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访问学者
❶ 55岁南大近代史教授陈蕴茜病逝,她患了什么病
我国学术界一个着名的泰斗陨落,在五十五岁的英年早逝,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这个学术界着名的学者,就是我国着名的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茜,由于因病治疗无效,于2020年7月22日在南京最终逝世,享年55岁!
现在,请允许为这个学者的逝去默哀三分钟,然后再继续看这个学者生平的经历。
陈蕴茜教授的代表着作就是《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全书大约60万余字,论述严密、视角新颖、构思精巧,从不同侧面对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崇拜孙中山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深入地探讨,借此研究民国时候精英与民众、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复杂的关系。在研究孙中山符号的过程中,也揭示了国民党权力技术的灵活性、多样性与控制性;以及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现代性建构。该书在学术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是研究民国社会代表性着作!
陈蕴茜教授热爱生活、温润如玉、待人真诚,不仅是优秀学者,也是好教师、好妻子、好学者。她的逝世,也是历史学界的巨大损失,留给了她的家人、学生、同事、朋友无限遗憾。最后,祝福陈蕴茜教授一路走好!
❷ 南大近代史教授陈蕴茜的个人简介是怎样的
陈蕴茜(1965年6月-2020年7月22日),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后在职获得博士学位,曾为哈佛大学暨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访问学者、匹兹堡大学短期访问学者,并赴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波兰、以色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2020年7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55岁。
(2)南京大学访问学者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留校任教,后在职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曾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和匹兹堡大学短期访问学者,并赴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波兰、以色列台湾、香港的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现同时担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助理和兼职研究员,建筑与规划学院兼职教授。
❸ 袁广达的人物经历
1976年09月—1978年07月,南京市六合县八百中学高中。
1981年08月-1983年07月,连云港财经学校财务会计专业中专。
1986年06月-1996年06月,南京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大专(在职自学)。
1998年08月-2001年07月,江苏省委党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职)本科(在职学习)。
1998年09月—2000年06月,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财务会计方向)研究生班(在职)学习。
2004年09月—2007年01月,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职学习)。
2006年11月5-12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新会计准则师资培训班。
2009年1月- ,南京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 1979年08月-1981年03月,南京市六合县马山中学语文教师。
1983年08月-1987年09月,南京气象学院财务科,助理会计师。
1987年09月-1989年09月,南京气象学院院长办公室,审计师。
1989年10月-1991年08月,南京气象学院财务处,审计师,兼任财务大检查办主任。
1991年09月-2002年08月,南京气象学院监察审计室,审计师,主任审计员(实职)兼财务大检查办主任。
1992年03月-2000年12月,南京气院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高级审计师。
2001年01月-2006年06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贸易系,副教授、高级审计师。
2006年07月-2010年10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级审计师。
❹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颜世安教授
很有实力的一位教授。
颜世安,1956年生,1983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6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南京大学历史学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科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先秦史、先秦思想史。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获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1998-1999年度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5年10至11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9年9至12月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介绍庄子,《百家讲坛》栏目讲老子。
道家思想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庄子研究的论文和专着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社科论文奖三等奖(1994年),江苏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1年)。
2004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浦口的本科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2006年评为南京大学教学名师,同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这些都是他的成就和实力的展现。
❺ 郑正的人物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至今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
2004-2008年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1999-2004年 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主题专家组成员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个人经历 1978-1982年,南京大学学习; 1982年-1984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工作,助教; 1984年-1998年,江苏省农科院,助研至研究员; 1994年,日本原子能所和高崎辐照株式会社,访问学者; 1998年-1999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污染控制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 1999-2008年 南京大学,其中1999-2004年任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2004-2008年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2009年至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❻ 杨金才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杨金才,文学博士,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美国研究、比较文学、现当代西方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希腊、瑞典和奥地利等国家学习、访问研究,曾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生(1996-1998)、澳中理事会研究基金访问学者(2002)、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亚联董研究基金访问研究员(2000)和Starr研究基金访问研究员(2004)。已经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专着2部,兼任美国国际麦尔维尔研究会会员、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西方文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
❼ 王志远的人物生平
1944年8月2日,王志远出生在溧阳别桥镇桥东 。
1957年,王志远考上了溧阳省中。
1963年考入南京化工学院。曾先后在锦州药厂和辽宁省石油化工设计院工作。
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环境科学研究所。由于当时没有环境毒理方向,由教育部特聘美国军事健康科学大学的国际知名致癌机理专家杨宪桂教授(Dr.S.K.Yang)为学术研究导师。
毕业后曾在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从事“职业与癌研究”。于八十年代中期赴美,担任访问学者。先后在凯斯西方储备大学、罗格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健康基金会继续从事肿瘤与茶叶,肿瘤与中药的研究。
由于1981年前,中国没有学位制度。为有利于课题申请和学术交流活动,1992年,Rutgers大学药学院肿瘤研究所主任A.康尼教授(Allan. Conney),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身份,联合数位在肿瘤研究领域在不同院校任职的教授,向美国学位认证机构推荐,授予了王志远“同等与美国大学所授予的博士(化学.毒理)学位”。哥伦比亚大学认证此博士学位,于1995年直接聘为研究副教授,从事肿瘤防治研究。
也相继被美国健康基金会聘为高级研究员和担任总裁科学顾问,协调组织跨学科的攻关课题。也曾担任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客座研究教授和生物信息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
考虑到“茶叶与癌症”是关系到世界人民健康共同的重要课题,1988年,经原人事部部长赵东宛特批,中国大使馆照会美国政府,同意王志远不必回国服务,留在美国,完成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课题,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2000年改变身份,加入美国国籍。
❽ 南京大学有哪些名人啊
中共中央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的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程开甲、赵九章是南大校友。截至2014年2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闵恩泽、吴良镛、刘东生、张存浩、程开甲是南大校友。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闵乃本、王德宝、秦仁昌、冯康、侯先光等是南大毕业生,截至2012年2月,南大是唯一获得该奖的内地高校。历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居全国第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1994年设立至2014年,南大有137位本科毕业生、113位硕博毕业生获得该基金,为全国高校之首。
当然还有许多如中国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设计师陆孝彭。研制中国第一台超音速扩散氟化氢激光器的张存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钱骥。复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陈观烈等等。
❾ 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联合证书项目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是联合证书项目的突出特点。中外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中外教授联合执教、相互切磋,以及与国际教育体制接轨的管理制度等特征,构成了“中心”迄今在全国仍属独一无二的运行模式。
学生将在跨语言环境里迅速提高运用目标语言(中国学生使用英语、国际学生使用汉语)讨论问题的能力。中国学生由美国教授用英语教学,国际学生则由中国教授用汉语教学。学生也可以选修少量母语课程,这对学生从不同文化和不同视角理解问题具有独特的意义。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教学为学生深入理解某一领域提供系统地指导,介绍有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主要争议问题、最新学术进展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继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1、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为中美中心证书班学生提供优先录取的机会。该院承认中美中心的学分,如证书项目结业的学生被该院录取,中心所有学分可以在该院减免一个学期的课程。
2、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政治研究院每两年为有中美中心学习经历的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访问学者的名额(费用自筹)。 中美中心就业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一对一求职辅导和培训,学生可以享受到南京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的就业资源,包括职业能力测试、简历辅导、面试技巧培训等。“中心”还有完善的校友网络,校友们提供了很多内部推荐机会。
“职业发展日”是“中心”最有特色的活动之一,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同“中心”学生面对面交流,给学生最直观、真实的经验介绍。 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学士学位者(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者。
2、能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3、年龄在四十岁以下。
❿ 南京大学林闽钢不带研究生吗
林闽钢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博导,是带研究生的。
林闽钢,1967年生,籍贯福建省福州市。自1989年7月起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社会学专业)、法学博士(社会学专业)学位。2002年受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cation in Asia资助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作访问学者;2012年10-12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访问学者。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