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存储水分
㈠ 稻谷的储存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稻谷的储存方法主要有常规储藏法和缺氧储藏法。常规储藏法是指稻谷从入库到出库,在一个储藏周期内(通常为1年),要采取控制稻谷水分、清除稻谷杂质,稻谷分级储藏、s稻谷通风降温、防治稻谷病虫和密闭稻谷粮堆6项措施。.保缺氧储藏方法是利用某些情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氮气置换出粮堆内的原有气体,从而达到抑制粮食生理活动,预防病虫,霜害的一种保管粮食方法。
稻谷储藏时的含水量及管理条件对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质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稻谷储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控制稻谷水分:稻谷的安全水分是安全储藏的根本,一般新入库的稻谷,杂质不超过0.5%,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不超过14.5%。
(2)加强通风降温。要利用机械通风,把谷堆内的湿、热及时散发:同时,在秋稻入库后,要充分利用冬季寒冷的天气,降低粮温,在降温的同时,要防止粮面结露。
(3)适时密闭储藏。对于低水分的稻谷,在春暖之前要做好密闭防潮工作,密闭储藏可延缓粮堆温度的提升,有利于安全度夏。.
(4)稻谷不能长期储藏,最好控制在3年以内,同时要做好仓库和器材的清洁消毒工作。
㈡ 稻谷储存方法有哪些
稻谷储存方法主要有常规储藏法和缺氧储藏法。
(1)常规储藏法:是指稻谷从入库到出库,在一个储藏周期(通常为1年)内,通过提高入库质量,加强粮情检查,根据季节变化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和防治虫害,基本上能够做到安全保管的储藏方式。
(2)缺氧储藏法:缺氧储藏是利用某些惰性气体(如氮或二氧化碳)置换出粮堆内原有气体,从而达到抑制粮食生理活动、预防虫、霉目的的一种保管粮食的方法。
㈢ 稻谷和大米的贮藏特性有哪些
稻谷籽粒具有完整的稻壳保护,对虫、霉的危害及对湿、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稻谷的后熟期仅有4周左右,当稻谷含水量达到25%以上,只要温度适当,便能发芽。凡生过芽的稻谷,即使晒干,其耐贮性及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也都会下降。稻谷容易陈化,对高温抵抗性较弱,每经高温或发热,就会引起品质劣变。每经过一个高温季节,其种用品质和食用品质便相应下降。贮藏2年,黄变粒在5%以下,贮藏3~7年,黄变粒占5%~10%。
大米是粮食中较难安全储藏的粮种。大米由于失去外壳保护,米粒直接与空气接触,大米中的糠粉、碎米增加了吸湿面,对外界温湿的影响比较敏感,容易吸湿生霉,害虫也容易生长。因此,常规储藏半年以上的大米,香味与食味就下降。在20℃以下,大米表层霉菌带菌量大为减少,10℃以下,完全可以抑制虫害、霉菌繁殖。贮藏特性:糙米<精米<稻谷<上光白米。大米含水量高低是安全储藏的重要因素。大米的结合水一般为14%左右,当水分达到14%左右便会出现游离水,游离水在米粒内很不稳定。国家标准规定粳稻谷和粳米安全储藏水分为14.5%。日本糙米通常用20℃以下准低温储藏,大米采用15℃以下低温储藏。糙米和大米水分控制在15%以下。
我国专家总结出不同温度下大米的相对安全水分,在0℃、5~10℃、20℃、25℃条件下,相对安全水分分别是18%、16%、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