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安装linux
⑴ linux centos 怎么引导安装
1.CentOS安装硬件要求
安装Linux的硬件要求如下。
CPU:Pentium以上处理器。
内存:至少128MB,推荐使用256MB以上的内存。
硬盘:至少需要1GB以上的硬盘空间,完全安装需大约5GB的硬盘空间。
显卡:VGA兼容显卡。
光驱:CD-ROM/DVD-ROM。
其他设备:如声卡、网卡和Modem等。
软驱:可选。
基本上我们用的电脑都支持,不再多做介绍。
2.CentOS安装方式
Linux支持以下几种安装方式。
(1)光盘安装:直接用安装光盘的方式进行安装,这种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推荐初学者使用。
(2)硬盘安装:将ISO安装光盘映像文件复制到硬盘上进行安装。
(3)网络安装:可以将系统安装文件放在Web、ftp或NFS服务器上,通过网络安装。
推荐初学者在VMWARE中安装学习!
3、安装分区
安装Linux时,需要在硬盘建立Linux使用的分区,在大多情况下,至少需要为Linux建立以下3个分区。
(1)/boot分区(不是必须的):/boot分区用于引导系统,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
文件,该分区的大小一般为100MB。
(2)swap分区:swap分区的作用是充当虚拟内存,其大小通常是物理内存的两倍左右(当物理内存大于512MB时,swap分区为512MB即可)。例如物理内存是128MB,那么swap分区的大小应该是256MB。
(3)/(根)分区:Linux将大部分的系统文件和用户文件都保存在/(根)分区上,所以该分区一定要足够大,一般要求大于5GB。
5.CentOS安装过程
(1)设置主机引导设备为光盘驱动器,直接回车或者输入i58
(2)检测安装光盘的完整性(如果光盘完整,可跳过)
(3)选择安装使用的语言,建议使用English
(4)选择安装类型,这里选在Custom
(5)选择磁盘分区,选在Manually(手工分区)
(6)磁盘分区
/boot 100M
/swap 1024M (内存的2倍)
/ 剩余空间(我的磁盘总空间为8G)
(7)设置IP地址和DNS
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
(8)设置防火墙,建议初学者设置为No firewall,和Selinux为disable
(9)选择系统使用的语言,建议使用English(USA)
(10)选择时区,这里选Asia/Shanghai
(11)设置root密码
(12)选择要安装的软件包,下面是我安装时候选择的软件包
Destops
X Windows System
GNOME Desktop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Editor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Tools
X Software Development
Legacy Software Development
其他的都不选择
5.CentOS安装首次启动配置
◆配置向导程序启动界面
◆用户许可协议
◆系统日期和时间的设置
◆显示设置
◆添加系统用户
◆声卡测 试
◆安装附加光盘
⑵ y9000k 安装linux
比较麻烦
1.首先,使用光驱或U盘或你下载的LinuxISO文件进行安装。界面说明:安装或升级现有的系统installsystemwithbas
2.这时直接"skip"就可以了
3.出现引导界面,点击"next"
4.选中"English(English)"否则会有部分乱码问题。然后跟着往下做,可以去菜鸟教程看看更详细的回答。
⑶ win7下如何装Linux系统,最好有详细的步骤的
首先在win系统下腾出一些硬盘空间,如果你的Red
Hat要安装桌面版的话,大约4G就够了,当然,分区大了也有好处。
一,重新启动电脑,进入BIOS,设置光驱为第一启动设备,保存退出。
二,放入Red
Hat安装盘,启动电脑,进入Red
hat安装界面,选择语言为“简体中文”,一开始的语言是英文的。
三,这个时候会出现硬盘的分区,你就会发现windows下的分区,比如D,E什么的,不用管它,找到你留给Linux的硬盘分区,选择就行了。
四,关于Linux的分区,有很多要说的,但是linux必须有两个分区:根分区和交换分区,具体内容自己上网找吧,无论怎么分,这两个分区是必须的。
五,linux使用GRUB进行引导,所以安装成功后,会出来一个选择界面,让你选择操作系统,这不用说了吧。
⑷ LINUX安装程序的引导方式
安装程序有从预编译好的包(*.deb/*.rpm)安装,deb包用dpkg命令安装,rpm包用rpm命令安装,命令详细用法自己看man页(man dpkg & man rpm),还有一种方法很烦,从源代码编译后安装,首先你得有编译环境和这个软件所需要的所有函数库文件,这个太多了,自己看看/lib目录里有多少东西就知道了,编译过程一般是先用tar解压缩源代码包,然后执行里面的./configure或者./install脚本,然后,如果你执行的是./configure脚本还需要用make生成目标代码,再用make install安装到你的系统;安装软件就说完了,什么?要使用windows下的软件?建议你在windows下安装好,再来linux里用wine执行,wine本身是个虚拟机,知道了吧?有点慢,兼容性也不好……,双系统对xp没影响,但是你不要装vista,因为据说vista会使用MBR,这样linux的引导管理器grub的stage1就没处放了,启动windows的方法很简单啊,在/boot/grub/menu.lst里添加如下几行:
title Windows XP #title 后面的东西随便你写,只是显示给你看的
rootnoverify (hd0,0) #指定系统引导分区(就是Windows安装所在分区)
chainloader +1 #链式引导加载,windows都是这样的,按顺序读,读一个字节加1
hd0,0这儿式假设你windows安装在第一个IDE通道上的主盘上的第一个分区,这个数字可能随着你删除分区会变,前一个数字0是规定第一个IDE通道上的主盘,后一个数字0表示第一个分区,如果你不确定是第几个分区,在grub里面试好了,反正启动时有个按e进入编辑状态的选项
⑸ 远程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
远程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
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内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下面是我收集的关于远程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引言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利用软驱或光驱引导Linux后,再通过本地的光驱安装Linux。但是,这种安装方法在以下的几种情况下就不能适用:
无软驱和光驱:很多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计算机一般都不带光驱或软驱,这样就无法通过本地安装Linux;
非标准的软驱和光驱:虽然笔记本都会配置光驱,但是并不一定都是标准的IDE设备,有些是通过USB接口,有些是通过1394接口(例如Samsung的Q10)。在Linux安装时所引导的Linux内核一般都不会带这些接口的驱动,所以也无法通过本地安装Linux;
另外,在一些场合,如机房中,有大量的计算机需要同时安装Linux,如果通过光驱的方式一个个安装,不仅效率低,也不利于维护。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就遇到过第二种情况。一台Samsung的Q10笔记本需要安装Redhat Linux 8.0,但是通过光驱引导后发现,安装程序无法访问光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摸索,找到了在Q10上安装Linux的方法。在下面的讨论中,如不做特别声明,都将以Q10为例,介绍如何通过PXE Bootrom来远程安装Linux。
二、基本原理
1) 什么是PXE
PXE(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是由Intel设计的协议,它可以使计算机通过网络启动。协议分为client和server两端,PXE client在网卡的ROM中,当计算机引导时,BIOS把PXE client调入内存执行,并显示出命令菜单,经用户选择后,PXE client将放置在远端的操作系统通过网络下载到本地运行。
PXE协议的成功运行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既然是通过网络传输,那么计算机在启动时,它的IP地址由谁来配置;
通过什么协议下载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DHCP Server解决,由DHCP server来给PXE client分配一个IP地址,DHCP Server是用来给DHCP Client动态分配IP地址的协议,不过由于这里是给PXE Client分配IP地址,所以在配置DHCP Server时,需要增加相应的PXE特有配置。
至于第二个问题,在PXE client所在的ROM中,已经存在了TFTP Client。PXE Client使用TFTP Client,通过TFTP协议到TFTP Server上下载所需的文件。
这样,PXE协议运行的条件就具备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XE协议的工作过程。
在上图中,PXE client是需要安装Linux的计算机,TFTP Server和DHCP Server运行在另外一台Linux Server上。Bootstrap文件、配置文件、Linux内核以及Linux根文件系统都放置在Linux Server上TFTP服务器的根目录下。
PXE client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三个二进制文件:bootstrap、Linux 内核和Linux根文件系统。Bootstrap文件是可执行程序,它向用户提供简单的控制界面,并根据用户的选择,下载合适的Linux内核以及Linux根文件系统。
三、步骤
有了前面的背景知识,接下来就可以正式操作了,下面按照顺序给出了操作步骤:
1) 配置DHCP Server
选用ISC dhcp-3.0,DHCP Server的配置文件是/etc/dhcpd.conf,配置文件的内容如下:
option space PXE;
option PXE.mtftp-ip code 1 = ip-address;
option PXE.mtftp-cport code 2 = unsigned integer 16;
option PXE.mtftp-sport code 3 = unsigned integer 16;
option PXE.mtftp-tmout code 4 = unsigned integer 8;
option PXE.mtftp-delay code 5 = unsigned integer 8;
option PXE.discovery-control code 6 = unsigned integer 8;
option PXE.discovery-mcast-addr code 7 = ip-address;
class "pxeclients" {
match if substring (option vendor-class-identifier, 0, 9) = "PXEClient";
option vendor-class-identifier "PXEClient";
vendor-option-space PXE;
# At least one of the vendor-specific PXE options must be set in
# order for the client boot ROMs to realize that we are a PXE-compliant
# server. We set the MCAST IP address to 0.0.0.0 to tell the boot ROM
# that we can't provide multicast TFTP (address 0.0.0.0 means no
# address).
option PXE.mtftp-ip 0.0.0.0;
# This is the name of the file the boot ROMs should download.
filename "pxelinux.0";
# This is the name of the server they should get it from.
next-server 192.168.0.1;
}
ddns-update-style interim;
ignore client-updates;
default-lease-time 1200;
max-lease-time 9200;
option subnet-mask 255.255.255.0;
option broadcast-address 192.168.0.255;
option routers 192.168.0.254;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92.168.0.1,192.168.0.2;
option domain-name "mydomain.org";
subnet 192.168.0.0 netmask 255.255.255.0 {
range 192.168.0.10 192.168.0.100;
}
host q10 {
hardware ethernet 00:00:F0:6B:38:5B;
fixed-address 192.168.0.22;
}
dhcpd.conf配置文件中几个关键部分说明如下:host q10{…}定义了笔记本Q10网卡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表明DHCP Server为Q10分配一个固定的IP:192.168.0.22;filename ""指定bootstrap的文件名;netx-server指定TFTP Server的地址。其它的配置请读者参考DHCP Server的手册。
2) 配置TFTP server
选用tftp-hpa,TFTP Server的配置文件是/etc/xinetd.d/tftp,配置文件的内容如下:
service tftp
{
socket_type = dgram
protocol = udp
wait = yes
user = root
server = /usr/sbin/in.tftpd
server_args = -u nobody -s /tftpboot
disable = no
per_source = 11
cps = 100 2
}
这里制定了/tftpboot为TFTP Server的根目录位置。
3) 配置bootstrap
bootstrap文件在dhcpd.conf中被指定为pxelinux.0文件,放置在/tftpboot。Linux内核以及Linux根文件系统也放置在/tftpboot。pxelinux.0在执行过程中,要读配置文件,所有的配置文件都放在/tftpboot/pxelinux.cfg/目录下。由于PXElinux具有为不同的PXE Client提供不同的Linux内核以及根文件系统的功能,所以要通过不同的配置文件名来区分出不同的PXE Client的需求。比如一个PXE Client由DHCP Server分配的IP地址为192.168.0.22,那么相对应的配置文件名为/tftpboot/pxelinux.cfg/C0A80016(注:C0A80016为IP地址192.168.0.22的十六进制表示)。如果找不到,就按照顺序C0A80016-> C0A8001-> C0A800-> C0A80-> C0A8-> C0A-> C0-> C->default查找配置文件。
/tftpboot/pxelinux.cft/C0A80001配置文件的具体内容如下:
DEFAULT install
PROMPT 1
LABEL install
KERNEL vmlinuz
APPEND initrd=initrd.img devfs=nomount ramdisk_size=16384
此配置文件指定了Linux内核以及根文件系统的名称,并给内核传递了一些参数,其中ramdisk_size参数要非常注意,它指定Linux内核启动后建立ramdisk的大小,如果设置太小,Linux的安装过程就可能无法进行。
4) 制作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因为需要通过网络安装,所有选择Redhat Linux 8.0安装盘(disk #1)中E:imagesootnet.img(光驱的盘符为E:)。bootnet.img包括Linux内核、Linux根文件系统(有安装程序在内)。用bootnet.img制作一张引导软盘,方法在DOS命令行运行E:dosutils awrite E:imagesootnet.img,根据提示制作。制作完毕后,将引导软盘中的vmlinuz(Linux内核)和initrd.img(Linux根文件系统)拷贝到Linux Server的/tftpboot下。
5) 启动DHCP Server/TFTP Server
在Linux Server上,运行service dhcpd start和service xinetd restart。
6) 启动Q10
Q10加电后,在出现Samsung公司徽标时,在左下角会提示用户按F12进入网络引导。按F12后,Q10进入网络引导过程。首先通过DHCP Server获得了IP地址,然后下载并执行bootstrap文件pxelinux.0;在执行中,读入配置文件/tftpboot/pxelinux.cfg/C0A80016。此时屏幕上出现boot:,敲入install,就进入了Redhat Linux 8.0的网络安装界面,一切OK!
四、结束语
虽然以上的讨论是针对Samsung Q10笔记本,但是工作原理和安装方法对于其它类型的计算机也是适用的,不过要记住,计算机的网卡中必须要有BootROM--PXE Client。同时,PXE协议也可作为无盘Linux技术,用于引导放置在远程的Linux。实际上,只要根据需要,在Pxelinux的配置文件的APPEND选项中,为Linux内核传进需要mount的文件系统的位置参数即可。
;⑹ 怎么做u盘引导linux系统安装
你好,
一般这个步骤都很简单的:
1、到某发行版 Linux官网下载ISO镜像包,如Ubuntu、centos等等版本。
2、Windows上面使用UltraISO打开镜像包
3、然后启动--写入到硬盘镜像,硬盘驱动器就选你的U盘即可。格式选HDD+,U盘选FAT32的格式,镜像文件是默认你打开的Linux镜像文件
4、U盘插在电脑,电脑重启,进入BIOS修改启动顺序或者在开机画面进入boot menu,一些电脑是F12,F2等等,不同品牌是不一样的,仔细观察
5、接下来就进入 Linux安装了,我就不多说了。
部署虚拟环境安装linux系统。
⑺ Grub引导安装linux怎么选择驱动器程序,总是到这一步后无法继续安装
/root目录不用建立,每个linux系统都会自己建立的;
menu.lst文件不一定要在C盘,grub会自动寻找每一个分区根目录;
你的问题是新安装的grub引导程序找到的第一个menu.lst是C盘的,也就是你原来XP系统boot.ini里配置的grldr引导的grub.exe,原来的默认引导为linux6.0安装,所以重启后还是进入安装界面。
解决办法:
删除C盘的menu.lst文件或者将新装linux系统的/boot下的menu.lst复制过来覆盖掉这个配置。
⑻ 如何安装linux系统 具体步骤
我也是暑假才装的ubuntu 9.04,我装的是vista与Ubuntu双系统。一. .我推荐你下个UltraISO软件,做一个U盘启动,具体方法如下:在工具栏找到 启动,下拉框中选 写入硬盘映像 ,接下来选你的U盘盘符,写入方式选USB-HDD,等完成后一个启动U盘就做好了。安装的时候,开机时,按F12,不过不同的电脑可能不同,选USB启动。二. 分区问题 我帮你找了个很详细的教程一.挂载点
在Linux系统里面,“分区”,被称作“挂载点”,简单明了的说,“挂载点”意思就是:把一部分硬盘容量,“分”成一个文件夹的形式,用来干什么事情。这个文件夹的名字,就叫做:“挂载点”。所以,和Windows有着本质上的超级大的区别,你在任何linux发行版系统里面,绝对不会看到C盘,D盘,E盘这样的,你能看到的,只有“文件夹”形式存在的“挂载点”。
在Linux 系统里面,有一些已经定义好,用来干一些事情的挂载点,常见的“挂载点”有:
1. Boot
大家应该很常见这个英文,是引导的意思。对于Linux来讲,一部分容量,用来“挂载”Boot,就是用于存储系统的引导文件
2. / 或者 /ROOT
就一个符号,是Linux系统特有的,是“根目录”的意思。根目录,用来存储用户的一些基本配置文件,软件设置文件等等很多
3. home
“家”的意思,在Linux系统里面,它是用来存储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等等所有资源。因此,进行“分区”操作的时候,它是要分的很大很大很大的。
4. SWAP
这个,是Linux和Windows最大的区别了。Windows没这个东西,只有Linux才有。其实它也不是一个“挂载点”,为了菜鸟们理解方便,我这里姑且把它当作一种挂载点。SWAP分区,是让“内存”临时存储文件的专用空间。
小知识:对于大部分常见的Linux核心的系统,上述的 2,4.有它们2个“挂载点”,就够了。当然,Linux下还有其他很多“挂载点”,可以进行详细的设置,我说的2和4,只是必须的,一定要有的,最最基础的!没有它们2个挂载点,根本不能继续安装系统的!
5. usr
用来存放系统自带的,或者通过更新安装的软件的地方。
6. tmp
临时文件存储地方,大家可以理解为Windows下的: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 目录。^_^
7. 自行设置“挂载点”
咱们在Windows里面,可以通过“新建文件夹”来存储一类东西,当然在Linux下也行。除了这个方法,你也可以在“分区”的时候,自己设置一个“挂载点”(其实功能就等于建立个专门的地方,存放专门的东西”)
其他,还有很多很多。我不一一细说了,下面有张图,里面有各个文件夹对应的功能,存贮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在“分区”的过程中,手动“挂载”,设置具体容量。
二.Linux系统下,硬盘光驱等设备的命名规则
Linux 好像很喜欢“另类”,它对硬盘设备的命名方法,也和Windows有很大区别。在Linux系统里面,你的硬盘设备信息,是专门存储在“dev”这个挂载点里面的。上面我没有提到这个挂载点,大家知道就行了。后面会见到。它的硬盘命名方法是:
1. IDE 接口的硬盘,Linux下称为(或者说是显示为):HD
2. SATA 硬盘或者 SCSI硬盘,称为: SD
3. 光驱,就是 CDROM 了。如果有多个光驱,是按数字命名排列的,比如:CDROM0,CDROM1,CDROM2
4. 硬盘里面的 Windows下的分区
以Ubuntu 8.04以上为例,它已经很好很好的支持 Windows分区类型(FAT32,FAT,NTFS)的读写操作了。你系统安装好后,它就能自动识别这些Windows分区。它们会以“该分区的容量大小+分区卷标”,来标明,比如: 22.5G GAME, 30G System^^^这样。在你系统的“位置”里面,就能看到的。
5. 如果你有多硬盘………………
刚才说了,在Linux里面,硬盘被分为:HD 和 SD,那么,根据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第一块硬盘,就是 hda,那么,这块硬盘的第一个挂载点,就是 hda1,以此类推 hda2,hda3^^^
刚才说了,多块硬盘,是根据26个字母顺序排的,那么, hdb就是第二块硬盘了。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吧?它的“分区”,自然就是:hdb1,hdb2,hdb3……………………同样道理,大家应该能知道, sdb3,是什么意思了吧?
三.关于常见挂载点的容量设置
每个人的硬盘大小都不同,自然也没有“定论”了,我大致说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1. boot
Linux系统,它的引导文件很小很小,这个boot挂载点,大家分 100M,就足够了(这个基本上能算是定论!不管你硬盘多大,就分这么多,足够足够了!等你安装完了系统,去看看它,其实就占 45M——50M)
小知识:BOOT挂载点,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个人建议,如果你要做双系统,最好是单独分出来,等你安装grub引导器的时候,把它安装到boot上,就是双系统了,这样做,目的就是更明确,更方便。
2. / (有些linux发行版,这个也写做:/root,功能道理是一样的)
刚才说过了,得大点,至少5G以上
3. home
刚才也说了,是要求最大最大最大的。。。。。。你就尽量分吧。嘿嘿!网上常见的,80的硬盘,分给它 70G的都有………………
4. SWAP
有一个不成文的小规律: 电脑内存,小于 1G的,SWAP分 512M;内存大于 1G的,分 1G就行。
5. TMP
临时存放些垃圾的,自己看着吧了。大不了用满了清理呗。
小知识:linux和windows不一样,垃圾很少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所以,在linux系统下,你完全不用考虑,系统垃圾文件的问题喔!所以,用linux,自然就不用天天吵着:我怎么清理垃圾阿!
6. usr
占你整个容量的 15%差不多吧。呵呵,自己酌情考虑,其实你不“挂载”这个都行的。
Linux的分区,之所以让大家头疼,就是因为它并不是给每个分区,分配一个“字母盘符”,而是通过具体的文件夹名字,来进行“挂载”,进行功能的区分。其实,大家在潜意识里,明白这些挂载点的意思,就行了。别非想着Windows,分区就得有个盘符。。。。。。。^_^想用Linux,很多观念都必须要改变滴~
四.实战 Ubuntu 8.04.1 硬盘分区
基础知识说完了,该进入正题了,以:Ubuntu 为例,来一步一步的图文说明分区过程。
硬盘“分区”,是Ubuntu系统安装过程的:第三步,前两步我实在觉得没必要说了。
1. 系统语言选择—— 都知道选择中文(简体)吧?而且默认就是,直接回车即可!
2. 选择时区 —— 默认就是 (SHANGHAI),会拼音的都明白。中国上海。直接回车
3. 开始头疼的硬盘分区
首先出现的是这个界面,我们选择“手动”
⑴ 这里,就是Ubuntu系统的“分区”软件界面了。每种Linux系统,都自带分区软件,他们的界面和使用方法,也大致相同,菜鸟们学会一种,就完全可以应付所有的了。虽然网上也有很多专门给Linux系统“分区”的第三方软件,但我个人还是推荐大家用系统自带的,方便,直接,快捷~
如图,下面列出了我的硬盘设备:dev/sda ,还用解释么?sda:“sata接口第一块硬盘”
⑵我们选中下面的“空闲空间”行,就能点击“新的分区”了。
⑶点击“新的分区”,我们来创建挂载点。界面如图,我逐个解释
★新分区的类型
boot 和 swap(交换分区)是主,其他的挂载点,都是逻辑。这个不解释了。当然不是定论
★新建分区容量: 自己填写吧
★新分区位置: 默认就行,选择“开始”
★用于
Linux的“分区”,也有很多种类,就像是Windows包括NTFS,FAT32。 现在这个时代,建议大家选择 Ext3 日志文件系统就行了。还有一种 R...FS,具体名字忘了,^_^,也可以。不过我都用Ext3,实质存放档案的分割区。事实上除了ext3外,GNU/Linux可以使用ext2、xfs、reiser及jfs等档案系统存放档案,每个档案系统都有其长短处,不过初学者先使用ext3。
一会儿要建立SWAP挂载点,就是在这里选择!别忘了!
★ 挂载点
不解释了,前面开始时候就介绍了,“分区”软件里面罗列了常见的:boot, /, home,usr,temp
看看,这里面已经提供了如下这些挂载点,大家直接选择就行了:
⑷第一步,建立 BOOT 挂载点的“分区”,看图吧,最直接
⑸第二步:建立 SWAP ,交换空间
⑹建立 /,根目录挂载点
⑺建立 HOME,用户挂载点
⑻到这里,最基本的,就建立忘了,教程里面,我就建立这几个,其他的,大家想建立,可以照猫画虎就行了,应该这个本事都具备吧?^_^ 看下面的图,是已经都挂载好的硬盘了。
4. 填写个人信息:用户名,密码(输入2遍),填写计算机名称
5. 开始“全自动”安装。。。。。。。。。
6. 最后重启,就装完系统拉!
其实我装的时候就分了/root boot swap home,总共我是分了20G。(Linux下可以打开FAT32,ntfs的盘就是xp下的盘,在xp下不能打开ext格式的盘) 三 关于怎么切换系统,开机的时候有操作系统的选择,你可以选择windows或Linux。四 按步骤来的话一般是不会使文件丢失的,不要担心。当然可以用GHOST备份。五 分区的话可以用分区魔法师,文件不会丢失的。分区最好是空出一部分。(图传不上去,很抱歉,可以自己到网上搜索)
⑼ 如何使用pxe网络引导安装Linux操作系统
PXE安装需要用到IP,UDP,DHCP,TFTP,最主要就是要求你所处的网络内有搭建好的用于PXE网络引导的DHCP服务器和TFTP服务器,你得确定你的设备所处的网络满足这些环境需求。
你开机时按F12能看到使用PXE的选项,选择这个选项,然后会有一系列自动操作,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