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可以编译什么代码
1. 华为的鸿蒙系统是是什么语言开发的
摘要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由四部分部分组成:linux内核+麒麟处理器的运行库+编译器+虚拟机。可以推测鸿蒙系统是使用C、C++语言编写的,面向应用开发商的开发环境,则很有可能是采用java语言
2. 鸿蒙系统比安卓好在哪儿对比这三个方面,差距一目了然
6月2号晚上8点,备受期待的鸿蒙系统正式发布,鸿蒙系统的发布对于华为乃至我国 科技 领域来说,都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时刻。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鸿蒙系统的辉煌时刻,但是鸿蒙系统背后的艰辛历程是大家所没看到的。
早在2012年,华为就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了。 所以才说鸿蒙系统并不是因为华为受到美国打压而诞生的,也就是说华为在9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准备鸿蒙系统了,可以看出华为是一个敢于尝试的 科技 公司。
直到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带来了鸿蒙系统,从计划开发鸿蒙系统到面世,中间历时7年时间,可以看出开发一款优秀的系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鸿蒙系统面世之后,当时的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也表示,鸿蒙系统将会和安卓一样实行开源。
时间到了2020年9月10日,时隔一年,华为鸿蒙系统已经升级至2.0版本。 2021年6月2号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2.0的beta版本,在这一天鸿蒙系统正式面向市场开启商用,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到来。
不同于安卓系统,鸿蒙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华为手机、智慧屏、华为手表上等等自家产品上,而且已经有一部分其他品牌的产品也接入鸿蒙系统,比如美的、360、魅族等等国产品牌,未来将会有更多全场景终端设备用上鸿蒙系统,实现1+8+N的万物互联。
对于鸿蒙系统很多人会拿它和安卓系统对比,那么鸿蒙系统和安卓系统比起来,都有哪些优势呢。
一、系统设计更简洁,更流畅
首先可以明确的第一点是,鸿蒙系统的基因必定要优于安卓系统。 鸿蒙系统的出现是为了解决IoT硬件设备的装载要求,它的内核并不是单纯的linux系统,而是整合了鸿蒙微内核、Lite OS系统和linux内核。简单来说,鸿蒙系统是可以兼容安卓系统的应用。
如果我们将安卓下软件重新编译的话,在鸿蒙系统的带动下,运行速度将会提升超过60%,这也是为什么鸿蒙系统会比安卓系统流畅的原因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是目前安卓系统的代码已经超过一亿行,整套系统过于臃肿庞大,其中真正用的的代码不到8%,而鸿蒙系统的关键代码行数为460万行,相当于安卓的10%到30%。
所以鸿蒙系统相比安卓系统来说,系统包袱小了,那么运行起来的流畅性自然就更好了。因此,在同样的手机硬件配置下,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运行速度会更快更流畅,这就是鸿蒙系统的先天基因优势。
二、鸿蒙系统对设备兼容性更强
鸿蒙系统和安卓以及iOS系统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兼容性,首先鸿蒙系统可以同时支持手机、智能手表、电脑、智慧屏等等智能家居设备。 鸿蒙系统可以形容无缝的统一操作系统,可以做到每个智能设备都是控制中心。
而安卓以及iOS系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就远远不如鸿蒙系统,他们基本只适用于手机端,如果放在其他设备上使用,那难用的简直就是灾难。
而随着5G网络的不断普及,大家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是要基于高速的网络连接上。所以说,鸿蒙才是面向5G和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在未来系统大战中,鸿蒙系统已经抢先立于不败之地。
三、自主研发的系统,不受制于人
安卓和iOS系统都是国外的系统,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鸿蒙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统,核心技术当然是掌握在国人手上,如果哪一天安卓系统不让国产手机使用了,那么鸿蒙系统就可以随时顶上。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那么未来必将受制于人。我国的 科技 发展之路必将会受到阻碍,我们也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有更多的话语权,所以鸿蒙系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这一点很重要。
虽然鸿蒙系统正式发布了,而且大家对鸿蒙系统的期待也非常高。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对于鸿蒙系统的现在,他还只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而安卓系统已经是一个壮年,两者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鸿蒙系统有以上三个优势,但是弱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应用数量和生态建设还不完善。另外一点是目前鸿蒙系统的支持者太少了,国产手机中也就华为自己在用鸿蒙系统,其他手机厂商基本都在观望,一个系统想要快速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有用户基础才行。
最后,以下手机都是可以升级鸿蒙系统的机型,大家可以对照一下有没有你的手机。
3. 华为鸿蒙系统有什么特点
鸿蒙OS的设计初衷是为满足全场景智慧体验的高标准的连接要求,为此华为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1.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鸿蒙OS的“分布式OS架构”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通过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和虚拟外设四大能力,将相应分布式应用的底层技术实现难度对应用开发者屏蔽,使开发者能够聚焦自身业务逻辑,像开发同一终端一样开发跨终端分布式应用,也使最终消费者享受到强大的跨终端业务协同能力为各使用场景带来的无缝体验。
2.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鸿蒙 OS通过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确定时延引擎可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中任务执行优先级及时限进行调度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资源将优先保障调度,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鸿蒙微内核结构小巧的特性使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3.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多进程调度和多进程通信等。
鸿蒙OS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数学方法,从源头验证系统正确,无漏洞的有效手段。传统验证方法如功能验证,模拟攻击等只能在选择的有限场景进行验证,而形式化方法可通过数据模型验证所有软件运行路径。 鸿蒙OS首次将形式化方法用于终端TEE,显着提升安全等级。同时由于鸿蒙OS微内核的代码量只有Linux宏内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击几率也大幅降低。
4.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鸿蒙OS凭借多终端开发IDE,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Kit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动适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预览的可视化编程,从而使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构建多端自动运行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华为方舟编译器是首个取代Android虚拟机模式的静态编译器,可供开发者在开发环境中一次性将高级语言编译为机器码。此外,方舟编译器未来将支持多语言统一编译,可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开发者计划及生态建设
此外,华为还公布了鸿蒙内核及OS的演进路标,将在今年首发的智慧屏产品中率先使用鸿蒙 OS 1.0。未来三年,除完善相关技术外,鸿蒙OS会逐步应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更多智能设备中。
鸿蒙OS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生态的关键在于应用和开发者。为快速推动鸿蒙OS的生态发展,鸿蒙OS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并推动成立开源基金会,建立开源社区,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推动鸿蒙的发展,并通过讨论对产业或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健全的应用生态和庞大的用户基础,未来华为将依托中国、面向全球打造鸿蒙OS生态,通过聚焦新的价值,开放在通信、照相、全场景、AI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与各界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出面向消费者体验更佳的应用和服务,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共创全场景智慧化新体验与新生态。在超前的技术特性和战略布局下,鸿蒙OS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极致体验,也能让设备商在5G+AI+IOT爆发的全场景智慧化时代抢占先机,让开发者以最少投入覆盖最多用户,快速实现全场景业务创新。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我们相信鸿蒙OS的推出会极大地提升产业的活力和生态的丰富性,希望鸿蒙OS的推出能够为全场景时代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我们欢迎全球开发者积极支持鸿蒙OS生态建设,共同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化生活体验”。毕马威报告:区块链有望吸引更多金融科技投资者关注,尤其是在小额融资领域
据中证网报道,毕马威9日发布半年度《金融科技脉搏》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上半年的金融科技投资活动相对淡静,部分原因是中国支付行业受惠于过去两年的投资增长和巨额交易,发展成熟度已显着提高。但金融科技业中多个较欠成熟的领域目前仍在快速成长,包括小额融资和消费金融。区块链有望吸引更多金融科技投资者关注,尤其是在小额融资领域。
4. 鸿蒙系统可以用手写代码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6
5. 华为的鸿蒙系统是是什么语言开发的
根据华为公布的方舟编译器资料,可以得知鸿蒙系统是用C、C++语言编写。
鸿蒙系统和方舟编译器的思路是一样:直接使用机器语言编写app,取消安卓系统的ART虚拟机,直接编译为二进制机器码;
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中转,执行速度快;劣势是:必须要有大量的静态方案、内存空间要求更高。
(5)鸿蒙系统可以编译什么代码扩展阅读
系统简介
鸿蒙微内核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可按需扩展,实现更广泛的系统安全,主要用于物联网,特点是低时延,甚至可到毫秒级乃至亚毫秒级。
鸿蒙OS实现模块化耦合,对应不同设备可弹性部署,鸿蒙OS有三层架构,第一层是内核,第二层是基础服务,第三层是程序框架 。
可用于手机、平板、PC、汽车等各种不同的设备上。还可以随时用在手机上,但暂时华为手机端依然优先使用安卓、华为电脑端依然优先使用windows和Linux。
6. 2021年,华为给鸿蒙系统划定了“生死线”
昨天,鸿蒙系统(HarmonyOS)2.0手机开发者Beta版正式发布!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副总裁杨海松说:“既然我们已经做出了开发者Beta版,这说明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这意味着全球第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马上就会正式落地,一个新时代真的来了。
可能有的朋友对“HarmonyOS 2.0手机开发者Beta版”这个长长的名字,看不大懂。小俱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鸿蒙系统是面向物联网的,之前智慧屏版、智能手表版等已经用上了,这次是手机版。2019年荣耀智慧屏搭载的是1.0版本,这次是2.0版。而且,目前这个手机版是面向开发者的测试版(Beta版),只有华为开发者联盟官网实名认证的个人/企业开发者才可以下载试用,更多是为了调测为鸿蒙系统开发的APP。
目前有两种方式可以下载
1、使用HUAWEI DevEco Studio中的远端模拟器,HarmonyOS官网下载DevEco Studio 2.0 Beta3版本即可获得。
2、使用专属OTA升级真机进行调测,通过官方渠道报名(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activity/301607581257578636),审核通过后将收到华为官方公测邀请邮件,根据邮件内容指引,即可得到OTA推送。
适用设备包括
1、华为手机:全网通(5G双卡)P40 、 全网通版P40 Pro、Mate30、Mate30(5G) 、Mate30 Pro、Mate30 Pro(5G);。
2、华为平板电脑:全网通版、全网通版(5G)、WIFI版本的 MatePad Pro。
面向普通手机用户推送的鸿蒙系统,还需要再耐心等一两个月。根据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的说法,2021年一二月份将会开放部分手机用户升级鸿蒙系统,初步升级会验证几个月,之后全面放开升级,市面上90%以上的机型都会升级。
除了手机,华为的其他自研产品也会大范围搭载鸿蒙系统。另外,还有40家硬件合作伙伴的产品将加入,保守估计,明年搭载鸿蒙OS的IoT设备数量将达到1亿部。华为方面透露,目前头部家电企业都在商谈。
自2019年8月荣耀智慧屏首发鸿蒙系统以来,已经过去了1年多时间。然而大众对鸿蒙系统仍然无感,甚至有很多质疑。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普通人来说,智慧屏版的鸿蒙系统并没有表现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人们感知不到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划时代的新系统。
这也难怪,鸿蒙系统是面向万物互联的,只放在有限的设备上显然无法充分发挥其“从底层打通设备”的核心能力。况且,智慧屏不仅出货量有限,还是一种低频交互设备,人们的使用频率往往以天来计算,影响力有限。
现在,鸿蒙系统手机版来了,相信很快大家就会体会到鸿蒙的不一样之处。
智能手机的优势在于高普及率,几乎人手一部,而且跟人的交互非常密切,以分钟计。某种程度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相当于器官的延伸。因此,它被选为了万物智联的核心入口。
一旦作为中枢的智能手机搭载了鸿蒙系统,由于它的庞大规模,以及辐射整个智能生态的覆盖能力,鸿蒙系统的影响力将得到释放。
人们会发现,搭载鸿蒙系统的各种设备之间,APP可以通用,能力可以共享,数据可以同步。比如,手机可以用无人机的摄像头;手机打开菜谱,一碰烤箱即可配对,传输对应数据后,烤箱就开始自动烹饪;手机、平板、大屏之间无缝跨屏协同,可以实时批注,协同办公更高效。
随着鸿蒙系统大规模落地,可以预见:2021年将是智慧物联真正走进人们生活的一年。
一个新系统能不能活下来,最关键的便是生态:硬件生态需要厂商的合作,软件生态需要开发者的支持。
鸿蒙系统作为5G万物互联时代的先行者,得到智能家居硬件厂商的支持并不难。智能家居厂商虽然也在打造自己的生态,但更多是在硬件连接层面。
至于操作系统层面,放眼全球,能做到的也没有几个。即使像苹果、亚马逊、谷歌、三星这样的巨头,也都在统一标准,它们早在2019年底便组成了联盟,制定新的智能连接家用设备统一标准。因此,国内硬件厂商也有统一标准的需求,否则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仰他人鼻息。
鸿蒙系统是开源的,如果能够在利益上合理分配,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的手机厂商,理论上都可以使用。其他的硬件厂商加入就更合理了。
软件生态方面,首先,鸿蒙系统的先锋性质、万物互联的巨大市场,都会吸引开发者加入。根据华为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的有效开发者数量已经超过10万。有效开发者就是使用鸿蒙OS IDE开发工具,并提交代码的。
其次,华为面向开发者开放的能力,让开发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分布式的编程框架,华为把能够实现应用跨终端部署的基础单元,称为“元能力”,应用由元能力组装,可拆分合并,实现一次代码,多端适用。将复杂的设备间协同封装成简单接口,有超过15000个API可供调用。
分布式UI,不同设备的UI交互设计一直困扰着开发者,华为为此提供了7类自适应布局能力,例如拉伸、缩放,去适应不同尺寸的屏幕。
开发者工具平台,华为DevEco Studio 2.0提供了9套手机应用模板,据称每个模板可以减少近千行的工作量,也就是华为已经预置了很多需要的组件。提供了手机、手表、电视三种终端产品的应用效果展示。开发者在编写代码的同时就可以看到代码在设备上实现的效果。
另外,鸿蒙系统是可以兼容安卓的。安卓APP经过开发者简单的编译后,就可以用于鸿蒙系统。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鸿蒙系统软件生态建设应该充满了信心。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副总裁杨海松说, 希望在明年年底,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中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出货量能达到16%,这是一条“生死线”。
中国网络最好,IoT制造最强,应用市场最大,足够鸿蒙发挥,但最终鸿蒙系统能发展到何种地步,还有很多X因素。送上祝福,拭目以待吧。
(图片源自网络,仅为传播更多信息目的)
7. 鸿蒙系统代码开源,不担心友商“抄袭”吗
最近手机圈最火的话题恐怕就是华为宣布最快今年秋季,最晚明年春季就要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了。这是续华为自研麒麟芯片之后又一重磅炸弹,而华为的操作系统很有可能命名为鸿蒙,目前鸿蒙已经通过了注册商标,离发布已经越来越近了
老用户无需购买新华为手机就能用上。而友商手机,比如小米魅族甚至三星手机,都可以通过编译后刷入,就像之前刷其它非官方ROM一样,当然前提是要解BL锁和ROOT。所以等到鸿蒙系统发布之后,只要想用,我们手上的手机都能够用上,就看华为官方会不会放出适配包了
8. 鸿蒙OS是用什么语言编写的,它的应用又是用什么语言可以编写
鸿蒙OS是基于Linux内核源码开发实现的,OS实现代码主要是C语言,并且内核提供的原生系统调用接口肯定也是C语言接口,上层APP应用兼容现有的安卓JAVA程序,可能需要重新编译JAVA应用程序代码即可运行。
应用编写需要用java语言。
鸿蒙OS(英文:HarmonyOS)。在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鸿蒙OS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
(8)鸿蒙系统可以编译什么代码扩展阅读:
技术特性:
1、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鸿蒙OS通过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确定时延引擎可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中任务执行优先级及时限进行调度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资源将优先保障调度,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鸿蒙微内核结构小巧的特性使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2、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微内核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比如多进程调度和多进程通信等。
3、鸿蒙OS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鸿蒙OS凭借多终端开发IDE,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Kit提供屏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动适配,支持控件拖拽,面向预览的可视化编程,从而使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构建多端自动运行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在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华为鸿蒙系统
9. 鸿蒙系统的代码是什么
基于C++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鸿蒙系统一般指华为鸿蒙系统。华为鸿蒙系统(HUAWEIHarmonyOS),是华为在2019年8月9日于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19)上正式发布的操作系统。
10. 华为鸿蒙系统用什么语言写的
系统如下:
华为鸿蒙系统采用开源的方式,源代码已经在官方公布的网站挂出。根据其源代码来看,内核基于C++语言开发,部分功能模块通过C语言以及C++混合编写。总体上来看,鸿蒙系统是以C语言为基础,掺杂了部分C++语言共同开发而来。
简介:
华为鸿蒙系统(HUAWEI HarmonyOS),是华为在2019年8月9日于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的操作系统鸿蒙OS。
华为鸿蒙系统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消费者在全场景生活中接触的多种智能终端实现极速发现、极速连接、硬件互助、资源共享,用合适的设备提供场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