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数据库
1. 如何处理数据库并发问题
想要知道如何处理数据并发,自然需要先了解数据并发。
什么是数据并发操作呢?
就是同一时间内,不同的线程同时对一条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系统常常有很多人在使用,因此就可能出现高并发的现象,也就是不同的用户同时对一条数据进行操作,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理,自然就会出现数据的异常。而最常见的一种数据并发的场景就是电商中的秒杀,成千上万个用户对在极端的时间内,抢购一个商品。针对这种场景,商品的库存就是一个需要控制的数据,而多个用户对在同一时间对库存进行重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现超卖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有效的处理数据并发呢?
第一种方案、数据库锁
从锁的基本属性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共享锁(S),一种是排它锁(X)。在Mysql的数据库中,是有四种隔离级别的,会在读写的时候,自动的使用这两种锁,防止数据出现混乱。
这四种隔离级别分别是: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读提交(Read Committed)
可重复读(Repeated Read)
串行化(Serializable)
当然,不同的隔离级别,效率也是不同的,对于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也就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些可能出现的又有哪些呢?
脏读(dirty read)
当事务与事务之间没有任何隔离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脏读。例如:商家想看看所有的订单有哪些,这时,用户A提交了一个订单,但事务还没提交,商家却看到了这个订单。而这时就会出现一种问题,当商家去操作这个订单时,可能用户A的订单由于部分问题,导致数据回滚,事务没有提交,这时商家的操作就会失去目标。
不可重复读(unrepeatable read)
一个事务中,两次读操作出来的同一条数据值不同,就是不可重复读。
例如:我们有一个事务A,需要去查询一下商品库存,然后做扣减,这时,事务B操作了这个商品,扣减了一部分库存,当事务A再次去查询商品库存的时候,发现这一次的结果和上次不同了,这就是不可重复读。
幻读(phantom problem)
一个事务中,两次读操作出来的结果集不同,就是幻读。
例如:一个事务A,去查询现在已经支付的订单有哪些,得到了一个结果集。这时,事务B新提交了一个订单,当事务A再次去查询时,就会出现,两次得到的结果集不同的情况,也就是幻读了。
那针对这些结果,不同的隔离级别可以干什么呢?
“读未提(Read Uncommitted)”能预防啥?啥都预防不了。
“读提交(Read Committed)”能预防啥?使用“快照读(Snapshot Read)”方式,避免“脏读”,但是可能出现“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可重复读(Repeated Red)”能预防啥?使用“快照读(Snapshot Read)”方式,锁住被读取记录,避免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但是可能出现“幻读”。
“串行化(Serializable)”能预防啥?有效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不过运行效率奇差。
好了,锁说完了,但是,我们的数据库锁,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并发的问题,只是尽可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并发量特别大时,数据库还是容易扛不住。那解决数据并发的另一个手段就是,尽可能的提高处理的速度。
因为数据的IO要提升难度比较大,那么通过其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减少数据库的IO,就是提高并发能力的有效手段了。
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缓存
想要减少并发出现的概率,那么读写的效率越高,读写的执行时间越短,自然数据并发的可能性就变小了,并发性能也有提高了。
还是用刚才的秒杀举例,我们为的就是保证库存的数据不出错,卖出一个商品,减一个库存,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库存放在内存中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保证库存有序的及时扣减,并且不出现问题。这样,我们的数据库的写操作也变少了,执行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当然,常用的分布式缓存方式有:Redis和Memcache,Redis可以持久化到硬盘,而Memcache不行,应该怎么选择,就看具体的使用场景了。
当然,缓存毕竟使用的范围有限,很多的数据我们还是必须持久化到硬盘中,那我们就需要提高数据库的IO能力,这样避免一个线程执行时间太长,造成线程的阻塞。
那么,读写分离就是另一种有效的方式了
当我们的写成为了瓶颈的时候,读写分离就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了。
我们的读库就只需要执行读,写库就只需要执行写,把读的压力从主库中分离出去,让主库的资源只是用来保证写的效率,从而提高写操作的性能。
2. 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分带来哪些问题
根据之前的dong网友做的vs示意图
并结合参考,个人认为,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应该是层次上的不同:
⑴.幻读:对象(实体)的数量不同
⑵.不可重复读:对象(实体)的值(属性)不同
1.更新丢失
幻读
参考: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3. 数据库高并发写入,怎么降低数据库的压力
主要通过架构设计来减少高并发对数据库的压力;
比如 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之间,增加 DAL层,通过代理,连接池等,保证数据库与业务程序由一定的缓冲和关系梳理;
在数据库前面,加一个缓存层,让大部分数据访问,都直接在缓存层获取数据,不用访问到后端的MySQL数据库;
4. 数据库如何实现并发控制
唔,并发污染就是数据在并发使用的时候,出现的脏读,脏写,虚读等等了。。。
并发性控制就是用来防止上述情况的。比如防止脏写的并发控制应该做到在写入数据时检查一下要更新的数据,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是否和程序中准备更新的原始数据一一符合,然后进行更新。防止你准备更新的记录被别人更新了,而你又重复更新了别人更新过的记录。。。
5. 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丢失更新 死锁 违反唯一性约束
数据库中常见的并发操作所带来的一致性问题包括:丢失的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幻影读(幻影读在一些资料中往往与不可重复读归为一类)。
丢失修改
下面先来看一个例子,说明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的不一致性问题。
考虑飞机订票系统中的一个活动序列:
甲售票点(甲事务)读出某航班的机票余额A,设A=16.
乙售票点(乙事务)读出同一航班的机票余额A,也为16.
甲售票点卖出一张机票,修改余额A←A-1.所以A为15,把A写回数据库.
乙售票点也卖出一张机票,修改余额A←A-1.所以A为15,把A写回数据库.
结果明明卖出两张机票,数据库中机票余额只减少1。
归纳起来就是:两个事务T1和T2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提交的结果破坏了T1提交的结果,导致T1的修改被丢失。前文(2.1.4数据删除与更新)中提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往往是针对此类并发问题的。但仍然有几类问题通过上面的方法解决不了,那就是:
不可重复读
不可重复读是指事务T1读取数据后,事务T2执行更新操作,使T1无法再现前一次读取结果。具体地讲,不可重复读包括三种情况:
事务T1读取某一数据后,事务T2对其做了修改,当事务1再次读该数据时,得到与前一次不同的值。例如,T1读取B=100进行运算,T2读取同一数据B,对其进行修改后将B=200写回数据库。T1为了对读取值校对重读B,B已为200,与第一次读取值不一致。
事务T1按一定条件从数据库中读取了某些数据记录后,事务T2删除了其中部分记录,当T1再次按相同条件读取数据时,发现某些记录神密地消失了。
事务T1按一定条件从数据库中读取某些数据记录后,事务T2插入了一些记录,当T1再次按相同条件读取数据时,发现多了一些记录。(这也叫做幻影读)
读"脏"数据
读"脏"数据是指事务T1修改某一数据,并将其写回磁盘,事务T2读取同一数据后,T1由于某种原因被撤消,这时T1已修改过的数据恢复原值,T2读到的数据就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则T2读到的数据就为"脏"数据,即不正确的数据。
产生上述三类数据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并发操作破坏了事务的隔离性。并发控制就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使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它事务的干扰,从而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并发一致性问题的解决办法
封锁(Locking)
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所谓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
6. 数据库并发控制中使用什么可以获得更高的并发度
数据库并发控制中使用可以获得更高的并发度好像没有,只有锁这种方式。可以用乐观锁。当发生死锁时,可以使用等待图法,消除死锁。
并发控制保证事务4个特性,acid:A:原子性(Atomicity) 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C:一致性(Consistency) 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并发控制: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并发控制的任务是确保在多个事务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数据时不破坏事务的隔离性和统一性以及数据库的统一性。
数据库并发控制现有两处火车票售票点,同时读取某一趟列车车票数据库中车票余额为X。两处售票点同时卖出一张车票,同时修改余额为X -1写回数据库,这样就造成了实际卖出两张火车票而数据库中的却记录只少了一张。
数据库并发控制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两个事务读入同一数据并同时修改,其中一个事务提交的结果破坏了另一个事务提交的结果,导致其数据的修改被丢失,破坏了事务的隔离性。并发控制要解决的就是这类问题。
7. 数据库并发访问是什么意思是同时用数据库的人数么
数据库并发访问是指:可能会发生两个用户同时对一张表的同一条数据进行修改等操作,这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和数据库连接人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对数据操作的一种可能,后者是和版权相关。
8. 如何查看高并发下mysql数据库的性能
限流算法目前程序开发过程常用的限流算法有两个: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
漏桶算法
漏桶算法的原理比较简单,请求进入到漏桶中,漏桶以一定的速率漏水。当请求过多时,水直接溢出。可以看出,漏桶算法可以强制限制数据的传输速度。如图所示,把请求比作是水滴,水先滴到桶里,通过漏洞并以限定的速度出水,当水来得过猛而出水不够快时就会导致水直接溢出,即拒绝服务。
图片来自网络
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的选择
两者的主要区别漏桶算法能够强行限制处理数据的速率,不论系统是否空闲。而令牌桶算法能够在限制数据的平均处理速率的同时还允许某种程度的突发流量。如何理解上面的含义呢?漏桶算法,比如系统吞吐量是 120/s,业务请求 130/s,使用漏斗限流 100/s,起到限流的作用,多余的请求将产生等待或者丢弃。对于令牌桶算法,每秒产生 100 个令牌,系统容量 200 个令牌。正常情况下,业务请求 100/s 时,请求能被正常被处理。当有突发流量过来比如 200 个请求时,因为系统容量有 200 个令牌可以同一时刻处理掉这 200 个请求。如果是漏桶算法,则只能处理 100 个请求,其他的请求等待或者被丢弃。
9. 多线程如何并发访问SQLite数据库
SQLite作为一款小型的嵌入式数据库,本身没有提供复杂的锁定机制,无法内部管理多路并发下的数据操作同步问题,更谈不上优化,所以涉及到多路并发的情况,需要外部进行读写锁控制,否则SQLite会返回SQLITE_BUSY错误,以驳回相关请求。
返回SQLITE_BUSY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有写操作时,其他读操作会被驳回
2。当有写操作时,其他写操作会被驳回
3。当开启事务时,在提交事务之前,其他写操作会被驳回
4。当开启事务时,在提交事务之前,其他事务请求会被驳回
5。当有读操作时,其他写操作会被驳回
6。读操作之间能够并发执行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读者写者问题,读操作要能够共享,写操作要互斥,读写之间也要互斥
可以设计如下的方案解决并发操作数据库被锁定的问题,同时保证读操作能够保持最大并发
1。采用互斥锁控制数据库写操作
2。只有拥有互斥锁的线程才能够操作数据库
3。写操作必须独立拥有互斥锁
4。读操作必须能够共享互斥锁,即在第一次读取的时候获取互斥锁,最后一次读取的时候释放互斥锁
10.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就是,连接,比如10个人同时连接在数据库上,就是10个并发数,很多软件都用这个来收费,并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