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mysql主备数据库

mysql主备数据库

发布时间: 2022-09-27 08:38:29

1. 如何用mysql workbench做mysql主备

双击或右键打开MySQL Workbench,进入软件主界面。

点击new connection,会有个弹出框,让我们填写user(用户名),password(密码)。

填写完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就会出现我们创建的数据库工作空间,例如:local instance MySQL56。

双击local instance MySQL56,进入数据库工作空间。

在左上方找到一个圆柱形带加号的图标,单击该图标,可以显示出数据库名让我们填例如:。

创建好数据库,我们在左菜单栏找到这个数据库,双击该数据库,可以看到下面有个tables,右键table,选择create table,就能创建表了。

2. mysqlgoldendb出现主备库关系修复失败

需要登录主库进行一系列步骤来解决此问题。
登录主库,主从库在同一台电脑,用端口号区分的,-h(ip地址可以不写)。selectuser,hostfrommysql.user,查看允许访问节点,showgrantsfor‘boss’@’%’,查看账号访问权限,锁表,备份主数据库,查看并找到主库的data同步文件SK-20211222BOTJ-bin.000045并复制到从库对应data目录下,进入从库、停止从库、并导入主库数据。重置从库,配置从库同步节点,进入主库并解锁主库表,启动从库并查看配置是否成功。

3. mysql主备同步的原理

MYSQL主从同步原理:
1) MYSQL主从同步是异步复制的过程,整个同步需要开启3线程,master上开启bin-log日志(记录数据库增、删除、修改、更新操作);
2) Slave开启I/O线程来请求master服务器,请求指定bin-log中position点之后的内容;
3) Master端收到请求,Master端I/O线程响应请求,bin-log、position之后内容返给salve;
4) Slave将收到的内容存入relay-log中继日志中,生成master.info(记录master ip、bin-log、position、用户名密码);
5) Slave端SQL实时监测relay-log日志有更新,解析更新的sql内容,解析成sql语句,再salve库中执行;
6) 执行完毕之后,Slave端跟master端数据保持一致!
**MYSQL bin-log用途**
1) bin-log日志最大的功能记录数据库增、删、改、插入等操作,记录用户操作的SQL语句;
2) bin-log日志可以用数据增量备份、完整备份;
3) bin-log还可以主要主从复制+读写分离;

4. MySQL实战问题03 mysql如何保证主备一致

MySQL 主备的基本原理主备流程切换

在状态 1 中,客户端的读写都直接访问节点 A,而节点 B 是 A 的备库,只是将 A 的更新都同步过来,到本地执行。这样可以保持节点 B 和 A 的数据是相同的

当需要切换的时候,就切成状态 2。这时候客户端读写访问的都是节点 B,而节点 A 是 B 的备库。

M-S模式中, 为什么建议把备库设为readonly? 有时候一些运营类的查询语句会被放到备库上去查,设置为只读可以防止误操作; 防止切换逻辑有 bug,比如切换过程中出现双写,造成主备不一致 可以用 readonly 状态,来判断节点的角色。 把备库设置成只读了,还怎么跟主库保持同步更新呢?

因为 readonly 设置对超级 (super) 权限用户是无效的,而用于同步更新的线程,就拥有超级权限。

节点 A 到 B 这条线的内部流程是什么样的

下图画出的就是一个 update 语句在节点 A 执行,然后同步到节点 B 的完整流程图

备库 B 跟主库 A 之间维持了一个长连接。主库 A 内部有一个线程,专门用于服务备库 B 的这个长连接

一个事务日志同步的完整过程是这样的: 在备库 B 上通过 change master 命令,设置主库 A 的 IP、端口、用户名、密码,以及要从哪个位置开始请求 binlog,这个位置包含文件名和日志偏移量。 在备库 B 上执行 start slave 命令,这时候备库会启动两个线程,就是图中的 io_thread 和 sql_thread。其中 io_thread 负责与主库建立连接。 主库 A 校验完用户名、密码后,开始按照备库 B 传过来的位置,从本地读取 binlog,发给 B。 备库 B 拿到 binlog 后,写到本地文件,称为中转日志(relay log)。 sql_thread 读取中转日志,解析出日志里的命令,并执行。 binlog 的三种格式对比

三种格式分别是: statement row mixed

为了便于描述 binlog 的这三种格式间的区别, 创建并初始化一个表

mysql> CREATE TABLE `t` ( `id` int(11) NOT NULL, `a` int(11) DEFAULT NULL, `t_modified`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PRIMARY KEY (`id`), KEY `a` (`a`), KEY `t_modified`(`t_modified`) ) 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t values(1,1,񟭒-11-13'); insert into t values(2,2,񟭒-11-12'); insert into t values(3,3,񟭒-11-11'); insert into t values(4,4,񟭒-11-10'); insert into t values(5,5,񟭒-11-09');

删除一行, 分析binlog

mysql> delete from t /*comment*/ where a>=4 and t_modified<=񟭒-11-10' limit 1; 查询binlog命令: mysql> show binlog events in 'master.000001' 当 binlog_format=statement 时

binlog 里面记录的就是 SQL 语句的原文:

分析一下上图输出的结果: 第一行可以先忽略. 第二行是一个 BEGIN,跟第四行的 commit 对应,表示中间是一个事务; 第三行是真实的执行语句, 在delete命令前,还有一个use test命令, 是mysql自动添加的. 最后一行是一个 COMMIT, 包含一个xid. 如果使用statement格式, 记录到binlog 的是语句原文. 会有什么问题出现呢?

如果delete 带有 limit, 很可能出出现住主备数据库不一致的情况

在主库执行这条 SQL 语句的时候,用的是索引 a;而在备库执行这条 SQL 语句的时候,却使用了索引 t_modified

当 binlog_format= row 时:

与statement相比, begin 与 commit 是一致的, 但是row格式没有记录原文, 而是替换成了两个event, 粉笔是table_map 与 delete_rows

Table_map event,用于说明接下来要操作的表是 test 库的表 t; Delete_rows event,用于定义删除的行为。 使用mysqlbinlog工具分析解析binlog中内容 mysqlbinlog -vv data/master.000001 --start-position=8900;

解析结果:

server id 1,表示这个事务是在 server_id=1 的这个库上执行的。 每个 event 都有 CRC32 的值,这是因为参数 binlog_checksum 设置成了 CRC32。 Table_map event 显示了接下来要打开的表,map 到数字 226。现在我们这条 SQL 语句只操作了一张表,如果要操作多张表呢?每个表都有一个对应的 Table_map event、都会 map 到一个单独的数字,用于区分对不同表的操作。 在 mysqlbinlog 的命令中,使用了 -vv 参数是为了把内容都解析出来,所以从结果里面可以看到各个字段的值(比如,@1=4、 @2=4 这些值)。 binlog_row_image 的默认配置是 FULL,因此 Delete_event 里面,包含了删掉的行的所有字段的值。如果把 binlog_row_image 设置为 MINIMAL,则只会记录必要的信息,在这个例子里,就是只会记录 id=4 这个信息。 最后的 Xid event,用于表示事务被正确地提交了。 为什么会有 mixed 格式的 binlog?为什么会有 mixed 这种 binlog 格式的存在场景? 因为有些 statement 格式的 binlog 可能会导致主备不一致,所以要使用 row 格式。 但 row 格式的缺点是,很占空间。比如你用一个 delete 语句删掉 10 万行数据,用 statement 的话就是一个 SQL 语句被记录到 binlog 中,占用几十个字节的空间。但如果用 row 格式的 binlog,就要把这 10 万条记录都写到 binlog 中。这样做,不仅会占用更大的空间,同时写 binlog 也要耗费 IO 资源,影响执行速度。 所以,MySQL 就取了个折中方案,也就是有了 mixed 格式的 binlog。mixed 格式的意思是,MySQL 自己会判断这条 SQL 语句是否可能引起主备不一致,如果有可能,就用 row 格式,否则就用 statement 格式。 如何解决双M结构的循环复制问题解决两个节点间的循环复制的问题的逻辑 规定两个库的 server id 必须不同,如果相同,则它们之间不能设定为主备关系; 一个备库接到 binlog 并在重放的过程中,生成与原 binlog 的 server id 相同的新的 binlog; 每个库在收到从自己的主库发过来的日志后,先判断 server id,如果跟自己的相同,表示这个日志是自己生成的,就直接丢弃这个日志。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我们设置了双 M 结构,日志的执行流就会变成这样: 从节点 A 更新的事务,binlog 里面记的都是 A 的 server id; 传到节点 B 执行一次以后,节点 B 生成的 binlog 的 server id 也是 A 的 server id; 再传回给节点 A,A 判断到这个 server id 与自己的相同,就不会再处理这个日志。所以,死循环在这里就断掉了。

5. mysql主备切换是什么意思

这一般是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系统,数据库通常是由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组成,主备同时运行,主服务器有数据改动后,立刻会同步到备份服务器。所以在日常运维工作中,为了防患于未然,经常会进行主备切换,就是把生产对接的服务器从主数据库切换到备份库上,使用备份库运行一段时间,看看备份库运行是否正常,数据是否正确等。

切换的操作只需将连接池中,数据库服务器的Ip换成备份库Ip就可以了。

6. mysql怎么实现主从同步数据库备份

1.主服务器:
#Master start
log-bin="d:/log/mysql/mysql_log_bin"
server-id=1
#Master end
2.从服务器:
#Slave start
log-bin="D:/log/mysql2/log-bin.log"
relay_log="D:/log/mysql2/relay-log-bin"
#从机id,区别于主机id
server-id=2
#主机ip,供从机连接主机用
#master-host=localhost
#主机端口
#master-port=3300
#刚才为从机复制主机数据新建的账号
#master-user=slave
#刚才为从机复制主机数据新建的密码
#master-password=654321
#重试间隔时间10秒
#master-connect-retry=10
#需要同步的数据库
#replicate-do-db=test
#启用从库日志,这样可以进行链式复制
log-slave-updates
#从库是否只读,0表示可读写,1表示只读
read-only=1

#只复制某个表
#replicate-do-table=tablename
#只复制某些表(可用匹配符)
#replicate-wild-do-table=tablename%
#只复制某个库
#replicate-do-db=dbname
#不复制某个表
#replicate-ignore-table=tablename
#不复制某些表
#replicate-wild-ignore-table=tablename%
#不复制某个库
#replicate-ignore-db=dbname
#Slave end
3.对从服务器制定主服务器使用CHANGE MASTER 语句
注意:1.一定要在主服务器上创建一个可以执行replication的用户
2.该用户名在从服务器上可远程登录到主服务器。
3.开启MySQL的log-bin日志功能

7. 如何备份整个mysql数据库

1、首先打开mysql数据库软件进入软件主界面。

8. mysql主备之间使用什么日志文件同步

主从同步主要是以binlog日志作为文件同步机制,具体如下
主从同步使得数据可以从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复制到其他服务器上,在复制数据时,一个服务器充当主服务器(master),其余的服务器充当从服务器(slave)。因为复制是异步进行的,所以从服务器不需要一直连接着主服务器,从服务器甚至可以通过拨号断断续续地连接主服务器。通过配置文件,可以指定复制所有的数据库,某个数据库,甚至是某个数据库上的某个表。
使用主从同步的好处:
通过增加从服务器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在主服务器上执行写入和更新,在从服务器上向外提供读功能,可以动态地调整从服务器的数量,从而调整整个数据库的性能。
提高数据安全-因为数据已复制到从服务器,从服务器可以终止复制进程,所以,可以在从服务器上备份而不破坏主服务器相应数据
在主服务器上生成实时数据,而在从服务器上分析这些数据,从而提高主服务器的性能
注意,mysql是异步复制的,而MySQL Cluster是同步复制的。有很多种主从同步的方法,但核心的方法有两种,Statement Based Replication(SBR)基于SQL语句的复制,另一种是Row Based Replication(RBR)基于行的复制,也可以使用Mixed Based Replication(MBR)。在mysql5.6中,默认使用的是SBR。而mysql 5.6.5和往后的版本是基于global transaction identifiers(GTIDs)来进行事务复制。当使用GTIDs时可以大大简化复制过程,因为GTIDs完全基于事务,只要在主服务器上提交了事务,那么从服务器就一定会执行该事务。

9. 如何使用mysqlmp命令备份mysql数据库

通用规律只有使用 --all-databases (-A) 会 ERROR 1356,那就看看他到底备份了什么东西。于是喊上同事一起 less 看了下,上下扫了两眼。突然发现:1. 备份 SQL 文件里 DROP 掉了 mysql.proc;2. 后CREATE了一个新的 mysql.proc;3. LOCK TABLES 和 UNLOCK TABLES 中间居然没有备份 CREATE ROUTINE 任何数据?这不就是相当于每次导入全备都给我一个没有任何 sys schema routines 的全新 mysql.proc 表?那这不就异常的尴尬?
---- Table structure for table `proc`--
---- Dumping data for table `proc`-
真相大白在官方文档【sys-schema-usage】官方文档明确的告诉我们不会备份 sys 库。但在使用 mysqlmp 在执行 --all-databases 会清空 mysql.proc 导致 sys 无法正常使用;这是一个 BUG,并且只存在于 MySQL 5.7.x !
1、mysql_upgrade install or upgrade sys schema
这个方案适用于 sys 库已经因为 mysqlmp 导入而损坏的情况下使用。
注意:mysql_upgrade 在修理 sys 库的同时,还修理 mysql 库和用户库表(期间加锁且速度一般),有极小可能会误伤;使用 mysql_upgrade 的时候要加上 --upgrade-system-tables,不然会扫描用户库表。
2、全备时同时备份 sys 库
这个方案适用于需要还原的数据库,sys 库也不太正常的情况下使用;在全备后额外再备份一份 sys 库用于修复。
注意:不适用于做主从时使用它。
3、使用 databases 全备
这个方案适用于所有场景的全备需求,100% 安全。
4、使用 mysql-sys 开源代码

如果你的数据库 sys 全部中招了,又是生产库。那你只能用这个方法;
mysql-sys:https://github.com/mysql/mysql-sys
中记录了 sys 库的创建语句将文件下载到本地,然后根据数据库版本,执行以下命令即可。

热点内容
元神队伍配置都由什么组成 发布:2025-05-17 21:20:18 浏览:475
闲鱼和安卓哪个赚钱 发布:2025-05-17 21:15:56 浏览:583
c语言一个c源程序 发布:2025-05-17 21:11:44 浏览:314
如何加密手机的文件 发布:2025-05-17 21:11:43 浏览:915
ios开发文件上传 发布:2025-05-17 21:10:40 浏览:983
g92编程 发布:2025-05-17 21:00:31 浏览:170
汇编语言第三版脚本之家 发布:2025-05-17 20:54:26 浏览:399
资源配置最佳状态叫什么 发布:2025-05-17 20:48:58 浏览:84
定义dns服务器的ip 发布:2025-05-17 20:32:37 浏览:954
android判断图片 发布:2025-05-17 20:32:33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