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古代信件加密

古代信件加密

发布时间: 2022-12-14 19:59:38

㈠ 古人如何加密公文或信件,都用什么方法

拆字法的由来

如果军队需要补充粮食,前方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请粮料”的编码(第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第九字是“五”,将领便把“五”字写到一件普通公文中,并在字上加盖印章。指挥机关接到这件公文后,查出盖印章的“五”字,在临时约好的诗中列第九,再对照密码本上的顺序,就知道前方缺粮草。

㈡ 古人如何加密公文或信件

在发出的公文上先盖上印,用绳子捆好公文竹简,再在绳子打结处粘上泥块,秦朝用这样的方式来防止公文伪造或泄密。
秦始皇时期,官员上奏是要先将竹简捆好,并在上面糊上泥团,在泥上印上玺印,然后放在火上烧烤,让泥变得干硬。随后,奏章被送到章台,由身边侍卫呈送秦始皇亲自验查,如果看见封泥完好,那就代表没有被奸人私自偷看。
西汉时期,出现了“皂囊重封”的方式,皂囊是一种双层口袋,黑布面、白布里。“皂囊重封”是指皇帝先对书简进行玺封,放入黑色布袋后,由尚书令或是御史中丞在布袋外再用自己的印在外面加封,实现了双重加密。
宋代建立了“实封”制,即官员呈奏的秘密文书,要将文件的封皮折角重封,两端盖印。官员在外地呈奏的秘密公文,只贴“系机密”或“急速”字样,并规定,若发现依例应该实封而未实封的公文,其主管官员将被严惩。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用于军事保密通信的代码。据曾公亮、丁度等编撰《武经总要》记载,字验是宋朝传递情报的密码,将各种情报内容,比如被贼围、将士叛等内容归纳为40项,编成40条短语,分别编码。将领带兵出发前,指挥部门与其约定一首40字(无重复)五言律诗作为解码密钥,诗中的每一字都对应一条短语;在战斗中,前后方就用该密码本进行通讯。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雍正年间,每一个封疆大吏在上任前,皇帝都会把他叫他跟前,给他一个密匣,上面有两道锁,而钥匙则只有皇帝和拿匣子的大臣才会有。大臣在向皇帝呈递密折时,就会将折子放入匣子中,直接交于皇帝亲自开锁御览,批示之后再锁上密封还给上奏人,所有内容只有君臣两人知道。

㈢ 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人曾使用了一种着名的加密方法,叫什么名字

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人曾使用了一种着名的加密方法,叫什么名字?

Scytale密码

历史上最早的有记录的密码术应用大约是在公元前5世纪。那个时候,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使用一种叫作scytale的棍子来传递加密信息。在scytale上,斯巴达人会呈螺旋形地缠绕上一条羊皮纸或皮革。发信人在缠绕的羊皮纸上横着写下相关的信息,然后将羊皮纸取下,这样羊皮纸上就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顺序。如果要将这条消息解码,收件人只要将羊皮纸再次缠绕在相同直径的棍棒上,这样就可以读出信件的内容了。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公元前404年,斯巴达的Lysander遇到了一个从波斯回来的信使,他们一行5人中只有这一个人从这趟艰险的旅程中回来了。这个信使解下他的皮带,Lysander将皮带卷在scytale上,读出了信的内容,知道了波斯将要进攻他的意图,因而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我以前看过的一本书里,还有这样一个版本(多半是没有什么历史依据的):在古希腊,有个奴隶要通过一个关隘,斯巴达人检查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在要放行的时候,有个将军突然发现奴隶身上的皮带上刻有字母,于是就把皮带拿来检查,发现这些字母是杂乱无章的,也没有什么头绪。当他无意把皮带卷起来的时候,却发现了上面的秘密,一下子这些字母就排列得规律起来了。就这样,这位将军发现了敌人的阴谋,这个奴隶也被处死了。

其实scytale密码和栅栏密码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大家可以用一根细长的长方形纸条和一支六角形的铅笔来试着写一下scytale密码比如,我写下了一句话,把纸条取下来后,得到了下面这样的密文:
stte_ _erh_ _ _noe_ _ _dob_ _ _mpr_ _ _osi_ _ _rtd_ _eog
这里用 _ 表示空格,因为铅笔刚好六条边,所以知道空格的多少。(通常可以把空格省略了,或者一般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空格。不过我们将会发现,除非整个纸条都写满了,不然总是会有空格的,这也为我们破译时分段带来了方便。)因为这里知道密钥k=6,所以按6个一行(包括空格)来分段,得到下面的样子:
stte_ _
erh_ _ _
noe_ _ _dob_ _ _
mpr_ _
osi_ _ _
rrtd_ _
eog
然后从上到下,一列一列的连起来,就得到了明文:sendmoretroopstothebridge
(send more troops to the bridge)
这里缠绕方向有两个,一个左旋,一个右旋。如果纸条卷的时候,方向反了,比如写的时候是左旋,读的时候是右旋,那么就会是从右到左来读出这条消息的内容。大家可以试一下。Xb1r2YD HV:i

另外,如果写的时候是另一个缠绕方向的话,同样是上面那句话,把纸条取下来后,就可能会得到下面这样的密文: `Vyf/l,iA F
eti_ _ _rsr_ _ _opb_ _ _moe_ _ _dohe_ _nrtg_ _etod_ _sy5tkK!~gv
密钥k=6,所以还是按6个一行(包括空格)来分段,得到下面的样子
eti_ _ _
rsr_ _ _
opb_ _ _
moe_ _ _dohe_ _
nrtg_ _
etod_ _
s
这时候怎样得到明文呢? 哈哈,反过来,从下到上,一列一列的连起来,就得到了明文:
sendmoretroopstothebridge
给大家个练习
练习2. 下面是我把纸条缠在一根火腿肠上,写下的一个句子,得到的密文如下:
toitdarwiuyhwghbdwsnt,这里我把空格省略掉了,看大家破译得出来不?

㈣ 古代快递都是如何加密的,如果“泄密”该当何罪

生活中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相信大多数女性会回答收快递。可见,收快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快递变得不可或缺。其实快递古代就有,而且出现时间相当早,秦汉时期,快递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成熟,隋唐以后,快递业更加完善,已经有了针对快递泄密等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

因而,古代最主要的加密方式是封泥,封泥后在盖上相关印玺。但封泥不仅有保密的作用,还有等级上的区别。

㈤ 中国古代是怎么做到让传递的信息保密的呢求解答

古代信息大部分就是信函了,所使用的保密方式就是火漆封缄,其实仔细一想除了封的严实点也没别的办法。


封缄形式的演变

(一)竹简封:简,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狭长的竹片和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稍宽的长方形木片叫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竹简封是指将方或策(册)卷好用绳子把它捆扎、封泥固封的一种形式。封泥,是指钤有印章的土块,也称“泥封”:是将绳端或交叉结扎处放入挖有方槽的“检木”,封以粘土,盖上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

(二)木牍封:是木牍信函的封缄形式,是指先在木板上写好文字,再在木板上复盖一块木板,或另用两块相似木板,称“外木板”,两面夹住;木板上雕有3条线槽,用绳子在线槽上捆扎3圈,穿过一个方孔,把木板缚牢,然后在木板外侧封上粘土,盖上印章,防止私拆。如今信封落款的“缄”,最初就是指用绳子捆扎木牍的方式。

上述两种信函封缄形式,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时期,但都以“粘土”封口,若以封口材质来说,应该统称“粘土封”。晋后,纸帛盛行,简牍封缄逐渐废止,当然,也就不用“粘土封口”了。

(三)棉纸封:是纸帛盛行时期信函封缄的常用形式,普遍用于平常信函与家书。信封由多层薄纸裱糊成型,形似当代直式信封。棉纸封使用方便,原意是专指信封上下封舌之处,加贴棉纸钤印封口,以资保护,同时也泛指纸质信封。

(四)火漆封:是用以防范信封被拆的主要封缄形式,特别用于机要信函的保护。

火漆,亦名“封蜡”,又叫“封口漆”。以松脂、石蜡、焦油加颜料混合加热制成块条状,一般呈红色或棕红色,也可按要求制成蓝、白等特殊颜色,遇热则软,面粘,专供瓶口、信件封粘之用。封粘时,用烛火引燃火漆,于熔成稠状瞬间滴注于需要封粘之处,在将待凝固之前加盖印章,冷却后留下清晰钤记图案。既美观又能有效地防止私拆。此外,火漆还应用于鸡毛信的鸡毛粘合,以防鸡毛脱落。

火漆封是相对于“粘土封”的封缄形式,火漆章是适用于火漆封缄条件的一种钤记,为便于观察与检验,常以机关单位名称或标志阴文镌制。奥博会标志选择“祥云火漆章”就是火漆封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棉纸封随着制纸工艺的发展和纸质的提高,信封由多层改为单层,沿用至今。火漆封明、清时期官民之间均皆盛行;民国时期沿用于政府机关,民间则较少使用。

封泥是我国古代封缄简牍、封存财物所使用的盖有印章的泥块,和印章一样是一种凭信物,它的用途是作为封缄凭信,封泥在古书中不乏记载,如《后汉书·百官志》载,少府的属官中有守宫令一人,“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卫宏《汉旧仪》“有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后称皇帝诏书为紫泥封或紫泥;李白《玉壶吟》诗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凤凰指凤凰诏,即是皇帝诏书,紫泥即萦色封泥,用来封诏书。这两句诗写李白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东观汉记·邓训传》:“知训好以青泥封书……载青泥一穙,至上谷遗训”即知道邓训喜欢用青泥作书信的封泥,于是用车送去青泥一堆,至上谷送与邓训。既然古书有众多的记载,为什么后人反而不明白呢?因为封泥之法在古代是人人都明白的常识,古书中一般不加注释,隋唐以后,封泥的方法不再使用,到明清时人们对“封泥”是怎么一回事,就不甚了然了。


封泥主要用途是用于封缄公文、书信。

古代公文书信大多写在竹简木牍上,为了保密和防止伪造,要严密封藏起来。封缄的方法是在竹木简扎外面加一凿有小方槽的木片,再用绳子将它和简牍一起捆缚好,将绳结置于木槽,然后将一团软泥捺入木槽将绳结盖住,再用印章在泥上盖印,这个有小方槽的木片就叫检(后人把装有封泥的检叫封泥匣),封缄的全过程叫检封,在封泥上加印叫检署或封印、封记,公文送到后要查验封泥是否完好、封印是否真实,这叫检验,这种作法很象过去邮政局的火漆封,可以防止传递过程中私拆。1973年甘肃省博物馆在发掘金塔县汉代“肩水金关”遗址时,出土了一个封缄文书的“封泥匣”,封泥上有“居延右尉”的四字封记。若一份文书的简牍较多,还可以放在绢囊中,口上用绳扎住加检封缄。据《汉旧仪》载,在东汉时,群臣给皇帝上奏章,如果事及机密,皆“封以皂囊”。《后汉书》公孙瓒传中载有他弹劫袁绍的奏章,说袁绍“矫刻金王玉,以为印玺,每有所下,辄皂囊施检,文称诏书”,指责袁绍私自刻制玉玺,下发公文时,用黑绢口袋检封,人们称为诏书。由此可知,古代封城公文书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封检,一种是用口袋封检。


火漆,又称为 封蜡,英文名:SEALING WAX

火漆(即封蜡,用于邮政信件,文件或密件封口,以防止被他人打开),

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东西,古代人们在重要的文件或信件、密件、包裹等的封口处滴上烧化后的火漆,乘热盖上章,这样任何人讫图私自打开,都会造成火漆破损。

公元前3000年,亚述人和埃及人的泥版信装在泥制的外套内,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信封。

后来人们把用动物皮和羊皮纸写成的信卷成一卷,外边用窄皮条(经常取自同一张动物皮)捆扎,再用火漆封缄。随着纸张的出现,信被折叠起来,信纸背面用于书写姓名、地址和有关的邮寄说明,信纸各边封口用火漆封缄,这种做法在欧洲一直延续到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甚至还要晚一些。


火漆封缄的盛行

火漆是形成火漆封的基础条件,火漆印是防止火漆封被拆的主要保证。有人说火漆法国人发明于1626年;有人说中国人发明,于公元11世纪,经由印度传入欧洲,很快就成为欧洲人保守通信秘密的法宝。也有人说,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公元前195)用过火漆印,在香港某拍卖会上,以四十万港币拍卖成交(《维基网络·火漆起源》)。众说纷纭,有待查证。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火漆封是替代竹简封、本牍封的封缄形式,是相对于“粘土封”的延伸与发展,应当在竹简封之后使用。也就是说,火漆封应该启用于公元二、三世纪的晋后时期,显然说法国人发明于1626年,未免过于迟滞了。至于由中国发明经印度传入欧洲,当然可以查证;但是汉刘邦用过火漆印,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在火漆封之前的“粘土封”是同样需要钤印的。所不同的是前者盖在粘土上,后者钤在火漆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称它“火漆印”也无不可。其实,回顾火漆封的存在形态,关键还在于认识它在传递机要信函和保护信息权益方面的历史功绩。

晋代以来,纸帛盛行,火漆封缄,沿用至今,历史悠久,并且在各类重要文件、贵重物品、文物出境与文物鉴定保护的应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办国家邮政,规定信封要有红色条封,用毛笔规矩书写,盖上钤记,贵重的用火漆封口。民国时期虽有变革,但继延旧制,也广泛用于政府机要文件。法国人用火漆加封,以火漆颜色区分内容,红漆为官方文件,棕漆为赴宴请柬,白漆为婚嫁喜庆。值得关注的是,火漆封缄也为万国邮联采用,规定用于各国的有价函件,以及贵重文物包装的封粘。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个人档案和重要单证的传递,也曾使用过火漆封。然而,随着邮政运行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为机要信函封缄形式的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火漆封”尽管有形似严密的保密形式,但是强调火漆封缄,实际上是“见物不见人”,人品不好,(火漆)封有何用。特别是以火漆封缄明白标示信函性质,未免过度暴露。同时火漆封粘封繁琐,点燃熔化,滴液钤印,早则模糊,晚则淡漠,也导致火漆封的逐渐消逝。

㈥ 拆字法或者代码法,古人到底是如何加密公文文件的呢

其实,古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平庸,他们有些想法还是非常先进的,重要的公告,古人是如何进行加密的呢,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有这么一种密信传递的方式

在北宋的时候,中国就出现了用于军事保密通信的代码,将士在出发前,指挥部队与其约定一首40字的五言律诗作为解码秘史诗中的每一个句子都对应一句短语。这样在战斗的时候,双方就使用该密码进行通讯,其实,在孙红雷主演的谍战片《潜伏》中,余则成在接受上峰指令的时候,总是一边听着广播里念出了四位一组的数字,一边查阅小说《梦蝴蝶》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字验法。

热点内容
6s和安卓8哪个值得入手 发布:2025-07-23 23:03:31 浏览:765
巧妙运算法 发布:2025-07-23 23:02:02 浏览:139
sql解析json 发布:2025-07-23 22:48:16 浏览:905
战神解压密码 发布:2025-07-23 22:29:07 浏览:224
如何刷机安卓系统手机 发布:2025-07-23 22:28:56 浏览:739
麦咭编程下载 发布:2025-07-23 22:20:04 浏览:36
javadraw 发布:2025-07-23 22:19:59 浏览:629
忘记密码去哪里找回 发布:2025-07-23 22:19:06 浏览:748
php培训技术 发布:2025-07-23 22:18:21 浏览:608
儿童速算法 发布:2025-07-23 22:09:37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