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ccd算法
⑴ ccd在线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传统检测:人工目测,依靠人工肉眼识别进行判断比较,最终判定产品的优劣,完成产品的质检审核环节。
CCD在线检测:以自动化机械代替人工,对产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判断,剔除残次品,最终完成产品检测的质检环节。
CCD在线检测相较传统检测方法的优点:
智能高效:自动化检测可进行快速识别检测,相较人工检测,速度会快得多,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缩短产品出货周期,降低人工成本;
标准统一:CCD检测是系统对被检物进行统一标准化的判断识别,一致度高,确保每个产品都是标准统一规范的判定模式,产品的标准输出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高速精准:智能检测可进行飞拍识别,并可对肉眼无法判断的微小精密物件进行识别检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提高了检测的精密度;
代替人工进行高危作业:在一些高危行业,例如高温,易爆,寒冷等恶劣的工作环境,用自动化机械检测,可有效代替人工作业,避免因突发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可保持长时间规范运作:相较人工,机器化的检测可保持长时间规范化产出,不会因为疲劳、瞌睡、注意力等人为因素导致误判、漏判的现象。
CCD在线检测相较传统检测方法的缺点:
灵活度低:没有人工灵活,一些未出现过的缺陷不被系统识别,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
可识别的产品较为单一:CCD检测是根据算法进行产品识别的,当检测产品不统一,多样复杂且形状大小不一,或者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难以像人工检测一样随机应变;
识别局限性:类似编织面料的孔径大小检测,有伸缩弹力,产品的摆放状态难以实现标准化检测,人为更容易判断。
⑵ 线阵ccd的工作频率,扫描电机的转速与照明光源的亮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线阵CCD的工作频率与扫描电机的速度要根据参数测算好,不然扫描图像会有拉升或压缩现象,照明光源需均匀一致性,不同材质的拍摄物需匹配不同类型的光源。
电机转速与频率的公式
n=60f/p
上式中
n——电机的转速(转/分);
60——每分钟(秒);
f——电源频率(赫芝);
p——电机旋转磁场的极对数。
(2)线性ccd算法扩展阅读:
对于面阵CCD来说,应用面较广,如面积、形状、尺寸、位置,甚至温度等的测量。面阵CCD的优点是可以获取二维图像信息,测量图像直观。缺点是像元总数多,而每行的像元数一般较线阵少,帧幅率受到限制,而线阵CCD的优点是一维像元数可以做得很多,而总像元数较面阵CCD相机少,而且像元尺寸比较灵活,帧幅数高,特别适用于一维动态目标的测量。
以线阵CCD在线测量线径为例,就在不少论文中有所介绍,但在涉及到图像处理时都是基于理想的条件下,而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来讲,线阵CCD图像处理算法还是相当复杂的。
⑶ 扫描原理是什么
扫描仪是除键盘和鼠标之外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你可以利用扫描仪输入照片建立自己的电子影集;输入各种图片建立自己的网站;扫描手写信函再用E-mail发送出去以代替传真机;还可以利用扫描仪配合OCR软件输入报纸或书籍的内容,免除键盘输入汉字的辛苦。所有这些为我们展示了扫描仪不凡功能,它使我们在办公、学习和娱乐等各个方面提高效率并增进乐趣。
在选购扫描仪时,我们常常遇到许多难懂的专业技术名词,如光学分辨率(光学分辨率)、最大分辨率(最大分辨率)、色彩分辨率(色彩深度)、扫描模式、接口方式(连接界面)等等。
在使用扫描仪当中,又会遇到到扫描速度慢,占用硬盘空间多,以及一些不知所云的设置等诸多困扰。然而说明书提供给我们的操作指导并不能让所有的人成为应用专家,即使照着说明书去进行某些设置,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无疑给我们用好用巧机器带来了障碍。
一、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扫描仪是图像信号输入设备。它对原稿进行光学扫描,然后将光学图像传送到光电转换器中变为模拟电信号,又将模拟电信号变换成为数字电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接口送至计算机中。
扫描仪扫描图像的步骤是:首先将欲扫描的原稿正面朝下铺在扫描仪的玻璃板上,原稿可以是文字稿件或者图纸照片;然后启动扫描仪驱动程序后,安装在扫描仪内部的可移动光源开始扫描原稿。为了均匀照亮稿件,扫描仪光源为长条形,并沿y方向扫过整个原稿;照射到原稿上的光线经反射后穿过一个很窄的缝隙,形成沿x方向的光带,又经过一组反光镜,由光学透镜聚焦并进入分光镜,经过棱镜和红绿蓝三色滤色镜得到的RGB三条彩色光带分别照到各自的CCD上,CCD将RGB光带转变为模拟电子信号,此信号又被A/D变换器转变为数字电子信号。
至此,反映原稿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计算机能够接受的二进制数字电子信号,最后通过串行或者并行等接口送至计算机。扫描仪每扫一行就得到原稿x方向一行的图像信息,随着沿y方向的移动,在计算机内部逐步形成原稿的全图。
在扫描仪获取图像的过程中,有两个元件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是CCD,它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另一个是A/D变换器,它将模拟电信号变为数字电信号。这两个元件的性能直接影响扫描仪的整体性能指标,同时也关系到我们选购和使用扫描仪时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某些参数及设置。
1.什么是CCD。
CCD是Charge Couple Device的缩写,称为电荷耦合器件,它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制成的表面光电器件,可以实现光电转换功能。
CCD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中应用广泛,只不过摄像机中使用的是点阵CCD,即包括x、y两个方向用于摄取平面图像,而扫描仪中使用的是线性CCD,它只有x一个方向,y方向扫描由扫描仪的机械装置来完成。
CCD芯片上有许多光敏单元,它们可以将不同的光线转换成不同的电荷,从而形成对应原稿光图像的电荷图像。如果我们想增加图像的分辨率,就必须增加CCD上的光敏单元数量。实际上,CCD的性能决定了扫描仪的x方向的光学分辨率。
2.什么是A/D变换器?
A/D变换器是将模拟量(Analog)转变为数字量(Digital)的半导体元件。从CCD获取的电信号是对应于图像明暗的模拟信号,就是说图像由暗到亮的变化可以用从低到高的不同电平来表示,它们是连续变化的,即所谓模拟量。
A/D变换器的工作是将模拟量数字化,例如将0至1V的线性电压变化表示为0至9的10个等级的方法是:0至小于0.1V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0、0.1至小于0.2V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1……0.9至小于1.0V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9。实际上,A/D变换器能够表示的范围远远大于10,通常是2^8=256、2^10=1024或者2^12=4096。
如果扫描仪说明书上标明的灰度等级是10bit,则说明这个扫描仪能够将图像分成1024个灰度等级,如果标明色彩深度为30bit,则说明红、绿、蓝各个通道都有1024个等级。显然,该等级数越高,表现的彩色越丰富。
二、扫描仪的性能
扫描仪按种类可以分为手持扫描仪,台式扫描仪和滚筒式扫描仪(鼓形扫描仪)。价格方面,手持型在400~600元左右;台式机从1000至上万元不等;鼓形扫描仪的分辨率在8000dpi以上,动态范围,彩色位数等指标都较高,价格也不适合于一般家庭和办公室。
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x、y方向的分辨率、色彩分辨率(色彩位数)、扫描幅面和接口方式等。各类扫描仪都标明了它的光学分辨率和最大分辨率。分辨率的单位是dpi,dpi是英文Dot Per Inch的缩写,意思是每英寸的像素点数。
1.什么是光学分辨率?
光学分辨率是指扫描仪的光学系统可以采集的实际信息量,也就是扫描仪的感光元件——CCD的分辨率。例如最大扫描范围为216mm×297mm(适合于A4纸)的扫描仪可扫描的最大宽度为8.5英寸(216mm),它的CCD含有5100个单元,其光学分辨率为5100点/8.5英寸=600dpi。常见的光学分辨率有300×600、600×1200、1000×2000或者更高。
2.什么是最大分辨率?
最大分辨率又叫做内插分辨率,它是在相邻像素之间求出颜色或者灰度的平均值从而增加像素数的办法。内插算法增加了像素数,但不能增添真正的图像细节,因此,我们应更重视光学分辨率。
3.什么是色彩分辨率?
色彩分辨率又叫色彩深度、色彩模式、色彩位或色阶,总之都是表示扫描仪分辨彩色或灰度细腻程度的指标,它的单位是bit(位)。
色彩位确切的含义是用多少个位来表示扫描得到的一个像素。例如:1bit只能表示黑白像素,因为计算机中的数字使用二进制,1bit只能表示两个值(21=2)即0和1,它们分别代表黑与白。8bit可以表示256个灰度级(28=256),它们代表从黑到白的不同灰度等级。24bit可以表示16777216种色彩(224=16777216),其中红(R)绿(G)蓝(B)各个通道分别占用8bit,它们各有2^8=256个等级,一般称24bit以上的色彩为真彩色,当然还有采用30bit、36bit、42bit的机种。
从理论上讲,色彩位数越多,颜色就越逼真,但对于非专业用户来讲,由于受到计算机处理能力和输出打印机分辨率的限制,追求高色彩位给我们带来的只会是浪费。
4.什么是TWAIN?
TWAIN(Technology Without An Interesting Name)是扫描仪厂商共同遵循的规格,是应用程序与影像捕捉设备间的标准接口。只要是支持TWAIN的驱动程序,就可以启动符合这种规格的扫描仪。
例如在Microsoft Word中就可以启动扫描仪,方法是打开菜单栏的“插入”→“图片”→“来自扫描仪”。利用Adobe Photoshop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方法是打开“File”→“Import”→“Select TWAIN_32 Source”。
5.什么是接口方式?
接口方式(连接界面)是指扫描仪与计算机之间采用的接口类型。常用的有USB接口、SCSI接口和并行打印机接口。SCSI接口的传输速度最快,而采用并行打印机接口则更简便。
三、扫描仪的应用
1.选择原稿类型
扫描仪驱动程序的用户界面会提供扫描原稿类型的选择菜单。“文件”适用于白纸黑字的原稿,扫描仪会按照1个位来表示黑与白两种像素,这样会节省磁盘空间。“杂志和书籍”则适用于既有图片又有文字的图文混排稿样,扫描该类型兼顾文字和具有多个灰度等级的图片。“照片”适用于扫描彩色照片,它要对红绿蓝三个通道进行多等级的采样和存储。
进行适当的选择可以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节省磁盘空间,不同的扫描仪,可能会提供不同的原稿类型选择。
2.分辨率与文件大小
一般的扫描应用软件都可以在你预览原始稿样时自动计算出文件大小,但了解文件大小的计算方法更有助于你在管理扫描文件和确定扫描分辨率时作出适当的选择。
二值图像文件的计算公式是:水平尺寸×垂直尺寸×(扫描分辨率)2/8。彩色图像文件的计算公式是:水平尺寸×垂直尺寸×(扫描分辨率)2×3。例如用彩色RGB方式扫描一幅普通彩色照片(3R 3.5×5英寸),扫描分辨率为300DPI,那么得到的图像文件长度为5×3.5×3002×3=4725000字节即4.7MB(这个计算公式假设每一种颜色的色深是8位并且没有考虑图片的存储时的压缩算法,实际文件大小会因保存文件的格式差异与使用的色深有很大的不同)。
3.选择扫描分辨率
扫描分辨率=放大系数×打印分辨率/N (N为打印机喷头色数)。
扫描分辨率越高得到的图像越清晰,但是考虑到如果超过输出设备的分辨率,再清晰的图像也不可能打印出来,仅仅是多占用了磁盘空间,没有实际的价值。因此选择适当的扫描分辨率就很有必要。
4.使用OCR软件
OCR是字符识别软件的简称,它是英文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的缩写,原意是光学字符识别。它的功能是通过扫描仪等光学输入设备读取印刷品上的文字图像信息,利用模式识别的算法,分析文字的形态特征从而判别不同的汉字。
中文OCR一般只适合于识别印刷体汉字。使用扫描仪加OCR可以部分地代替键盘输入汉字的功能,是省力快捷的文字输入方法。
⑷ 请问CCD对位的算法
你好。
很幸运看到你的问题。
但是又很遗憾到现在还没有人回答你的问题。也可能你现在已经在别的地方找到了答案,那就得恭喜你啦。
对于你的问题我爱莫能助!
可能是你问的问题有些专业了。或者别人没有遇到或者接触过你的问题,所以帮不了你。建议你去问题的相关论坛去求助,那里的人通常比较多,也比较热心,可能能快点帮你解决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够帮到你!
快过年了,
最后祝您全家幸福健康快乐每一天!
⑸ 是CCD好还是CMOS好啊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电荷耦合器件。 CCD是一种半导体装置,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CCD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CCD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中应用广泛,只不过摄像机中使用的是点阵CCD,即包括x、y两个方向用于摄取平面图像,而扫描仪中使用的是线性CCD,它只有x一个方向,y方向扫描由扫描仪的机械装置来完成。 CCD的加工工艺有两种,一种是TTL工艺,一种是CMOS工艺,现在市场上所说的CCD和CMOS其实都是CCD,只不过是加工工艺不同,前者是毫安级的耗电量,二后者是微安级的耗电量。TTL工艺下的CCD成像质量要优于CMOS工艺下的CCD。CCD广泛用于工业,民用产品。 CCD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象来修改图像。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CCD在摄像机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件,它起到将光线转换成电信号的作用,类似于人的眼睛,因此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摄像机的性能。 衡量CCD好坏的指标很多,有像素数量,CCD尺寸,灵敏度,信噪比等,其中像素数以及CCD尺寸是重要的指标。像素数是指CCD上感光元件的数量。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可以理解为由很多个小的点组成,每个点就是一个像素。显然,像素数越多,画面就会越清晰,如果CCD没有足够的像素的话,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清晰度就会大受影响,因此,理论上CCD的像素数量应该越多越好。但CCD像素数的增加会使制造成本以及成品率下降,而且在现行电视标准下,像素数增加到某一数量后,再增加对拍摄画面清晰度的提高效果变得不明显,因此,一般一百万左右的像素数对一般的使用已经足够了。 单CCD摄像机是指摄像机里只有一片CCD并用其进行亮度信号以及彩色信号的光电转换,其中色度信号是用CCD上的一些特定的彩色遮罩装置并结合后面的电路完成的。由于一片CCD同时完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转换,因此难免两全,使得拍摄出来的图像在彩色还原上达不到专业水平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出现了3CCD摄像机。3CCD,顾名思义,就是一台摄像机使用了3片CCD。我们知道,光线如果通过一种特殊的棱镜后,会被分为红,绿,蓝三种颜色,而这三种颜色就是我们电视使用的三基色,通过这三基色,就可以产生包括亮度信号在内的所有电视信号。如果分别用一片CCD接受每一种颜色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电路处理后产生图像信号,这样,就构成了一个3CCD系统。 和单CCD相比,由于3CCD分别用3个CCD转换红,绿,蓝信号,拍摄出来的图像从彩色还原上要比单CCD来的自然,亮度以及清晰度也比单CCD好。但由于使用了三片CCD,3CCD摄像机的价格要比单CCD贵很多。 四色CCD是索尼公司在2003年推出的一种CCD新技术。四色即红 绿蓝 品红(RGBE)相对与传统的三色(红绿蓝),四色CCD的色彩还原错误率进一步降低。因而使色彩还原更逼真。首款采用四色CCD的数码相机是SNOY DSC—F828 数码相机规格表中的CCD一栏经常写着“1/2.7英寸CCD”等。这里的“1/2.7英寸”就是CCD的尺寸,实际上就是CCD对角线的长度。 现有的数码相机一般采用1/2.7英寸、1/2.5英寸和1/1.8英寸等尺寸的CCD。CCD是受光元件(像素)的集合体,接收透过镜头的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在像素数一样的情况下,CCD尺寸越大单位像素就越大。这样,单位像素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因此,理论上可以说有利于提高画质。 但是,数码相机画质的好坏不仅是由CCD决定的。镜头以及通过CCD输出的电信号形成图像的电路的性能等也能够影响到相机的画质。所谓的“大尺寸CCD=高画质”是不正确的。例如,虽然1/2.7英寸比1/1.8英寸尺寸小,但配备1/2.7英寸CCD的数码相机并没有受到画质不好的批评。 现在,袖珍数码相机日趋小巧轻便,出于设计上的考虑,其中大多采用1/2.7英寸的小型CCD。 顺便说一句,1/2.7英寸的“型”有时也写作“inch”,不过,在这里不是普通的“1英寸=25.4mm”。由于结合了CCD亮相前摄像机上使用的摄像管和显示方式,因此,习惯上采用比较特殊的尺寸。1/2.7英寸为6.6mm,1/1.8英寸约为9mm。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CMOS RAM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有数据保存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 早期的CMOS设置程序驻留在软盘上的(如IBM的PC/AT机型),使用很不方便。现在多数厂家将CMOS设置程序做到了 BIOS芯片中,在开机时通过按下某个特定键就可进入CMOS设置程序而非常方便地对系统进行设置,因此这种CMOS设置又通常被叫做BIOS设置。
⑹ ccd定位系统
这个非常容易实现,CCD定位算法不要自己写,解决方案目前有两套方式,一、采购目前市场上有的Evision,MIL或者其他公司的软件,自己选型CCD,镜头,光源,做成CCD系统。CCD可以用30W像素的黑白相机就好了,光源用玻璃的话,一般用漫反射光源,镜头利用可调焦的。
方式二、直接采购整个智能相机,比如欧姆龙,基恩士他们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直接采购智能相机有个问题就是定位精度比较低,个性化调整麻烦,因为没有开放借口,做修改很难,但是如果通用方案,精度要求不高,系统开发速度快。国内有一家做机器视觉 ,CCD定位方案做的很成功的公司,是厦门的智摩星自动化。他们给富士康什么的做了很多方案。
⑺ 有谁知道CCD成像的原理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如果分解CCD,你会发现CCD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微型镜头”,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感光层”。
第一层“微型镜头”
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CCD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但是提高采光率的办法也容易使画质下降。这一层“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副眼镜。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
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
CCD的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CMYK补色分色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两种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几乎所有人类眼镜可以识别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和蓝来组成,而RGB三个字母分别就是Red, Green和Blue,这说明RGB分色法是通过这三个通道的颜色调节而成。再说CMYK,这是由四个通道的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C)、洋红(M)、黄(Y)、黑(K)。在印刷业中,CMYK更为适用,但其调节出来的颜色不及RGB的多。
原色CCD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缺点则是噪声问题。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采用原色CCD的数码相机,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会超过400。相对的,补色CCD多了一个Y黄色滤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ISO值上,补色CCD可以容忍较高的感光度,一般都可设定在800以上
第三层:感光层
CCD的第三层是“感光片”,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对角长度,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
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
⑻ 数码相机(CCD)怎么样实现颜色记录的
按快门拍照的过程,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测量一下某一短暂的时间间中,小桶中落进了多少“光滴”,并记在文件中(1) 一般 的CCD每原色的光度用8位来记录,即其小桶上的刻度有8格,也有 的是10位甚至12位,10位或12位的CCD在记录色彩时可以更精确, 尤其是在光线比较暗时。 早期的CCD是隔行扫描的,同一时刻,每两行小桶,只有一行被测量,这样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但图像精度大为降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已能让CCD记录在几十分之一秒,甚至几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落进各个“小桶”的“光滴”的量,所以,新的CCD一般都是逐行扫描的。尽管目前已经能把CCD做到130万甚至更高的分辨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像素都能捕捉每一种颜色,实际上CCD本身是不能分辨颜色的,所以,在实际应用时需要使用色彩滤镜,一般地就是在CCD器件的滤镜层涂上不同的颜色。滤镜上不同的色块按G-R-G-B(绿-红-绿-兰)的顺序象马赛克一样排列,使每一片“马赛克”下的像素感应不同的颜色, 例如,在一个130万像素的CCD上,有325000个像素感应红色,325000个像素感应兰色,650000个像素感应绿色。在一个使用这种CCD的分辨率为1280x1024的数码相机中,有640x512个红色像素、640x512个兰色像素和640x1024个绿色像素,绿色像素多一点,是因为人类眼睛对绿色的敏感性和对其它颜色不一样。最后在记录图像时,每个像素的真实色彩就是它与周围像素象混合的平均值。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Canon生产的CCD(例如其Power Shot系列数码相机所使用的)所用的方法,它使用了另一种排列方式的滤镜,它的颜色是直接涂在CCD表面的其色彩是按C-Y-G-M(青-黄-绿-洋红)的顺序排列的,每个像素的最终颜色也是取其与周围像素的平均值,但这种算法更为复杂一些。在一个分辨率为1280x1024的使用这种CCD的数码相机中,有640 x 512个青色像素,640 x 512个黄色像素640 x 512个绿色像素以及640 x 512 个洋红色像素。 由于采用了与众不同的CCD工艺,Canon开发了一种新奇的节省存储空间的图像无损记录方式,那就是它在POWER SHOT PRO 70上所采用的CCD原始数据方式。它记录的CCD各像素的值是某一单色的10位的光度值,而不是计算后的24位的真彩色值,所以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一幅1536x1024的真彩色图像,只需1.9MB即可记录,而不是TIFF格式的4.5MB。色值的计算工作,留到计算机中去完成。
⑼ ccd=多少像素
CCD : CCD像素是决定数码摄像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在选CCD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CCD的像素基本上决定了数码摄像机的档次,现在中低档一般是在80万至100万像素左右,而中高档一般是在120万到200万像素以上,像素的大小直接决定所拍摄的影像的清晰、色彩以及流畅程度;个数:3CCD要比单CCD的摄像机好很多,不会造成像单片集中还原的相邻像素偏色的情况,而且无论防抖功能还是最低照度都相对较好;面积:面积小的CCD成像质量相对要模糊、色彩还原丰富程度也差,而用在防抖的面积也小很多,防抖功能也就相对弱一些。
ccd尺寸: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介绍里会把ccd尺寸标上,简单说这个ccd尺寸就是感光芯片的大小。一般是越大越好,比如2/3的比1/1.8的好,1/1.8的又比1/2.5的好。理论上在相同像素下,ccd尺寸越大产生的噪点就越少,反映在选购相机时就是,比如都是500万像素的相机,一个用的是2/3的 ccd,一个用的是1/1.8的相机,我们优先考虑的是2/3的那款。
像素对于最后的冲印大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冲印分辨率的要求大概在240dpi就可以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里有个简单的算法,比如500万像素的照相机最大分辨率一般是2,560 x 1,920,2560/240约等于10.6,也就是说500万像素的相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可以冲长边为10寸的照片。所以,在选购相机之前按自己的需要先用这个公式算一下,在价格和需求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但同样像素级别的dc怎么选择呢?前面说了ccd的尺寸,这时候这个尺寸是关键的一个指标了,优先考虑ccd尺寸大的!
数码相机常识: CCD和CMOS的特性对比
其实,CCD也有两种:全帧(full frame)的和隔行(interline)的。这两种CCD的性能区别非常大。 总的来说,全帧的CCD性能最好。其次是隔行的CCD。CMOS的综合性能最差。full frame CCD最突出的优势是分辨率和动态范围。最弱的地方就是贵,耗电。 CMOS最差的地方是分辨率,动态范围和噪声。优势就是便宜,省电。 interline CCD比CMOS强的地方在于噪声。 总的来说,两种CCD的颜色还原都比CMOS强。 现在一般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在宣传上都不说是Full frame CCD还是Interline CCD。当然多数都是后者。专业级的数码相机,肯定是前者。所以,Full frame CCD 和Interline CCD间的区别,都存在于专业级数码相机和消费级机之间。当然,专业级数码相机彩用的大面积CCD带来的好处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