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藏医数据库

藏医数据库

发布时间: 2022-12-29 01:43:36

‘壹’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的科研状况

教育培训:拥有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情报学硕士培养点,另与四川大学合办有情报学硕士培养点和西部地区唯一的图书馆学硕士培养点,具备西部地区图书情报高级人才培养最完善的学科结构体系。
学科方向:以计算机宽带网络为基础的文献信息保障和服务,面向科研发展、经济建设的情报咨询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主要研究领域:文献情报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检索与调研分析、信息咨询与情报研究、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文献情报用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与网络经济。
在研项目: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全球图书情报资源门户网站、天然药物信息门户网站、分布式参考咨询、联合目录数据库、建立图书情报ONTOLOGY规范;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态势研究;攀枝花市科技信息数据中心的研究与应用;“西部之光”项目“藏族文化习俗对康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国家级项目“藏医药信息化建设”和省部级项目“中药现代化信息平台”、“专利信息平台”等。
学术刊物:《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前者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有400余位两院院士订阅。后者荣获四川省优秀期刊奖,在美国《化学文摘》的收录率达90%以上。 两刊均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交流合作:先后与美、英、德、泰、俄等国文献情报机构或组织建有国际学术交流关系,是OCLC的成员馆。负责管理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文献情报协作网和成都地区文献情报协作网,与院内其它文献情报机构有密切的合作。与西南地区公共、高校、专业文献情报机构有广泛的交流。

‘贰’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的科室设置

在机构发展与建设方面,以促进广东省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宗旨,以医学科技和政策研究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公益性信息服务为特色,积极做好两厅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卫生发展研究,推进广东省医疗改革及卫生决策;搭建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和卫生政策研究平台,促进业内交流合作,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利用。设有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广东医学图书馆、《广东卫生志》编辑部、《广东卫生年鉴》编辑部、广东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查新咨询中心、广东省人事厅(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东医学》杂志编辑部、《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等科室(部门)。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以服务广东医疗卫生发展战略决策为宗旨,以开放模式,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医疗卫生中心工作,加强卫生政策与管理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依托本所丰富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通过医学科学的发展现状、重大成就、最新进展、重要理论、实验技术、未来发展以及各种科学数据等的分析,为政府科研决策管理提供战略研究及政策咨询研究。协助政府完成医疗卫生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的制定。着力为广东省医疗卫生改革、医学科技发展、重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防治、农村卫生及社区和妇幼保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决策服务。中心成立不久,已为广东省医疗改革办公室提供了10期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改革决策参考信息。
文献信息中心下设广东医学图书馆、广东卫生志编辑部、广东年鉴编辑部,承担了广东省医药卫生文献资源的保存建设、岭南医古籍的的修复、保存和电子化工作。并依据省科技厅2005年立项的“十一五”重大项目----科技基础平台医药卫生分平台建设宗旨,为全省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科技人员提供公益性的专业信息服务。负责《广东卫生年鉴》及《广东省志·医药卫生志》的编撰工作,同时承担广东卫生厅委托的所有科教公益事务性工作,具体包括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重点专科申报受理及形式审查工作,省卫生厅省级继教学分的审查等工作。
广东医学图书馆是广东省唯一一家独具特色的公共医学专业图书馆,是经省编办、省文化厅批准成立的“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26个成员馆之一,承担着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任务以及服务基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职责,是广东省医药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设施,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面向全省近40万的医务人员。其馆藏专业书刊20多万册。并重点收藏国内生物医学连续出版物及国外着名医药核心刊物,完整保存1974年以来的中文期刊文献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重要医药外文期刊、WHO专题资料等。还珍藏了7500余册线装中医元、明、清时代及岭南特色的古医籍线装书,其中岭南独有的中医古籍有8大类27种100余册,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岭南中医科技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书刊之珍贵和价值不可估量。
广东医学图书馆作为广东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分中心的承建馆,在纸质文献的基础上,加大了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通过购买、租用、共享、自建等方式,完善和丰富了分中心的文献资源,成为广东省医药文献资源的中心,为广东省和周边省如贵州、海南、浙江等医疗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公益信息服务,社会影响巨大。
研究所拥有电子资源有: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2、中国医药现刊目次(CMCC)、中国医药会议录目次(CMAC);3、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CNKI);4、维普全文库(1989至今);5、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6、FMJS 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服务系统 ;7、中文生物医学引文数据库(CMCI等);8、科学引文索引(SCI) ;9、其他的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PROQUEST、SPRINGER、MICROMEDEX临床暨循证医药学数据库、CA等);10、省级科技文献联机联合馆藏编目数据库; 11、建成印度《东方药剂师》杂志论文题录库 ;12、馆藏医古籍书目数据库 ;13 历年省级医学科技项目立项数据库、医学专家库。
《广东省志·卫生志》编辑部承担卫生行业志书编撰工作,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记载某阶段广东省医疗卫生的发展脉络和成果成就以及改革管理经验等各方面资料,同时展现特定时期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为广东卫生发展保存历史资料。并通过《广东卫生志》的编修,建设广东省医疗卫生地情库,为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后世子孙研读这个时代的医疗卫生状况提供借鉴。修志工作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是一项完全公益的事业。目前为止,负责承担的医疗卫生篇已通过一审。
《广东卫生年鉴》编辑部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负责记述和编修广东省医药卫生行业当年在管理和业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反映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是广东省卫生事业的宣传窗口和广东省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广东卫生的重要史料和工具。卫生年鉴的编写在年代上和志书接轨,在内容上更为翔实,两者结合,真正实现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从事业发端至今的完整而系统的文献记录和保存,并为下一论志书的编修提供基础资料。出版编撰2007、2008卷。
广东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是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药卫生分中心、广东金科网医药卫生分中心、科技厅重点攻关课题“广东数字医学研究”等大中型项目的网络化建设研究,负责“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及“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网”的建设和管理,创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广东省医学专家库、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科研立项数据库及医学科普知识专题数据库、公共卫生专题数据库等近80个大中型数据库。是全省医疗卫生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公益性平台,也是两厅科教政务电子化平台,多年来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医药科技信息,为政府组建并发布医疗卫生政策及公共卫生专题信息,网站保持卫生系统公共网站点击率之首。自2003年起牵头研发了《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医学图书馆管理系统》、《医学科技统计系统》、《广东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系统》、《医院网站系统》等大中型实用性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查新咨询中心是最早的卫生部定点查新单位,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和一批经验丰富的咨询专家,为国内、省内各级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立项和成果鉴定提供文献学新颖性评价;配合广东省医疗鉴定、医学重点专科、重要学术带头人建设和培养的需要,陆续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查引查收等文献服务,为广东省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医疗纠纷鉴定及医学学术带头人的选拔、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中心还为广东卫生厅等政府部门开展了包括重点学科发展趋势、学术团队科研能力评价和科研绩效考核、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多项战略决策咨询,获卫生厅表彰。2005年,中心启用了本所研发的《科技查新管理系统》,完全实现查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客户远程申报各项业务,获得了政府和医疗科技人员的一致认可。
省人事厅继教基地成立于1995年,为广东省的医学相关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英语、日语、古汉语、“十五”计划公修课、基层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药学及临床各学科的专业培训,推动了我省医学科技人才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广东医学》杂志创刊于1963年,是反映我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报道我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唯一代表性刊物。本刊一直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部核心期刊)”,入编2004年版、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列入其核心的千种表内,2009年起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多种科技期刊评价系统的统计显示,《广东医学》杂志的学术水平逐年稳步提升。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在2004—2008年5年间《广东医学》的学科影响指标分别为:0.47、0.49、0.52、0.51及0.84;影响因子分别为:0.133、0.14、0.17、0.168及0.340;总被引频次为:576、697、962、991及2345;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16、0.23、0.23、0.23及0.349;他引率分别为94%、92%、93%、94%及97%;各项指标均稳步提高,特别是他引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更能客观地证明《广东医学》在国内医药卫生领域中起到了很好的信息交流媒介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本所主办的一种全国性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期刊。2000年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部核心期刊)”,入编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7年起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连续荣获广东省第二、三届优秀科技期刊奖。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和《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显示,《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总被引频次:4 185次,影响因子:0.613,引用刊数:767种,地区分布数:30个,机构分布数:948个,5年被引频次:3 072次,5年影响因子:0.502。
我所获得省级以上基金资助课题20多项,获得广东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或参与出版了《广东省志·医药卫生志》、《信息服务及其利用》、《医药新进展》、《粤港医药卫生大全》、《求医问药指南》、《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产生、评价与利用》、《医学论文写作概要》、《名中医治疗肾病的奇方妙法》、《名中医治疗难治性皮肤病性病奇方妙法》、《常见病诊断与治疗》等图书,每年发表科技论文20多篇。

‘叁’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中药类

中国中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材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是全面介绍中药信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中药约8173种,综合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等权威工具书及专着,对每味中药进行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产地、化学成份、药理作用、毒理学、药材基原、资源分布、栽培或养殖、采集加工、炮制方法、药材鉴别等多方面描述。
着录项目:药名、品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销售地区、保护品种、中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动植物资源分布、动植物生态环境、药用动植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炮制方法、中药剂型、中药制药工艺、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筛选、新药的临床评价、实验动物的品种、方剂组成、药物剂量、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性味分类、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不良反应及治疗、选方、临床运用、各家论述、考证、以及药物应用鉴别。
检索途径:可通过中药的品名、汉语拼音名、英译名、拉丁名、功效、主治、产地、药理作用、化学成份、药材基原、毒理学、用法用量、服用禁忌等途径进行检索。
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材临床配伍药对使用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药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或多味中药的配伍形式,也是中药特有的特殊配伍方法。本数据库收录中医临床常用药对917对,主要编写参考资料为《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王立群,学苑出版社)、《中药药对190种》(沈敏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药药对大全》(胥庆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施今墨对药》(吕景山,人民军医出版社)。对每一药对,分别介绍药对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配伍机制、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对出处、各家论述、注意事项。
着录项目: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配伍机制、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对出处、各家论述、注意事项。
检索途径:可从药对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药对出处等字段进行查询。
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化学成分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为全面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相关的中药化学成分14032种,该数据库的编制参考了《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共三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编:陈蕙芳,副主编:马永华,卞学玮。2001年1月第一版)、《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与《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对每一种化学成分的品名、化学名、理化性质、化学结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着录项目:品名、化学名称、英文名称、异名、理化性质、分子式、化学结构式、立体结构图、来源、药理作用、功效、临床应用、毒性、不良反应、化学成分分类、用途分类、化学号等字段。
检索途径:可从品名、化学名称、英文名称、异名、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分类、用途分类、分子量、来源等字段进行查询。
中国藏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国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藏药材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材在内的1200余种藏药。该数据库的编制参考了藏医药名着《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并综合了近年藏药研究的成果。对每一藏药的介绍涉及其各种命名、基原、形态、资源、性味、用法、考证、临床应用、药理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着录项目:药名、品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销售地区、保护品种、中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动植物资源分布、动植物生态环境、药用动植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炮制方法、中药剂型、中药制药工艺、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筛选、新药的临床评价、实验动物的品种、方剂组成、药物剂量、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性味分类、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不良反应及治疗、选方、临床运用、各家论述、考证、以及药物应用鉴别。
检索途径:可通过 药名、品名(藏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中药剂型、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主治 等途径进行查询。
蒙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蒙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蒙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蒙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了蒙药421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蒙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蒙药名、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制剂、药物分类、参考文献、蒙药名出处、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汉语拼音、蒙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维吾尔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维吾尔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维吾尔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维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维药423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维药名、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代用药、附方、制剂、参考文献、维药名出处、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维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苗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苗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苗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苗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苗药391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苗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苗药名、苗药拼音、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制剂、临床研究、维药名出处、参考文献、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苗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傣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傣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为全面介绍民族医药傣药的工具型数据库,本数据库研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辑《中华本草傣药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1995年1月1日实施。本数据库共有记录400条,字段分别为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中药材基原、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药物分类、参考文献、傣药名与别名出处、参考。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药物分类、傣药名与别名出处、参考文献、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查询。
瑶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瑶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瑶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瑶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瑶药967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学》等。
着录项目:名称(瑶语译名)、瑶文、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态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效、传统应用、用法用量、方例、化学成分、药理、化学成分参考文献、药理参考文献、附注等。
检索途径:名称(瑶语译名)、瑶文、别名、性味、功效、化学成分等途径进行查询。

‘肆’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主要部门

下设的主要业务部门有:社会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当代研究所、藏医药研究所、图书资料馆,以及中国藏学出版社等。中国藏学网是国内第一家藏学专业学术网站。其目标是把网站建设成为中国藏学界的信息港、数据库,为国内藏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同时为国内外藏学研究合作起到桥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藏学事业的发展服务。

‘伍’ 哪个大学美容医学最好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安徽医科大学、山东万杰医学院、江西宜春学院。

‘陆’ 藏学研究中心的级别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待遇为:6千到8千左右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综合性的藏学学术机构, 位于北京,成立于1986年5月20日。

她以研究藏族文化和西藏自治区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四省涉藏州县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保护与发展藏族文化,联系国内藏学机构学者,推动学术交流合作,繁荣藏学事业。

总干事和副总干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学术委员会是学术决策、咨询、评议机构。各业务部门主要以承担项目的形式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服务、书刊出版、文化展示、信息传播、医疗服务等工作。

主要部门

下设的主要业务部门有:社会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当代研究所、藏医药研究所、图书资料馆,以及中国藏学出版社等。

中国藏学网是国内第一家藏学专业学术网站。其目标是把网站建设成为中国藏学界的信息港、数据库,为国内藏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同时为国内外藏学研究合作起到桥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藏学事业的发展服务。

热点内容
云服务器设计制作 发布:2025-05-10 20:06:53 浏览:668
access数据库实用教程 发布:2025-05-10 20:06:06 浏览:341
谷歌怎么收安卓专利 发布:2025-05-10 20:00:55 浏览:449
am27系列存储器 发布:2025-05-10 19:45:48 浏览:668
android支持的视频格式 发布:2025-05-10 19:45:09 浏览:494
模拟器安卓版哪个好用电脑玩 发布:2025-05-10 19:41:00 浏览:16
浪潮服务器配置bmc管理ip 发布:2025-05-10 19:26:31 浏览:469
儿童编程编 发布:2025-05-10 19:05:46 浏览:384
自己在电脑上怎么搭建服务器 发布:2025-05-10 19:05:11 浏览:426
冲锋车里面配置了什么 发布:2025-05-10 18:55:31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