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编译者说古韵

编译者说古韵

发布时间: 2022-07-02 23:07:58

Ⅰ 译者跟编译者有什么区别吗

所谓译者就是翻译者,就是把A语言的书籍或者文献翻译成B语言的人,你看过一些外文书籍都会有译者某某某这样。编译,是一个计算机学科的专业词汇,所谓编译就是把程序员书写的高级语言程序(比如C语言或者JAVA再或者其他你听说过的高级编程语言)转化或者说编译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机械语言(机械语言就是二进制的高低电平),编译的过程还有一些细节就不说了,所谓编译者是个不严谨的叫法,因为现在基本不存在被直接人力书写的机械语言,因为太麻烦,人类软件从业者可以直接用高级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书写程序(源程序)然后电脑自带的编译器会完成编译,让程序可以被执行。我觉得我说的有点啰嗦。

Ⅱ 段玉裁,徐珂的简介。

段玉裁(1735~1815)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干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着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清代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为其外孙。

段玉裁祖籍原为河南省,其先祖随宋王朝南迁,落户金坛。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秀才,以农耕为主业,以读书为乐事。父亲段得莘是一位廪生,曾在镇江、扬州等地任过塾师,对子女家教甚严,望子成龙心切。段玉裁有一姐二弟一妹,父亲虽为塾师,但收入微薄。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执教,家务全由母亲史氏操劳。全家人衣着粗布,常年是大麦粥糊口,很少吃上白米饭,家境非常清贫。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段玉裁出生于江苏省金坛西门外大坝头村,十三岁补诸生,曾至扬州安定书院就读,干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十五岁中举人,任国子监教习,入都会试,屡不中。经人介绍,段玉裁在京就教职,获读顾炎武的《音学五书》,有意于音韵之学,遂边教边做学问,历时约10年。在京时,师事戴震,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1743~1796) 、姚鼐(1731~1815)等学者。 返里后,又得与刘台拱、汪中(1744~1794)、金榜(1735~1801)等人相交。55岁时,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乾嘉时代汉学昌盛,段、王两家在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贡献极大。干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两年后,调到四川省,先后任富顺、南溪和巫山县知事,仕宦期间,均携《六书音韵表》于身边,|“每处分公事毕,漏下三鼓,辄篝灯改窜是书以为常”。 经10年,他以父母年迈多病、自身有疾为由,辞官归故里,时年仅47岁。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
出身寒素的段玉裁,毕生铭记“不耕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祖训,一生以着述为乐事,他克服重重困难,潜心注释《说文》。干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四月,不幸跌坏了右腿,从此成为残疾之人。当时的段玉裁曾对友人说,“说文注”三年必有可成。可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段氏坏足,“说文注”成。” 其后健康每况愈下,盖春夏秋三季多不适,而春季尤甚,疮烂疥烦,两眼昏花,心脉甚虚,稍用心则夜间不能安宿,又左臂疼痛不可耐。此时段玉裁最为担心的事,是注释“说文”能否完成,他曾对友人说,“贱体春病如故,栗栗危惧‘说文注’恐难成矣,精力衰甚,既成而死,则幸矣!” 到段玉裁注释“说文”完成时,他又对自己的学生说,“吾以春蚕一般,茧既成,惟待毙焉。”
经过3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说文解字注》30卷,王念孙推祟说,自许慎之后“千百年来无此作矣”。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月《说文解字注》全书刻成,为将此书刻成付印,他用去了全部积蓄。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年),9月8日在贫病交加之中去世,王念孙悲曰:“若膺死,天下无读书人矣!”。 段玉裁高足弟子之中,长洲徐颋、嘉兴沈涛、女婿仁和龚丽正较为知名,长洲陈奂尤其得其学识真传。
个人成就
段玉裁博览群书,着述宏富,由经学以治小学。在小学范围内,又从音韵以治文字训诂。根基充实,深得体要。所着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 《六书音韵表》在顾炎武《音学五书》和江永 (1681~1762) 《古韵标准》的基础上剖析加密,分古韵为17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着作。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周祖谟认为此书“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着作”。
《说文解字注》积30余年的功力写成,体大思精,为前所未有。他先为《说文解字读》,每字之下博引群书,详注出处,晚年才删去繁文,简约成《说文解字注》。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全书刻成 ,风行一时,大为学者所称赞,《说文》之学也由此而盛。《说文》段注的主要特点是:①比勘二 徐(徐铉、徐锴)本,刊正传写和刻本的谬误。②阐明许书着作的体例。③引证经传古籍,解释许说,推求许说所本。④在许慎训解之外,说明字义的引申和变迁;指出字有古今,义也有古今。⑤阐发音与义之间的关系,根据谐声声符说明音义相通之理。与同时学者桂馥、朱骏声、王筠并称《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尽管书中不免有偏执武断之处,可是其中精粹之处终不可没。其后钮树玉作《段氏说文注订》,徐承庆作《说文段注匡谬》,王绍兰作《说文解字段注订补》,徐灏作《说文段注笺》,虽各有发明,然成就不大,且有以不谬为谬者,转增烦扰。段书旧有经韵楼原刻本,后又有苏州书局翻刻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原刻本影印行世。惟原刻本误字不少,苏州局本稍胜。学者可参考冯桂芬《段注说文考正》,冯将原书误处均已校出。
段玉裁不但在整理文献的实践中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同时他总结实践经验,又提出很多卓越的见解,诸如“改字”问题、误校问题、分别作者之是非与本子之是非等,卓识宏议,发人之所未发,至今为学者所称道。其在《经韵楼集·与黄荛圃论孟子音义书》中有论:“凡宋版古书,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其疑不定者,则姑存以俟之。不得勿论其是非,不敢改易一字,意欲存其真,适滋后来之惑。” 关于“改字”问题,总的说来,他是主张“勇改”的,认为当改则改,知错不改反而会留下后果。但是他同时又反对妄改、擅改,因为妄改、擅改会造成更恶劣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他说:“转不若多存其未校订之本,使学者随其学之浅深以定其瑕瑜,而瑕瑜之真固在。古书之坏于不校者固多,坏于校者尤多。坏于不校者,以校治之;坏于校者,久而不可治。”(《经韵楼集·重刊明道二年国语序》)甘苦有得之言,发人深省!段玉裁校书不迷信古本,而是主张依靠自己的学识,善加判断。他分析经书的“疏”与“经注”本来都是各自单行的,各家所守的“经注”以及单行的“疏”受授不同,其字其说龃龉者多,自《十三经》合刊注疏音释,学者能够识别其源流同异的并不多。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古本来校勘经书的文字,已不能够解决问题,最后只有凭借自己的学识作出抉择。《十三经注疏·释文校勘记序》指出:“顾自唐以来,而徒沾沾于宋本,抑末也。”可见段玉裁不独鄙视俗本为不足据,就是通常以为的精善宋本,也亦去其积误而探其义理以定是非,这就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其分析为:“读书有本子之是非,有作书者之是非(按当指立说),本子之是非,可雠校而定之,作书者之是非,则末易定也……仆以为定本子之是非,存乎淹博,定作书者之是非,则存乎识断、审定。”(《经韵楼集·与胡孝廉世琦书》)这些议论,给校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段玉裁在校勘方面的绝诣,有很多校例已为当代发现的敦煌写本、阜阳汉简所证实,不能不令人叹服。其所着《古文尚书撰异》勘正今本误字甚多,当时无别本可参,仅凭理校,今与敦煌写本对校,每多合者。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云:曾以《尚书》残卷《益稷》、《禹贡》两例“持与段氏《撰异》对读”,其中段氏所定“脞字从肉”、“繇字不从草”等例,“今照此写本,段君之言为定谳矣”。又如段玉裁在《诗经小学》中判断《诗经.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的“讯”为“谇”之误,近年,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的《诗经》竹简正作“歌以谇之”,证实了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家族溯源
段氏可考之远祖叫段百三。百三本北宋河南人,靖康之变,随宋南渡, 遂卜居金坛。此后日就月将,十五世,生有段武,这个人就是段玉裁的曾祖 。段玉裁的祖父名叫段文。段家大概从段文时起,开始定居在金坛县的大坝头村。这个居所标明段家在当时是个乡下的农家。不过,在这个农家里,从段武到段文,父子二人却都是邑庠生,也就是县学的生员,亦即秀才。但这种秀才是需要自己拿钱读 书的。段文生段世续,这个人是段玉裁的父亲。段世续字得莘,得莘和他祖、父一样,也是秀才,所不同的是他是个邑廪生。廪生每月由官府供给粮米,由有关部门供应鱼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费生。段家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因此,在当时的金坛,段家是属于书香门第 的一族。但是和有些书香门第不同,段家并不是良田万顷的富户,只是普通的耕读人家。段家先人有句家训,叫作“不撑铁骨莫支贫”,刘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亦用“食贫”、“赤贫”二字来形容当时 段玉裁父、祖的生活状况,都证明段家生活的拮据。在科举盛行的年代里,学而优则仕,年青人要想改变自己终生被束缚在 土地上的命运,就只能走读书这条路。而在封建社会里,利禄所系,儿孙走科举之路是每个家庭的最大愿望,只要生活条件稍有可能,谁都会这样做的 。段家祖上自然不能例外。可惜的是在段玉裁以前,段家的读书人在进取的 路上拼搏,到头来也只争到个秀才而已,举族之中没有一个中举者。 秀才不中举,又惜着自己的满肚子学问,那就只好走村塾师这条路,因 此,从段玉裁祖父开始。不中举之后,就都作了村塾师,如《年谱》上说段玉裁的祖父以“诲后进”为务,并且“不倦”,又说段玉裁的父亲段得莘“ 厉行授徒,严课程”,段玉裁自己在《经韵楼集》卷九《先妣梳几铭序》中 亦有“吾家故贫甚,吾祖父吾父皆以授徒为生,每岁计所人惰脯数十两以为 出”云云就是证据。段家一父一子均以“授徒为生”,可是所授赚来的却是 家境“贫甚”,显然他们所授徒,决不是入主县学,只是本地或外地的书塾 。《年谱》上说段得莘“馆于镇江、扬州”,是说段得莘曾在外地做教书先 生。 村塾师的地位低卑自是不待言的了,但在知识的占有上却胜过普通的耕 种人家,这种占有使他有条件课子,致令书香门祚不衰。 段玉裁是在清世宗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出生的,他是段家的长孙 ,这决定要由他来薪传段家的三代书香。
人物评价
段玉裁所着《说文解字注》问世以后,很快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它被公认为解释“说文”的权威性着作。正如当年嘉定学者钱大昕所说,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与段玉裁同时代的小学家王念孙也曾推祟说,自许慎之后“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段玉裁在训诂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不仅在清代受到有关学者的赞誉和尊重,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然为国内外训诂学者所推崇。殷孟伦在《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的文章中赞誉说,“说文”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言的研究已进人近代语言的革命阶段,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他还认为,“说文”有了段注,才真正算作从语言角度来加以研究和阐述,“说文”对语言和文字的作用,也才真正为人们所了解。 上述这些评价,对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早在20世纪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就曾被译成日文,至今,日本仍有一些学术团体还在研究段玉裁的有关训诂学着述;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汉学家们,也很关心段玉裁着作的研究情况。 段玉裁在文字训诂学等方面所作出的成就,是继许慎之后的第一块里程碑,他的着作已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段玉裁不愧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朴学宗师。
着述名录
着作段玉裁生平着述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经韵楼集》、《毛诗故训传定本》、《诗经小学录》、《戴东原年谱》等。
作品选摘
诗作
【登雅州城楼】 雉堞嵯峨矗素雯,登临豪兴百寮分。滩声不厌喧终古,山色从来媚夕曛。 洛沫异源同赴海,蔡蒙高处独干云。圣朝声教原无外,偶为筹边誓六军。 飞越峰高木叶声,从军岁晚不胜情。但知牧圉勤羁绁,敢道潺湲可濯缨。 落落长松樛堞霓,离离幽草人新晴。却愁一片城头月,西照关山此夜营。

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188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不过,他在科举考试中,终未再获功名。但他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外,颇关注于新学,以至于1895年赴京参加会试时,曾参加过梁启超发起的呼吁变法的“公车上书”活动。又曾成为柳亚子、高旭等人1909年首创的爱国文化团体“南社”的成员。其间,为了维持生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他曾充当其幕僚,为将士讲解古书诗赋,但终因思想不合而离去。

人物生平
1901年他到了上海,与蔡元培、张元济相交往,因他长于文笔,又熟悉官方文书,喜欢收集邸报,而《外交报》正需要这样的文人,于是,徐珂便加入了该报。担任了《外交报》的编辑。外交报的成员有,董理一人(即张元济)、撰述一人(即蔡元培)、编辑一人(即徐珂)、译西文报一人(温宗饶),均由创始股东分任。另设译东文报一人,司帐一人,校缮一人,杂役二人。股东情况是:张元济两股,蔡元培杜亚泉合一股,温宗饶、商务印书馆各一股,赵从蕃、徐珂、沈幼珊股数不详(以上,据汪家熔先生提供的资料)。在张元济的收据上的签名人是赵从蕃、蔡元培和温宗饶;温宗饶的股单和收据上的签名人是赵从蕃、蔡元培和张元济,全年预算约为银洋五千五百元(再加开办费五十元。)《外交报》到1910年,共办了十年,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后来他随《外交报》一起成为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职员。接着又当上了《东方杂志》的编辑。老商务的一位编辑,即大名鼎鼎的章锡琛回忆说:“《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原是一种选报性质的刊物,剪集每月报章杂志上的记事、论文,分类刊登,供留心时事者查考。《宫门抄》和《奏折》占首要地位,其次才是时论,只偶尔发表几篇撰译的文字。
1909年前的编者名徐珂。因为编这种杂志完全是剪刀糨糊的工作,他一人在几个晚上业余时间就能完成,读者并不很多。”所以,后来徐珂在商务做过杂纂部长,他可说是地道的杂家。章锡琛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说的也是事实。
到1911年,杜亚泉接任《东方杂志》主编,对刊物进行了改革,杂志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于是,徐珂接管了“杂纂部”。据当时在编译所的同仁介绍,“徐在编译所担任杂纂部部长,我进去时,他正全力在搞《清稗类钞》,同时在他领导下编辑出版的有《上海指南》《日用须知》《醒世文柬指南》《通俗新尺牍》等等。这个部的主要工具是糨糊和剪刀,所有各种资料,均从报纸、杂志、政府公报等剪下或到处找人帮忙抄录在活页片上”(引自谢菊曾着《十里洋场的侧影》)。目的在于提供有关资料。
社会评价
风趣
据老商务同人说,“徐仲可身材矮小,极度近视,看书写字必须戴着眼镜与实物(指书本)接触在一起,才能看见。但他为人非常风趣,清末他极力提倡妇女天足,即以‘天苏阁’名其书斋,他喜填词,与宁乡程子大等互相唱和,作品时见于当时的《小说月报》。”“徐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对同事相当关心,每年春节照例在自己家中备办‘春酒’,邀请本部同人欢聚,这是别的部从来没有过。”
勤写
徐珂没有一天不写作。有一回眼睛生病,他彷惶苦闷,竟然终日不知所措。极度近视,看书写字必须戴着眼镜与实物(即书本)接触在一起,才能看见。白天事忙,他用一个小本子提要式的记住要记录的事,等有空的时候再整理书写。每天临睡的时候,他都要准备一支铅笔,一个小本子,放在床头,偶然想起什么来的时候,就爬起来记下,哪怕是影响了睡眠,他也不管。他写下的东西虽不是按日记述,却每每十来天连起来整理一次。老朋友夏剑丞曾经说他有闻必录,是极为勤奋的人,可惜没有在前清时候的军机处供职,不然,记下的都会是很珍贵的军国大事。徐珂自己写作又一个说法:“君(夏剑丞)不尝云,清人少笔记乎?仆欲一学此耻耳。”见他一天到晚忙于纂述,曾是爱国女校教师、给蔡元培作过大媒、用笔记录过梁漱溟东西文化访谈的夫人何墨君,还有小妾李希都埋冤说:“难道真的真的是写不到死,不罢休吗?”孜孜矻矻,日夕握笔,是徐珂写作的真实形象。
待客
宋朝的陈郁在他的《藏一话腴》里说到姜夔的时候,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徐珂曾经引用其中的“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来述说自己的家庭。徐珂的父祖两代都有好客家风,徐珂更是这样,一饭未尝无客,做了徐家座上的人,多为一时名流俊彦,可举者有张元济、蔡元培、康有为、胡适、梁启超、况周颐、潘仕成、王晋卿、王辑塘、冒鹤亭等人。徐珂是杭州人,清末的杭州风俗,是客人到了,即便是吃饭的时候,家里也不留人,徐家的家风刚好与此相反。他为人非常风趣,喜填词,与宁乡程子大等互相唱和,作品时见于当时的《小说月报》。徐珂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主持《东方杂志》杂纂部时,对同事相当关心,每年春节照例在自己家中备办“春酒”,邀请本部同人欢聚,同仁们说“这是别的部从来没有过的”。
着作
《清稗类钞》是他留给后人的一部前人笔记集。“全书48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92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录自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范围广泛,检查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参见《辞海》)80年代,此书还重印过,可见还有众多读者。另编有《清朝野史大观》《天苏阁丛刊》《康居笔记汇函》等掌故笔记着作
编辑本段一、复旦大学教授——徐珂
徐珂法学(社会学)硕士。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个人简历
1990年进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并获得 社会学硕士
2001年 获1999-2001年复旦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1年 获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2001年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均为第三获奖人) 2002年 研究报告《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研究》,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0-2001)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第三获奖人)
2003年 复旦大学“世纪之星”教学成果突出奖
2006年 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07年 复旦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
研究方向
城市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科学社会学
代表成果
“政治文明发展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上海政治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党在社会自组织领域的行动空间”,《党建研究内部文稿(2000~2004)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农村社会学》(副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4年
“上海市民对世博会的态度和社会参与”,社会,2004年第1期
“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状况评价调查报告”,社会,2004年第3期 “业主民主自治: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言》第11期,上海市政协办公厅编,2003年12月22日
“社区参与与社区发展理论”,社区研究通讯,2003年
《社会学概论》(副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生活家园与社会共同体》(合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乡镇设区的当代变迁》(合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走向社区治理”(合作),《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2002年上海社会发展蓝皮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浦东新区居民的现代性研究”,社会发展通讯,2001年第3期
“探寻第三域的主导力量”(合作),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上海市青年人才素质研究报告”,《世纪之交的上海青年》,学林出版社,2000年
“上海市蓝领青年的生存与发展”,《世纪之交的上海青年》,学林出版社,2000年
“居委会能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吗”,社会,1997年第3期
“可利用资源的满足——浦东新区居民对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96浦东新区社会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费孝通社区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基本形成”,社会学,1996年第1期 “洋泾文明创建与党建研究”(2006-2007),浦东新区组织部和洋泾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统一战线应对民间组织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研究”(2006),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委托,课题负责人
“社区和谐指标体系研究”(2005-2006),上海市政治文明办公室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长寿街道社区文化发展研究”(2006),长寿街道办事处委托,课题组负责人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2005-2010),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上海市女性就业调查研究”(2004),上海市妇联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自治、民主和党的领导力:以业主委员会为研究对象”(2003-2004),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和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委托,课题负责人
“业主民主自治体制研究”(2003),市统战部和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世博会与上海社会发展”(2003),上海市社联委托,课题负责人 “民间组织的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2002-2003),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和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委托,课题负责人
“社区快乐指标研究”(2002-2003),康健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研究”(2001),上海市委办公厅委托,课题主要参与人

Ⅲ 有些唐诗宋词的书,编辑者对原作的曲意编译,是不是会误导读者啊

只能说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个编者他编辑这类书时自然会带有自己的感受,读者读这类作品也就会自然而然的看进去编者的观感而且带进自己的阅读体验中。这不是误导与否的问题,主要是看读者是否喜欢自己的感觉被别人左右 还有就是编者编着的科学性。如果编辑者的编译不科学或者纯粹胡编乱造那自然是误导。但如果是好的诗词读本,会给读者一个好的引导方向,还是有一定益处的。

Ⅳ 何为古韵和新韵

古韵

汉语音韵学术语,以《诗经》为主的中国先秦两汉韵文的韵。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宋代吴棫着《韵补 》,开始探求古韵面貌。明代陈第着《毛诗古音考》等书,考订古音,彻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读古韵的“叶韵”说的谬误,提出了古今音异的观点。清代顾炎武着《音学五书》,破除传统韵书的束缚,根据古韵实际归纳韵部,离析唐韵以求古音分合,并将今韵入声配阳声改为入声配阴声,分古韵为10部,其中阳、耕、蒸、歌四部已成定论。以后古音学家都是在顾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密的研究。其中江永着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其贡献在于真元分部、侵谈分部,幽宵分部,侯部从鱼部分离出来归入宵部。段玉裁着有《六书音韵表 》,分古韵为6类17部 ,其贡献在于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独立,并提出同谐声的字应在同一部古韵的理论。古韵分部至段氏大体已定。清戴震着有《声韵考》及《声类表》,分古韵为9类25部 ,每一类都阴声 、阳声 、入声三分 ,开阴阳入相配的先河 。孔广森着有《 诗声类》,分古韵为18部,把冬部独立;又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王念孙分古韵为21部,江有诰也分古韵为21部。章炳麟分古韵为23部,晚年又主张冬侵合为一部,为22部。黄侃分古韵为28部。现代学者王力,主张脂微分部。古韵分部的工作,至此臻于完善。

补充:

guyun古韵archaic Chinese rhymes

指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这些韵,从早就有人发现有些不大顺口,到宋代,出了一种叶音说:凡字用到韵文里,可以按不同的上下文随便改变平时的念法,好叫它顺嘴。比方虞字,在《驺虞》一章,上文韵脚是葭□,就念y□; 在二章, 上文是蓬、□,就念W□ng。
明代陈第开始提出古音不同于今音的见解,反对叶音。明末清初顾炎武写了《音学五书》,开始认真研究先秦的音。因为唐以下科举要求作诗,人们都记熟了诗韵有哪些韵,每个韵里有哪些字;这些早期研究者也把注意力集中到先秦韵文里的韵该分多少类,每类收哪些字这两个问题上去。
为便于叙述,现在先把分类分得最多的现代人罗常培、周祖谟合作的分类法稍加变动、注释,列到底下:
①之部。包括《广韵》的之,□(用平声代表平上去)韵和尤韵的一部分字,如期、莱、□……。这些字里的谐声偏旁,是其、来、尤……。
②幽部。包括尤、幽韵字,如□、□。谐声的偏旁是□、求……。
③宵部。包括萧、宵、肴、豪韵字、如苕、消、郊、桃……。偏旁是召、肖、交、兆……。
④侯部。包括侯韵字和一部分虞韵字, 如□、驹……。偏旁是□、句……。
⑤鱼部。 包括鱼、 虞、模韵的字,如琚、虞、蒲……。偏旁是居、吴、浦……。
⑥歌部。包括歌、戈、麻韵字和一部分支韵字,如何、□、蛇、□……。偏旁是可、□、它、□……。
⑦支部。包括支、佳韵字,如枝、提……。偏旁是支、是……。
⑧脂部。包括脂、齐、皆韵字,如脂、萋、喈……。偏旁是旨、妻、皆……。
⑨微部。包括脂、微、灰韵字,如遗、□、嵬……。偏旁是贵、□ 、鬼……。
⑩祭部。包括祭、泰、□、废韵字,如泄、艾、败、□……。偏旁是世、□、贝、□……。
□东部。包括东的一部分韵字和钟、江韵字,如空、□、邦……。偏旁是工、□、丰。
□冬部。包括冬、东的一部分韵字,如宗、□……。偏旁是宗、中……。
□蒸部。包括蒸、登韵字,如蒸、憎……。偏旁□、曾。
□阳部。包括阳、 唐、庚的一部分韵字,如裳、筐、觥……。偏旁是尚、匡、光……。
□耕部。 包括庚、耕、清、青韵字,如苹、耕、清、庭……。偏旁是平、井、青、壬……。
□真部。 包括真、臻、先的一部分韵字,如薪、蓁、颠……。偏旁是新、秦、真……。
□谆部。 包括谆、文、欣、魂、痕韵字,如□、闻、欣、□……。偏旁是□、门、斤、□……。
□元部。包括元、寒、桓、删、山、仙、先一部分韵字,如垣、翰、□、□、□、□……。偏旁是亘、□、□、□、间、□……。
□谈部。 包括谈、咸、衔、严、凡韵字, 如□、□、□、□……。偏旁是炎、□、□……。
□侵部。 包括侵、覃、盐、添韵字,如歆、覃、僭、簟……。偏旁是音、覃、□……。
□职部, 包括职、德韵字,如□、□……。偏旁是亟、或……。
□屋部。包括屋(一部分)、□、觉韵字,如□、绿、□……。偏旁是□、录、蜀……。
□沃部。包括屋(一部分),沃韵字,如□、毒……。偏旁是复、毒……(也有人称觉部)。
□□部。包括□、铎、沃、觉韵里若干散字,如谑、□、□、濯……。偏旁是虐、□、暴、翟……。
□铎部。包括□、铎韵字和陌、麦、昔韵一部分字,如□、作、客、□、 □……。偏旁是□、乍、各、□、□……。
□锡部。包括锡韵字和陌、麦、昔韵一部分字,如□、□、璧、……。偏旁是析、□、辟……。
□质部。包括质、 栉、屑韵字,如室、□、结……。偏旁是至、□、吉……。
□□部。 包括□、物、迄、没韵字, 如述、蔚、仡、忽……。偏旁是术、尉、乞、勿……(此外还有至、未、□、队韵的若干散字)。
□月部。包括月、曷、末、黠、□、薛韵字,如揭、褐、活、拔、□、说……。编旁是曷、□、□、□省……。
□盍部。 包括盍、 洽、狎、□,乏韵字,如甲、□、法……。偏旁是甲、□……。
□ 缉部,包括缉、合、□、□韵字,如泣、合……。偏旁是立、合……。
⑩以上通称阴声,收元音或□音;□~□ 是阳声,收鼻音;□~□是入声,收塞音。
顾炎武 《音学五书》里的 《音论》是理论性总结,他在那里强调过“什之七”、“什之三”。这反映出来他可能以为现代音跟《诗经》音不同的不过3/10,只要根据7/10的音来改这少数,就功行圆满了。他在“琴瑟友之”的“友”字下说:“古音‘以’”。可见他没拟音, 只是从现存甲音改成乙音。他的分类(不按原次序)是: ①之职支锡脂微质□祭月。②幽沃侯屋宵□。③鱼铎。④歌。⑤东冬。⑥蒸。⑦阳。⑧耕。⑨真谆元。⑩侵缉谈盍。他的入声是放在阴声底下(⑩是例外)。
段玉裁在顾炎武的基础上再分类,得17部:①之职。②宵□。③幽沃屋。④侯。⑤鱼铎。⑥蒸。⑦侵缉。⑧谈盍。⑨东冬。 ⑩阳。□耕。□真质。□谆。□元。□脂微□祭月。□支锡。□歌。可见, 除了屋沃不分,质放在阳声底下,东冬不分,脂微□祭月不分这4点以外,别的地方都得出和现代人一样的结果了。只是入声还放在阴声下是沿用顾炎武的办法。除了分部以外,段玉裁还把《诗经》和“群经”用来押韵的字列了谱,便于查看,更突出的是他把谐声字分类也跟古韵联系起来了,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除了不该用全称肯定以外,大致是正确的。这是因为谐声字大量产生的时代,大致和《诗经》产生年代相合,他除了列韵谱以外,还列了《古十七部谐声表》。比方他的第6部就列了:□声、梦声、蝇声、朋声、弓声…… 他还把本不在一部偶然借来押韵的字叫“合韵”,列在每部韵谱后头。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出来以后,引起极大的反响。钱大昕说他“凿破混沌”。后来的人再取得进展,差不多都只是补他的不足。
段书写成以后,请他老师戴震作序。戴震回了一封长信。信里说祭、泰、□、废、月、曷、末、黠、□、薛这些韵里的字,如《□□》的掇、捋,《草虫》的蕨、□、说等偏旁是□、□、厥、兑的字可以单成一组。用上文段氏的17部来说,就是祭、月应该从15部单分出来独立。分出以后算几类呢?从后来戴震的着作看,他立过霭、遏两部,只有去入。这是戴震的一个特点,他自己的创新是用影纽字代表一个韵部。比方他的东、侯、屋3类就叫翁、讴、屋。这是比较科学化的。因为他除了分部以外,还管拟音。他的缺点是拘泥等韵:凡是等韵一摄里的字,如尤、侯,他拒绝分开。所以他不听从段把尤、幽从侯分开的主张。凡是这样的学者都用“审音”作借口,坚持某些论点,有时候妨碍他们接受别人的正确主张。
王念孙曾当面纠正段玉裁的失误。在他写给江有诰的信里说:“段君以事入都,始获把晤,商订古音。告以侯部自有入声;月曷以下非脂之入,当别为一部;质亦非真之入;又质月二部皆有去而无平上;缉盍二部则无平上而并无去。段君从者二(谓侯部有入声、及分□月为二部),不从者三。”请复察上文段玉裁的17部。若是依了王念孙的意见,他的屋沃不分、质附真下、脂微□祭月不分,缉盍附侵谈下就可以说全改过来了。只要再分东冬、脂微、把入声全独立,就是现代人的格局了(只有祭月合成一类)。
孔广森(1752~1786),也是戴震的学生。他在《诗声类》里说:“唐韵一东三钟四江……合为一部。其偏旁见《诗》者有从东……同……丰……充……公……工……冢……囱……从……龙……容……用……封……凶……邕……共……送……双……□……。”又说:“凡从冬、中、农、弓、宫、虫、宗、众、戎、梦、□等声者不得阑入。”除弓、梦是蒸部字以外,剩下的就是冬部了。
孔广森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把各部分成阴、阳两大类(他主张古无入声)。本来戴震已经有“两两相配,以入声为相配之枢纽”的话,孔广森把它彻底实现出来,为后代研究部与部的关系作了个准备。不过他只图对得整齐,把分部倒弄得粗疏了,竟把真谆又合成一部(见阴阳对转)。他还写了《诗声分例》,把《诗经》里各种押韵的格式罗列出来,能使读者打破从近体诗里养成的成见。
继承并且发展了孔广森成就的是章炳麟。他在分部、拟音两方面都有贡献。 在分部方面, 他把□部从脂微底下分出来,算只有去入韵的队部,说:“脂队二部同居而旁转,旧不别出。”在拟音方面,他有《二十三部音准》专讲拟音。章炳麟的话比较清楚,比方说“东当从支韵之江(江南呼‘ 江 ’穹口而大……江西尤□)”。能让人懂他说的是用 [□]元音。他是个佛教徒,通些梵文,拟音常用梵文作模式。所以他的分部和拟音都比较清楚。现在把他的《韵目表》注上音标列到底下:自注:“上列阳声、下列阴声、为‘对转’。其数部同居者同一对转。”
对转就是韵前半个大体相同,后头加不加鼻音收尾的问题。他还有旁转。就是韵的介音收尾音不动(有些也有收尾音变化),主元音变化的问题。他的改进是把部与部的关系整理得比较有条理,所以他说:“孔氏所表……以审旁转则□。”他的旁转安排得合理得多。
章炳麟的拟音引起人们认为怪的是把青、 东、 冬、蒸不算收-□,可改到收-n、-m类里去。这是受梵文影响。梵文元音本有 14个。有一派学者只用10个,外加a□、a□,一共12个。□本是个表示元音鼻化的附加号,在摩擦音前用,在 k、t、p前头它就变成□[□]、n、m。有一派和尚把在擦音前的□也念□,这就是章炳麟的模式。他说:“印度音摩那皆在体文,而□独在声势”,就是他学的那派梵文。
章炳麟的学生黄侃立28部。除了“幽沃”不分,“脂微”不分,“祭月”不分外,所有入声全独立。他在每部里找出等韵家叫一、四等的韵,叫古本韵,剩下的叫今变韵。一、四等韵虽然从古到今的确变化少,但是没说今变韵因为什么条件才变。比方“元”部有寒、桓两个古本韵,在长沙话里就用两种元音念。光说“寒桓”是古本韵,各地人看了,意思不明白。所以他的拟音学说反不如章炳麟的可以译成音标。
现代人钱玄同(1887~1939)把“幽沃”分立,王力把“脂微”分开,所以一共有30部。要是把“祭月”依戴震意见分开,那就是本文开头举的31部了。
分类是中国学者研究古韵的最大贡献,不过有一点要指出:部大字多,押韵容易守规矩。部小字少,押韵难,免不了从别部借用。有些分类犬牙交错,象侵谈分立,屋沃……几部入声独立不独立,意见分歧就从这里产生。这里免不了有些个人爱好起作用。

新韵,也称今韵,新声韵。
什么是新韵(我国格律诗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称为“新声韵”),就是用普通话,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发音,来写格律诗!
这里只分两个问题:
1.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
2.根据专家们的肯定,古人的入声,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一些读平声,一些读仄声,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书籍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押入声韵,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押仄声韵。格律诗规则方面(格律),我们应该去查古人的平仄谱。它的发音,我们就查现代汉语的发音。记住,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古人读入声押韵(押韵的字),并到仄韵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读平声或仄声),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字典、词典查到的发音“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面。
查唐诗、宋词、元曲的平仄谱,就可以发现,里面除了押韵以外,都是平仄。我们就去查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这样我们就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了。

举例说明:
山头老生习作双调忆江南 跟往事干杯(今韵)——
来把酒,跟往事干杯。(干,平声)
求索三十常看月,功名万里被尘灰。
昨日不须追。
将进酒,跟往事干杯。
霜露随风秋已到,长天极目鹭齐飞。
地里果成堆。
宋词《忆江南》,双调忆江南,是根据格律可以重复写两遍。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忆江南》格律:-+/,+//――(韵)。+/+――//,+-+//――(韵)。+//――(韵)。
这是一首符合格律的宋词。写作感受:首先是宋词《忆江南》的格律,也是词谱,应该严格遵守它的格律;第二是韵,它押平韵,有三个韵,双调所以有六个韵;第三是平仄,从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中对照把符合现代汉语发音的平仄的字和词填入,完成诗歌内容。

当然,我们为了区别平水韵,1.一首格律诗里面,要求平水韵和新韵不能混用;2.最好在诗歌的题目后面用括号加注(新韵)或(今韵)或(新声韵)。

Ⅳ 谁能将古韵平仄讲的清楚易懂

古韵中的声调和现在我们声调是有一定变化的,想从现在的声调讲清楚古代的声调并不大容易,不过也有一定相同的地方,初学者可以通过汉语拼音对古代的平仄声有初步的认识:古韵中平仄,平声分为阴平声和阳平声,仄声分为上声、去声、入声。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所谓平,就是音调几乎没有起伏起伏,高就是起音音调较高),这里,有可能说的大家还是不大明白,那么,我们从汉语拼音的1、2、3、4声来看,一声明显起调较高,切一直处于无起伏变化,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1声为阴平声。(这种理解,包括下面结合汉语拼音的理解只对初学者有帮助,这种理解较片面,而且有时还有错误,纠正方法在后面的入声说明)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为中,声调慢慢有上升情况,有时也不上升,呈中平调),这种声调结合汉语拼音的2声说,比如“如”字,起调不高不低,而且起伏不大,可理解为中平调;“鹅”字起调不高不低,而后来声调慢慢上升,为中升调,如、鹅都属拼音2声,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2声为阳平声。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汉语拼音中3声起调低沉,而起伏情况呈音调上升,如“我”字,起调很低,而后来音调上升了,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3声是古韵的上声。去声:一个高降调,起调高,而后来音调下降,汉语拼音的4声也是这种情况,如“漏”,起调明显高,读长音时明显有音调下降趋势,因此初学者可以理解为4声是古韵的去声。我在上面说到通过汉语拼音理解古韵平仄不够全面,就是因为还有一个入声,入声字是在古代某些地方的方言中出现的字,音调比较特殊,现在中国也有一部分地区保留入声字,但是因为不是全面的,所以入声字比较难理解,这个只有靠查工具书,比如“得”、“泊”、“不”、“一”都是入声字,是因为这些字在古代出现在一些地区方言中,声调不同于其它四声。

Ⅵ 段玉裁将古韵分多少部

段玉裁(1735—1815)

他认为八卦就是文字的萌芽.

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市人。生于雍正十三年,卒于嘉庆二十年。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乡试,入都会试,屡不中。干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后又为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知县。经10年,称疾告归乡里。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

段玉裁在京时,得师事戴震,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1743~1796) 、姚鼐(1731~1815)等学者。 返里后,又得与刘台拱、汪中(1744~1794)、金榜(1735~1801)等人相交。55岁时,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乾嘉时代汉学昌盛,段、王两家在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贡献极大。

段玉裁博览群书,着述宏富,由经学以治小学。在小学范围内,又从音韵以治文字训诂。根基充实,深得体要。所着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 说文解字注 》及《经韵楼集》等书。 《六书音均表》在顾炎武《音学五书》和江永 (1681~1762) 《古韵标准》的基础上剖析加密,分古韵为17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着作。《说文解字注》积30余年的功力写成,体大思精,为前所未有。他先为《说文解字读》,每字之下博引群书,详注出处,晚年才删去繁文,简约成《说文解字注》。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全书刻成,风行一时,大为学者所称赞,《说文》之学也由此而盛。《说文》段注的主要特点是:①比勘二 徐(徐铉、徐锴)本,刊正传写和刻本的谬误。②阐明许书着作的体例。③引证经传古籍,解释许说,推求许说所本。④在许慎训解之外,说明字义的引申和变迁;指出字有古今,义也有古今。⑤阐发音与义之间的关系,根据谐声声符说明音义相通之理。与同时学者桂馥、朱骏声、王筠并称《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注《 说文 》的成就极大。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尽管书中不免有偏执武断之处,可是其中精粹之处终不可没。其后钮树玉作《段氏说文注订》,徐承庆作《说文段注匡谬》,王绍兰作《说文解字段注订补》,徐灏作《说文段注笺》,虽各有发明,然成就不大,且有以不谬为谬者,转增烦扰。段书旧有经韵楼原刻本,后又有苏州书局翻刻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原刻本影印行世。惟原刻本误字不少,苏州局本稍胜。学者可参考冯桂芬《段注说文考正》,冯将原书误处均已校出。

段玉裁不但在整理文献的实践中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同时他总结实践经验,又提出很多卓越的见解,诸如“改字”问题、误校问题、分别作者之是非与本子之是非等,卓识宏议,发人之所未发,至今为学者所称道。其在《经韵楼集·与黄荛圃论孟子音义书》中有论:“凡宋版古书,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其疑不定者,则姑存以俟之。不得勿论其是非,不敢改易一字,意欲存其真,适滋后来之惑。” 关于“改字”问题,总的说来,他是主张“勇改”的,认为当改则改,知错不改反而会留下后果。但是他同时又反对妄改、擅改,因为妄改、擅改会造成更恶劣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他说:“转不若多存其未校订之本,使学者随其学之浅深以定其瑕瑜,而瑕瑜之真固在。古书之坏于不校者固多,坏于校者尤多。坏于不校者,以校治之;坏于校者,久而不可治。”(《经韵楼集·重刊明道二年国语序》)甘苦有得之言,发人深省!段玉裁校书不迷信古本,而是主张依靠自己的学识,善加判断。他分析经书的“疏”与“经注”本来都是各自单行的,各家所守的“经注”以及单行的“疏”受授不同,其字其说龃龉者多,自《十三经》合刊注疏音释,学者能够识别其源流同异的并不多。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古本来校勘经书的文字,已不能够解决问题,最后只有凭借自己的学识作出抉择。《十三经注疏·释文校勘记序》指出:“顾自唐以来,而徒沾沾于宋本,抑末也。”可见段玉裁不独鄙视俗本为不足据,就是通常以为的精善宋本,也亦去其积误而探其义理以定是非,这就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其分析为:“读书有本子之是非,有作书者之是非(按当指立说),本子之是非,可雠校而定之,作书者之是非,则末易定也……仆以为定本子之是非,存乎淹博,定作书者之是非,则存乎识断、审定。”(《经韵楼集·与胡孝廉世琦书》)这些议论,给校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段玉裁在校勘方面的绝诣,有很多校例已为当代发现的敦煌写本、阜阳汉简所证实,不能不令人叹服。其所着《古文尚书撰异》勘正今本误字甚多,当时无别本可参,仅凭理校,今与敦煌写本对校,每多合者。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云:曾以《尚书》残卷《益稷》、《禹贡》两例“持与段氏《撰异》对读”,其中段氏所定“脞字从肉”、“繇字不从草”等例,“今照此写本,段君之言为定谳矣”。又如段玉裁在《诗经小学》中判断《诗经.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的“讯”为“谇”之误,近年,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的《诗经》竹简正作“歌以谇之”,证实了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段玉裁生平着述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经韵楼集》、《毛诗故训传定本》、《诗经小学录》、《戴东原年谱》等。段玉裁高足弟子之中,长洲徐颋、嘉兴沈涛、女婿仁和龚丽正较为知名,长洲陈奂尤其得其学识真传。

Ⅶ 严复作为天演论的编译者,晚年用了哪八个字批判西方社会

严复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北洋时代是军阀贵族的时代,严复身为文人,引领近代中国现代化发展。严复说“西方文明300年里对民主、科学、自由的追求最后只做到了‘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宇。”梁启超反对科学主义,但并不反对科学。他反对的是普通民众对西方文明至高无上的推崇,西方文明当然不是无根之水,只是历史的大势而已,从蒙古西征到奥斯曼崛起都给西方制造了更好的条件,亚洲的衰落对应的正是欧洲的崛起,就像一二战瓦解了老欧洲的统治,文明中心的转移罢了。

严复,梁启超等先辈们,亲身体验了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现状及西方殖民者的黑心做法,他们对西方的评价,真是说得深刻,一语中的。



达尔文进化论及“斗犬”赫胥黎的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其实也揭示了人性本质。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源远流长、发扬光大,根源在于儒释道并未回避人性弱点,而提倡和宣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教化提醒规约人们克服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大同世界和谐共存。西方科学的盛行,加速了其在人性道德层面的滞后,物质的空前繁荣,更是人性追求贪婪与奢靡的直接导火索。而今,这种现象正在我们社会传播,何去何从?“严梁”二人之警言希望为后世所思考。

Ⅷ 文学着作的翻译和编译有什么区别

编译是在翻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内容选择,选取一部分构成一篇文章;翻译多数是中英翻译,有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不加选择。

英语翻译是要忠实地把英文转换成中文(或者反过来),对翻译者两种语言的水平都要求很高,而且翻译过程还有大量查词典的体力活以确保译文准确。哪怕是很小的误译、偏差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相比之下,编译不必完全忠实于原文,只要从英文材料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材料写成中文的文章就可以了。编译的应用更为广泛,可以用于撰写科普文章、学术报告、新闻报道、商务PPT等。

编译是按照自己的写作和编辑思路为主,可以收集多个来源的英文材料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废话,最后写出来的作品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往往比翻译更容易阅读。

翻译做到“信、达、雅”的难度极高,忠于英文的话中文就难免别扭,通常只有专业人士、英语大神等少数人才能翻译得既准确传神又通俗易懂。因此,编译更适合大部分非专业人士进行。

(8)编译者说古韵扩展阅读:

翻译的主要标准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1、忠实

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2、通顺

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Ⅸ 古韵新风的理解

浅显地说就是套用古诗词的韵律写出新的东西
也可理解成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反映出现代的或者超前的理念的状态 比如周杰伦的部分音乐作品 东风破 青花瓷什么的 都可以理解成古韵新风

真正要说古韵 就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学术范围了
古韵 汉语音韵学术语,以《诗经》为主的中国先秦两汉韵文的韵 请参照网络——古韵

古韵是以古四声为基础的,新韵是以今四声为基础的。
古四声包括平声、上(读shang三声)声、去声和入声,今四声为阴平、阳平、上(读shang四声)声、去声。古韵有很多韵书,比较有名的有《集韵》、《广韵》等。诗人写诗填词一般尊平水韵,现在写诗既可以用古韵,也可以用新韵,不过一般规定凡用新韵者应在前面注明“新韵”字样,以免混淆

Ⅹ 古韵的各家分类

为便于叙述,现在先把分类分得最多的现代人罗常培、周祖谟合作的分类法稍加变动、注释,列到底下:
①之部。包括《广韵》的之,□(用平声代表平上去)韵和尤韵的一部分字,如期、莱、□……。这些字里的谐声偏旁,是其、来、尤……。
②幽部。包括尤、幽韵字,如□、□。谐声的偏旁是□、求……。
③宵部。包括萧、宵、肴、豪韵字、如苕、消、郊、桃……。偏旁是召、肖、交、兆……。
④侯部。包括侯韵字和一部分虞韵字,如□、驹……。偏旁是□、句……。
⑤鱼部。包括鱼、 虞、模韵的字,如琚、虞、蒲……。偏旁是居、吴、浦……。
⑥歌部。包括歌、戈、麻韵字和一部分支韵字,如何、□、蛇、□……。偏旁是可、□、它、□……。
⑦支部。包括支、佳韵字,如枝、提……。偏旁是支、是……。
⑧脂部。包括脂、齐、皆韵字,如脂、萋、喈……。偏旁是旨、妻、皆……。
⑨微部。包括脂、微、灰韵字,如遗、□、嵬……。偏旁是贵、□ 、鬼……。
⑩祭部。包括祭、泰、□、废韵字,如泄、艾、败、□……。偏旁是世、□、贝、□……。
□东部。包括东的一部分韵字和钟、江韵字,如空、□、邦……。偏旁是工、□、丰。
□冬部。包括冬、东的一部分韵字,如宗、□……。偏旁是宗、中……。
□蒸部。包括蒸、登韵字,如蒸、憎……。偏旁□、曾。
□阳部。包括阳、 唐、庚的一部分韵字,如裳、筐、觥……。偏旁是尚、匡、光……。
□耕部。包括庚、耕、清、青韵字,如苹、耕、清、庭……。偏旁是平、井、青、壬……。
□真部。包括真、臻、先的一部分韵字,如薪、蓁、颠……。偏旁是新、秦、真……。
□谆部。包括谆、文、欣、魂、痕韵字,如□、闻、欣、□……。偏旁是□、门、斤、□……。
□元部。包括元、寒、桓、删、山、仙、先一部分韵字,如垣、翰、□、□、□、□……。偏旁是亘、□、□、□、间、□……。
□谈部。包括谈、咸、衔、严、凡韵字,如□、□、□、□……。偏旁是炎、□、□……。
□侵部。包括侵、覃、盐、添韵字,如歆、覃、僭、簟……。偏旁是音、覃、□……。
□职部,包括职、德韵字,如□、□……。偏旁是亟、或……。
□屋部。包括屋(一部分)、□、觉韵字,如□、绿、□……。偏旁是□、录、蜀……。
□沃部。包括屋(一部分),沃韵字,如□、毒……。偏旁是复、毒……(也有人称觉部)。
□□部。包括□、铎、沃、觉韵里若干散字,如谑、□、□、濯……。偏旁是虐、□、暴、翟……。
□铎部。包括□、铎韵字和陌、麦、昔韵一部分字,如□、作、客、□、 □……。偏旁是□、乍、各、□、□……。
□锡部。包括锡韵字和陌、麦、昔韵一部分字,如□、□、璧、……。偏旁是析、□、辟……。
□质部。包括质、 栉、屑韵字,如室、□、结……。偏旁是至、□、吉……。
□□部。包括□、物、迄、没韵字,如述、蔚、仡、忽……。偏旁是术、尉、乞、勿……(此外还有至、未、□、队韵的若干散字)。
□月部。包括月、曷、末、黠、□、薛韵字,如揭、褐、活、拔、□、说……。编旁是曷、□、□、□省……。
□盍部。包括盍、 洽、狎、□,乏韵字,如甲、□、法……。偏旁是甲、□……。
□ 缉部,包括缉、合、□、□韵字,如泣、合……。偏旁是立、合……。
⑩以上通称阴声,收元音或□音;□~□ 是阳声,收鼻音;□~□是入声,收塞音。 段玉裁在顾炎武的基础上再分类,得17部:①之职。②宵□。③幽沃屋。④侯。⑤鱼铎。⑥蒸。⑦侵缉。⑧谈盍。⑨东冬。⑩阳。□耕。□真质。□谆。□元。□脂微□祭月。□支锡。□歌。可见,除了屋沃不分,质放在阳声底下,东冬不分,脂微□祭月不分这4点以外,别的地方都得出和现代人一样的结果了。只是入声还放在阴声下是沿用顾炎武的办法。除了分部以外,段玉裁还把《诗经》和“群经”用来押韵的字列了谱,便于查看,更突出的是他把谐声字分类也跟古韵联系起来了,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除了不该用全称肯定以外,大致是正确的。这是因为谐声字大量产生的时代,大致和《诗经》产生年代相合,他除了列韵谱以外,还列了《古十七部谐声表》。比方他的第6部就列了:□声、梦声、蝇声、朋声、弓声…… 他还把本不在一部偶然借来押韵的字叫“合韵”,列在每部韵谱后头。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出来以后,引起极大的反响。钱大昕说他“凿破混沌”。后来的人再取得进展,差不多都只是补他的不足。
段书写成以后,请他老师戴震作序。戴震回了一封长信。信里说祭、泰、□、废、月、曷、末、黠、□、薛这些韵里的字,如《□□》的掇、捋,《草虫》的蕨、□、说等偏旁是□、□、厥、兑的字可以单成一组。用上文段氏的17部来说,就是祭、月应该从15部单分出来独立。分出以后算几类呢?从后来戴震的着作看,他立过霭、遏两部,只有去入。这是戴震的一个特点,他自己的创新是用影纽字代表一个韵部。比方他的东、侯、屋3类就叫翁、讴、屋。这是比较科学化的。因为他除了分部以外,还管拟音。他的缺点是拘泥等韵:凡是等韵一摄里的字,如尤、侯,他拒绝分开。所以他不听从段把尤、幽从侯分开的主张。凡是这样的学者都用“审音”作借口,坚持某些论点,有时候妨碍他们接受别人的正确主张。
王念孙曾当面纠正段玉裁的失误。在他写给江有诰的信里说:“段君以事入都,始获把晤,商订古音。告以侯部自有入声;月曷以下非脂之入,当别为一部;质亦非真之入;又质月二部皆有去而无平上;缉盍二部则无平上而并无去。段君从者二(谓侯部有入声、及分□月为二部),不从者三。”请复察上文段玉裁的17部。若是依了王念孙的意见,他的屋沃不分、质附真下、脂微□祭月不分,缉盍附侵谈下就可以说全改过来了。只要再分东冬、脂微、把入声全独立,就是现代人的格局了(只有祭月合成一类)。 孔广森(1752~1786),也是戴震的学生。他在《诗声类》里说:“唐韵一东三钟四江……合为一部。其偏旁见《诗》者有从东……同……丰……充……公……工……冢……囱……从……龙……容……用……封……凶……邕……共……送……双……□……。”又说:“凡从冬、中、农、弓、宫、虫、宗、众、戎、梦、□等声者不得阑入。”除弓、梦是蒸部字以外,剩下的就是冬部了。
孔广森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把各部分成阴、阳两大类(他主张古无入声)。本来戴震已经有“两两相配,以入声为相配之枢纽”的话,孔广森把它彻底实现出来,为后代研究部与部的关系作了个准备。不过他只图对得整齐,把分部倒弄得粗疏了,竟把真谆又合成一部(见阴阳对转)。他还写了《诗声分例》,把《诗经》里各种押韵的格式罗列出来,能使读者打破从近体诗里养成的成见。
继承并且发展了孔广森成就的是章炳麟。他在分部、拟音两方面都有贡献。在分部方面, 他把□部从脂微底下分出来,算只有去入韵的队部,说:“脂队二部同居而旁转,旧不别出。”在拟音方面,他有《二十三部音准》专讲拟音。章炳麟的话比较清楚,比方说“东当从支韵之江(江南呼‘ 江 ’穹口而大……江西尤□)”。能让人懂他说的是用 [□]元音。他是个佛教徒,通些梵文,拟音常用梵文作模式。所以他的分部和拟音都比较清楚。现在把他的《韵目表》注上音标列到底下:自注:“上列阳声、下列阴声、为‘对转’。其数部同居者同一对转。”
对转就是韵前半个大体相同,后头加不加鼻音收尾的问题。他还有旁转。就是韵的介音收尾音不动(有些也有收尾音变化),主元音变化的问题。他的改进是把部与部的关系整理得比较有条理,所以他说:“孔氏所表……以审旁转则□。”他的旁转安排得合理得多。 章炳麟的拟音引起人们认为怪的是把青、 东、 冬、蒸不算收-□,可改到收-n、-m类里去。这是受梵文影响。梵文元音本有 14个。有一派学者只用10个,外加a□、a□,一共12个。□本是个表示元音鼻化的附加号,在摩擦音前用,在 k、t、p前头它就变成□[□]、n、m。有一派和尚把在擦音前的□也念□,这就是章炳麟的模式。他说:“印度音摩那皆在体文,而□独在声势”,就是他学的那派梵文。
章炳麟的学生黄侃立28部。除了“幽沃”不分,“脂微”不分,“祭月”不分外,所有入声全独立。他在每部里找出等韵家叫一、四等的韵,叫古本韵,剩下的叫今变韵。一、四等韵虽然从古到今的确变化少,但是没说今变韵因为什么条件才变。比方“元”部有寒、桓两个古本韵,在长沙话里就用两种元音念。光说“寒桓”是古本韵,各地人看了,意思不明白。所以他的拟音学说反不如章炳麟的可以译成音标。 现代人钱玄同(1887~1939)把“幽沃”分立,王力把“脂微”分开,所以一共有30部。要是把“祭月”依戴震意见分开,那就是本文开头举的31部了。

热点内容
vb数据库程序 发布:2024-05-18 13:01:57 浏览:110
新建文件夹2免费手机 发布:2024-05-18 12:56:13 浏览:364
自己在家搭建服务器有水冷散热吗 发布:2024-05-18 12:47:27 浏览:648
旧版的安卓手机怎么使用微信 发布:2024-05-18 12:46:36 浏览:466
我的世界服务器开多久 发布:2024-05-18 12:45:32 浏览:592
vba获取网页表格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 发布:2024-05-18 12:23:24 浏览:699
腾讯服务器为什么卡顿 发布:2024-05-18 12:02:12 浏览:305
如何知道密码锁有没有nfc 发布:2024-05-18 11:58:09 浏览:961
单片机c语言模块化编程 发布:2024-05-18 11:53:16 浏览:644
win7xp共享打印机拒绝访问 发布:2024-05-18 11:51:00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