称作PAC? ADAM-5510KW采用的是RTOS搭配KW-software公司的ProConOS软逻辑运行引擎, UNO系统采用Windows CE.net实时操作系统, 也可搭载ProConOS, 软逻辑编程工具MulitiPROG有别于传统PLC编程工具, 它在这种平台上特别针对实时多任务提供给用户可选的多任务优先级别设置, 多看门狗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 这些都是一些有别于PLC/IPC系统的突破, 当然一些想用高阶语言编程的传统IPC用户, 则可以选用微软公司的Visual Studio.net(EVC++/VB.net/C#.net)自行开发.
泓格的PAC系统以WinCon(Windows CE.net)/LinCon(Embedded Linux)/KinCon(含KW-software)具代表性, 上述几家公司的产品已经都能展现出PAC产品的特色, 在此不对泓格产品与上述厂家相同部分再做赘述, 从王先生对PAC产品会不会感染病毒的疑虑, 我来用WinCon-8000产品的设计理念做说明. 首先,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王先生所提的BIOS在RISC系统里称作BootLoader, 与Windows CE.net的映像档(image file)是被放置于32MB的Flash ROM里面, 至于其他的驱动程序/应用软件/存储数据等等则置放于CF Card内, 这种设计有别于IPC, 操作系统是可以保证不受病毒感染的, 不像IPC把所有软件都置于硬盘里, 在一些需要可靠度高的需求里是无法采用的, 此外在通讯方面, 此系统可以支持一个以上的乙太网口, 这又是PLC很难达成的, 目前非常多的系统里要求远程监控, 这类PAC要连接GPRS modem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但是要达到双向传输, 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于WinCon-8000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架构, 可以内置一些原来IT业界好的软件, 为了突破GPRS在电信运营商在通讯上网关动态IP的限制, 内置了一套iPush信息传递引擎, 透过iPush Server, 可以容易的让用户透过GPRS modem从远端下载程序到控制器上, 也可以透过Web service很容易的同时监看到所有远端设备的实时状态, 以上所描述的都是已经被客户所接受并且应用在现场上的实例.
我之所以要站出来反驳王先生的论点, 除了必须说明一些事实外, 也希望未来有志开发/使用PAC产品的朋友们, 一起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取代无谓的批评与攻击, 毕竟没有任何一种产品是完美无缺的, 我很少在论坛里看到有人讨论产品开发过程的点滴, 特别是国外的厂商根本不会告诉我们这些的, 我希望"从制造在中国转变为创造在中国"不只是口号, 而是能透过大家的努力来落实, 以上.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celerycai 9楼 回复时间:2006-5-8 12:11:00
王晟磊说的“研华,它不应该用它的186芯片来混PAC这个名称”,应该所指ADAM-5510KW系列吧,其实用PAC定义框一下,是涵盖在PAC内容中的,只不过是低端的PAC,但有诸多优点,价格也低;可以满足部分的应用。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谢聪敏 10楼 回复时间:2006-5-8 18:04:00
芹菜先生的论点是很正确的, 对PAC产品定义的理解比王晟磊先生好多了, 像是GE-FANUC的PACSystems RX3就是高端产品, 研华ADAM-5510KW是属于入门产品, UNO是属于中阶产品, ADAM-5550应该就属于高端产品-双CPU架构, 说"研华,它不应该用它的186芯片来混PAC这个名称", 真的不厚道.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王晟磊 11楼 回复时间:2006-5-8 20:14:00
请参见GE和NI对于PAC的定义,也可以仔细看一看ARC咨询集团的高级研究员Craig Resnick的定义
PAC=PC+PLC
请问研华的的所谓低端PAC可有以上特点吗?
如果PAC的概念接着含糊下去,必然每种控制器都会改名叫PAC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谢聪敏 12楼 回复时间:2006-5-9 12:44:00
为何研华的低端产品就不可以称作PAC? ADAM-5510KW可以有软逻辑, 运动控制/PID控制功能(包含了三种), 也可以提供通用的乙太网络接口, I/O模块也可依据用户需求订制开发, 你到说说看哪一点不算是PAC呢? 不能只因为主系统使用了80188 CPU就不可以称作PAC, 连I/O2. 可以做成智能型的(带CPU)了, 我不清楚您为何要去否定研华的产品呢? 就算是许多人都要把自己的控制器称作PAC, 那也是人家的自由, 用户又不是瞎子, 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 这该交由市场机制来决定, 不是只有GE-FANUC/NI做出来的产品才称作PAC, 如果你的论点成立, 西门子有没有资格认为海维深作的产品不能称作PLC? 这真是笑话. 只要您认为PAC这种概念是连PLC厂商必须重视的趋势那就对了, 重要的是PAC的定义是否真正能解决传统PLC/IPC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争论谁的是PAC, 谁的不是, 没有意义的.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王晟磊 13楼 回复时间:2006-5-9 13:24:00
谢工说话火气还是这么旺,呵呵呵,这样吧,我再把一个网页发给你,你看完后回去骂KW吧。
http://www.kw-software.com/global_scripts_kw/reload.jsp?template=mainTemplate&url=http%3A//www.kw-software.com/cn/procts/27.jsp
人家软件供应商都不承认他们卖给你们的软件是PAC软件,是PLC软件!
你说的那几个功能,80%的PLC都具有,这不是证明他是PAC的理由!
谢工说得有一点是对的,你们爱把你们的产品叫什么名称就可以叫什么名称,我是没有干涉的权力,所以吵完后,你们爱叫什么叫什么吧。
至于说争论谁是PAC谁不是,是确实没有意思,所以我也懒得再回了,下午有时间我写一个我个人对未来控制器发展的观点吧。看完后记得要多批评啊!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老柴夫 14楼 回复时间:2006-5-10 11:58:00
大作期待中……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kds 15楼 回复时间:2006-5-10 13:40:00
后进的PLC厂商炒作概念!玩来玩去,其实大家都差不多。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王晟磊 16楼 回复时间:2006-5-10 21:21:00
我写了一个<三十年控制器和未来十年控制器的发展>请各位过目,度讨论讨论,呵呵呵,不怕扁!
http://bbs.gongkong.com/detail.asp?id=328768
在国产PLC论坛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东方剑 17楼 回复时间:2006-6-6 20:39:00
是因为搞不了真正的PLC,才炒PAC概念,该天我炒个APC(advanced programmable controller--高级可编程控制器或先进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如何?APC的功能包含PAC和PLC,采用双CPU体系,一个CPU负责运行PLC的控制程序,另一个CPU负责通讯、文件管理、界面显示等,既能兼顾可靠性、稳定性,又能兼顾多功能性。这样一来,PAC的概念就过时了。
王晟磊,我们一块来炒如何?我看你一个人也挺辛苦的,口水也不够啊!我们也列出APC的20个优点,PAC的20个不足,岂能输过一个市场分析员?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GaryLin 18楼 回复时间:2006-6-9 13:53:00
···
总记录数 101 总页数 3 当前页 1
参考资料:中国工控网
(网络:您提交的答案超过10000字,请删减)(已删减)
(3页都要,Hi联系)
‘伍’ 如何研究学习一个机器学习算法
如何研究学习一个机器学习算法
1. 还记得我刚来算法组的时候,我不懂TFIDF是什么,更不要说什么SVD,LDA了听都没听过,不懂user-based和item-based的区别,甚至连贝叶斯公式都写不全。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看别人的代码,半懂不懂地听组会分享,然后实现一个又一个现在看来很幼稚的算法,感觉进步是飞速的。接过来一个算法需求,我就去网上找篇paper,然后把算法给实现了就丢给产品线用。
这个时候,同事A对我讲,“算法工程师不是懂一些数学,会写些算法就行了,算法工程师最重要的技能,在于如何定义问题,然后接下来才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那以后,当面临一个需求时,我更愿意分析这个需求的关键点在哪,然后从大脑里搜索已有的东西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FM的算法缺乏多样性,那么我想一下我看过的解决多样性的paper都有什么?能不能用在这个上面。如果不能,我再对应去搜问题的关键字,而不是算法的关键字。
2.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虽说看过的paper不够多,但是可以应付大部分的需求了。但是我开始迷茫起来,我觉得自己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算法trick,知道一个算法可以用,我就去网上down一个对应的算法包,然后把数据丢进去。没了......那么我的出路到底在哪?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在于知道这么个东西,然后变成跑准备数据的么?
这个时候,同事B给我讲了到底博士是如何完成一个毕业设计的,几百篇论文作为基础。那是不是把几百篇论文全都和我以前一样一字不差的看完?PHD为什么很容易进入到一个他之前所未知的领域,在于在研究领域所积累的一套方法论。言归正传:
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算法时要怎么去入手?用SVM举例吧:
第一,去找SVM的Survey,每一个成熟的算法分支必定有着survey这样的汇总性paper,通过这个paper,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这个算法为什么出现,最基本的算法原型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后人对他做了什么样的改进,他到底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弄懂这个算法的来龙去脉,为什么出现,出现是因为改进了前面算法所不能做的什么事情?例如我们为什么不用基本的线性分类器?和用传统的分类算法找到一个超平面区别在于哪?
第三,知道了来龙去脉,我们还要知道这个算法的缺点在哪?不能适用于什么?我们怎么知道?这个就涉及到如何来快速地过一遍一篇paper。
第四,Abstract是最重要的,他告诉了我们这篇paper发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是Future Work,之所以有着FutureWork是因为这个算法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个就告诉了我们当前算法还有什么缺点?
第五,递归再去看这个缺点是否有其他的研究者已经解决掉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看paper,为什么实现某算法,我归结为两点:
1. 学习目的,扩展思路,如果处于这种目的,理解paper的精髓是最重要的。
2. 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应该丢弃的观点是我最初那样拿过来一篇paper也没理解透彻也不知道能不能解决问题,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可行,就先实现了再说。劳民伤财~
3. 我自认为自己还算努力,看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算法,但是其实有时候说起来,比如用PCA还是SVD,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如何选择,我其实还是不明白。
这时,同事C对我说,理解一个算法,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个算法的世界观,这个算法背后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只有理解了这个,才算理解一个算法。
用Boosting来举例,他背后的世界观是PAC原则。那么Boosting为什么不能引入一个强分类器,因为这个做个类比就相当于Boosting原本是美国的民主政治,一旦引入了一个强势的领导,就一下子变成了当年毛爷爷时候的政治了。Boosting的世界观就崩塌掉了。至于说Boosting最终是如何调整数据集的权重,这些就都属于了细节的层面。
最后,补充一个同事D,无意间的话让我发觉自己要变得更优秀才行:
同事D在搜Resys,有一个快照上面写着:本科生Resys十佳论文。同事扭头对我说,靠,现在本科生都可以发Resys paper了。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其实在原本上差距有多大,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弥补这些也许别人觉得无法跨越的鸿沟。
‘陆’ 什么是PAC,PLC,DCS
PAC
PAC的概念是由ARC咨询集团的高级研究员Craig Resnick提出的,在谈到创造这个新名词的意义时,他认为,“PLC在市场相当活跃,而且发展良好,具很强的生命力。然而,PLC也正在许多方面不断改变,不断增加其魅力。自动化供应商正不断致力于PLC的开发,以迎合市场与用户需求。功能的增强促使新一代系统浮出水面。PAC基于开放的工业标准、具多领域功能、通用的开放平台以及高性能。ARC创造了这个词,以帮助用户定义应用需要,帮助制造商在谈到其产品时能更清晰。”
PAC的概念定义为:控制引擎的集中,涵盖PLC用户的多种需要,以及制造业厂商对信息的需求。PAC包括PLC的主要功能和扩大的控制能力,以及PC-based控制中基于对象的、开放数据格式和网络连接等功能。
PAC基本要求:
◆多域功能(逻辑、运动、驱动和过程)——这个概念支持多种I/O类型。逻辑、运动和其他功能的集成是不断增长的复杂控制方法的要求
◆单一的多学科开发平台——单一的开发环境必须能支持各种I/O和控制方案
◆用于设计贯穿多个机器或处理单元的应用程序的软件工具——这个软件工具必须能适应分布式操作
◆一组de facto网络和语言标准——这个技术必须利用高投入技术
◆开放式、模块化体系结构——设计和技术标准与规范必须是在实现中开放的、模块化的和可结合的
PLC
1、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的特点
2.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2.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2.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3. 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3.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3.2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3.3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3.4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5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3.6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4. PLC的国内外状况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是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的。限于当时的元器件条件及计算机发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控制及定时、计数功能。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为了方便熟悉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和继电器电路图类似的梯形图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并将参加运算及处理的计算机存储元件都以继电器命名。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这个时期可编程控制器发展的特点是大规模、高速度、高性能、产品系列化。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从控制规模上来说,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从控制能力上来说,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用于压力、温度、转速、位移等各式各样的控制场合;从产品的配套能力来说,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钢铁、汽车、轻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可编程控制器的引进、应用、研制、生产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最初是在引进设备中大量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接下来在各种企业的生产设备及产品中不断扩大了PLC的应用。目前,我国自己已可以生产中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上海东屋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CF系列、杭州机床电器厂生产的DKK及D系列、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生产的S系列、苏州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YZ系列等多种产品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工业产品中获得了应用。此外,无锡华光公司、上海乡岛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比较着名的PLC生产厂家。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PLC在我国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天地。
5. PLC未来展望
21世纪,PLC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从产品的配套性上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从市场上看,各国各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而打破,会出现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会出现国际通用的编程语言;从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CS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
系统网络是DCS的工程师站,它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二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层次。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DCS之中。PLC是一种针对顺序逻辑控制发展起来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代替不灵活而且笨重的继电器逻辑。现场总线技术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十分迅猛,以至于有些人已做出预测: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将取代DCS成为控制系统的主角。
‘柒’ 加密货币新闻:什么是PAC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件产生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比特币也被意译为“比特金”。简写:BTC。
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
比特币非常类似于现金
比特币的好处:不会被冻结、无法跟踪、不用纳税、交易成本极低。对比炒币的人来说是财富,对于币圈外的人可能会觉得是骗局。
比特币、以太坊、比特现金、EOS、瑞波、等是比较主流的数字货币,可以适当投资,交易都有风险,谨慎投资,你可以网络搜一下火币、币安、OK、多比交易平台等上面都可以交易比特币的,这些都是比较大的交易平台,投资主流数字货币、不要投资山寨币或者空气币。
‘捌’ 污水加药量ppm怎么计算 pac和pam怎么计算投加ppm量
ppm就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毫克/升,假如你的水流量是100吨,加药量是5ppm,那么你每小时的加药量就是100吨的百万分之五,结果就是500克/小时
‘玖’ 关于集成电路的专业术语有那些,各位有谁知道啊
【集成电路(IC)】电子专业术语英汉对照加注解
电子专业英语术语
★rchitecture(结构):可编程集成电路系列的通用逻辑结构。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适合于某一单一用途的集成电路产品。
★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自动测试设备):能够自动测试组装电路板和用于莱迪思 ISP 器件编程的设备。
★BGA(Ball Grid Array-球栅阵列):以球型引脚焊接工艺为特征的一类集成电路封装。可以提高可加工性,减小尺寸和厚度,改善了噪声特性,提高了功耗管理特性。
★Boolean Equation(逻辑方程):基于逻辑代数的文本设计输入方法。
★Boundary Scan Test(边界扫描测试):板级测试的趋势。为实现先进的技术所需要的多管脚器件提供了较低的测试和制造成本。
★Cell-Based PLD(基于单元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混合型可编程逻辑器件结构,将标准的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特殊功能的模块组合到一块芯片上。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先进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技术,具有高集成、低成本、低能耗和高性能等特征。CMOS 是现在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理想工艺技术。
★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高密度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包含通过一个中央全局布线区连接的宏单元。这种结构提供高速度和可预测的性能。是实现高速逻辑的理想结构。理想的可编程技术是 E2CMOS?。
★Density (密度):表示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逻辑数量,单位是门(gate)。密度越高,门越多,也意味着越复杂。
★Design Simulation(设计仿真):明确一个设计是否与要求的功能和时序相一致的过程。
★E2CMOS?(Electrically Erasable CMOS-电子可擦除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莱迪思专用工艺。基于其具有继承性、可重复编程和可测试性等特点,因此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理想工艺技术。
★EBR(Embedded BLOCk RAM-嵌入模块RAM):在 ORC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的 RAM 单元,可配置成 RAM、只读存储器(ROM)、先入先出(FIFO)、内容地址存储器(CAM)等。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即通常所谓的电子线路辅助设计软件。
★EPIC (Editor for Programmable Integrated Circuit-可编程集成电路编辑器):一种包含在 ★ORCA Foundry 中的低级别的图型编辑器,可用于 ORCA 设计中比特级的编辑。
★Explore Tool(探索工具):莱迪思的新创造,包括 ispDS+HDL 综合优化逻辑适配器。探索工具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图形化界面进行编译器的综合控制。设计者只需要简单地点击鼠标,就可以管理编译器的设置,执行一个设计中的类似于多批处理的编译。
★Fmax:信号的最高频率。芯片在每秒内产生逻辑功能的最多次数。
★FAE(Field Application Engineer-现场应用工程师):在现场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的工程师。
★Fabless:能够设计,销售,通过与硅片制造商联合以转包的方式实现硅片加工的一类半导体公司。
★Fitter(适配器):在将一个设计放置到目标可编程器件之前,用来优化和分割一个逻辑设计的软件。
★Foundry:硅片生产线,也称为 fab。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高密度 PLD 包括通过分布式可编程阵列开关连接的小逻辑单元。这种结构在性能和功能容量上会产生统计变化结果,但是可提供高寄存器数。可编程性是通过典型的易失的 SRAM 或反熔丝工艺一次可编程提供的。
★"Foundry" :一种用于ORC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现场可编程单芯片系统(FPSC)的软件系统。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含有小逻辑单元的高密度 PLD,这些逻辑单元通过一个分布式的阵列可编程开关而连接。这种体系结构随着性能和功能容量不同而产生统计上的不同结果,但是提供的寄存器数量多。其可编程性很典型地通过易失 SRAM 或者一次性可编程的反熔丝来体现。
★FPSC(Field Programmable System-on-a-Chip-现场可编程单芯片系统):新一代可编程器件用于连接 FPGA 门和嵌入的 ASIC 宏单元,从而形成一芯片上系统的解决方案。
★GAL? (Generic Array Logic-通用阵列逻辑):由莱迪思半导体公司发明的低密度器件系统。
★Gate(门):最基本的逻辑元素,门数越多意味着密度越高。
★Gate Array(门阵列):通过逻辑单元阵列连接的集成电路。由生产厂家定制,一般会导致非再生工程(NRE)消耗和一些设计冗余。
★GLB(Generic Logic BLOCk-通用逻辑块):莱迪思半导体的高密度 ispPSI?器件的标准逻辑块。每一个 GLB 可实现包含输入、输出的大部分逻辑功能。
★GRP(Global Routing Pool-全局布线池):专有的连接结构。能够使 GLBs 的输出或 I/O 单元输入与 GLBs 的输入连接。莱迪思的 GRP 提供快速,可预测速度的完全连接。
★High Density PLD(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超过 1000 门的 PLD。
★I/O Cell(Input/Output Cell-输入/输出单元):从器件引脚接收输入信号或提供输出信号的逻辑单元。
★ISPTM(In-System Programmability-在系统可编程):由莱迪思首先推出,莱迪思 ISP 产品可以在系统电路板上实现编程和重复编程。ISP 产品给可编程逻辑器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极大地缩短了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和产品的成本。还提供能够对在现场安装的系统进行更新的能力。
★ispATETM:完整的软件包使自动测试设备能够实现:
1)利用莱迪思 ISP 器件进行电路板测试和
2)编程 ISP 器件。
★ispVM EMBEDDEDTM:莱迪思半导体专用软件由 C 源代码算法组成,用这些算法来执行控制编程莱迪思 ISP 器件的所有功能。代码可以被集成到用户系统中,允许经由板上的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直接编程 ISP 器件。
★ispDaisy Chain Download SOFtware (isp菊花链下载软件):莱迪思半导体专用器件下载包,提供同时对多个在电路板上的器件编程的功能。
★ispDSTM:莱迪思半导体专用基于 Windows 的软件开发系统。设计者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公式或莱迪思 - HDL 开发电路,然后通过集成的功能仿真器检验电路的功能。整个工具包提供一套从设计到实现的方便的、低成本和简单易用的工具。
★ispDS+TM:莱迪思半导体兼容第三方HDL综合的优化逻辑适配器,支持PC和工作站平台。IspDS+ 集成了第三方 CAE 软件的设计入口和使用莱迪思适配器进行验证,由此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完整的开发解决方案。第三方 CAE 软件环境包括:Cadence, Date I/O-Synario,Exemplar Logic,ISDATA, Logical Devices,Mentor Graphics,OrCAD, Synopsys,Synplicity 和 Viewlogic。
★isPGAL?:具有在系统可编程特性的 GAL 器件
★ispGDSTM:莱迪思半导体专用的 ISP 开关矩阵被用于信号布线和 DIP 开关替换。
★ispGDXTM:ISP 类数字交叉点系列的信号接口和布线器件。
★ispHDLTM:莱迪思开发系统,包括功能强大的 VHDL 和 Verilog HDL 语言和柔性的在系统可编程。完整的系统包括:集成了 Synario, Synplicity 和 Viewlogic 的综合工具,提供莱迪思 ispDS+ HDL 综合优化逻辑适配器。
★ispLSI?:莱迪思性能领先的 CPLD 产品系列的名称。世界上最快的高密度产品,提供非易失的,在系统可编程能力和非并行系统性能。
★ispPAC?:莱迪思唯一的可编程模拟电路系列的名称。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可编程模拟产品,提供无与伦比的所见即所得(WYSIYG)逻辑设计结果。
★ispSTREAMTM:JEDEC 文件转化为位封装格式,节省原文件1/8 的存储空间。
★ispTATM:莱迪思静态时序分析器,是 ispDS+ HDL 综合优化逻辑适配器的组成部分。包括所有的功能。使用方便,节省了大量时序分析的代价。设计者可以通过时序分析器方便地获得任何莱迪思 ISP 器件的引脚到引脚的时序细节。通过一个展开清单格式方便地查看结果。
★ispVHDLTM:莱迪思开发系统。包括功能强大的 VHDL 语言和灵活的在系统可编程。完整的系统工具包括 Synopsys,Synplicity 和 Viewlogic,加上 ispDS+ HDL 综合优化逻辑适配器。
★ispVM System:莱迪思半导体第二代器件下载工具。是基于能够提供多供应商的可编程支持的便携式虚拟机概念设计的。提高了性能,增强了功能。
★JEDEC file(JEDEC 文件):用于对 ispLSI 器件编程的工业标准模式信息。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联合测试行动组):一系列在主板加工过程中的对主板和芯片级进行功能验证的标准。
★Logic(逻辑):集成电路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微处理器内存和逻辑。逻辑是用来进行数据操作和控制功能的。
★Low Density PLD(低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小于1000 门的 PLD,也称作 SPLD。
★LUT (Look-Up Table-查找表):一种在 PFU 中的器件结构元素,用于组合逻辑和存储。基本上是静态存储器(SRAM)单元。
★Macrocell(宏单元):逻辑单元组,包括基本的产品逻辑和附加的功能:如存储单元、通路控制、极性和反馈路径。
★MPI(MicroprocesSOr Interface-微处理器接口):ORCA 4 系列 FPGA 的器件结构特征,使 FPGA 作为随动或外围器件与 PowerQUIC mP 接口。
★OLMC(Output Logic Macrocell-输出逻辑宏单元):D 触发器,在输入端具有一个异或门,每一个 GLB 输出可以任意配置成组合或寄存器输出。
★ORCA(Optimized Reconfigurable Cell Array-经过优化的可被重新配置的单元阵列):一种莱迪思的 FPGA 器件。
★ORP(Output Routing Pool-输出布线池):ORP 完成从 GLB 输出到 I/O 单元的信号布线。I/O 单元将信号配置成输出或双向引脚。这种结构在分配、锁定 I/O 引脚和信号出入器件的布线时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PAC(Programmable Analog Circuit-可编程模拟器件):模拟集成电路可以被用户编程实现各种形式的传递函数。
★PFU(Programmable Function Unit-可编程功能单元):在 ORCA 器件的PLC中的单元,可用来实现组合逻辑、存储、及寄存器功能。
★PIC (Programmable I/O Cell-可编程 I/O 单元):在 ORCA FPGA 器件上的一组四个 PIO。PIC 还包含充足的布线路由选择资源。
★Pin(引脚):集成电路上的金属连接点用来:
1)从集成电路板上接收和发送电信号;
2)将集成电路连接到电路板上。
★PIO(Programmable I/O Cell-可编程I/O单元):在 ORCA FPGA 器件内部的结构元素,用于控制实际的输入及输出功能。
★PLC(Programmable Logic Cell-可编程逻辑单元):这些单元是 ORCA FPGA 器件中的心脏部分,他们被均匀地分配在 ORCA FPGA 器件中,包括逻辑、布线、和补充逻辑互连单元(SLIC)。
★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数字集成电路,能够被用户编程执行各种功能的逻辑操作。包括:SPLDs, CPLDs 和 FPGAS。
★Process Techonology(工艺技术):用来将空白的硅晶片转换成包含成百上千个芯片的硅片加工工艺。通常按技术(如:E2CMOS)和线宽 (如:0.35 微米)分类。
★Programmer(编程器):通过插座实现传统 PLD 编程的独立电子设备。莱迪思 ISP 器件不需要编程器。
★Schematic Capture(原理图输入器):设计输入的图形化方法。
★SCUBA(SOFtware Compiler for User Programmable Arrays-用户可编程阵列综合编译器):包含于 ORCA Foundry 内部的一种软件工具,用于生成 ORCA 特有的可用参数表示的诸如存储的宏单元。
★SLIC (Supplemental Logic Interconnect Cell-补充逻辑相互连接单元):包含于每一个 PLC 中,它们有类似 PLD 结构的三态、存储解码、及宽逻辑功能。
★SPLD(SPLD-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小于 1000 门的 PLD,也称作低密度 PLD。
★SWL(SOFt-Wired Lookup Table-软连接查找表):在 ORCA PFU 的查找表之间的快速、可编程连接,适用于很宽的组合功能。
★Tpd:传输延时符号,一个变化了的输入信号引起一个输出信号变化所需的时间。
★TQFP(Thin Quad Flat PACk-薄四方扁平封装):一种集成电路的封装类型,能够极大地减少芯片在电路板上的占用的空间。TQFP 是小空间应用的理想选择,如:PCMCIA 卡。
★UltraMOS?:莱迪思半导体专用加工工艺技术。
★Verilog HDL:一个专用的、高级的、基于文本的设计输入语言。
★VHDL:VHSIC 硬件描述语言,高级的基于文本的设计输入语言。
‘拾’ PAC是什么意思
PAC指:控制引擎的集中,涵盖PLC用户的多种需要,以及制造业厂商对信息的需求。
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的概念是由ARC咨询集团的高级研究员CraigResnick指出,在谈到创造这个新名词的意义时,他认为,“PLC在市场相当活跃,而且发展良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然而,PLC也正在许多方面不断改变,不断增加其魅力。
自动化供应商正不断致力于PLC的开发,以迎合市场与用户需求。功能的增强促使新一代系统浮出水面。PAC基于开放的工业标准、具多领域功能、通用的开放平台以及高性能。ARC创造了这个词,以帮助用户定义应用需要,帮助制造商在谈到其产品时能更清晰。”
PAC的概念定义为:控制引擎的集中,涵盖PLC用户的多种需要,以及制造业厂商对信息的需求。PAC包括PLC的主要功能和扩大的控制能力,以及PC-based控制中基于对象的、开放数据格式和网络连接等功能。
(10)pac算法扩展阅读:
PAC功能优势:
一、人机接口
PAC系统可以使用与LO相同的控制器,因此它可以在HMI中显示图形,而不需要额外的嵌入式控制器。与大多数需要与控制系统人机界面(HMI)相连的控制系统(尤其是混合控制和过程控制行业)相比,PAC系统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更佳的控制运算
在控制方面,PAC比传统的PLC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在某些程序中,PLC采用的PID控制算法没有得到优化。先进的控制算法不仅需要强大的浮点处理器,还需要大量的内存。PAC平台可以同时提供两种资源。
三、实时分析能力
在机器监控应用中,为了有效地检测误差,必须实时检索和分析来自模拟和数字LO线的数据。复杂的程序被用来有效地监控机器的状态。PAC为此类应用程序的实时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四、安全性更胜一筹
PAC目前锁定的最大应用领域是工业控制。来自工厂的实时数据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用于决策,但安装能够提供工厂数据的系统可能很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PAC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