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linux内核调优

linux内核调优

发布时间: 2023-05-29 08:00:45

linux做过哪些优化

⑴登录系统:不使用root登录,通过sudo授权管理,使用普通用户登录。
⑵禁止SSH远程:更改默认的远程连接SSH服务及禁止root远程连接。
⑶时间同步:定时自动更新服务器时间。
⑷配置yum更新源,从国内更新下载安装rpm包。
⑸关闭selinux及iptables(iptables工作场景如有wan ip,一般要打开,高并发除外)
⑹调整文件描述符数量,进程及文件的打开都会消耗文件描述符。
⑺定时自动清理/var/spool/clientmquene/目录垃圾文件,防止节点被占满(c6.4默认没有sendmail,因此可以不配。)
⑻精简开机启动服务(crond、sshd、network、rsyslog)
⑼Linux内核参数优化/etc/sysctl.conf,执行sysct -p生效。
更改字符集,支持中文,但是还是建议使用英文,防止乱码问题出现。
⑾锁定关键系统文件(chattr +i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 /etc/gshadow /etc/inittab 处理以上内容后,把chatter改名,就更安全了。)
⑿清空/etc/issue,去除系统及内核版本登陆前的屏幕显示。

Ⅱ 如何调整Linux内核启动中的驱动初始化顺序

【问题】 此处我要实现的是将芯片的ID用于网卡MAC地址,网卡驱动是enc28j60_init。 但是,读取芯片ID的函数,在as352x_afe_init模块中,所以要先初始化as352x_afe_init。 此处,内核编译完之后,在生成的system.map中可以看到, enc28j60_init在as352x_afe_init之前,所以,无法去读芯片ID。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将as352x_afe_init驱动初始化放到enc28j60_init之前, 然后才能读取芯片ID,才能用于网卡初始化的时候的,将芯片ID设置成网卡物悔MAC地址。

【解决过程】

【1】

最简单想到的,罩裤正是内核里面的

archarmmach-as352xcore.c

中,去改devices设备列表中的顺序。

enc28j60_init对应的是ssp_device,因为网卡初始化用到的是SPI驱动去进行和通讯的。

as352x_afe_init对应的是afe_device。

原先是:

把afe改到最前面:

但是,实际结果是,没有任何影响,连systemp.map生成的,那么模块初始化顺序,都没有任何变化。 也就说明,想要实现驱动加载顺序的改变,改core.c里面的设备列表顺序是没有用的。

更多linux内核视频教程文档资料免费领取后台私信 【内核】 自行获取.

Linux内核源码/内存调优/文件系统/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网络协议栈-学习视频教程-腾讯课堂

【2】

在网上看到很多帖子,其说明的也很清楚了,就是:

Linux内核为不同驱动的加载顺序对应不同的优先级,定义了一些宏:

includelinuxinit.h

把自己的驱动的函数名用这些宏去定义之后, 就会对应不同的加载时候的优先级。

其中,我们写驱动中所用到的mole_init对应的是 #define mole_init(x) __initcall(x); 而 #define __initcall(fn) device_initcall(fn) 所以,驱动对应的加载的优先级为6

在上面的不同的优先级中, 数字越小,优先纯穗级越高。 同一等级的优先级的驱动,加载顺序是链接过程决定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去手动设置谁先谁后。 不同等级的驱动加载的顺序是先优先级高,后优先级低,这是可以确定的。

所以,像我们之前在驱动中用:

所以,大家都是同一个优先级去初始化,

最后这些驱动加载的顺序,可以查看在根目录下,

生成的system.map:

此处就是由于 c0019920 t __initcall_i2c_dev_init6 c0019924 t __initcall_as352x_afe_i2c_init6 c0019928 t __initcall_as352x_afe_init6 在c00198e4 t __initcall_enc28j60_init6之前,所以我这里才要去改。。。 知道原理,能想到的,就是要么把as352x_afe_init改到enc28j60_init之前一级,即优先级为5。即在驱动中,调用:fs_initcall(as352x_afe_init);要么把enc28j60_init改到as352x_afe_init之后,即优先级为7即在驱动中,调用:late_initcall(enc28j60_init);但是,此处麻烦就麻烦在,如果把as352x_afe_init改到enc28j60_init之前一级,发现后面网卡初始化enc28j60_init中,虽然读取芯片ID对了,但是后面的IP-auto configure 有问题。所以放弃。 如果把enc28j60_init改到as352x_afe_init之后,但是,从system.map中看到的是,优先级为7的驱动中,明显有几个驱动,也是和网卡初始化相关的,所以,这样改,尝试后,还是失败了。 所以,没法简单的通过调整现有的驱动的顺序,去实现顺序的调整。最后,被逼无奈,想到了一个可以实现我们需求的办法,那就是,单独定义一个优先级,把afe相关的初始化都放到那里面去,这样,就可以保证,其他没什么相关的冲突了。最后证实,这样是可以实现目的的。

具体添加一个新的优先级的步骤如下: 1.定义新的优先级 includelinuxinit.h中:

2.用对应新的宏,定义我们的驱动:

做到这里,本以为可以了,但是编译后,在system.map中,发现之前优先级为7的那几个函数,被放到system.map最后了,而不是预想的,在优先级7之后,在

之前。最后,发现时没有把对应的链接文件中的宏加进去:

3.includeasm-genericvmlinux.lds.h

最后,再重新编译,就可以实现我们要的,和afe相关的驱动初始化,都在网卡enc28j60_init之前了。也就可以在网卡里面读芯片ID了。当然,对应编译生成的system.map文件中,对应的通过mole_init定义的驱动,优先级也都变成7了。而late_initcall对应优先级8了。 注:当前开发板arm的板子,所以,对应的load 脚本在:

linux-2.6.28.4archarmkernelvmlinux.lds 看起来,应该是这个文件: linux-2.6.28.4archarmkernelvmlinux.lds.S 生成上面那个脚本的。vmlinux.lds中的这一行:

就是将之前那些对应的init类型的函数,展开,放到这对应的位置。

【3】 不过,最后的最后,竟然发现网卡还是工作不正常,结果第二天,无意间发现是网卡地址设置导致网卡工作不正常的。 也就是说,实际是直接将afe设置到原先的优先级5就可以的,而不用这么麻烦去改系统的东西的...

不过,至少这也是一种办法,虽然不是那么的好...

Ⅲ linux 内核参数优化

一、Sysctl命令用来配置与显示在/proc/sys目录中的内核参数.如果想使参数长期保存,可以通过编辑/etc/sysctl.conf文件来实现。

命令格式:
sysctl [-n] [-e] -w variable=value
sysctl [-n] [-e] -p (default /etc/sysctl.conf)
sysctl [-n] [-e] –a

常用参数的意义:
-w 临时改变某个指定参数的值,如
# sysctl -w net.ipv4.ip_forward=1
-a 显示所有的系统参数
-p从指定的文件加载系统参数,默认从/etc/sysctl.conf 文件中加载,如: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能立即开启路由功能,但如果系统重启,或执行了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命令,所设置的值即会丢失,如果想永久保留配置,可以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将 net.ipv4.ip_forward=0改为net.ipv4.ip_forward=1

二、linux内核参数调整:linux 内核参数调整有两种方式

方法一:修改/proc下内核参数文件内容,不能使用编辑器来修改内核参数文件,理由是由于内核随时可能更改这些文件中的任意一个,另外,这些内核参数文件都是虚拟文件,实际中不存在,因此不能使用编辑器进行编辑,而是使用echo命令,然后从命令行将输出重定向至 /proc 下所选定的文件中。如:将 timeout_timewait 参数设置为30秒:

参数修改后立即生效,但是重启系统后,该参数又恢复成默认值。因此,想永久更改内核参数,需要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

方法二.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检查sysctl.conf文件,如果已经包含需要修改的参数,则修改该参数的值,如果没有需要修改的参数,在sysctl.conf文件中添加参数。如:
net.ipv4.tcp_fin_timeout=30
保存退出后,可以重启机器使参数生效,如果想使参数马上生效,也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三、sysctl.conf 文件中参数设置及说明
proc/sys/net/core/wmem_max
最大socket写buffer,可参考的优化值:873200

/proc/sys/net/core/rmem_max
最大socket读buffer,可参考的优化值:873200
/proc/sys/net/ipv4/tcp_wmem
TCP写buffer,可参考的优化值: 8192 436600 873200

/proc/sys/net/ipv4/tcp_rmem
TCP读buffer,可参考的优化值: 32768 436600 873200

/proc/sys/net/ipv4/tcp_mem
同样有3个值,意思是:
net.ipv4.tcp_mem[0]:低于此值,TCP没有内存压力.
net.ipv4.tcp_mem[1]:在此值下,进入内存压力阶段.
net.ipv4.tcp_mem[2]:高于此值,TCP拒绝分配socket.
上述内存单位是页,而不是字节.可参考的优化值是:786432 1048576 1572864

/proc/sys/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进入包的最大设备队列.默认是300,对重负载服务器而言,该值太低,可调整到1000

/proc/sys/net/core/somaxconn
listen()的默认参数,挂起请求的最大数量.默认是128.对繁忙的服务器,增加该值有助于网络性能.可调整到256.

/proc/sys/net/core/optmem_max
socket buffer的最大初始化值,默认10K

/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进入SYN包的最大请求队列.默认1024.对重负载服务器,可调整到2048

/proc/sys/net/ipv4/tcp_retries2
TCP失败重传次数,默认值15,意味着重传15次才彻底放弃.可减少到5,尽早释放内核资源.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这3个参数与TCP KeepAlive有关.默认值是:
tcp_keepalive_time = 7200 seconds (2 hours)
tcp_keepalive_probes = 9
tcp_keepalive_intvl = 75 seconds
意思是如果某个TCP连接在idle 2个小时后,内核才发起probe.如果probe 9次(每次75秒)不成功,内核才彻底放弃,认为该连接已失效.对服务器而言,显然上述值太大. 可调整到: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1800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30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3

/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指定端口范围的一个配置,默认是32768 61000,已够大.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表示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开启TCP连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表示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200
表示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改为20分钟。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表示用于向外连接的端口范围。缺省情况下很小:32768到61000,改为1024到65000。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8192
表示SYN队列的长度,默认为1024,加大队列长度为8192,可以容纳更多等待连接的网络连接数。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5000
表示系统同时保持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TIME_WAIT套接字将立刻被清除并打印警告信息。默认为 180000,改为 5000。对于Apache、Nginx等服务器,上几行的参数可以很好地减少TIME_WAIT套接字数量,但是对于Squid,效果却不大。此项参数可以控制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避免Squid服务器被大量的TIME_WAIT套接字拖死。

Linux上的NAT与iptables
谈起Linux上的NAT,大多数人会跟你提到iptables。原因是因为iptables是目前在linux上实现NAT的一个非常好的接口。它通过和内核级直接操作网络包,效率和稳定性都非常高。这里简单列举一些NAT相关的iptables实例命令,可能对于大多数实现有多帮助。
这里说明一下,为了节省篇幅,这里把准备工作的命令略去了,仅仅列出核心步骤命令,所以如果你单单执行这些没有实现功能的话,很可能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如果你对整个命令细节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访问我的《如何让你的Linux网关更强大》系列文章,其中对于各个脚本有详细的说明和描述。

EXTERNAL="eth0"
INTERNAL="eth1"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XTERNAL -j MASQUERADE

LOCAL_EX_IP=11.22.33.44 #设定网关的外网卡ip,对于多ip情况,参考《如何让你的Linux网关更强大》系列文章
LOCAL_IN_IP=192.168.1.1 #设定网关的内网卡ip
INTERNAL="eth1" #设定内网卡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modprobe ip_conntrack_ftp
modprobe ip_nat_ftp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d $LOCAL_EX_IP -p tcp --dport 80 -j DNAT --to 192.168.1.10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d 192.168.1.10 -p tcp --dport 80 -j SNAT --to $LOCAL_IN_IP

iptables -A FORWARD -o $INTERNAL -d 192.168.1.10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iptables -t nat -A OUTPUT -d $LOCAL_EX_IP -p tcp --dport 80 -j DNAT --to 192.168.1.10
获取系统中的NAT信息和诊断错误
了解/proc目录的意义
在Linux系统中,/proc是一个特殊的目录,proc文件系统是一个伪文件系统,它只存在内存当中,而不占用外存空间。它包含当前系统的一些参数(variables)和状态(status)情况。它以文件系统的方式为访问系统内核数据的操作提供接口
通过/proc可以了解到系统当前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磁盘使用情况,内存使用状况,硬件信息,网络使用情况等等,很多系统监控工具(如HotSaNIC)都通过/proc目录获取系统数据。
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操作/proc中的参数可以实现系统内核参数的调节,比如是否允许ip转发,syn-cookie是否打开,tcp超时时间等。
获得参数的方式:
第一种:cat /proc/xxx/xxx,如 cat /proc/sys/net/ipv4/conf/all/rp_filter
第二种:sysctl xxx.xxx.xxx,如 sysctl net.ipv4.conf.all.rp_filter
改变参数的方式:
第一种:echo value > /proc/xxx/xxx,如 echo 1 > /proc/sys/net/ipv4/conf/all/rp_filter
第二种:sysctl [-w] variable=value,如 sysctl [-w] net.ipv4.conf.all.rp_filter=1
以上设定系统参数的方式只对当前系统有效,重起系统就没了,想要保存下来,需要写入/etc/sysctl.conf文件中
通过执行 man 5 proc可以获得一些关于proc目录的介绍
查看系统中的NAT情况
和NAT相关的系统变量
/proc/slabinfo:内核缓存使用情况统计信息(Kernel slab allocator statistics)
/proc/sys/net/ipv4/ip_conntrack_max:系统支持的最大ipv4连接数,默认65536(事实上这也是理论最大值)
/proc/sys/net/ipv4/netfilter/ip_conntrack_tcp_timeout_established 已建立的tcp连接的超时时间,默认432000,也就是5天
和NAT相关的状态值
/proc/net/ip_conntrack:当前的前被跟踪的连接状况,nat翻译表就在这里体现(对于一个网关为主要功能的Linux主机,里面大部分信息是NAT翻译表)
/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本地开放端口范围,这个范围同样会间接限制NAT表规模

cat /proc/sys/net/ipv4/ip_conntrack_max

cat /proc/sys/net/ipv4/netfilter/ip_conntrack_tcp_timeout_established

cat /proc/net/ip_conntrack

cat /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wc -l /proc/net/ip_conntrack

grep ip_conntrack /proc/slabinfo | grep -v expect | awk '{print 2;}'

grep ip_conntrack /proc/slabinfo | grep -v expect | awk '{print 3;}'

cat /proc/net/ip_conntrack | cut -d ' ' -f 10 | cut -d '=' -f 2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head -n 10

cat /proc/net/ip_conntrack | perl -pe s/^(.*?)src/src/g | cut -d ' ' -f1 | cut -d '=' -f2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head -n 10

Ⅳ 一般优化linux的内核,需要优化什么参数

首先要知道一点所有的TCP/IP的参数修改是临时的,因为它们都位于/PROC/SYS/NET目录下,如果想使参数长期保存,可以通过编辑/ETC/SYSCTL.CONF文件来实现,这里不做详细说明,只针对Linux的TCPIP内核参数优化列举相关参数:

1、为自动调优定义socket使用的内存

2、默认的TCP数据接收窗口大小(字节)

3、最大的TCP数据接收窗口

4、默认的TCP发送窗口大小

5、最大的TCP数据发送窗口

6、在每个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的速率比内核处理这些包速率快时,允许送到队列的数据包最大数目

7、定义了系统中每一个端口最大的监听队列长度

8、探测消息未获得相应时,重发该消息的间隔时间

9、在认定tcp连接失效之前,最多发送多少个keepalive探测消息等。

Ⅳ Linux性能监控与调优工具

除了保证程序的正确性以外,在项目开发中往往还关心性能和稳定性。我们往往要对内核、应用程序或整个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在性能优化中常用的手段如下:

  1. 使用top、vmstat、iostat、sysctl等常用工具

top命令用于显示处理器的活动状况。在缺省情况下,显示占用CPU最多的任务,并且每隔5s做一次刷新;vmstat命令用于报告关于内核线程、虚拟内存、磁盘、陷阱和CPU活动的统计信息;iostat命令用于分析各个磁盘的传输闲忙状况;netstat是用来检测网络信息的工具; sar用于收集、报告或者保存系统活动信息,其中,sar用于显示数据,sar1和sar2用于收集和保存数据

sysctl是一个可用于改变正在运行中的Linux系统的接口。用sysctl 可以读取几白个以上的系统变量,如用sysctl—a可读取所有变量。

sysctl的实现原理是:所有的内核参数在/proc/sys中形成一个树状结构,sysctl系统调用的内核函数是sys_sysctl,匹配项目后,最后的读写在do_sysctl_strategy中完成。

2.使用高级分析手段,如OProfile、gprof

OProfile可以帮助用户识别诸如模块的占用时间、循环的展开、高速缓存的使用率低、低效的类型转换和冗余操作、错误预测转移等问题。它收集有关处理器事件的信息,其中包括TLB的故障、停机、存储器访问以及缓存命中和未命中的指令的攫取数量。OProfile支持两种采样方式:基于事件的采样(Event Based)和基于时间的采样(Time Based)。基于事件的采样是OProfile只记录特定事件(比如L2缓存未命中)的发生次数,当达到用户设定的定值时Oprofile就记录一下(采一个样)。这种方式需要CPU内部有性能计数器(Performace Counter))。基于时间的采样是OProfile借助OS时钟中断的机制,在每个时钟中断,OProfile都会记录一次(采一次样)。引入它的目的在于,提供对没有性能计数器的CPU的支持,其精度相对于基于事件的采样要低,因为要借助OS时钟中断的支持,对于禁用中断的代码,OProfile不能对其进行分析。

Ⅵ linux ulimit -u是设置什么参数的

ulimit 是linux操作系统常用的优化参数命令。

-u number:设猜谨腔置用户最大进程数 (max user processes)


常用的ulimit 命令参数:

-a 显示当前所有的资源限制.

-f size:设置创建文件的最大值.单位:blocks

-m size:设置可以使用的常驻内存的穗衫最大值.单位:kbytes

-n size:设置内核可以同时打开的文件描述符的最大值.单位:n

-u number:设置用户最大进程晌乱数 (max user processes)

Ⅶ 安全开发运维必备的Nginx代理Web服务器性能优化与安全加固配置

为了更好的指导部署与测试艺术升系统nginx网站服务器高性能同时下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nginx服务进行调优与加固;

本次进行Nginx服务调优加固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

本文档仅供内部使用,禁止外传,帮助研发人员,运维人员对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提供技术文档参考。

Nginx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IMAP/POP3/SMTP服务器。Nginx作为负载均衡服务器, Nginx 既可以在内部直接支持 Rails 和 PHP 程序对外进行服务,也可以支持作为 HTTP代理服务器对外进行服务。

Nginx版本选择:

项目结构:



Nginx文档帮助: http://nginx.org/en/docs/
Nginx首页地址目录: /usr/share/nginx/html
Nginx配置文件:



localtion 请求匹配的url实是一个正则表达式:

Nginx 匹配判断表达式:

例如,匹配末尾为如下后缀的静态并判断是否存在该文件, 如不存在则404。



查看可用模块编译参数:http://nginx.org/en/docs/configure.html



http_gzip模块
开启gzip压缩输出(常常是大于1kb的静态文件),减少网络传输;



http_fastcgi_mole模块
nginx可以用来请求路由到FastCGI服务器运行应用程序由各种框架和PHP编程语言等。可以开启FastCGI的缓存功能以及将静态资源进行剥离,从而提高性能。



keepalive模块
长连接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减少CPU和网络开销需要开启或关闭连接;



http_ssl_mole模块
Nginx开启支持Https协议的SSL模块

Linux内核参数部分默认值不适合高并发,Linux内核调优,主要涉及到网络和文件系统、内存等的优化,

下面是我常用的内核调优配置:



文件描述符
文件描述符是操作系统资源,用于表示连接、打开的文件,以及其他信息。NGINX 每个连接可以使用两个文件描述符。
例如如果NGINX充当代理时,通常一个文件描述符表示客户端连接,另一个连接到代理服务器,如果开启了HTTP 保持连接,这个比例会更低(译注:为什么更低呢)。

对于有大量连接服务的系统,下面的设置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精简模块:Nginx由于不断添加新的功能,附带的模块也越来越多,建议一般常用的服务器软件使用源码编译安装管理;

(1) 减小Nginx编译后的文件大小



(2) 指定GCC编译参数
修改GCC编译参数提高编译优化级别稳妥起见采用 -O2 这也是大多数软件编译推荐的优化级别。

GCC编译参数优化 [可选项] 总共提供了5级编译优化级别:



常用编译参数:



缓存和压缩与限制可以提高性能
NGINX的一些额外功能可用于提高Web应用的性能,调优的时候web应用不需要关掉但值得一提,因为它们的影响可能很重要。

简单示例:



1) 永久重定向

例如,配置 http 向 https 跳转 (永久)



nginx配置文件指令优化一览表



描述:Nginx因为安全配置不合适导致的安全问题,Nginx的默认配置中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版本号信息泄露、未配置使用SSL协议等。
对Nginx进行安全配置可以有效的防范一些常见安全问题,按照基线标准做好安全配置能够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采用Nginx服务器系统应用安全运行;

Nginx安全配置项:

温馨提示: 在修改相应的源代码文件后需重新编译。

设置成功后验证:



应配置非root低权限用户来运行nginx服务,设置如下建立Nginx用户组和用户,采用user指令指运行用户

加固方法:



我们应该为提供的站点配置Secure Sockets Layer Protocol (SSL协议),配置其是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SSL依靠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并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加密



不应使用不安全SSLv2、SSLv3协议即以下和存在脆弱性的加密套件(ciphers), 我们应该使用较新的TLS协议也应该优于旧的,并使用安全的加密套件。



HTTP Referrer Spam是垃圾信息发送者用来提高他们正在尝试推广的网站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排名一种技术,如果他们的垃圾信息链接显示在访问日志中,并且这些日志被搜索引擎扫描,则会对网站排名产生不利影响
加固方法:



当恶意攻击者采用扫描器进行扫描时候利用use-agent判断是否是常用的工具扫描以及特定的版本,是则返回错误或者重定向;



Nginx支持webdav,虽然默认情况下不会编译。如果使用webdav,则应该在Nginx策略中禁用此规则。
加固方法: dav_methods 应设置为off



当访问一个特制的URL时,如"../nginx.status",stub_status模块提供一个简短的Nginx服务器状态摘要,大多数情况下不应启用此模块。
加固方法:nginx.conf文件中stub_status不应设置为:on



如果在浏览器中出现Nginx自动生成的错误消息,默认情况下会包含Nginx的版本号,这些信息可以被攻击者用来帮助他们发现服务器的潜在漏洞
加固方法: 关闭"Server"响应头中输出的Nginx版本号将server_tokens应设置为:off



client_body_timeout设置请求体(request body)的读超时时间。仅当在一次readstep中,没有得到请求体,就会设为超时。超时后Nginx返回HTTP状态码408(Request timed out)。
加固方法:nginx.conf文件中client_body_timeout应设置为:10



client_header_timeout设置等待client发送一个请求头的超时时间(例如:GET / HTTP/1.1)。仅当在一次read中没有收到请求头,才会设为超时。超时后Nginx返回HTTP状态码408(Request timed out)。

加固方法:nginx.conf文件中client_header_timeout应设置为:10



keepalive_timeout设置与client的keep-alive连接超时时间。服务器将会在这个时间后关闭连接。

加固方法:nginx.conf文件中keepalive_timeout应设置为:55



send_timeout设置客户端的响应超时时间。这个设置不会用于整个转发器,而是在两次客户端读取操作之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客户端没有读取任何数据,Nginx就会关闭连接。

加固方法:nginx.conf文件中send_timeout应设置为:10



GET和POST是Internet上最常用的方法。Web服务器方法在RFC 2616中定义禁用不需要实现的可用方法。

加固方法:



limit_zone 配置项限制来自客户端的同时连接数。通过此模块可以从一个地址限制分配会话的同时连接数量或特殊情况。

加固方法:nginx.conf文件中limit_zone应设置为:slimits $binary_remote_addr 5m



该配置项控制一个会话同时连接的最大数量,即限制来自单个IP地址的连接数量。

加固方法:nginx.conf 文件中 limit_conn 应设置为: slimits 5



加固方法:





加固方法:



解决办法:





描述后端获取Proxy后的真实Client的IP获取需要安装--with-http_realip_mole,然后后端程序采用JAVA(request.getAttribute("X-Real-IP"))进行获取;



描述: 如果要使用geoip地区选择,我们需要再nginx编译时加入 --with-http_geoip_mole 编译参数。



描述: 为了防止外部站点引用我们的静态资源,我们需要设置那些域名可以访问我们的静态资源。



描述: 下面收集了Web服务中常规的安全响应头, 它可以保证不受到某些攻击,建议在指定的 server{} 代码块进行配置。



描述: 为了防止某些未备案的域名或者恶意镜像站域名绑定到我们服务器上, 导致服务器被警告关停,将会对业务或者SEO排名以及企业形象造成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防范。

执行结果:



描述: 有时你的网站可能只需要被某一IP或者IP段的地址请求访问,那么非白名单中的地址访问将被阻止访问, 我们可以如下配置;



常用nginx配置文件解释:

(1) 阿里巴巴提供的Concat或者Google的PageSpeed模块实现这个合并文件的功能。



(2) PHP-FPM的优化
如果您高负载网站使用PHP-FPM管理FastCGI对于PHP-FPM的优化非常重要



(3) 配置Resin on Linux或者Windows为我们可以打开 resin-3.1.9/bin/httpd.sh 在不影响其他代码的地方加入:-Dhttps.protocols=TLSv1.2, 例如

原文地址: https://blog.weiyigeek.top/2019/9-2-122.html

Ⅷ 动1万个线程 linux会不会懵逼 怎么配置

这个应该是和linux的调优有关了。性能调优,大家都是知道木桶效应,要综合的来进行,要考虑linux的系统配置,磁返蠢盘读写,网络带宽等。性能调优分为系统内核的调优,如:ulimit 的大小,如sysctl的 参数等。应李衡用调优,系统应用的优先级哪世做的调优,模式的调优,最大线程的调优等。优化是一个大的方面,去www.linuxprobe.com看看吧,多了解下打的方向自己实践的实时就有感觉了,加油吧

Ⅸ Linux中为什么要配置内核,怎样重新配置内核

新的内核修订了旧内核的bug,并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如果用户想要使用这些新特性,或想根据自己的系统度身定制一个更高效,更稳定的内核,就需要重新编译Linux内核。
为了正确的合理地设置内核编译配置选项,从而只编译系统需要的功能的代码,一般主要有下面四个考虑:
(1)自己定制编译的内核运行更快(具有更少的代码)
(2)系统将拥有更多的内存(内核部晌困伍分将不会被交换到虚拟内存中)
(3)不需要的功能编译进宴或入内核可能会增加被系统攻击者利用的漏洞
(4) 将某种功能编译为模块尺蔽方式会比编译到内核内的方式速度要慢一些

Ⅹ linux系统性能怎么优化

linux系统性能怎么优化
一、前提
我们可以在文章的开始就列出一个列表,列出可能影响Linux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调优参数,但这样做其实并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性能调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它要求对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都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如果性能调优非常简单的话,那些我们要列出的调优参数早就写入硬件的微码或者操作系统中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读这篇文章了。正如下图所示,服务器的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当面对一个使用单独IDE硬盘的,有20000用户的数据库服务器时,即使我们使用数周时间去调整I/O子系统也是徒劳无功的,通常一个新的驱动或者应用程序的一个更新(如SQL优化)却可以使这个服务器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不要忘记系统的性能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理解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的方法将帮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更好的判断应该对哪个子系统进行调整。
二、Linux的CPU调度
任何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都十分简单,那就是计算。为了实现计算的功能就必须有一个方法去管理计算资源、处理器和计算任务(也被叫做线程或者进程)。非常感谢Ingo Molnar,他为Linux内核带来了O(1)CPU调度器,区别于旧有的O(n)调度器,新的调度器是动态的,可以支持负载均衡,并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操作。
新调度器的可扩展性非常好,无论进程数量或者处理器数量,并且调度器本身的系统开销更少。新调取器的算法使用两个优先级队列。
引用
・活动运行队列
・过期运行队列
调度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根据优先级权限有效地为进程分配CPU 时间片,当分配完成后它被列在CPU的运行队列中,除了 CPU 的运行队列之外,还有一个过期运行队列。当活动运行队列中的一个任务用光自己的时间片之后,它就被移动到过期运行队列中。在移动过程中,会对其时间片重新进行计算。如果活动运行队列中已经没有某个给定优先级的任务了,那么指向活动运行队列和过期运行队列的指针就会交换,这样就可以让过期优先级列表变成活动优先级的列表。通常交互式进程(相对与实时进程而言)都有一个较高的优先级,它占有更长的时间片,比低优先级的进程获得更多的计算时间,但通过调度器自身的调整并不会使低优先级的进程完全被饿死。新调度器的优势是显着的改变Linux内核的可扩展性,使新内核可以更好的处理一些有大量进程、大量处理器组成的企业级应用。新的O(1)调度器包含仔2.6内核中,但是也向下兼容2.4内核。
新调度器另外一个重要的优势是体现在对NUMA(non-uniform memory architecture)和SMP(symmetric multithreading processors)的支持上,例如INTEL@的超线程技术。
改进的NUMA支持保证了负载均衡不会发生在CECs或者NUMA节点之间,除非发生一个节点的超出负载限度。
三、Linux的内存架构
今天我们面对选择32位操作系统还是64位操作系统的情况。对企业级用户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64位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大于4GB的内存寻址。从性能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了解32位和64位操作系统都是如何进行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映射的。
在上面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64位和32位Linux内核在寻址上有着显着的不同。
在32位架构中,比如IA-32,Linux内核可以直接寻址的范围只有物理内存的第一个GB(如果去掉保留部分还剩下896MB),访问内存必须被映射到这小于1GB的所谓ZONE_NORMAL空间中,这个操作是由应用程序完成的。但是分配在ZONE_HIGHMEM中的内存页将导致性能的降低。
在另一方面,64位架构比如x86-64(也称作EM64T或者AMD64)。ZONE_NORMAL空间将扩展到64GB或者128GB(实际上可以更多,但是这个数值受到操作系统本身支持内存容量的限制)。正如我们看到的,使用64位操作系统我们排除了因ZONE_HIGHMEM部分内存对性能的影响的情况。
实际中,在32位架构下,由于上面所描述的内存寻址问题,对于大内存,高负载应用,会导致死机或严重缓慢等问题。虽然使用hugemen核心可缓解,但采取x86_64架构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虚拟内存管理
因为操作系统将内存都映射为虚拟内存,所以操作系统的物理内存结构对用户和应用来说通常都是不可见的。如果想要理解Linux系统内存的调优,我们必须了解Linux的虚拟内存机制。应用程序并不分配物理内存,而是向Linux内核请求一部分映射为虚拟内存的内存空间。如下图所示虚拟内存并不一定是映射物理内存中的空间,如果应用程序有一个大容量的请求,也可能会被映射到在磁盘子系统中的swap空间中。
另外要提到的是,通常应用程序不直接将数据写到磁盘子系统中,而是写入缓存和缓冲区中。Bdflush守护进程将定时将缓存或者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到硬盘上。
Linux内核处理数据写入磁盘子系统和管理磁盘缓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对于其他的操作系统都是在内存中分配指定的一部分作为磁盘缓存,Linux处理内存更加有效,默认情况下虚拟内存管理器分配所有可用内存空间作为磁盘缓存,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观察一个配置有数G内存的Linux系统可用内存只有20MB的原因。
同时Linux使用swap空间的机制也是相当高效率的,如上图所示虚拟内存空间是由物理内存和磁盘子系统中的swap空间共同组成的。如果虚拟内存管理器发现一个已经分配完成的内存分页已经长时间没有被调用,它将把这部分内存分页移到swap空间中。经常我们会发现一些守护进程,比如getty,会随系统启动但是却很少会被应用到。这时为了释放昂贵的主内存资源,系统会将这部分内存分页移动到swap空间中。上述就是Linux使用swap空间的机制,当swap分区使用超过50%时,并不意味着物理内存的使用已经达到瓶颈了,swap空间只是Linux内核更好的使用系统资源的一种方法。
简单理解:Swap usage只表示了Linux管理内存的有效性。对识别内存瓶颈来说,Swap In/Out才是一个比较又意义的依据,如果Swap In/Out的值长期保持在每秒200到300个页面通常就表示系统可能存在内存的瓶颈。下面的事例是好的状态:
引用
# vmstat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1 0 5696 6904 28192 50496 0 0 88 117 61 29 11 8 80 1
五、模块化的I/O调度器
就象我们知道的Linux2.6内核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特性,这其中就包括了新的I/O调度机制。旧的2.4内核使用一个单一的I/O调度器,2.6 内核为我们提供了四个可选择的I/O调度器。因为Linux系统应用在很广阔的范围里,不同的应用对I/O设备和负载的要求都不相同,例如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个10000用户的数据库服务器对I/O的要求肯定有着很大的区别。
引用
(1).Anticipatory
anticipatory I/O调度器创建假设一个块设备只有一个物理的查找磁头(例如一个单独的SATA硬盘),正如anticipatory调度器名字一样,anticipatory调度器使用“anticipatory”的算法写入硬盘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流代替写入多个随机的小的数据流,这样有可能导致写 I/O操作的一些延时。这个调度器适用于通常的一些应用,比如大部分的个人电脑。
(2).Complete Fair Queuing (CFQ)
Complete Fair Queuing(CFQ)调度器是Red Flag DC Server 5使用的标准算法。CFQ调度器使用QoS策略为系统内的所有任务分配相同的带宽。CFQ调度器适用于有大量计算进程的多用户系统。它试图避免进程被饿死和实现了比较低的延迟。
(3).Deadline
deadline调度器是使用deadline算法的轮询的调度器,提供对I/O子系统接近实时的操作,deadline调度器提供了很小的延迟和维持一个很好的磁盘吞吐量。如果使用deadline算法请确保进程资源分配不会出现问题。
(4).NOOP
NOOP调度器是一个简化的调度程序它只作最基本的合并与排序。与桌面系统的关系不是很大,主要用在一些特殊的软件与硬件环境下,这些软件与硬件一般都拥有自己的调度机制对内核支持的要求很小,这很适合一些嵌入式系统环境。作为桌面用户我们一般不会选择它。
六、网络子系统
新的网络中断缓和(NAPI)对网络子系统带来了改变,提高了大流量网络的性能。Linux内核在处理网络堆栈时,相比降低系统占用率和高吞吐量更关注可靠性和低延迟。所以在某些情况下,Linux建立一个防火墙或者文件、打印、数据库等企业级应用的性能可能会低于相同配置的Windows服务器。
在传统的处理网络封包的方式中,如下图蓝色箭头所描述的,一个以太网封包到达网卡接口后,如果MAC地址相符合会被送到网卡的缓冲区中。网卡然后将封包移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网络缓冲区中并且对CPU发出一个硬中断,CPU会处理这个封包到相应的网络堆栈中,可能是一个TCP端口或者Apache应用中。
这是一个处理网络封包的简单的流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处理方式的缺点。正如我们看到的,每次适合网络封包到达网络接口都将对CPU发出一个硬中断信号,中断CPU正在处理的其他任务,导致切换动作和对CPU缓存的操作。你可能认为当只有少量的网络封包到达网卡的情况下这并不是个问题,但是千兆网络和现代的应用将带来每秒钟成千上万的网络数据,这就有可能对性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正是因为这个情况,NAPI在处理网络通讯的时候引入了计数机制。对第一个封包,NAPI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对后面的封包,网卡引入了POLL 的轮询机制:如果一个封包在网卡DMA环的缓存中,就不再为这个封包申请新的中断,直到最后一个封包被处理或者缓冲区被耗尽。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因为过多的中断CPU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NAPI通过创建可以被多处理器执行的软中断改善了系统的可扩展性。NAPI将为大量的企业级多处理器平台带来帮助,它要求一个启用NAPI的驱动程序。在今天很多驱动程序默认没有启用NAPI,这就为我们调优网络子系统的性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七、理解Linux调优参数
因为Linux是一个开源操作系统,所以又大量可用的性能监测工具。对这些工具的选择取决于你的个人喜好和对数据细节的要求。所有的性能监测工具都是按照同样的规则来工作的,所以无论你使用哪种监测工具都需要理解这些参数。下面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参数,有效的理解它们是很有用处的。
(1)处理器参数
引用
・CPU utilization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参数,它直观的描述了每个CPU的利用率。在xSeries架构中,如果CPU的利用率长时间的超过80%,就可能是出现了处理器的瓶颈。
・Runable processes
这个值描述了正在准备被执行的进程,在一个持续时间里这个值不应该超过物理CPU数量的10倍,否则CPU方面就可能存在瓶颈。
・Blocked
描述了那些因为等待I/O操作结束而不能被执行的进程,Blocked可能指出你正面临I/O瓶颈。
・User time
描述了处理用户进程的百分比,包括nice time。如果User time的值很高,说明系统性能用在处理实际的工作。
・System time
描述了CPU花费在处理内核操作包括IRQ和软件中断上面的百分比。如果system time很高说明系统可能存在网络或者驱动堆栈方面的瓶颈。一个系统通常只花费很少的时间去处理内核的操作。
・Idle time
描述了CPU空闲的百分比。
・Nice time
描述了CPU花费在处理re-nicing进程的百分比。
・Context switch
系统中线程之间进行交换的数量。
・Waiting
CPU花费在等待I/O操作上的总时间,与blocked相似,一个系统不应该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等待I/O操作上,否则你应该进一步检测I/O子系统是否存在瓶颈。
・Interrupts
Interrupts 值包括硬Interrupts和软Interrupts,硬Interrupts会对系统性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高的Interrupts值指出系统可能存在一个软件的瓶颈,可能是内核或者驱动程序。注意Interrupts值中包括CPU时钟导致的中断(现代的xServer系统每秒1000个 Interrupts值)。
(2)内存参数
引用
・Free memory
相比其他操作系统,Linux空闲内存的值不应该做为一个性能参考的重要指标,因为就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Linux内核会分配大量没有被使用的内存作为文件系统的缓存,所以这个值通常都比较小。
・Swap usage
这 个值描述了已经被使用的swap空间。Swap usage只表示了Linux管理内存的有效性。对识别内存瓶颈来说,Swap In/Out才是一个比较又意义的依据,如果Swap In/Out的值长期保持在每秒200到300个页面通常就表示系统可能存在内存的瓶颈。
・Buffer and cache
这个值描述了为文件系统和块设备分配的缓存。在Red Flag DC Server 5版本中,你可以通过修改/proc/sys/vm中的page_cache_tuning来调整空闲内存中作为缓存的数量。
・Slabs
描述了内核使用的内存空间,注意内核的页面是不能被交换到磁盘上的。
・Active versus inactive memory
提供了关于系统内存的active内存信息,Inactive内存是被kswapd守护进程交换到磁盘上的空间。
(3)网络参数
引用
・Packets received and sent
这个参数表示了一个指定网卡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
・Bytes received and sent
这个参数表示了一个指定网卡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的字节数。
・Collisions per second
这个值提供了发生在指定网卡上的网络冲突的数量。持续的出现这个值代表在网络架构上出现了瓶颈,而不是在服务器端出现的问题。在正常配置的网络中冲突是非常少见的,除非用户的网络环境都是由hub组成。
・Packets dropped
这个值表示了被内核丢掉的数据包数量,可能是因为防火墙或者是网络缓存的缺乏。
・Overruns
Overruns表达了超出网络接口缓存的次数,这个参数应该和packets dropped值联系到一起来判断是否存在在网络缓存或者网络队列过长方面的瓶颈。
・Errors 这个值记录了标志为失败的帧的数量。这个可能由错误的网络配置或者部分网线损坏导致,在铜口千兆以太网环境中部分网线的损害是影响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4)块设备参数
引用
・Iowait
CPU等待I/O操作所花费的时间。这个值持续很高通常可能是I/O瓶颈所导致的。
・Average queue length
I/O请求的数量,通常一个磁盘队列值为2到3为最佳情况,更高的值说明系统可能存在I/O瓶颈。
・Average wait
响应一个I/O操作的平均时间。Average wait包括实际I/O操作的时间和在I/O队列里等待的时间。
・Transfers per second
描述每秒执行多少次I/O操作(包括读和写)。Transfers per second的值与kBytes per second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你估计系统的平均传输块大小,这个传输块大小通常和磁盘子系统的条带化大小相符合可以获得最好的性能。
・Blocks read/write per second
这个值表达了每秒读写的blocks数量,在2.6内核中blocks是1024bytes,在早些的内核版本中blocks可以是不同的大小,从512bytes到4kb。
・Kilobytes per second read/write
按照kb为单位表示读写块设备的实际数据的数量。

热点内容
c服务编译耗时优化原理及实例 发布:2024-05-03 15:35:26 浏览:15
ue编程 发布:2024-05-03 15:34:40 浏览:610
经典的c语言程序 发布:2024-05-03 15:03:24 浏览:859
工程加密网 发布:2024-05-03 14:59:55 浏览:292
吃冰球解压 发布:2024-05-03 14:59:10 浏览:895
编译芯片发烫 发布:2024-05-03 14:59:05 浏览:549
优化算法pdf 发布:2024-05-03 14:18:10 浏览:291
python算法书 发布:2024-05-03 14:14:25 浏览:736
方舟怎么加入服务器闪退 发布:2024-05-03 14:05:27 浏览:491
安卓心跳怎么打出来 发布:2024-05-03 13:59:23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