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时算法
‘壹’ 高中地理地方时怎么计算 和区时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地理地方时怎么计算,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地方时计算方法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步骤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步骤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步骤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地方时和区时不同
首先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1.地方时,每个地方都不相同,所以只能用一条一条的经线计算.推荐方法:
先算该地区时再算地方时.算法等会儿再说.
2..区时:自麦哲伦环球航行以来就存在东西半球日期不同的问题,所以产生了24个时区,中时区较特别,西12区与东12区是同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就是该地的区时.而且都是15的倍数.以中央经线为中,向西7.5度,向东7.5度,组成一个时区.
‘贰’ 地理时间怎么算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春秋日出在东,夏在东北,冬在东南。
地理时间的算法:首先要明确,你所说的地理时间是什么时间,地方时还是区时。
地方时的确认方法:一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的时刻为中午12:00,到第二天太阳高度最大时,为一天,24小时。
区时指,一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地点相差一经度相差4分钟,十五度相差一小时。
在我们计算的时候往往是以一个地方的区时来计算的。
1)已知一点球另一点:基本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应的加减几个小时。得数值大于24就日期加一日,在数字上减24即可;若不过减便向前借一天,即日期减一日,数字上在加24进行减法,得出数值,即可。
2)有晨昏线:赤道终年6:00日出,18:00日落,晨昏线与赤道相交那点的经度为6:00或18:00,由经度差按东加西减即可算出时间。
‘叁’ 地方时怎么算出来的
一.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地方时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迟”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
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
二.区时
(一)时区的划分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其实,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仅为半时区。
应用:(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公式
某地所在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
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加1。
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至7.5°W为零时区;172.5°E至172.5°W为东西十二时区)。
(2)已知某地时区序号,推算时区的中央经线和范围的公式
某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度数=该地时区序数×15°
说明:①除零时区处,时区序数乘以15°所得和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一条)
②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及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边界。
(二)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曰期相关1天。
应用: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数
说明:①若所求在已知地的东边,选用“+”,西边选用“—”。
②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数为大的时区序数减去小的时区序数;若两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时区差数则为两地时区序数之和。
③求得的时间是0至24,为当曰时间。24点也可写作次曰零点。若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所求地已进入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曰期则要加1;或求得的时间为负值,则所求地应该为昨天,钟点要加上24小时,曰期则要减去1。
(三)特别的计时方法
1.半区计时法:根据本国所跨经度范围,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印度采用东5.5区。
2.东部时区计时法: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
3.统一时间计时法: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为联系的方便,采用一个时间。例如,我国领土从最西端的73°E(东五区)至135°E(东九区)共跨越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采用了“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指的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120°E的地方时,而非北京所在116°E的地方时。
三.曰界线及曰期变更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的时刻依次推进,曰期也随之更替。为了避免曰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又叫“国际曰期变更线”。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曰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
在地球上有两条曰期变更线,180°经线是国际上人为规定的,而0点经线则是自然形成的。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或区时,求今曰与昨曰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计算地球上某一曰期的范围,必须确定两条经线: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今曰0点(或昨曰24点)的经线。“今曰”的范围是指: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向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180°经线这一段范围,其它经度范围为“昨曰”。公式如下:
今曰占全球比例=东十二区区时÷24
说明:①东十二区的区时可以通过已知地的地方时或区时推导。
②昨曰占全球比例为:1-东十二区区时/24。
若太阳直射180°经线,即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时,全球分属两天,今曰与昨曰的地区范围各占二分之一。若太阳直射0°经线,即0°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时,全球各地同属一天。
四.曰出曰落时间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同一纬度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即同纬度的各地昼(夜)长是相等的。昼弧所对应的经度数换算成时间即为昼长(15个经度对应1小时),夜弧所对应的经度数换算时间即为夜长。正午12点把白昼分成相等的上午和下午两半,上午即曰出至正午,下午即正午至曰落。而24点(或0点)也把黑夜分成相等的两半。
应用:已知经纬网光照图,推算某点的曰出曰落时间公式
曰出时间=12-昼长/2 或曰出时间=夜长/2
曰落时间=12+昼长/2 或曰落时间=24-夜长/2
说明:①某点的昼、夜长短,可过这该点作一条纬线,这条纬线被晨昏圈分为两段,在阴影部分的这段是夜弧,另一段则昼弧。
②光照图中任意一点的曰出曰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纬线与晨线和昏线相交点的时刻,且曰出与曰落时刻之和为24。
‘肆’ 地理的时区的算法。请举例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时区,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1.一直经度求时区数:用经度/15(结果保留整数)
2.已知时区数求时区差
一地时区数+或 —另一地区时(同精度相加,异经度相减)
急得加分啊- -
‘伍’ 地方时算法
不知道你是要非常精确的还是一般的就行。我想如果你不是从事特殊类职业的如(航海,天文测绘之类)应该是不用非常精确的算法,如果你是从事特殊职业的话请补充问题,我在给予回答!
一般的算法如下:地方中心区时(ZT)=世界时(GMT)—时区区号(ZD)
注:东时区时区区号是负的,西时区时区区号是正的。
全球分为二十四个时区,在航海上分为二十五个时区,还有个零时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格林威治时区。其实都一样,这里不做详细解释。每个时区的时间都是以零时区的时间为基准的,东减西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东减西加不是单纯的加减时间而是相对于拨钟而言的,每往东一个时区就拨快一个小时,也就说要减掉一个小时,少过一个小时)。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现在北京是早上十点,中国的时区代号是东八区,那么世界时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就是两点。也就是说现在英国是早上凌晨两点,当然,这还牵扯到夏令时,国外很多国家会有夏令时的说法,在夏天会拨快一小时,如果你夏天从北京飞伦敦,路上会拨慢七个小时。
不知道我这么解释你能不能听懂,如果听不懂得话,可以补充问题,或者直接出题目,我给你解答!
‘陆’ 时区怎么换算啊
时区的划分与换算是中学地理知识的基本内容。因其较强的实用性而成为中学阶段考查的重点。下面我们对这部分内容再作详细的解读。
一、知识梳理
1.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如图1和图2。
3.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4.时区和区时的关系: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5.时区的推算
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0
A、所得余数小于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数
B、所得余数大于7.5,时区号数为相除所得整数+1
注:所求点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东经7.50~0~西经7.50为零时区,东经172.50~1800~西经172.50为东西十二区)
6.区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总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区时的关键。
计算公式: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
(1)从两地的时区差,求出两地的时间差,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都为东时区,或都为西时区,则两地的时区数之差,即为两地的时间差,若已知时间的甲地与所求时间的乙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则两地的时区数之和,即为两地的时间差。
(2)根据东早西迟的道理,采用东加西减的算法求出某地的时间,即已知东边地方的时间,减去时差,便得出西边某地的时间。反之,已知西边地方的时间,加上时差,便得出东边某地的时间。
(3)在相加的过程中,如出现结果大于24小时,那么要把得数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上一天。反之,在相减的过程中,如出现不够减的情况,那么要加上24来减,日期退后一天。
7.北京时间: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它与北京的地方时(东经116度的地方时)相差16分钟。
8.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零度经线的地方时。
‘柒’ 关于高一地理区时的算法
首先,一定要搞懂
地方时
和区时的区别。只有算地方时才用一度
四分钟
的算法,算区时只考虑时区,有个小窍门,题目给的是地方时,一般答案也就会问地方时,同样,题目给的是区时,答案肯定也让你求的是区时。
地方时公式:一度等于4分钟;算法:东
加西
减。
区时算法:一个时区一小时;算法:东加西减。
多看看书,请教一下老师和同学。
‘捌’ 如何求地方时
这类题目应该是有一个参照点的,多是以图的方式出现
例如已知某地的经纬度,在图上画出的事晨昏线,并告诉你那条是昏线,哪条是晨线。这时你就找晨线与赤道的交点,那一点的地方时是6:00.然后再看要求某地的方位,如果位于那一点的东面,时间就应该大于6:00,反之位于西面就小于6:00.至于求具体的地方时,则需要换算,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如果图上没有给出具体的经度,画了几条经线,就用180°/条数得到每个间隔的度数,这样就可以求出具体的地方时了。
‘玖’ 关于高一地理区时的算法
首先,一定要搞懂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只有算地方时才用一度四分钟的算法,算区时只考虑时区,有个小窍门,题目给的是地方时,一般答案也就会问地方时,同样,题目给的是区时,答案肯定也让你求的是区时。
地方时公式:一度等于4分钟;算法:东加西减。
区时算法:一个时区一小时;算法:东加西减。
多看看书,请教一下老师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