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久期
‘壹’ 产业债暖意正当时
近年来,城投债因其“金身不破”的特性,在信用债市场备受青睐。尤其在2023年下半年实施“一揽子化债”计划后,城投债收益率迅速下滑,引发了市场对其的热烈追捧。然而,随着化债进程的推进,城投债的再融资明显受限。2024年以来,城投债净融资为负值,而信用债资产短缺,导致信用利差压缩至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业债的净融资额达到了6542.26亿元,成为信用债市场新增资产的关键力量。
一级市场上的产业债融资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自2020年初经历净融资大幅增加后,产业债净融资在2022年下半年之前保持正值,但之后除个别月份外,均为净融出状态。2023年全年,产业债净融资额为-10123.15亿元。进入2024年,产业债的净融资额出现了明显的回暖,特别是1月、3月、4月,净融资额分别达到2321.65亿元、2075.58亿元、1706.62亿元。与之相比,2023年全年城投债净融资额为8460.07亿元。然而,自2023年7月“一揽子化债”开始实施以来,城投债净融资持续下降,进入2024年后,除1月外,其他月份均为净流出。
二级市场方面,产业债的信用利差持续压缩。从期限分布来看,截至今年5月末,1Y、3Y、5Y产业债信用利差分别为40.45BP、33.53BP、33.67BP。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3Y、5Y产业债信用利差持续下行,而1Y产业债信用利差波动较大。进入2024年后,1Y产业债信用利差与3Y、5Y产业债信用利差出现倒挂,市场出现了浓厚的拉久期倾向。在当前市场普遍缺资产的环境下,机构选择长期限产业债作为投资标的。
综合分析,当前产业债市场呈现出浓厚的暖意。无论是从一级市场发行量的增加,还是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压缩,都反映了市场对产业债的高度关注和兴趣。对于投资者而言,虽然市场机会显现,但同样需要谨慎选择债券,特别是在信用风险评估和期限利差的把握上。同时,考虑到产业债发行人的盈利能力、行业状况以及债券的条款等因素,选择基本面坚实、偿债能力强的发行人,并关注债券期限、条款等内容,将有助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作者:孙晓玲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代表当前时点的看法,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请详细阅读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包括《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期限、经验及资产状况判断基金是否符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