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是什么
A. linux分区是为了干嘛,linux下分几个区,就只能新建几个文件夹吗还是什么
如果非要和windows类比的话,我的理解是给linux分区就相当于给windows的c盘分区,比方说linux中的/home相当于c盘中的“我的文档”要是单独给/home分区,就相当于把我的文档放到d盘或者其他盘。linux分区可以很好的保护数据,比方说我单独给/home分了一个区,这样的话,要是我别的分区的文件损坏了,系统启动不了,或者我重装系统,单独分区的/home里面的文件再重装系统以后还是存在的没有损坏。linux中还有一些分区是为了和系他系统或者其他用户,计算机,网络共享文件用的。一般做服务器或者是对数据保护和分享又要求就会比较在意分区的问题。自己电脑上用,我都是只分两个分区,一个是根目录/,一个是swap交换分区。而且现在计算机内存容量这么大,都4G,8G还有16G的,有时候swap分区都不用分,一个根目录就够了。
毕竟这是两种操作系统,不能用windows系统的思维来比较linux系统,
B. Linux分区
一、Linux 分区概念
首先介绍一下linux中的分区概念,这个可是把一开始学习的我害苦了。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 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对于早期的 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对于逻辑分区,Linux 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是主分区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扩展分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分区模式,但不能用来作为操作系统的引导。
以前对这些概念不熟,分区上走了很多弯路。那么,到底什么样是一个好的分区方案,我认为见仁见智,我是这样分的。原则上/ 和/home基本上最好是要单独挂载两个分区,因为home可以看成是windows中的my document,自己个人资料多的话home要大一些。/小一点无所谓,据说至少2G,我也没有试验过。其他的诸如/tmp和/var由于活动文件特别多,为了避免他们的文件碎片对其他区的影响,最好他们挂一个区。最后/opt主要安装大型软件,如果有多余的分区就给他挂一个吧。
二、开始分区
ok,我就这样看,首先分一个100M的主分区出来,挂载boot。grub启动时需要的文件都在/ b o o t 目录。这样就算工作分区出了问题,只要这个分区没有问题,同样可以启动。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专门为根文件分一个区,大小一般最多64M,我为了保险给了 100M。
之后的分区全部以扩展分区形式存在,扩展分区下很多逻辑分区。
首先创建一个交换分区,大小是无力内存的一倍到两倍大。如果你的内存和我一样是1G,就划1G好了。事实上基本用不到这么大。分区格式记着改成linux-swap。
然后创建一个尽量大的分区,给/usr,因为这里存放有大部分的系统软件,包括X Server等图形界面程序。我分了20G。
接下来创建/home的挂载分区。考虑到我的工作文档比较多,源代码和程序也经常放到这里,所以给了10G。
其他的诸如tmp,var等来说,单用户工作机是不用考虑的。当然不知道我的机器以后会不会有服务器应用,我还是给var分了2G的空间。
其他空间就全部挂载给/。虽然一般2G就够了,但是多多益善么。
注意:很多时候,如果你使用了ubuntu光盘自带的安装工具分区,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遇到问题过不
去,推荐两个办法:
1 在live CD的环境中,在终端下直接用sudo fdisk /dev/xxx
来分区,然后w保存后reboot,之后再进安装工具,手工编辑注册表时它认得的就是你编辑的分区表,不
用修改直接下一步即可。
2 你也可以同样用livecd的fdisk分好区后,用光盘上的livecd
installer程序,在命令行下安装。不过这个安装程序只需要你挂载/和swap。那么其他分区怎么办呢?
可以先在分好,也可以安装完系统再分。如果将其他分区挂载到希望的目录下?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把/
home/user挂载到新的sda8分区下,可以这样做:
首先,将/dev/sda8 mount到 /mnt/sda8中。如果没有这个目录就自己mkdir。
然后,cp -R /home/user/* /mnt/sda8/user ,和cp -R /home/user/.* /mnt/sda8/user
最后修改/etc/fstab,增加一行/dev/sda8 /home ext3 defaults 0 2(参数自己确定)即可。
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用户初上手red hat linux吗,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 hat 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 hat linux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操作系统分区的,它的分区格式只有ext2和swap两种,ext2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 hat linux的交换分区。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况且不能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一般来说我们将red hat 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的硬盘分区,但是在red hat 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mount point”(载入点),告诉red hat 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对“swap”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下面我们先对“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 *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两倍,如果你是16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的大小是32mb左右,以此类推。但必须还要注意一点,swap分区不要大于128mb,如果你是64mb的内存,那么swap分区最大也只能被定为127mb,再大就是浪费空间了,因为系统不需要太大的交换分区。以此类推,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swap分区也只能最大被定为127mb。况且你还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是128mb(或更大)的内存,你必须提醒系统你有这么大的内存,要不然它可不认你这个128mb内存。具体如下:当顺利启动了安装过程后,会显示一个boot:提示符,这时你只要键入boot:linux mem=128mb就可以了。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最多16个。 *linux native是存放系统文件的地方,它只能用ext2的分区类型,上面已说过。对windows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吗!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下面我们看看可以创建哪些分区(仅列常用几种)。 /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50mb—100mb之间。但是如果想用lilo启动red hat linux系统的话,含有/boot的分区必须完全在柱面1023以下。又由于8gb后的数据lilo不能读取,所以red hat linux要安装在8gb的区域以内。 /usr分区,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其实单用户也有建立这个分区的必要,因为没这个分区的话,那么你只能以根用户的身份登陆系统,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根用户对系统有绝对的使用权,可一旦你对系统进行了误操作,麻烦也就来了。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上面介绍了几个常用的分区,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swap分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usr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log分区。当然这没有什么规定,完全是依照你个人来定的。但记住至少要有两个分区,一个swap分区,一个/分区。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分区。 用户可以使用两种分区工具: 1.disk druid:它是red hat linux提供的硬盘管理工具,它最初是随red hatlinux5一起发售的,它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创建和删除硬盘分区,另外还可以为每个分区管理载入点,这是一个不错的分区软件,建议读者使用。本文也将以此软件详细地介绍red hat linux分区。 2.fdisk:它是传统的linux硬盘分区工具,比disk druid更强大,使用更加灵活。但是fdisk要求用户对硬盘分区有一定经验,并能够适应且读懂简单的文本界面。如果你是第一次对一个硬盘驱动器进行分区操作的话,最好还是避免fdisk这样的程序,它虽然强大但用起来的感觉不是太好的。 附注:此外red hat linux还提供了一种叫fips的分区软件,但这种分区软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宜提倡操作。虽然有许多人已经成功地用fips对他们的硬盘进行了分区,但这不能保证fips将在你的系统中也能正常地运行。况且red hat linux也不提供对fips的支持,劝你对这种分区软件还是慎用为好。 如果你希望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已经含有其他操作系统的盘上,也就是多重操作系统,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一个错误就可以毁掉你辛辛苦苦保存的数据,让你欲哭无泪。如果你想让red hat linux与os/2共存,那你必须使用os/2的分区软件来创建硬盘分区,要不然os/2将不能识别硬盘分区。另外你也可以用其它的一些分区软件来分区,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这种分区工具软件: *partition commander软件,从www.v-com.com处下载。 *partition it软件,从www.quarterdeck..com处下载。 *partition magic软件,从www.powerquest.com处下载。 注意:硬盘分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步骤,你要想安全地在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改变磁盘的分区有点不太现实,所以我建议大家对重要得数据进行备份,装多操作系统更要如此,以备不测。当然或许你是刚装系统或就准备重装,那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大家对待分区一定要慎重又慎重,切记。 下面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red hat linux7.1自带的disk druid分区软件所包含的一些信息。 1.current disk partitions区域(这里每一行代表了一个硬盘分区) mount point 指出red hat linux启动并运行以后该分区的加载点,交换空间(linux swap)是不需要加载点的。 device 硬盘分区的设备名 requeted 给这个分区定义时申请的最小空间 actual 分配给该分区的实际空间 type 说明了该分区的类型 2.drive summaries区域(这里每一行代表一个硬盘) drive 显示硬盘的设备名 geom[c/h/s] 显示硬盘的物理信息,c(柱面),h(磁头),s(扇区) total 显示硬盘的可用空间 used 显示硬盘中已分配的空间 free 显示硬盘中末分配的空间 bar graph 该条图形化地显示当前硬盘使用的百分比,#号越少,空闲空间越多 3.disk druid按钮 add 增加一个分区 edit 修改在current disk partitons中被选中的分区的属性,选中该按钮将出现一个对话框来进行修改,但只能修改该分区的载入点。如果你需要修改其它内容,请先删除该分区,而后再重新建这分区。 delete 删除一个在current disk partitons中被选中的分区 ok 确认 back 不作保存,返回 4.如果你想增加一个分区,请点击“add”按钮,这时会出现一对话框,内容说明如下: mount point 分区载入点,说明分区 size 分区的大小 grow to fill disk 表明这个分区将添满一个硬盘的整个未分配空间。这时,这个分区的容量可以随着其它分区的修改增加或减少 type 选择分区类型 allowable drives 选择这个分区将创建在哪个硬盘上 好了,通过上面的了解想必大家都能容易地创建出适合自己的分区。下一步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格式化所建的分区,选择你要格式化的分区并按space键,如果想在格式化分区时检查有无坏块,选择“check for bad blocks ring format”,点击ok并按space键。如果分区中已无你要所保存的数据,最好都格式化一下。 ------------------------------------- 越是在机器负担着沉重的服务器或者系统管理平台的情况下,把文件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的分区就显得更加重要。具体需要划分多少个分区才能够取决于计算机的主要任务将会是什么。但是多建立几个特殊的分区是很明智,它们包括: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这样即使主要的root分区出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一个单独的/var/log系统日志记录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记录文件出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也就不会使计算机崩溃。一个单独的/tmp临时文件分区,这们即使程序开始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目录结构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他部分仍然会是安全的。一个单独的/hom用户登录分区,同时可以对用户或者用户分组实行硬盘限额功能,这样当进行升级或者安装新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时,就不会覆盖原有的用户登录数据了。 ------------------------------------- 对于需要创建新ext3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只需要使用安装的e2fsprogs软件包中的mke2fs命令加-f参数就可以创建新的ext3文件系统: mke2fs -j /dev/xxx 这里/dev/xxx是希望创建ext3文件系统的新分区。-j参数表示创建ext3而不是ext2文件系统。可以使用参数"-Jsize="来指定希望的日志区大小(n单位为M)。 升级一个已有的ext2,使用tune2fs就可以了: tune2fs -j /dev/xxx
C. 安装linux至少需要哪两个分区作用分别是什么
一个为根分区,一个为交换分区。
1,/,根分区,一般所有文件都放在根目录下。
2,swap,虚拟内存,交换分区,一般大小为机器内存的1-2倍。
起码有如上两个分区才可以安装linux系统。建议再增加一个/boot分区,200M左右即可。
作用:
Swap分区在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把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分区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分区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
Swap分区,即交换区,系统在物理内存不够时,与Swap进行交换。 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
根分区在Linux操作系统中,除/boot目录外的其它所有目录都对应于该分区.因此,用户可通过访问除/boot目录外的其它所有目录来访问该分区。
(3)linux分区是什么扩展阅读:
linux其他分区作用: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usr分区,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
/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D. Linux系统分区是什么格式的
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
1、linux最少需要两个分区,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
2、新版的linux在安装时一般会需要3个分区:
第一个是引导分区,用来安装UEFI等引导信息,通常用Ext2、Ext4的格式;
第二个就是安装系统和储存文件的Ext4格式分区;
第三个就是专用于与内存交换数据和作为缓存使用的SWAP分区。
3、Linux管理文件的模式与windows不一样,是采用文件夹模式,在linux系统当中,新的硬盘加入也是以文件夹的方式挂载到主分区,而不是采用windows的分区模式,通常只能看到Ext4分区,看不到linux的引导分区和交换分区的。
(4)linux分区是什么扩展阅读:
安装Linux时,默认分为三个区,分别是/boot分区、根分区和swap分区.这三个分区分别对应的盘符是hda1、hda2、hda3。
1、boot分区
该分区对应于/boot目录,约100MB,该分区存放Linux的Grub(bootloader)和内核源码。用户可通过访问/boot目录来访问该分区,换句话说,用户对/boot目录的操作就是操作该分区。
2、swap分区
该分区没有对应的目录,故用户无法访问。
Linux下的swap分区即为虚拟内存,虚拟内存用于当系统内存空间不足时,先将临时数据存放在swap分区,等待一段时间后,然后再将数据调入到内存中执行,所以说,虚拟内存只是暂时存放数据,在该空间内并没有执行。
E. linux的系统分区是 什么分区
系统分区是Windows上面的概念,大慨就是拥有引导程序和系统程序的分区。Linux没有系统分区的概念,Linux是一种目录树架构,一个根目录下面有若干子目录,子目录下又有子树目录,磁盘划分的分区以挂载的方式与目录联系起来。没有那个目录可以称为系统分区或系统目录,因为系统文件不是完全分布在一个目录下,根目录最重要,也许勉强算是吧,不过不是一个概念。
F. linux系统的磁盘分区有哪几种
1、/分区。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2、swap,即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
3、/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如果独立划分/home,即使Ubuntu不能启动,也可以用Live CD启动来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
4、/boot: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G. linux安装至少有哪两个分区,各自作用是什么
Linux默认安装会root分区和swap分区2个,
root分区也就是根分区,它包含了系统的依赖类库,运行文件,配置文件,日志等。
swap分区是虚拟交换分区,它是为了在物理内存使用完之后,会将swap分区也就是存储空间来作为虚拟内存使用。
H. linux的常见的分区类型有哪些
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
linux最少需要两个分区,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
1、第一个是引导分区,用来安装UEFI等引导信息,通常用Ext2、Ext4的格式;
2、第二个就是安装系统和储存文件的Ext4格式分区;
3、第三个就是专用于与内存交换数据和作为缓存使用的SWAP分区。
(8)linux分区是什么扩展阅读
1、s -l命令以详情模式(long listing fashion)列出文件夹的内容。
1、ls -a命令会列出文件夹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开头的隐藏文件。注意:在Linux中,文件以“.”开头就是隐藏文件,并且每个文件,文件夹,设备或者命令都是以文件对待。
2、lsblklsblk就是列出块设备。除了RAM外,以标准的树状输出格式,整齐地显示块设备。lsblk -l命令以列表格式显示块设备(而不是树状格式)。注意:lsblk是最有用和最简单的方式来了解新插入的USB设备的名字,特别是当你在终端上处理磁盘/块设备时。
3、uname"uname"命令就是Unix Name的简写。显示机器名,操作系统和内核的详细信息。注意:uname显示内核类别,uname -a显示详细信息。
I. linux磁盘分区
1.虚拟内存技术,windows通过交换文件来实现,linux通过交换分区来实现。所以windows只有一个分区,而安装linux至少两个分区,其中一个就是交换分区,虚拟内存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内存不够的问题。
2.硬盘在使用之前必须分区,硬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一块硬盘最多只能有四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可以用一个扩展分区来代替,只能有一块扩展分区,这个扩展分区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3.linux磁盘设备和分区命名
第一块IDE硬盘叫做/dev/hda,第二块IDE叫做/dev/hdb
第一块SCSI硬盘叫做/dev/sda,第二块SCSI硬盘叫做/dev/sdb
第一个IDE第一分区叫做/dev/hda1,第一块IDE第五分区叫做/dev/hda5
第二块SASI第一分区叫做/dev/sdb1,第二块SCSI第五分区叫做/dev/sdb5
4.划分分区之后,要在分区上创建文件系统,windows下有fat,fat32,ntfs。linux下有ext3,ReiserFS。创建文件系统类似windows的格式化
5.静态分区在某个分区耗尽以后,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方法:符号链接,类似windows的快捷方式,调整分区大小的工具,但是停机整顿,或者备份整个系统,清除硬盘,重新分区.而用逻辑盘卷管理可以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6.什么是LVM,LVM是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是在硬盘和分区之间的逻辑层,从而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
7.物理卷,PV,在LVM最低层,可以是整个硬盘,硬盘上的分区,或者在逻辑上与分区有相同功能的设备,
8.卷组,VG,由一个或者多个物理卷组成,而且可以动态的添加物理卷到卷组中,而在卷组上可以创建一个或者多个LVM分区(逻辑卷)
9.逻辑卷LV,就是从卷组中切出来的一段空白,逻辑卷可以自由改变空间大小
10,物理区域,PE每个物理区域被划分为基本单位,具有唯一编号的PE可以被LVM寻址的最小储存单元,PE的大小是在实际情况时创建物理卷决定的,默认是4096,同一个卷组里的所有物理卷的PE大小必须一致。
11.逻辑区域,LE,在同一个卷组中,LE的大小和PE是相同的,并且一一对应
J. linux 分区的含意是什么,如何理解
1、/分区。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2、swap,即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
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
3、/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如果独立划分/home,即使Ubuntu不能启动,也可以用Live CD启动来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
4、/boot: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在很多老旧的教程中,都会让用户在/boot目录上挂载一个大小为100MB左右的独立分区,并推荐把该/boot放在硬盘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实上,那是Lilo无法引导1024柱面后的操作系统内核的时代的遗物了。当然,也有人说,独立挂载/boot的好处是可以让多个Linux共享一个/boot。
其实,无论是基于上述的哪种理由,都没有必要把/boot分区独立出来。首先,Grub可以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其次,即使是安装有多个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为/boot目录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约20MB,分一个100MB的分区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还把把硬盘分的支离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让两个Linux共享一个/boot,每次升级内核,都会导致Grub的配置文件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不独立/boot分区仅仅占用了根目录下的大约20MB左右的空间,根本不会对根目录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无法引导Linux内核的现象再次出现,这也就是着名的137GB限制。很遗憾,Grub是无法引导137GB之后的分区中的Linux内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考虑把/boot独立挂载到位于137GB前方的独立分区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区都往前移动,让根目录所在分区位于137GB之前。
5、/usr/local: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
建议把/opt,/usr或/usr/local独立出来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时,我们一般都是使用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很少自己编译安装软件。而建议独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重装系统时不再重新编译软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编译的版本。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建议通常是没有意义的。
6、/var: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
7、/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建议把/var和/tmp独立出来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务器的。因为高负载的服务器通常会产生很多日志文件、临时文件,这些文件经常改变,因此把/var,/tmp独立出来有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但如果你用Ubuntu是做桌面的,或从来不关心过系统日志这东西,就没有必要独立的为/var和/tmp挂载分区。
还有些老旧的教程中建议把Linux安装在主分区中,或在/boot下挂载一个主分区。事实上,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所有分区都可以位于逻辑分区中。所以请放心的把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中吧。
---
Linux的文件系统(分区格式)主要有ext3、ReiserFS、XFS、JFS等。同时Linux也可以读写使用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统的分区。
Ubuntu默认的文件系统是ext3。
或许有人会告诉你其他文件系统会有什么什么优点,ext3会有什么什么不好,但如果你对文件系统并不了解的话,我的建议就是使用默认的ext3,默认的设置可能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但对普通用户一定是最稳定最安全最适合的。
最大分区大小:ext3是4TB,ReiseFS是16TB。FAT32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里的最大分区是32GB;而Linux中的FAT32则可以支持到2TB。
最大文件大小:ext3是2GB-4GB,ReiseFS是8TB,FAT32是4GB。
---
如果你准备在硬盘里只安装Ubuntu一个操作系统的话,建议你采用三分区方案:
1)“/”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10GB-15GB。
2)“swap”分区:用于交换空间。内存小于或等于 512MB,swap分区容量为内存大小的2倍;内存大于512MB的,swap分区容量等于内存大小。
3)“/home”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和“swap”以外的剩余空间
在linux系统中至少必须有两个挂载点(磁盘分区),分别是 / 及 swap ,其余是否要将其他的挂载点独立分割出来则视你的规划需求而定。可参考以下建议:
swap的大小约等同你的内存大小,或稍大
初次接触的新手或硬盘空间有限 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可用空间 - swap大小后的所有空间
swap /dev/hda2 大约内存大小 建议至少512Mb
高级用户 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高级用户 Server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 /dev/hda1 15G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28MB左右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var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
安装Liunx Ubuntu磁盘分区的配置与建议事项就说到这里,有了以上的相关说明相信要将自己的硬盘规划好,应该不会是件难事啦。
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
因此 hda1- hda4 是主区的意思。 hda5以后是逻辑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