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密码是什么
A. 一个比较叛逆的初中男生会用什么密码
离家出走的日期,憎恨的人的名字等。一个比较叛逆的初中男生会用离家出走的日期,憎恨的人的名字等作为密码。比较叛逆的初中男生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敌意,使用的密码多数是对于不满的事情的代号。
B. 自我同一性是解读青春期的密码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
这个阶段发生在12——19岁左右。艾里克森正是因为对这一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艾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就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差别,认识自身,明确自己更适合哪种社会角色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我是谁?”,“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有连贯统一的认识。
给予青少年选择的权利是满足其自主需要的关键,有利于青少年自我的稳定和发展。
青春期是一朵云,一行诗,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充满诗意的时期;青春期也是一场积风,一团烈火,是最麻烦的,动荡不安的时期?要了解如此矛盾的青春期需要找到捷径青春期的关键密码。
很多家长对孩子进入正青春期后的叛逆头痛不已。不知如何应对,其实叛逆是孩子逐渐摆脱童年期的幼稚,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时心里变化的外在表现,父母需要深入了解子女真正的内心需求。再来审视他们的叛逆行为。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使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成人感”,带来自我意识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他们构建自我理论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寻找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建立自我同一性。
着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核心发展任务就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加拿大心理学家玛利亚根据青少年探索(exploration)”和“承诺(commitment)”为二个研究变量将做同一性分成了四种状态类型不同的发展状态,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1) 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我不知道我未来要做什么?”
指青少年对认同问题不做思考或无法解决,对将来的生活方向未能澄清,对各种选择既没有进行探索也没有做出承诺。这种状态的青少年看似无忧无虑,甚至有点吊儿郎当,但实际上他们在用使用逃避和冷漠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和自卑。心理学研究表示,长期处于同一性涣散状态的青少年不愿接受新的事物,包括人和环境出现严重的适应问题。内心是焦虑,抑郁和迷茫的,通常他们的自尊很低。对自己没有信心。
这种状态也叫 认同失败者 。他们对做抉择没有兴趣,对价值、信念的形成更是不在乎。这些青少年似乎乐意接受新事物,其实他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因此常感到迷一代,也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觉得很丧的青少年。
2) 同一性早闭(identity foreclosure)-“我要当老师,因为妈妈觉得我适合当老师。”
青春期没有通过探索各种选择来做出结果,而是被动的接受他人给予的,或选择现成的结果,非自觉地过早做出了承诺。这种孩子会成为父母期望中的样子往往就是人们认为的好孩子和别人家的好(乖)孩子的一种,他们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叛逆,也不跟家长起冲突。有研究发现,这类青少年与家庭的情感连接更为紧密,依赖程度和分离水平均高于其他青少年,但由于他们的依赖性较强,比缺乏主见,容易盲从,服从权威,因此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应对挑战的能力相对较差。
这种状态也叫 提早成熟者 。没有考虑那是否合乎自己的能力、兴趣和是否符合社会的标准。他对权威深信不疑,一旦遇到与权威信念不同的情况时,就会倍感威胁,不知如何去面对。
所以说青春期太听话不是一件好事。
3) 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我可能成为教师,医生或律师,但我还没想好我要选择哪一个?”
指青少年正在经历同一性危机,积极地探索有关生活选择的问题,寻求答案,尚且没有具体的承诺和最终的决定。叛逆,是该阶段的典型标志。他们会对父母的话,表现反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争论不已,他们开始穿奇装异服,听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喜欢一些他们认为有个性的偶像明星。这些行为都是探索的过程。
这个阶段是形成同自我同一性的必然经过,出现叛逆是最好的开始,还有在青春期经历了自我怀疑,混乱和冲动,通过各种不同的尝试和探索,才能建立自我同一性,未来才能发展得更好。有研究发现,青春前期孩子表现的叛逆越多,就越容易在青春后期建立同一性。
这种状态也叫 尚在寻求者 。此时青少年正处在危机中,但是还没有投人。也就是处于抉择的过程中。这种青少年在面对新环境的时候,还不能在原有的经验上发展出另一套适应现实情况的价值观体系和行动方案,还须继续摸索。
4) 同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我喜欢唱歌,我想要当歌唱家。”
指青少年通过自身的探索,评估了各种选择后做出自己最终的选择,确立了特定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的承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未来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目标,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热情的投入有脚强的成就动机,因此会出现的,因此会表现的更成熟,心里也更为健康。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但很多孩子上不能在青春期做到这一点,有的要到大学阶段,有的可能会更晚。
这种状态也叫 认同成功者。 这种青少年在面对新环境时,不会显得惊惶失措,他会综合各方面的信息,重估过去所接受的与目前所面对的,整理出一个行动的依据,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发展。
在青春期阶段四种自我同一状态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可能在不同的同一性状态之间转化研究发现,在青春期早期用多的个体处于同一性延缓状态,但也有一部分处于同一性早闭状态。整体上同一性的状态在整个青春期处于前进的发展模式中。
火爆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从大女儿身上能够清楚看到自我同一性状态变化的过程,小时候父亲给他安排了未来的目标成为一名摔跤选手,看到年幼的朋友结婚,她觉得自己无能改变现实,摔跤则可以让他把握自己,把握未来,这促使他进入了同一性早闭状态。之后进入体育学院,脱离了父亲的管教,她开始寻求独立自主留起长发,学新的摔跤技术就进入了同一性延缓状态。最后,她开始审视自己认知上的错误,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重新向父亲学习摔跤获得比赛的胜利。最终进入了自我同一性达成的状态。
大女儿从早闭到延缓再到达成其统一性的发展,受到了自身性格,同学,老师,教练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而影响她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最关键因素是她的父母。
遗憾的是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常会采取一些不当的做法影响子女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着,阻碍子女自我同一性的达成。青春期儿童出项强烈的独立感和成人感后会想要更多自由,有些父母却不愿意给孩子自由,甚至比孩子应该有的还少;有些父母则完全撒手给孩子的自由比应该有的还多。这些不良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导致自我同一性发展停滞不前。
一项跨文化研究表明,中国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比西方国家更高,在面对孩子的叛逆表现更多采取控制等管教手段,让子女回归自己的预期。心理控制是父母控制中的一种消极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采取“爱的收回”、“引发内疚”、“人生攻击”、“忽视情感”等心理控制性的策略侵入子女的心理世界,无视子女的情感需求,迫使子女顺从父母的需求。采用这种手段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说,“妈妈都是为了你好!”、“爸爸妈妈工作这么辛苦,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们?”、“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引发孩子的那种内疚感是中国父母促进子女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心里控制会引发孩子的消极情绪,导致违纪、攻击等问题行为,甚至与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有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心理控制会导致同一性扩散和同一性早闭,父母将自己的标准和愿望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导致孩子忽视自身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从而逃避或推迟对自我的探索导致自我同一性扩散,当孩子受到父母爱的威胁时,不敢进行让父母看来有些“出格”和“不正常”的自我探索和尝试,他们会将父母的期望和要求确定为自我的选择导致同一性早闭。
父母要减少对孩子的心理控制,拿掉为孩子好的借口,采用更加民主和宽容的教养方式来对待青春期的子女别与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帮助他们树立进入自我探索,最终实现自我同一性的达成。
C. 孩子进入叛逆期是什么时候叛逆期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一般孩子进入叛逆期是十五六岁的时候,也就是初中或高中,只是有人开始的早,有人开始的晚。
叛逆期的发展特征有:随着身体变化和生理变化,他们对有关“性”的话题充满好奇甚至跃跃欲试;他们对父母、师长、对 社会 总是怀有莫名的反叛情绪甚至充满敌意。开始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时不时地顶撞父母,不喜欢父母唠唠叨叨。开始在乎自己的形象,对喜欢的女孩或许会产生朦朦胧胧的情愫。隐隐约约也能感觉到来自于父母和学校的压力,总想找到渲泄的方式,这时候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有可能沉迷于 游戏 或陷入早恋。任一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专心学习。
青春期的叛逆是每个孩子成人的过渡,家长一定要善于陪伴和正确引导。不然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场劳心劳力的灾难!
我是布点法的研究者,也是布点法的传承者。因为研究教学理论,读过一些教育心理学的书,各种版本对孩子什么时候进入叛逆期没有统一的定义,现在我结合在中学第一线的多年经验回答你的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加理论知识,孩子一般在初二到高二阶段叛逆行为明显。这个年段的孩子个体身体发展到生理成熟阶段,是为青春期(puberty)。青春期的主要生理特征有二:其一是主性征(或第一性征)(primary sex characteristics)的显现。是指因生殖系统的成熟所显现的生理特征。其二是次性征(或第二性征)(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d)的显现。
简而言之描述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特特征。总体特征是特别爱顶嘴,父母说话是正逻辑,孩子就反逻辑;父母反逻辑,孩子就正逻辑,反正就是不顺着父母逻辑说话。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性子急的表现为年轻气盛,情绪易于冲动。孔子曾经说过:“血气方刚,戒之在斗”。美国的心理学家特别指称青春期为风暴期(storm and stress period)。具有暴起暴落的两级特征。二,性格偏软的因为身心失衡而导致情绪困扰,其表现为抑郁症状,对人对事特别敏感且偏激但又不像第一类的孩子外显出来,而是表现为沉默寡言,抑郁寡欢状。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说,青春期叛逆孩子,人格发展顺利者特征: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人格发展障碍者特征:生活无目的无方向,充满失败感。
当你的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咣当一声把门关上的时候,他的青春期就开始了。身体飞速发育,心理变化也相应开始。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拿主意,主观上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实际情况却是需要家长帮助打扫残局。
1,脑子里有很多种不切实际的规划
2,拒绝和家长有心的交流。一方面渴望关注,另一方面不希望家长过多约束
3,开始出言顶撞。家长说一句,他有好几句等着
4,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现在的孩子的叛逆期前提到小学四年级,以前是初中一年级爆发。其表现为喜欢异性话题,不喜欢读书学习,任性妄为,不听劝告,不理会他人,甚至爆燥,惹事生非,顶撞长辈……。因此,家长要耐心引导,一起沟通交流,同时放低身份,呵护成长。
叛逆期,小学六年级到初中,甚至高中。这期间的孩子都是逆道而行,说与做都要与你对着干。你说打狗,他撵鸡。凡事对立,脾气暴躁,双面性特别厉害。本该好好学习的,可偏偏逃课,就是上课,也是与老师家长对着来。说什么耳旁风还是不错的,不小心就大吵大闹。我,亲身经历,我的儿子,折腾啊!几年,我累,也不能抱怨,首先抱怨不起作用,再说,越抱怨孩子越对立你!手捧手机,满嘴歪理邪说,这就是叛逆。熬呀熬,快熬出头啦!
一般孩子的叛逆期有两个,包括幼儿期,幼儿期叛逆的症状不是很明显,青春期是明显的叛逆期,幼儿期的叛逆期是指满两岁以后宝宝的语言能力发育比较迅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
当他们的行为愿望受到大人的限制时,宝宝的言语表达和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就会以发脾气的形式来对抗大人,这成为第一反抗期,也就是第一叛逆期。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要进行及时地引导,避免过度的限制孩子。另外,青春期是明显的叛逆期,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在经济上没有独立,但在心理上却希望别人认同自己的想法,在行为上希望努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愿意父母过多的干涉。但是由于他的 社会 和经验的不足,对后果的考虑欠佳,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在家庭和学校容易出现明显的观念和行为上的冲突,所以也称为青春期的叛逆期,要在家长、学校和心理老师的沟通下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时候,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是时不时的叛逆好多次。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家长应当活跃的面对,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叛逆期在未成年,有的孩子没有明显表现,判逆的后果难以逐磨。
孩子叛逆、厌学的原因是什么?
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2、同学之间的相处关系恶劣。现在 社会 校园欺凌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比较敏感胆小的孩子会受到调皮同学的欺负,这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对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
3、有些同学,喜欢攀比,喜欢打击人,喜欢校园暴力,喜欢拉帮结派,喜欢打 游戏 ,喜欢欺负人,等各种原因,让孩子觉得不喜欢回去和这些人一起学习了。
面对孩子叛逆、厌学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盲目批评孩子:盲目批评孩子是错误的,“不教而诛,失其道义”。首先你不可以搞不清楚缘由就批评小孩,其次不要总因为同样一件事去批评孩子,就算是批评孩子,也要注意方法和态度,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2、在和孩子做真诚朋友并搞好关系的同时,适当地贯穿是非观念和善恶,叫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大胆做,什么事情不宜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3、帮助孩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这是激发兴趣的源泉。帮助孩子对事物产生学习兴趣 可以用 情感 激励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实践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要求学习本来就是一种需要,但学习枯燥无味,必然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
第一步,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第二步,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技巧。
第三步,帮孩子分解学习目标。
第四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也正处于叛逆厌学阶段,欢迎关注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爱上学习。
D. 叛逆期孩子手机手机密码都会设成什么
什么都有可能。数字、名字缩写、或者是某些特殊词汇的拼音之类的
E.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沟通密码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提升,个人的思想观念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这是再想用之前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相处就不适宜了。建议家长保持冷静,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
1.独立意识增加与渴望精神依托并存
由于生理的成熟,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包括:
(1)从心理上过高的评价自己的成熟度。
(2)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
(3)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
(4)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2.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
青春期儿童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少年儿童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
但是,与此同时,少年儿童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倍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很愿意向同龄朋友推心置腹。其实,他们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认为可信赖的成人吐露心声。
3.情绪两级化,波动起伏大,情感带有冲动型,意志较为薄弱
青春期儿童通常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获得成功或取得良好的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和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 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
4.进入第二反抗期,出现逆反心理
青春期逆反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逆反是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种需要家长帮助的求助信号。此时的父母,不是一味的责备、控制,而是应正视孩子的各种状况,接纳不同差异,妥善引导青少年青春期的各种喜好,认真对待孩子要求独立的需求,尊重与信任,学习放手,加强亲子沟通。
如何应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1、孩子身上出现叛逆的景象,不要大惊小怪,每个孩子都会阅历这种叛逆期,当然要坚持镇定的对待。所以爸爸妈妈要多观察,多谅解孩子,要文明,要变革,要有涵养和把握的现代教学理念知识,才能做一个好爸爸妈妈。才能让孩子走好,走对芳华期这一段人生的必阅进程。
2、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3、要跟孩子做朋友。
4、宽容的对待孩子,原谅孩子的错误。
5、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孩子处于叛逆期,有些事就不用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孩子享受民主权利。
6、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同你交流,不要强迫,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7、允许他失败,经历磨难和挫折。他去做事情,无论成败选择支持他。这是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F. 叛逆期是什么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6)叛逆期的密码是什么扩展阅读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从而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跌进犯罪的深渊。
G. 叛逆期是什么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
叛逆期的人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期特征:
1、厌学,拒绝上学,自己解释可能是学习压力大,学校环境紧张,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等;
2、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再甚至拒绝与父母沟通;
3、跟孩子说话,不听,也不答应;就是听进去了,也是左耳进,右耳出;
4、没办法与孩子好好说话,总是不耐烦,做什么事情总像是在和你唱反调,令你头痛;
5、情绪不稳定,尤其喜欢针对父母发脾气;
H. 你掌握孩子的叛逆密码吗
孩子初中以后非常叛逆,特别是校园谈恋爱的比较多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