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的模型
1. 数据模型主要有4种,分别是什么
有三种。
1、层次模型
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关系的结构,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
2、网状模型
用连接指令或指针来确定数据间的网状连接关系,是具有多对多类型的数据组织方式 。
3、关系模型
以记录组或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数据,以便于利用各种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变换,不分层也无指针,是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 。
(1)数据库中的模型扩展阅读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关系的结构,层次结构采用关键字来访问其中每一层次的每一部分。
层次模型发展最早,它以树结构为基本结构,典型代表是IMS模型。
优点是存取方便且速度快;结构清晰,容易理解;数据修改和数据库扩展容易实现;检索关键属性十分方便。
2. 数据库主要有哪些模型这些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两大类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分为2类(分属2个不同的层次,在开发和使用数据库中使用不同的模型)。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用途: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但要考E-R图!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非关系模型,有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3.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什么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语义模型。
在关系模型基础上增加全新的数据构造器和数据处理原语,用来表达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语义的一类新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能够提供数据录入、修改、查询的数据操作软件,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维护、通信等功能,且能够允许多用户使用。另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为此,若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人员就应当不断创新、改革计算机技术,并不断拓宽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真正促进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的革新。
(3)数据库中的模型扩展阅读:
数据库管理应尽可能地消除了冗余,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而是控制大量数据库固有的冗余。例如,为了表现数据间的关系,数据项的重复一般是必要的,有时为了提高性能也会重复一些数据项。
通过消除或控制冗余,可降低不一致性产生的危险。如果数据项在数据库中只存储了一次,则任何对该值的更新均只需进行一次,而且新的值立即就被所有用户获得。
如果数据项不只存储了一次,而且系统意识到这点,系统将可以确保该项的所有拷贝都保持一致。不幸的是,许多DBMS都不能自动确保这种类型的一致性。
数据库应该被有权限的用户共享。DBMS的引入使更多的用户可以更方便的共享更多的数据。新的应用程序可以依赖于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数据,并且只增加没有存储的数据,而不用重新定义所有的数据需求。
4. 数据库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哪三种
1、层次模型:
①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叫根结点)。
②除根结点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层次模型中的记录只能组织成树的集合而不能是任意图的集合。在层次模型中,记录的组织不再是一张杂乱无章的图,而是一棵"倒长"的树。
2、网状模型 :
①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结点。
②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中的数据用记录的集合来表示,数据间的联系用链接(可看作指针)来表示。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组织成任意图的集合。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用表的集合来表示数据和数据间的联系。
每个表有多个列,每列有唯一的列名。
5. 什么是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模型(Database Model)是描述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手段,这种描述包括数据内容的描述和各类型实体数据之间的描述,它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有三种: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
6. 传统的基本数据模型有哪几种
数据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三种基本的数据模型,它们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这三种模型是按其数据结构而命名的,前两种采用格式化的结构。在这类结构中实体用记录型表示,而记录型抽象为图的顶点,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抽象为顶点间的连接弧,整个数据结构与图相对应。
其中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网状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不加任何限制条件的无向图。关系模型为非格式化的结构,用单一的二维表的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是目前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模型。
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
3、数据约束: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它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7. 数据库主要的模型有哪些
数据库主要的模型有:层次结构模型、网状结构模型、关系结构模型。
8. 数据模型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数据结构
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间的联系等,是目标类型的集合。目标类型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一般可分为两类:数据类型、数据类型之间的联系。
数据类型如DBTG(数据库任务组)网状模型中的记录型、数据项,关系模型中的关系、域等。联系部分有DBTG网状模型中的系型等。数据结构是数据模型的基础,数据操作和约束都基本建立在数据结构上。不同的数据结构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约束。
2、数据操作
数据模型中数据操作主要描述在相应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方式。它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规则,用以对目标类型的有效实例所组成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3、数据约束
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约束主要描述数据结构内数据间的语法、词义联系、他们之间的制约和依存关系,以及数据动态变化的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它是完整性规则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
约束条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为数据值的约束和数据间联系的约束;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实体约束和实体间的参照约束等。
(8)数据库中的模型扩展阅读:
层次类型: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一种面向用户、面向客观世界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是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一方面应该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另一方面它还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
2、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Network Data Model)、层次数据模型(Hierarchical Data Model)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用户,又要面向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实现。
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一种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
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其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9. 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
一. 数据模型的分类: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1.概念数据模型:面向用户的,按照用户的观点进行建模。
2.结构数据模型:面向计算机系统的,用于DBMS的实现。
二.E-R图:
1.E-R实体联系图是直观表示概念模型的工具,其中包含了实体、联系、属性三个成分,联系的方 法为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三种方式。
2.E-R模型图,既表示实体,也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是现实世界的抽象,与计算机系统没有关系, 是可以被用户理解的数据描述方式。
三.层次模型:
1.层次模型采取树形结构表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2.层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多对多的联系。
四.网状模型:
1.用网络结构表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的模型。
2.网状模型子节点和父节点联系不唯一,需要为联系命名。
五.关系模型:
1.关系模型是目前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之一,主要采用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以及实体之间的联 系。
2.关系是一张表,关系数据模型由若干个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