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交叉编译技术ppt

交叉编译技术ppt

发布时间: 2022-10-05 10:19:04

⑴ 在哪种操作系统中编程比较好

依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每个人需求不同选择不同,主要发展领域不同,选择系统也是有差异,现在操作系统有Windows系统、linux系统等。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三个系统的重要性不同,对于一般用户,比如喜欢玩儿游戏啊,搞多媒体啊,对于电脑软硬件都没什么基础知识的话,那么WINDOWS无疑是最佳选择!
对于MAC OS在很多硬件的兼容上是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你是那种MAC OS迷,而且想尝试一下MAC OS ,那也是值得去做的,只要你的机器能让MAC OS 跑起来就可以!套用一句比较经典的话!这个系统是谁用谁知道!可能在一些方面会给你惊喜哦!
LINUX对于没有用过LINUX的人来说是很难上手的,对于游戏朋友用LINUX也是比较痛苦的,因为LINUX不是用来玩儿游戏的。新手用LINUX也很难发挥出LINUX的功能,这种情况下你只能感觉LINUX真的很难用,而且功能不怎么样!但是当你真的地会用LINUX了,理解LINUX了,你的观点也变了,无疑LINUX在很多方面是非常优秀的!功能是强大的!但往往功能越强大,越优秀的东西就不怎么容易驾驭!如果你了解LINUX,理解它。那么LINUX是不会让了解它,理解它的人失望的!

⑵ 如何交叉编译开源库

所谓的搭建交叉编译环境,即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工具链。在该环境下编译出嵌入式Linux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然后再上传到目标机上。
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为了编译、链接、处理和调试跨平台体系结构的程序代码。对于交叉开发的工具链来说,在文件名称上加了一个前缀,用来区别本地的工具链。例如,arm-linux-表示是对arm的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表示是使用gcc的编译器。除了体系结构相关的编译选项以外,其使用方法与Linux主机上的gcc相同,所以Linux编程技术对于嵌入式同样适用。不过,并不是任何一个版本拿来都能用,各种软件包往往存在版本匹配问题。例如,编译内核时需要使用arm-linux-gcc-4.3.3版本的交叉编译工具链,而使用arm-linux-gcc-3.4.1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则会导致编译失败。
那么gcc和arm-linux-gcc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就是gcc是linux下的C语言编译器,编译出来的程序在本地执行,而arm-linux-gcc用来在linux下跨平台的C语言编译器,编译出来的程序在目标机(如ARM平台)上执行,嵌入式开发应使用嵌入式交叉编译工具链。

工具/原料
电脑系统:win7系统。虚拟机系统:workstation6.5 。虚拟机安装的linux版本:fedora9.0。内核:linux2.6.25 。
方法/步骤
1
我使用的交叉编译工具链是arm-linux-gcc-4.4.3,把它放在linux系统的路径是图一

2
在linux系统的路径/home/song/share下放了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4.4.3的压缩包,另一个版本的不用。有的人可能会问到怎么把这个压缩包弄到虚拟机的linux的系统的,我是通过samba服务从主机复制到虚拟机的,这里的share文件夹就是我samba服务器的工作目录,多了不说,这不是重点。
然后通过命令mkdir embedded 建立一个arm-linux-gcc的安装目录,如图二所示。当然安装路径和目录名称“embedded”可以依自己的喜好而定。
步骤阅读
然后通过命令将share文件夹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复制到这里的embedded文件夹下, 当然这里你也可以不进行这一步我这是为了方便以后管理,将arm-linux-gcc安装到embedded文件夹下,方便以后寻找。

然后使用tar命令:tar zxvf arm-gcc-4.4.3.tar.gz将embedded文件夹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解压缩安装到当前目录下

执行完解压缩命令,就已经将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4.4.3安装到linux系统上了,这里默认安装到了图六所示的路径上。

接下来配置系统环境变量,把交叉编译工具链的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这样就可以在任何目录下使用这些工具。 vi /etc/profile 编辑profile文件,添加环境变量。

在profile中的位置处,添加图八所示的红线标注的一行,路径就是图六中的红线标注的路径后面加上/4.4.3/bin。

图八中的路径一定是你自己的安装路径,可以使用pwd命令查找一下那个bin目录的路径。添加完路径后,保存退出。接下来使用命令:source /etc/profile,是修改后的profile文件生效,如图九所示。

然后,使用命令:arm-linux-gcc -v查看当前交叉编译链工具的版本信息,如图九中的红线标注第③行所示。很明显 可以看到,如果不执行第②步,则查看版本信息不成功。
然后验证交叉编译工具链是否安装成功并且可以使用,如图九所示,随便找一个目录编辑一个hello源代码。

编辑好hello.c文件后,保存退出。然后使用交叉编译器对hello.c进行编译,并生成可执行文件hello

这里生成的hello文件并不能像gcc编译出来的文件那样直接使用“./hello”命令执行并显示内容 因为它是一个二进制文件,只能下载到开发板上执行!

至此,搭建交叉编译环境步骤结束。

⑶ 怎么在安卓中编译vim

一般都不会在手机上编译程序的。即使是手机上用的软件也是在电脑上编译好在传到手机上去。这称作交叉编译,这种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

你如果想试在手机上编译,可以先写一个简单的小程序(比如 hello world)看能编译并执行么。这步主要是确认你的编译环境已经就绪。并不是说你的手机安装了那些工具,就一定能正常工作,所以还是有必要一试。
然后去 vim 源码的根目录,执行 ./configure 试试。看看会不会报什么错(我估计会有一堆)。如果没有,那么很可能按在电脑上编译的步骤正常编译试试了。这方面教程很多,自己搜搜即可。

⑷ 编译器开发的四种技术

编译程序的开发常常采用这四种:自编译、交叉编译、自展和移植等技术实现。

⑸ 如何使用latex编译ppt文件

当处理很大的文档时,经常将文件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进行编译,这时我们可以使用LATEX所提供的命令\input\include\includeonly\input{texfile}
文件名只需指定基本名,不需加扩展名.tex,它等价于直接将文件“文件名.tex”中的内容输入到命令\input所处的位置.此命令可以放在文档的任何地方(导言区或正文区),而且可以相互嵌套。您可以将经常使用的导言放在单独的一个文件中,使用时置于源文件之首。在\begin{document}....\end{document}之间加入多个\input命令.导言区加入\listfiles可以得到读入文件的清单.\include{texfile}
使用\input命令的缺点是,通过\input命令合并起来的文章(不管那部分) 每经过一次修改,所有的文件都要被重新读入和处理。若用\input命令仅加载那个特定的文件,那么所有的页码、章节、插图和公式等的自动编号都从1开始,这会使交叉引用产生混乱。更好的办法是采用\include命令。它只能放在文档的正文区,不能嵌套,且与命令\includeonly{文件清单}结合使用。文件清单列出当前正在处理的文件(其中的文件名不需要加后缀.tex,各文件名用逗号隔开)。若\input命令后的文件名在文件清单中,则此命令等价于\clearpage\input{文件名}\clearpage,否则相当于换页。因此文档应该在新页开始(如章与章之间)分割。\include命令可以帮助我们省去很多宝贵的编译时间。它的主要好处是页面、章节和公 式编号的附加信息可以由\includeonly命令提供,因此交叉引这类命令,如\ref和pageref命令等能生成正确的结果。此命令可多次使用, 所需的导言区仅有一个。

⑹ 想要从事 linux嵌入式方面的应用软件开发。我该怎么学呢

韦东山的那本书挺经典,卓越的链接: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74700325&asin=B001DCEA46&sr=8-1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以S3C2410、S3C2440开发板为例,从分析硬件上电执行的第一条指令开始,到构造出一个类似PDA、基于Linux的桌面GUI系统,带领读者学习、掌握从最底层到最高层的软件编写方法。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全面介绍了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过程中,从底层系统支持到上层GUI应用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及相关工具的使用、配置,嵌入式编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交叉编译工具的选项设置、Makefile语法、ARM汇编指令等),硬件部件的使用及编程(囊括了常见硬件,比如UART、I*IC、LCD等),UBoot、Linux内核的分析、配置和移植,根文件系统的构造(包括移植busybox、glibc、制作映象文件等),内核调试技术(比如添加kgdb补丁、栈回溯等),驱动程序编写及移植(LED、按键、扩展串口、网卡、硬盘、SD卡、LCD和USB等),GUI系统的移植(包含两个GUI系统:基于Qtopia和基于X),应用程序调试技术。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从最简单的点亮一个LED开始,由浅入深地讲解,使读者最终可以配置、移植、裁剪内核,编写驱动程序,移植GUI系统,掌握整个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方法。

1、Linux 基础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Linux文件系统 Linux常用命令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2、Shell 编程基础
Shell简介 认识后台程序Bash编程熟悉Linux系统下的编辑环境。
3、Linux 下的 C 编程基础
linux C语言环境概述 Gcc使用方法 Gdb调试技术。
4、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
嵌入式系统概述 交叉编译 配置TFTP服务 配置NFS服务 下载Bootloader和内核 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开发。
4、嵌入式系统移植
Linux内核代码 平台相关代码分析 ARM平台介绍 平台移植的关键技术 移植Linux内核到 ARM平台 了解移植的概念 能够移植Linux内核移植Linux2.6内核到 ARM9开发板。
5、嵌入式 Linux 下串口通信串行I/O的基本概念 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开发流程 Linux系统的文件和设备。
6、嵌入式系统中多进程程序设计Linux系统进程概述 嵌入式系统的进程特点 进程操作 守护进程 相关的系统调用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的概念。
...
网上很多~可以先从虚拟机玩起。
A.一般安装一个VMWARE虚拟机,再从网上下载个RedHat9.0的光盘镜像。
这个比较适合入门linux,当然也有Cygwin的,不过不推荐。
B.然后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学起来了,等把linux的shell和gcc,gdb,系统编程,gui(QT,miniGUI,MicroWin等等)玩好之后,可以买个开发板了,这里就不说明具体品牌了,2410/2440开发板很多的。
C.然后开始玩开发板,常用的代码编辑工具有:SourceInsight,UE。
还有代码比较工具,BeyondCompare。
当然还有ADS1.2,这个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先把ARM开发板当单片机开发板玩!先熟悉具体硬件设备的使用,如UART,SPI,LCD控制器等,最后再去玩Bootloader,系统移植,内核,文件系统,应用编程,驱动编程。。。

⑺ 如何linux模块的交叉编译makefile需要怎么写。

PC机上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具体如何建立去网上找一些资料看看。
makefile也可以找一写类似的模块就行修改移植。

⑻ 单片机的开发也属于交叉编译吧

交叉编译
由于计算机的指令集与ARM上的指令集不一样。所以当程序能正常在PC上执行时,不一定能正常地在ARM上执行。
一般交叉编译的过程是这样的:PC调试的程序 =====> 调试可用,通过交叉编译器将代码指令转换成对应的ARM平台代码指令 ====> 移植到ARM平台上使用。

而单片机的过程也有些像。你像这类高深的问题不会出现在单片机上。其实你要明白什么是编译。
编译就是将 高级的语言转换成机器能识别的语言。这个过程就叫编译。
单片机的C语言在平台上能运行,是因为有仿真软件。而经过编译之后,就变成单片机能执行的代码了。
而ARM不一样。PC中Linux下,程序也能执行,但不是仿真。他是真正的运行。但你移植到ARM平台就不一定能执行,需要转化代码的指令。这个转换过程你可以当成是交叉编译。

其实说白了吧。没多大区别,就是转换成他们能执行的代码就对了。但只是单片机不这样叫。因为单片机的代码是没办法直接在PC上跑的。只能通过仿真软件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⑼ “编译”与“编译器”是什么意思

编译是动词
编译器是名词
编译(compilation , compile)
1、利用编译程序从源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产生目标程序的过程。
2、用编译程序产生目标程序的动作。

编译就是把高级语言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2进制语言,计算机只认识1和0,编译程序把人们熟悉的语言换成2进制的。
编译程序把一个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工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主要是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又称为源程序分析,分析过程中发现有语法错误,给出提示信息。
(1) 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的任务是对由字符组成的单词进行处理,从左至右逐个字符地对源程序进行扫描,产生一个个的单词符号,把作为字符串的源程序改造成为单词符号串的中间程序。执行词法分析的程序称为词法分析程序或扫描器。
源程序中的单词符号经扫描器分析,一般产生二元式:单词种别;单词自身的值。单词种别通常用整数编码,如果一个种别只含一个单词符号,那么对这个单词符号,种别编码就完全代表它自身的值了。若一个种别含有许多个单词符号,那么,对于它的每个单词符号,除了给出种别编码以外,还应给出自身的值。
词法分析器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构造:手工构造和自动生成。手工构造可使用状态图进行工作,自动生成使用确定的有限自动机来实现。
(2) 语法分析
编译程序的语法分析器以单词符号作为输入,分析单词符号串是否形成符合语法规则的语法单位,如表达式、赋值、循环等,最后看是否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该语言使用的语法规则分析检查每条语句是否有正确的逻辑结构,程序是最终的一个语法单位。编译程序的语法规则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刻画。
语法分析的方法分为两种:自上而下分析法和自下而上分析法。自上而下就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向下推导,推出句子。而自下而上分析法采用的是移进归约法,基本思想是:用一个寄存符号的先进后出栈,把输入符号一个一个地移进栈里,当栈顶形成某个产生式的一个候选式时,即把栈顶的这一部分归约成该产生式的左邻符号。
(3) 中间代码生成
中间代码是源程序的一种内部表示,或称中间语言。中间代码的作用是可使编译程序的结构在逻辑上更为简单明确,特别是可使目标代码的优化比较容易实现。中间代码即为中间语言程序,中间语言的复杂性介于源程序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中间语言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逆波兰记号、四元式、三元式和树。
(4) 代码优化
代码优化是指对程序进行多种等价变换,使得从变换后的程序出发,能生成更有效的目标代码。所谓等价,是指不改变程序的运行结果。所谓有效,主要指目标代码运行时间较短,以及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这种变换称为优化。
有两类优化:一类是对语法分析后的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它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另一类是在生成目标代码时进行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对于前一类优化,根据它所涉及的程序范围可分为局部优化、循环优化和全局优化三个不同的级别。
(5) 目标代码生成
目标代码生成是编译的最后一个阶段。目标代码生成器把语法分析后或优化后的中间代码变换成目标代码。目标代码有三种形式:
① 可以立即执行的机器语言代码,所有地址都重定位;
② 待装配的机器语言模块,当需要执行时,由连接装入程序把它们和某些运行程序连接起来,转换成能执行的机器语言代码;
③ 汇编语言代码,须经过汇编程序汇编后,成为可执行的机器语言代码。
目标代码生成阶段应考虑直接影响到目标代码速度的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生成较短的目标代码;二是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中的寄存器,减少目标代码访问存储单元的次数;三是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指令系统的特点,以提高目标代码的质量。
编译器,是将便于人编写,阅读,维护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翻译为计算机能解读、运行的低阶机器语言的程序。编译器将原始程序(Source program)作为输入,翻译产生使用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等价程序。源代码一般为高阶语言 (High-level language), 如 Pascal、C++、Java 等,而目标语言则是汇编语言或目标机器的目标代码(Object code),有时也称作机器代码(Machine code)。
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源代码 (source code) → 预处理器 (preprocessor) → 编译器 (compiler) → 汇编程序 (assembler) → 目标代码 (object code) → 连接器 (Linker) → 可执行程序 (executables)

工作原理
[编辑本段]

编译是从源代码(通常为高阶语言)到能直接被计算机或虚拟机执行的目标代码(通常为低阶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然而,也存在从低阶语言到高阶语言的编译器,这类编译器中用来从由高阶语言生成的低阶语言代码重新生成高阶语言代码的又被叫做反编译器。也有从一种高阶语言生成另一种高阶语言的编译器,或者生成一种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的中间代码的编译器(又叫级联)。
典型的编译器输出是由包含入口点的名字和地址, 以及外部调用(到不在这个目标文件中的函数调用)的机器代码所组成的目标文件。一组目标文件,不必是同一编译器产生,但使用的编译器必需采用同样的输出格式,可以链接在一起并生成可以由用户直接执行的可执行程序。

编译器种类
[编辑本段]

编译器可以生成用来在与编译器本身所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平台)相同的环境下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本地”编译器。另外,编译器也可以生成用来在其它平台上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生成新的硬件平台时非常有用。“源码到源码编译器”是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输出也是高阶语言的编译器。例如: 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经常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转换其中的代码,并用并行代码注释对它进行注释(如OpenMP)或者用语言构造进行注释(如FORTRAN的DOALL指令)。

预处理器(preprocessor)

作用是通过代入预定义等程序段将源程序补充完整。

编译器前端(frontend)

前端主要负责解析(parse)输入的源代码,由语法分析器和语意分析器协同工作。语法分析器负责把源代码中的‘单词’(Token)找出来,语意分析器把这些分散的单词按预先定义好的语法组装成有意义的表达式,语句 ,函数等等。 例如“a = b + c;”前端语法分析器看到的是“a, =, b , +, c;”,语意分析器按定义的语法,先把他们组装成表达式“b + c”,再组装成“a = b + c”的语句。 前端还负责语义(semantic checking)的检查,例如检测参与运算的变量是否是同一类型的,简单的错误处理。最终的结果常常是一个抽象的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或 AST),这样后端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处理。

编译器后端(backend)

编译器后端主要负责分析,优化中间代码(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以及生成机器代码(Code Generation)。

一般说来所有的编译器分析,优化,变型都可以分成两大类: 函数内(intraproceral)还是函数之间(interproceral)进行。很明显,函数间的分析,优化更准确,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编译器分析(compiler analysis)的对象是前端生成并传递过来的中间代码,现代的优化型编译器(optimizing compiler)常常用好几种层次的中间代码来表示程序,高层的中间代码(high level IR)接近输入的源代码的格式,与输入语言相关(language dependent),包含更多的全局性的信息,和源代码的结构;中层的中间代码(middle level IR)与输入语言无关,低层的中间代码(Low level IR)与机器语言类似。 不同的分析,优化发生在最适合的那一层中间代码上。

常见的编译分析有函数调用树(call tree),控制流程图(Control flow graph),以及在此基础上的 变量定义-使用,使用-定义链(define-use/use-define or u-d/d-u chain),变量别名分析(alias analysis),指针分析(pointer analysis),数据依赖分析(data dependence analysis)等等。

上述的程序分析结果是编译器优化(compiler optimization)和程序变形(compiler transformation)的前提条件。常见的优化和变新有:函数内嵌(inlining),无用代码删除(Dead code elimination),标准化循环结构(loop normalization),循环体展开(loop unrolling),循环体合并,分裂(loop fusion,loop fission),数组填充(array padding),等等。 优化和变形的目标是减少代码的长度,提高内存(memory),缓存(cache)的使用率,减少读写磁盘,访问网络数据的频率。更高级的优化甚至可以把序列化的代码(serial code)变成并行运算,多线程的代码(parallelized,multi-threaded code)。

机器代码的生成是优化变型后的中间代码转换成机器指令的过程。现代编译器主要采用生成汇编代码(assembly code)的策略,而不直接生成二进制的目标代码(binary object code)。即使在代码生成阶段,高级编译器仍然要做很多分析,优化,变形的工作。例如如何分配寄存器(register allocatioin),如何选择合适的机器指令(instruction selection),如何合并几句代码成一句等等。

编译语言与直译语言对比
[编辑本段]

许多人将高阶程序语言分为两类: 编译型语言 和 直译型语言 。然而,实际上,这些语言中的大多数既可用编译型实现也可用直译型实现,分类实际上反映的是那种语言常见的实现方式。(但是,某些直译型语言,很难用编译型实现。比如那些允许 在线代码更改 的直译型语言。)

历史
[编辑本段]

上世纪50年代,IBM的John Backus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对FORTRAN语言及其编译器进行开发。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编译理论了解不多,开发工作变得既复杂又艰苦。与此同时,Noam Chomsky开始了他对自然语言结构的研究。他的发现最终使得编译器的结构异常简单,甚至还带有了一些自动化。Chomsky的研究导致了根据语言文法的难易程度以及识别它们所需要的算法来对语言分类。正如现在所称的Chomsky架构(Chomsky Hierarchy),它包括了文法的四个层次:0型文法、1型文法、2型文法和3型文法,且其中的每一个都是其前者的特殊情况。2型文法(或上下文无关文法)被证明是程序设计语言中最有用的,而且今天它已代表着程序设计语言结构的标准方式。分析问题(parsing problem,用于上下文无关文法识别的有效算法)的研究是在60年代和70年代,它相当完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它已是编译原理中的一个标准部分。

有限状态自动机(Finite Automaton)和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同上下文无关文法紧密相关,它们与Chomsky的3型文法相对应。对它们的研究与Chomsky的研究几乎同时开始,并且引出了表示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的符号方式。

人们接着又深化了生成有效目标代码的方法,这就是最初的编译器,它们被一直使用至今。人们通常将其称为优化技术(Optimization Technique),但因其从未真正地得到过被优化了的目标代码而仅仅改进了它的有效性,因此实际上应称作代码改进技术(Code Improvement Technique)。

当分析问题变得好懂起来时,人们就在开发程序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来研究这一部分的编译器自动构造。这些程序最初被称为编译器的编译器(Compiler-compiler),但更确切地应称为分析程序生成器(Parser Generator),这是因为它们仅仅能够自动处理编译的一部分。这些程序中最着名的是Yacc(Yet Another Compiler-compiler),它是由Steve Johnson在1975年为Unix系统编写的。类似的,有限状态自动机的研究也发展了一种称为扫描程序生成器(Scanner Generator)的工具,Lex(与Yacc同时,由Mike Lesk为Unix系统开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大量的项目都贯注于编译器其它部分的生成自动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代码生成。这些尝试并未取得多少成功,这大概是因为操作太复杂而人们又对其不甚了解。

编译器设计最近的发展包括:首先,编译器包括了更加复杂算法的应用程序它用于推断或简化程序中的信息;这又与更为复杂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其中典型的有用于函数语言编译的Hindley-Milner类型检查的统一算法。其次,编译器已越来越成为基于窗口的交互开发环境(Interacti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编辑器、连接程序、调试程序以及项目管理程序。这样的IDE标准并没有多少,但是对标准的窗口环境进行开发已成为方向。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在编译原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基本的编译器设计原理在近20年中都没有多大的改变,它现在正迅速地成为计算机科学课程中的中心环节。

在九十年代,作为GNU项目或其它开放源代码项目标一部分,许多免费编译器和编译器开发工具被开发出来。这些工具可用来编译所有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它们中的一些项目被认为是高质量的,而且对现代编译理论感兴趣的人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它们的免费源代码。

大约在1999年,SGI公布了他们的一个工业化的并行化优化编译器Pro64的源代码,后被全世界多个编译器研究小组用来做研究平台,并命名为Open64。Open64的设计结构好,分析优化全面,是编译器高级研究的理想平台。

⑽ yocto交叉编译工具在哪个目录

概述YoctoProject是一个开源协作项目,它提供了一些模板、工具和方法来支持面向嵌入式产品的自定义Linux系统,不管硬件架构是什么。我想要告诉那些对yocto这个名称不甚理解的用户的是,术语yocto是最小的SI单元。最为一个前缀,yocto表示10^-24。本文将提供一个分步指导,向您介绍如何使用YoctoProject的行业标准开源工具为嵌入式设备创建自定义的Linux操作系统,并使用QEMU在一台虚拟机中启动操作系统。YoctoProject是由大型硬件公司和操作系统供应商资助的、由Linux基金会赞助的开源项目,提供了一些行业领先的工具、方法和元数据来构建Linux系统。YoctoProject的两大主要组件由YoctoProject和OpenEmbedded项目一起维护,这两个组件是BitBake和OpenEmbedded-Core,前者是构建引擎,后者是运行构建过程所使用的一套核心配方(recipe)。下一节会介绍所有项目组件。YoctoProject简介作为一个协作项目,YoctoProject有时也称为“umbrella”项目,它吸纳了许多不同的开发流程部分。在整个YoctoProject中,这些部分被称为项目,包括构建工具、称为核心配方的构建指令元数据、库、实用程序和图形用户界面(GUI)。PokyPoky是YoctoProject的一个参考构建系统。它包含BitBake、OpenEmbedded-Core、一个板卡支持包(BSP)以及整合到构建过程中的其他任何程序包或层。Poky这一名称也指使用参考构建系统得到的默认Linux发行版,它可能极其小(core-image-minimal),也可能是带有GUI的整个Linux系统(core-image-sato)。您可以将Poky构建系统看作是整个项目的一个参考系统,即运行中进程的一个工作示例。在下载YoctoProject时,实际上也下载了可用于构建默认系统的这些工具、实用程序、库、工具链和元数据的实例。这一参考系统以及它创建的参考发行版都被命名为Poky。您还可以将此作为一个起点来创建您自己的发行版,当然,您可以对此发行版随意命名。所有构建系统都需要的一个项目是工具链:一个编译器、汇编程序、链接器以及为给定架构创建二进制可执行文件所需的其他二进制实用程序。Poky使用了GNUCompilerCollection(GCC),不过您也可以指定其他工具链。Poky使用了一种名为交叉编译的技术:在一个架构上使用工具链为另一个架构构建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例如,在基于x86的系统上构建ARM发行版)。开发人员常常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使用交叉编译来利用主机系统的高性能。元数据集元数据集按层进行排列,这样一来每一层都可以为下面的层提供单独的功能。基层是OpenEmbedded-Core或oe-core,提供了所有构建项目所必需的常见配方、类和相关功能。然后您可以通过在oe-core之上添加新层来定制构建。OpenEmbedded-Core由YoctoProject和OpenEmbedded项目共同维护。将YoctoProject与OpenEmbedded分开的层是meta-yocto层,该层提供了Poky发行版配置和一组核心的参考BSP。

热点内容
传奇装备强化脚本 发布:2024-04-28 18:34:29 浏览:328
QQ如何撤销以储存的密码 发布:2024-04-28 18:32:13 浏览:321
ttsandroid中文 发布:2024-04-28 18:30:38 浏览:766
修改密码后为什么连接不了 发布:2024-04-28 18:16:48 浏览:743
cfm安卓转苹果在哪个买 发布:2024-04-28 18:07:15 浏览:161
编译器错误都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04-28 17:31:30 浏览:74
服务器不能复制粘贴到本机是怎么回事 发布:2024-04-28 17:24:50 浏览:15
房产中介管理系统源码 发布:2024-04-28 17:23:53 浏览:77
文件传输java 发布:2024-04-28 17:19:24 浏览:195
存储过程中的is 发布:2024-04-28 17:13:45 浏览: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