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据库的管理
㈠ 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一、人工管理阶段:
数据的管理者:人。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的共享程度:无共享,冗余度极大。
数据的独立性: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
数据的结构化:无结构。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二、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的管理者:文件系统。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的独立性:独立性差。
数据的结构化: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管理的定义
数据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发挥数据的作用。实现数据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数据组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在数据库系统中所建立的数据结构,更充分地描述了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数据修改、更新与扩充,同时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可靠、安全性与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故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及数据管理效率。
㈡ 数据库如何管理
管理数据库主要做好以下3方面的内容:
一、数据库定期备份
首先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命令行工具将数据库备份下来,然后将该文件以日期参量重命名。
数据库定期备份的原因:
1)、有些数据是随时变化的,备份可以记录某时间点的数据;
2)、如数据库故障,可以随时还原。
二、数据库优化
1)、进行sql语句的执行优化;
2)、减少应用和数据库的交互次数、同一个sql语句的执行次数;
3)、整理数据库实体的碎片(特别是对某些表经常进行insert和delete动作,尤其注意,索引字段为系列字段、自增长字段、时间字段,对于业务比较频繁的系统,最好一个月重建一次);
4)、减少表之间的关联,特别对于批量数据处理,尽量单表查询数据,统一在内存中进行逻辑处理,减少数据库压力(java处理批量数据不可取,尽量用c或者c++ 进行处理,效率大大提升);
5)、对访问频繁的数据,充分利用数据库cache和应用的缓存;
6)、数据量比较大的,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其他表的关联,增加一些冗余字段,提高查询性能。
三、数据库日志文件管理
1、查看数据库中日志文件;
默认是三个组,这是数据库创建时自己添加的三个日志文件组;
2、添加日志文件组并添加成员。
㈢ 数据库由什么来管理和控制
您好: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㈣ 如何管理数据库
如何管理数据库
首先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命令行工具将数据库备份下来,然后将该文件以日期参量重命名。
数据库定期备份的原因:
1)、有些数据是随时变化的,备份可以记录某时间点的数据;
2)、如数据库故障,可以随时还原。
㈤ 对企业而言数据库管理重要吗
当然重要啦,数据库是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引擎,做好数据库管理能够快速提取具备价值的数据,以助力新应用开发、改变客户体验,并获得深刻洞察,从而帮助企业领导者确立业务定位,开拓充满机遇的全新市场。
遗憾的是,如今许多组织仍在使用几十年前的传统数据库管理平 台。这些平 台不仅需要手动操作和维护,而且成本高昂、操作复杂,很容易出现长时间宕机,甚至是数据泄露事故。与此同时,这也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大型企业选择了Nutanix的数据库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将开发/测试部署速度提升10倍,将数据库管理简化87%,降低总体拥有成本高达62%,为企业组织提供一个无限可能的数据库环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㈥ 6种数据库管理方法!有哪些!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
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㈦ 数据库管理主要分为哪些内容
认识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DatabaseManagement)是有关建立、存储、修改和存取数据库中信息的技术,是指为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有关人员需对其进行的技术管理工作。
负责这些技术管理工作的个人或集体称为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DBA)。数据库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的调优、数据库的重组、数据库的重构、数据库的安全管控、报错问题的分析和汇总以及处理、数据库数据的日常备份。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是从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统称,其属于运维工程师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业务数据库从设计、测试到部署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管理员的核心目标是保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完整性和高性能。
在国外,也有公司把数据库管理员称作数据库工程师(DatabaseEngineer),两者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都是保证数据库服务24小时的稳定高效运转,但是需要区分一下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开发工程师(DatabaseDeveloper):((1)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侧重于软件研发;
(2)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运维(运营和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侧重于运维管理。
数据库管理员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职责与定位。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库管理员只是负责数据库的运营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安装、监控、备份、恢复等基本工作,但是广义上的数据库管理员职责比这个大得多,需要覆盖产品从需求设计、测试到交付上线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负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搭建和运维,还要参与前期的数据库设计、中期的数据库测试和后期的数据库容量管理和性能优化。
㈧ 列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五个职责。对每个职责,说明当它不能被完成时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
1.数据定义: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像以及完整性约束和保密限制等约束。DDL主要用于建立、修改数据库的库结构。DDL所描述的库结构仅仅给出了数据库的框架,数据库的框架信息被存放在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中。
2.数据操作:DBMS提供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是DBMS的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限制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即保证事务的原子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DBMS要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需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提高存取效率。
5.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随数据的保护至关重要。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通过4个方面来实现: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DBMS的其他保护功能还有系统缓冲区的管理以及数据存储的某些自适应调节机制等。
6.数据库的维护:这一部分包括数据库的数据载入、转换、转储、数据库的重组合重构以及性能监控等功能,这些功能分别由各个使用程序来完成。
等等。缺一不可
㈨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依据它所支持的数据库模型来作分类,例如关系式、XML;或依据所支持的计算机类型来作分类,例如服务器群集、或依据所用查询语言来作分类,例如SQL、XQuery;或依据性能冲量重点来作分类,例如最大规模、最高运行速度的分类方式。
不论使用哪种分类方式,一些DBMS能够跨类别,同时支持多种查询语言。早期比较流行的数据库模型有三种,而在当今的互联网中最常见的就是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就是储存数据的地方。在电脑中,在内存中,在硬盘中的东西都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所待的地方就叫做数据库。也可以称为电子化的“文件柜”。
在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中的数据库意味着今后数据会越来越庞大,也意味着数据在以后的发展中在重多的科学还有应用中要运用到更多的数据。
数据库可以看成是电子化的文件柜,并且还是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并且可以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与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
在计算机编程之中,数据库的定义和生活中有一定的区别。同样是数据的集合这没有变,但是多了一些条件限定,每一种类型数据集合里面的数据都有固定的内容结构。数据库中的数据都有一定规律结构,相同类型的数据放在一起,不同类型的数据之间相互隔离。
㈩ 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按功能划分,数据库管理系统大致可分为6个部分:
1、模式翻译:提供数据定义语言。用它书写的数据库模式被翻译为内部表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完整性约束和物理储存结构保存在内部的数据字典中。数据库的各种数据操作(如查找、修改、插入和删除等)和数据库的维护管理都是以数据库模式为依据的。
2、应用程序的编译:把包含着访问数据库语句的应用程序,编译成在dbms支持下可运行的目标程序。
3、交互式查询:提供易使用的交互式查询语言,如SQL.DBMS负责执行查询命令,并将查询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4、数据的组织与存取:提供数据在外围储存设备上的物理组织与存取方法。
5、事务运行管理:提供事务运行管理及运行日志,事务运行的安全性监控和数据完整性检查,事务的并发控制及系统恢复等功能。
6、数据库的维护:为数据库管理员提供软件支持,包括数据安全控制、完整性保障、数据库备份、数据库重组以及性能监控等维护工具。
(10)对数据库的管理扩展阅读: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长期存储和管理。而这一特点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在增强信息存管率时应当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细致识别,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最终减少恶意访问、黑客攻击等问题,真正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丢失、系统崩溃等现象,致使数据信息损坏,无法正常调用。
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就是数据的集合存储,在这一存储的过程中,管理系统会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数据存储,并建立较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关系。这样既能实现数据的单独处理,也能实现数据结合的使用、处理,从而实现高效率的数据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