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theano源码

theano源码

发布时间: 2022-10-07 15:18:50

Ⅰ win64怎么安装theano

基本上是两步走:
1、安装theano
2、安装cuda
注意在win7 64位下,python和cuda要统一,要么都用32位,要么都用64位的。
在windows下最麻烦的可能就是安装theano了,
安装theano:
首先要安装theano的依赖项,最主要的就是numpy,scipy,nose了。刚开始我分别独立安装了numpy,scipy,然后用源码安装了theano,但是装好cuda后,死活用不了gpu;后来尝试用pythonxy安装theano的依赖项,然后基于theano源码,用python setup.py install安装,但是gpu还是用不了,整整折腾了一周啊。。。

安装cuda:

vs我用的是2008,建议不要用vs2012,不然比较麻烦
下面是我theano的配置文件,跟官网上一样,可以用的
.theanorc.txt:

Ⅱ 如何有效地阅读PyTorch的源代码

库本身的代码,比较简单易读,我作为python菜鸟,也能看懂。目前model有sequential和grapgh两种,前者并不是指recurrent而是说网络是一层层堆的(也包括recurrent).其他的主要概念包括layer,regularizer, optimizer,objective都分离开。layer用于build每层的输出函数,model会用最后一层的输出,根据objective和每个layer的regularizer来确定最终的cost,然后在update时用optimizer来更新参数。把这四个看下加上model里的fit函数,就会用theano啦。很多模型都能cover,seq2seq这种也有现成的可用。建议不要光看example,多看看github上的 issues讨论,实在找不到,直接提问。效率方面,我不懂theano怎么优化,感觉keras的这种封装,没什么成本,跟自己用原生theano是一样的。当然,theano本身就好慢啊。。估计是我不懂用吧。。

Ⅲ 13个最常用的Python深度学习库介绍

13个最常用的Python深度学习库介绍
如果你对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感兴趣,但是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使用哪种库,那么这里就为你提供了许多帮助。
在这篇文章里,我详细解读了9个我最喜欢的Python深度学习库。
这个名单并不详尽,它只是我在计算机视觉的职业生涯中使用并在某个时间段发现特别有用的一个库的列表。
这其中的一些库我比别人用的多很多,尤其是Keras、mxnet和sklearn-theano。
其他的一些我是间接的使用,比如Theano和TensorFlow(库包括Keras、deepy和Blocks等)。
另外的我只是在一些特别的任务中用过(比如nolearn和他们的Deep Belief Network implementation)。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你介绍这些库。我建议你认真了解这里的每一个库,然后在某个具体工作情境中你就可以确定一个最适用的库。
我想再次重申,这份名单并不详尽。此外,由于我是计算机视觉研究人员并长期活跃在这个领域,对卷积神经网络(细胞神经网络)方面的库会关注更多。
我把这个深度学习库的列表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比较流行的库,你可能已经很熟悉了。对于这些库,我提供了一个通俗的、高层次的概述。然后,针对每个库我详细解说了我的喜欢之处和不喜欢之处,并列举了一些适当的应用案例。
第二部分进入到我个人最喜欢的深度学习库,也是我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包括:Keras、mxnet和sklearn-theano等。
最后,我对第一部分中不经常使用的库做了一个“福利”板块,你或许还会从中发现有用的或者是在第二板块中我还没有尝试过但看起来很有趣的库。
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探索。
针对初学者:
Caffe
提到“深度学习库”就不可能不说到Caffe。事实上,自从你打开这个页面学习深度学习库,我就敢打保票你肯定听说Caffe。
那么,究竟Caffe是什么呢?
Caffe是由Berkeley Vision and Learning Center(BVLC)建立的深度学习框架。它是模块化的,速度极快。而且被应用于学术界和产业界的start-of-the-art应用程序中。
事实上,如果你去翻阅最新的深度学习出版物(也提供源代码),你就很可能会在它们相关的GitHub库中找到Caffe模型。
虽然Caffe本身并不是一个Python库,但它提供绑定到Python上的编程语言。我们通常在新领域开拓网络的时候使用这些绑定。
我把Caffe放在这个列表的原因是它几乎被应用在各个方面。你可以在一个空白文档里定义你的模型架构和解决方案,建立一个JSON文件类型的.prototxt配置文件。Caffe二进制文件提取这些.prototxt文件并培训你的网络。Caffe完成培训之后,你可以把你的网络和经过分类的新图像通过Caffe二进制文件,更好的就直接通过Python或MATLAB的API。
虽然我很喜欢Caffe的性能(它每天可以在K40 GPU上处理60万张图片),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Keras和mxnet。
主要的原因是,在.prototxt文件内部构建架构可能会变得相当乏味和无聊。更重要的是, Caffe不能用编程方式调整超参数!由于这两个原因,在基于Python的API中我倾向于对允许我实现终端到终端联播网的库倾斜(包括交叉验证和调整超参数)。
Theano
在最开始我想说Theano是美丽的。如果没有Theano,我们根本不会达到现有的深度学习库的数量(特别是在Python)。同样的,如果没有numpy,我们就不会有SciPy、scikit-learn和 scikit-image,,同样可以说是关于Theano和深度学习更高级别的抽象。
非常核心的是,Theano是一个Python库,用来定义、优化和评估涉及多维数组的数学表达式。 Theano通过与numpy的紧密集成,透明地使用GPU来完成这些工作。
虽然可以利用Theano建立深度学习网络,但我倾向于认为Theano是神经网络的基石,同样的numpy是作为科学计算的基石。事实上,大多数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库都是围绕着Theano,使自己变得更加便利。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爱Theano,我只是不喜欢用Theano编写代码。
在Theano建设卷积神经网络就像只用本机Python中的numpy写一个定制的支持向量机(SVM),当然这个对比并不是很完美。
你可以做到吗?
当然可以。
它值得花费您的时间和精力吗?
嗯,也许吧。这取决于你是否想摆脱低级别或你的应用是否需要。
就个人而言,我宁愿使用像Keras这样的库,它把Theano包装成更有人性化的API,同样的方式,scikit-learn使机器学习算法工作变得更加容易。
TensorFlow
与Theano类似,TensorFlow是使用数据流图进行数值计算的开源库(这是所有神经网络固有的特征)。最初由谷歌的机器智能研究机构内的Google Brain Team研究人员开发,此后库一直开源,并提供给公众。
相比于Theano ,TensorFlow的主要优点是分布式计算,特别是在多GPU的环境中(虽然这是Theano正在攻克的项目)。
除了用TensorFlow而不是Theano替换Keras后端,对于TensorFlow库我并没有太多的经验。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希望这有所改变。
Lasagne
Lasagne是Theano中用于构建和训练网络的轻量级库。这里的关键词是轻量级的,也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像Keras一样围绕着Theano的重包装的库。虽然这会导致你的代码更加繁琐,但它会把你从各种限制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让您根据Theano进行模块化的构建。
简而言之:Lasagne的功能是Theano的低级编程和Keras的高级抽象之间的一个折中。
我最喜欢的:
Keras
如果我必须选出一个最喜欢的深度学习Python库,我将很难在Keras和mxnet中做出抉择——但最后,我想我会选Keras。
说真的,Keras的好处我说都说不完。
Keras是一个最低限度的、模块化的神经网络库,可以使用Theano或TensorFlow作为后端。Keras最主要的用户体验是,从构思到产生结果将会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
在Keras中架构网络设计是十分轻松自然的。它包括一些state-of-the-art中针对优化(Adam,RMSProp)、标准化(BatchNorm)和激活层(PReLU,ELU,LeakyReLU)最新的算法。
Keras也非常注重卷积神经网络,这也是我十分需要的。无论它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我觉得从计算机视觉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更重要的是,你既可以轻松地构建基于序列的网络(其中输入线性流经网络)又可以创建基于图形的网络(输入可以“跳过”某些层直接和后面对接)。这使得创建像GoogLeNet和SqueezeNet这样复杂的网络结构变得容易得多。
我认为Keras唯一的问题是它不支持多GPU环境中并行地训练网络。这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成为你的大忌。
如果我想尽快地训练网络,那么我可能会使用mxnet。但是如果我需要调整超参数,我就会用Keras设置四个独立的实验(分别在我的Titan X GPUs上运行)并评估结果。
mxnet
我第二喜欢的深度学习Python库无疑就是mxnet(重点也是训练图像分类网络)。虽然在mxnet中站立一个网络可能需要较多的代码,但它会提供给你惊人数量的语言绑定(C ++、Python、R、JavaScript等)。
Mxnet库真正出色的是分布式计算,它支持在多个CPU / GPU机训练你的网络,甚至可以在AWS、Azure以及YARN集群。
它确实需要更多的代码来设立一个实验并在mxnet上运行(与Keras相比),但如果你需要跨多个GPU或系统分配训练,我推荐mxnet。
sklearn-theano
有时候你并不需要终端到终端的培养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相反,你需要把CNN看作一个特征提取器。当你没有足够的数据来从头培养一个完整的CNN时它就会变得特别有用。仅仅需要把你的输入图像放入流行的预先训练架构,如OverFeat、AlexNet、VGGNet或GoogLeNet,然后从FC层提取特征(或任何您要使用的层)。
总之,这就是sklearn-theano的功能所在。你不能用它从头到尾的训练一个模型,但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可以把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当需要评估一个特定的问题是否适合使用深度学习来解决时,我倾向于使用这个库作为我的第一手判断。
nolearn
我在PyImageSearch博客上用过几次nolearn,主要是在我的MacBook Pro上进行一些初步的GPU实验和在Amazon EC2 GPU实例中进行深度学习。
Keras把 Theano和TensorFlow包装成了更具人性化的API,而nolearn也为Lasagne做了相同的事。此外,nolearn中所有的代码都是与scikit-learn兼容的,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个超级的福利。
我个人不使用nolearn做卷积神经网络(CNNs),但你当然也可以用(我更喜欢用Keras和mxnet来做CNNs)。我主要用nolearn来制作Deep Belief Networks (DBNs)。
DIGITS
DIGITS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深度学习库(虽然它是用Python写的)。DIGITS(深度学习GPU培训系统)实际上是用于培训Caffe深度学习模式的web应用程序(虽然我认为你可以破解源代码然后使用Caffe以外其他的后端进行工作,但这听起来就像一场噩梦)。
如果你曾经用过Caffe,那么你就会知道通过它的终端来定义.prototxt文件、生成图像数据、运行网络并监管你的网络训练是相当繁琐的。 DIGITS旨在通过让你在浏览器中执行这些任务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DIGITS的用户界面非常出色,它可以为你提供有价值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作为你的模型训练。另外,你可以通过各种输入轻松地可视化网络中的激活层。最后,如果您想测试一个特定的图像,您可以把图片上传到你的DIGITS服务器或进入图片的URL,然后你的Caffe模型将会自动分类图像并把结果显示在浏览器中。干净利落!
Blocks
说实话,虽然我一直想尝试,但截至目前我的确从来没用过Blocks(这也是我把它包括在这个列表里的原因)。就像许多个在这个列表中的其他库一样,Blocks建立在Theano之上,呈现出一个用户友好型的API。
deepy
如果让你猜deepy是围绕哪个库建立的,你会猜什么?
没错,就是Theano。
我记得在前一段时间用过deepy(做了初始提交),但在接下里的大概6-8个月我都没有碰它了。我打算在接下来的博客文章里再尝试一下。
pylearn2
虽然我从没有主动地使用pylearn2,但由于历史原因,我觉得很有必要把它包括在这个列表里。 Pylearn2不仅仅是一般的机器学习库(地位类似于scikit-learn),也包含了深度学习算法的实现。
对于pylearn2我最大的担忧就是(在撰写本文时),它没有一个活跃的开发者。正因为如此,相比于像Keras和mxnet这样的有积极维护的库,推荐pylearn2我还有些犹豫。
Deeplearning4j
这本应是一个基于Python的列表,但我想我会把Deeplearning4j包括在这里,主要是出于对他们所做事迹的无比崇敬——Deeplearning4j为JVM建立了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的深度学习库。
如果您在企业工作,你可能会有一个塞满了用过的Hadoop和MapRece服务器的储存器。也许这些你还在用,也许早就不用了。
你怎样才能把这些相同的服务器应用到深度学习里?
事实证明是可以的——你只需要Deeplearning4j。
总计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13个最常用的Python深度学习库介绍的全部内容

Ⅳ 如何在mac系统下搭建theano深度学习

方案一 基于SSH直接搭建 Git支持的协议主要是四种: 本地: 需要文件共享系统,权限不好控制 HTTP:速度慢 SSH:同时支持读写操作,不支持匿名的读取(Git默认协议) GIT:最快 从搭建的难易程度和特点综合筛选,最合适的还是ssh,并且大部分服务器上基本都有ssh服务,所以省去了不少麻烦。一个最基本的思路是给每一个人一个ssh帐号,这样大家就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口令来访问了,但是显然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个做法有些多余,并且对于repo的权限很难管理。 在使用Github的时候,会利用rsa/sitaramc/gitolite $ mkdir -p $HOME/bin $ gitolite/install -to $HOME/bin $ gitolite setup -pk YourName port 22 identityfile ~/.ssh/admin 这样,当访问gitolite的时候就会自动根据配置文件执行,配置完成后可以根据下面的命令,将gitolite-admin转移到本地。 git clone gitolite:gitolite-admin.git 克隆完成后,可以发现,gitolite-admin下面有两个目录,其中conf保存配置文件,可以通过编辑里面的gitolite.conf文件,管理git服务器,keydir目录保存用户的公钥pub文件。 当讲修改后的repo 提交的时候,gitolite就会自动的应用这些配置,管理过程就方便了很多。 配置规则 打开gitolite.conf文件可以看到其中的示例: To add new users alice, bob, and carol, obtain their public keys and add them to 'keydir' as alice.pub, bob.pub, and carol.pub respectively. To add a new repo 'foo' and give different levels of access to these users, edit the file 'conf/gitolite.conf' and add lines like this: repo foo RW+ = alice RW = bob R = carol 上面的配置文件就是新建了一个repo foo,并且添加了三位项目成员,每一个人的权限不同。提交push后,管理便生效了。 可视化 可能会需要一个web界面来管理这些项目,目前知道的有三种方式: git源码中自带的组件,cgi脚本实现,使用gitolite服务 gitlab开源框架,基于ROR,新版本不再使用gitolite服务 FB开源PHP框架 phabricator,功能高端上档次

Ⅳ 如何卸载使用 pip install 安装的theano

windows用pip安装确实现问题缺包导致
建议直接官网载源码包进行安装简单
链接:
解压用命令行进入该文件目录依执行:
>python setup.py build
>python setup.py install

再用pip list查看候发现numpy已经安装
,

Ⅵ theano有没有直接做dbn的函数

一、实现:
1、Layer-wise pre-training阶段,一层一层的训练Restrict Boltzmann Machine (RBM),用的CD-k(k=1)的方法;
2、最后一层加入了softmax regression,作为最终结果输出层;
3、fine-tuning过程,即为传统的BP过程。
二、实验
1、用的MNIST的数据集,这里为了可以忍受自己写的幼儿园水平代码的效率,选择10000个样本training,60000个样本testing。不过传统上大家都把两者反过来,效果肯定会更好了。
2、学习速率0.1,rbm和LR的L2的惩罚相lamda开始用的0.0002,三个隐层大小[400 400 900],这些都没调
3、开始时候没有进行fine-tuning, accuracy大约在84%左右(不过这里是用的svm,当时lr还没写完。。),现在fine-tuning之后,用softmax regression对60000个样本分类结果为93%,还可以哈。不过把L2正则项的惩罚因子lamda设成0后,准确率到了95%。
4、调调参,或者用60000训练10000测试,达到95%以上应该没啥问题吧。
三、源码:https://github.com/lipiji/PG_DEEP
1、想做成像libsvm一样好用的tool,一个train可以训练出模型,一个predict可以预测你的数据,目前还在开发当中。
2、源码风格比较幼儿园,好处就是能够看懂每个细节,方便学习吧;怪自己一直没有遇到什么c++鲁棒规范实践的项目。
3、代码没有进行任何矩阵等计算的优化,优化空间很大。
四、计划
1、优化代码,理想是做一个像libsvm一样方便大家使用的tool;
2、学习实现DNN, AutoEncoder和Sparse Coding啊,convolution啊、dropout啊、GPU啊等等其他升级版本;
3、能够再次基础上扩展出vision、nlp等领域里面的那些好用的算法,例如word2vec等。

Ⅶ 如何有效地阅读PyTorch的源代码

最近刚开始使用theano, 经验不多,连个基本的模型都跑不通,于是去看了下Keras,源码比较简洁,可以当作theano的示例教程来看,感受如下:
文档看似很全,每个layer是干啥的,每个参数是啥都写了,但是不去读代码,实际很多人是无法从文档理解其具体用法的。这点看issue里的讨论里可以看出。同样,example似乎很多,而且都能直接run,还都是real world的数据集,看似很好,但是实际上,对于新手,如果需要的模型跟example里的不完全一样,不容易搞懂到底需要把输入输出的数据搞成啥格式。举个例子,example都是做的classification的,没有做sequence labeling的例子,如果想拿来做个pos tagging,不知道数据如何组织。当然,这些其实花一天读下代码或者好好翻翻issue讨论就可以解决了,但我相信不少人不会去认真读代码或者看讨论,而是直接换个工具。我感觉目前的doc只有懂了代码的人才能看懂,不懂得看文档还是没啥用。
2.项目很简单所以开发者不多,但是很活跃,每天都有新东西加进去。今天增加了一个新的分支后端可以用theano或者tensorflow了,不过貌似由于不支持scan,backend用tensorflow的没实现recurrent layer。他们也意识到文档的问题,觉得需要为小白用户多加点tutorial而不是光给develop看。
我没用过其他的framework,仅说keras拿来学习theano基本用法,很不错
库本身的代码,比较简单易读,我作为python菜鸟,也能看懂。目前model有sequential和grapgh两种,前者并不是指recurrent而是说网络是一层层堆的(也包括recurrent).其他的主要概念包括layer,regularizer, optimizer,objective都分离开。layer用于build每层的输出函数,model会用最后一层的输出,根据objective和每个layer的regularizer来确定最终的cost,然后在update时用optimizer来更新参数。把这四个看下加上model里的fit函数,就会用theano啦。很多模型都能cover,seq2seq这种也有现成的可用。建议不要光看example,多看看github上的 issues讨论,实在找不到,直接提问。效率方面,我不懂theano怎么优化,感觉keras的这种封装,没什么成本,跟自己用原生theano是一样的。当然,theano本身就好慢啊。。估计是我不懂用吧。。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

Ⅷ 如何系统地自学 Python

是否非常想学好 Python,一方面被琐事纠缠,一直没能动手,另一方面,担心学习成本太高,心里默默敲着退堂鼓?

幸运的是,Python 是一门初学者友好的编程语言,想要完全掌握它,你不必花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Python 的设计哲学之一就是简单易学,体现在两个方面:

  • 语法简洁明了:相对 Ruby 和 Perl,它的语法特性不多不少,大多数都很简单直接,不玩儿玄学。

  • 切入点很多:Python 可以让你可以做很多事情,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爬虫、Web 网站、游戏、命令行实用工具等等等等,总有一个是你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时间的。


  • 废话不多说,学会一门语言的捷径只有一个: Getting Started

    ¶ 起步阶段
    任何一种编程语言都包含两个部分:硬知识和软知识,起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硬知识。

    硬知识
    “硬知识”指的是编程语言的语法、算法和数据结构、编程范式等,例如:变量和类型、循环语句、分支、函数、类。这部分知识也是具有普适性的,看上去是掌握了一种语法,实际是建立了一种思维。例如:让一个 Java 程序员去学习 Python,他可以很快的将 Java 中的学到的面向对象的知识 map 到 Python 中来,因此能够快速掌握 Python 中面向对象的特性。

    如果你是刚开始学习编程的新手,一本可靠的语法书是非常重要的。它看上去可能非常枯燥乏味,但对于建立稳固的编程思维是必不可少。

    下面列出了一些适合初学者入门的教学材料:

    廖雪峰的 Python 教程 Python 中文教程的翘楚,专为刚刚步入程序世界的小白打造。

    笨方法学 Python 这本书在讲解 Python 的语法成分时,还附带大量可实践的例子,非常适合快速起步。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Python! 这本指南着重于 Python 的最佳实践,不管你是 Python 专家还是新手,都能获得极大的帮助。

    Python 的哲学:

  • 用一种方法,最好是只有一种方法来做一件事。
  • 学习也是一样,虽然推荐了多种学习资料,但实际学习的时候,最好只选择其中的一个,坚持看完。

    必要的时候,可能需要阅读讲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书,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使用 Python 中的对象模型有着很大的帮助。

    软知识
    “软知识”则是特定语言环境下的语法技巧、类库的使用、IDE的选择等等。这一部分,即使完全不了解不会使用,也不会妨碍你去编程,只不过写出的程序,看上去显得“傻”了些。

    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取决于你尝试解决的问题的领域和深度。对初学者而言,起步阶段极易走火,或者在选择 Python 版本时徘徊不决,一会儿看 2.7 一会儿又转到 3.0,或者徜徉在类库的大海中无法自拔,Scrapy,Numpy,Django 什么都要试试,或者参与编辑器圣战、大括号缩进探究、操作系统辩论赛等无意义活动,或者整天跪舔语法糖,老想着怎么一行代码把所有的事情做完,或者去构想圣洁的性能安全通用性健壮性全部满分的解决方案。

    很多“大牛”都会告诫初学者,用这个用那个,少走弯路,这样反而把初学者推向了真正的弯路。
    还不如告诉初学者,学习本来就是个需要你去走弯路出 Bug,只能脚踏实地,没有奇迹只有狗屎的过程。

    选择一个方向先走下去,哪怕脏丑差,走不动了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自己走了弯路,你才知道这么做的好处,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可以手写状态机去匹配却偏要发明正则表达式,为什么面向过程可以解决却偏要面向对象,为什么我可以操纵每一根指针却偏要自动管理内存,为什么我可以嵌套回调却偏要用 Promise...

    更重要的是,你会明白,高层次的解决方法都是对低层次的封装,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最有效最合适的。

    技术涌进就像波浪一样,那些陈旧的封存已久的技术,消退了迟早还会涌回的。就像现在移动端应用、手游和 HTML5 的火热,某些方面不正在重演过去 PC 的那些历史么?

    因此,不要担心自己走错路误了终身,坚持并保持进步才是正道。

    起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掌握硬知识,软知识做适当了解,有了稳固的根,粗壮的枝干,才能长出浓密的叶子,结出甜美的果实。

    ¶ 发展阶段
    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必定会感到一阵空虚,怀疑这些语法知识是不是真的有用。

    没错,你的怀疑是非常正确的。要让 Python 发挥出它的价值,当然不能停留在语法层面。
    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跳出 Python,拥抱世界”。

    在你面前会有多个分支: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爬虫、Web 网站、游戏、命令行实用工具等等等等,这些都不是仅仅知道 Python 语法就能解决的问题。

    拿爬虫举例,如果你对计算机网络,HTTP 协议,HTML,文本编码,JSON 一无所知,你能做好这部分的工作么?而你在起步阶段的基础知识也同样重要,如果你连循环递归怎么写都还要查文档,连 BFS 都不知道怎么实现,这就像工匠做石凳每次起锤都要思考锤子怎么使用一样,非常低效。

    在这个阶段,不可避免要接触大量类库,阅读大量书籍的。

    类库方面
    “Awesome Python 项目”:vinta/awesome-python · GitHub
    这里列出了你在尝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Python 社区已有的工具型类库,如下图所示:

    vinta/awesome-python

    你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寻找你需要的类库。

    至于相关类库如何使用,必须掌握的技能便是阅读文档。由于开源社区大多数文档都是英文写成的,所以,英语不好的同学,需要恶补下。

    书籍方面
    这里我只列出一些我觉得比较有一些帮助的书籍,详细的请看豆瓣的书评:

    科学和数据分析:
    ❖“集体智慧编程”:集体智慧编程 (豆瓣)
    ❖“数学之美”:数学之美 (豆瓣)
    ❖“统计学习方法”:统计学习方法 (豆瓣)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豆瓣)
    ❖“数据科学实战”:数据科学实战 (豆瓣)
    ❖“数据检索导论”:信息检索导论 (豆瓣)

    爬虫:
    ❖“HTTP 权威指南”:HTTP权威指南 (豆瓣)

    Web 网站:
    ❖“HTML & CSS 设计与构建网站”:HTML & CSS设计与构建网站 (豆瓣)

    ...

    列到这里已经不需要继续了。

    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上面的大部分书籍,并不是讲 Python 的书,而更多的是专业知识。

    事实上,这里所谓“跳出 Python,拥抱世界”,其实是发现 Python 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个阶段能走到什么程度,更多的取决于自己的专业知识。

    ¶ 深入阶段
    这个阶段的你,对 Python 几乎了如指掌,那么你一定知道 Python 是用 C 语言实现的。

    可是 Python 对象的“动态特征”是怎么用相对底层,连自动内存管理都没有的C语言实现的呢?这时候就不能停留在表面了,勇敢的拆开 Python 的黑盒子,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去看它的历史,读它的源码,才能真正理解它的设计思路。

    这里推荐一本书:
    “Python 源码剖析”:Python源码剖析 (豆瓣)
    这本书把 Python 源码中最核心的部分,给出了详细的阐释,不过阅读此书需要对 C 语言内存模型和指针有着很好的理解。

    另外,Python 本身是一门杂糅多种范式的动态语言,也就是说,相对于 C 的过程式、 Haskell 等的函数式、Java 基于类的面向对象而言,它都不够纯粹。换而言之,编程语言的“道学”,在 Python 中只能有限的体悟。学习某种编程范式时,从那些面向这种范式更加纯粹的语言出发,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了解到 Python 语言的根源。

    这里推荐一门公开课
    “编程范式”:斯坦福大学公开课:编程范式
    讲师高屋建瓴,从各种编程范式的代表语言出发,给出了每种编程范式最核心的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课程对C语言有非常深入的讲解,例如C语言的范型和内存管理。这些知识,对阅读 Python 源码也有大有帮助。

    Python 的许多最佳实践都隐藏在那些众所周知的框架和类库中,例如 Django、Tornado 等等。在它们的源代码中淘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最后的话
    每个人学编程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其实大都殊途同归,没有迷路的人只有不能坚持的人!

    希望想学 Python 想学编程的同学,不要犹豫了,看完这篇文章,

    Just Getting Started !!!

Ⅸ 为什么CNTK知名度和普及率不如Tensorflow,Theano,caffe,Torch

我们在开发cloud machine learning的平台时,已经支持了TensorFlow、MXNet、Theano、Torch和Caffe深度学习框架,为了满足部分同事(从微软挖过来)的需求,我也开始研究和对接CNTK框架,有几点感受。
首先是文档补全,在Google只能搜到Github上微软官方的wiki,wiki虽然详细单没有可以完整跑通的例子,Stackoverflow上几乎没有相关的问题。
其次是(在国内)安装困难,源码编译大概要一两个小时,然后发现没有Python binding,重新编译发现需要Python 3。如果使用release好的版本,下载一个500多M的包都花了不少时间,解压后执行脚本还需要wget xxx,结果就卡住了。
因此最易用的方法是build官方提供的Dockerfile,通过容器隔离运行环境,只要花时间总能build过去,这样我们就能完美使用cntk命令了,小米的cloud machine learning也支持用户上传cntk描述文件直接运行,直接提交文件不需要任何依赖。但是官方Dockerfile也没有安装Python binding,也搞了不少时间。
最后,CNTK即使是Python binding的代码风格一看就是C# guy写的,像尝试改一下Example中的模型,最后放弃,因为文档只有wiki。
很欣慰看到软狗也出来自黑,说明我的感受也是正确的,还是建议新人从TensorFlow入手,拥抱最活跃的社区,无论是学习、实践还是生产都能得到最大的帮助 :)

Ⅹ WIN10下gyx850m+cuda7.5+vs2013对应的cudnn和tensorflow版本

Visual Studio 2013
正常安装,这里只要C++打勾就可以。
ANACONDA
ANACONDA是封装了Python的科学计算工具,装这个就可以不用额外装Python了。在安装之前建议先卸载电脑里已装的Python。这里建议用对应Python 2.7的Anaconda2-2.4.0。
Anaconda3对应的Python3.x,之前用这个的时候,example遇到各种语法问题。
官网下载
MinGW
装了ANACONDA之后,在CMD控制台:
conda install mingw libpython

下载有点慢,不过文件本身也不大。 之后就在Anaconda的安装目录下看到MinGW了。
安装Theano
从github上Theano/Theano下载最新源码,用git或者svn拉代码速度更快些。 到源码的trunk里:
python setup.py install

就装好了。
安装Keras
和Theano一样方法,github上的fchollet/keras下载源码。
python setup.py install

热点内容
和存储字长 发布:2025-05-15 21:54:09 浏览:513
用什么写c语言 发布:2025-05-15 21:35:56 浏览:418
linux读取u盘 发布:2025-05-15 21:32:13 浏览:508
c语言dos 发布:2025-05-15 21:18:17 浏览:664
sci编译英文 发布:2025-05-15 21:16:57 浏览:383
大猫如何设置密码 发布:2025-05-15 21:15:32 浏览:765
什么叫苹果版的和安卓版的手机 发布:2025-05-15 21:05:18 浏览:254
编程找点 发布:2025-05-15 20:43:10 浏览:588
php上传临时文件夹 发布:2025-05-15 20:43:00 浏览:658
impala数据库 发布:2025-05-15 20:42:12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