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博山宗亲访问

博山宗亲访问

发布时间: 2022-06-15 22:21:47

❶ 寻根的其他相关

家族网是一个以家族文化为基础,集博客空间、家族树、资讯、文化交流、家族寻根指引、网络等服务和功能于一体的开放互动社区。
家族网一方面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网络服务,同时也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交友平台,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在家族树中找到许多交叉点,还可以通过家族、群组、活动,建立联系,使亲朋好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家族网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家族树:是集成家族树、家族网络、日志、相册、日历、活动、群组等多种应用的互动平台。用户可以建立家谱、管理家谱、记录生活、分享乐趣、发起活动、交流家族文化、寻根等操作。
发现中国:是一个以中国人文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资讯频道,以城市为单位,对每一个城市的人文深度挖掘,发现城市文化,汇聚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民族文化:是对中国56个民族的发展、文化、风情、习俗等进行研究。以此来增加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增加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意识。 【台湾孔子后裔到曲阜寻根:两岸孔家终于统一】
2010年3月20日,台北孔庙举行春季祭孔典礼,2000多名台湾各地民众和来自大陆及海外的宾客聚集一堂,共同敬奉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子。据介绍,祭孔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最初每年仅秋季一次,至东汉实行春秋两祭。台北孔庙除了每年秋季祭孔外,从2008年起推行“春日祭孔 跃动儒风”的释奠古礼。
孔子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从大陆迁至台湾的孔子后裔可追溯到清朝康乾年间,早前这些后裔仅被记录在各支系族谱中,从未被录入过总谱,聚集屏东的一支是人数最多的大家族。搜寻两三百年来散居台湾各地的孔氏子孙并非易事。2005年,孔祥祺接任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台湾分会会长,正式启动了被形容为“大海捞针”的寻人之路。年过八旬的他在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等报纸上刊登广告“寻孔”,并发动了“网络搜索”。
两岸的孔姓接续上后,很快彼此之间的走动就热络起来。2006年9月28日孔子诞辰,孔子第77代孙、曲阜文物局局长孔德平在凌晨赶到台北,参加了孔庙的孔子祭祀大典,并代表曲阜祖庙向台北孔庙赠送了6件祭孔祭器。
从这一天起,两岸孔庙正式呼应共同祭孔,两岸同根一脉。 1989年——
4月,世界许氏宗亲会秘书长、台北许氏宗亲会会长许江富先生率领许氏祭祖团一行10人到许昌祭祖。
5月,台湾詹氏宗亲会代表团一行10人到固始寻根祭祖。
1990年——
4月,台湾叶氏宗亲祭祖团一行103人和侨港叶南阳堂宗亲会一行6人到叶县祭祖。
10月,泰籍华人谢其昌联络美国、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的谢氏后裔120多人到唐河县,确认自己撰写的《谢氏族谱》原证无误后,捐资50万元,筹建“客家谢氏活动中心”。
1991年——
4月,台湾着名叶姓族史研究专家叶经华先生到叶县采访,将他30多年来收集叶公沈诸梁和叶姓族人的史料,用心血编着了一部叶姓族史《叶氏之根》,在台湾和东南亚被公认为是研究叶姓历史的权威书。
5月4日,台湾钟氏宗亲会一行48人到长葛寻根祭祖。
7月,香港叶氏宗亲会一行4人到叶县祭祖。
10月13日至15日,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爱尔兰、意大利8个国家,张、傅、邓、钟、曾、李、天、彭、叶、蔡、刘、谢、陈、邱、魏、黄、荷、万等19姓245名客家人组成的全欧客属崇正总会“寻根祭祖暨商业考察团”到郑州、洛阳祭祖、访问
11月,台湾资生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丁贵先生率领“郑氏宗亲会”一行23人到荥阳寻根祭祖。
1992年——
4月,台湾范氏宗亲会一行2人到伊川寻根。
5月,香港郑氏宗亲会一行30人到荥阳寻根。
4月、5月、7月,新加坡林氏宗亲100多人到卫辉比干庙(墓)祭祖。
7月1日,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一行3人,到卫辉市比干庙(墓)谒祖。
8月,新加坡邱(丘)氏工会一行24人到商丘寻根。
12月7日至9日,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郑氏宗亲到荥阳参加世界郑氏宗亲92祭祖活动。
9月,香港尹氏宗亲团一行10人到商丘寻根。
9月7日,泰国林氏宗亲总会谒祖旅游团一行68人,到卫辉比干庙(墓)祭祖。
1993年——
1月,台湾柯蔡宗亲会一行10人到上蔡祭祖。
5月23日至25日,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澳门的林氏后裔527人到卫辉市参加“中国卫辉市比干诞辰3085周年纪念会”。这是河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9月23日,台湾世界谢氏宗亲会一行40人到太康祭祖。
10月,台湾严厉敕建礁溪协天庙朝圣谒祖团一行218人到洛阳关林祭关公。
11月,台湾钟氏宗亲会一行31人到长葛县增福庙乡孟庄村钟繇墓前,拜谒祖先。
1994年——
3月31日至4日,台湾《桃园观光》杂志社长宋安业一行7人到新郑轩辕黄帝故里拜祖。
6月28日至29日,韩国南(金)氏家族寻根团一行17人到汝南寻根。
8月22日至29日,台湾全球董杨氏宗亲总会一行70多人在开封、灵宝举行了纪念西夫子、东汉太尉杨震逝世1870周年暨弘农杨氏故郡寻根访祖活动。
1995年——
4月25日,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团一行34人到潢川县寻根祭祖。
7月7日,韩国温阳方氏中央花树会一行7人到禹州市方岗寻根访祖。
10月16日至18日,20多名台湾同胞到商丘县参加中国宋氏研究会并祭祖。
10月23日至29日,新加坡六桂堂一行10人访问河南禹州市和正阳县。
1996年——
4月3日至8日,新加坡蔡氏公会代表团一行31人到上蔡访问。
4月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社董事经理温子开、着名华人作家任雨农到新郑轩辕黄帝故里拜祖。
4月14日至18日,泰国、日本和福建68位客家乡亲组成的世界客家文化寻根团到郑州、洛阳、开封、新郑、登封举行“96海外客属社团中原文化寻根活动”。
4月18日至24日,新加坡南洋黄氏联谊总会寻根垦亲代表团一行33人到潢川举行寻根祭祖活动。
4月19日至23日,泰国陈氏宗亲会一行52人到淮阳县陈胡公祠寻根谒祖。
5月5日,息县赖氏文化研究会举行了“纪念叔颖公受封立国(赖国赖姓所在地)3118周年大会”。
5月11日至13日,马来西亚温辉父子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温添贵到温县寻根。
5月20日,韩国、新加坡、泰国等林氏代表一行51人到卫辉市比干庙(墓)祭祖。
5月27日至31日,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文化寻根访问团一行162人到新郑轩辕黄帝故里和郑州黄河游览区分别举行祭拜黄帝和黄河的活动。
1997年——
4月20日至4月27日,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赖族宗亲会一行96人来信阳息县参加“纪念赖氏始祖叔颖公受封立国3119周年暨赖罗付谒祖大典”,并到郑州、开封、洛阳及新郑轩辕黄帝故里观光朝圣。
1998年——
4月26日到4月30日,由泰国林氏宗亲总会林胜隆先生率领的林氏宗亲谒祖团一行47人到郑州、新乡及卫辉比干墓祭祀林姓始祖比干。
1999年——
9月26日至9月29日,来自马来西亚新山客家公会的“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寻根团”一行128人在拿督萧光麟博士的率领下再次朝圣中原,在新郑轩辕黄帝故里、新密黄帝宫、山西洪洞大槐树拜谒祖先。
2000年——
4月2日,来自美国、澳洲、泰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0多名华人、华侨会聚于河南省新郑市,在黄帝故里举行了盛大的寻根祭祖仪式。
寻根祭祖成员分地域向轩辕黄帝敬献花篮,并把杯中的美酒洒向祭坛周围。新郑市市长张春香主持了这次寻根祭祖活动,定居美国的陈香梅为纪念碑题字。
5月,河南省客家联谊会组织“遥远的中原,我们的家”中原世纪大寻根活动,来自
6个国家和地区的68名客家代表来到河南。
2001年——
11月30日-12月5日,泰国旅游协会代表团中原考察。
2002年——
4月14日-19日,“2002海外客属社团中原寻根赏花之旅”活动。
5月18日-24日, “2002全球杨氏中原寻根暨工商考察之旅—纪念伯侨公封杨受姓2680周年大典”活动。
9月13日-16日,马来西亚甲必丹邓福恩会长等赴南阳邓州参加“邓国候吾离陵第一期程竣工典礼活动”。
10月29日-11月1日,“2002牛姓中原寻根暨工商考察之旅”。
12月18日-22日,“2002全球郑氏中原大寻根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大会”活动。
2003年——
10月26日—28日,“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成功召开。
2004年——
4月6日-15日,叶氏中原寻根。
4月8日-12日,2004海外客属中原寻根赏花之旅。
5月18日-23日,2004年全球杨氏中原大寻根暨纪念弘农郡杨震公逝世1880周年。
5月21日-26日,纪念比干公诞辰3096周年。
5月26日-29日,世界刘氏第四届(寻根)联谊大会将在河南鲁山举行。
6月18日-23日,2004年全球李氏中原大寻根暨纪念李氏得姓3101周年。
10月29日-31日,“中国荥阳首届郑氏文化节暨纪念郑桓公受封立国2810周年”。
11月18日,黄氏中原寻根。
2005年——
3月26日-27日,“2005年世界韩氏祭祖(寻根)大会”在一代文豪韩愈的故里——河南省孟州市隆重举行。
4月8日-12日,2004海外客属中原寻根赏花之旅。
4月27日-30日,“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
6月15日-20日,来自泰国、韩国、台湾及国内部分地区的方雷邝后裔280多人起聚在河南省禹州市,举行了盛大的“国际禹州方山溯源恳亲大会”
9月22日-26日,“全球董杨童宗亲第十届恳亲大会”成功召开。
10月16日-18日,世界朱氏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10月16日-18日,“第二届世界温氏宗亲文化交流大会暨首届世界温氏祖地恳亲大会”在太极故里焦作温县召开。
10月18日,全球朱氏后裔纪念朱熹诞辰。
11月1日,世界宋氏宗亲第一届恳亲会。
11月10日-1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政协河南省委主办,周口市政府和鹿邑县政府承办的《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老子的故里周口鹿邑如期召开。
11月11日,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许氏宗亲座谈会召开。

❷ 宗亲是什么意思

宗亲的意思:是指以姓氏为区分的同宗亲属。

1、同源于一个祖先的男系血亲。如高祖父、曾祖父、孙、玄孙等。

2、旁系(男性)宗亲。如族曾祖父、族祖、族兄弟、从祖、从父、从祖兄弟、亲兄弟、伯父、叔父、兄子弟子、从子、族子、族孙等。

3、本宗男系血亲的配偶,即嫁入本家的女性。如曾祖母、祖母、母、儿媳等。

4、本宗未出嫁的女性。如未出嫁的三从姐妹、未出嫁的再从姐妹、未出嫁的堂姐妹、未出嫁的亲姐妹、未出嫁的女儿、未出嫁的侄女等。

(2)博山宗亲访问扩展阅读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认祖归宗”的说法,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于寻根溯源日趋渐热。宗亲会的存在,可以让更多的人溯源,并且可以通过彼此的线索,丰富家谱,甚至是重新恢复家谱,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民俗学专家曹保明说,宗亲会的陆续建立及对家谱的收集和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过程,这个过程能更好地凝聚一个民族的情感,是一个家族最好的文化记忆。这应该是我们需要强调的,不忘祖先。

家族到一起,对于家谱进行隆重的收集和整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积淀,不只是汉族,包括满族等少数民族,在过去都有着对于家谱的保护和传承,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的传播方式。许多海外、台湾地区的宗亲会陆续回大陆寻根谒祖和敦睦访问,同时支持大陆的公益事业。

❸ 求《任氏族谱》辈分表

不同省份《任氏族谱》辈分表不一样:

贵州省任氏字辈:洪文济莲王,光先明景兴,启发正仕有,孟中永乐清;

贵州遵义一部分:清 炳 培 金 玉

湖南省任氏字辈:湖南湘潭县一部分:派、演、治、觉、鼎、思、仁、廷、任、学、开、体、应、先、恒、文、章、永、世、卓。湖南邵阳的一部分:祥、建、忠、凤、朝;印、国、正、学、仕;文、景、良、志、相;家、道、永、光、昌湖南岳;

云南省任氏字辈:云南省威信县:九廷相元荣,茂国兴周,家申云南文山:望国有景,家传世代

北京市任氏字辈:北京房山任家营村、村书记任廷臣,提供、祖父叫任自新,自之后的辈分为:自、弘、天、景、硕、玉、永、国、文、廷、万、振、洪、这是他家排下来的。北京房山的一部分:显。成。全。正。国。和。顺。灯。明。荣

(3)博山宗亲访问扩展阅读: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600年中任姓人口由31万增到420余万,增长了约13倍多,任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全国任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陕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这五省的任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任姓第一大省,约占了全国任姓总人口的11%。

全国形成了以豫冀晋鲁为中心的北方任姓分布区、长江以南少任姓的布局。在近600年期间,任姓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

任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豫鲁大部、冀京津、陕晋、辽宁大部、内蒙古东南和江西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0.6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5%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3%,居住了大约51%的任姓群体。

在河南东南、山东南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川渝、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任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一0.6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居住了大约26%的任姓群体。

❹ 邓姓文化的海内外邓姓文化活动

我是来自香港的邓祐才,是香港邓氏宗亲会荣誉会长、中港皮业集团董事长。我谨代表参加此次活动的香港邓氏宗亲代表和所有的香港邓氏宗亲向这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故里的父老乡亲和与会的海内外宗亲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天下邓姓源于湖北襄阳邓城,早在3200年前曼公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子孙以国为姓,邓姓从此诞生。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邓氏后人已遍布世界各地,人口达700多万,居中华百家大姓第29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邓氏族人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生生不息,曾孕育出了数以万计的忠贤英良。始祖曼公、中兴之君吾离、高密侯邓禹、邓芝、邓艾、邓攸、邓世昌等都是深受世人崇敬的邓氏先贤。一代伟人邓小平,更是族人骄傲。他们都为推进历史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永远值得后世敬仰。
我们邓氏后人有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崇先敬祖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为邓氏先祖塑像揭幕,共同祭拜先祖,就是要告慰先祖、永不忘本、承继美德、励志共进。邓州市委、市政府重视邓氏先祖吾离陵寝(假坟)的保护建设,为邓氏后人探亲谒祖提供了平台,今天落成的邓氏先祖塑像更为我们祭拜先祖提供了精神依托,这不仅为我们寻根问祖、拜祭先贤提供了便利,对凝聚邓族人心、弘扬邓姓文化、增进族人情谊、促进故里发展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欺骗了邓氏人的大量金钱。
湖北襄阳邓城遗址 是邓氏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回报故里,建设家乡,是我们每个邓氏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我们身居何地,都应时刻关心故里的发展,加强同家乡的联系,经常回来看一看,为祖居地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祝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暨拜祭邓氏先祖活动圆满成功!
祝福各位宗亲、各位嘉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发达!
我是来自香港的邓伟章,今天有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宗亲们欢聚一堂,我感到无比的高兴。非常感谢邓州市委市政府为我们邓氏宗亲提供这样难得的相聚机会,给我提供这个与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的机会。
我这是第二次在这个大厅里参加这样的邓姓文化交流活动了,记得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有幸被邀请参加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并不揣浅陋做了交流发言。常常为参加那次盛会而感动、高兴。常想着能再回来看看,此次的成行了却了这桩心愿。更有幸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为能多次见到故里的领导、宗亲而高兴。在深圳举行《邓姓文化》杂志首发式,4月在香港举行香港邓氏宗亲会理监事就职典礼时,分别见到了殷中玲主任、朱艳红部长、邓洪军理事长以及闫富传局长等多位家乡的亲人。在为见到你们而高兴的同时,也为你们不辞劳苦大力宣传弘扬邓姓文化的精神所感动。
一年来,邓州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接待了无数邓氏后人,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不到一年,出版了4期《邓姓文化》杂志,为宣传邓姓文化、增进宗亲之间的交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邓氏先祖塑像的落成,更是让天下邓氏后人感到无比的荣耀。故里的政府、领导和乡亲们如此重视邓姓文化工作,让我时刻惴惴不安,为不能为故里的发展做点什么而汗颜。基于此,我经常和身边的宗亲们讲,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回邓州去看看,那里是我们的祖籍地,有我们祖先的陵寝。不仅要祭祖,还应尽力的帮助支持家乡建设。这次我们香港代表团中就有许多企业家,我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能来邓州投资。也请家乡政府和领导们多宣传我们这里的优势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来这里发展。同时也请家乡的领导和乡亲们到我们那里去考察指导。我愿略尽绵薄之力,为故里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宗亲、朋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发达! 邓晴文本(十二)月七日上午,承台湾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邓芳男,嘱撰文稿供《邓姓文化》杂志刊登。八日上午,暨承河南省邓州市《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来电约稿,希将所撰文稿速传其汇编,以利月底出版。乃立就内心数点感想,伧促为文,惟拙文中所述,也许是大多数宗亲的同感,倘有疏漏不妥,尚希雅正。
宜以饮水思源之心回馈邓姓发源地
所谓:“木本水源,慎终追远”。这是我国重视家族而不致数典忘祖的传统美德,又先贤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充分显示家庭的重要性,我国似以家庭为基础,进而扩展成国家、民族。
我们邓氏族人,历经数千年来的迁徙繁衍,虽然散居在海内外各地,但内心却常常系念着自己原自商朝武丁皇帝封季父曼公于邓国(今邓州市)的始祖,虽离始祖发源地的邓州路途遥远,然不少宗亲在家中都设有“邓氏历代高曾祖考妣神位”的神龛,不管信佛或天主、耶稣、回教,每天早晚都会上香叩首,虔诚教敬祖宗,并率同家人春节祭祖、清明扫墓、中元焚烧钱纸、冬至祭祖,这些传统节日,未尝不是显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民间习俗和坚强的凝聚力,值得自我肯定并引以为荣而倍感自豪!
我们散居各地的邓氏宗亲们,均应以饮水思源般的心怀回馈始祖发源地,为邓州的繁荣进步,共同竭尽智能而奉献心力,如已在邓州寻根祭祖或参加会议,所受热忱的接待照顾和所见进步繁荣实况或优良政绩,宜多述介宣扬,以吸引更多宗亲前往寻根祭祖。如现经营企业,不妨前往实地考察,选择较佳项目投资设厂,生产制造优良产品,增加当地同胞就业机会,开创盈利和外汇收入,利己利国。
邓州市领导重视弘扬邓姓历史文化
从多次出席河南省邓州市所召开的会议或举办各项活动,深切体会到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市长刘树华,市委副书记赵云杰,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市政协主席王杰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禇清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朱艳红,市委常委、副市长、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姓文化》编委会主任邓洪军以及《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等领导,均极重视并大力弘扬邓姓历史文化,成立邓姓文化研究会,礼聘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弘扬。曾在邓州市举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邀请各地邓氏宗亲会理事长或资深宗亲们出席,达到宣介弘扬邓姓历史文化之功效,并增加宗亲们相互认识和尔后彼此联系,使能促进宗谊情感。创办《邓姓文化》杂志季刊,于广东省深圳市举行首发会,架起了邓姓宗亲文化沟通和促进宗谊的桥梁。曾在武汉市举办《邓姓文化》杂志研讨会,邀请各地邓氏宗亲出席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诚如深圳邓氏宗亲会会长邓腾在会中致辞所说:《邓姓文化》杂志的创办发行,收到了发掘邓姓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邓姓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增进宗亲联谊和情感等诸多效果。笔者以为各地宗亲,阅览各期《邓姓文化》杂志后,更增加了对邓姓历史文化的了解,其所刊登表扬邓族各杰出宗亲奋斗创业成功事迹或行善义举,确对年轻族人产生激励效法的功能。其发表各地宗亲所撰文稿,构建了“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文字结缘之宗谊桥梁,将收到相互砌磋策勉力求上进的效果。确如《邓姓文化》杂志第四期所刊《收获》宏文中编辑部所言:已成为邓姓文化交流与宗亲联谊的平台……激励更多的邓氏后裔努力开创新的天地。市长刘树华、市委宣传部部长朱艳红、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等,曾莅台湾参观访问,受到台北市和桃园县的邓氏宗亲会理事长和理、监事热烈欢迎,并设宴洗尘,促进了两岸宗谊情感交流。
宜踊跃响应捐建先祖吾离陵园工程款
收阅《邓姓文化》杂志第四期,见《功德捐助,千古流芳》一文中,号召邓氏宗亲捐款兴建邓氏第十九世祖吾离园第二期工程,将刻石留名,并颁发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证书,以表彰垂芳。各地宗亲览此讯息,必将各自衡量自己的经济状况,量力而为的踊跃响应,慷慨解囊捐款,以收集腋成裘共襄盛举之效,宗亲的捐款不拘多少,均足以表示对先祖吾离公陵的敬意。笔者为退休公务员,现支领的退休俸(工资)虽不多,愿于今(九)日完成此拙文后,即汇款贰佰美元以供吾离陵建设之用,藉表敬祖之忱。
憾未参与始祖曼公等塑像竣工揭幕庆典
现虽已耄耋之年,因感深受国家社会培植,故欲以余年回馈社会,于公职退休后,被选任多项义工(不支工资或任何津贴的工作)由于当选任台北市江西同乡会常务理事,乃应邀于二○一○年八月廿二日陪同理事长黄耀甫,出席江西省政府在赣州举行的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暨在南昌市所举办的中国晋、皖、豫、鄂、湘,赣中部六省博览会。继于会后返乡探亲祭祖,及偕同小女月明、侄女彬莲、外孙女周艳萍,参观上海世界博览会。并顺道参加旅行团苏杭等地区八日游,因此在大陆迨留两月余,于十月廿四日才随同旅行团,返回台北寓所,由于旅途劳累而感冒咳嗽,虽承理事长邓芳男征询:是否愿意于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前往邓州参加始祖曼公、第十九世祖吾离公、第四十七世祖邓禹公塑像竣工揭幕庆典,当时因患感冒咳嗽,不便远行而婉谢。后承邓州组委会多次电话相邀,除说明因贱躯不适前往,笔者亦曾直接拨电话给原欲前往而因与侨联会召开理、监事会时间雷同之荣誉理事长邓之鑂,其它宗亲因有事而无法出席,以致邓州市所举办曼公等塑像揭幕的空前盛大庆典,台湾缺乏宗亲参与,笔者深感遗憾!
结语
走笔至此,虽文长二千多字,但言犹未尽,因杂志组稿时间之限,只得匆匆结束,并致谢忱与歉意。 2010年11月14日下午,当邓福恩走上“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发言席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是在用掌声由衷的感谢这位从马来西亚远道而来、热心邓族事业的宗亲。
邓福恩宗亲此次来故里邓州参加“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已是第六次来到邓州,是海外邓氏宗亲回过故里邓州次数最多的宗亲之一,与邓州和许多宗亲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邓福恩祖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龙华镇,是马来西亚第四代华侨,着名客家侨领。现任马来西亚沙巴暨纳闽客家公会联合会主席、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副总执行会长、拿督、沙巴州邓氏宗亲会会长,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
邓福恩宗亲第一次来邓州是2002年5月,正值吾离陵一期工程施工之时,在郑州参加客家文化交流活动的邓福恩抽身来到邓州,据他讲,他早就知道邓族人的老根儿在邓县(1913年——1998年,邓州称邓县),后又听说邓县改为邓州。此次就是专程来邓州看看,希望能联系到宗亲。他到邓州后发现邓州在进行加固吾离陵修复的一期工程,感到非常高兴。当得知吾离陵一期工程完工时将举行庆典的消息后,马上表示,到时一定会约请部分宗亲回邓州参加活动。
2002年9月15—16日,在吾离陵修复一期工程竣工之际,举行了盛大的“邓国侯吾离陵一期工程竣工典礼暨邓氏宗亲联谊会”。邓福恩宗亲应邀参加庆典,在吾离陵庆典现场代表与会宗亲宣读了祭拜吾离陵文,并为吾离陵建设踊跃捐款。参加此次活动的宗亲来自深圳、东莞等地,河南省社科院、侨联、地方史志协会、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省文物考古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应邀出席。邓福恩宗亲此次是一年中第二次来邓州,也是参加活动的唯一一位海外邓氏宗亲代表。
2005年3月4日,邓福恩宗亲第三次光临邓州,他这次到邓州除到邓国侯吾离陵祭拜先祖外,另一主要目的就是来商讨马来西亚邓氏宗亲组团来邓探亲祭祖事宜,经商定,决定于4月中旬组团来邓州祭祖联谊。
2005年4月16日,邓福恩宗亲如约组成由马来西亚和台湾宗亲参加的12人代表团来到邓州,其中马来西亚宗亲4人,台湾宗亲8人,邓州市委、市政府举行欢迎宴会热烈欢迎各位宗亲代表。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邓家宗亲会会长邓国威及台湾邓氏宗亲总会副会长邓芳世、副秘书长邓晴文等宗亲都是初次来到邓州,在恭祭邓氏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陵后,还为保护建设吾离陵慷慨捐款。之后还到夏集邓营村看望宗亲,为邓营村“邓氏故里碑”揭碑。
2009年11月,邓州举办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时,邓福恩宗亲于百忙中应邀第五次回到邓州。他积极参与了活动的主要议程:恭祭邓氏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陵和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与来自泰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地有关邓氏宗亲代表一道参加刘朝瑞书记等邓州市领导召集的座谈会,为更好开展邓姓文化交流活动、建设邓国侯吾离陵园等建言献策。他曾在发言中说:“广布海外的邓氏后裔,虽然居不一方,但是我们都心系故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同家乡的联系,关心支持祖籍地的建设,把先祖开基创业之地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也会为尽最大的力量,把吾离陵园建设得更完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这次会议之后,邓州创办了《邓姓文化》杂志,邓福恩宗亲多次来信来电,不仅就如何办好杂志出谋划策,还请多给他邮寄杂志,以便他在马来西亚送发给更多的宗亲,让更多的宗亲了解邓州。他还一再表示,只要故里邓州举办大型的邓姓文化交流及宗亲联谊活动,他都将积极参与,并尽力动员其他宗亲参加。就在参加这次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之前的10月份,邓福恩宗亲还带领一个马来西亚的客家文化交流代表团,应邀前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参加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节。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专程到平顶山看望邓福恩一行,向他介绍了召开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筹备情况,同时邀请邓先生等马来西亚的宗亲参会。鉴于时间原因,我们想到邓先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次回大陆有困难,希望邓先生慎重考虑是否参会,没想到在闫局长发出邀请后,邓先生爽快的接受了邀请。其实后来才知道在邓州召开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同时,他在马来西亚的客家联谊会也正在举行一项活动,他这种热心支持邓族事业的举动,让大家为之感动和敬仰。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在邓州举办“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时,邓福恩宗亲再次拨冗、越洋过海回到故里参加活动。他总是那样的繁忙:13日下午风尘仆仆的赶到邓州,14日上午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及拜谒邓氏先祖活动”活动上亲自为先祖塑像揭幕,下午因为赶飞机航班,只参加了“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的前半段会议,在会上做了精彩的发言后,就离开了邓州,屈指算来在邓州停留的时间还不足24小时。他之所以如此匆忙的赶回马来西亚,是因为他所在的马来西亚沙巴州将在15日举行邓氏宗亲祭祖活动,作为会长他必须出席主持。就是这样,我们尊敬的邓福恩宗亲为了支持故里邓州举办活动,不辞劳苦,经过在马来西亚的转机、再经过马来西亚到广州和广州到郑州的多次转机、再乘车来到邓州,这个过程是何等的辛苦可想而知,况且邓先生已年届古稀,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往返于马来西亚与邓州之间,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他?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邓先生有一颗情系故土、心系祖国的滚烫赤子之心!
多少年来,邓福恩宗亲为进行文化交流、宣传祖国传统文化奔波,北至京津,南至琼岛,足迹遍及祖国大陆。在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原腹地——河南,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古都安阳、洛阳、郑州、开封等地是邓先生经常去的地方。他所开展组织的文化交流和商务考察活动,其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海内外同胞凝聚力、向根力,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邓先生说到了,也做到了,他为发展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为联谊邓氏宗亲做出了杰出贡献,真无愧是邓族人的骄傲,客家人的榜样。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邓州市成功举办“中国·邓州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
此次活动由邓州市委、市政府主办,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州市文化局承办。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成立了由邓州市人大主任殷中玲任主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褚清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朱艳红,市委常委、秘书长党建凯,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洪军,市人大副主任赵秀荣,市政协副主席齐群强,市公安局局长丁建民任副主任,市文化局、发改委、财政局、城建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组委会。
参加此次活动的邓氏宗亲代表有来自美国、马来西亚、香港的邓氏宗亲,泰国邓氏宗亲会、加拿大邓高密公所的代表,北京、辽宁、广东、广西、湖北、四川、江西、安徽、海南、天津、贵州等地宗亲代表共200余人。
出席活动的领导有南阳市人大副主任秦俊、南阳市人大原副主任邓桦,邓州市领导有刘树华市长,赵云杰副书记,殷中玲主任,褚清黎常务副市长,邓洪军副市长,赵秀荣副主任,齐群强副主席以及全国人大代表、邓州市中医院院长、着名中医专家唐祖宣等。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研究会会员、邓州市文化系统部分干部职工、各乡镇(街、区)文化服务中心人员等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内容有: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暨祭拜邓氏先祖活动、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揭幕仪式欢迎酒会、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议及参观等。 我是来自美国华州美中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的邓日华,今天有幸参加由邓州市委、市政府主办,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州市文化局承办的“中国·邓州邓姓文化交流活动暨邓氏先祖塑像揭幕仪式”,感到十分荣耀。
邓州是邓姓发源地,始祖曼公在这里开基立业、十九世祖吾离寝陵巍然矗立,海内外邓氏宗亲到邓州寻根拜祖早已蔚成风气,这里是我们邓姓族人心目中不朽的圣地。今天有机会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终于了却了我多年的夙愿。在这里我要向支持我们邓族联谊、宗亲交流的邓州市各位领导和邓州的父老乡亲们真诚地说一声:“辛苦了!谢谢你们!”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回到邓州,但邓州市对于我们邓姓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对邓氏遗迹的保护,对所有邓氏宗亲的情谊早已闻名遐迩。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邓州先后组织举办了“邓国侯吾离陵园第一期工程竣工典礼”、“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中国·武汉邓氏宗亲联谊暨邓姓文化研究系列活动”、“《邓姓文化》杂志首发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等诸项活动,对邓姓文化研究、邓氏故里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邓州在海内外邓氏宗亲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组织严谨,让我亲自体会到了这浓浓的亲情。我本身是从事新闻宣传的,在美国担任《西城时报》的总编辑,为介绍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中美经济文化交流出过一点力。通过这一次的相会,我愿意发挥自身所长,尽自己的所能与大家一道共同发扬巍巍先祖功德,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及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邓州共世祖,吾离血脉牵,作为邓氏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慎终追远、拜谒始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邓姓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借此机会,增进友谊、共谋发展!
最后祝愿故里邓州繁荣昌盛!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邓光全
木有本,本荫而叶茂,水有源,源积而流长,念祖追恩,敦宗睦族,乃我邓氏后人之本分,查我邓族,受姓始祖乃古邓国(今河南省邓州市)曼公侯德阳商武丁皇之季父也,至47世邓禹公辅佐刘秀灭王莽复东汉为天下第一功臣,封高密侯。从此邓氏累世封侯拜将,成为当时天下第一望族。禹公生十三子,邻水邓氏除石永一支为禹公幼子鸿公后代,余皆禹公六子训公之后,而我龙安邓氏则为三国魏大将军54世邓艾之后,艾公多谋善用兵,至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滨,忠贞可嘉。传90世大猷公为宋御前侍卫挂将军印,皇帝亲赐匾额“山河带励膺新宠,文武箕裘震世勋”,大猷公是为福建始祖,至97世东福东禄兄弟涉广东乳源县梅花镇(今乐昌市梅花镇),子孙繁衍,迁涉全国各地,龙安邓氏就是东福公后裔,入川肇祖朝爵公之子107世祖礼寿公从江西崇义县文英乡于1711年入川到大竹县长乐乡云池里冷水垭唐家湾佃田耕作,又于1715年移邻水县龙安乡长滩坝自买田业耕作。礼寿公号元昌,受职邓应二郎,为我龙安邓氏入川始祖也。礼寿公配肖氏,生四男二女,子仁彪、仁彬、仁恒、仁相,由仁相公传109世祖君仕、君伦、君伯三兄弟,龙安邓氏皆为三大房之后,君仕公之子定安公迁广安明月乡公花里水井湾,传天美、天林弟兄又返邻水王家一支居住至今。
从入川肇祖朝爵公起,龙安邓氏已传至十三代(亨字辈通族118世)宗亲人数数千人,根深叶茂,无穷尽也。念天地之悠悠,感先祖之恩泽,今集礼寿公后裔联谊会之力,宗亲捐款,为礼寿公重新立碑为照,望我邓氏后人永世铭记!
南阳邓氏第115世裔孙:光全拜撰 邓斌
《邓姓文化》杂志出版两期了,比我想象的好。我看了以后,首先感到信息量比较大,每个栏目都动了很多脑筋,花了很多心思,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很不容易。这说明我们《邓姓文化》杂志编辑人员文化素质高,能力强,更说明我们故土邓州是一块人才济济的宝地。很多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得很精彩,可读性很强,这说明《邓姓文化》编委会付出了很大的辛劳,更展示了我们的才华。作为外地宗亲,看了《邓姓文化》杂志后,感到很欣慰,就像几位宗亲所说的那样,《邓姓文化》杂志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感,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指数,看了以后不仅收获了知识,愉悦了精神,而且慰藉了心灵。总之,我们《邓姓文化》杂志办得非常不错,为了使我们这个杂志长久的办下去,我提以下两点建议:一做好《邓姓文化》杂志资金筹措,希望广大邓氏宗亲共同支持,大家齐心协力办好杂志。二多征求各地宗亲意见,了解大家想法,争取做到真实性,文学性,历史性,趣味性的完美统一。
(邓斌系武汉市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湖北邓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

❺ 三国人物,以及内容详细介绍

三国历史简介: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三国历史概述

汉章帝以来,东汉政府一直处于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的权力斗争,这两大集团力量的互相斗争,形成了东汉独特的政治局面;权力每次交接,无不伴随大规模的杀戮,严重削弱了东汉帝国的势力。
公元184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的、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东汉政府为了镇压黄巾起义,一方面放权到洲牧、太守,一方面默认并支持地主阶层组织私人武装,对抗起义军。经过近一年的较量,基本上把黄巾军镇压下来。但是经过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已经遥遥欲坠,加上权力下放到洲、郡一级和容许地主阶层拥有私人武装;各洲牧、太守纷纷拥兵自重,地方豪强为了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推举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当坞帅,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灵帝亡,刘辩即位;宦官和外戚展开新一轮权力争夺,为了在权力争夺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何进听取袁绍建议,征调四方猛将、英雄豪杰率兵入京,造成董卓乱政;地方势力借口讨伐董卓,纷纷招兵买马,后王允计杀董卓,西凉军阀再度把持政权,并互相拼杀;而各地军阀为了抢夺地盘,纷纷兵刃相交,乱世正式来临。

公元196年,盘踞衮州的曹操击败吕布,听取部下的意见,推行屯田,并西迎献帝,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其后击败刘备、袁术、吕布等,占有衮、司隶和徐州、青州的一部分;河北的袁绍也攻克易京,彻底消灭军阀公孙瓒,占据了翼州、幽州、并州、青州的绝大部分,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江东的孙策先后打败许贡、王郎等人,占有会稽、丹阳、吴郡等地,在江东立稳了阵脚。荆洲的刘表、益洲的刘焉、刘璋父子也成为军阀中的有力竞争者。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骑兵万余,南下与青少年好友曹操争锋,曹操先后击杀袁绍勇将颜良、文丑后勒兵官渡;袁绍在正面战场无法撕开曹操防线,同时在青州、并州和曹操后方汝南开展第二战场,先后被曹操采取相应措施一一瓦解。后曹操放火烧掉袁绍屯放于乌巢的军粮等军用物资;袁绍大将张郃、高览投降曹操,袁军士气全无,曹操乘机发动大反攻,杀万余,俘虏7万余。其后袁绍一蹶不振,二子争位,曹操加以利用,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丸,出其不意,大胜,平定了北方,一举成为最强大的军阀。江东孙策准备在曹操和袁绍决战时偷袭许昌,不料正在加紧策划的时候给刺客刺杀,伤重身亡,其弟孙权即位,加强了对南方发展的力度。

公元208年,荆洲牧刘表病死,幼子刘琮在地方豪强蒯良、蒯越兄弟和舅舅蔡瑁的支持下当上了荆洲牧;寄居刘表的刘备和江东孙权也加紧抢夺荆洲;曹操知道刘表死亡后,马上率领精锐骑兵5000,轻装简备,日夜兼程,南下抢夺荆洲;并于长坂击溃南逃的刘备;刘琮投降,曹操拘有荆洲大部分。孙权、刘备为了对抗曹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208年11月,曹操率领14、5万大军,水陆并进,进军赤壁,与孙刘联军对持。周瑜用黄盖计,大烧曹操连环船,加上曹军水土不服,大败而归,荆洲所受降的水军全部死亡或者投降。曹操失去了水军和部分的嫡系部队,急剧上升势头受到严重打击,从此致力于北方。赤壁之战后期,周瑜与曹仁在南郡展开激烈争夺,刘备乘机抢夺了荆洲南部四郡,并派关羽北上攻打襄阳,被守将乐进击败;经过一年的争夺,曹仁不得不奉命撤回襄阳,彻底失去了南下的据点;同时,孙权从合肥方向进攻也被曹军挫败。

公元211年,刘备听取谋士庞统、诸葛亮的建议,留关羽镇守荆洲,自己带领大军借口抵抗张鲁,入川谋取益洲;经过3年的争夺,终于夺取了益洲。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公元214,曹操借口进攻张鲁,挑拔关中割据势力马超、韩遂等公开作反;曹操乘机消灭关中势力并一举攻下割据汉中的张鲁;刘备恐惧曹操乘机攻击成都,马上向孙权退步。公元218年,刘备在攻取三巴后,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北上争夺汉中,击杀汉中守将夏侯渊;曹操不得不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作战,无法挽回败局,不得不退出汉中,也失去了进军益洲的据点,三国势力达到了平衡,鼎立局面正式出现。

公元219年,关羽受刘备胜利胜利攻取汉中的鼓舞,出兵进攻襄阳,遇上山洪爆发,水淹曹军于禁所督7支救兵,包围襄阳、樊城;曹操马上派遣徐晃领军救援曹仁,同时和孙权达成短暂同盟,徐晃于襄阳城外击败关羽;孙权以吕蒙为都督,偷袭南郡,并利用政治手段来巩固在荆洲的统治,擒杀企图逃走的关羽;彻底粉碎了刘备利用南郡为据点北上攻取襄阳并乘机进军中原的战略。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进位称帝,国号吴;三国才正式出现。

公元222年,刘备遣将军吴班、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锁江东西岸;自己带领步兵主力,准备夺回南郡。孙权求和不成,任命陆逊为都督,领50000大军,横兵夷陵,阻挡刘备大军,并利用刘备补给线长远的优势;刘备求战不成,士气日益衰减,加上天气炎热,放松戒备;陆逊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先是派朱然带领水军主力,截断刘军归路,然后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刘备经此一役,元气大损,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自己也死于白帝城。

公元229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病故,出师汉中,北伐曹魏;派赵云为偏师,扬言从斜谷攻打长安,吸引曹魏主力;自己亲自带领7-8万大军,从祁山出发,准备夺取关西。曹睿亲临长安,派大将军曹真带领10万大军拦阻赵云,同时派驻防关中的名将张郃带领5万精锐部队日夜兼程救援祁山。张郃在街亭大败蜀汉先锋马谡,诸葛亮失去了街亭,处处为张郃所制,无奈只有退兵。后蜀汉多次出兵,都被对手张郃、司马懿所牵制,由于补给不足,不得不退兵。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对阵于五丈原;司马懿坚守不出;8月,诸葛亮病亡,蜀汉退兵。

公元241年,司马懿发动政变,一举消灭曹魏宗亲曹爽势力;255年,257年,司马师、司马昭分别平定曹魏余党;确立了西晋的基础。

公元263年,曹魏以钟会、郭淮、诸葛绪带领共18万大军进攻蜀汉。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甘松、沓中,进攻驻守在此的姜维;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取汉中后与姜维相对于剑阁。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历经艰辛,突然出现在成都附近,诸葛亮子诸葛瞻战死,后主阿斗遂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曹奂称帝,改国号晋。

公元279年12月,司马伷自驻地下邳向涂中,王浑出江西,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胡奋出击夏口,杜预自

驻地襄阳进军江陵,王浚、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大举进攻东吴。公元280年,王浑于三山击溃东吴丞相张悌主力,不久,吴主孙皓投降;西晋统一全国,三国正式宣告结束。

黄仁宇 : 长期分裂的局面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
会不安仍未获解决;甚且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绝,胡人入侵,
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于是,一个个“坞堡”地方自卫组织相继建立,中国俨然进
人另一个新形态的战国时代。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
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从某些角度看来,这也确是事实。我们甚至可以说,这等于
30年战争给德国的灾害加10倍。中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古代的五铢钱从
周朝的后期即已流通,至汉朝更为普遍,通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在许多地方
因之绝迹。既然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
言而喻。在这期间内有公元309年的大旱灾,大河流都可徒步通过;而又有公元369
年的疫疾,长江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人民因之相继死亡。
新形态的战国时期
然则,称这时期为“黑暗时代”则不正确。虽说在这段长时期内战事若断若续,
但大规模的征伐和有决定性的战役不多。若非如此,则以后的统一亦必采取不同的
步骡。很显然的,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与战国时代截然不同。经过四个半世纪皇
权政治的掌握,中国已与封建体制解散之后所产生多数带竞争性的王国的情况大有
差异。士绅阶级的广泛分布也使全面动员困难。从纪录上看来,这次分裂期间军队
里的兵员大致都由招募而来。
少数民族在动乱的场合早出现,增加了局面的复杂性。传统上称为“五胡乱华”,
其实这些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及阿尔泰语系(AltaiC)的民族,后者又有原始蒙古人
和初期的突厥语系人种。可是在多半的场台之内,即使专家也不能断定其人种语系
了无差错,更不用说当中的混合部队了。他们与某些汉人冒险家在公元304年至公元
439年在华北建立了16个王国,有些在短期间内前后重叠,有些彼起此伏。在初起时
.他们既称为“蛮夷戎狄”,少不得带毁灭性。一待到他们将所创的朝代布置妥当,
他们也建孔庙、立太学开始注重文物,提倡农桑。当中有两种入侵的民族竟开始修
筑长城,以防其他游牧民族紧随着他们的来路,打扰他们新建的王国,可见得其改
变程度之深。
在这分裂期间的后期,汉化的胡人在北方所建国家与汉人在江南的“流亡政府”
不时进行拉锯战,互有胜负。但商业上倒有了来往,南北的使节也互相访问。可是
始终没有人提出这种分裂的局面应当视作当然,听任其存在,各小王国也应当保持
现在所能控制的地域。在南方或在北方.组织政府的原则仍是政治哲学,而不是地
缘政治(geopolitics)。这广大地区称为“中国”者,内部之文化既混同一致,即
没有其他的逻辑,或甚至适当的国界,可以支持分裂的局面了。只有天下一统这一
观念,才能在意识形态上使文官集团有了思想的团结,这种趋向可以在当日的文件
中看出。
后汉末季曹操企图重建强而有力的中央政权。他的成功仅及于魏。他再想兴师
讨伐南方,却惨遭失败,他的子孙继业也无一功成,此中原委可能为今日之旅游者
及历史学者所感兴趣,因为当中有地缘政治的关键在。
三国鼎立时期
当时的蜀汉以今日的四川及邻近区域作地盘。因具有充分的人力及资源,足以
支持长期之战事,已有国家之内另一国家的姿态。其跨地既广,四周仍有适当的山
川作屏障。近年来不少的旅游者已经在其东部看到长江的三峡。其实游客从下游溯
江西行,费时虽多但印象更深。两岸的绝壁既已垂直的掉入水中,其下一段景物本
来也是别有洞天,经过一段耽搁,越是在意料之外,出其不意的展开,越能令人寻
味。不仅刻下提及的公元3世纪内战中,无人敢于攻入三峡,即是第二次大战期间,
日军已逼近峡谷之东,也同样感到束手无策。
魏与蜀之外,第三个国家为吴,所在为水乡。吴国既拥有水师,也沿着长江将
各城市设防。今日的南京(过去曾称建康及金陵)创建于吴。当初创时城居水滨,
沿岸之石壁与城垣构成一体,作为防御战时坚强的凭藉。据说今日这石壁之一部仍
可在市内看出,只是因为长江改道,这痕迹现在离江滨巳有相当距离了。
公元3世纪魏蜀吴三国长期鼎立的局面已成。当中魏长于骑兵,似占优势。迄至
公元263年,距曹操首先伐吴及蜀已半个世纪,魏将司马昭终于打破此中僵局,他在
万山之中,人迹不到之处行军,以奇袭方式突出蜀汉之后门。此计既成,收拾残局,
只是指顾间事。只是他翌年去世,子司马炎乃抄袭曹家办法,倡言天命已由曹家转
移到司马家,他在公元265年成立晋朝,让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行禅让札,全部有如
以前之曹魏逼着刘家的汉朝禅让。这种象征着天命转移的仪式,也在分裂的期间为
以后四个短命朝代(宋、齐、梁、陈)所模仿。
短暂的统一
晋帝国之征服吴国,以长远的计划遂行。首先以军屯担保食粮之充足;其制造
船舶,地处蜀境也费时7年;统帅王浚向来做事以大刀阔斧具称,当一切准备停当时,
他年已70,他所造大船据称有600尺长,可载两千兵马。吴国也不马虎将事,他们建
造了水中障碍,还在江面窄处以铁索横贯。王浚乃利用大型竹筏清除障碍;针对横
江的铁索,他制造了100尺长的火把,以干树枝及容易燃烧的物料捆成,上淋麻油,
据说烧起来的高热使铁索熔断。这障碍既除,王浚的楼船即顺流而下,于公元280年
在南京受吴降。
以上事迹见于官方正式的历史中,其传奇的成分我们既不能证明也无从否定,
只不过因着这些事迹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些重大演变。司马家之晋,因禅让而合法,
是这三个半世纪唯一的朝代,曾一度将带有竞争性的敌国全部肃清。当它在280年攻
占南京之日,好像重建了一个统一大帝国的局面,只是才10年,北方的新发展又将
其好梦惊破。公元291年,司马皇家的一段家庭冲突,因为各皇子的关系而牵连到各
地域。内战既开,长城内的少数民族也借机起事。公元317年,西安与洛阳两座国都
先后被洗劫,一个驻在南京的晋王子在这关头称帝以维持朝代的名号,可是自此以
后他和他的继承者除了控制长江以南之外,很少机会能涉足于其他地区。公元383年,
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
军(淝水之战)。可是纵然如此,东晋仍无力北伐,仅能保持南方的半壁江山,以
后四个继之而起的短命朝廷也无不如此,它们都自称统领全国,实际上不过盘踞着
华南,坐待着第二帝国隋朝之勃兴。
当我们检讨这段期间的历史时,发现当中浪漫的事迹多,逻辑之成分少。不少
出色的男女人物,因为他们贤愚不肖的事业而在青史留名,可是我们很难综合其反
映什么实际意义。
重新诠释八王之乱
这段历史可以从汉代的覆亡叙起。其原因曾被追究于宦官掌权、黄巾叛民的暴
动,和无纪律之边军被召入京,然而实际上,全面内战展开时,宦官已被整肃,黄
巾贼已被剿平,而边军亦已不再成为问题。晋朝情形亦复如是。最初问题之发生,
咎在皇后贾氏,据说她心肠毒辣,又爱虚荣,有些历史家尚且说她黑而奇丑。因为
她与皇太后争权又要废太子(非贾后所生)才引起皇室各王的干涉。晋朝的习惯,
各皇子称王,内为朝臣,外拿兵符。不过当争端延及各地区时,皇后已被弑,以前
各种冤屈都已平反,而战事依然方兴未艾,动则使几十万的官兵卷入,这就很难再
称其为宫闱间纠纷的后果,而认为咎在女人的虚荣与嫉妒了。
现代学者引用“经济枢纽区域”(Key Economic Areas)的说法,企图将长期
分裂的局面,作比较深切的解释。他们认为好几个出产粮食的大地区,内部的交往
深,需要外界的接触少,于是地方政府因此逐渐脱离中央的掌握。这种说法,有它
的优点。从曹操之不能征服南方的两个国家看来,和东晋在淝水一战足以击退来犯
之优势敌军的事迹看来,经济枢纽区域好像确有其事。可是这和晋朝一度统一的情
形对证,就不相符合了。即算地缘政治里有阻碍统一的因素,仍可以军事行动克服。
以后晋朝的内战更使这个说法文不对题。当时战事波及的地方全在国都附近,南方
照理应当鞭长莫及,此刻却反而平静无事。
在找不到更好的解说之际,我们不能不对传统所谓兼并之说再加斟酌。土地的
占有,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影响极深。大多数的小自耕农作为当兵纳税的基础,其公
平的因素不说,确是在中国乡村中,先摆下了简单和均匀的基础,便利于官僚组织
的管制。当时汉朝提倡孝与廉(不仅是做官的廉洁,而且是在对人处世时对财物一
体谦让),显见得朝廷借重文教上的凝聚力而无意增进经理上的繁复。这种组织与
结构极容易被土地集中所破坏。读者此时必须体会到,在农村之中应付税的户数极
难隐匿,可是户内所领土地亩数和人口的口数包括雇工和奴工,则可以出入。如果
实际上户数减少,税收必随着短绌。以后政府所能供应的服务,有如济贫、地方自
卫和水利等等,也必为之减缩。并且地方士绅力量的伸张亦必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性
格。专制政府的体制,皇权由上而下,全国一致,要是地方士绅开始自作主张,即
带有一种修正性质。从以上各长所述,可知后汉地方政府的凌夷,巳产生各种不稳
状况。
当曹家取汉而代之和司马家取魏而代之的关头,立即崩溃的危机暂时平安度过,
可是其基本原因并未排除。当日不平稳的局势可自各种诏令上看出:有名的“魏武
三诏令”(曹操为丞相时所颁发)求才,内中称有才的不必有德,只要有治国用兵
之术,即算不仁不孝仍当拨用(地方士绅通常以仁义自居)。晋朝则颁布占田法,
企图限制各家室拥用土地数额。两种方案都在企图脱离士绅的羁绊。可是魏去晋来,
两方都没有达到重建中央集权体系的目的,当日华北表面的平静,全靠强而有力的
创业之主暂时压制,始能一时维持原状,他们一不在位,宫廷里稍有纠纷,即引起
地方上各种无从管制之因素乘机蠢动。皇子之称王者更将事体扩大,以致武装冲突
绵延各州,历时16年(公元291一306年)。其作战无秩序,阵容纷乱,无确切之目
标,凡此均显示社会组织已大规模的全面崩坏。
文化融合无功引起五胡乱华
在这16年的后段,有了所谓蛮夷戎狄的投入,这也需要一段解释。首先参加的
是刘渊,他是汉人和匈奴混血。他在公元304年于长城之内起事,20天之内即聚众5
万。刘渊曾任晋朝五部大都督(匈奴有五部),亦即奉命督导匈奴人众。这背景使
他容易号召国防线的匈奴部落,而有些匈奴兵马早已编入边军之内。其他异民族分
子,包括汉人家中佃农和奴工,较刘渊迟12年称帝的石勒,年轻时即被贩为奴。整
个游牧民族的部落入寇也起于此时。可是综合起来看,仍是汉朝制度注重文化上的
融合以代替有力量的政府,这种制度解体,才引起少数民族参加其中的混战。若说
夷人主动的汹涌而入主中国则与事实相左。
可是少数民族擅长的是骑兵战术,在内战时,其影响非不严重。当骚扰普遍化
时,各处村落组织自卫武力,筑坞壁自保,其成例已在黄巾叛变时开始,及至公元
4世纪,已构成华北的普通现象。大概在公元350年左右,山西北边有设防的村落三
百余,包括“胡、晋”人口十余万户。公元400年前后,关中有堡壁3000所,他们推
戴统主,相率结盟。其下层基本组织或许只有少数村落,可是一个大单位能包括10
万户,胡汉人口混杂在内。有力之宗族为这种地方自卫组织骨干,他们拥有精兵,
显然有贵族的气派。假使这种趋势任之发展,新型封建可在中国出现,中国此后几
百年的历史也可能与日本之中古史相类似。只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执行流动的战术,
作战时又有大部队参与,终使局势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在这期间内,主要的战斗通常牵涉到25万人以上,步兵与骑兵的比率不少于3比
l。因为需要人员,当日胡人君临的短命朝代,经常侵凌地方土绅所组织的自卫团体:
或者派遣监督取得其行政权,或者指令其盟主强索人员与补给。两种方式同样的侵
犯其地方自治的权益。
中国在公元4世纪及5世纪因此陷于历史上的最低点。皇室着重于各人自我约束、
对人谦让的文治,至此已无法施展。另外一种出处则是地方自治,以资产作基础,
将士绅所掌握的地主威权合理化而成庄园制度(manorialism),而这出路也被阻绝。
且当小朝廷派遣监督到各结壁为盟的单位里去时,又不改组其下层组织,所以以小
自耕农为主体以便于官僚组织统治的中央集权也无法恢复。当时人失望之余.只好
以“五胡”配上一个“十六国”,强调其负面因素,殊不知破镜终能重圆,假以时
日,中国残破的帝国仍能恢复原状,而且发扬光大,不过需要一段长时间而已。

热点内容
访问法概念 发布:2025-05-12 07:27:14 浏览:406
遗传算法例子 发布:2025-05-12 07:27:11 浏览:265
matlab语言编程 发布:2025-05-12 07:05:16 浏览:482
解压油画棒 发布:2025-05-12 06:56:56 浏览:716
如何安装语言编译器 发布:2025-05-12 06:55:05 浏览:300
c语言程序设计题目 发布:2025-05-12 06:46:46 浏览:712
虚拟机上传文件 发布:2025-05-12 06:41:52 浏览:572
编程模特 发布:2025-05-12 06:41:51 浏览:271
seo快速排名算法 发布:2025-05-12 06:17:30 浏览:983
怎么学习算法 发布:2025-05-12 06:17:25 浏览: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