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算法
⑴ 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的算法
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的算法:
一、10日线
以10日线为例,将10日所有收盘价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个平均值设为A,A就是10日线中第一天的数值;第二天的计算方法则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盘价-第一天的收盘价)÷10=第二天的数值。第三天的计算方法依次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盘价-第二天的收盘价)÷10=第三天的数值。
二、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1到10,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
举例说明:某股连续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线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权移动平均线
加权的原因是基于移动平均线中,收盘价对未来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因此赋予它较大的权值。
加权方式分为四种:
1、末日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方法(以5日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为第五日的阶梯加权移动平均线
4、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
公式(以5日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1)指标算法扩展阅读:
N日移动平均线=N日收市价之和/N
以时间的长短划分,移动平均线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几种,一般短期移动平均线5天与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长期有200天及280天。
可单独使用,也可多条同时使用。综合观察长、中、短期移动平均线,可以判研市场的多重倾向。如果三种移动平均线并列上涨,该市场呈多头排列;如果三种移动平均线并列下跌,该市场呈空头排列。
移动平均线说到底是一种趋势追踪的工具,便于识别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领先的趋势正在形成或延续的契机。它不会领于与市场,只是忠实地追随市场,所以它具有滞后的特点,然而却无法造假。
⑵ DRG入组率、RW、CMI等各项指标怎么算
一、DRGs核心指标算法解析
DRGs数据是关键,应用广泛,让人兴奋。今天,我们将聚焦于DRGs核心指标算法,深入理解其原理与应用,让DRGs核心指标变得透明。
01
DRGs算法基础
DRGs算法以患者出院信息为依据,结合主要诊断、主要治疗方式与个体特征(如年龄、并发症和伴随疾病),将疾病复杂性和费用相似的病例归为一组,以此为不同强度与复杂度的医疗服务提供客观比较依据。
产出三大指标:病例组数、权重(RW)与CMI。进一步衍生出费用/时间消耗指数、风险死亡等指标。
02
DRGs指标体系
DRGs数据指标涵盖医疗服务、效率与安全三个维度,构建医院住院绩效评估体系。体系由三大核心指标构成:病例组数、RW与CMI。
核心指标含义如下:
- 病例组数:反映医院病例类型覆盖的广度。
- RW:综合费用与疾病严重程度,衡量每个DRGs组的资源消耗。
- CMI:代表医院病例组合难度,值高意味着病例复杂度高。
03
核心指标计算公式
1. 入组率
入组率衡量医院管理水平,低入组率会降低总权重。
- 排除病例数 = 住院天数大于60天 + 住院费用小于5元
- 未入组病历数 = 未入MDC病例数 + QY病例数
- 入组率 = 入组病历数/(病例总数-排除病例数)*100%
2. 诊断相关组数
表示机构或区域分到的DRG组个数,反映疾病类型覆盖范围。
3. DRG权重(RW)
根据费用越高消耗资源越多的原则,计算各DRGs组对全省平均费用的权重,反映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
4. 总权重
反映医院服务总量,是服务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 总权重 = ∑(某DRG费用权重×该医院该DRG病例数)
5. CMI(病例组合指数)
反映医院病例组合难度,高值表明医院处理复杂病例能力较强。
6. 时间、费用消耗指数
评估医院绩效,计算值接近1表示平均水平;小于1表示费用较低或住院时间较短;大于1表示费用较高或住院时间较长。
计算步骤如下:
- 计算区域各DRGs平均费用、平均住院日
- 计算医院各DRGs平均费用、平均住院日
- 计算医院与区域DRGs各组比
- 费用消耗指数 = ∑(医院各DRGs各组费用比*DRGs各组病例数)/医院总入组病例数
- 时间消耗指数 = ∑(医院各DRGs各组平均住院日比 *各DRGs各组病例数)/医院总入组病例数
7. 中低风险死亡率
评估死亡风险,计算方法参照下表。
权重指标关系如图所示。
04
湖北省DRGs平台创新应用
了解核心指标算法后,应用数据变得简单明了。依据公式溯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数据,实现核心指标的透明化。
二、DRGs数据应用简易指南
理解DRGs数据应用,只需遵循“二查四看六比”与“五题四层三点二评一标”。
01
核心指标数字分析
1. 二查
- 一查:26个MDC覆盖与DRGs组数
- 二查:DRGs组数
应用:查医院学科建设缺失、MDC排序等。
1. 四看
- 一看权重数(RW)
- 二看病例组合指数(CMI)
- 三看费用/时间指数
- 四看低、中、高死亡率
应用:评估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02
评估体系构建
通过“五题四层三点二评一标”体系,实现数据横向与纵向分析。
01
数据五主题
- 服务能力
- 服务效率
- 质量安全
- 疗效测量
- 费用监测
应用:评估不同层面的医疗服务。
02
剖析四层级
- 医院
- 科室
- 医师(小组)
- 病组
应用:全面评估服务与绩效。
03
着力三点
- 科室
- 医师
- 病组费用
应用:重点关注关键领域。
04
院内、外两评
实现数据对比与对标,推动绩效提升。
05
建立标杆值
构建一套标杆值,促进持续改进。
三、湖北省DRGs平台介绍与操作指南
湖北省DRGs平台经过多阶段优化与培训,于2018年4月正式开放给三级医院使用。平台整合数据仓、分组器与评价体系,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估工具。
01
平台概况
- 平台名称:湖北省省级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
- 目标:统一数据仓、DRGs分组器与绩效评价体系
应用:等级医院评审、学科评价、绩效考核、医疗监测与费用控制。
02
核心指标解释
- 服务能力:权重数、DRGs组数、CMI
- 质量与安全:低/中低/中高/高风险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 服务效率:时间/费用消耗指数
湖北省特色指标:标化CMI与标化死亡率。
03
平台操作贴士
- 系统登录:账户密码输入—>“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按钮—>进入平台
- 功能操作:病案质量分析、机构绩效评价、DRGs应用
更多功能,由用户探索,敬请指正与完善。
四、医院DRGs数据应用实践
借鉴国外经验,医院应构建DRGs应用专业部门,优化病案数据管理与质控流程。通过DRGs病案首页数据,实现全面的绩效评估与成本优化。
第一件事:组建DRGs应用专业部门
革新病案数据质控流程,构建数据应用闭环。
第二件事:基于病案首页数据管理质控
- 目标改变:建立新的数据质控体系
- 病案首页数据三关:严格执行标准、质量评分、组合检测与排除病例筛查
- 专家监督特殊病例
路径一:转换ICD10编码,确保连续性
路径二:实时指导ICD10、CM3编码入组
路径三:软件完成质控,实现前置、质控与终末评估
数据质控效果显着,有助于提高患者价值与市场份额。
结语:在DRGs时代,提高患者价值成为医疗组织的关键竞争力。关注“医有数”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DRGs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