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信源编译码的外文文献

信源编译码的外文文献

发布时间: 2022-05-01 11:50:02

❶ 现代通信手段的参考文献

全书共分8章,参考学时数为60学时。
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重点是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
第2章信源编码技术,主要介绍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信源编码,重点是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哈夫曼编码和游程编码,连续信源限失真编码的标量量化(抽样、量化、编码),离散信源限失真编码的预测编码和变换编码。
第3章现代调制解调技术,主要介绍新型数字调制解调的分类和正交振幅调制(QAM)、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π/4偏置的四相相移键控(π/4-QPSK)、可变速率调制(VR-QAM)等高效高性能调制解调技术,并对这些调制解调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第4章信道编码技术,主要介绍离散信道模型、信道编码的目的和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线性分组码、循环码、BCH码和卷积码的构成原理、译码方法和译码性能,最后介绍了网格编码调制(TCM)新技术。
第5章无线通信多址技术,主要介绍无线通信多址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各种多址技术,重点是频分多址技术、时分多址技术和码分多址技术。
第6章宽带抗干扰技术,主要介绍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各类扩频通信系统及其抗噪声,性能,重点是直接序列(1)S3扩频通信系统和跳频(FH)通信系统。
第7章无线通信接收技术,主要介绍无线接收的均衡技术和分集技术。均衡技术重点介绍均衡的基本原理、均衡技术的分类、线性均衡器、非线性均衡器和自适应均衡器;分集技术重点介绍分集的基本原理、几种典型的分集方式和RAKE接收机。
第8章无线通信组网技术,主要介绍无线组网的基础、无线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典型的无线通信网络,重点介绍全球移动系统(GSM)、CDMA数字蜂窝系统(1S-95)、个人通信网(PCN)和无线局域网的功能、结构及特点。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清楚准确,公式推导详略得当,内容安排系统连贯,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并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说明抽象的理论,利于读者自学。

❷ 信源编码的专业表述

既然信源编码的基本目的是提高码字序列中码元的平均信息量,那么,一切旨在减少剩余度而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所施行的变换或处理,都可以在这种意义下归入信源编码的范畴,例如过滤、预测、域变换和数据压缩等。当然,这些都是广义的信源编码。
一般来说,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高符号平均信息量的基本途径有两个:①使序列中的各个符号尽可能地互相独立;②使序列中各个符号的出现概率尽可能地相等。前者称为解除相关性,后者称为概率均匀化。
信源编码的一般问题可以表述如下:若某信源的输出为长度等于M的符号序列集合 式中符号A为信源符号表,它包含着K个不同的符号,A={ɑk|k=1,…,K},这个信源至多可以输出KM个不同的符号序列。记‖U‖=KM。所谓对这个信源的输出进行编码,就是用一个新的符号表B的符号序列集合V来表示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集合U。若V的各个序列的长度等于 N,即 式中新的符号表B共含L个符号,B={bl|l=1,…,L}。它总共可以编出LN个不同的码字。类似地,记‖V‖=LN。为了使信源的每个输出符号序列都能分配到一个独特的码字与之对应,至少应满足关系 ‖V‖=LN≥‖U‖=KM
或者 N/M≥logK/logL
假若编码符号表B的符号数L与信源符号表A的符号数K相等,则编码后的码字序列的长度N必须大于或等于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长度M;反之,若有N=M,则必须有L≥K。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保证无差错地还原出原来的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称为码字的唯一可译性)。可是,在这些条件下,码字序列的每个码元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不但不能高于,反而会低于信源输出序列的每个符号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这与编码的基本目标是直接相矛盾的。下面的几个编码定理,提供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它们既能改善信息载荷效率,又能保证码字唯一可译。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定长编码定理
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只要满足条件 N/M≥(H(U)+ε)/logL
那么,当M足够大时,上述编码几乎没有失真;反之,若这个条件不满足,就不可能实现无失真的编码。式中H(U)是信源输出序列的符号熵。通常,信源的符号熵H(U)<logK,因此,上述条件还可以表示为 【H(U)+ε】/logL≤N/M≤logK/logL
特别,若有K=L,那么,只要H(U)<logK,就可能有N<M,从而提高信息载荷的效率。由上面这个条件可以看出,H(U)离logK越远,通过编码所能获得的效率改善就越显着。实质上,定长编码方法提高信息载荷能力的关键是利用了渐近等分性,通过选择足够大的M,把本来各个符号概率不等[因而H(U)<logK]的信源输出符号序列变换为概率均匀的典型序列,而码字的唯一可译性则由码字的定长性来解决。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变长编码定理
变长编码是指V的各个码字的长度不相等。只要V中各个码字的长度 Ni(i=1,…,‖V‖)满足克拉夫特不等式 这 ‖V‖个码字就能唯一地正确划分和译码。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变长编码定理指出:若离散无记忆信源的输出符号序列为, 式中 A={ɑk|k=1,…,K},符号熵为H(U),对U进行唯一可译的变长编码,编码字母表B的符号数为L,即B={bl|l=1,…,L},那么必定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编出的码字Vi=(vi1,…,viNi),(i=1,…,‖V‖),具有平均长度嚻: MH(U)/logL≤嚻<MH(U)/logL+1
若L=K,则当H(U)<logK=logL时,必有嚻<M;H(U)离logK越远,则嚻越小于M。
具体实现唯一可译变长编码的方法很多,但比较经典的方法还是仙农编码法、费诺编码法和霍夫曼编码法。其他方法都是这些经典方法的变形和发展。所有这些经典编码方法,都是通过以短码来表示常出现的符号这个原则来实现概率的均匀化,从而得到高的信息载荷效率;同时,通过遵守克拉夫特不等式关系来实现码字的唯一可译。
霍夫曼编码方法的具体过程是:首先把信源的各个输出符号序列按概率递降的顺序排列起来,求其中概率最小的两个序列的概率之和,并把这个概率之和看作是一个符号序列的概率,再与其他序列依概率递降顺序排列(参与求概率之和的这两个序列不再出现在新的排列之中),然后,对参与概率求和的两个符号序列分别赋予二进制数字0和1。继续这样的操作,直到剩下一个以1为概率的符号序列。最后,按照与编码过程相反的顺序读出各个符号序列所对应的二进制数字组,就可分别得到各该符号序列的码字。
例如,某个离散无记忆信源的输出符号序列及其对应的概率分布为对这些输出符号序列进行霍夫曼编码的具体步骤和结果如表。由表中可
以看出,在码字序列中码元0和1的概率分别为10/21和11/21,二者近乎相等,实现了概率的均匀化。同时,由于码字序列长度满足克拉夫特不等式 2×2-2+3×2-3+2×2-4=1
因而码字是唯一可译的,不会在长的码字序列中出现划错码字的情况。
以上几个编码定理,在有记忆信源或连续信源的情形也有相应的类似结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并不追求无差错的信源编码和译码,而是事先规定一个译码差错率的容许值,只要实际的译码差错率不超过这个容许值即认为满意(见信息率-失真理论和多用户信源编码)。

❸ 用费诺编码实现信源编译

我回答你的问题啊!呵呵,你怎么不给分啊????实验命令:clc;clear all;
N=input('N=');%输入信源符号的个数
s=0;l=0;H=0;
for i=1:N
fprintf('第%d个',i);
p(i)=input('p=');%输入信源符号概率分布矢量,p(i)<1
if p(i)<=0
error('不符合概率分布')
end
s=s+p(i)
H=H+(- p(i)*log2(p(i)));%计算信源信息熵
end
if (s<=0.999999||s>=1.000001)
error('不符合概率分布')
end
tic;
for i=1:N-1 %按概率分布大小对信源排序
for j=i+1:N
if p(i)<p(j)
m=p(j);p(j)=p(i);p(i)=m;
end
end
end
x=f1(1,N,p,1);
for i=1:N %计算平均码长
L(i)=length(find(x(i,:)));
l=l+p(i)*L(i);
end
n=H/l; %计算编码效率
fprintf('按概率降序排列的码字:\n');
disp(x) %显示按概率降序排列的码字
fprintf('平均码长:\n');
disp(l)% 显示平均码长
fprintf('信源信息熵:\n');
disp(H)%显示信源信息熵
fprintf('编码效率:\n');
disp(n) %显示编码效率
fprintf('计算耗时time= %f\n',toc);
再建立两个M文件:%函数f1存放于f1.m
function x=f1(i,j,p,r)
global x;
x=char(x);
if(j<=i)
return;
else
q=0;
for t=i:j %对于区间[i,j]自上而下求累加概率值
q=p(t)+q;y(t)=q;
end
for t=i:j%把所有自上而下的累加概率值与该区间总概率值减该累加概率值之差取绝对值存在一数组
v(t)=abs(y(t)-(q-y(t)));
end
for t=i:j
if(v(t)==min(v)) %求该数组中最小的一个值来确定分界点位置
for k=i:t %赋值码字
x(k,r)='0';
end
for k=(t+1):j
x(k,r)='1';
end
d=t;
f1(i,d,p,r+1); %递归调用及相互调用
f2(d+1,j,p,r+1);
f1(d+1,j,p,r+1);
f2(i,d,p,r+1);
else
end
end
end
return;第二个:%函数f2存放于f2.m
function x=f2(i,j,p,r)
global x;
x=char(x);
if(j<=i)
return;
else
q=0;
for t=i:j %对于区间[i,j]自上而下求累加概率值
q=p(t)+q;y(t-i+1)=q;
end
for t=1:j-(i-1)%把所有自上而下的累加概率值与该区间总概率值减该累加概率值之差取绝对值存在一数组
v(t)=abs(y(t)-(q-y(t)));
end
for t=1:j-(i-1)
if(v(t)==min(v)) %求该数组中最小的一个值来确定分界点位置
d=t+i-1;
for k=i:d %赋值码字
x(k,r)='0';
end
for k=(d+1):j
x(k,r)='1';
end
f2(d+1,j,p,r+1);%递归调用及相互调用
f1(i,d,p,r+1);
f2(i,d,p,r+1);
f1(d+1,j,p,r+1);
else
end
end
end
return;

❹ 谁有基于LabVIEW的信道编码系统的设计 外文翻译 文献综述 急需

引言
---美国ni公司推出的labview语言是一种优秀的面向对象的图形化编程语言,使用图标代替文本代码创建应用程序,拥有大量与其他应用程序通信的vi库。labview作为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开发环境之一,在测试与测量、数据采集、仪器控制、数字信号分析、通信仿真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labview的通信仿真。

labview程序结构
---labview程序主要包括两部分:前面板(即人机界面)和方框图程序。前面板用于模拟真实仪器的面板操作,可设置输入数值、观察输出值以及实现图表、文本等显示。框图程序应用图形编程语言编写,相当于传统程序的源代码。其用于传送前面板输入的命令参数到仪器以执行相应的操作。labview的强大功能在于层次化结构,用户可以把创建的vi程序当作子程序调用,以创建更复杂的程序,而且,调用阶数可以是任意的。labview编程方法与传统的程序设计方法不同,它拥有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摆脱了传统程序语言线性结构的束缚。labview的执行顺序依方块图间数据的流向决定,而不像一般通用的编程语言逐行执行。在编写方块图程序时,只需从功能模块中选用不同的函数图标,然后再以线条相互连接,即可实现数据的传输。

仿真过程
---信号源产生的是模拟信号,必须首先对它进行数字处理。在仿真过程中,用100hz的正弦信号作为信号源。按照一般语音通信的要求,这里采用8khz速率对100hz的正弦号进行抽样,得到的是间隔为125μs的离散抽样值。信号的幅度为归一化幅度,最小幅度为-1,最大幅度为1,再进行32级(4bit)pcm量化编码。再将每一个样值转化成4bit的二进制的pcm代码流,其速率为32kbps。对pcm编码的数据流进行汉明编码,得到的是56kbps的纠错编码后的数据流。随后进行调制,在发送端对码流进行4psk数字编码调制,采用的载波是400khz的正弦波,然后送上信道进行传输。信道是最常见的高斯加性白噪声信道,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高斯噪声的干扰。在接收端对接受到的码流进行数字解调、汉明码解码,最后pcm信号恢复所发送的信号。
---这里所使用的仿真环境为labview软件。下文中主要针对4psk的仿真进行叙述。
● 抽样、量化和编码
---在发送端,源(source)子vi产生一个100hz的正弦信号作为信号源,通过量化(quantify)子vi对它进行抽样和量化。对信号源进行8khz的抽样,抽样产生的离散抽样值归一化为绝对值小于等于1的数据流。量化器把-1~1的范围等分为32个小区间,每一个区间用0~31之间的一个整数表示,每个样值通过它被量化成32个值中的某一个值,再转化成元素为0、1的矢量,即c端输出的源信息流。这时输出的是长度为4的矢量,进入到编码(coding)子vi。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采用了纠错编码技术。这里采用的是(4,7)汉明纠错编码技术。对8ksps的矢量信号中,每个矢量加入3bit的控制位,但所占的时间长度仍为原来4位矢量的时间长度。接着,将7位的矢量信号进行串行化,产生56kbps的0、1数据流输出到a端,如图1所示。

● 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
---从a端输出的二进制数据流在调制(molation)子vi中进行4psk数字调制。4psk是受0~3这4个数据调制的,这四个值是用连续两个二进制位表示的。这里进行的调制是基带调制,调制子vi输出的调制过后的基带信号。采用多个控件实现对调制的一些基本参数的设定,如字符速率、每个字符的采样数、波形形成滤波器的类型及参数。输出的基带信号通过上变频(upconverter)vi实现上变频,把基带信号搬移到400khz的频率段。对应实际中的信号,就可以直接发射到信道上了。仿真过程中,采用的是一个简单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通过对信噪比(eb/no)控件的设置,实现对信道信噪比参数的选择。接受端收到一个被信道噪声损伤的信号,通过相逆过程实现解调功能。经过下变频(downconverter)vi程序下变频的基带信号进入到解调(demolation)子vi。在解调中进行相位检测,将4个不同的相位检测出来,映射成0~3的4个不同的量值,然后转换为2bit的二进制比特流从b端输出。所述实现了调制解调和高斯白噪声信道的传输,如图2所示。

● 解码和信号恢复
---b端输出的二进制比特流进入到解码(decode)子vi,其完成数据流的汉明码译码的功能。解码vi将比特流组成七维的矢量数组,经汉明距离的判断,再把七维矢量纠错转化为四维矢量,即d端输出的接受信息流,完成纠错译码的功能。四维的矢量数组由to dwave子vi化为数字波形进行显示,接下来通过数模转换vi恢复到模拟的信号,如图3所示。

● 信号的同步
---为了实现信号的同步,避免信道延迟带来的影响,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引入了保护信号和同步信号。生成的保护和同步信号从e端输出。在信息比特进入调制子vi之前,就在信息比特的前面加上了保护信号和同步信号,e端和a端输出的信号合为一路信号,然后再进行调制。在接受方通过把同步信号映射为字符,再与接受的字符流进行比较,确定同步信号的位置,实现接受和发射的同步。同步信号的产生和输出,如图4所示。

● 误码率的计算
---为了计算误码率,c端的源信息流和d端的接受信息流通过一个比较(compare)子vi进行比较,计算出误码的个数,从而计算出误码率,如图5所示。

● 性能分析
---4psk数字相位调制波形可表示为

---其向量表达式为

---4psk符号错误概率为

---由于进行了(7,4)汉明码纠错编码,然后进行4psk调制,并且 比特符号对相应信号相位映射中采用格雷(gray)码,因而编码比特能量可以用信息比特能量表示为

---且

---程序采用的模拟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设定信道的信噪比则为 ,可得

---图6为仿真生成和理论生成的误码率的对照图。信道信噪比超过7db以后,要求样本数很大,由于计算机内存的限制,使得仿真的结果与理论的结果有一定偏差。在7db之前,仿真误比特率和理论值很接近,拟合得很好。

结论
---作为应用最广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开发环境之一,labview在通信仿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labview有很强的仪器控制功能,相对于matlab等其他仿真软件,labview能更有效地把仿真试验移植到实际中。labview只需要用实际的发射和接受机及实际的信道来替换模拟的发射和接受机及模拟的信道,但也要进行一定量的相应改动。这样就能很好地把labview在仿真和仪器控制两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labview在虚拟仪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丽华编着.编码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john g. proakis. digital communication. four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1
3 曹志刚,钱亚生编着.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热点内容
数据库数据插入语句 发布:2025-05-15 01:30:01 浏览:870
js是无需编译直接运行吗 发布:2025-05-15 01:28:30 浏览:476
android文件夹重命名 发布:2025-05-15 01:13:50 浏览:481
cns脚本 发布:2025-05-15 01:13:38 浏览:722
数据结构与算法笔试题 发布:2025-05-15 01:04:20 浏览:417
搜狗输入法如何直接编辑配置文件 发布:2025-05-15 00:51:47 浏览:668
电箱都有哪些配置 发布:2025-05-15 00:30:21 浏览:74
安卓qq邀请码在哪里寻找 发布:2025-05-15 00:02:04 浏览:35
三菱fx编程口 发布:2025-05-15 00:01:23 浏览:810
医院招商引资宣传片脚本 发布:2025-05-15 00:01:21 浏览: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