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码备份gz
在linux下,使用gzip命令可以对目录压缩生成gz文件,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连接相应linux主机,进入到linux命令行状态下,等待输入shell指令。
② linux 系统安装源代码tar.gz
软件的源代码,您需要自己动手编译它。这种软件安装包通常是用gzip压缩过的tar包(后缀为.tar.gz)。 2)另一种是软件的可执行程序,你只要安装它就可以了。
③ tar包和tar.gz包有什么区别
1、文件类型不同:
tar包属于打包文件,Unix和类Unix系统上的压缩打包工具,可以将多个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打包后的文件后缀亦为“tar”。tar.gz包是压缩文件,经过gzip压缩后的tar文件,形成tar.gz包,扩展名为“.tar.gz”。
2、用途不同:
tar.gz包一般情况下都是源代码的安装包,需要先解压再经过编译、安装.才能执行。总而言之它是一个压缩文件。tar包最初的设计目的是将文件备份到磁带上(tapearchive),因而得名tar,一般用于文件备份。
(3)源码备份gz扩展阅读:
相关的压缩包格式缩写:
.tgz等价于.tar.gz、.tbz与tb2等价于.tar.bz2、.taz等价于.tar.Z、.tlz等价于.tar.lzma、.txz等价于.tar.xz。
tar.gz包的相关操作:
解压:[*******]$ tar -zxvf FileName.tar.gz
压缩:[*******]$ tar -zc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tar.gzl文件的原理:就是将软件的所有原始码档案先以 tar 打包,然后再以压缩技术来压缩,通常最常见的就是以 gzip 来压缩了。因为利用了 tar 与 gzip 的功能,所以 tarball 档案一般的附档名就会写成 .tar.gz 或者是简写为 .tgz。
④ Linux怎么备份与还原
本人每次对操作系统更新后都做一次系统备份,我的做法是:
1、在保存备份文件的目录 xxx 下建立一个文件 backup.sh,其内容是:
tar -zcf bin.tar.gz /bin
tar -zcf boot.tar.gz /boot
tar -zcf dev.tar.gz /dev
tar -zcf etc.tar.gz /etc
tar -zcf lib32.tar.gz /lib32
tar -zcf lib64.tar.gz /lib64
tar -zcf lib.tar.gz /lib
tar -zcf opt.tar.gz /opt
tar -zcf sbin.tar.gz /sbin
tar -zcf selinux.tar.gz /selinux
tar -zcf srv.tar.gz /srv
tar -zcf var.tar.gz /var
tar -zcf usr.tar.gz /usr
2、在需要备份的时候进入到保存备份内容的目录执行一次命令: sh backup.sh
3、在保存备份文件的目录 xxx 下建立一个叫 restore.sh 的文件,其内容如下:
tar -zxf /mnt/xxx/bin.tar.gz
tar -zxf /mnt/xxx/boot.tar.gz
tar -zxf /mnt/xxx/dev.tar.gz
tar -zxf /mnt/xxx/etc.tar.gz
tar -zxf /mnt/xxx/lib32.tar.gz
tar -zxf /mnt/xxx/lib64.tar.gz
tar -zxf /mnt/xxx/lib.tar.gz
tar -zxf /mnt/xxx/opt.tar.gz
tar -zxf /mnt/xxx/sbin.tar.gz
tar -zxf /mnt/xxx/selinux.tar.gz
tar -zxf /mnt/xxx/srv.tar.gz
tar -zxf /mnt/xxx/var.tar.gz
tar -zxf /mnt/xxx/usr.tar.gz
4、如果需要系统恢复,我就用光盘启动,mount 原来的根目录为 yyy,接着 mount 保存备份文件的目录为 xxx,接着进入到 /mnt/yyy,并在此下达命令: sh /mnt/xxx/restore.sh
说明:
(1)、备份和恢复需要1个多小时,这个时间根据你电脑的CPU速度和硬盘转速会有所不同。
(2)、上面备份与恢复没有顾及 /home 目录和 /root 目录,因为我的系统主要是给学生做练习用的,那两个目录的内容没有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这两个目录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模仿着别的目录添加到 backup.sh 和 restore.sh 文件中去,甚至别的目录都不备份(以便节约备份时间)就备份这两个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