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linux
一、 使用mysql相关命令进行简单的本地备份
1 mysqllmp命令
mysqlmp 是采用SQL级别的备份机制,它将数据表导成 SQL 脚本文件,在不同的 MySQL 版本之间升级时相对比较合适,这也是最常用的备份方法。
使用 mysqlmp进行备份非常简单,如果要备份数据库” db_backup ”,使用命令:
#mysqlmp –u -p phpbb_db_backup > /usr/backups/mysql/db_backup2008-1-6.sql
还可以使用gzip命令对备份文件进行压缩:
#mysqlmp db_backup | gzip > /usr/backups/mysql/ db_backup2008-1-6.sql.gz (备份后生成的sql不含建库语句!)
只备份一些频繁更新的数据库表:
## mysqlmp sample_db articles comments links > /usr/backups/mysql/sample_db.art_comm_lin.2008-1-6.sql
上面的命令会备份articles, comments, 和links 三个表。
恢复数据使用命令:
#mysql –u -p db_backup </usr/backups/mysql/ db_backup2008-1-6.sql
注意使用这个命令时必须保证数据库正在运行。
2 使用 SOURCE 语法
其实这不是标准的 SQL 语法,而是 mysql 客户端提供的功能,例如:
# SOURCE /tmp/db_name.sql;
这里需要指定文件的绝对路径,并且必须是 mysqld 运行用户(例如 nobody)有权限读取的文件。
3 mysqlhot备份
mysqlhot 只能用于备份 MyISAM,并且只能运行在 linux 和Unix 和 NetWare 系统上。mysqlhot 支持一次性拷贝多个数据库,同时还支持正则表达。以下是几个例子:
#mysqlhot -h=localhost -u=goodcjh -p=goodcjh db_name /tmp
(把数据库目录 db_name 拷贝到 /tmp 下)
注意,想要使用 mysqlhot,必须要有 SELECT、RELOAD(要执行 FLUSH TABLES) 权限,并且还必须要能够有读取 datadir/db_name 目录的权限。
还原数据库方法:
mysqlhot 备份出来的是整个数据库目录,使用时可以直接拷贝到 mysqld 指定的 目录 (在这里是 /usr/local/mysql/data/)目录下即可,同时要注意权限的问题,另外首先应当删除数据库旧副本如下例:
# /bin/rm -rf /mysql-backup/**//*old
关闭mysql 服务器、复制文件、查询启动mysql服务器的三个步骤:
# /etc/init.d/mysqld stop
Stopping MySQL: [ OK ]
# cp -af /mysql-backup/**//* /var/lib/mysql /
# /etc/init.d/mysqld start
Starting MySQL: [ OK ]
#chown -R nobody:nobody /usr/local/mysql/data/ (将 db_name 目录的属主改成 mysqld 运行用户)
二、使用网络备份
将MYSQL数据放在一台计算机上是不安全的,所以应当把数据备份到局域网中其他Linux计算机中。假设Mysql服务器IP地址是:192.168.1.3。局域网使用Linux的远程计算机IP地址是192.168.1.4;类似于windows的网络共享,UNIX(Linux)系统也有自己的网络共享,那就是NFS(网络文件系统),在linux客户端挂接(mount)NFS磁盘共享之前,必须先配置好NFS服务端。linux系统NFS服务端配置方法如下:
(1)修改 /etc/exports,增加共享目录
/export/home/sunky 192.168.1.4(rw)
/export/home/sunky1 *(rw)
/export/home/sunky2 linux-client(rw)
❷ Linux里面系统如何备份
对于备份和恢复来说,Linux提供了诸如tar、cpio、 mp等工具来实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使用该工具进行数据备份的例子:
tar czvf - /root/code > /tmp/code_bak.tgz (将/root/code目录下的所有程序文件打包备份到/tmp/code_bak.tgz)
tar xzvf /tmp/code_bak.tgz /root/code (将备份的目录文件恢复到指定目录)
❸ linux下备份文件
其实不管是linux系统还是windows系统,重要文件都是需要进行备份的,备份也分两种手动或者自动,那么在linux下如何自动备份文件呢?下面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首先新建一个脚本文件,输入touch /home/backup.sh,点击回车键。
2、打开刚刚创建的脚本文件,输入vi /home/backup.sh,点击回车键。
3、输入:
#!/bin/bash
date_time=`date +"%Y%m%d%H%M"`
backup_dir=/www/backup
backup_log=/data/backup/svn_backup_logs/backup.log
err_log=/data/backup/svn_backup_logs/err.log
echo -e "\033[33m--------------------------------------\033[0m" >> ${backup_log}
echo -e `date +"%Y-%m-%d %H:%M"` >> ${backup_log}
echo -e "Starts backing up openvpn...." >> ${backup_log}
cd /opt
zip -r ${backup_dir}/vpn_${date_time}.zip svn 1>/dev/null 2>>${err_log}
if [ "$?" -ne 0 ];then
echo -e "\033[31svn backup failed!\033[0m" >> ${backup_log}
echo -e "\033[33m--------------------------------------\033[0m" >> ${backup_log}
echo -e "\n" >> ${backup_log}
echo -e "at ${date_time} packaged svn file error" >> ${err_log}
echo -e "\n" >> ${err_log}
其中date_time:备份时间;backup_dir:备份到那个目录;backup_log:备份成功的log文件;err_log:备份失败的log文件;这些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4、保存后运行该脚本,首先cd到脚本所在的文件夹,输入cd /home,点击回车键。
5、输入./backup.sh,点击回车键即可运行脚本。
6、在linux下这种备份方法还是挺简单的,那如果换成windows操作系统,如果我们想定时备份文件该如何操作呢,有的运营会选择使用windows server backup,但是由于这个功能创建备份计划时只能够创建一个,小编所在的公司是放弃的,直接使用了备份软件来操作,下面就以大势至server文件备份软件来设置下备份供大家参考下。
7、网络下载该系统,解压后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返回桌面找到快捷方式,双击打开,根据提示输入帐号admin和密码123,点击确定。
8、在主界面中部找到并点击新增计划,在弹出的窗口中找到源备份路径,点击其后的浏览,选中需要备份的文件或者文件夹,点击确定。
9、在后方备份目标路径中输入备份保存的路径,这里可以是本地路径也可以是远程服务器路径,如果是远程服务器路径则在点击添加后需要输入远程服务器帐号和密码,点击确定。
10、在左侧菜单中点击备份开始时间,在右侧设置备份开始的日期和时间。
11、在左侧菜单中点击全量备份频率,在右侧勾选全量备份启用,然后设置备份频率。
12、在左侧菜单中点击增量备份频率,在右侧勾选增量备份启用,最后设置增量备份的备份频率。
13、在左侧菜单中点击备份数据清理,在右侧设置清理的周期,最后点击保存,计划创建完成,如果需要创建多个备份计划,通过相同的设置方法继续设置即可。
❹ linux系统盘怎么全盘备份
方法/步骤
Linux 全盘备份恢复工具(Clonezilla)
准备Clonezilla镜像文件,
如图,稳定版的有两个,一个是基于Ubuntu、一个是基于Debian。
点击下载的时候记得选择amd64处理器和ISO文件格式。
刷入U盘(做成启动盘)
这里采用ISO to USB工具。
开机进入Clonezilla
对于不同机器有不同的方式进入 boot option选项,但大多都是以F12为主
进入后默认选第一项,进入Clonezilla。
等待几分钟
默认不修改键盘映射。
下面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了。
[备份或恢复]操作的对象是 :
第一项,硬盘/分区 与 压缩的镜像文件。
第二项,硬盘/分区 与 硬盘/分区。
这里建议是第一项,将数据备份成 压缩的镜像文件,可以备份多个。
此处就是Clonezilla强大的地方,它支持多种方式的文件读写。
❺ Linux下数据备份命令scp、rsync和后台运行
scp和rsync 均可实现文件的复制,但相比较,scp占用系统资源较小,rsync速度较快。当小文件众多时,rsync会导致硬盘I/O非常高,而scp基本不影响系统正常使用。可根据需要这俩选其一实现文件复制。
scp 是secure 的缩写,scp是Linux系统下基于ssh登录进行安全的远程文件拷贝命令。
可以实现本地文件复制到远程服务器,也可以将远程文件复制到本地。
rsync 是remote sync的缩写。使用rsync备份数据时,不会直接覆盖以前的数据(如果数据已经存在),而是先判断已存在的数据和新数据的差异(默认规则是文件大小或修改时间有差异),只有数据不相同时才会把不相同的部分覆盖。在仅作增量数据的时比scp灵活。
一般CentOS默认安装rsync,若使用 rsync -v 提示找不到命令,可使用 yum install -y rsync 安装。
单个冒号和双冒号的区别 :使用rsync在远程传输数据前,是需要进行登陆认证的,这个过程可使用ssh协议也可以使用rsync协议完成。单冒号(:)使用的是ssh协议;双冒号(::)使用的是rsync协议。
默认情况下,rsync只确保源文件的所有内容(明确排除的文件除外)都复制到目标目录。它不会使两个目录保持不同,并且不会删除文件。如果要使目标目录成为源目录的镜像副本,则使用--delete选项。可删除只存在目标目录,不存在于源目录的文件。
增量备份算是一个经常使用的场景了。两台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定期备份,无需所有文件都一遍,仅复制有变动的文件。
具体做法是,第一次同步是全量备份,所有文件在基准目录里面同步一份。以后每一次同步都是增量备份,只同步源目录与基准目录之间有变动的部分,将这部分保存在一个新的目标目录。这个新的目标目录之中,也是包含所有文件,但实际上,只有那些变动过的文件是存在于该目录,其他没有变动的文件都是指向基准目录文件的硬链接。
--link-dest 参数用来指定同步时的基准目录。
上面命令中, --link-dest 参数指定基准目录 /compare/path ,然后源目录 /source/path 跟基准目录进行比较,找出变动的文件,将它们拷贝到目标目录 /target/path 。那些没变动的文件则会生成硬链接。这个命令的第一次备份时是全量备份,后面就都是增量备份了。
一般服务器之间复制文件都比较大,为防止误操作,最好在后台运行。但因为需要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ssh通讯多是需要密码的,所以不能直接使用nohup 放置于后台。无论是scp还是rsync都可操作如下:
后台和前台任务的切换
scp不支持断点续传,挂起scp进程可能导致数据缺失。倾向于使用rsync。
如果有其他任务需要使用nohup后台运行,但执行时却忘记了使用nohup,也可参照此方法进行设置。
参考:1. Linux之scp命令及后台运行scp
❻ linux系统如何备份
做法是:
1、在保存备份文件的目录 xxx 下建立一个文件 backup.sh,其内容是:
tar -zcf bin.tar.gz /bin
tar -zcf boot.tar.gz /boot
tar -zcf dev.tar.gz /dev
tar -zcf etc.tar.gz /etc
tar -zcf lib32.tar.gz /lib32
tar -zcf lib64.tar.gz /lib64
tar -zcf lib.tar.gz /lib
tar -zcf opt.tar.gz /opt
tar -zcf sbin.tar.gz /sbin
tar -zcf selinux.tar.gz /selinux
tar -zcf srv.tar.gz /srv
tar -zcf var.tar.gz /var
tar -zcf usr.tar.gz /usr
2、在需要备份的时候进入到保存备份内容的目录执行一次命令: sh backup.sh
3、在保存备份文件的目录 xxx 下建立一个叫 restore.sh 的文件,其内容如下:
tar -zxf /mnt/xxx/bin.tar.gz
tar -zxf /mnt/xxx/boot.tar.gz
tar -zxf /mnt/xxx/dev.tar.gz
tar -zxf /mnt/xxx/etc.tar.gz
tar -zxf /mnt/xxx/lib32.tar.gz
tar -zxf /mnt/xxx/lib64.tar.gz
tar -zxf /mnt/xxx/lib.tar.gz
tar -zxf /mnt/xxx/opt.tar.gz
tar -zxf /mnt/xxx/sbin.tar.gz
tar -zxf /mnt/xxx/selinux.tar.gz
tar -zxf /mnt/xxx/srv.tar.gz
tar -zxf /mnt/xxx/var.tar.gz
tar -zxf /mnt/xxx/usr.tar.gz
4、如果需要系统恢复,我就用光盘启动,mount 原来的根目录为 yyy,接着 mount 保存备份文件的目录为 xxx,接着进入到 /mnt/yyy,并在此下达命令: sh /mnt/xxx/restore.sh
❼ 几种Linux常用备份方法
(1)使用tar命令备份数据的格式如下:
$ tar cvf backup.tar /home/html
上述命令是将/home/html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成tar文件backup.tar.
(2)使用tar命令恢复数据的格式如下:
$ tar xvf backup.tar
上述命令将备份文件backup.tar恢复到当前目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