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扫雷源码
❶ 二战日本联合舰队与美国太平洋舰队之间作战兵力、作战舰艇的对比
这是抄的。数量上肯定是日本多,因为日本早就有战争准备,早就在扩军了。而且后期日本还制造了大量的“回天”级自杀式潜艇(我觉得叫人操鱼雷更合适)。美国二战爆发时还是摇摆不定呢。
但是啊,我要强调的但是,日本人海军从一开始就比不过美军!为什么?这不是简单的海军吨位上的数字能够区分的,更重要的是日本对于海军的战略思维一开始就定位错了!日本战略思维从一开始就是要“渐减迎击”,何谓“渐减迎击”?就是战争初期我不停的用飞机用潜艇袭击你的主力舰队,把你削弱到一定程度,我再用主力舰队和你的主力舰队进行还上炮战,把你的海军一举歼灭。日本人幻想的海上决战还是像一战时那样用战列舰对轰式的战斗,但是当时飞机和潜艇都已经运用到海战当中,大口径的战列舰对于空中的飞机来说,与靶子无异。所以日本后来的主力舰“大和”号唯一也是最后一次参战已经是被当作了炮台在用。
而且日本对于潜艇的运用也是非常不恰当,他们没有看到潜艇在破坏敌方还上生命线时的巨大作用。
日本对于海军的定位,一开始就错了,而且错的非常离谱,这也应该算是软实力上和美国的差距吧。论口径的话肯定是日本战舰口径大,但是美国有科技优势,美国海军全世界率先装备了雷达,日本呢?日本的飞机还不时发生因为迷路而做了俘虏的事,甚至发生了自家舰队伏击自家舰队的事情。
日本在战争后期还大量制造了自杀式潜艇“回天”,一艘艇就是鱼雷那么大,也有人干脆直接把它称作了鱼雷,数量上还是日本战优势的,但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舰艇,因为战略思维的错误,使得配套舰艇的发展方向也不伦不类 二战日本联合舰队的最强阵容,应该是中途岛海战前期,日本集结了近千艘舰船,根据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所着的《中途岛海战》提供的数据,具体舰船编制如下: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联合舰队参谋长 宇垣缠海军少将
一、主力部队
(第一战列舰战队及第一舰队)
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参谋长 宇垣缠海军少将
(一)主力
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参谋长 宇垣缠海军少将
战列舰部队(第一战列舰战队) 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大和号”(旗舰) 舰长高柳仪八海军大佐
“长门号”
舰长矢野英雄海军大佐
“陆奥号”
舰长山澄贞次郎海军大佐
航空母舰部队 司令官梅谷薰海军大佐
“风翔号”轻型航空母舰 舰长梅谷薰海军大佐
(轰炸机八架,飞行队长入来院吉明海军少佐)
“夕风号”驱逐舰
舰长梶本颤海军少佐
特务部队(水上飞机母舰部队) 司令原田觉海军大佐
“千代田号”(中途岛海战中,“千代田号”和“日进号”水上飞机母舰作供应舰使用,携带了袖珍潜艇。——原编者注) 舰长原田觉海军大佐
“日进号” 舰长驹泽克己海军大佐
警戒部队(第三驱逐舰战队) 司令官桥本信太郎海军少将
“川内号”轻巡洋舰(旗舰) 舰长森下信卫海军大佐
第十一驱逐舰分队 司令庄司喜一郎海军大佐
“吹雪号” 舰长山下镇雄海军中佐
“白雪号” 舰长营原太郎海军中佐
“初雪号” 舰长神浦纯也海军中佐
“丛云号” 舰长东日出夫海军中佐
第十九驱逐舰分队 司令大江览治海军大佐
“矶波号” 舰长菅间良吉海军中佐
“浦波号” 航长荻尾力海军中佐
“敷波号” 舰长川桥秋文海军中佐
“绫波号” 舰长佐作间英迩海军中佐
第一补给部队 指挥官西冈茂泰海军大佐
“鸣户号”油船 舰长西冈茂泰海军大佐
“东荣丸”油船
(二)警戒部队
(阿留申警戒部队)
司令长官 高须四郎海军中将
参谋长 小林谦吾海军少将
战列舰部队(第二战列舰战队)第一舰队 司令长官高须四郎海军中将
“日向号”(旗航) 舰长松田千秋海军大佐
“伊势号” 舰长武田勇海军大佐
“扶桑号” 舰长木下三雄海军大佐
“山城号” 舰长小暮军治海军大佐
警戒部队 司令官岸福治海军少将
第九(轻)巡洋舰战队 司令官岸福治海军少将
“北上号”(旗舰) 舰长测满宰次海军大佐
“大井号” 舰长成田茂海军大佐
第二十驱逐舰分队 司令山田雄二海军大佐
“朝雾号” 舰长前川二三郎海军中佐
“夕雾号” 舰长本仓正义海军中佐
“白云号” 舰长人见丰治海军中佐
“天雾号” 舰长芦田部一海军中佐
第二十四驱逐舰分队 司令平井泰次海军大佐
“海风号” 舰长杉谷永秀海军中佐
“山风号” 舰长滨中休一海军中佐
“江风号” 舰长若林一雄海军中佐
“凉风号” 舰长柴山一雄海军少佐
第二十七驱逐舰分队 司令吉村真武海军大佐
“有明号” 舰长吉田正一海军中佐
“夕暮号” 舰长加茂喜代之海军中佐
“时雨号” 舰长濑尾升海军中佐
“白露号” 舰长桥本金松海军少佐
第二补给部队 指挥官江口松雄海军大佐
“圣克利门蒂丸”油船 舰长江口松雄海军大佐
“东亚丸”油船
二、第一机动部队
(第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 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参谋长 草鹿龙之介海军少将
(一)航空母舰部队
司令长官 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参谋长 草鹿龙之介海军少将
第一航空母舰战队 司令长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赤城号”(旗舰) 舰长青木泰二郎海军大佐
飞行队长渊田美津雄海军中佐
战斗机分队(0式机二十一架 分队长板谷茂海军少佐)
俯冲轰炸机分队(二十一架 分队长千早猛彦海军大尉)
鱼雷机分队(二十一架 分队长村田重治海军少佐)
“加贺号” 舰长冈田次作海军大佐
飞行队长楠木正海军中佐
战斗机分队(0式机二十一架
分队长佐藤正夫海军大尉)
俯冲轰炸机分队(二十一架 分队长小川正一海军大尉)
鱼雷机分队(三十架 分队长北岛—‘郎海军大尉)
第二航空母舰战队 司令官山口多闻海军少将
“飞龙号” 舰长加来止男海军大佐
飞行队长友永丈市海军大尉
战斗机分队(0式机二十一架 分队长森茂海军大尉)
俯冲轰炸机分队(二-卜一架
分队氏小林道雄海军入尉)
鱼雷机分队(二十一架 分队长菊池六郎海军大尉)
“苍龙号” 舰长柳本柳作海军大佐
飞行队长江苹隆繁海军少佐
战斗机分队(0式机二十一架
分队长营波政治海军大尉)
俯冲轰炸机分队(二十一架 分队长池田正宏海军大尉)
鱼雷机分队(二十一架 分队长阿部平二郎海军大尉)
(二)支援部队
司令官 阿部弘毅海军少将
第八(重)巡洋舰战队 司令官阿部弘毅海军少将
“利根号” 舰长冈田为次海军大佐
“筑摩号” 舰长古村启藏海军大佐
第三战列舰战队第二小队 司令高间完海军大佐
“榛名号“ 舰长高间完海军大佐
“雾岛号” 舰长岩渊三次海军大佐
(三)警戒部队
司令官 木村进海军少将
第十驱逐舰战队 司令官木村进海军少将
“长良号”轻巡洋舰(旗舰)
舰长直井俊夫海军大佐
第四驱逐舰分队 司令有贺幸作海军大佐
“野分号” 舰长古闲孙太郎海军中佐
“岚号”
舰长渡边保正海军中佐
“荻风号” 舰长岩上次一海军中佐
“舞风号” 舰长中杉清治海军中佐
第十驱逐舰分队 司令阿部俊雄海军大佐
“风云号” 舰长吉田正义海军中佐
“夕云号” 舰长仙波繁雄海军中佐
“卷云号” 舰长藤田勇海军中佐
第十七驱逐舰分队 司令北村吕幸海军大佐
“浦风号” 舰长白石长义海军中佐
“矶风号” 舰长丰岛俊一海军中佐
“谷风号” 舰长胜见基海军中佐
“滨风号” 舰长折田常雄海军中佐
(四)补给部队
指挥官 大藤正直海军大佐
补给部队
“极东丸”油船 舰长大藤正直海军大佐
“神国丸”油船
“东邦丸”油船
“日本丸”油船
“国洋丸”油船
“秋云号”(驱逐舰) 舰长相马正乎海军中佐
三、中途岛攻略部队
(第二舰队)
司令长官 近藤信竹海军中将
参谋长 白石万隆海军少将
(一)攻略部队主力
司令长官 近藤信竹海军中将
参谋长 白石万隆海军少将
第四(重)巡洋舰战队 司令长官近藤信竹海军中将
“爱宕号”(旗舰) 舰长伊集院松治海军大佐
“鸟海号” 舰长早川干夫海军大佐
第五(重)巡洋舰战队 司令官高木武雄海军中将
“妙高号” 舰长三好辉彦海军大佐
“羽黑号” 舰长森友一海军大佐
第三战列舰战队第一小队 司令官三川军一海军中将
“金刚号” 舰长小柳富次海军大佐
“比睿号” 舰长西田正雄海军大佐
(二)警戒部队
司令官 西村祥治海军少将
第四驱逐舰战队 司令官西村祥治海军少将
“由良号”轻巡洋舰(旗舰) 舰长佐藤四郎海军大佐
第二驱逐舰分队 司令桔正雄海军大佐
“村雨号” 舰长末永直二海军中佐
“五月雨号” 舰长松原泷三郎海军中佐
“春雨号” 舰长神山昌雄海军中佐
“夕立号” 舰长吉川洁海军中佐
第九驱逐舰分队 司令佐藤康夫海军大佐
“朝云号” 舰长岩桥透海军中佐
“峰云号” 舰长铃木安厚海军中佐
“夏云号” 舰长冢本守太郎海军中佐
(三)航空母舰部队
司令 大林末雄海军大佐
“瑞凤号”轻型航空母舰 舰长大林末雄海军大佐
战斗机分队(0式机十二架 分队长日高森安海军大尉)
鱼雷机分队(十二架 分队长松尾梶海军大尉)
“三日月号”驱逐舰 舰长前田实穗海军少佐
(四)补给部队
指挥官 村尾二郎海军大佐
“佐多号”油船 舰长村尾二郎海军大佐
“鹤见号”油船 舰长藤田俊三海军大佐
“玄洋丸”油船
“健洋丸”油船
“明石号”修理舰 舰长福泽常吉海军大佐
(五)近距离支援部队
司令官 栗田健男海军中将
第七(重)巡洋舰战队 司令官栗田健男海军中将
“熊野号”(旗舰) 舰长田中菊松海军大佐
“铃谷号” 舰长木村吕福海军大佐
“三限号” 舰长崎山释夫海军大佐
“最上号” 舰长曾尔章海军大佐
第八驱逐舰分队 司令小川莛喜海军中佐
“朝潮号” 舰长吉井五郎海军中佐
“荒潮号” 舰长久保木英雄海军中佐
“日荣丸” 油船
(六)输送船团
(输送船团运载了中途岛登陆部队,共约五千人。该登陆部队由太田实海军火佐指挥,包括:由太田实直接指挥的第二联合特别陆战队和由一木清直陆军大佐直接指挥的陆军一木支队。——原编者注)
司令官 田中赖三海军少将
运输船:“五洲丸”、“全洋丸”、“第二东亚丸”、“阿根廷丸”、“巴西丸”、“吾
妻丸”、”庆洋丸”、“五洲丸”、“鹿野丸”、“北陆丸”、“雾岛丸”、 “南海丸”;巡逻艇:1号
(七)护航部队
司令官 田中赖三海军少将
第二驱逐舰战队 司令官田中赖三海军少将
“神通号”轻巡洋舰(旗舰) 舰长河西虎三海军大佐
第十五驱逐舰分队 司令佐藤四郎海军大佐
“黑潮号”
舰长宁垣环海军中佐
“亲潮号”
舰长有马时吉海军中佐
第十六驱逐舰分队 司令■谷紫郎海军大佐
“雪风号”
舰长飞田健二郎海军,卜佐
“天津风号” 舰长原为一海军中佐
“时津风号” 舰长中原义一海军中佐
“初风号”
舰长高侨龟四郎海军中佐
第十八驱逐舰分队 司令宫坂义登海军大佐
“不知火号” 舰长赤泽次寿雄海军中佐
“霞号”
舰氏尸村清海军中佐
“霰号”
舰长绪方友兄海军中佐
“阳炎号”
舰长横并稔海军中佐
(八)水上飞机母舰部队
(水上飞机母舰部队同输送船团一起行动,任务是占领库雷岛并在该岛设立水上飞机基地。——原编者注)
司令官 藤田类太郎海军少将
第十一航空战队
司令官藤田类太郎海军少将
“千岁号” 舰长古川保海军大佐
水上战斗机十六架
水上侦察机四架
“神川丸” 舰长筱田太郎八海军大佐
水上战斗机八架
水上侦察机四架
“早潮号”驱逐舰 舰长金田清之海军中佐
第35号巡逻艇(运载特别陆战队一个小队)
(九)扫雷部队
司令 官本定知海军大佐
第十六扫雷舰分队
“第三玉丸”(由征用的二百至四百吨级捕鲸船改装、编制舰员四十至五十人。主要装备有:扫雷具,深水炸弹四至八个和八十毫米炮一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用民船改装的这类扫雷舰共一百二十四艘。——译者)
“第五玉丸”
“第七昭南丸”
“第八昭南丸”
猎潜艇分队
第16号猎潜艇
第17号猎潜艇
第18号猎潜艇
“宗谷号”供应舰 舰氏久保田岁海军中佐
“明洋丸”货船
“山福丸”货船
四、北方部队
(阿留中部队)(第五舰队)
司令长官 细萱戍子郎海军中将
参谋长 中泽佑海军少将
(一)北方部队主力
司令长官 细萱戍子郎海军中将
参谋长 中泽佑海军少将
“那智号”重巡洋舰(旗舰)
舰长清田孝彦海军大佐
警戒部队 司令竹内一海军中佐
“电号”驱逐舰 舰长竹内一海军中佐
“雷号”驱逐舰 舰长工藤俊作海军少佐
补给部队
“富士山丸”油船
“新山丸”油船
货船三艘
(二)第二机动部队
司令官 角田觉治海军少将
航空母舰部队(第四航空母舰战队) 司令官角田觉治海军少将
“龙骧号” 舰长加藤唯雄海军大佐
飞行队长山神正恭海军大尉
战斗机分队(0式机十六架 分队长小林实海军大尉)
鱼雷机分队(二十一架 分队长山神正恭海军大尉)
“隼鹰号” 舰长石井艺江海军大佐
飞行队长志贺淑雄海军大尉
战斗机分队(0式机二十四架
分队长志贺淑雄海军大尉)
鱼雷机分队(二十一架 分队长阿部全二海军大尉)
支援部队(第四[重)巡洋舰战队第二小队) 司令锅岛俊作海军大佐
“摩耶号” 舰长锅岛俊作海军大佐
“高雄号” 舰长朝仓丰次海军大佐
警戒部队(第七驱逐舰分队) 司令小西要人海军大佐
“曙号” 舰长中川实海军少佐
“潮号” 舰长上杉义勇海军中佐
“涟号” 舰长上井宏海军少佐
“帝洋丸”油船
(三)阿图岛攻略部队
司令官 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
“阿武限号”轻巡洋舰(旗岘)
舰长村山清六海军大佐÷
第二十一驱逐舰分队 司令清水利夫海军大佐
“若叶号” 舰长黑木政吉海军少佐
“子日号” 舰长寺内三郎海军少佐
“初春号” 舰长牧野坦海军中佐
“初霜号” 舰长右滨智海军少佐
“真金丸”布雷舰
“衣笠丸”运输船(“衣笠丸”运载了由陆军少匠穗积松年指挥的阿图岛登陆部队(陆军北海支队)共一千二百人。——原编者注。阿图岛登陆部队由一个步兵大队(营)和一个工兵中队(连)编成。——译者)
(四)基斯卡岛攻略部队
司令 大野竹二海军大佐
第二十一(轻)巡洋舰战队
司令大野竹二海军大佐
“木曾号” 舰长大野竹二海军大佐
“多摩号” 舰长川畑正治海军大佐
“浅香丸”(辅助巡洋舰) 舰长伴次郎海军大佐
警戒部队(第六驱逐舰分队) 司令山田勇助海军大佐
“响号” 舰长石井励海军少佐
“晓号” 舰长高须贺修海军中佐
“帆风号” 舰长田中知生海军少佐
输送船团
“白山丸”运输船(“白山丸”运载了基斯卡岛登陆部队(舞鹤镇守府第三特别陆战队)。该登陆部队由向并一二三海军少佐指挥,共五百五十人。——原编者注)
“球磨川丸”运输船(“球磨川丸”运载了建筑材料和七百名劳工。——原编者注)
第十三扫雷舰分队 司令三冢俊男海军大佐
“快风丸”
“俊鹡丸”
“白凤丸”
(五)潜艇部队
(5月31日,“伊—9号”侦察了基斯卡岛;“伊—15”号侦察了阿达克岛;“伊—17号”侦察了阿图岛;“伊—19号”侦察了荷兰港。此后,“伊—19号”到乌尼马)
司令官
山崎重辉海军少将克岛巡逻,“伊—9号”、“伊—15号”和“伊—17号”到北纬49°、西经166°和北纬51°、西经166°。之间的丙警戒线就位。“伊—25号”和“伊—26号”在完成对阿拉斯加的奇里柯大岛,西特基纳克岛和科迪亚克岛的侦察之后,到西雅图一带巡逻。接着,“伊—25号”炮击了阿斯托里亚;“伊—26号”炮击了温哥华。——原编者注)
第一潜艇战队
司令官山崎重辉海军少将
“伊—9号”(旗舰) 艇长藤井明义海军中佐
第二潜艇分队 司令今里博海军大佐
“伊—15号” 艇长石川信雄海军中佐
“伊—17号” 艇长西野耕三海军中佐
“伊—19号” 艇长榣原省吾海军中佐
第四潜艇分队 司令长井满海军大佐
“伊—25号” 艇长上田明次海军中佐
“伊—26号” 艇长横田稔海军中佐
五、先遣部队
(潜艇部队)(第六舰队)
司令长官 小松辉久海军中将
参谋长 三户寿海军少将
“香取号”轻巡洋舰(旗舰)
舰长大和田升海军大佐第三潜艇战队(第三潜艇部队)(“伊—168号”在中途岛一带巡逻。“伊—174号”,“伊—175号”、“伊—169号”和“伊—171号”在北纬19°30′、西经167°和北纬23°30′、西经167°之间的甲警戒线上展开。——原编者注)
司令官河野千万城海军少将
“里约热内卢丸”潜艇供应舰(在夸贾林岛,旗舰) 舰长小野良二郎海军大佐
第十九潜艇分队 司令小野良二郎海军中佐
“伊—156号” 艇长大桥胜大海军少佐
“伊—157号” 艇长中岛荣海军少佐
“伊—158号” 艇长北村租七海军少佐
“伊—159号” 艇长吉松田守海军少佐
第三十潜艇分队 司令寺冈正雄海军大佐
“伊—162号” 艇长木梨鹰一海军少佐
“伊—165号” 艇长原田毫卫海军少佐
“伊—166号” 艇长田中万喜夫海军中佐
第十三潜艇分队(“伊—121号”、“伊—122号”和“伊—123号”执行“K号作战”任务:“伊—121号”和“伊—123号”向弗伦奇—弗里格特礁脉运送汽油,“伊—122号”到莱桑岛待机。——原编者注)
司令官崎武春海军大佐
“伊—121号” 艇长藤森安雄海军少佐
“伊—122号” 艇长则田定俊海军少佐
“伊—123号” 艇长上野俊武海军少佐
六、岸基航空部队
(第十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 冢原二四三海军中将
参谋长 酒卷孝宗海军少将
(一)中途岛派遣航空队
指挥官 森田千里海军大佐
0式战斗机三十六架(这些战斗机及其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由第一。第二机动部队的航空母舰运载。——原编者注) 指挥官国府田贡海军大尉
中型攻击机部队
陆上轰炸机十架 在威克岛
水上飞机部队
水上飞机六架 在贾鲁特岛
(二)第二十四航空战队
(前田稔海军少将负责指挥流产的“K号作战”。他的前任是后藤英次海军中将。——原编者注)
(第四空袭部队 在夸贾林岛)
司令官 前田稔海军少将
千岁航空队(在夸贾林岛)
指挥官大桥富士郎海军大佐
0式战斗机三十六架
鱼雷轰炸机三十六架
第一航空队(在奥尔岛和沃特杰岛) 指挥官井上左马二海军大佐
0式战斗机三十六架
鱼雷轰炸机三十六架
第十四航空队(在贾鲁特岛和沃特杰岛) 指挥宫中岛第三海军大佐
水上飞机十八架 美国的找不到。不过根据《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美:英:意:法:日主力舰吨位比是5:5:3:1..75:1.75,美国的主力舰吨位会比较大。
❷ 什么是扫雷
扫雷(mineclearing)是指搜索和清除地雷、陆军水雷及其他爆炸物的行动。通常是在己方占领和收复的地区内进行,目的是保障军队行动自由和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按清扫范围分为道路扫雷、江河扫雷、全面扫雷、在地雷场中开辟和扩大通路。通常由工程兵专业分队和经过专门训练的其他人员实施。在己方地区扫雷的主要手段是人工扫雷,必要时辅以爆破法扫雷、机械扫雷或磁扫雷器(见扫雷器)扫雷。
人工扫雷即以手工方法使地雷、水雷及未爆炸的炸弹等爆炸物失效,或将其移走、销毁。人工扫雷是最早的并且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扫雷方法,通常由训练有素的人员或分队实施。这种方法扫雷彻底,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天候条件,但作业速度慢,扫雷效率低。
爆破法扫雷是利用炸药爆炸产物和冲击波诱爆地雷或使其失效。常用曝爆破法扫雷的扫雷装药有直列装药、集团装药和导爆索网(或导爆索帘)。扫雷装药多用人工送人,必要时也可以用炸药抛射、火箭拖带、坦克牵引或推送、直升机投放等方式将其送入地雷场。爆破法扫雷速度快,但扫雷难以彻底,常需辅以人工搜排。
机械扫雷是使用机械扫雷器扫雷。对防步兵地雷场,有时也可使用履带式车辆、压路机等碾压扫除。磁扫雷器扫雷仅适用于扫除装有磁感应引信的爆炸物。组织与实施战斗过程中扫雷,一般由合成军队司令部统一计划,由下属各有关部队、分队组织实施。
工程兵地雷爆破分队通常担任对道路及重要目标、地域的扫雷,并对其他兵种扫雷进行技术指导。扫雷时先实施侦察,然后清扫。如时间紧迫,可边探边扫,有时不经探测即直接清扫。
战后全面扫雷,是对曾经进行过战斗的田野、江河、山林及居民地、道路等,实施全面侦察和彻底清扫地雷等爆炸物的行动。由于区域广阔,任务繁重,所需兵力和时间较多,除重要目标和地段由工程兵清扫外,一般地区可由其他兵种或民兵在工程兵指导和协助下进行清扫。扫雷前要搜集敌布雷、投弹的有关文件和情报资料,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对于担任扫雷任务的其他兵种和民兵要进行探雷、扫雷的技术训练。组织作业时,可使每个分队担任一个区域或目标的侦察和搜排;也可编成侦察分队和搜排分队,分别展开作业。扫雷分队要适时向上级报告作业情况并在完成任务后呈报扫雷报告表。领导机关对已扫雷区域(目标)要组织复查或质量抽查,确认清扫彻底后,方可准许军队进驻或移交地方当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种地雷被大量运用于战场,各国军队在作战中和战后都进行过大量的扫雷作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苏军实施了大规模的全面扫雷,共约扫除2亿多枚地雷、炮弹、炸弹及其他爆炸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战争中曾多次进行过大面积的扫雷。
例如1948年9月攻克山东济南市后,扫除地雷4万多枚,1949年1月解放天津市后,扫除地雷及各种爆炸物达8万枚。1949年解放广东汕头后,彻底清扫了港口内的水雷。1969年3月,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排除了苏军设在岛上的防步兵地雷和信号雷
共1700余枚。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在边境上扫除越军地雷近万枚。70年代,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曾试用了遥控扫雷装置,还使用直升机投掷燃料空气炸弹扫雷和清除障碍物。中国研制的车载式磁排弹装置,用于越南战场扫除美军的磁感应水雷和航弹,收到良好效果。
1982年的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中,英军为扫除阿根廷军队设在岛上的大量地雷,曾设想了多种扫雷手段,但由于岛上地形极为复杂,故均未能实现,而用人工扫雷亦困难重重,致使该岛的地雷始终未能彻底扫除。
海湾战争(1990年8月一1991年2月)中,伊拉克军队在科威特境内布设了大量地雷。战后科威特不得不邀请一些国家协助扫雷。展望在未来战争中,参战各方还会大量使用地雷、水雷及其他爆炸物,因此扫雷依然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为使扫雷作业得以顺利进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新的扫雷途径,如研制综合扫雷车、直升机扫雷系统、遥控扫雷机器人、面状(液态、气雾状、粉末状)扫雷装置,以及使用化学方法扫雷等。
❸ 军棋规则里棋子碰到地雷如何处理
军棋地雷不能移动,工兵可以吃它,炸弹撞地雷都消失,其余子撞地雷自己消失,但地雷还在。
军棋是中国深受欢迎的棋类游戏之一。当四人时,四人在棋盘上分占四角,分为两方,相对的两家联合与另外两家对抗,互相配合战斗;两人游戏时,则分占棋盘的上下两角,相互作战。
军棋分三种下法,一种是暗棋(棋子立起),两人对决,需要裁判;一种是明棋;一种是翻棋(字朝下摆)。
四家命名
一般称为“本家、对家、上家、下家”。其中上家指左手家,下家指右手家,符合常规的逆时针棋牌顺序。
但是我个人以为,这种叫法带有方位感,不利于旁观者评棋,比如有两人站在两方视角同时评棋,这种称谓就无法区分,因此我认为以颜色区分为佳,仍然符合上述原则。只不过,目前的四国军棋似乎对颜色的使用并没有统一,个人以为,按联众的取色方法红、黑、蓝、绿四色较为合理,红、蓝一方,黑、绿一方。
选定颜色是这样考虑的:四种颜色区分明晰,红、黑是传统棋子颜色,也是传统陆战棋颜色,蓝色也是军队演习中常用的两种颜色中的一种,绿也是军队的传统颜色,因此选定这四种。还有一种是“东南西北”命名也是可行的,这在牌类中很常见,但是四国中却很少被人使用。
❹ 中国履带式大面积火箭扫雷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前厅时,一门威武的满载着火箭破障弹的履带式火箭扫雷车模型会映入人们的眼帘。这就是我国80年代中期研制的履带式大面积火箭扫雷车的模型。它的研制起因是与当时的战争形势紧密相连的,欲知其中渊源,还得从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谈起。
该车属近程无控火箭扫雷武器,主要用于在山岳、丛林地带的反步兵雷场中开辟通路
在自卫反击战中,敌军在边境上布放了很多地雷,给我军步兵和坦克装甲车辆的作战带来了很大威胁。当时承担扫雷任务的是1981年式开辟通路火箭扫雷车,后更名为GSL112A型火箭扫雷车(简称I型车)。虽然该车在边境自卫反击战拔点战斗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实战经验也表明,其轮式底盘的越野性能还不够好,尤其是在山岳、丛林中作战时,其机动性和防护力还需提高。因此,前线指战员希望将其进一步改进,需要一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重量轻、防护力强的扫雷车,以适应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需要。
1984年7月,根据前线部队需求,工程兵司令部组织[GSL112A型火箭扫雷车的研制单位-广州军区某工程科研设计所和工厂,在半年时间内研制一款新型扫雷车,作为应急装备器材。具体要求是:为保证战斗车辆在不用修路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炮位,不暴露作战意图,新型扫雷车要采用履带式装甲车底盘:总体性能上,要以加强机动性为主,防护能力次之;GSL112A型火箭扫雷车的扫雷弹射程为1200米,新型扫雷弹的射程要提高至3000米;要求新型火箭扫雷车既能发射原火箭扫雷弹(1型弹)又能发射射程为3000米的火箭扫雷弹(Ⅱ型弹);新型扫雷车的火箭发射架至少20管,最好24~30管;瞄准测距装置能间接瞄;隹和直接瞄准;要求在1985年的三四月前交付部队使用。
❺ 扫雷的原理
扫雷使用的是探雷器,通常由探头、信号处理单元和报警装置3大部分组成,是通过辐射的电磁场在埋藏的金属物体中产生涡流,再感应到这种涡流以发现和定位地雷。现代探雷器还有其他的原理,如雷达波探雷、土壤介电常数异常探雷等手段。
用于道路和平坦地面上探雷,以声响、灯光和屏幕显示等方式报警,能在报警的同时自动停车,适于伴随和保障坦克、机械化部队行动;机载式探雷器使用直升机作为运载工具,用于在较大地域上对地雷场实施远距离快速探测。
(5)司令扫雷源码扩展阅读:
战斗过程中扫雷,通常由合成军队司令部统一计划、组织,由所属部队、分队实施。工程兵地雷爆破分队主要担任在地雷场中或浅海水雷区开辟通路。扫雷时先实施侦察探测,而后清扫。
如时间紧迫,可边探边扫,也可直接清扫。战后全面扫雷,是对曾经发生过战斗的田野、江河、山林及居民地、道路等,实施全面侦察和彻底清扫地雷等爆炸物的行动。除重要目标和地段由工程兵清扫外,一般地区可由其他兵种或民兵在工程兵指导和协助下进行。
❻ 扫雷有哪些分类
扫雷按清扫范围分为道路扫雷、江河扫雷、全面扫雷、在地雷场中开辟和扩大通路,按清扫方法又可分为人工扫雷、爆破扫雷、机械扫雷等。
3、机械扫雷
机械扫雷是使用机械扫雷器扫雷。对防步兵地雷场,有时也可使用履带式车辆、压路机等碾压扫除。磁扫雷器扫雷仅适用于扫除装有磁感应引信的爆炸物。组织与实施战斗过程中扫雷,一般由合成军队司令部统一计划,由下属各有关部队、分队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