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文件夹分类
‘壹’ 行政人事电脑文件如何分类管理请亲们列出具体类目,感谢!
1、第一类:履历材料。
2、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3、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
4、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转正定级表。
5、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6、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7、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8、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9、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原)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
10、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处理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
(1)行政文件夹分类扩展阅读:
档案要求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高校学生档案则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当重要。
提供保管档案的服务的机构各地人才市场、各区、县人才市场及街道办等。按照我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属于国家法定、强制执行、归口管理的公共信息,个人不得截留和销毁。
档案丢失需进行补档,也就是说,持有者需回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原工作单位,补齐相关证明材料,因为档案未归档会影响到入党、升学等,影响自己评定职称、考研政审、劳动保险及日后的离退休手续办理,也会影响到自己出国留学。如果有考公务员的意向,档案必须保管好。
‘贰’ 办公室文件如何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仅据档案学、文秘学一般原则简述如下:
先按性质种类区分:行政类〈有关规章制度、事项决策、通知等〉,业务类〈有关业务合同、客户函件等经营事项〉,人事类〈有关人员招聘、安排、奖惩等〉,技术类〈有关技术标准、发展动态、同行业资料等〉,其它类〈不宜归入上述各类的〉。
再按内外两部分区分:如,行政类,分为上级或外单位来件,及本单位形成件。
注意:某些文件,如有支付内容的合同,财务因结算需要须保存,应明确保管界限划分,必要时可复印同时存档。
一定规模单位,此项工作为档案员承担。
‘叁’ 作为一个行政文秘,你经手的文件怎么归类
文件如何分类、归档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归档文件 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2.2 归档文件整理 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2.3 件 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 ,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可为一件。 3 整理原则 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4 质量要求 4.1 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应予复制。 4.2 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5 整理方法 5.1 装订 归档文件应按件装订。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5.2 分类 归档文件可以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等方法进行分类。同一全宗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 5.2.1 按年度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 5.2.2 按保管期限分类 将文件按划定的保管期限分类。 5.2.3 按机构(问题)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或承办机构(问题)分类(本项可以视情况予以取舍)。 5.3 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5.4 编号 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在文件首页上端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并填写相关内容。归档章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见图A1。图示中“*”号栏为选择项,不选用时无须设置。以下同)。 5.4.1 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 5.4.2 年度:文件形成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1978。 5.4.3 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简称或代码。 5.4.4 件号:文件的排列顺序号。 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进馆时编制。室编件号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馆编件号按进馆要求标注。 5.4.5 机构(问题):作为分类方案类目的机构(问题)名称或规范化简称。 5.5 编目 归档文件应依据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5.5.1 归档文件应逐件编目。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时,只对复文进行编目。归档文件目录设置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等项目。 5.5.1.1 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5.5.1.2 责任者: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 5.5.1.3 文号:文件的发文字号。 5.5.1.4 题名:文件标题。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可自拟标题,外加"〔 〕"号。 5.5.1.5 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19990909。 5.5.1.6 页数:每一件归档文件的页数。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 5.5.1.7 备注:注释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5.5.2 归档文件目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宽为297mm×210mm)。 5.5.3 归档文件目录应装订成册并编制封面。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可以视需要设置全宗名称、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项目(见图A3)。其中全宗名称即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5.6 装盒 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及备考表项目。 5.6.1 档案盒 5.6.1.1 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档案盒的外形尺寸为310mm×220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mm、30mm、40mm等。(见图A4(a))。 5.6.1.2 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盒号即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在档案移交进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 5.6.1.3 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 5.6.2 备考表 备考表置于盒内文件之后,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见图A5)。 5.6.2.1 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5.6.2.2 整理人:负责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 5.6.2.3 检查人: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 5.6.2.4 日期: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 答案补充
做个文件夹分类规范贴上标签
‘肆’ 公司文件很杂乱,怎样分类最合适
文件分为2种,一种电子档的,一种纸质的;个人习惯不一,分类视个人工作决定,下面几点仅供参考:
行政、后勤、管理类:
1、电子档:按时间顺序建立文件夹,标明月份,一个月一份;里面分处理完成的,正在处理的,未处理的,结合事情的紧急重要的顺序放置,并在每天下班前整理3个文件,注意及时更新;
2、纸质的:最好拿透明的,在背脊上写上处理完成、正在处理的、未处理的,一样的按照需优先处理的顺序排列;处理完成后严格按照公司的归档要求,归档过程要分类放置,如会议记录、通知公告、绩效记录等需在一起,并提供明细与归档编号后当月归档,年底就归档12月的,比较方便;
业务、设计、销售、仓储类的:
1、电子档:按订单、款式、客户、单据种类分类;如业务的、销售的按订单分类,将所有客人资料、邮件往来、确认信息、扫描文件,放置进去,分季度归类或者分是否付款分类;仓储、财务类:按报销的文件、按内外帐汇总电子文件即可,仓储课按订单整理,单据尽量整合到ERP系统中,电子档资料的分型体,分已经下单未进仓的、已经进仓待检验的、、已经出仓的订单进行分类;
2、纸质的:业务销售类的,严格按照流程作业要求打印出来,保持从接单到出货甚至投诉后的完整性,一切数据可追溯,分客人分出货和未出货2份,完成出货的编好后进行归档;仓储类:纸质分格式表单分类,按照单据的连贯顺序、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每月配合财务、管理部门做好盘存;
不写太细了,每个人想法不同,重点是能够让自己的桌子和电脑里面的文件在短时间内找出。有些人记忆力好,很容易找到放置很杂乱的东西也没事情。不过在公司还是随公司的规定走,有些流程还是挺有好处的。
‘伍’ 如何对电脑文件夹里的文件进行分级和分类,还有备注等详细信息进行编辑,管理呢
电子文件的分类和纸质文件一样,是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按照其自然联系组合成文件的组合体。传统文件分类体现在文件的实体排列上,而电子文件的分类则反映在计算机输出界面的逻辑排列上。
Windows 的文件管理功能是管理电子文件的实用工具。各单位或各部门文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分层次地设置文件夹,使电子文件在计算机存储器中进行科学分类。具体方法是:
1、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或鼠标右击【开始】按钮选择【资源管理器】,便可进入资源管理器界面。单击选择一个存储器,如:“H盘”。在选择存储器时,要预先估计本单位电子文件的递增速度,让该存储器的容量能够满足电子文件递增的需要。同时,存储电子文件的文件夹不能选“C盘”,因为“C盘”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
2、单击左上角【文件】按钮,再将鼠标移至【新建】→【文件夹】后单击。然后输入文件夹名,如【文书档案库】。这样建立的【文书档案库】文件夹就专门用于存放文书类电子文件。
3、根据本单位档案分类体系,反复采用上述第2种方法,就能按电子文件的分类层次设置文件夹。例如某单位行政类电子文件按年度、问题分类,其文件夹就可以设置为以下方式:
4、类别设置好后,将需要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按类存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中。
5、文件夹或文件中的文件可以按照名称[N]、类型[T]、大小[Z]、修改日期[D]、自动排列[A]等方式排列。如果按名称排列则是按起始汉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如果分类中刻意讲究一种排列方式,如机关各部门的文件夹必须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人事处”、“计划处”……,则可在汉字前面可加序号或英文字母,即“1-党委办公室”、“2-行政办公室”、“3-人事处”、“4-计划处”……。
6、分类可以通过调整文件夹而调整。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文件夹而增加或删除文件类。
‘陆’ 如何将电脑中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如何分类
我们希望:通过资料整理,将“资料文件”变成我们的重要“资产”,而不是成为一种管理“负担”。
因此,在我们眼中,理想的“文件管理”方式是这样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谢谢。
‘柒’ 办公室文件如何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以企业为例,办公室文件可以分为行政类、业务类、人事类、技术类等。
1、行政类
有关规章制度、事项决策、通知等文件归为行政类。
2、业务类
有关业务合同、客户函件等经营事项归为业务类。
3、人事类
有关人员招聘、安排、奖惩等文件归为人事类。
4、技术类
有关技术标准、发展动态、同行业资料等文件归为技术类。
5、其它类
(7)行政文件夹分类扩展阅读
广义的“文件”指公文书信或指有关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文章。文件的范畴很广泛,电脑上运行的如杀毒、游戏等软件或程序都可以叫文件。
狭义的“文件”一般特指文书,或者叫做公文。文件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记录。狭义的"文件"并不能等同于”档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以及是否具备原始记录的性质。如果两者都具备,则可以称之为”档案“,否则只能算作文件。虽然两者有很大的交集,但绝不能等同。
‘捌’ 行政单位 文件档案归类 方法
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的具体操作方法:
收集:收集工作即是将本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收集集中起来的工作过程。
要求:材料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准确
明确归档范围:凡是反映本单位各种职能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各单位应依据《新规定》,结合本单位职能及其内设职能部门工作实际,加强对工作中形成文件材料的研究,详尽编制本机关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8)行政文件夹分类扩展阅读: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1)内涵不同——行政单位是国家机关,而事业单位是实施政府某项公共服务的部门,是社会服务组织。
(2)担负的职责不同——行政单位是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而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的公益目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活动。
(3)编制和工资待遇的来源不同——行政单位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行政经费负担。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由国家事业经费负担。事业单位有全额拨款的,有部分拨款的,还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
行政单位人员的工资按《公务员法》由国家负担,而事业单位则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实行不同的待遇。 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根据工作性质,也有具有行政事业编制的非公务员的人就职,一般是从事后勤保障的工勤人员,他们的待遇除职权不同外,收入和公务员完全一致。
‘玖’ 如何对电脑文件夹里的文件进行分级和分类
电子文件的分类和纸质文件一样,是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按照其自然联系组合成文件的组合体。传统文件分类体现在文件的实体排列上,而电子文件的分类则反映在计算机输出界面的逻辑排列上。
‘拾’ 办公室文件如何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不同机关、企事业的办公室文件分类各不相同。
一、可以先按性质种类区分:
1、行政类〈有关规章制度、事项决策、通知等〉;
2、业务类〈有关业务合同、客户函件等经营事项〉;
3、人事类〈有关人员招聘、安排、奖惩等〉;
4、技术类〈有关技术标准、发展动态、同行业资料等〉;
5、其它类〈不宜归入上述各类的〉。
二、按内外两部分分类:如,行政类,分为上级或外单位来件,及本单位形成件。
注意:某些文件,如有支付内容的合同,财务因结算需要须保存,应明确保管界限划分,必要时可复印同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