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编译成pyc部署
⑴ 如何部署简单python + flask应用
我们先写一个最基本的flask应用:
demo.py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name**)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运行这个py文件,打开浏览器访问127.0.0.1:5000就能看到显示Hello World的页面 .
如果让这个flask引用监听来自公网ip的请求,理论上你跑此程序的机器就相当于一个服务器了,然而这个服务器并不完美,所以我们需要nginx和gunicorn来增加它的功能,让它真刀真枪上生产环境的时候能按要求运行。
flask自带的WSGI框架性能很差劲,只能适用于开发环境调试使用。我们用专业一点的gunicorn(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框架)替代flask自带的WSGI框架。
配置完后,通过命令’/usr/local/bin/gunicorn -b127.0.0.1:5000‘启动应用。打开浏览器访问127.0.0.1:5000,同样能够得到返回页面
然而gunicorn也仅仅是一个python的WSGI框架而已,要让它真正处理来自互联网的各类访问功能还是有点欠缺,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大名鼎鼎的nginx 服务器来替gunicorn遮风挡雨了。
Ubuntu下安装nginx可以用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nginx
安装后需要进行下配置:
cd /etc/nginx/sites-available
sudo vi test (test为配置名称,可以根据自己项目进行命名)
test文件的配置为:
server {
listen 80; # 监听80端口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27.0.0.1:5000; # 代理本机127.0.0.1:5000的服务
}
location /static {
alias /home/ubuntu/myproject/myblog/app/static; # 负载均衡
}
}
cd ..
cd sites-enable
sudo ln -s ../sites-available/lwhile . (创建软链接,别漏掉最后的.)
sudo service nginx reload
sudo service nginx restart
这样nginx的基本配置文件就写好了 接下来我们配置进程管理工具supervisor supervisor可以在后面启动你的python进程,这样很方便
1.cd /etc/supervisor/conf.d
2.sudo vi test.conf (test为文件名)
[program:test]
command = /usr/local/bin/gunicorn -b127.0.0.1:5000 /home/ubuntu/myproject/test.py
3.sudo supervisorctl
4.reload
5.start test
如果一切正常,做完这所有步骤之后,现在公网的ip访问你的主机,就可以打开你的flask应用了
⑵ gunicorn部署Flask服务
作为一个Python选手,工作中需要的一些服务接口一般会用Flask来开发。
Flask非常容易上手,它自带的 app.run(host="0.0.0.0", port=7001) 用来调试非常方便,但是用于生产环境无论是处理高并发还是鲁棒性都有所欠缺,一般会配合WGSI容器来进行[生产环境的部署][1]。
小磊哥推荐了参考文章[1]中的部署方式,希望将已有的服务放到gunicorn或者Tornado中部署,并用supervisor来管理所有进程(有几个不同的服务)。
经过调研和尝试
首先pip安装gunicorn。
pip install gunicorn --user
由于是部署在公司云主机上,通常不会给root权限。之前都是提工单给SA sudo装的,后来发现更安全也更方便的方法是 pip install xxx --user ,美中不足是安装完以后需要 手动添加PATH
export PATH=/home/username/.local/bin:$PATH
方便起见可以加到 ~/.bash_profile 中
简单地,gunicorn可以通过 gunicorn -w 4 -b 127.0.0.1:4000 run:app 启动一个Flask应用。其中,
其中run.py中文件的可能形式是:
通过 gunicorn -h 可以看到gunicorn有非常多的配置项,因此通常会写成一个config.py文件来进行配置。看了一下文档似乎没有给出正确的config.py中配置项的命名,并且有些博客博主给出的配置项命名是错误的,导致配置没有生效,踩了不少的坑(我找不到那篇坑坑的文章了)。这篇博客[2]给出了一些比较常用且 正确 的配置。
我所用项目的配置项如下:
生产环境不需要这个配置项,但调试的时候还是挺好用的。而且,开启debug项后,在启动gunicorn的时候可以看到所有可配置项的配置,如下所示。
之前在被上一篇博主欺骗的时候,仔细看了调试信息,发现 accesslog 和 errorlog 都没有被配置,所以导致启动以后看不到任何日志。
config.py中只需要配置需要修改的项的,大部分采用默认配置即可。默认配置的具体配置内容可以通过 gunicorn -h 来查询。
* 配置文件和调试信息来自两个不同进程,因此信息可能有细微差异
worker_class是指开启的每个工作进程的模式类型,默认为sync模式,也可使用gevent模式。
workers 是工作进程数量,在上述 config.py 中,取的是CPU的数量。需要注意部署机器的性能,不能无限制多开。多篇文章中推荐了 multiprocessing.cpu_count() * 2 + 1 这个数量,考虑到我会在一个机器上部署两个服务,因此数量减半。
daemon = True 意味着开启后台运行,默认为 False
gunicorn的环境配置和使用都比较简单,也解决了我总是用nohup python run.py >out.log 2>&1 &来启动Flask后台服务的问题。
在采用gunicorn部署之前,我也对后台服务的目录结构进行了调整。虽然只是便利工作的服务,也希望可以尽可能变的更加professional~
传送门: Flask目录调整
参考文章:
[1] https://eclipsesv.com/2016/12/12/flask 部署方式实践
[2] http://blog.csdn.net/zs_2014/article/details/41249347
⑶ 怎么在linux系统下部署flask
Python基础、列表、类、函数、模块。HTML/CSS (基础)。
学习这篇教程你不必是一个python高级开发者,但是首先我建议你阅读https://wiki.python.org/moin/BeginnersGuide/NonProgrammers 。
在Linux上安装Python 3
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上Python是默认安装的。下面的你命令可以让你看到安装的版本。
⑷ python .pyc是什么文件
一、什么是pyc文件?
pyc文件就是py程序编译后得到的文件,是一种二进制文件。一般是这样的:
pyc文件经过python解释器最终会生成机器码运行。所以pyc文件是可以跨平台部署的,类似java的.class文件。如果py文件改变,也会重新生成pyc文件。
相关推荐:《Python视频教程》
二、pyc文件怎么生成的?
1、被当做模块调用的时候会自动生成pyc文件。
一般是python脚本被当做模块被其他脚本文件调用时,就会产生pyc文件,举个例子:
如果你写了一个脚本文件image.py是用来生成验证码的,如果你在index.py文件中想引用这个脚本的功能,就需要通过import导入image.py文件,然后,如果你运行index.py文件,那就会在image.py文件所在的路径生成一个image.pyc文件。
2、对于py文件,可以执行下面命令来生成pyc文件。
3、通过代码来生成pyc文件。
三、为什么要生成pyc文件?
1、python为了提高运行效率也会进行编译。
python是解释型语言,运行的时候需要通过python解释器编译,所以先编译出pyc文件后,可以节省编译这一步的耗时时间。
2、不想让源码泄露。
因为py文件是可以直接看到源码的,对于一般的商业公司来说,这有点不妙,因为pyc文件可以独立于py文件,删除py文件也不会出错。这就是太好了,只需要编译成pyc文件再发布出去就好了。
⑸ 新浪云怎么部署 python flask
首先安装python,这个我就不多说了,记得配置好系统的环境变量,python和python包(Scripts目录)都要加入系统的环境变量。
接下来就pip安装flask,windows下的命令为:
$ pip install flask
接下来创建一个文件夹,就是你将来整个工程的文件。通过cmd命令进入到这个文件夹中。(cd命令)
然后在这个文件夹中创建一个python文件,py为后缀的文件。
接下来编辑这个文件(文本编辑器、IDE都可以)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
Hello World!
'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 = True)
写入代码就可以简单的启动服务器了,默认根目录下返回“hello,world!”,如何运行的就只需要在cmd中运行
$ python myapp.py
运行成功的话可以看到下图的提示。
访问localhost:5000的时候(默认端口5000,可以通过host参数修改),例如
app.run(debug=True,host='0.0.0.0:5000')
基本上这样完成了flask的基本配置,接下来就是将其放到新浪云SAE上,SAE本身就支持flask框架的部署,但是后期我们需要引入其他的一些第三方的包,因此最好就是讲自己的包放到工程文件中调用。
方法就是在使用pip安装的时候,使用这样子的命令:
$ pip install -t vendor PACKAGENAME
这个样子在本地安装的时候就会将包放在一个vendor文件夹中,然后安装SAE官方的文档,在工程文件中添加一个名为“index.wsgi”的文件,内容为:
import sae
sae.add_vendor_dir('vendor')
from myapp import app
application = sae.create_wsgi_app(app)
这样子基本就完成了,只需要讲文件上传到SAE上就可以完成部署。
SAE上的操作记得在新建应用的时候选择python2.7,然后我用的代码管理方式是git。
接下来的方式就是git的内容了,这里我就不多说,写下几个命令:
将仓库的内容复制到本地
$git clone 你的git仓库地址
创建分支
$git branck 分支名
使用分支
$git checkout 分支名
修改代码
$git add --all
$git commit -a "注释"
$git pust 分支名
(以前都是用svn的所以git还不是特别熟)
部署上传完代码之后就可以好好折腾啦
⑹ 阿里云服务器部署flask项目
当我们执行下面的hello.py时,使用的flask自带的服务器,完成了web服务的启动。在生产环境中,flask自带的服务器,无法满足性能要求,我们这里采用Gunicorn做wsgi容器,来部署flask程序。Gunicorn(绿色独角兽)是一个Python WSGI的HTTP服务器。从Ruby的独角兽(Unicorn )项目移植。该Gunicorn服务器与各种Web框架兼容,实现非常简单,轻量级的资源消耗。Gunicorn直接用命令启动,不需要编写配置文件,相对uWSGI要容易很多。
区分几个概念 :
WSGI:全称是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web服务器网关接口),它是一种规范,它是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它的作用就像是桥梁,连接在web服务器和web应用框架之间。
uwsgi:是一种传输协议,用于定义传输信息的类型。
uWSGI:是实现了uwsgi协议WSGI的web服务器。
我们的部署方式: nginx + gunicorn + flask
web开发中,部署方式大致类似。简单来说,前端代理使用Nginx主要是为了实现分流、转发、负载均衡,以及分担服务器的压力。Nginx部署简单,内存消耗少,成本低。Nginx既可以做正向代理,也可以做反向代理。
正向代理 :请求经过代理服务器从局域网发出,然后到达互联网上的服务器。
特点 :服务端并不知道真正的客户端是谁。
反向代理 :请求从互联网发出,先进入代理服务器,再转发给局域网内的服务器。
特点 :客户端并不知道真正的服务端是谁。
区别 :正向代理的对象是客户端。反向代理的对象是服务端。
查看命令行选项 : 安装gunicorn成功后,通过命令行的方式可以查看gunicorn的使用信息。
直接运行 :
指定进程和端口号 : -w: 表示进程(worker)。 -b:表示绑定ip地址和端口号(bind)。--access-logfile:表示指定log文件的路径
作为守护进程后台运行 :
阿里云服务器默认安装到 /user/sbin/ 目录,进入目录,启动 ngnix:
Ubuntu 上配置 Nginx 也是很简单,不要去改动默认的 nginx.conf 只需要将/etc/nginx/sites-available/default文件替换掉就可以了。
新建一个 default 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修改完成后重启nginx即可。
Ubuntu 上配置 Nginx 另一种方法,cd 到 /etc/nginx/conf.d 文件夹,新建 xxx.conf 文件(xxx 可以是项目名,只要是 .conf 文件即可),写入以下内容:
需要监听 https 请求时,写入以下内容:
⑺ 关于一些python的web框架,flask在apache上面部署的问题。按官方和百度查到的教程去操作都是不可以..
应该 是你那个APP WSGI程序中的PATH不够对。 你没有把真正的FLASK的路径加上去。
TEST与MOD——WSGI是不同的。TEST上测试没有用。
你试试把DIST——PACKATGES或者是SITE——PACKAGTES里的FLASK目录加上去试试
⑻ 如何部署简单python + flask应用
python是一款应用非常广泛的脚本程序语言,谷歌公司的网页就是用python编写。python在生物信息、统计、网页制作、计算等多个领域都体现出了强大的功能。python和其他脚本语言如java、R、Perl 一样,都可以直接在命令行里运行脚本程序。工具/原料
python;CMD命令行;windows操作系统
方法/步骤
1、首先下载安装python,建议安装2.7版本以上,3.0版本以下,由于3.0版本以上不向下兼容,体验较差。
2、打开文本编辑器,推荐editplus,notepad等,将文件保存成 .py格式,editplus和notepad支持识别python语法。
脚本第一行一定要写上 #!usr/bin/python
表示该脚本文件是可执行python脚本
如果python目录不在usr/bin目录下,则替换成当前python执行程序的目录。
3、编写完脚本之后注意调试、可以直接用editplus调试。调试方法可自行网络。脚本写完之后,打开CMD命令行,前提是python 已经被加入到环境变量中,如果没有加入到环境变量,请网络
4、在CMD命令行中,输入 “python” + “空格”,即 ”python “;将已经写好的脚本文件拖拽到当前光标位置,然后敲回车运行即可。
⑼ Flask + Nginx + Gunicorn + Gevent部署
==本教程仅适用于Linux和Mac==
部署是建立在你已经基本完成开发的基础上,所以Python的安装什么的就不再进行说明了,上述依赖的安装也不再赘述,请根据自己的平台查找安装教程,这里主要对配置进行说明。
Gunicorn的配置相比于uWSGI简单了很多,基本上一行命令就可以把项目跑起来。性能上据说uWSGI更加强大一些,不过在差距上并不明显, 至少在我的日常使用中没有因为Gunicorn出现过性能瓶颈,真的到了那一天再进行更换也不是什么特别麻烦的事情。
在项目跟目录创建一个gunicorn.py文件,当然名字和文件位置你可以进行更改。
这里我们采用gevent模式来支持并发,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模式选择。我最近的项目因为阻塞主要是对SAP数据查询导致的,所使用的库并不是纯Python编写,也没有说明支持协程,所以我我采用了gthead模式。
首先我们调用了gevent的Monkey Patch黑科技,该方法hook了标准卡里面的大部分阻塞操作,使得在我们进行长时间IO操作时可以切换到别的协程,从而实现异步并发。然后我们创建log目录,设置log路径,设置端口什么的。
接着我们设置worker的数量,也就是进程数,通常设置为服务器核心数2倍+1,这也是官方文档事例中的配置。最后再设置一下worker的模式,这里填写的就是前文所说的gevent。
更多项目配置请参照官方文档
http://docs.gunicorn.org/en/latest/configure.html#
不管你是用flask-script还是flask-cli来启动项目,一定会有一个入口文件(这名字一定很不规范),里面创建并启动了Flask App实例。这里再创建一个程序入口,这个入口专门为Gunicorn服务,用来启动生产环境。
再根目录创建一个wsgi.py文件,名字目录还是可以随意更改。
这里和你普通的程序入口并没有什么区别,中间对logger的一顿操作是把app的logger修改为gunicorn的,这样我们再上一步设置的log路径才能生效。
测试配置是否正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跑一下。
如果你是用了虚拟环境,首先要先进入虚拟环境(这里强烈建议使用虚拟环境,我还是使用传统的virtualenv)。
然后执行命令:
gunicorn.py和wsgi:application根据前两部的文件名和变量名自行更改
Uninx哲学,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如果没有报错,程序就顺利跑起来了。这时如果有图形界面或者设置的端口是开放给外网的,你就可以访问项目试试看是否成功运行,如果无法通过外网访问并没有图形界面,也可以通过wget命令进行测试,请确保这个步骤正确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这一步顺利完成,就可以Ctrl+C退出了,因为我们不需要手动启动项目,接下来我们将通过Supervisor来帮助我们管理项目的进程。
Supervisor是一个用Python编写的进程管理工具,我们这里通过他来管理我们的项目进程,开启关闭啥的。
首先检查是否存在配置文件,一般配置文件的路径是
如果配置文件不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命令来生成
配置文件的内容很多,项目配置可以参照官网文档
http://www.supervisord.org/introction.html
打开配置文件的最后一行
默认一般是注释掉的,我们可以取消注释,这行配置的作用也很浅显,就是导入设置的路径下的所有conf文件,这使得我们如果有多个项目可以不用都写在同一个配置文件里,可以一个项目一个配置文件,更适合管理。这里的路径也是可以按照实际需求随意更改。这里需要重启Supervisor服务,我刚开始做的时候都是直接重启服务器,不过如果你没有把Supervisor自启动,重启后需要手动启动Supervisord
在设置的路径下新建一个配置文件,命令请根据上一步设置的扩展名。
project_name按照你的实际需求修改,作为你这个服务的唯一标识,用于启动停止服务时使用。
command修改为测试gunicorn时使用的命令,这里我因为使用了虚拟环境,所以我使用了绝对路径,指向了虚拟环境的gunicorn,这种配置我个人还是喜欢都使用绝对路径。
directory指定了工作路径,通常设置为项目根目录,我们填写的gunicorn.py和wsgi都是基于这个路径的。
更多配置请参照官网的配置文档。
管理Supervisor的项目是使用supervisorctl命令,我们可以启动项目试试看
如果没有报错,应该可以和上一步测试gunicorn一样可以正常访问项目了。
Nginx的各种好处就自行查询吧,我们这里就做一下简单的配置。
因为我的项目一般都是前后端分离的,所以这里这里还会配置CORS来解决跨域的问题
这里就不细说了,整段贴出来,说一下其中一些重点
add_header相关设置主要是CORS,解决跨域的
第一第二行末尾加了always作用是默认CORS只对2XX状态码有效,如果你用4XX或者别的错误状态返回结果依旧会提示跨域,所以加上always使得所有状态都可以正确返回。
Allow-Methods:请根据直接用到的请求方式进行设置,OPTIONS一定需要加上。
Allow-Headers:如果你在header的头部加上了自定义字段,请在这里也加上。
、、、
if ($request_method = 'OPTIONS') {
return 204;
}
、、、
CORS在进行POST请求前会发一次OPTIONS请求试探试探,这里我们只要检测到OPTIONS请求,我们就返回204,告诉浏览器来吧来吧。
proxy_pass就是设置Nginx转发的地址,也就是设置成Gunicorn设置的地址和端口
proxy_set_header请根据你设置Nginx Server的端口填写
最后重启一下Nginx就可以了
看着步骤很多,其实除了Gunicorn都不是必须的,Supervisor和Nginx你要是不想使用其实也可以不使用,我说得比较啰嗦,不过其实很容易。
⑽ flask项目在Linux上部署
有两种部署方式:
目录下必须有程序入口wsgi.py 或者是 run.py
创建一个app.ini文件
命令行:
启动成功之后会有一个.pi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