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资的算法
⑴ 工资计算方法
工资计算的两种方法:
一、按年、季、月的天数进行核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根据计算方式的不同,各有所长。所以结合薪资,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哪种情况更为符合自身
⑵ 工资的算法是怎么样的
工资的算法如下:
一、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二、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三、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工资形式
(一)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工资等级以及工资标准检验和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形式。工资形式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是由资本家按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支付的,工人按一定时间出卖劳动力,工资就要按一定时间来计量和支付,表现为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计时工资实际上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计量和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形式。按照工人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之一。计件工资是由计时工资转化而来的,是变相的计时工资。
⑶ 薪资计算的方式
法律分析:薪资计算方式: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⑷ 员工工资薪酬计算方法
一、正面回答
工资等于月薪除以21.75乘月计薪天数乘出勤天数比例。反算法:工资等于月薪的月薪除以21.75乘缺勤天数乘出勤天数比例。月计薪天数等于月出勤天数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出勤天数比例等于21.75除以当月应出勤天数加法定节假日天数。
二、详细分析
薪资结构,即结构工资制,是指按工资的不同功能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资单元,各单元又规定不同的结构系数,组成有质的区分和量的比例关系的工资结构。结构工资制也是我国企业在工资改革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工资制度。
三、员工的工资要怎么给?
工资支付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数额,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由本人签收。用人单位发放工资应该给付工资凭证,严格防止用人单位做假工资单,存折上一部分,现金一部分,以此少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少支付经济补偿金。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推迟30天以上就构成拖欠。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和周工资制得人员,工资也可以按日或周发放。
⑸ 工资的算法是什么
工资的算法如下: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休假天数:月出勤工资=月工资标准×(1-1/21.75×事假天数)。
新员工及休假天数大于出勤天数的员工:月出勤工资=月工资标准/21.75×出勤天数。
举例
例: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⑹ 工资底薪怎么算
工资底薪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2、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月计薪天数=(365 天104 天)/12 月-21.75 天;
4、节假口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
5、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底薪指每月除去奖金或绩效外拿到的最基本的工资。
底薪和基本工资的主要具体为,底薪不包括加班、保险和津贴。
底薪即劳动法规定的当地最低保障工资基数。即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底薪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企业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等。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较之工资额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来说,在企业中,基本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价值核定的薪资,这是员工工作稳定性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感的保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