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胜文访问大陆
A. 连战访问大陆代表了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结束了封建统治.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使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连战访问大陆的意义:
标志着大陆和台湾交流与合作迈进一步。
B. 台湾连战什么时候来的大陆
2006年4月26日16时40分许,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60人搭乘东方航空公司客机顺利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开始了中国国民党时隔半个多世纪的首次大陆之行。
飞机舱门打开,连战站在舷梯平台上向停机坪上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是历史性的第一步!”17时05分,连战在禄口机场停机坪发表演讲。连战说,台北和南京距离可以说不是很远,但距离他上次到南京来“整整间隔了60多年”,“实在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将在大陆进行8天7夜的访问。此行,连战将在北京与胡锦涛进行会谈,这是继1945年8月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之后,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之后的历史性握手。
“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联结、感情联结的地方。”连战说,今天能率同国民党同仁,来南京向创党总理孙中山先生致上最高的敬意,这是国民党全党共同的心声,也是众多人民共同的期盼,“我深深地感到,此行真是难能可贵”。
现场快门声响成一片,密密麻麻的摄像机、录音机记录着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面对数百名中外记者的采访,连战表示:如何能够营造两岸互惠互利、和平双赢的未来,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国民党访问团这次到大陆访问,愿意为这样一个目标尽绵薄之力,也希望各界人士、相关团体大家能同心协力,一起奋斗,一起努力。连战夫人方瑀,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林澄枝、江丙坤,秘书长林丰正等访问团成员同机抵达。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和江苏省各地台商协会的代表等前往机场迎接连战一行。
四月的南京,艳阳高照。连战一行的到来,在这座曾是六朝古都和原国民政府所在地的现代化城市里引起普遍的关注和欢迎。“没有比亲人回家更让人开心的了。大家有分歧不要紧,关键是能够坐到一起交谈。”南京市莫愁湖社区72岁的居民刘文珏说。
访问团随后前往金陵饭店下榻。南京是连战访问大陆的首站。访问团在宁的重点行程是拜谒中山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处
C. 连战至今总共访问大陆多少次
连战、宋楚瑜的来访,符合两岸共同发展需要,两位政要也会因为在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赢得两岸人民的尊重。国民党主席与亲民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与大陆高层进行接触、会谈,这种两岸政党之间的交往活动展现两岸对话、统一的道路是宽广的,会使“一个中国,和平统一”的道路越来越宽广。76%的被访者表示他们认为这两次不同寻常的来访对推动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D. 这是连战第几次访大陆了
连战此次到祖国大陆参访,是其第五次访问祖国大陆。
前四次访问大陆的时间:
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赴大陆访问。这是连战自1945年离开大陆后60年来首次再度踏足大陆,也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访问大陆。
2005年10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第二次走访大陆。访问线路:沈阳——大连——青岛——烟台——上海——成都——台北 。
2006年4月13日,连战再次“登陆”,参加两岸经贸论坛。4月17日,连战首次抵达福建,展开五天四夜“祖地行”。
E. 连战到底为什么访问大陆别讲大道理!
为了两种利益!
1 连战自身的威望越来越下降,访问可以提高他自身的知名度,间接提高了他自身的收入。
2 国民 党在台被民进 党一直打压了7年 一直斗不过 通过访问可以给民进 党施加压力 间接提高国民 党在台的利益
F. 连战访大陆说的一句话(杨柳青时忆故人)其中的故人可理解为老朋友吗
可以是老朋友的意思
G. 连战访大陆
国民党主席连战访大陆的国际政治意义
2005年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前台湾行政院院长连战及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结束了在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等地的8天访问返回台湾。临行前,连战先生在上海浦东机场发表临别感言时表示,待到“杨柳又青了”的时候再相见。现在,伴随着连战先生的话音,台湾海峡两岸已然翻卷起和解的春潮。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很可能因为这股春潮而掀开新的一页。
·台湾问题:“外力”的存在总是将水越搅越混
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与分治,是56年前国、共内战的结果,也是当时世界冷战格局的产物。在今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伟大时刻,1943年11月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8月《波茨坦公告》作为国际法律文件,早就庄严宣告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中国政府对台湾享有主权的神圣地位。美国乔治顿大学法学院院长沃尔曼教授曾专门撰文指出,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主权归属,清晰得根本不需要再专门制定任何一项国际法文件来予以确认。
然而,冷战使得台湾变成了美国围堵所谓“中共扩张”的前哨阵地,也使得台湾问题与美国在东亚的地缘战略利益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湾浅浅的海水,带来了数不尽的乡愁。
90年代初冷战结束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台湾岛内的政治民主化原本应该为两岸和平与统一创造历史性的契机,但由于李登辉等台独势力作祟,两岸关系悲剧性地日趋紧张。1999年9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妄图借助大国政治中利益竞争的复杂和诡异,“挟洋自重”,竭力想走一条背叛祖国、实现台独的分离主义路线。
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带有鲜明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形形色色的台独势力更加猖狂。泛绿阵营为了拉拢选票,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不惜大肆煽动“台湾意识”以对抗和瓦解“中国认同”,借由“撕裂族群”疯狂地鼓吹和叫嚣台湾要“走自己的路”。2004年3月20日的台湾大选将这种人为的“蓝绿对立”以及“中国与台湾”的对立推进到了新的高度。陈水扁虽然在2004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重申了“四不一没有”,但由于台湾当局台独主张未变,一切为了票源的“逢中必反”政策不变,台独势力早就一直在争取的“共投、制宪和正名”的可能性仍在提升,“去中国化”行动在台湾岛内也不断发展。
面对两岸局势的浓浓阴霾,2005年3月中国大陆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四点建议”向台湾当局昭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台独的决心和愿意对话的善意。
两岸局势从90年代初一路走来,可谓风雨飘摇、几度经历危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台独势力竭力利用各种国际因素对抗中国大陆的主权诉求,坚持走台独冒险主义道路;二是因为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台湾问题事实上成为了大国角逐的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台湾当局也频频出招,利用自己手中的“民主牌”、“民意牌”和“经贸牌”等手段,妄图达到台独目的;即便无法实现实质台独,也要在法律、文化和观念等领域与中国“划清界限”。台独势力背后各种“外力”的干预与影响,一直是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动荡最深刻的根源之一。
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然而,国际关系中实力对比的微妙现实,以及大国政治中私利至上的权力本质,客观上也难以完全厘清台湾问题是“国内”、还是“国际”问题的界限,更让台湾问题总是随着东亚政治的变化而起伏跌宕。
·两岸中国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连战先生此次率团访问大陆,不仅和胡锦涛总书记进行直接对话,建立起了海峡两岸党对党的沟通与协商机制;最重要的是,两党领导人时隔59年的握手,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两岸中国人有决心、有能力自己解决两岸分歧与冲突;建立台海两岸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架构,不但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两岸政治家可以共同开创的美好前景。
随着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月5日赴大陆访问和目前正在商讨中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的来访,两岸政治人物直接对话的新现实已经出现。台湾的陈水扁“政府”尽管在短期内还不会实质性地跟进,从而借助连先生访问的东风彻底开启两岸当局者之间对话的大门,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当然,我们对连战访问能否带来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改变和多大程度上触动民进党政府还不能盲目乐观。然而,台湾岛内真正着眼于人民幸福和华夏子孙共创民族振兴的各种政治势力,事实上已经无法躲避两岸政治对话的大潮。正如连战先生4月29日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所提到的,他的来访是顺应“民意潮流”和“历史潮流 ”的双重结果。连战来访与中国大陆方面所达成的广泛成果,是90年代到现在15年间两岸关系没有出现的历史转变,是开启两岸未来发展历史新进程的“钥匙”,更是国际社会在若干个月之前还很难预期的伟大愿景。
对于东亚的国际关系来说,连战先生的此次访问,是打破台海僵局、转变两岸关系长期紧张的重要时刻。台海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符合东亚各国人民的利益,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合作。两岸政治对话进程的启动,将开始扭转90年代以来台湾政局发展一直不利于中国大陆的消极趋势,给台湾问题增加了前所未有的两岸沟通对话的积极因素。在这一历史时刻,在东亚地缘政治环境中,台湾问题难得一见地开始出现向“中国大陆”倾斜的建设性态势。这无疑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赋予中国政府更多的主动性来与其他国家讨论普遍关心的台湾问题。
同时,对于出于牵制中国崛起的各种国际势力来说,两岸中国人自己在台海问题上逐步开始走出困境,建立起包括广泛经贸联系、军事信任措施以及更深层的社会互动基础上的“紧密型”联系,无疑能打击他们与台湾加强军事与战略联系的政治意愿,让那些想要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做手脚以防范所谓“中国威胁”的势力头脑要“清醒”一些,在和台独势力“眉来眼去”时的热情要多少“收敛”一些。虽然不是现在,也很可能还有漫长的时间,但历史终将证明,在冷战时期由于意识形态对抗,而在后冷战时代又由于台独势力的挟洋自重而导致的“外力”介入台海事务的过程,从此次连战先生访问开始,将逐步进入一个“衰退期”。
中国政府此次抓住历史机遇,与中国国民党一起开创两岸政党交流新时期的抉择,沉重地打击了台独势力,扩大了岛内维护现状与稳定的主流民意,为防止台海局势失控、逐步消除台海紧张这一长期的区域热点问题,提供了最为坚实和可靠的路径。在和平、稳定与发展为主题的两岸关系务实开拓的历史潮流带动下,台湾问题的“降温”将会给东亚区域合作带来新的生机,也有可能逐步促成东亚多边地区安全合作制度的建立。(朱锋)
中国日报网站
H. 请问当年 连战访问大陆时 的一个新浪网友写的诗
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推翻帝制
是你拉着我的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当取得胜利的时候
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
忠孝不能两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淞沪战役
敌后战场
武汉保卫战
战斗在太行山上
你我相互鼓励
打回老家去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保卫黄河
保卫长江
保卫全中国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
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
五十年的相互敌视
亲者痛仇者快
五十年的不依不饶
让咱娘气瞎了双眼
娘曾在弥留之际呼唤着大哥你的名字
说不见着大哥你她死不瞑目
然而娘撑到了最后
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东方
无奈地撒手人寰
五十年后的今天
你终于回来了
跨过海峡,越过高山
一路风尘
掩饰不住你急迫的心情
一路上你我低头不语
来到我们离开家乡时
娘送别我们的那棵大树下
我手中捧着咱家的族谱
你手里拿着一炷祭祖的高香
我们两人一起来到娘的坟前
我叫一声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你哭一句
娘,儿子来见您了
两个在战场上从不知屈膝的汉子
两个五十年来谁也不服谁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地跪倒在了娘的坟前
任凭泪水哗哗地流淌
任凭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在树梢间
我对着黄河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黄河之水涌起了欣慰的泪花
我对着长江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三峡大坝轰然的水声就像那迎宾的礼炮
我对着长城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长城内外刚刚盛开的杜鹃
红艳艳的,好像是特意为你铺就的红地毯
我对着昆仑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昆仑回应着
就像是家乡的父老
簇拥在咱家老宅的门口
扶老携幼,口中喃喃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
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
“江山社稷需要你们兄弟二人的两副肩膀
共同承担”。
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
又走在了一起
他们情不自禁地
鼓起了掌
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
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
人们奔走相告
“他家大小子回来了”
“他家大叔回来了”
“他家大爷回来了”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能自已而泪水涟涟
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
咱俩早该摈弃前嫌
我知道你虽然富有了
我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
但是兄弟不和
鹬蚌相争
渔利的总是门外的豺狼
要想在外族人面前真正地昂起头颅
还需要你我兄弟联手实现紫气东来
梦回唐朝
咱家门外的豺狼
贼心不死
随时都想闯进门来
祸害咱家的牲畜
偷吃咱家的牛羊
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大哥他回来了
消息犹如闪电一般
传遍了大江南北
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的
第三次握手
再铸辉煌
I. 什么原因促使连战访问大陆
1.经济危机的到来,需要搞好与大陆的关系。你看,现在大三通也通了,台湾的港口不也是满了么?2.岛内与大陆交往的呼声愈演愈烈,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得民心,台湾领导人也会考虑访问大陆。3.在台湾人眼中的大陆,就像在我们眼中的台湾一样。我们认为大陆是母亲,台湾需要回到母亲的怀抱。而台湾人则也是普遍认为,台湾是母亲,大陆需要回到台湾的怀抱。这一点从中央四套的一个专题节目上邀请的台湾人士说的话里完全能看得出来。4.大陆拥有更加雄厚的资金,与大陆交往能获得许多优惠政策,大陆能去台湾投资,带动工商业和旅游业等的发展。
J. 连战每年访问大陆是来做什么
其一,是想借助对大陆的访问,以顺应民意,来赢得台湾人民的支持,以便在下届的总统选举中取得优势。
其二,可能也觉得历史潮流不可逆转,统一是必然的趋势。
连战195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65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67年在美国任教。1968年,连战返回台湾任教,担任台湾大学政治系暨政治研究所主任。
历史背景:
连战上中学时,连震东已经官运亨通,这时的连府环境与从前大不相同,连战开始打高尔夫球,并经常组织郊游、参加舞会,其玩伴都是些高官富商子弟。
自那时起,连战就开始与钱复(原“中研院院长”钱思亮之子)、陈履安(原“行政院长”、“副总统”陈诚之子)和沈君山(原台湾农业复兴委员会主委沈宗翰之子)并称为“政坛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