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sata
⑴ linux内核认识sata磁盘
早就能用了。只要是用新版本就可以了。不过有的机器硬件太新或者功能特强,还需要用老版没对应驱动的系统。比如服务器的 SAS ,装 RHEL 4.x 系列,一般才需要另找驱动。
bootloader 阶段使用 BIOS 功能,所有的 SATA 默认都有一个简单的 BIOS 读写兼容功能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开了 AHCI ,BIOS 依然会提供兼容模式。不过现在的操作系统在内核启动后就会绕过 BIOS 直接操作硬件。这个时候如果开启了 AHCI 模式,那么 IDE 兼容部分的硬件接口模拟就没了,不过 BIOS 自己提供的读写功能虽然继续提供,但系统已然不用了。所以 bootloader 可以读写硬盘并不代表 linux 内核可以读写硬盘。
linux 的驱动有两种存放状态,编入内核或者编成模块。
initrd 里面的就是模块,会被 bootloader 在读取内核时一起读取进入内存。一般内核模块只在需要时载入,可以节省内核的运行体积。但现在新版 linux 内核的 sata 驱动已经高度集成了,所以很多发行版的 SATA 驱动都直接进入内核不需要模块载入方式了。当然这要看系统的设计,有的系统既然 initrd 必然会提供,那么编入内核确实没意义。不过需要另外找驱动的硬件,都是模块方式存在,他们在系统启动时必须存在于 initrd 里面,不然内核自己没法集成,也不能从硬盘里面读取(没驱动没法读盘,没法读盘就没法读驱动)。
BIOS 的 INT13 功能太简单了。限制也特别多,现在都是能不用就不用的。所以这东西现在只有 bootloader 才会用。
⑵ linux SATA硬盘问题
可能是smart部分信息反馈。磁盘有损坏前兆。建议备份数据后再格式化检测
⑶ linux下,第二块sata/scsi硬盘的文件名称是
/dev/sdb。在Linux中,不同硬盘的命名规则如下:第一块SCSI接口类型硬盘:dev/sda 第二块SCSI接口类型硬盘:/dev/sdb。电脑硬盘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这些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⑷ 如何配置linux内核支持sata
(1)首先,用内核的 allnoconfig 配置目标,得到一个最最基本的内核配置。即,执行下面的命令:
make allnoconfig
内核的 allnoconfig 配置目标会把所有的内核选项都设置为no,也就是把它们既不编译进内核,也不编译成模块。
有了这个最基本的配置,我们再添加必须的配置项:再执行
make menuconfig
命令,按下面的步骤添加其他的配置——
(2)把 Executable file formats 下的ELF 和 emulations for 32bit ELF 选项编译进内核。
(3)在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下面,选择合适的CPU类型。
(4)选择PCI/PCI-Express支持,位于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 配置目录下。
(5)加入对根文件系统所在磁盘控制器的驱动:
Device Driver
|---->SCSI device support
|---->SCSI disk support
|----->SCSI low-level drivers
|---->Serial ATA (SATA) support
|---->intel PIIX/ICH SATA support
(6)加入Ext2文件系统的支持:在 File systems 配置目录下,选择 Second extended fs support。如果根文件系统是Ext3,则选择 Ext3 journalling file system support。
(7)为了是 Udev 正常工作,需要内核支持 Unix domain sockets。此配置选项位于 Networking 配置目录中的 Networking support ---> Networking options 下。
(8)使内核支持 /proc 虚拟文件系统和 tmpfs 文件系统:
File systems ---> Pseudo filesystems ---> /proc file system support / Virtual memory file system support (former shm fs)
(9)支持 swap 分区:
General setup ---> Support for paging of anonymous memory (swap)
(10)支持 RTC 设备:
Device Drivers ---> Character devices ---> Enhanced Real Time Clock Support
(11)为了充分发挥我的双核CPU的能力,我又加入了对SMP的支持: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
⑸ 怎样查看linux第一块SATA硬盘的第3个主分区的设备文件
测试查看,插拔u盘就可以看到 。
硬盘是用来存数据的。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存储于此文件不会轻易丢失,而且可以保存很长。机械硬盘,就是我们现在大多都在使用的,构造原理是硬盘里面是由1张或几张可读写数据的储存盘体,盘体上有只读写枪,有点像老式光盘机,硬盘里面还有一保马达带动储存盘转动,从而能读取到不同部分的数据。 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容量大,但稳定性及读写数据速度不如固态硬盘。
⑹ Linux 下 ATA 与 SATA 的命名规则
假设现在有两块磁盘, one master SATA and one master ATA ,他们在 /dev 下会如何呈现?
这个要取决与你的 SATA 驱动和系统配置 (distribution's configuration), 可能会是 /dev/hda 和 /dev/hdb , 或者 /dev/hda 和 /dev/sda ,或者是 /dev/sda 和 /dev/sdb .不同的发行版和驱动正在朝着将所有磁盘命名为 sd* 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 PATA 驱动会使用 hd* 而且少部分的 SATA 驱动也会这么做。
设备名取决于 udev 的配置。比如,在 Ubuntu 14.04上,下面来自 /lib/udev/rules.d/60-persistent-storage.rules 的配置会把所有的 ATA 硬盘显示为 /dev/sd* 并会将所有的 ATA CD设备显示为 /dev/sr* :
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认为 IDE 接口的硬盘命名为 /dev/hd* , SATA 接口的硬盘命名为 /dev/sd* 。
⑺ linux区分sata和irst
sata第一个分区,irst第二个分区。
/dev/hda1表示/dev/hd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dev/sda2表示/dev/sda硬盘的第二个分区。在Linux中,使用数字 1 来表示第一个硬盘分区,用数字 2 来表示第二个硬盘分区。
SATA硬盘的表示方法与上面类似,通常一块主板上会有两个 SATA 接口,有的主板上有四个 SATA 接口,记得像这样的主板是支持使用几块 SATA 硬盘组 RAID 的。一般情况 SATA 硬盘会被认作sd*设备,类似 SCSI ,在 Linux 中用类似 /dev/sda 这样的设备名表示。但是,有的主板会把 SATA 硬盘认作像 IDE 硬盘一样的 hd* 设备,在 Linux 中用类似 /dev/hda 这样的设备名表示。
⑻ 在SATA硬盘上如何安装linux
主板的BIOS先要将SATA的模式从“增强”设成
老模式,才能启动RH9
的安装程序,(不然,会提示找不到硬盘!)!
安装好后,要升级内核到2.4.22!编译内核一定要选择SMP的支持,因为P42.4GC是支持超线程的技术的,就像双CPU一样工作!
还要选择USB支持,选择sound
core
support
!(不要选择任何声音设备)
接着修改GRUB的启动参数,将
hda
改成
hde
就行,分区号不变!还有就是FSTAB还要改一下,不然启动后不能激活“SWAP”交换分区!
重新启动后,将BIOS中的,驱动器
SATA接口再改回
“增强”模式!这样才能发挥串行ATA接口的全部功能
!
安装过程:
BIOS缺省设置时,SATA被认为是Third
IDE
Master(hde)和Third
IDE
Slave(hdf),在Linux(尤其是老版本)下无法识别。
在BIOS中修改相应选项:
BIOS---Advanced
BIOS
Features
---IDE
configuration
---IDE
Configuration
[P/S-ATA(WIN98/ME)]
//
使用两个SATA和两个PATA接
---Combined
Mode
Option
[S-ATA
1ST
CHANNEL]
//
SATA占用第一个通道(IDE0)
---S-ATA
Ports
Definition
[P0-MASTER/P1SLAVE]
//
IDE0作为MASTER,
IDE1作为SLAVE
结果显示如下:
PRIMARY
IDE
MASTER
[
HARD
DISK
]
//
这个是SATA
PRIMARY
IDE
SLAVE
[
NONE
]
//
SECONDARY
IDE
MASTER
[
NONE
]
//
SECONDARY
IDE
SLAVE
[
CDROM
]
//
这个是PATA
然后可以正常安装,串行硬盘被识别为hda。
4、如果不把BIOS的选项改过来,就不需要重新编译内核,并把GRUB和fstab中间的hda改成hd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