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为什么要用配置中心

为什么要用配置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07 07:27:43

① 谈谈微服务架构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微服务是近些年被广泛提及的一个概念, 微服务架构可以理解为一个轻量级的服务治理方案, 也就是将系统的功能,通过服务的形式发布到服务器上,对服务进行组合调用,实现具体的功能,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架构风格。

微服务产生于单体应用的扩大化,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企业对软件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具体,也愈发的细致,如果通过应用程序来实现,必然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痛苦的过程,由此诞生了微服务的概念。就是 将功能发布成服务,应用程序通过调用不同的服务来实现业务, 这种设计架构称之为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在于每个服务可以有独立的团队开发,服务之间互不干涉,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功能被拆分到更细的粒度,有效的降低了程序的复杂程度,对硬件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但是微服务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服务调用带来的系统复杂性,服务间的依赖关系也是难以管理的,如何构建合理的服务依赖是考验架构师能力的重要依据;最后,微服务架构的部署以及跟踪也是很难的。总之, 微服务架构有着自身的应用场景以及特点,了解哪些场景适合微服务比掌握微服务的具体技术更为重要, 适当的技术用在适当的场景,才能发挥合适的价值。

微服务架构是当前最流行的技术架构,主要组件有注册中心、网关、配置中心和各种微服务模块。架构灵活、易扩展、可动态扩容。

在微服务之前,系统架构经历很长时间的演变,简述如下:

1.无架构

页面逻辑和业务逻辑混在一起,甚至页面直接访问数据库

优点:因为没有太多的访问路径转换,效率是最高的;

缺点:没有分层,逻辑混乱,维护难,扩展难。

2.MVC

架构

单系统,表现层、逻辑层、业务层分开,各层分工协作。

优点:逻辑清晰、分工明确、易维护。

缺点:系统集中部署,属于强耦合,某些业务模块出现异常时,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访问。

3.SOA架构

面向服务的架构,多个系统分布式部署,通过消息总线进行通讯。

优点:各个系统的业务相对独立,耦合低;

缺点:消息总线负担太重,中心化太重,接口缺乏规范。

4.微服务架构

一个系统,按照粒度规划,划分为很多的微服务,而每个微服务,对应一个具体的业务实现,并可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整个就是微服务架构。

优点:如上,架构灵活、易扩展,在实际运营时,按需扩容,集群部署。各个微服务业务互不影响,耦合性低;

缺点:开发成本高,对部署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


从技术而言,微服务已经是一个设计理念很成熟的架构,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业务场景的需要,而且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该踩的坑也基本踩完,生态系统完整,开源组件选择多多,很有一统天下的趋势,值得尝试。


但,不要为了微服务而微服务,要根据自己实际的要求去做抉择和取舍。

比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微服务是近几年技术社群讨论很多的一种软件架构方式,可以说是SOA的现代版本、 时尚 版本。不过这次浪潮不是由大公司倡导的,而是由工程师们引领的。比如,它采用工程师们熟悉的RESTful接口,而不是笨重的WebService,也不需要一大堆昂贵的中间件。

那微服务为什么流行起来?按理说它们都是让软件更加模块化,使相互之间保持松耦合,从而优化系统架构。

国内流行起来的微服务架构——RestCloud

RestCloud 为了保证服务不注册中心癿高可用性,服务不注册中心通过水平扩展癿能

力允许对服务不注册中心迚行集群配置,开在网关层做了服务癿注册癿数据缓存

Spring Cloud Eureka 是 Spring Cloud Netflix 微服务套件中癿一部分,它基于 Netflix Eureka做了二次封装。主要负责完成微服务架极中的服务治理功能。



易用性

如果你目前使用SpringBoot开发API服务则无需修改任何代码,只需引入RestCloud配置中心的jar包即可由配置中心接管所有配置,对开发人员无任何感知,如果你使用RestBoot开发平台开发API则已经是天然集成了配置中心的客户端Jar包无需任何依赖。 如果你使用php,c#开发目前RestCloud并没有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你需要通过Rest API来接入RestCloud配置中心并自已在本地实现配置缓存管理。

稳定性

RestCloud采取全新的本地配置持久化技术,保证配置中心不会形成单点故障,因为所有的配置数据在应用则具有本地缓存和持久化技术,假定RestCloud配置中心出现故障且长时间未能恢复的情况下,应用则的程序会自动读取本地缓存配置数据. 进一步假定这时应用也刚好出现故障需要重启,则本地缓存在重启后将会消失,这时应用将自动从持久层再次读取配置数据到缓存中从而恢复运行,所以RestCloud配置中心不会出现故障后影响应用的运行,RestCloud配置中心优于目前开源的大多数配置中心解决方案。

易用性

如果你目前使用SpringBoot开发API服务则无需修改任何代码,只需引入RestCloud配置中心的jar包即可由配置中心接管所有配置,对开发人员无任何感知,如果你使用RestBoot开发平台开发API则已经是天然集成了配置中心的客户端Jar包无需任何依赖。 如果你使用php,c#开发目前RestCloud并没有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你需要通过Rest API来接入RestCloud配置中心并自已在本地实现配置缓存管理。

稳定性

RestCloud采取全新的本地配置持久化技术,保证配置中心不会形成单点故障,因为所有的配置数据在应用则具有本地缓存和持久化技术,假定RestCloud配置中心出现故障且长时间未能恢复的情况下,应用则的程序会自动读取本地缓存配置数据. 进一步假定这时应用也刚好出现故障需要重启,则本地缓存在重启后将会消失,这时应用将自动从持久层再次读取配置数据到缓存中从而恢复运行,所以RestCloud配置中心不会出现故障后影响应用的运行,RestCloud配置中心优于目前开源的大多数配置中心解决方案。

网站链接:http://www.restcloud.cn/restcloud/mycms/index.html

参考资料:https://blog.csdn.net/kezi/article/details/81276727

② 微服务初体验(二):使用Nacos作为配置中心并集成Dubbo

首先启动Nacos,按照上篇文章的步骤,启动Nacos服务和项目,访问Nacos的web页面。确保项目中的服务都注册到注册中心当中了。在application.yml同级目录下添加bootstrap.yml,在Spring boot项目中bootstrap.yml会比application.yml优先初始化,所以我们需要在bootstrap.yml中引入Nacos官方指定的配置文件即可(上篇文章中已经把Nacos作为配置中心的配置写入了application.yml,现在只需要把它从applicaiton.yml中剪切出来即可, 其中的spring:application:name会作为Nacos中新增配置时的Data ID,需要留意 ),再新增属性gorup进行分组测试,如下图

接着打开Nacos的服务的web页面,打开配置管理->配置列表,点击右侧新增按钮,进行新增。
Data ID: bootstrap.yml配置文件中spring:application:name对应的名称
Group:指定分组(便于不同环境下的项目配置管理,因为笔者这里属于测试,所以填写的是和上文中的配置文件中group对应的test一致);
描述:针对于该配置的描述;
配置格式:配置文件的格式,要和Data ID中的后缀格式一致(这里笔者用的是yml,那么下面就选择yaml,注意该位置也可以选择properties,但是必须和上面bootstrap.yml文件中的file-extension的值相匹配);
配置内容:具体的配置内容(这里笔者将项目中的application.yml中的配置全部拷贝至其中);

测试启动consumer服务,在application.yml中为空的时候,项目启动端口还是如Nacos配置中的9011,说明项目依赖Nacos的配置中心成功,其他服务如法炮制即可:

新增一个测试Controller,然后加上@RefreshScope注解,表明该Controller中的配置数据为自动刷新

编辑Nacos中的配置文件consumer新增相关参数type: test,访问Controller,返回test。效果如下图:

将Nacos中consumer.yml文件的type: test修改为type: prod,在不重启项目的情况下重新访问对应的controller,效果如下图:

因为Dubbo是属于各个服务之间都要公用的依赖,所以将其引入cloud-common当中,详细的版本可以去 mvnrepository 搜索合适自己项目的

引入依赖后需要编写消费者服务中的配置文件,将Dubbo服务注册至Nacos,新增如下内容,其中subscribed-services指的是生产者服务,prot:-1指的是端口随机,registry:address:指的是Dubbo对应的注册中心那这里就应该设置为Nacos

接下来新增接口服务,项目类型为Maven项目,在项目中新增一个接口。并在cloud-provider(生产者)和cloud-consumer(消费者)pom.xml文件中都引入该模块

在生产者实际服务中实现该接口对应的方法

在服务消费者的Controller中引入该Service,并在该Service上加入@Reference注解,注意在引入jar包的时候选择带有Dubbo的,不要使用Jdk原生的

编写消费者服务中测试Dubbo调用的接口,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

③ 为什么要配置多种中心频率的天线

提高传输信号质量。多天线技术在提高频谱效率、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提高传输信号质量、增加系统覆盖范围和解决热点地区的高容量要求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④ 为什么电机控制PWM都要配置成中心对齐模式

对称模式的时候他的谐波是偶函数,可以对称抵消掉,到达降低谐波的目的。

⑤ SQLServer配置中心的几项服务分别是干什么的本人目前只有二十分全用上了~坐等大侠帮忙

点击看大图

为啥不进

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

里边所有的服务都有详细信息描述

⑥ 数据库配置为什么不能放在配置中心

分布式配置中心不仅具有多级缓存,而且还能够控制流量

⑦ 什么是应用配置三分钟带你快速了解应用配置介绍

配置文件是用来存储相关软件的一些信息,如初始化的信息,初始路径和帐号等等,方便程序的移植。

硬编码型

(用开发语言来说就是hard code)即:将软件中配置的数据直接写死在代码中,例如:路径,IP,等待时间等。这种方式不利于数据的修改,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某些数据比较重要且固定,用硬编码的方式可以保护这类的数据不被修改。

文件类型

也就是目前单体应用架构中常用的方式,将源代码与配置文件分开管理,程序在启动时读取指定目录下的文件内容来加载配置信息。这种方式十分有利于制品的晋升,即程序在不同环境中运行时,无须修改代码,只需变更配置文件即可,例如在测试环境需要连接192.168.1.1:3306数据库,而在生产环境运行时,需要连接192.168.1.2:3306数据库,这时只需要变更配置文件即可。

数据库类型

我们一般会将非文本形式的配置的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这种配置一般为功能和业务上的配置,可以动态变更,例如功能开关(新功能上线后,先隐藏起来,等待可以发布时,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即可将功能页面开放出来)。

远程调用型

即所有的配置集中管理起来,所有服务启动或运行时通过接口加载配置,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配置中心的方式。

单次加载类型

程序启动时读取的初始化配置,一般不会变化,例如连接数据库的凭据信息等。

动态加载类型

程序运行时,根据业务需求变更的配置信息,例如功能开关,日志级别等。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线下业务逐渐线上化,应用数量与日俱增,应用架构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于应用的配置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最初配置信息硬编码在代码中,与代码一起放在源代码仓库中;为了安全性与管理的方便,将配置以文件的形式从代码中分离出来管理,有的方式是将配置文件分发到目标机器的目录上,程序启动时直接读取。有的方式是CI打包时,在不同环境晋升时将配置文件打入程序包内,程序解压运行时从相对目录读取配置。

这些方式的特点是,配置变化慢,配置变更后需要重启服务,所以在应用数量少,架构简单的单体应用阶段,是完全可以满足业务的需求的。但是随着微服务阶段,尤其是容器化应用的到来,服务节点数量指数级增长,按照上述的方式来管理配置就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了,这时候,配置中心应运而生。

简单的来说就是将配置信息集中管控,当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应用架构的复杂度,对于配置中心的功能要求也非常的多,但总的来讲至少需要满足下面几个需求:

高可用

所有的配置信息集中管理,配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时性:

业务的需求需要配置的更新尽快通知到客户端,比如说蓝绿发布,主备切换等场景。

多环境多集群管理:

配置文件的主要场景还是在不同环境下支持同一个程序的运行,所以针对于环境的管理需要保证隔离与统一管理。很多应用还需要多集群部署,所以对于多集群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治理:

配置的版本控制,配置的审计,配置权限的控制,配置的灰度发布等。

有人可能会问:热加载也是配置中心非常常用的功能场景呀,其实配置的热加载取决于应用是否支持配置的热加载,如果这个应用在将配置加载在内存后,除了重启进程,没有任何方法能变更内存里的配置,那么对于配置中心来说它也无能为力,配置中心核心的职责是快速将配置的变更通知到目标客户端。

在应用架构日益复杂的时代,对于配置中心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一个功能强大,稳定的配置中心将会是企业必需的系统。嘉为蓝鲸应用配置中心是一款优秀的配置管理产品,基于CMDB进行扩展,面向应用运维,能以服务树的形式展示应用拓扑,纳管应用相关联的信息,提供应用配置管理、程序包管理、配置文件管理、SQL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功能,并可对接第三方制品库。应用配置中心为上层的应用运维场景提供了配置数据,可以满足应用发布、应用监控、智能运维等各种运维场景对数据消费的需求,是应用运维自动化的基础。

嘉为蓝鲸将持续不断发力、快速迭代,为用户应用和业务运维自动化持续提供强大动能。如果您的企业有相应需求,欢迎联系嘉为蓝鲸!

热点内容
把文件编译成数据 发布:2025-07-15 11:53:16 浏览:542
mt4如何修改密码 发布:2025-07-15 11:53:16 浏览:215
2021思域新款买哪个配置 发布:2025-07-15 11:33:24 浏览:772
路由搭建http服务器 发布:2025-07-15 11:26:45 浏览:724
消遣解压 发布:2025-07-15 11:26:43 浏览:393
ICL编译 发布:2025-07-15 11:26:32 浏览:665
快看吧交易密码多少 发布:2025-07-15 11:26:26 浏览:483
星途买哪个配置啊 发布:2025-07-15 11:14:35 浏览:522
苹果手机删除缓存文件 发布:2025-07-15 11:08:01 浏览:958
安卓手机桌面变大软件怎么恢复 发布:2025-07-15 11:07:47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