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机器学习算法实现

机器学习算法实现

发布时间: 2022-10-09 12:27:21

Ⅰ 学:如何用python实现7种机器学习算法(附

1.
线性回归算法 在线性回归中,我们想要建立一个模型,来拟合一个因变量 y 与一个或多个独立自变量(预测变量) x 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目标变量,它是一个标量 线性回归模型可以理解为一个非常简单的神经网络:...
2.
Logistic 回归算法 在Logistic 回归中,我们试图对给定输入特征的线性组合进行建模,来得到其二元变量的输出结果。例如,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竞选候选人花费的金钱和时间信息来预测选举的结果(胜或负)

Ⅱ 机器学习有哪些算法

1. 线性回归
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线性回归可能是最广为人知也最易理解的算法之一。
2. Logistic 回归
Logistic 回归是机器学习从统计学领域借鉴过来的另一种技术。它是二分类问题的首选方法。
3. 线性判别分析
Logistic 回归是一种传统的分类算法,它的使用场景仅限于二分类问题。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类,那么线性判别分析算法(LDA)是首选的线性分类技术。
4.分类和回归树
决策树是一类重要的机器学习预测建模算法。
5. 朴素贝叶斯
朴素贝叶斯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预测建模算法。
6. K 最近邻算法
K 最近邻(KNN)算法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KNN 的模型表示就是整个训练数据集。
7. 学习向量量化
KNN 算法的一个缺点是,你需要处理整个训练数据集。
8.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SVM)可能是目前最流行、被讨论地最多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
9. 袋装法和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最流行也最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它是一种集成机器学习算法。

想要学习了解更多机器学习的知识,推荐CDA数据分析师课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即“CDA 数据分析师”,是在数字经济大背景和人工智能时代趋势下,面向全行业的专业权威国际资格认证,旨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Ⅲ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集。

这项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然后利用经验来改善自身的性能,不需要进行明确的编程。在机器学习中,算法会不断进行训练,从大型数据集中发现模式和相关性,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最佳决策和预测。

特点

机器学习应用具有自我演进能力,它们获得的数据越多,准确性会越高。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家居生活、购物车、娱乐媒体以及医疗保健等。

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识别模式和相关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自身的投资回报率。对于投资机器学习技术的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快速评估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对运营的影响。

Ⅳ 哪些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处理多分类

maxsoft作为logistics二分类的改进版,天生适合多分类;神经网络(如bp神经网络,随机权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等);通过建立多个支持向量机或者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通过投票算法选择概率最大的分类标签;也可以通过聚类算法(KNN,kMeans等)等无监督学习算法实现分类。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算法是最受欢迎的学习方法之一,按照相似性分类,用流行的贝叶斯概率定理来建立机器学习模型,特别是用于疾病预测和文档分类。 它是基于贝叶斯概率定理的单词的内容的主观分析的简单分类。
如果特征数量远大于训练样本数,则使用逻辑回归或线性核方法的SVM。
如果特征数较小,而样本数量相对较多,可以考虑高斯核方法的SVM。
如果特征数少儿样本数极大,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特征,再使用逻辑回归或线性核方法的SVM
神经网络则对上述情况都可适用,但训练时间较长。

想要学习了解更多机器学习的信息,推荐CDA数据分析师课程。CDA 与国际知名考试服务机构 Pearson VUE 合作,认证考点覆盖全球。课程内容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模型、运筹学、机器学习、文本挖掘算法,而非单一的机器学习算法。 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Ⅳ 人工智能开发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

我们在学习人工智能以及智能AI技术的时候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不同的机器学习的方法,而今天我们就着重介绍一下,关于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都有哪些类型。



支持向量机是什么?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分类或回归问题。它使用一种称为核技巧的技术来转换数据,然后根据这些转换在可能的输出之间找到一个边界。简单地说,它做一些非常复杂的数据转换,然后根据定义的标签或输出来划分数据。


那么是什么让它如此伟大呢?


支持向量机既能进行分类又能进行回归。在本文中,我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SVM进行分类。我将特别关注非线性支持向量机,或者说是使用非线性核的支持向量机。非线性支持向量机意味着算法计算的边界不一定是直线。好处是您可以捕获数据点之间更复杂的关系,而不必自己做困难的转换。缺点是训练时间更长,因为它需要更多的计算。


那么核技巧是什么?


核技巧对你获得的数据进行转换。有一些很好的特性,你认为可以用来做一个很好的分类器,然后出来一些你不再认识的数据。这有点像解开一条DNA链。你从这个看起来很难看的数据向量开始,在通过核技巧之后,它会被解开并自我复合,直到它现在是一个更大的数据集,通过查看电子表格无法理解。但是这里有魔力,在扩展数据集时,你的类之间现在有更明显的界限,SVM算法能够计算出更加优化的超平面。


接下来,假设你是一个农民,你有一个问题-你需要设置一个围栏,以保护你的奶牛免受狼的攻击。但是你在哪里建造篱笆?好吧,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数据驱动农民,你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基于你牧场中奶牛和狼的位置的分类器。昆明北大青鸟http://www.kmbdqn.com/建议通过几种不同类型的分类器,我们看到SVM在从狼群中分离你的奶牛方面做得很好。我认为这些图也很好地说明了使用非线性分类器的好处。您可以看到逻辑和决策树模型都只使用直线。


Ⅵ 机器学习一般常用的算法有哪些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是学习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环节。机器学习中有很多算法,能够解决很多以前难以企的问题,机器学习中涉及到的算法有不少,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些算法。

一、线性回归

一般来说,线性回归是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最知名和最易理解的算法之一。这一算法中我们可以用来预测建模,而预测建模主要关注最小化模型误差或者尽可能作出最准确的预测,以可解释性为代价。我们将借用、重用包括统计学在内的很多不同领域的算法,并将其用于这些目的。当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从数据中学习线性回归模型,例如用于普通最小二乘法和梯度下降优化的线性代数解。就目前而言,线性回归已经存在了200多年,并得到了广泛研究。使用这种技术的一些经验是尽可能去除非常相似(相关)的变量,并去除噪音。这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技术。

二、Logistic 回归

它是解决二分类问题的首选方法。Logistic 回归与线性回归相似,目标都是找到每个输入变量的权重,即系数值。与线性回归不同的是,Logistic 回归对输出的预测使用被称为 logistic 函数的非线性函数进行变换。logistic 函数看起来像一个大的S,并且可以将任何值转换到0到1的区间内。这非常实用,因为我们可以规定logistic函数的输出值是0和1并预测类别值。像线性回归一样,Logistic 回归在删除与输出变量无关的属性以及非常相似的属性时效果更好。它是一个快速的学习模型,并且对于二分类问题非常有效。

三、线性判别分析(LDA)

在前面我们介绍的Logistic 回归是一种分类算法,传统上,它仅限于只有两类的分类问题。而LDA的表示非常简单直接。它由数据的统计属性构成,对每个类别进行计算。单个输入变量的 LDA包括两个,第一就是每个类别的平均值,第二就是所有类别的方差。而在线性判别分析,进行预测的方法是计算每个类别的判别值并对具备最大值的类别进行预测。该技术假设数据呈高斯分布,因此最好预先从数据中删除异常值。这是处理分类预测建模问题的一种简单而强大的方法。

四、决策树

决策树是预测建模机器学习的一种重要算法。决策树模型的表示是一个二叉树。这是算法和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没什么特别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单独的输入变量x和该变量上的一个分割点。而决策树的叶节点包含一个用于预测的输出变量y。通过遍历该树的分割点,直到到达一个叶节点并输出该节点的类别值就可以作出预测。当然决策树的有点就是决策树学习速度和预测速度都很快。它们还可以解决大量问题,并且不需要对数据做特别准备。

五、朴素贝叶斯

其实朴素贝叶斯是一个简单但是很强大的预测建模算法。而这个模型由两种概率组成,这两种概率都可以直接从训练数据中计算出来。第一种就是每个类别的概率,第二种就是给定每个 x 的值,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一旦计算出来,概率模型可用于使用贝叶斯定理对新数据进行预测。当我们的数据是实值时,通常假设一个高斯分布,这样我们可以简单的估计这些概率。而朴素贝叶斯之所以是朴素的,是因为它假设每个输入变量是独立的。这是一个强大的假设,真实的数据并非如此,但是,该技术在大量复杂问题上非常有用。所以说,朴素贝叶斯是一个十分实用的功能。

六、K近邻算法

K近邻算法简称KNN算法,KNN 算法非常简单且有效。KNN的模型表示是整个训练数据集。KNN算法在整个训练集中搜索K个最相似实例(近邻)并汇总这K个实例的输出变量,以预测新数据点。对于回归问题,这可能是平均输出变量,对于分类问题,这可能是众数类别值。而其中的诀窍在于如何确定数据实例间的相似性。如果属性的度量单位相同,那么最简单的技术是使用欧几里得距离,我们可以根据每个输入变量之间的差值直接计算出来其数值。当然,KNN需要大量内存或空间来存储所有数据,但是只有在需要预测时才执行计算。我们还可以随时更新和管理训练实例,以保持预测的准确性。

七、Boosting 和 AdaBoost

首先,Boosting 是一种集成技术,它试图集成一些弱分类器来创建一个强分类器。这通过从训练数据中构建一个模型,然后创建第二个模型来尝试纠正第一个模型的错误来完成。一直添加模型直到能够完美预测训练集,或添加的模型数量已经达到最大数量。而AdaBoost 是第一个为二分类开发的真正成功的 boosting 算法。这是理解 boosting 的最佳起点。现代 boosting 方法建立在 AdaBoost 之上,最显着的是随机梯度提升。当然,AdaBoost 与短决策树一起使用。在第一个决策树创建之后,利用每个训练实例上树的性能来衡量下一个决策树应该对每个训练实例付出多少注意力。难以预测的训练数据被分配更多权重,而容易预测的数据分配的权重较少。依次创建模型,每一个模型在训练实例上更新权重,影响序列中下一个决策树的学习。在所有决策树建立之后,对新数据进行预测,并且通过每个决策树在训练数据上的精确度评估其性能。所以说,由于在纠正算法错误上投入了太多注意力,所以具备已删除异常值的干净数据十分重要。

八、学习向量量化算法(简称 LVQ)

学习向量量化也是机器学习其中的一个算法。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K近邻算法的一个缺点是我们需要遍历整个训练数据集。学习向量量化算法(简称 LVQ)是一种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它允许你选择训练实例的数量,并精确地学习这些实例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学习向量量化的表示是码本向量的集合。这些是在开始时随机选择的,并逐渐调整以在学习算法的多次迭代中最好地总结训练数据集。在学习之后,码本向量可用于预测。最相似的近邻通过计算每个码本向量和新数据实例之间的距离找到。然后返回最佳匹配单元的类别值或作为预测。如果大家重新调整数据,使其具有相同的范围,就可以获得最佳结果。当然,如果大家发现KNN在大家数据集上达到很好的结果,请尝试用LVQ减少存储整个训练数据集的内存要求

Ⅶ 如何利用python语言实现机器学习算法

基于以下三个原因,我们选择Python作为实现机器学习算法的编程语言:(一) Python的语法清晰;(二) 易于操作纯文本文件;(三) 使用广泛,存在大量的开发文档。 可执行伪代码 Python具有清晰的语法结构,大家也把它称作可执行伪代码(executable pseudo-code)。默认安装的Python开发环境已经附带了很多高级数据类型,如列表、元组、字典、集合、队列等,无需进一步编程就可以使用这些数据类型的操作。使用这些数据类型使得实现抽象的数学概念非常简单。此外,读者还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编程风格,如面向对象编程、面向过程编程、或者函数式编程。不熟悉Python的读者可以参阅附录A,该附录详细介绍了Python语言、Python使用的数据类型以及安装指南。 Python语言处理和操作文本文件非常简单,非常易于处理非数值型数据。Python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正则表达式函数以及很多访问Web页面的函数库,使得从HTML中提取数据变得非常简单直观。 Python比较流行 Python语言使用广泛,代码范例也很多,便于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此外,在开发实际应用程序时,也可以利用丰富的模块库缩短开发周期。 在科学和金融领域,Python语言得到了广泛应用。SciPy和NumPy等许多科学函数库都实现了向量和矩阵操作,这些函数库增加了代码的可读性,学过线性代数的人都可以看懂代码的实际功能。另外,科学函数库SciPy和NumPy使用底层语言(C和Fortran)编写,提高了相关应用程序的计算性能。本书将大量使用Python的NumPy。 Python的科学工具可以与绘图工具Matplotlib协同工作。Matplotlib可以绘制二D、三D图形,也可以处理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到的图形,所以本书也将大量使用Matplotlib。 Python开发环境还提供了交互式shell环境,允许用户开发程序时查看和检测程序内容。 Python开发环境将来还会集成Pylab模块,它将NumPy、SciPy和Matplotlib合并为一个开发环境。在本书写作时,Pylab还没有并入Python环境,但是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可以在Python开发环境找到它。 Python语言的特色 诸如MATLAB和Mathematica等高级程序语言也允许用户执行矩阵操作,MATLAB甚至还有许多内嵌的特征可以轻松地构造机器学习应用,而且MATLAB的运算速度也很快。然而MATLAB的不足之处是软件费用太高,单个软件授权就要花费数千美元。虽然也有适合MATLAB的第三方插件,但是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型开源项目。 Java和C等强类型程序设计语言也有矩阵数学库,然而对于这些程序设计语言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即使完成简单的操作也要编写大量的代码。程序员首先需要定义变量的类型,对于Java来说,每次封装属性时还需要实现getter和setter方法。另外还要记着实现子类,即使并不想使用子类,也必须实现子类方法。为了完成一个简单的工作,我们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编写了很多无用冗长的代码。Python语言则与Java和C完全不同,它清晰简练,而且易于理解,即使不是编程人员也能够理解程序的含义,而Java和C对于非编程人员则像天书一样难于理解。 所有人在小学二年级已经学会了写作,然而大多数人必须从事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鲍比·奈特 也许某一天,我们可以在这句话中将“写作”替代为“编写代码”,虽然有些人对于编写代码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编程仅是完成其他任务的工具而已。Python语言是高级编程语言,我们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处理数据的内在含义,而无须花费太多精力解决计算机如何得到数据结果。Python语言使得我们很容易表达自己的目的。 Python语言的缺点 Python语言唯一的不足是性能问题。Python程序运行的效率不如Java或者C代码高,但是我们可以使用Python调用C编译的代码。这样,我们就可以同时利用C和Python的优点,逐步地开发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我们可以首先使用Python编写实验程序,如果进一步想要在产品中实现机器学习,转换成C代码也不困难。如果程序是按照模块化原则组织的,我们可以先构造可运行的Python程序,然后再逐步使用C代码替换核心代码以改进程序的性能。C++ Boost库就适合完成这个任务,其他类似于Cython和PyPy的工具也可以编写强类型的Python代码,改进一般Python程序的性能。 如果程序的算法或者思想有缺陷,则无论程序的性能如何,都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解决问题的思想存在问题,那么单纯通过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扩展用户规模都无法解决这个核心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Python快速实现系统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我们可以快速地检验算法或者思想是否正确,如果需要,再进一步优化代码

Ⅷ 干货 | 基础机器学习算法

本篇内容主要是面向机器学习初学者,介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当然,欢迎同行交流。

哲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从哪里来、我是谁、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过程或许可以借鉴机器学习的套路:组织数据->挖掘知识->预测未来。组织数据即为设计特征,生成满足特定格式要求的样本,挖掘知识即建模,而预测未来就是对模型的应用。

特征设计依赖于对业务场景的理解,可分为连续特征、离散特征和组合高阶特征。本篇重点是机器学习算法的介绍,可以分为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两大类。

无监督学习算法很多,最近几年业界比较关注主题模型,LSA->PLSA->LDA 为主题模型三个发展阶段的典型算法,它们主要是建模假设条件上存在差异。LSA假设文档只有一个主题,PLSA 假设各个主题的概率分布不变(theta 都是固定的),LDA 假设每个文档和词的主题概率是可变的。

LDA 算法本质可以借助上帝掷骰子帮助理解,详细内容可参加 Rickjin 写的《 LDA 数据八卦》文章,浅显易懂,顺便也科普了很多数学知识,非常推荐。

监督学习可分为分类和回归,感知器是最简单的线性分类器,现在实际应用比较少,但它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基本单元。

线性函数拟合数据并基于阈值分类时,很容易受噪声样本的干扰,影响分类的准确性。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利用 sigmoid 函数将模型输出约束在 0 到 1 之间,能够有效弱化噪声数据的负面影响,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广告点击率预估。

逻辑回归模型参数可以通过最大似然求解,首先定义目标函数 L ( theta ),然后 log 处理将目标函数的乘法逻辑转化为求和逻辑(最大化似然概率 -> 最小化损失函数),最后采用梯度下降求解。

相比于线性分类去,决策树等非线性分类器具有更强的分类能力,ID3 和 C4.5 是典型的决策树算法,建模流程基本相似,两者主要在增益函数(目标函数)的定义不同。

线性回归和线性分类在表达形式上是类似的,本质区别是分类的目标函数是离散值,而回归的目标函数是连续值。目标函数的不同导致回归通常基于最小二乘定义目标函数,当然,在观测误差满足高斯分布的假设情况下,最小二乘和最大似然可以等价。

当梯度下降求解模型参数时,可以采用 Batch 模式或者 Stochastic 模式,通常而言,Batch 模式准确性更高,Stochastic 模式复杂度更低。

上文已经提到,感知器虽然是最简单的线性分类器,但是可以视为深度学习的基本单元,模型参数可以由自动编码( Auto Encoder )等方法求解。

深度学习的优势之一可以理解为特征抽象,从底层特征学习获得高阶特征,描述更为复杂的信息结构。例如,从像素层特征学习抽象出描述纹理结构的边缘轮廓特征,更进一步学习获得表征物体局部的更高阶特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无论是线性分类还是深度学习,都是单个模型算法单打独斗,有没有一种集百家之长的方法,将模型处理数据的精度更进一步提升呢?当然,Model Ensembe l就是解决这个问题。Bagging 为方法之一,对于给定数据处理任务,采用不同模型/参数/特征训练多组模型参数,最后采用投票或者加权平均的方式输出最终结果。

Boosting为Model Ensemble 的另外一种方法,其思想为模型每次迭代时通过调整错误样本的损失权重提升对数据样本整体的处理精度,典型算法包括 AdaBoost 、GBDT 等。

不同的数据任务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 Model Ensemble 方法,对于深度学习,可以对隐层节点采用 DropOut 的方法实现类似的效果。

介绍了这么多机器学习基础算法,说一说评价模型优劣的基本准则。欠拟合和过拟合是经常出现的两种情况,简单的判定方法是比较训练误差和测试误差的关系,当欠拟合时,可以设计更多特征来提升模型训练精度,当过拟合时,可以优化特征量降低模型复杂度来提升模型测试精度。

特征量是模型复杂度的直观反映,模型训练之前设定输入的特征量是一种方法,另外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将特征参数的正则约束项引入目标函数/损失函数,基于训练过程筛选优质特征。

模型调优是一个细致活,最终还是需要能够对实际场景给出可靠的预测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期待学以致用! 作者 晓惑 本文转自阿里技术,转载需授权

Ⅸ 机器学习的方法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
机器学习是近20多年兴起的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机器学习算法是一类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的算法。因为学习算法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与统计推断学联系尤为密切,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算法设计方面,机器学习理论关注可以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算法。很多推论问题属于无程序可循难度,所以部分的机器学习研究是开发容易处理的近似算法。

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检测信用卡欺诈、证券市场分析、DNA序列测序、语音和手写识别、战略游戏和机器人运用。
学习是人类具有的一种重要智能行为,但究竟什么是学习,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纭。社会学家、逻辑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各有其不同的看法。比如,Langley(1996) 定义的机器学习是“机器学习是一门人工智能的科学,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工智能,特别是如何在经验学习中改善具体算法的性能”。(Machine learning is a science of the artificial. The field's main objects of study are artifacts, specifically algorithms that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with experience.')Tom Mitchell的机器学习(1997)对信息论中的一些概念有详细的解释,其中定义机器学习时提到,“机器学习是对能通过经验自动改进的计算机算法的研究”。(Machine Learning is the study of computer algorithms that improve automatically through experience.)Alpaydin(2004)同时提出自己对机器学习的定义,“机器学习是用数据或以往的经验,以此优化计算机程序的性能标准。”(Machine learning is programming computers to optimize a performance criterion using example data or past experience.)

尽管如此,为了便于进行讨论和估计学科的进展,有必要对机器学习给出定义,即使这种定义是不完全的和不充分的。顾名思义, 机器学习是研究如何使用机器来模拟人类学习活动的一门学科。稍为严格的提法是:机器学习是一门研究机器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并识别现有知识的学问。这里所说的“机器”,指的就是计算机;现在是电子计算机,以后还可能是中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或神经计算机等等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弈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的能力是否能超过人的,很多持否定意见的人的一个主要论据是:机器是人造的,其性能和动作完全是由设计者规定的,因此无论如何其能力也不会超过设计者本人。这种意见对不具备学习能力的机器来说的确是对的,可是对具备学习能力的机器就值得考虑了,因为这种机器的能力在应用中不断地提高,过一段时间之后,设计者本人也不知它的能力到了何种水平。

热点内容
数据库分页查询数据 发布:2025-05-15 15:45:13 浏览:519
phpmyadmin上传限制 发布:2025-05-15 15:39:52 浏览:430
如何给手机配置真正的电脑 发布:2025-05-15 15:39:52 浏览:763
抽脚本命令 发布:2025-05-15 15:39:45 浏览:659
sok编程 发布:2025-05-15 15:33:21 浏览:40
lms算法程序 发布:2025-05-15 15:31:53 浏览:569
数据库二级映射 发布:2025-05-15 15:14:09 浏览:477
3d文件加密 发布:2025-05-15 15:05:17 浏览:361
jquery拖拽上传图片 发布:2025-05-15 14:53:36 浏览:129
我的世界电脑服务器需要正版吗 发布:2025-05-15 14:38:53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