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校友心得
㈠ 采访校友报告
大致提点建议:
1.报告须有标题(含主标题与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全篇访问的主要内容或人物特质,副标题则说明被采访校友任职单位、姓名、职级)、前言(或采访动机)、访问内容、采访心得、班级、组员、学号与姓名。
2.报告以A4纸打印,版面设定规格如下:上下边界各2.54 cm,左右边界各3.17 cm。每页固定行数为28行,行距24.9 pt。除照片说明文字外,文字均采标楷体,篇幅以四页为原则。
3.标题为20号粗黑体字,置中对齐,破折号占两格。标题与前言间打一次Enter键,字体改为16号字。段落标题为16号粗黑体字,靠左对齐。本文为14号黑体字,分段书写,每段开始都要空两个字,且采左右对齐。文中若提及书名采《》,篇名采〈〉,标点符号采全角。
4.报告中第一页须附与校友合照之照片一张,亦可插入相关照片,但整篇报告照片以不超过二张为原则。照片上方和下方与本文文字之间打两次Enter键,照片说明文字为12号新细明体,置于照片下方,说明文字之色彩为“RGB,红:0;绿:0;蓝:255”。说明文字不用加句点。照片大小在Word档直式为高度6.77cm宽度5.08cm,横式为高度5.08cm宽度6.77cm。照片说明文字不用加句点;说明文字之列高为0.45cm,列高为“最小高度”。照片大小在Word档直式为高度6.77cm宽度5.08cm,横式为高度5.08cm宽度6.77cm。照片若格式不合,请自行剪裁。
5.班级、组员、学号与姓名在最后一页。本文和班级之间打两次Enter键,班级与组员、组员和表格之间行高为12pt。班级、组员为14号黑体字,靠左对齐。表格共有五大格,中间为隐藏虚线,表格内之字为14号黑体字,置中对齐,学号由小而大。
6.页码放在页末,置中对齐,12号黑体字,新细明体。
7.报告须加封面,并缴交磁片。磁片上须注明班级、学号与姓名。
8.请参考下页范例,若有不清楚的部分,请下载以下范例,在浏览器上按右键查看格式之详细设定。
㈡ 访问校友的社会实践内容该怎么写
先介绍自己选择的原因
然后是具体的过程
最后是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㈢ 访问老校友作文开头结尾
1、人生岂能尽如人意?逆境中,同学是一把火,燃烧你的激情,教你屡败屡战,永不放弃;顺境里,同学是一块冰,劝你头脑别发热,宠辱不惊;风雨中,同学是相携相扶的臂膀,是遮风挡雨的那把伞;阳光里,同学是蓝天上飘荡的白云,是雨后的那道彩虹。
2、取得成绩了,最想与同学分享,最想汇报给母校;遇到挫折了,最想倾诉给同学,最想得到安慰于同学。能因你喜而笑的是同学,能因你悲而忧的也是同学。
3、常言道:“千年修得共枕眠,百年修得同船渡”,现在又加上一句:“五世修得同窗读”。让我们在读的、毕业的,都珍惜同学情吧!这是除爱情、亲情、友情、战友情外,人生又一种美好的、不可或缺的、值得终生回味的感情……
4、友谊是一团火焰,在寒冷的冰天雪地,温暖着我的心灵。在我处于低谷的时候,是同学伸出了友谊之手,帮我渡过难关,是他们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在我不高兴的时候,他们那一句又一句的安慰鼓励的话,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㈣ 访一名校友,撰写一篇访谈心得
广东实验中学120周年校庆校友采访——何建罡
广东实验中学120周年校庆校友采访——何建罡
何建罡:63届校友,毕业于华工建筑系。
1954年3月出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副院长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建材学术委员会轻骨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协混凝土啊结构协会理事
长安大学客座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兼职硕士导师
对母校情深意重,参与多项省实初中校区建筑物的设计及施工
第一次与何建罡老师联系的时候,我们发了一封很长的短信去介绍省实校庆的种种情况。就在我们还在为这次采访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而踌躇不定时,何老师很快回了短信“好,什么时候?”坦诚与高效率,是何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采访定在了省实校内的敬师亭内进行,星期天的校园学生不多,亭子里可以看到省实的教学楼和实验楼,仿佛空气中都可以嗅出琅琅书声。何老师一身简洁的白色,虽然已是比我们年长几十届的老学长,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年轻的气息。亲切的微笑和出乎意料的善谈,一下子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起来。
那时候的省实
何老师是六三届的省实学生,他的父亲和儿子都是省实的学生。因此,他对母校有着一番特别深厚的感情,对省实的传统,也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入的了解。按何老师的话来说,能在省实读书,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在何老师读书的那个年代,要想考上中学,必须参加全市的统考。想要进入像省实这样的名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省实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有着比其他学校更为优越的师资条件。一般的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这一门课,而何老师当时的英语老师,竟是国内有名的英文电影翻译家。这使何老师和他的同学比同龄人有优势。在那个时候,很多学校连续几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而省实,却能有一半的学生顺利升学,差距就在这里拉开。何老师半开玩笑的说,放学以后,其他中学的学生都会选择聚集在越秀山看足球,而省实的学生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读书,这就是省实吸引他的地方。
当我们好奇地追问那时候的省实和现在到底有什么区别时候,何老师的答案是:现在省实的很多传统,在那个时候已经存在了。比如说课外的科研小组,像无线电研究小组,生物研究小组等等。那时候的生物课,也并不是单纯的读书,有时还要到学校的植物园去种东西,可以说是乐趣无穷。也有很多省实的学生去参加各类的竞赛,不过那时候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因为兴趣而去参赛,而不像现在,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一定要获奖的”的心态。总而言之,全面地发展这种理念在那时候的省实已经开始扎根。可以说现在省实的优秀,也得益于前辈们的开明和努力。
看学习:勤奋+全面知识+实践
在何老师读书的时候,流传着一句笑话: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然而这也是当时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在何老师看来,死读书这三个字,有时候是必要的。
何老师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在参与工作十几年后再重返校园读书,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死读书”在这时候,可以辩证地译作勤奋。“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天晚上不到1点是不会睡觉的。”何老师笑着回忆当时那段艰辛的读研时光。由于文革的影响,基础知识的薄弱使他每做一件事都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工作。何老师认为,当遇到不清楚地问题时,参考别人的资料与经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通过与别人交流时,自身的经验与知识也可以得到积累,长期的积累,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尽管何老师读书很勤奋,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巧读书”似乎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时代,读书对于他来说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那时候在省实读书,压力并不大,作业也不多。何老师每天在学校就将作业完成了,一放学就去书店看课外书。他尤其喜欢科技类的书,但其他内容的书籍,也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不局限自身的知识,在何老师看来尤为重要。
“很多工科的学生总以为经济学属于文科,与自己无关,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何老师从学生时代,到后来参与工作,都尽量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书。何老师毕业于华工建筑系,然而在工作时,会参与各种各样的设计,像水泥厂化肥厂的筹建等等,都必须具备多种的知识。退休后的何老师成为法人代表,他便特意地了解很多法律上的专业
㈤ 拜访校友并撰写一篇访问的文章。包括校友取得的成就和自己的感受。这个这么写
我们澄江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这一百多年里,我们学校桃李满园,人才辈出,有着名的文学家刘半农,有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有继承刘天华事业的刘北茂……今天,我就采访了一位校友,他是我同学朱毅力的舅舅。
再去他家的路上,我怀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似的,心“咚咚”直跳,毕竟我从未采访过别人,一点采访经验也没有呀!
到了他家,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且十分欢迎我去采访。在后来的谈话中,我那一颗激动的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首先,我询问了他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并且还了解到他是于1984年9月1日进入我校读书的。当然,我不能就此停手,于是,我又问起了他的爱好,经过一番思索后,他在采访表上填上了听歌与看书,并告诉我,在课余时间,他经常会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读,有时觉得累了,也会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听了他的话之后,我深有感触 :怪不得他现在能当工程师呢,原来都是靠他幼时的努力得来的呀。
这次采访任务我就要圆满完成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我本想请他讲一个当时学校里发生的小故事,但也许是因为时间太长,许多事情他已经想不起来了,我只好抱着一丝遗憾离开。
临走时,他还祝福我,希望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建设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采访一个人,更让我明白了,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㈥ 学校要求写一份访优秀校友的心得体会,开学时要收。但我只认识一位15级的学姐还不熟,应该怎么和她说
你和学姐是怎么认识的呢?你们之间的共同点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寒暄几句,再转入正题。
具体请求就直说吧,委婉过头人家也会云里雾里,既然是“优秀校友的心得体会”,你可以借此给学姐冠上一个“优秀校友”的美名,成功率也会高很多。当然,你也要考虑对方是否有空,顺带问一句比较贴心。
最后如果学姐同意了的话,你一定要答谢学姐,可以是请客,或者帮一点忙。
㈦ 走访同学或者朋友,谈自己进来的变化,300字感受
今天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冒着冷风细雨,去我的外婆家拜年。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窗外慢慢的下起了雨加雪,离外婆家越近,雪下得越大。到了外婆家,我一下车,才发现外婆家的乡下早已是一个银白的世界,绿油油的大地披上了一件雪白雪白的棉袄,爸爸说今天给外婆拜年真是"风雪兼程"啊!
外婆见了我很高兴,拿出很多吃的东西招待我。我们一家还有舅舅、外公、外婆,坐在火炉边烤火,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吃着东西,真是其乐融融。后来,乡下的小朋友邀我出去打雪仗,我们玩得特别地开心,一个个的脸和手都冻得红通通的。
吃午饭了,我一进屋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外公做了一大桌菜,还有我特别爱吃的子元牛肉和蚂蚁上树。我们大家快乐地吃着,我还和外婆外公说了很多有趣的事呢! 作文
下午五点钟,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外婆家。
㈧ 走访成功校友心得体会
这个心得体会很简单,就写他的个人事迹和你自己的心得体会就好了,这样写的也多,比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