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数据库
❶ 创建VLAN的命令是什么
创建VLAN的命令是update;
数据库作为“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vlan数据库扩展阅读:
在数据库的发展历史上,数据库先后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等各个阶段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成为目前数据库产品中最重要的一员,80年代以来, 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厂商新出的数据库产品都支持关系型数据库,即使一些非关系数据库产品也几乎都有支持关系数据库的接口。
这主要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管理和存储关系型数据的问题。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关系型数据库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这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半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需要用数据库进行存储管理;
以此同时,分布式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也对数据库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就开始出现,这类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设计和数据结构有了很大的不同, 它们更强调数据库数据的高并发读写和存储大数据,这类数据库一般被称为NoSQL(Not only SQL)数据库。 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一些传统领域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❷ VLAN数据库是什么
指的是交换机比方支持4096个vlan
你就在里面创建一个
❸ vlan database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命令就是在VLAN数据文件中创建VLAN,需要退出才能生效。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创建,创建后就生效。前者的命令有些交换机现在不支持了,后者是最常用的。希望能帮到你
❹ 在全局模式下删除vlan和在vlan数据库中删除vlan有什么区别
这应当是变量作用域的问题吧。
全局模式下删除 vlan 将在全局范围内的 vlan 失效,而在vlan数据库中删除vlan 则只会让数据库局部中的变量失效。
❺ 通过什么方式设置VLAN
摘要 建议从配置模式配置的VLAN,
❻ 什么是VLAN,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用在哪些方面
一、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或简写VLAN,V-LAN)。
是一种建构于局域网交换技术的网络管理的技术,网管人员可以借此透过控制交换机有效分派出入局域网的分组到正确的出入端口,达到对不同实体局域网中的设备进行逻辑分群管理,并降低局域网内大量数据流通时,因无用分组过多导致壅塞的问题,以及提升局域网的信息安全保障。
二、VLAN可以为网络提供以下作用,广播控制、带宽利用、降低延迟、安全性(非设计作用,本身功能所附加出的)。
三、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直接以交换机上的端口做为划分VLAN的基础。
这个方式的优点是简单与直观,因此,运用这种设置VLAN的情况十分普遍。但因为是物理层的设置,所以比较适合在规模不大的组织。
2、数据链接层(data link layer)
以每台主机的MAC地址做为划分VLAN的基础。方法是先创建一个比较复杂的数据库,通常为某网络设备的MAC地址与VLAN的映射关系数据库。当该网络设备连接到端口后,交换机会向VMPS(VLAN管理策略服务器)来请求这个数据库。找到相应映射关系,完成端口到VLAN的分配。
这个方式的优点是即使计算机在实体上的位置不同,也不影响VLAN的运作。但缺点是网管人员必须在交换机中设置组织内每一台设备MAC地址与VLAN间的映射关系数据库。因此,这种设置策略的管理复杂度会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与实体位置的群落、和不同工作任务需要而增加。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以每台设备的IP地址做为划分VLAN的基础,以子网视为VLAN设置的依据。
这个方式的优点是当网管人员已经将内部网段做好规划与分配的情况下,将可大辐降低网管人员规划并设置VLANs架构的复杂度。
但缺点是原本传统交换机不需要对讯框作任何处理,但在这个机制下,交换机不但必须剖析讯框(Frame),还必须进一步取出Source IP与Destination IP进行比对,连带降低交换机接收与分派分组的效率。
(6)vlan数据库扩展阅读:
为实现交换机以太网络的广播隔离,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这种对连接到第2层交换机端口的网络用户的逻辑分段技术实现非常灵活,它可以不受用户物理位置限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VLAN划分;可在一个交换机上实现,也可跨交换机实现;可以根据网络用户的位置、作用、部门或根据使用的应用程序、上层协议或者以太网通信端口硬件地址来进行划分。
一个VLAN相当于OSI模型第2层的广播域,它能将广播控制在一个VLAN内部。而不同VLAN之间或VLAN与LAN / WAN的数据通信必须通过第3层(网络层)完成。
否则,即便是同一交换机上的通信端口,假如它们不处于同一个VLAN,正常情况下也无法进行数据通信,特例是由于某着名厂商生产的交换机带有VLAN穿越漏洞,外来分组以广播进到该交换机时,它仍然会流入所有连至交换机上的计算机,而导致信息可能外泄的潜藏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信息安全议题,1995年IEEE802委员会发表了802.1QVLAN技术的实现标准与讯框结构,希望能透过设置逻辑地址(TPID、TCI),对实体局域网区隔成独立虚拟网段,以规范分组广播时的最大范围。
❼ 划分VLAN后无法访问数据库
vlan划分后,不同vlan之间的pc是不能互访的,你想访问就把俩台交换机连接的端口设定为trunk模式,这样不同 vlan可以实现互访
❽ 从 VLAN 数据库删除 VLAN 之前,为什么您应该将端口重新分配给另一个 VLAN
1. 把交换某个端口划入某VLAN应该进入该接口配置模式使用命令switchport access vlan XX
例如把F0/3划入VLAN 2 ,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
interface f0/3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port mode access 将接口配置为ACCESS接口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配置接口VLAN ID
相反的如果要将F0/3从VLAN 2中移除,可以用no命令将上述配置删除,F0/3将重新回到交换机的native vlan中。命令为:
no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2 F0/3,2个数字中第一个数字0代表[设备槽位号],第二个数字3表示[板卡端口号]。因为有的集成度高的大型网络设备是回有多个槽位可以插板卡的。
而且有的设备一个槽位是可以插多个子卡的,这时在端口名称中将会出现答例如:F1/2/3,这时1表示槽位,2表示子卡,3表示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