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推算法
⑴ 计数法有哪几种
计数法有哪几种?计数法分为单参数计数法和双参数计数法。清饥升计数的继续发展,大概与那时人类熟悉狩猎和捕鱼等生活方式有关。原始公社制度要求人们对食物、衣服、战利品等进行分配,从而迫使人们以某种方式对公共财富进行计算。
计算过程停留在“4”上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这个发展阶段上,人们开始抛弃必须将被数的物品拿在手中或置于脚边的做法。 数学中发生了第一次抽象,就是把一些被数的物品用另外某些彼此同类的物品和标记来代替,如用小石块、绳结、树枝、刻痕等。
根据一一对应的原则进行这种计算,即给每一个被数物体选择一个相应肢悔的东西作为计算工具,为了不致丢失这答老些简陋的计算工具(如小石块、贝壳、核),而把它们串在细绳或小棒上,后来导致至今仍有用的计算工具---算盘。
⑵ 计数有几种方法
【1】.结绳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以此类推.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
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明族配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穗旁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激指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2.】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
⑶ 古代的计数方法
1、古埃及
例如258写作。这种计数法是十进制的,但没有位值制;就以上符号而言,最大只能表示99999,而且写起来非常麻烦,我们现在只用5个符号就能表示的数字99999,他们却要用45个符号。
⑷ 鱼苗计数方法有哪些/
1.推算法
先测一个鱼篓能容多少笆斗水量,一笆斗又能装满若干鱼碟水,然后将已知容积的鱼篓放入鱼苗,徐徐搅拌,使鱼苗均匀分布,取若干鱼碟计算,求出一鱼碟的平均数来推算出全篓中的鱼苗总数。如果一碟鱼苗数量较多,清点麻烦,则可再用汤匙取鱼苗计算,用同样的方法,先测知一鱼碟能盛若干汤匙水量来推算。
2.碗量法
计数时,先把鱼苗舀入三角形的捞网中,捞网底部不离水面,使鱼苗达到一定密集程度,用统一规定大小的量鱼碗量取。一般情况下,一碗按照一万尾鱼苗计算。
3.开间法
计数时先将鱼集中于布池中,将布池中的鱼苗平分为若干分,力求达到各份数量相近,然后再抽出其中一份平分为若干等份,再按上法,连续地分几次,直到一份中鱼苗数量较少而清点皮谈方便为止。用抽签方式抽出一份,清点其中燃姿碰鱼苗尾数作为基数,然后推算出鱼苗总数。
比较以上三法,碗量法的最大优点是迅速而简便,推算法如果取样不恰当,误差较大,如取样中密度偏大,则总数偏多,反之则偏少。开间法册中较准确,可达95%,并且平分均匀,工作细致,清点哪一份由抽签决定,使用较广泛
⑸ 计数方法有哪些
1、科学计数法
数学术语,a×10的n次幂的形式。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1≤|a|<10,n 表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数字很大的数,一般我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例如6230000000000;我们可以用6.23×10^12表示。若将6.23×10^12写成6.23E12,即代表将数字6.23中6后面的小数点向右移去12位。
例如:
89031400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8.90*10的8次方,8.90×10^8;
83996000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8.40*10的8次方,8.40×10^8。旁仿
2、中国计数法
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以此类推。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蚂铅国人欢迎。现在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闷启好习惯。
⑹ 铁板神数推算法
1、《铁板神数》------中国古代占筮方法之一。
2、据称凡事皆有定数,故名曰“铁板”,其法采用皇极经世之计数方法。以卦值日月为主,神算为次。卦用错卦,以中所为起点,起复终坤。卦爻历表则依邵氏所编。河图卦、洛书卦、文王卦皆用,又不全用;并以京房之“吕律宫商”配入洹祥尺天卦与纳甲卦。
3、推算时则混合干支,以八卦隐人五行,兼用纳音谨中高干支,卦气值日,十声十二音等,以及吸收紫微斗数等术之星座神煞概念,属较复杂之终合预测方法培租。
⑺ 什么是技术推算法
1、技术推算法利用技术方法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进行推算,故又称估推法。
2、采用这种方法,对于裂升财产物资不是逐一清点计数,而是通过量方、计尺等技术缺中推算财产物肆扮老资的结存数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堆量大而价值义不高,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的请查钢如,露天堆放的煤炭等。
⑻ 古人是怎么计数的
问题一:古代人是用什么计数的? 1.结绳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以此类推.
2.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
===========================
为了能记录数和运算结果,人们发明了记数方法.保存数字记录的办法有三种:结绳、签筹、黏土证物。
1、结绳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计数工具(除手指之外),它出现早于任何的文字,因此对于它被发明的时间和地点都找不到记载。结绳就是指以绳子上打结的数量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时结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法,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这种记数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些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记载,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发生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现在一些秘鲁的牧羊人,还在用这种方法计算牲口。
2、比结绳记悄判凯数稍晚一些,古代的先民又发明了用签筹记数的方法,即在骨片、木片或竹片上做上标记或刻痕,以此来表示数目的多少。汉朝刘煦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说明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人们在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冲梁以两者吻合为凭。《列子?说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契,回到家中便把契藏了起来,并偷偷数契上刻的齿数,因为为这些齿代表的钱数不少,非常高兴,情不自禁的对邻居说:“我快要发财了。”这段故事说明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数目,主要用来作为债务的凭证。
3、使用黏土制的证物。这类证物从八千年开始就被广泛地使用了.公元前8000年至前4400年间使用的初期证物,形状简单,并以不同形状代表不同类的物体.例如,一个卵形的证物表示一罐油,而一个小球形的证物代表一升谷物.公元前4400年以后,人们设计并使用了更多形状的证物,证物上面的标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农耕时代的早期(公元前8000年至前3100年),证物与被说明的物品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
康熙年间,何国宗、梅谷等人编着的《数理精蕴》,列举了一套专用数字名称:个(100)、百(102)、千(103)、万(104)、亿(108)、兆(1012)、京(1016)、垓(1020)、秭(1024)、穰(1028)、沟(1032)、涧(1036)、正(1040)、载(1044)、极(1048)、恒河沙(1052)、阿僧祗(1056)启唤、那由他(1060)、不可思议(1064)、无量数( ).其中前几个是十进制、从亿开始为万进制(《太平御览》称“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京,是京谓之垓,”《孙子算经》称“十垓为秭”,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计数方法).比个位小的数,按递减,依次为分、厘、豪、丝、忽、微、纤、尘、埃、渺、漠、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一念之间)、锭德(《周礼》6种乐器的声音)、虚空(最小可数量)、清静(无限小的数).从选用的词汇来看,显然是用越来越短的时间和越来越小的空间来描述越来越精确的数量的变化....>>
问题二: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 1.结绳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以此类推.
2.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
===========================
为了能记录数和运算结果,人们发明了记数方法.保存数字记录的办法有三种:结绳、签筹、黏土证物。
1、结绳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计数工具(除手指之外),它出现早于任何的文字,因此对于它被发明的时间和地点都找不到记载。结绳就是指以绳子上打结的数量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时结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法,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这种记数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些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记载,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发生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现在一些秘鲁的牧羊人,还在用这种方法计算牲口。
2、比结绳记数稍晚一些,古代的先民又发明了用签筹记数的方法,即在骨片、木片或竹片上做上标记或刻痕,以此来表示数目的多少。汉朝刘煦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说明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人们在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列子?说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契,回到家中便把契藏了起来,并偷偷数契上刻的齿数,因为为这些齿代表的钱数不少,非常高兴,情不自禁的对邻居说:“我快要发财了。”这段故事说明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数目,主要用来作为债务的凭证。
3、使用黏土制的证物。这类证物从八千年开始就被广泛地使用了.公元前8000年至前4400年间使用的初期证物,形状简单,并以不同形状代表不同类的物体.例如,一个卵形的证物表示一罐油,而一个小球形的证物代表一升谷物.公元前4400年以后,人们设计并使用了更多形状的证物,证物上面的标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农耕时代的早期(公元前8000年至前3100年),证物与被说明的物品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
康熙年间,何国宗、梅谷等人编着的《数理精蕴》,列举了一套专用数字名称:个(100)、百(102)、千(103)、万(104)、亿(108)、兆(1012)、京(1016)、垓(1020)、秭(1024)、穰(1028)、沟(1032)、涧(1036)、正(1040)、载(1044)、极(1048)、恒河沙(1052)、阿僧祗(1056)、那由他(1060)、不可思议(1064)、无量数( ).其中前几个是十进制、从亿开始为万进制(《太平御览》称“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京,是京谓之垓,”《孙子算经》称“十垓为秭”,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计数方法).比个位小的数,按递减,依次为分、厘、豪、丝、忽、微、纤、尘、埃、渺、漠、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一念之间)、六德(《周礼》6种乐器的声音)、虚空(最小可数量)、清静(无限小的数).从选用的词汇来看,显然是用越来越短的时间和越来越小的空间来描述越来越精确的数量的变化....>>
问题三:古人是怎样计数的? 1、古人的计数方法
(1)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
(2)筹码计数(或小石块),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
(3)在木头上画道。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4)算盘 ,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
2、简介
结绳记数这种方法,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来。宋朝人在一本书中说:“鞑靼无文字,每调发军马,即结草为约,使人传达,急于星火。”这是用结草来调发军马,传达要调的人数呢!其他如藏族、彝族等,虽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识字的人中间都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就收藏着一副高山族的结绳,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
和结绳几乎同时或者稍后的一种记数方法,要算是书契了。书契,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释名》一书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意思是在某种物件上刻划一些符号,以记数。
问题四:古人计数的方法有什么 1. 手指计数:利用两只手的十个手指。亚里士多德指出:十进制的广泛采用,
只不过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来具有10个手指这一事实的结果。
2. 石子记数:在地上摆小石子,但记数的石子堆很难长久保存。
3. 结绳记数:在一根绳子上打结来表示事物的多少。比如今天猎到五头羊,就
以在绳子上打五个结来表示;约定三天后再见面,就在绳子上打三个结,过一天解一个结;等等。
秘鲁的印加族人(印第安人中的一部分)古时(公元前1500年前)每收进一捆庄稼,就在绳上打个结,用来记录收获的多少。
中国古代文献《周易 系辞下》有“上古结绳而治”之说。“结绳而治”即结绳记数或结绳记事。
结绳记数这种方法,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来。宋朝人在一本书中说:“鞑靼无文字,每调发军马,即结草为约,使人传达,急于星火。”这是用结草来调发军马,传达要调的人数。
其他如藏族、彝族等,虽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识字的人中间都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就收藏着一副高山族的结绳,由两条绳子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
4. 刻痕记数:1937年在维斯托尼斯(摩拉维亚)发现一根40万年前的幼狼前
肢骨,7英寸长,上面有55道很深的刻痕。这是已发现的用刻痕方法计数的最早资料。直到今天,在欧、亚、非大陆的某些地方,仍然有一些牧人用在棒上刻痕的方法来计算他们的牲畜。
问题五:古时侯人们是怎样计数的? 古时候人们计数的方法有(结绳)记数,(筹码)记数和(算盘)记数 。
实物计数,结绳计数,刻道计数等: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
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
商码计数
【释义】我国旧时表示数目的符号,也叫草码,商码。
此外,零还是0。
【商码字符】@ A B C D E F G H 十
【对应数字】
商码:@ A B C D E F G H 十
汉字: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大写: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 :1 2 3 4 5 6 7 8 9 10
【书写】
1,就写一个竖;
2,两个竖:A
3, 三个竖:B
4,是个交叉:C
5,写成D,其实只是 5 字写得草和快
哗,写成一点加一横,其中的一点,代表了5: E
7,写成一点加两横:F
8,一点加三横:G
9,写成“久”的草体:H
【使用举例】
古代人计数都用算盘,上面一点就像算盘上档拨下一个子,表示五,所以E是六,F是七,很好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当@ A B 相遇时, 中间会变成横划. 否则“| | |”就不知道是一百一十一, 三, 廿一, 还是十二了。如比说2134,要写成 A一BC,32,要写成B二。
真正运用这些符号,还要结合古代账本竖写的特点。否则,多看少看一个数字,差别太大,通常要记作两行。
例如,标价5角9分,会写作:
DH
▲
这个▲代表“角”,它的尖头,一般放在D和H中间的下方。
又比如:标价5元8角,会写作:
DG
●
这个●代表“元(圆)”,它一般放在D和G中间的下方。
再如,标价3908元,会写作:
BH0G
仟
一说仟字要放在B的下面,可能是各地习惯也有所不同。但要在第一位数字右下方(或下方)标注 。
人类产生数的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距今大约有上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时间。当时穴居的原始人在采集食物和捕获猎物的集体行动中,免不了要与数字打交道,特别是在分配和交换剩余物品的活动中,必须要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运算。
十进制的缘起
人类最早认识的数目是1,2,3等一些最简单的自然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能掌握的自然数越来越多,于是就产生了如何书写这些数目的问题。虽然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都选择各自不同的符号来计数,但是最初几乎都是用一横杠或一竖杠(即“――”或“丨”)表示1,用两横杠或两竖杠(即“=”或“‖”)表示2,也就是说,要表示几,就画几杠。可是,对于较大的数字,要表示它就要画很多杠,这样既费时间,又不容易数清。为了简化计数法,人们就需要创造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很多地区都把这个特定的数选作10,因为一个人有10个手指头,而手指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方便的计数工具,于是十进制就产生了。随后,人们给一百、一千、一万等特殊的数确定专门的符号,使十进制表示较大数目时更方便了。
在人类使用数目的历史上,一些地区曾出现过五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除了计时和计角度中的分、秒单位仍保留着六十进制的痕迹外,其它进制都被十进制所取代了。
虽然有了进位制,使表示数目的方法简化了,但是人们要不停地创造新的符号,才能表示越来越大的数目。怎样才能用有限的几个符号来表示任意大的数目呢?
人类早......>>
问题六:古人是怎么计算年份的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
⑼ 结绳计数法怎么算 结绳计数法算法
结绳计数法怎搏凳么算
1. 结绳计数法梁银绝:绳子的每个橡姿结代表一次或一次,以此类推。最简单的结用一个结表示;为了进一步,你可以使用结的大小或位置来表示不同的数字;比较灵巧的人还可以打不同的花式结来表达不同的意思;或者选择各种材质,染绳,系一些物件等。
2. 我们不仅在东方系绳子,在西方也系绳子。据说,古代波斯国王曾在一场战争中命令他的军队守卫一座桥长达60天。为了让士兵们不仅守卫一天,而且还要多守卫一天,波斯国王在一条长长的皮条上系上了60颗扣子。他对守卫大桥的官兵说:“我走后,你们每天可以解开一颗扣子。完成后,你就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