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手摇算法

手摇算法

发布时间: 2022-10-15 09:16:17

⑴ 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

1、手动式计算工具

人类最初用手指进行计算。人有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所以,自然而然地习惯用手指记数并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用手指进行计算虽然很方便,但计算范围有限,计算结果也无法存储

2、机械式计算工具

17世纪,欧洲出现了利用齿轮技术的计算工具。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帕斯卡加法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工具,其原理对后来的计算工具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3、机电式计算机

1886年,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霍勒瑞斯(Herman Hollerith)借鉴了雅各织布机的穿孔卡原理,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采用机电技术取代了纯机械装置,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自动进行加减四则运算、累计存档、制作报表的制表机,

4、电子计算机

1939年,美国依阿华州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约翰·阿塔纳索夫和他的研究生贝利一起研制了一台称为ABC的电子计算机。由于经费的限制,他们只研制了一个能够求解包含30个未知数的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样机。

(1)手摇算法扩展阅读:

1、超级计算机。发展高速度、大容量、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用于处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例如航天工程、石油勘探、人类遗传基因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都需要具有最高速度和最大容量的超级计算机。

2、微型计算机。微型化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后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计算机的微型化能更好地促进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因此,发展体积小、功能强、价格低、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的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3、智能计算机。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在处理过程化的计算工作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但在智能性工作方面,计算机还远远不如人脑。

4、普适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末,词汇表中出现了个人计算机,人类开始进入“个人计算机时代”。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后个人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技术将融入到各种工具中并完成其功能。

5、网络与网格。有关专家作了初步论证: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万维网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连通。施乐PARC未来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保罗·萨福预测了下一代网络:今天的网络是工程师做的,2050年的网络是生长出来的。

6、新型计算机。CPU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正在接近理论极限,人们正在努力研究超越物理极限的新方法,新型计算机可能会打破计算机现有的体系结构。目前正在研制的新型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用蛋白分子做芯片;

⑵ 计算工具的来历

计算工具[Calculating Devices]是计算时所用的器具或辅助计算的实物。

人们从数学产生之日,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是一种计算数学,当时的人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计算工具及与工具有关的计算方法,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已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并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普遍的采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并在15世纪得到普遍采用,取代了算筹。它是在算筹基础上发明的,比算筹更加方便实用,同时还把算法口诀化,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后来更发现算盘对人类有较强的数学教育功能,因此源用至今,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计算工具。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近代的科学发展促进了计算工具的发展: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
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于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于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于1834年,设计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机,可惜碍于当时的机械技术所限制而没有制成,但已包含了现代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
此后,由于电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动式计算机便慢慢取代以人工为动力的计算机。在1880年,美国的H‧霍勒里斯与J‧S‧比林斯发明了电动穿孔卡片式计算机,能机械化地处理数据。后来他们更开创了第一家制造电子计算机的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
20世纪以来,电子技术与数学得到充分的发展,电子技术的改进,为计算机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而数学的发展对设计及研制新型的计算机有很大的帮助。

1941年,德国的楚泽采用了继电器,制成了第一部通用程序控制计算机,实现了100多年前巴贝奇的理想。1944年,美国的艾肯亦以同一方法制成了一台程序控制自动数字计算机。

20世纪初,电子管的出现,使计算机的改革有了新的发展,并由于二次大战的迫切的军事需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有关单位在1946年制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仪与计算机”[ENIAC],由J‧W莫利和J‧P‧埃克特等主要设计,而J‧冯‧诺伊曼亦曾参与改进工作。ENIAC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功率150千瓦。

在ENIAC产生之前,英国的A‧M图灵已提出了“理想计算机”的理论,并探讨了制造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可能性。1943年实际上制造出破译密码的计算机,但由于军事保密,外人未知其详。

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在40多年得到高速的发展,其使用的元件亦已经历了四代的变化。包括第一代的电子管、第二代的晶体管、第三代的集成电路、及第四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3年底,中国制造了亿次“银河”计算机,这标志着中国已进入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现在,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已不止是一种计算工具,它已渗入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使人类社会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⑶ 去哪儿网java开发面试经验牛客

以下是某位求职者面经,仅供参考:

一面:

1.自我介绍

2.直接上手红黑树和平衡二叉树区别

3.红黑树的旋转
2node节点插入和3node节点插入时候旋转的情况 简述伪代码
4.问项目情况。大概半小时 5.concurrenthashmap
结构分析。 删除和获取操作过程描述。就是segment. Entry.

除了value 为volatile 其余都是final.
删除和获取操作等等。例如:删除操作是将entry要删除的节点的前半部分链表进行复制,并指向当前删除节点的后面节点。(因为next是final的,不可以进行修改,只有entry的表头可以修改)
不详述了。

6.索引的优缺点 什么时候索引不起作用? 在什么地方可以使用索引?

7.jvm
多态原理。invokestatic invokeinterface
等指令。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 找到直接引用。在堆中找到实例对象,获取到偏移量,由偏移量在方法表中指出调用的具体方法。接口是在方法表中进行扫描)等等扯了半天

8.os: 页面调度算法 几种 分别说一下 LRU FIFO 最佳适应算法

9.内存管理: 固定分区 动态分区 段 页 都讲讲 (哈哈)

10.自己实现一下LRU算法

8.怎么学习。看过什么书

二面:

1.自我介绍

2.项目中与app移动端 的json格式设计

3.hashmap的缺点 具体提现在哪里?

4.Collections.sort()
的原理---本质上调用的是Arrays.sort() 内部是 使用的归并排序 接着写了一下归并(辅助数组的归并,和手摇算法的归并)

5.一个字符串数组,现给定一个string去进行找出对应的数组中字符串的下标 (可以有容错,但两字符串长度必须一致,容错为2)

例如:
["hello","hj","abc"]
key=“hellg" 返回下角标0

6.jvm参数调优 jvm堆的大小调优
MaxTureningShelod newratio -xxs -xxm -persize

7.图的 prime
算法
kruskal
算法
dijkstra算法 解决什么问题? 分别写一下
伪代码

8.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懒汉饿汉) 工厂方法模式 观察者模式 责任链模式

9.项目 又问了一些

10.平时怎么学习?

三面:

1.自我介绍

2.自己优缺点

3.目前有几个offer

4.工作地点要求

5.在校实验室做项目,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评价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

7.讲了一下福利 之类的

现场书面offer没了,所以只好等等邮寄,不过还好给了一个布偶纪念品

⑷ walkr怎么算走路

刚巧我最近也在玩walkr,这个计算步数的法则和大多智能设备一样

首先是有位移,其次是有震动

但由于大多智能设备通常都是手环或其他介质,相对更准确,也不会出现晃动的问题。

walkr的算法其实更多是:首先有震动,其次有位移

因此用手摇是一个简单方法,但是其实你要光靠手摇到2W步还是挺累的。

我试过用我家狗,在我不在家的时候绑在狗身上!(下班回家以后发现效果也不大好。。。说明它在我不在的时候都在睡觉偷懒!!!)

打成2W步还是在一次爬山旅行的时候,所以还是得靠货真价实的运动啊 QAQ

(PS:有人说用实验室搅拌器或者血液稳定器可以实现,但是那些东西都太少了,还有用钢琴节奏器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纯经验手打~

⑸ 如何用手机摇个六爻

上一篇文章对古时候的大衍筮法进行了介绍,其实在古代也已经大量普及铜钱摇卦法了。然后在现代,我们可以使用硬币摇卦,如果时间紧,也可以手机或者电脑自动起卦。
有一句调侃的语言“遇事不决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特性之一就是随机,拿硬币摇卦呢也是也是一种随机事件。
利用周易预测的第一步是起卦,梅花易可以用时间方位等各种条件起卦,但每次只有一个动爻,导致4096个卦里面只能用到384卦,其他卦出现不了。所以还是钱币手摇是最好的。
三个硬币放在两手手心,合拢后摇晃几下然后置于桌面上,有1元5角等文字的一面朝上称为“字”有一朵花的一面朝上称为“背”或者“花”。
一字两花记为阴爻--一花两字记为阳爻—三字记为老阴 x三花记为老阳 o
如此六次,排卦顺序是从下往上(从初爻要上爻,第一次摇得的为初爻)就得到一个卦。然后把卦装好。排盘装卦可以用口诀手排或者用手机排盘,以小程序“东方六爻”为例,如图:
根据手摇的阴阳选择相应爻位
选好后点击“起卦”按钮
摇好后排盘的卦象
除了手摇起卦,手机电脑均支持自动起卦或者模拟摇卦,自动起卦很简单,点一下“自动起卦”按钮就完成了。模拟摇卦稍微多几步手脚,每点两次只能完成一爻,起一个卦要点12次按钮,根据每次点击之间的间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随机数。
不过手机电脑的随机数起卦都是用的伪随机数,就是通过算法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在统计学上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只要有相同的随机数种子,总是会产生相同的数列。
常用的一种高效产生伪随机数的算法线性同余方法(LCG),但LCG产生的随机数周期不是很长,一般也就几十亿次以后就会重复。
复杂一点的伪随机数算法还有“梅森旋转法”,产生的伪随机数周期长达2的19936次方。
那电脑能产生真随机数吗?有的,比如酷睿3代及以后的CPU带有利用热噪声的真随机数功能。比如东方六爻电脑版本是支持酷睿的硬件真随机数,启动时会自动检测cpu型号,如果不支持真随机数的,那么改为使用梅森旋转法来产生伪随机数起卦。
支持CPU真随机数
学会了起卦排盘以后,后续我们会逐步讲一讲断卦的基本知识。

⑹ 科塔计算器不用按键靠手摇就能精准计算,这种计算器是什么原理呢

科塔计算器不用按键靠手摇就能精准计算,这种计算器是什么原理呢?

第三、在1972年电子计算器诞生以前,科塔计算器可以算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工程师使用它计算卫星轨道,测量员用它来跟踪中天位置,会计师用它来计算账目,甚至我国的两弹一星都是在手摇计算器的帮助下完成的大量计算工作。不过说到计算,我国的算盘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运算工具,它具体又是如何运作的呢?关于算盘的定义。有这样一段话七行长方,周围木框,内贯直柱,俗称当,一般从九档至15档当中横以量,量上两株,每株做数五,量下五株,每株做数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计算,可以做加、减、乘、除等算法。由此可见,算盘中下层的珠子以一当一,上层的珠子以一当五,主要遵循十进制原理。

⑺ 计算工具 发展历史

在电子式计算器诞生之前,人们就已经使用了机械式的设备来帮助人们计算,牵强一点的说,算盘和对数计算尺就是其中的一员。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同类型的计算尺就被带到了月球轨道上去。

而之后,由复杂的齿轮和机械结构组成的机械式计算器成为了计算大量运算的首选,虽然有些更加复杂的机械计算机能够计算积分、平方和开平方根等运算。

但简单的,能够计算加减乘除的机械式计算器获得了大量的应用,它们很笨重、发出大量噪声、而且运算速度也极慢。除了办公室场景以外很少被家庭和个人所使用。

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用于通用数值计算的电子计算机要追溯到1946年,ENIAC(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的诞生。它的诞生与战争密不可分。

正值二次世界大战,不管是计算大炮的炮弹飞行轨迹还是预判从飞机上抛射的炸弹、鱼雷落点都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使用人工和机械计算所需要的人力、时间太过庞大以至于接近于不可能。为此,一种能够替代人工和机械计算器的电子设备被发明了出来,它就是ENIAC。

在ENIAC诞生的同时,计算机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BUG一词也应运而生ENIAC作为计算机的始祖,其每秒钟5000次加法运算的速度远超机械式计算器的速度1000倍以上,但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近1.8万个电子管,总重27吨,占地170平方米左右。

很显然这并不适合每一个办公室和公司购买使用。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向实现通用功能的计算机和专门的计算功能的计算器开始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第一台全电子化的桌面计算器是1961年,来自英国的ANITA(A New Inspiration To Arithmetic/Accounting)。

它看起来和现在的台式计算器已经相差不多了。上面板上密密麻麻的按键可以同时设定一个数字的不同位,得出结果的时候也不需要按等号键,如果操作员十分熟练,使用这种键盘的速度将会非常快——当然,最终这种操作方式输给了更加直白的9个数字、四种运算和一个等号键的键盘。

ANITA虽好,但它内部仍然带有多个电子管。而首款全晶体管的计算器则是由日本索尼所制造。除了显示部分仍然采用了辉光管外,剩余的部分全部采用晶体管电路,这使得计算器的体积能够进一步减小。

真正能够揣进兜里的计算器历史,从惠普的HP-35开始。这款计算器的来历要回溯到HP的创始人Bill Hewlett与同事们的一次赌约“能否创造出一款能够放进衬衫口袋里的计算器”而结果便是这款强大的HP-35。

除了四则运算以外,该机还可运算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这些功能也使得HP-35成为了第一款进入太空的便携式计算器,它在美国的太空实验室项目中成为了替代计算尺的太空计算工具。

在这个时候,虽然和现代的计算器区别已经不大了,但仍存在着一个决定性的差别即该机所采用的芯片并非为计算器所独特设计的。而第一台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器,要等到1969年的夏普QT-8了。

而在那之后,计算器的进化便没有那么明显了——LCD液晶屏幕、太阳能电池板、可充电的电池和锂纽扣电池,随着科技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步,计算器才能变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模样。

(7)手摇算法扩展阅读

常见的计算器又有四类:

1、算术型计算器

可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的四则运算,又称简单计算器。一般都是实物计算器。

2、科学型计算器

可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统计等方面的运算,又称函数计算器。 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实物。

3、程序员计算器

专门为程序员设计的计算器, 主要特点是支持And, Or, Not, Xor: 最基本的与或非和异或操作, 移位操作 Lsh, Rsh:全称是Left Shift和Right Shift,也就是左移和右移操作。

4、统计计算器

为有统计要求的人员设计的设计的计算器, 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实物。

⑻ 手摇横机羊毛衫工艺算法公式

旧平膊吓数纸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计算法(后膊不收花)
(1)胸活×组织支数+缝口=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袖夹-1.5CM缝耗×组织转数+缝口=袖夹转数(上身位转数)
(4)领活-1.5CM缝耗×组织支数=领活支数,(后领收花,12G,
9G,7G,一般用,1-2-3,5G,3G一般用1-2-2或1-1-2.最主要
是看后领深尺寸大小来确定怎样收花.)
(5)膊活(肩活)×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剩针.
(6)后幅胸活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
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身长总转数-上身位转数=下身位转数,若有膊斜则用身长
总转数-膊斜转数(膊斜尺寸若没规定,一般用3CM计算)-上身
位转数(袖夹转数)=下身位转数.
(8)旧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计算公式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剩针和后幅一样,全长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
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
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5)袖夹(上身位转数,若有落膊,要加膊斜转数)-收夹转数(收夹转
数与后幅一样)-收领转数=收完夹至收领直位转数.
(6)前幅开针支数-膊活(肩活)总支数÷2=前幅每边收夹支数
(7)旧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计算方法
(1)袖夹总转数-收夹转数(若有落膊则要减膊斜转数)×2-2
÷组织转数×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剩针.
(2)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全长转数.
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如无袖活,旧平膊袖活比袖夹细2--3CM.
(4)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袖收夹转数比前后幅多2转)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
页)÷2=袖每边加针支数.
(6)袖加完针至收夹直位一般 2.5cm-3.5cm.
(7)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8)袖加针算法:例如: 212转加39支
212转÷39支=5.43589… 5.43589…-5=0.43589… 0.43589…×39支=16.99…
把个位数减去第1个加针的转数 6+1+17 后1次加针的次数 5+1+22
(9)旧平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第二节:新平膊吓数纸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胸活夹底度×组织支数=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外度-1.5CM缝耗×组织支数=后领活总支数(领活内度要加两边领贴活)(后幅剩针5--7支由领针减出)
(4)膊活边至边度-领活(领活内度要减两边领贴活,外度不用)÷2×组织支数=后幅每边膊活支数(即收膊支数)
(5)后幅一边收膊支数÷组织支数×组织转数×0.727+缝耗=后幅收膊转数.
(6)后幅胸活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袖夹斜度-1.5CM缝耗(若有落夹则不用减缝耗)×组织转数+收膊一半转数=后幅上半身总转数.(即袖夹总转数)
(8)上身位转数-收膊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
(9)身长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后幅后膊不收花计算公式
(1)胸活夹底度×组织支数=后幅开针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外度-1.5CM缝耗×组织支数=后领活总支数(领活内度要加两边领贴活)
(4)膊活边至边度-领活(领活内度要减两边领贴活,外度不用)÷2×组织支数=后幅每边膊活支数(即落膊支数)
(5)后幅膊斜尺寸×组织转数=后幅落膊转数(若没膊斜尺寸,一般用3CM左右计
(6)后幅开针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袖夹斜度-1.5CM缝耗(若有落夹则不用减缝耗)×组织转数+落膊转数=后幅上半身总转数.(即袖夹总转数)
(8)上身位转数-落膊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套纱转数=套完纱至落膊直位转数(此直位转数用来缝袖尾一般用3.5 cm-5cm)
(9)身长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8)新平膊后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膊针比后幅多1CM,总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收夹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收三级花,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
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后膊不收花则不用减.
(5)前幅收完夹后,织直位转数到后幅收膊位置时,要做记号给缝盘上袖.
(6)上身位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做记号所拉直位转数=做完记号至收领所拉转数.
(此计法针对领深尺寸较浅的款式所定,若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计)
前幅吓数计算公式(后膊不收花)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膊针比后幅多1CM,总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收夹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三级花收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5)前幅收完夹至套纱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6)上身位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套纱所拉直位转数=套完纱至收领所拉转数.(此计法针对领深尺寸较浅的款式所定,若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计)
(7)新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三:袖吓数的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收膊位转数-1÷组织转数×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 剩针.(第一种做法)
(2)收膊支数×80%+缝耗=袖尾剩针(第二种做法)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4)用后幅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1cm至1.5CM左右转数=袖收夹转数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图)
(6)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7)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缝耗=袖全长转数.(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8)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后膊不收花袖尾剩针计算公式
(1)后幅套完纱至落膊直位转数-1÷组织转数×2×组织支数 ×1.05+2=袖尾剩针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4)用后幅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1CM至1.5CM左右转数=袖收夹转数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图)
(6)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7)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缝耗=袖全长转数.(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8)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9)新平膊袖收花:先慢后快,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新平膊袖S型收花样式

第三节:背心吓数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组织支数+缝耗=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1.5CM缝耗×组织支数=领活支数,(后领收花,12G, 9G,7G,一般用,1-2-3,5G,3G一般用1-2-2或1-1-2.最主要是看后领深尺寸大小来确定怎样收花.)
(4)肩活(膊活)边至边度-袖咀长(两边夹贴活)×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每边膊针
(5)袖夹口度(内度)+夹贴活(袖夹外度不用加)×组织转数+缝耗+膊斜转数(后膊收花+收膊一半转数)=袖夹(上身位)总转数.
(6)膊斜尺寸×组织转数=膊斜转数,(若后膊收花则用一边膊针÷组织支数×组织转数×0.727+2转缝耗=后幅收膊转数)
(7)袖咀长(即夹贴活)×组织支数=落夹支数.
(8)后幅开针支数-膊活总支数-两边落夹支数÷2=每边收夹支数.
(9)袖夹总转数-膊斜转数-收夹转数(背心收夹转数一般用袖夹总转数-膊斜或收膊转数后的3/5作为收夹转数)=收完夹至落(收)夹直位转数.
(10)身长总转数-袖夹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加入落夹支数中.
(2)身长与后幅一样,落膊与后幅一样,膊针与后幅一样(若后膊收花,前幅膊针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由领活支数减出.)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后膊不 收花则不用减.
(5)前幅领深尺寸(领边度)×组织转数+缝耗=前幅收领转数.
(6)袖夹总转数与后幅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7)前幅收夹转数一般比后幅收夹转数少2CM左右转数.
(8)袖夹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领直位转数 (若前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当别计.)
(9)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

第四节:尖膊吓数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夹下度×组织支数+缝耗=后幅开针支数.
(2)身长领边度-衫脚高-袖尾活2cm-2.5cm×组织转数=后幅总转数
(3)袖夹领边垂直度-袖尾活2cm-2.5cm缝耗×组织转数+缝耗=袖夹总转数.
(4)领活外度-两边袖尾活3.5cm-4cm(一般每边2cm)×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
(5)尖膊后幅一般不做后领深。
(6)用后幅总支数-领活总数÷2=后幅每边收夹支数.
(7)收夹则用袖夹转数收,一般收完夹花留2--4转直位.
(8)身长总转数-袖夹转数=下身位转数.
(9)尖膊后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加大2CM×组织支数=前幅开针支数.
(2)后幅总转数-2cm转数=前幅全长转数.
(3)前幅袖夹转数比后幅袖夹少2cm转数。
(4)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比后幅多开支数全部放在前幅领位,
(5)前幅开针总支数-收夹支数(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领总支数.
(6)前幅收完夹直位一般3--4转由收夹转数减出.
(7)前领总支数-收领支数-前幅每边5--7支膊剩针=落领支数 前幅前幅每边收领支数.
(8)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1-2-*,2-2-*,收完领直位一般2转。
(9)尖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吓数计算公式
(1)袖尾一般做7--9CM X 组织支数+缝耗=袖尾剩针.
(2)袖收夹花用后幅上身位转数+前幅上身位转数÷2+缝耗=袖收夹转数.
(3)袖长后中度-袖咀长-领活一半×组织转数+缝耗×0.95=袖全长总转数.
★袖长领边度-袖咀长×组织转数+缝耗=袖长总转数.
(4)袖活尺寸×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5)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6)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2=袖每边加针支数.
(7)袖全长转数-袖收夹转数-收完夹直位转数. (此直位一般2.5--3.5CM)=袖加针转数.
(8)尖膊袖收花:先快后慢,例如: 3-2-☆
2-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第五节:马鞍膊吓数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尺寸×组织支数+缝耗=后幅开针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衫脚高-马鞍活2cm-2.5cm×组织转数+缝耗=后幅身长总转数.
(3)袖夹垂直度(领边度下夹底)-马鞍活2cm-2.5cm缝耗×组织转数+缝耗=袖夹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
(4)领活外度-两边马鞍活3.5cm-4cm(一般每边2cm)×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
(5)马鞍膊后幅一般不做后领深。
(6)膊活边至边度×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每边收膊支数.
(7)一边收膊支数÷组织支数×组织车数×0.727=后幅收膊转数.
(8)袖夹总转数-收膊转数=收夹转数.
(9)身长总转数-袖夹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有袖活无袖夹,算袖夹领边度:用袖活夹底度×0.25+袖活尺寸=袖夹领边垂直度.
(10)马鞍膊后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加大2CM×组织支数+缝耗=前幅开针支数.
(2)后幅总转数-3cm转数=前幅全长转数.
(3)前幅膊活每边剩针要比后幅每边收膊支数多1--2CM(此1--2CM支数由领位减出.
(4)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比后幅多开支数全部放在领位.
(5)前幅开针总支数-收夹支数(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领总支数.
(6)前幅收完夹直位一般3--4转由收夹转数减出.

2-1-*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 2-2-*
1-2-*
收完领直位要剩2转完,收花个数
视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
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
后膊不收花则不用减.
(8)前幅身长总转数-下身位转数(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收夹转数
(9)前领深尺寸-马鞍活2/3CM×组织转数+缝耗=前幅收领转数.
(10)马鞍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
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吓数计算公式
(1)用马鞍活(一般7--9CM)×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剩针。
(2)用后膊针÷组织支数×组织转数+缝口=马鞍转数
(3)袖活夹底度尺寸×2×组织支数×1.05+缝口=袖活支数
(4)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5)袖收夹转数用后幅收夹转数,+前幅收夹转数÷2=袖收夹转数.
(6)袖长后中度-领活一半-马鞍长-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长总转数.
★袖长领边度-马鞍长-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长转数
(7)袖长总转数-马鞍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此直位一般3--4CM)=袖加针转数.
(8)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2=袖每边加针支数.

⑼ 谁能告之手摇横机9针,12针量身定做衣服的工艺算法

织一10厘米正方形样片,量出一厘米数出横向、纵向 针数。按成衣尺寸{厘米}计算就可以了。很准确!

热点内容
android添加sdk 发布:2025-05-15 08:59:20 浏览:5
oracle数据导入sql 发布:2025-05-15 08:55:00 浏览:49
最适合做的脚本 发布:2025-05-15 08:54:27 浏览:380
太原php培训班 发布:2025-05-15 08:41:38 浏览:937
豌豆服务器地址 发布:2025-05-15 08:34:56 浏览:712
linux下php编译安装 发布:2025-05-15 08:30:37 浏览:592
c语言八进制十六进制 发布:2025-05-15 08:22:17 浏览:282
华为安卓如何更新鸿蒙 发布:2025-05-15 08:18:52 浏览:373
工商密码器是什么 发布:2025-05-15 08:18:50 浏览:752
c语言自考 发布:2025-05-15 07:52:42 浏览: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