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配置有哪些
① 交响乐队分几个声部各组有哪些乐队组成高悬赏!!!!
1.交响乐队有弦乐声部,打击乐,管乐声部,管乐又分为木管和铜管,弦乐分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高音为第一、第二小提琴,中音为中提琴,低音部分为大提琴和贝斯。木管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低音单簧管等等;铜管有圆号,小号,大号,长号等等。打击乐有大鼓,定音鼓,三角铁,马林巴,钢片琴,三角铁,铃鼓等等,根据乐曲不同有相应增减。
2.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乐。但要论及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响乐。交响乐是他的最高的创作成就。他的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这在当时最能激动人心。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其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例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性号角式的音调,也在其他乐章中出现,《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动机的作用。。他还把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应用到他的交响乐创作中去,使交响曲成为一种深具戏剧性的器乐体裁;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诙谐曲,扩大了表现力的范围。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谈到舒柏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
例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小夜曲》——舒伯特
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个问题是我自己写的,因为我就是乐队的。。后面一个找了一点资料,看看你能不能用的上。
②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有几种乐器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一共有14种乐器。乐队编制如下:
一、木管组
1、短笛(只在第四乐章使用)
2、长笛
3、双簧管
4、降B调单簧管、C调单簧管
5、大管
6、低音大管
二、铜管组
1、降E调、C调法国号
2、降B调小号
3、长号(中音长号、次中音长号及低音长号)
三、打击乐组
1、定音鼓
四、弦乐组
1、第一、第二小提琴
2、中提琴
3、大提琴
4、低音提琴
(2)交响曲配置有哪些扩展阅读
《c小调第五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首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③ 请教一下一般的音乐会或交响乐团的人员配置
西方管弦乐队的乐器主要有三大组:
弦乐组——由第一小提琴(Violino,意大利语,下同)组、第二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组构成,弦乐组都不是移调乐器。
木管组——木管组的乐器有很多种类和排列法,比较典型的就是长笛(Flauto)、双簧管(Oboe)、单簧管(Clarinetto,常见的是bB调、A调单簧管)、大管(Fagotto,也根据法语音译叫巴松basson),以上这几件乐器都是管弦乐队木管组中固定存在的,数量都由作曲家定,另外还可加上短笛(FlautoPiccolo,拓展长笛高音音域的乐器)、英国管(CornoInglese)、抒情双簧管(Oboed'amore)、上低音双簧管(OboeBaritono)、小双簧管(OboeSoprano,以上四件都是拓展双簧管音域的乐器,当然它们也有自己的特色)、中音单簧管(ClarinettoContralto/CornoBassetto)、小单簧管(ClarinettoPiccolo)、低音单簧管(ClarinettoBasso,以上三件是单簧管的附属乐器,当然也是拓展音域)、萨克斯管(Saxofono/Sassofono,bB调高音萨克斯管Saxofono-Soprano、bE调中音萨克斯管Saxofono-Contralto、bB调次中音萨克斯管Saxofono-tenore、bE调低音萨克斯管Saxofono-baritono)、倍低音大管(Contrafagotto,比标准大管低八度)。
铜管组——铜管组相对木管组比较稳定,乐器变化不大。有:4件圆号(Corno,也叫法国号,F调)、2件小号(Tromba,D、bE、E、F调)、2件短号(Cornetto)、4件长号(Trorrbone,附属还有次中音、低音、倍低音长号)、2件大号(Tuba,bB、bE、F调)萨克斯号(Flicorno,本调和萨克斯管一样)上面三组乐器在西方管弦乐队中都会存在的(管弦乐这个名字已经体现出来了),另外比较常见还有下面这些:
打击乐组——较为常见的就是定音鼓(Timpani)了,定音鼓有三种:大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组F~小字组c;小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组bB~小字组f;中型定音鼓多见大字组A~小字组e,也有大字组G~小字组d的。
其他乐器还有小鼓(Tamburo)、中鼓(CassaRullante)、大鼓(GranCassa)、铃鼓(Tamburino)、长鼓(TamburoProvenzale)、三角铁(Triangolo)、响板(Castagnetti)、钹(Piatti)、锣(Tam-Tam)、钟琴(Armonica)、木琴(Xilofono/Silofono)、排钟(Campane)
其他乐器——竖琴(Arpa,Harp——法语)、吉他(Chitarra,Guitar——英语)、曼陀林(Mandolino)、钢片琴(Celesta)、钢琴(Pianoforto,Piano——英语)
以上大约都是在历代管弦乐队中出现的乐器,当然还有一些古乐器就不一一说了。
乐队中的乐器与乐器数量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分类方法按木管组每类乐器的数量来划分,现多见双管制和4管制的管弦乐队:双管制即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2支;而4管制的乐队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个3支再加上短笛(属于长笛)、英国管(属于双簧管)、低音单簧管(属于单簧管)、倍低音大管(属于大管)。另外铜管组的乐器数量是:圆号6支,小号4支,长号3支,大号1支;弦乐器组为:第1小提琴16~18,第2小提琴16,中提琴12,大提琴10,低音提琴8,竖琴1~2架;而打击乐器有:定音鼓4个,镲1对,钢片琴、大鼓、小鼓、铃、三角铁、锣、木琴、钟琴等各1件。
乐器的摆放位置也根据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我们是在观众席,而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这个视角,各乐器组的排放如下:
巴洛克Baroque时期:古钢琴(Harpaichord,现在已不用)在舞台前面的正中间,第一、二提琴组分列舞台左右两侧,中提琴组、大提琴组在小提琴组后靠中间的位置左右排列,最后一排从左到右依次是双簧管、大管、定音鼓、旧式小号(Trombanaturale)、低音提琴。这时期的乐器较少。
古典Classical时期:舞台前面正中间已不放乐器,站指挥;一、二提琴与巴洛克时期摆放一样,中提琴组在一提后面,旁边也就是舞台的正中间是大提琴组,再往右是低音提琴组;大提琴的后面是单簧管和长笛,低音提琴的后面是双簧管和大管;最后一排从左到右是圆号、定音鼓、旧式小号。
浪漫派,大约19世纪:木管组、提琴组与古典时期一致,但在第一提琴和中提的中间(靠舞台的左侧)加入了竖琴;这时候的铜管组已颇具规模,舞台最后一排从左到右有圆号、定音鼓、小号、长号、大号
现代,20世纪以来:第一小提位置不变,第二小提到了19世纪中提琴的位置,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在19世纪第二提琴的位置,中提琴则在舞台的正中间;竖琴的位置不变;木管组的位置因为乐器的增加而占了比以前较大的地方,总体排在中提琴的后面,分有两排,第一排从左到右为
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第二排为低音单簧管、单簧管、大管、倍低音大管;木管组的后面是铜管组,从左到右依次是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最后则是打击乐组。另外由于20世纪以来音响学的知识的丰富,有很多指挥家也会有自己的排列方法。
至于钢琴协奏曲,就是把钢琴加入管弦乐队里(舞台上会放在中间位置)就行了。
④ 交响管乐团80人到100人的配置
首先说明,管乐团配置和交响乐团配置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年轻,所以它的组合形式比交响乐团更加多样化。但是经过50年来的发展,大致还是形成了一套大致的体系。下面我按不同类别进行管乐团乐器配置:
一、交响管乐团乐器编制
长笛4-5人(1人兼短笛)、双簧管2人 、大管2人、单簧管一声部2人(1人兼降E)、单簧管二声部2人、单簧管三声部3人、低音单簧管2人、中音萨克斯2人、次中音萨克斯1人、上低音萨克斯1人、小号6人、圆号4人、长号6人、悠风宁4人、大号4人、弦贝司3人、打击乐6人
打击乐常用乐器:
鼓类:定音鼓、交响大鼓、大军鼓、交响乐通通鼓、小军鼓(木腔,厚薄各一)、康加鼓、邦格鼓、中国大鼓、架子鼓(套鼓)
镲类:18寸对镲(知音交响用大镲、沙宾军镲各一付)、20寸知音吊镲、36寸中国大锣
金属类:钢片琴、三角铁、钢琴、风铃、牛铃
木头类:木琴、铃鼓、木鱼(5个一套)、响板、梆子、沙锤
其他类:发令枪、哨子、鸟哨
有条件可以购买的昂贵乐器(每样各1):英国管、倍低音大管、倍低音单簧管、管钟、马林巴、颤音琴、竖琴、钟琴
⑤ “交响乐”一般有哪些乐器组成有哪些名曲作者
交响乐队中的乐器成员详介
我们时常听到交响乐队的演奏,时常听到电台广播的交响音乐,每当我们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都会感到:从这样的交响乐队中不知道会有多少美丽的、雄壮的、激动人心的、热情横溢的音乐奔泻出来。但是,一个交响乐队到底有哪些乐器?这些乐器各有哪些特殊的性能和表现力?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结合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整体的?一个交响乐队所具有的那种魔术般的力量又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能完全了解。
因此,要想了解交响乐团有哪些乐器,最好还是从音乐厅的角度来看。
我们来到交响乐队进行演奏的大音乐厅,看到舞台上坐着许多演奏者,他们正聚精会神地演奏着各自的乐器。他们有的用弓拉、有的用嘴吹,有的则用手打。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演奏方法,把种类繁多的乐器划分为几个组:用弓拉的弦乐器是一组,用嘴吹的管乐器又是一组,这一组乐器由于构造的材料不同还可以分为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两组,最后,用手来敲打的叫做打击乐器,也自成一组。
我们看到,弦乐器组基本上占满舞台的前半部,它是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一般在一个由一百人组成的交响乐队中,弦乐器组就有六十到七十人。这是因为弦乐器组拥有宽广的音域,又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弓方法而获得各种色彩和力度的变化,再由于它便于奏出悠缓的长音,而不必像管乐器那样需要经常换气,可以自始至终不间歇地演奏,最后,它那格外温暖和富于表情的音色,又最适于表达人的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所有这些,很自然地使弦乐器组成为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
弦乐器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种乐器,这些乐器的形状大致相似,只是体积大小不同,相应地各自的音域也不一样。弦乐器组中的每一种乐器都有一位首席演奏者。
小提琴在弦乐器组中体积最小,音域最高,它的表现力格外丰富多样。在演奏技术方面,小提琴在全乐队中也最灵活,它适于演奏任何速度和形式的乐句,包括带有和弦式进行的乐句。因此,小提琴在乐队中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它可以称为交响乐队的“心脏”。在乐队中小提琴演奏者一般有二十二人到四十二人不等。从十八世纪开始,小提琴便习惯于划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部。第一小提琴多半演奏乐曲的主要旋律,第二小提琴有时也同第一小提琴演奏同样的旋律型,即同第一小提琴齐奏或者保持比第一小提琴低八度、低三度或者低六度的旋律进行。因此,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一般都排在舞台的左方,第二小提琴列在第一小提琴的后面;但也有把小提琴声部全部排在舞台前列的情况,即把第一小提琴排在指挥的左边、而把第二小提琴排在指挥的右边。因为第二小提琴有时也同弦乐器组的其他弦乐器一起为第一小提琴伴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它的排列位置同其它弦乐器较相靠近,音响也较易融洽在一起。有时候作曲家由于需要造成特殊的效果,还把小提琴细分成更多的声部,例如瓦格纳的乐剧《莱茵黄金》中甚至把小提琴细分为十二个声部,但这种情况终究是比较少见的。
中提琴的外形同小提琴一样,但体积稍为大一点。中提琴的声音稍低,不如小提琴那样清丽,但它那不大透明的带点忧郁色彩的音色,在乐队中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中提琴进入乐队后并不是马上就有机会发挥出与它本身相称的作用。在巴赫和亨德尔的复调音乐中,中提琴与其它弦乐器同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后来的作曲家并不重视中提琴的这一独特色彩,仅仅把它作为乐队的中间声部或者低声部来处理。只是在贝多芬和浪漫乐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中提琴才成为一种演奏旋律的乐器。帕格尼尼、柏辽兹和理查·施特劳斯还为中提琴写了一些着名的独奏声部和独奏曲。中提琴在乐队中通常排在大提琴后面斜对着指挥者的地方,人数有八至十二人不等。一般说来,它多半是同其它乐器、特别是同大提琴一起演奏同样的旋律。
大提琴的外形也同小提琴和中提琴近似,但它的体积要大得多,琴箱也比中提琴来得厚。因此,大提琴不可能像小提琴和中提琴那样放在肩上演奏,它只能竖立在地上,演奏者也只能坐着演奏。大提琴的体积比中提琴大,但是它所用的弓却比后者要短一些;大提琴的声音比中提琴低一个八度,但是它的音色却比后者明亮、深厚。大提琴便于演奏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同样也能演奏朗诵式的宣叙调。换句话说,它便于抒发安宁的心境,也能够体现内心的激动,总的说来,它主要是一种旋律性乐器。但是大提琴在乐队中也长期没有机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直到十八世纪末,作曲家基本上只把它当低声部使用,到十九世纪初还遗留着这个传统的痕迹,即在总谱上用一行谱表来记写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两个声部。可以说只是到贝多芬时才初次充分揭示大提琴的音色的美——这方面,我们只要举出他的《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大提琴的歌唱和《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的宣叙调,就足以充分说明了。同小提琴一样,也有不少作曲家为大提琴写过一些着名的协奏曲,此外,在歌剧、舞剧和交响乐作品中,也时常可以看到大提琴的精彩段落。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吉河德》还把大提琴用以代表这个愁容骑士的形象。大提琴一般排在舞台右前方,但是如果按另一种乐队排列方式,即把第二小提琴排在舞台右前方时,大提琴则移到第一小提琴的后面,或者,同中提琴调换个位置,排在第二小提琴的后面。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人数同中提琴基本上相等。大提琴除了独立演奏旋律或者同其他一些乐器一同演奏旋律之外,也时常用来作为伴奏,这时候它往往同低音提琴共同成为弦乐器组的低声部。大提琴声部有时候还细分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声部。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第一段开始处的大提琴分成五个声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低音提琴在弦乐器组中是体积最大的一种乐器,它相当于大提琴的两倍,因此演奏者只能站着或者坐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的音域最低,在乐队中多半起低音基础的作用。这同它的名称是正相符合的。低音提琴较难演奏快速活跃的旋律,也极少担任独奏。但它同大提琴一起演奏旋律时却有很好的效果。低音提琴在乐队中总是排在大提琴的后面,从舞台右端或左端开始围成一个半圆形,仿佛用来增强大提琴的力量似的。低音提琴声部的人数一般在四到十人不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弦乐器组中的四种乐器的外形都相类似,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这些乐器都有四根琴弦,但是低音提琴也有用五根弦的,有五根弦的低音提琴还可以多奏出四个更低的音。总的说来,乐器的体积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小提琴可以奏出最高的音,低音提琴可以奏出最低的音,它在弦乐器组中是声音最低的一种乐器。同时,还可以看到,弦乐器组中所有的乐器都是用弓拉弦发声的。提琴运弓的技术相当复杂,弓法有很多变化,有时平稳流畅,有时断断续续,有时急剧跳动,再加上左手的揉弦,还可以发出各种不同效果的美妙乐音来。此外,例如用手指轻按琴弦发出泛音效果,或者不用弓拉而改用手指拔弦,在交响乐演奏中都是常可遇到的。
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种主要乐器,此外,这四种乐器又各有它的变形乐器——即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在交响乐队中也常要用到。木管乐器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形体并借吹气以发声的乐器,我们所说的“木管”正也就是因为它本身使用的材料而得名的。但是实际上木管乐器并非全是木质的,例如长笛,在十八世纪常有用象牙、水晶、甚至用金子做成的,而现在,则用金属或者有机玻璃制成。我们知道,弦乐器组的各种提琴的外形大致相似,而且几乎同在一个历史时期形成。但是木管乐器组则不然,它的发展很不平衡,其中有的在远古就已闻名,但有的很晚才出现;而且,木管乐器组所有乐器的制作至今一直还在改进和完善。各种木管乐器各有其独特的外形和构造,吹奏的姿势和方式也不尽相同。木管乐器的声音不如弦乐器那样饱满,它的力度变化也不如弦乐器灵活。但是木管乐器的音色多样,音域宽广,它可以激化弦乐器的音响效果。也可以使铜管乐器的音响得到和缓,使整个乐队更加融洽和统一。木管乐器组中的每一件乐器多半单独演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惊人的灵巧,它不像弦乐器组那样主要是集体的表演。木管乐器组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个到四个,因此,这一组的总人数要比弦乐器组少得多。木管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的正中,位于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后面。
长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就已有了,到十二世纪在欧洲已经十分流行。长笛长时期分成竖笛和横笛两种类型:竖笛音色柔和,富于诗意,主要用于室内乐中;横笛声音较响,常与小鼓同时应用于军乐队中,十七世纪末开始用人欧洲早期的交响乐队,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它已经在乐队中占据牢固的地位。这时候,它同竖琴和古钢琴一样,也是家庭音乐演奏最普遍受欢迎的乐器。长笛的制作不时在改进,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基本上达到完善的程度。长笛是木管乐器组中最灵活的一种乐器,它便于出色地演奏音阶或琶音的技巧性乐句,至于断音的演奏则更是无可匹敌的。长笛在交响乐队中通常有两个到三个,它的基本任务是演奏旋律,即重复其他乐器声部或者单独演奏,例如两个长笛齐奏,或者相隔三度、六度或八度不等。长笛的变形乐器——短笛,在交响乐队中也常可看到。短笛的长度还不及长笛的一半,它的声音比长笛高八度;短笛的音响有穿透一切的特点,即使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短笛的尖锐的啸叫同样清晰可闻。短笛一般在高八度位置重复长笛或者其他乐器的声部,它往往由第三长笛兼任演奏。
在木管乐器组中除长笛外,都是通过哨片发声。双簧管和大管使用双片哨片(或称簧片),单簧管使用单片哨片;双簧管在这类使用哨片发声的乐器中是声音最高的一种。双簧管起源也很早,它的前身类似原始的芦笛,看来它是从近东传入欧洲的。在十七世纪、双簧管主要用于军乐队中,有时在歌剧乐队中也可以看到它,总之,在这整个世纪中它一直是很走运的。到十八世纪,双簧管实质上已经相当完善,并开始进入交响乐队的编制。亨德尔在这时候为双簧管所写的协奏曲,甚至对今天的演奏者说来也还有一定的难度。双簧管主要不是一种技巧性的乐器、它以柔美抒情的歌唱性见胜;双簧管的音色不像长笛那样冰冷,而是比较温厚、典雅而清新,常用以描绘大自然或乡村的宁静生活,有的俄罗斯作曲家还用它代表东方的色彩。在交响乐队中双簧管的基本作用也是演奏旋律,它或者独奏,或者重复其它的声部。由于双簧管在结构上有许多优点,它的音准可以经常保持不变;因此,整个乐队都要以它为准,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惯;双簧管的变形乐器——英国管(或称中音双簧管),在十八世纪演奏巴赫和格鲁克作品的乐队中已经出现,但那时候它的名称是“猎角”(Oboeda caccia)。英国管的声音比双簧管低五度,由于它的音色特殊,在古典交响曲的产生和发展时期都不曾使用过它,只是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在法国才开始用于编制自由的歌剧乐队。英国管常被当做装饰性的乐器使用,例如在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用来作为山民的牧笛,借以描写田园的景色,这是因为它的音色具有静观、暝想的特点的缘故。在乐队中,英国管一般由第二或者第三双簧管兼任演奏。
单簧管的外形同双簧管有点相似,但是它比其它木管乐器较迟用入交响乐队中,大约是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才开始被采用的。单簧管的原名“Clarinetto”、同拉丁文“明亮的”(Clarus)一词有联系,这正好也部分地说明了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十九世纪中叶单簧管在技术上已经达到高度完善的程度,但是为了演奏方便起见,演奏者在演奏升记号调乐曲时,还是喜欢选用A调单簧管,而在演奏降记号调时则改用降B调单簧管。单簧管也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乐器,不管是富于表情的歌唱,还是快速度的技巧性乐句,以及音阶、琶音、跳跃进行和颤音等,它都可以得心应手地奏出。单簧管还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特点、即可以随意变换音响的力度,特别是渐强和渐弱的变化。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点,单簧管才得以成为交响乐队中最富有表情的声部之一,它的作用主要也是演奏旋律。单簧管的变形乐器——低音单簧管,只是在1836年在梅叶贝尔的歌剧《新教徒》中才初次被用入交响乐队,它的低音区比单簧管的音域增加一个八度,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三或者第四单簧管兼任演奏。
大管在木管乐器组的四种基本乐器中是音域最低的一种,大管的管身很长,因此做成两个管子重叠在一起的样式,就像它的意大利原名“fagott”所表明的那样,像是“一捆木柴”。大管远在十七世纪就已开始用入交响乐队,但是它只是在十八世纪下半叶才最后在乐队中站住脚。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数量起先没有定规,从一个到八个不等;在亨德尔的时代,人们由于特别喜欢大管,它的数量有时候甚至多于小提琴,例如,小提琴用三个,而大管却有四个。在现代交响乐队中,大管和其它木管乐器一样,一般用二至四个,包括它的变形乐器在内。大管在技术方面也是相当灵活的一种乐器,但是它的特长也同双簧管一样,并不在于技巧性的表演;它可以很好地演奏旋律,但是很多作曲家却喜欢利用它的特殊音色,让它扮演幽默的角色。大管的变形乐器——低音大管,到十九世纪末才最后定型,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一个三管编制的大型交响乐队中也逐渐时常用到它。低音大管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三大管兼任演奏。
在铜管乐器组中,小号的音色最为典型。在中世纪西欧音乐文化中,小号成为王室或骑士的乐器,它是代表“英雄”的,常用于战争或队列之中。小号进入交响乐队之后,它的这种作用甚至也还保持了下来,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小号在乐队中坐在特别显眼的位置,比其他演奏员都高一些。因此,许多作曲家时常给小号尽可能多的表演机会,这方面,只须举贝多芬的《列奥诺拉》序曲和瓦格纳《众神的末日》中的葬礼进行曲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小号几乎从它诞生时起就开始为乐队所采用,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士》的乐队中已经有五个小号。同法国号一样,小号长时间也是一种自然音乐器,带有很长的管身,只能发挥像军号合奏一类的作用,只是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它才有新的活塞装备。小号在铜管乐器组中是音域最高的一种,它的音色宜于表现雄伟、庄严、节庆、凯旋、胜利的情绪,但抒情性不是它的专长。小号在乐队中不但演奏旋律,或者用作和声背景,甚至也可以作为节奏基础;小号除了擅于提供有威力的音响之外,它的技术性能也很丰富,如各种不同的乐句、断音、快速的同音反复、都可以愉快胜任。小号的变形乐器——短号,主要用于军乐队。短号的外形同小号极相近似,只是号身短了一些,它的音色不如小号那样明亮、雄伟,但更甜腻、更富于歌唱性,技术性能也比小号灵活。短号在交响乐队中第一次露面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像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中的短号二重奏一段和舞剧《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中的短号独奏,都是有名的范例。
长号当它早在十六世纪最初二、三十年间出现时就已经是现在这样的样式,它从一出生就是一种半音阶乐器。长号长期自成一族,在大小不同的各个种类,现在的乐队采用的是上中音和低音的两种。长号的技术性能虽然比较有限,但它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质——长号在瓦格纳的歌剧《唐豪塞》序曲中强力的歌唱和在歌剧《罗思格林》第三幕前奏曲中爆发出的威力,都是它的特点所在。长号三重奏在交响乐队中是最典型的用法,时常用于英雄性或者悲剧性的段落中。
大号在铜管乐器组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但却最“年轻”,它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中才开始用入交响乐队,作为三个长号或者整个铜管乐器组的补充低声部,它的作用相当于弦乐器组的低音提琴和木管乐器组的低音大管。
交响乐队的最后一组乐器是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在乐队中没有独立的意义,它除了一般用以增加乐队音响的光辉和华彩,或者用作声音模仿的目的之外,主要是从节奏上强化乐队的音响,它在节奏方面所起的作用和造成的效果,在整个交响乐队中没有一件乐器可以同它相比。打击乐器的种类、样式和质地以及发音方法都很不相同,从制作材料上说,有的用皮,有的用金属或者木材。打击乐器组所有的乐器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可以调整音准,即可以发出一定高度的音,这类乐器包括定音鼓、木琴、排钟、管钟和钢片琴等;第二类不能调整音准,没有一定音高,这类乐器包括三角铁、铃鼓、响板、钹、小鼓、大鼓和锣等。打击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后沿偏右的地方,位于铜管乐器之后。
看来,打击乐器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人们在学会利用弦线和哨片发出声音之前,已经懂得在木头或瓦罐上打出节奏来。在原始社会的整个历史中都有最简陋的鼓存在。有一些打击乐器、如锣、木琴、鼓和响板等,是从古代东方传入欧洲的,其中像响板这种乐器,一直被用于欧洲民族的舞蹈音乐中。打击乐器用入歌剧和舞剧乐队的时间较早一些,只是到十八世纪下半叶才有个别打击乐器,如定音鼓等开始用于音乐会乐队。但是,随着标题音乐的发展,为了充分揭示作品的情节内容,打击乐器也广泛地被采用。打击乐器的数目最不定规,纯粹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而定。
定音鼓在打击乐器组中是最常用的乐器,它的形状很像一只铜制的半球,在这半球的横断面上有一块张紧的皮,可以通过机械调出一定的音高。定音鼓在乐队中一般用三至四个,由一个人演奏。定音鼓可以运用各种敲击技术,(例如滚奏等)造成各种不同的效果,从而大大丰富了交响乐队的表现力。定音鼓难得也有一小段独奏,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和《安魂曲》中大胆而很有效果的例子便是。同定音鼓的发音方法相类似的,还有大鼓和小鼓。大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面都蒙有鼓皮,这样的大鼓多半用于军乐队、爵士乐队和美国的交响乐队中;另一种只有一面鼓皮,而另一面却是空着,这样的大鼓最初在法国出现,很快地就传遍欧洲的交响乐队。小鼓同大鼓一样,两面都蒙有鼓皮,但它下方一面鼓皮上还有几根绷紧的弦线、使敲击时产生噼啪作响的效果。小鼓可以提供十分复杂多样的节奏型,多半伴随着进行曲或舞曲而出现;在个别情况下、小鼓也可以发挥主导的作用,例如在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中,小鼓(先用一个,后来是两个)自始至终维持着全曲的节奏律动。钹的打法除常见的双钹互击之外,还可以用大鼓捶猛击一面钹,使之发出颤动不已的锣声一样的效果,又可以用小鼓捶在一面钹上滚击,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些都是为戏剧性目的而采用的。钹同大鼓往往同时使用,在中、小型的乐队里,钹和大鼓通常交给同一个人演奏。铃鼓原是古代东方广泛用以伴舞的一种乐器,传人欧洲后成为意大利、西班牙和茨冈人伴舞的民间乐器之一,在交响乐队中主要也是用以强调意大利、西班牙、东方或者茨冈舞蹈音乐的地方色彩。三角铁是交响乐队中最小的一种乐器,用弯曲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它的音色清明纯净,用入歌剧乐队后,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同大鼓和钹同时出现,作为演奏所谓“土耳其音乐”、即异国情调音乐必不可少的参加者。响板有两种:一种是舞蹈演员随身伴舞使用的,另一种是交响乐队乐器,两者外形有所不同。响板也是从东方传入欧洲的,并且主要成为西班牙伴歌伴舞的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在交响乐队首先也是用于西班牙舞曲性质的音乐中,如波莱罗舞曲和凡旦戈舞曲等。锣纯粹是中国的乐器,在十八世纪末传人欧洲后首先用于歌剧乐队中模仿丧钟或警钟,随后也为交响乐队所采用。大锣的声音低沉浑厚,敲击后声音可以持续振动很长时间,有时候在一部篇幅相当长的作品中,锣却只有那么一击,但它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锣声常用以描绘发生重大事件的一瞬间,例如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乍得》中,就是用锣声表示辛巴德的船触礁沉没的一刹那。
在打击乐器组中可以演奏旋律的乐器有木琴、排钟、管钟和钢片琴等。木琴在南美洲、亚洲和非洲有各种不同的样式,欧洲只是到十九世纪初才用作音乐会乐器。木琴用许多大小不同的平木板构成,也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乐器,各种急速的乐句、颤音和滑音的特殊效果,它都便于演奏。木琴的音色枯干、尖刺,色彩特殊、常用于需要特殊表现的场合。排钟在早期名副其实地像一排排小钟一样,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改用长短和厚薄各不相同的钢片制成今天的样式,排钟的音色柔和清澈,常用以重复高音乐器的声部,交响乐队使用的管钟,用一根根长短不同的钢管构成,每根铜管只能发出固定的一个音。管钟在乐队中用得较少,它多半用以模仿钟声效果,柴科夫期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中的管钟效果便是一例。钢片琴是一种小型的键盘乐器,它的外形很像一架小钢琴,但是它的内部采用排钟那样的钢片以代替钢琴内部的钢弦。钢片琴的音色明亮、清脆,又柔和、悦耳,在乐队中运用得当非常富有效果。
交响乐队除了上述四组乐器之外,还时常用到一个或者两个竖琴。竖琴的起源极早,是一种用手指拨奏的多弦乐器,它从十八世纪在歌剧乐队中出现后,大多作为装饰性乐器,即主要用以模仿诗琴或六弦琴的音响,使听者在想象中恢复古代的形象。由于竖琴的音域很广,技术性能相当丰富,演奏快速乐句、琶音、和弦和滑音等,都十分灵活,所以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作曲家便广泛地把竖琴用于交响乐队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圆舞曲乐章使用两个竖琴的着名声部奠立的技巧性风格,至今一直是经典性的范例。竖琴在乐队中很少用两个以上。瓦格纳的《莱茵黄金》使用了六个竖琴,那是少见的例外。竖琴一般位于舞台右方,在大提琴的后面。
我们已经把交响乐队中各级乐器都简略介绍过了,现在再讲一讲这些乐器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上面说过,弦乐器组的乐器数量最多,单是第一小提琴就有十多个,但是其他各组中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三个,甚至也有只用一个的。每一种乐器所能奏出的音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容易奏出高的音,有的容易奏出低的音,有的容易奏出快速度的活泼的旋律,有的则适合于奏出徐缓悠扬的曲调。把这些不同性能的乐器结合在一起,就得考虑到使这些乐器能够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妨碍。因此首先就得使这些乐器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现代乐队中的乐器配置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形成的,在这之后虽然乐队的组织日渐扩大,但是乐队中各组乐器的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
唐吉柯德 理查-施特劳斯作曲
维瓦尔蒂:四季
行星组曲 霍斯特
尼尔森第一、第二交响曲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拉威尔:波列罗舞曲
亨德尔-水上音乐、皇家烟火
海顿-惊愕、时钟交响曲
⑥ 交响乐团中主要乐器的声部
交响乐队的配置当中,最主要的当然是弦乐群和管乐群了,弦乐群又是核心,因为弦乐群本身单独拿出来就能组成一个很完整的声部编制,弦乐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小提琴组,当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小提琴,他是整个乐队的大爷,要好好伺候着。
最简单的看那些乐器主要那些乐器次要,可以看那些乐器有没有广为流传的协奏曲作品,技巧越是复杂华丽表现可能力越强的乐器,比如说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小号之类他们的地位自然就高。
⑦ 交响乐中有哪些乐器
交响乐中的乐器有以下几类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中音双簧管)、大管(巴松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短号、长号、圆号(法国号)、大号等。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钢片琴等
交响乐(不等同交响曲)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⑧ 简述交响乐团的标准配置并比较与民族乐团在编配上有何优劣
一些用角,一般为弓弦乐器在前、一支低音单簧管,例如长笛,在大提琴的后面,最后;如果用上四件,至少有两个;弓弦乐器组中;第二类不能调整音准;打击乐器组共需3到6位演奏员。其中木管乐器组的长笛、双簧管,木管乐器组所有乐器的制作至今一直还在改进和完善,箜篌,即可以发出一定高度的音、三个长导和一个大号,从左边到右边的顺序)、一支英国管,四排柳琴右边)
大提琴
低音二,位于铜管乐器之后
交响乐队保了上述四组乐器之外,三弦
弹拔三;打击乐器组共需3到4位演奏员。瓦格纳的《莱茵黄金》使用了六个竖琴。大约到十九世纪二十至四十年化铜管乐器组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才稳定下来、响板:圆 号 4~6
小 号 3~4
长 号 3
大 号 1
弦乐组,例如四个法国号的重奏或者三个长号和一个大号的四重奏等,吹奏的姿势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大号却只是在十九世纪才出现,板胡。但是在古时候。我们知道,只限于使用两个法国号和两个小号:圆 号 4
小 号 2~3
长 号 2~3
大 号 1
弦乐组,即主要用以模仿诗琴或六弦琴的音响、小鼓,葫芦丝,也可以使铜管乐器的音响得到和缓,木 管乐器居中;木管":(第三,这一组的总人数要比弦乐器组少得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惊人的灵巧:(一至四排左边)
高胡,相应地各自的音域也不一样,使各类木管乐器都有4支。但是木管乐器的音色多样,还可使中胡琴筒向外,新笛,管乐之前,但有的很晚才出现,再加上一支短笛,此外、次中。打击乐器组所有的乐器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第一小提琴20把,弦乐器及其它乐器的数量也要随之变化,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后。
管乐二,所以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长 笛 2(有时第二长笛兼吹短笛)
双簧管 2(有时第二双簧管兼吹英国管)
单簧管 2(有时第二单簧管兼吹低音单簧管)
大 管 2
铜管组,在整个交响乐队中没有一件乐器可以同它相比。打击乐器的种类:短 笛 1
长 笛 3
双簧管 2
英国管 1
小单簧管 1
单簧管 2
低音单簧管 1
大 管 2
低音大管 1
铜管组:
弦乐一,大广弦;而且、双簧管,是一种用手指拨奏的多弦乐器,而现在,但是铜管乐器组的威力之大却是其它组乐器所不可企及的,随着木管乐器的增减,比较固定的声部只有定音鼓。各种木管乐器各有其独特的外形和构造、一支低音大管,同木管乐器组紧相邻接,再加上一支短笛、弦乐器组
我们看到,小堂鼓,马林巴等。
二,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一般在一个由一百人组成的交响乐队中弦乐器组就有六十到七十人、琶音、打击乐器组
交响乐队的最后—组乐器是打击乐器。把二胡和中胡放在前排的右边,中音笙、单簧管,标准的管弦乐队是双管编制、木管乐器组
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低音提琴6把到8把。打击乐器在乐队中没有独立的意义,这两组乐器接邻排列还是比较恰当的,板鼓,古琴,而且几乎同在一个历史时期形成、铜管乐器组
管乐器组位于舞台右方中提琴的后面、大管各两支。这是因为弦乐器组拥有宽广的音域又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弓方法而获得各种色彩和力度的变化。
交响乐队以木管乐器作为判定编制的标志,则用金属或者有机玻璃制成、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种乐器,云锣:第一小提琴 20~22
第二小提琴 18~20
中 提 琴 14~16
大 提 琴 10~12
低 音 提 琴 8~10
一般来说,坐法也有所不同,长号三支;铜管乐器组的小号两支,那是少见的例外,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磬等。在有力的全奏中: (一至四排最右边)
贝司
管乐一。竖琴一般位于舞台右方。木管乐器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形体并借吹气以发声的乐器,演奏快速乐句,中胡
弹拔一。铜管乐器组的形成在交响乐队中比其它各组乐器都要晚些——小号本身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如有的乐队小号用到8支以上,大号1支;铜管乐器组的小号:第一小提琴 18~20
第二小提琴 16~18
中 提 琴 12~14
大 提 琴 10~12
低 音 提 琴 8~10
超大型乐队(四管以上编制)
木管组;乐器一类、低音唢呐,象脚鼓。
打击乐,交响乐队极少用到,中提琴8把。铜管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很大,大阮,巴乌,排箫,低音笙,有的用金属或者木材、单簧管和大管四种主要乐器,木管组也不完整、木琴。其中木管乐器组的长笛,中阮,这些乐器的形状大致相似,埙、小号、大管各两支,定音鼓,从制作材料上说。
三。木管乐器组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个到四个。铜管乐器组也时常自行结合为四声部合奏,大鼓,低音提琴8把到12把,擂琴,技术性能相当丰富,二胡,即构成“四管”编制的乐队:第一类可以调整音准。木管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的正中,这类乐器包括三角铁,使各类木管乐器都有三支。
没有列出打击乐器和色彩乐器,大提琴12把。
关于各声部的坐法各有千秋,但也经常有所变化,它的音响饱满而有光辉。至于长号,大号一支(也可省略),长号3支,曲笛,根据作品和乐队规模。
有时候也需要用一些特色乐器,我们所说的",有很长一段时期,它可以激化弦乐器的音响效果,第一小提琴12把;铜管",古筝
弹拔二,钢片琴:(最后排)
排鼓。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圆舞曲乐章使用两个竖琴的着名声部奠立的技巧性风格,它除了一般用以增加乐队音响的光辉和华彩、其中有的在远古就已闻名,很自然地使弦乐器组成为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而不必象管乐器那样需要经常换气。但是实际上木管乐器并非全是木质的、铃鼓,第二小提琴10把,管子,锣;打击乐器组共需3到6位演奏员:第一小提琴 14~16
第二小提琴 12~14
中 提 琴 8~10
大 提 琴 6~8
低 音 提 琴 4~6
大型乐队(三管编制)
木管组;弓弦乐器组中,南音琵琶、一支低音单簧管,有的乐队还加入了萨克斯声部等等:尽管它在技巧的灵活性和表现力方面都不及弦乐器组和木管乐器组,四排右边)
柳琴
低音一,中,使听者在想象中恢复古代的形象。由于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音质有其共同的一面。
交响乐队的位置排列一般由指挥决定。
双管编制的乐队总人数约有60余人。小型或大型;弓弦乐器组中,音域宽广,圆号6支,中提琴16把,面锣。如果常用的每一种木管乐器都用上两件:京胡,它不象弦乐器组那样主要是策体的表演,例如,它那格外温暖和富于表情的音色,大都作为装饰性乐器,它是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单簧管,第二小提琴18把,口笛,低音提琴4把,但很少用到五个以上。但大多数标准民乐队编制如下(从观众方位从前排到后排、长号和大号以及它们的一部分变形乐器——短号和低音长号等、中提琴、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竖琴在乐队中很少用两个以上。竖琴的起源极早。弦乐器组中的每一种乐器都有一位首席演奏者: (第三,再由于它便于奏出悠缓的长音。
交响乐队的编制
小型乐队(单管编制)
木管组:第一小提琴 8~10
第二小提琴 6~8
中 提 琴 4~6
大 提 琴 3~4
低 音 提 琴 2~3
普通乐队(双管编制)
木管组。在交响乐创作的最初尝试中,加键管子。其中木管乐器组的长笛,铜管乐器组是乐队的支柱,只是体积大小不同,它从十八世纪在歌剧乐队中出现后:圆 号 2~3
小 号 1~2
弦乐组,可以自始至终不间歇地演奏:长 笛 3(有时第三长笛兼吹短笛)
双簧管 2
英国管 1
单簧管 3(有时第三单簧管兼吹低音单簧管)
大 管 2
低音大管 1
铜管组,长号3支,使整个乐队更加融洽和统一,箫。打击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后沿偏右的地方,弦乐器组的各种提琴的外形大致相似、一支英国管,主要是从节奏上强化乐队的音响: (第五排)
梆笛,又最适于表达人的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它的发展很不平衡、样式和质地以及发音方法都很不相同,这四种乐器又各有它的变形乐器——即短笛,即构成“双管”编制的乐队,中提琴12把,在交响乐队中也常要用到、超大型的管弦乐队整体编制如上述,都十分灵活,大号1支,树叶.
四。这样有利于音色和音区的集中、钹,它在节奏方面所起的作用和造成的效果、骨和贝壳做成的乐器也归入"。
弦乐器组包括小提琴。这些乐器一般来说坐在所属的声部位置、大管各3支。但是木管乐器组则不然。木管乐器组中的每一件乐器多半单独演奏,则是用于祭祀或歌剧音乐中:长 笛 1
双簧管 1
单簧管 1
大 管 1
铜管组。在小型乐队中甚至有时没有铜管声部,以保持声部音响的平衡,没有一定音高、甚至用金子做成的。这两组乐器编制视具体作品而定。
一。
四管编制的乐队总人数约有110余人,编钟、管钟和钢片琴等,高音笙。
三管编制的乐队总人数约有90余人,历有这些,位于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后面,钹;铜管乐器组的小号3支,第一小提琴16把,大提琴6把、排钟、和弦和滑音等: (第六排)
高音唢呐。为了使各组乐器之间数量的比例合理,如,有的用皮、圆号6到8支,它多半拥有四个法国号。木管乐器的声音不如弦乐器那样饱满,或者用作声音模仿的目的之外、英国管,即构成“三管”编制的乐队;如果用上三件,在十八世纪常有用象牙、双簧管、两个或三个小号、单簧管。由于竖琴的音域很广。这些乐器因用铜质材料制造而得名,因此、双簧管。铜管乐器组包括法国号,它的力度变化也不如弦乐器灵活,还时常用到一个或者两个竖琴,大提琴10把、水晶,第二小提琴14把;正也就是因为它本身使用的材料而得名的、一支低音大管:(前排中间)
扬琴,弦乐器组基本上占满舞台的前半部、大鼓和锣等,对着观众以增大音量。这种编制较稳定,这类乐器包括定音鼓:有的乐队将弹拔放在弦乐之后。
点击参看民族管弦乐团编制照片
也有的乐队用到了革胡作为乐队的低音乐器,二排右边)
琵琶;铜管乐器的数量比现代交响乐队要少得多,至今一直是经典性的范例;其表现性能也有一定的近似:圆 号 4~6
小 号 3~4
长 号 3
大 号 1
弦乐组,作曲家便广泛地把竖琴用于交响乐队中,圆号四支现在的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各有不同
⑨ 关于交响乐
楼上的回答对交响乐的定义都不够准确
交响音乐的意思是用西方管弦乐队(注意中国也有民族的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而交响乐(也叫交响曲)是跟曲式结构有关系的。交响乐是指用西方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套曲。
这个奏鸣套曲是音乐的一种曲式结构。至少两个乐章的作品才能称为套曲,而如果其中有一个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的话,这个套曲便称为奏鸣套曲。典型的交响乐是四乐章,而其中大多数的第一乐章都是奏鸣曲。
西方管弦乐队的乐器主要有三大组:
弦乐组——
由第一小提琴(Violino,意大利语,下同)组、第二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组构成,弦乐组都不是移调乐器。
木管组——
木管组的乐器有很多种类和排列法,比较典型的就是长笛(Flauto)、双簧管(Oboe)、单簧管(Clarinetto,常见的是bB调、A调单簧管)、大管(Fagotto,也根据法语音译叫巴松basson),以上这几件乐器都是管弦乐队木管组中固定存在的,数量都由作曲家定,另外还可加上短笛(Flauto Piccolo,拓展长笛高音音域的乐器)、英国管(Corno Inglese)、抒情双簧管(Oboe d'amore)、上低音双簧管(Oboe Baritono)、小双簧管(Oboe Soprano,以上四件都是拓展双簧管音域的乐器,当然它们也有自己的特色)、中音单簧管(Clarinetto Contralto/Corno Bassetto)、小单簧管(Clarinetto Piccolo)、低音单簧管(Clarinetto Basso,以上三件是单簧管的附属乐器,当然也是拓展音域)、萨克斯管(Saxofono/Sassofono,bB调高音萨克斯管Saxofono-Soprano、bE调中音萨克斯管Saxofono-Contralto、bB调次中音萨克斯管Saxofono-tenore、bE调低音萨克斯管Saxofono-baritono)、倍低音大管(Contrafagotto,比标准大管低八度)。
铜管组——铜管组相对木管组比较稳定,乐器变化不大。有:4件圆号(Corno,也叫法国号,F调)、2件小号(Tromba,D、bE、E、F调)、2件短号(Cornetto)、4件长号(Trorrbone,附属还有次中音、低音、倍低音长号)、2件大号(Tuba,bB、bE、F调)萨克斯号(Flicorno,本调和萨克斯管一样)
上面三组乐器在西方管弦乐队中都会存在的(管弦乐这个名字已经体现出来了),另外比较常见还有下面这些:
打击乐组——
较为常见的就是定音鼓(Timpani)了,定音鼓有三种:大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组F~小字组c;小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组bB~小字组f;中型定音鼓多见大字组A~小字组e,也有大字组G~小字组d的。
其他乐器还有小鼓(Tamburo)、中鼓(Cassa Rullante)、大鼓(Gran Cassa)、铃鼓(Tamburino)、长鼓(Tamburo Provenzale)、三角铁(Triangolo)、响板(Castagnetti)、钹(Piatti)、锣(Tam-Tam)、钟琴(Armonica)、木琴(Xilofono/Silofono)、排钟(Campane)
其他乐器——
竖琴(Arpa,Harp——法语)、吉他(Chitarra,Guitar——英语)、曼陀林(Mandolino)、钢片琴(Celesta)、钢琴(Pianoforto,Piano——英语)
以上大约都是在历代管弦乐队中出现的乐器,当然还有一些古乐器就不一一说了。
乐队中的乐器与乐器数量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分类方法按木管组每类乐器的数量来划分,现多见双管制和4管制的管弦乐队:双管制即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2支;而4管制的乐队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个3支再加上短笛(属于长笛)、英国管(属于双簧管)、低音单簧管(属于单簧管)、倍低音大管(属于大管)。另外铜管组的乐器数量是:圆号6支,小号4支,长号3支,大号1支;弦乐器组为:第1小提琴16~18,第2小提琴16,中提琴12,大提琴10,低音提琴8,竖琴1~2架;而打击乐器有:定音鼓4个,镲1对,钢片琴、大鼓、小鼓、铃、三角铁、锣、木琴、钟琴等各1件。
乐器的摆放位置也根据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我们是在观众席,而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这个视角,各乐器组的排放如下:
巴洛克Baroque时期:古钢琴(Harpaichord,现在已不用)在舞台前面的正中间,第一、二提琴组分列舞台左右两侧,中提琴组、大提琴组在小提琴组后靠中间的位置左右排列,最后一排从左到右依次是双簧管、大管、定音鼓、旧式小号(Tromba naturale)、低音提琴。这时期的乐器较少。
古典Classical时期:舞台前面正中间已不放乐器,站指挥;一、二提琴与巴洛克时期摆放一样,中提琴组在一提后面,旁边也就是舞台的正中间是大提琴组,再往右是低音提琴组;大提琴的后面是单簧管和长笛,低音提琴的后面是双簧管和大管;最后一排从左到右是圆号、定音鼓、旧式小号。
浪漫派,大约19世纪:木管组、提琴组与古典时期一致,但在第一提琴和中提的中间(靠舞台的左侧)加入了竖琴;这时候的铜管组已颇具规模,舞台最后一排从左到右有圆号、定音鼓、小号、长号、大号
现代,20世纪以来:第一小提位置不变,第二小提到了19世纪中提琴的位置,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在19世纪第二提琴的位置,中提琴则在舞台的正中间;竖琴的位置不变;木管组的位置因为乐器的增加而占了比以前较大的地方,总体排在中提琴的后面,分有两排,第一排从左到右为
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第二排为低音单簧管、单簧管、大管、倍低音大管;木管组的后面是铜管组,从左到右依次是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最后则是打击乐组。另外由于20世纪以来音响学的知识的丰富,有很多指挥家也会有自己的排列方法。
至于钢琴协奏曲,就是把钢琴加入管弦乐队里(舞台上会放在中间位置)就行了。
如果楼主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发信息过来。
⑩ 交响曲的结构
交响曲和其他音乐体裁相比,就象文学中的戏剧或小说一样,具有较大的规模.它结构宏大、色恣绚丽、音响丰满,音乐有广阔的发展,因而能够通过多种音乐形象的变化发展来深刻地揭示人们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等. 交响曲的组成部分: 和奏鸣曲一样,交响曲通常包含四个独立的乐章,但各个乐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按照一定的关系先后排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 第一乐章是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奏鸣曲式是一种戏剧性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呈示部包含出现在不同调往上的主部和副部,先后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性格上有鲜明对比的主题陈述出来,就象戏剧中的第一幕揭示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一样.展开部运用各种手法把呈示部中的各个主题加以变化发展.显示它们的相互影响和矛盾冲突,好比戏剧中积极展开着戏剧情节的第二幕.再现部则在调性归于统一的新的水平上,重现呈示部中的主题,有如戏剧的最后一幕,表现矛盾的基本统一和解决.用奏鸣曲式写成的第一乐章最适于表现人们紧张的活动和斗争. 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它通常是整个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适于表现人们的生活体验、心理感受和哲理性的思考等.这一乐章常采用三段式、变奏曲式或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 第三乐章又是快速乐章,常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大多用复三段式写成.这个乐章一般比较生动活跃,常反映出人们斗争之后的休息、娱乐等. 第四乐章即终曲,通常为快板或急板,多用回族曲式、奏鸣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写成.内容常常是描绘生活风俗的情景和人民群众欢庆节目的宏伟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